交换利益 国际经济学:读书之读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24:06

读书读散文

  散文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能更迅速、更广泛、更轻便地反映社会现实。现代散文一般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大类。由于散文在艺术表现方法上自由灵活、挥洒自如,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兼采并用,因而我们在散文里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到喜怒哀乐的心声,还可领略思想哲理的火花。阅读散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1.抓住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一是抒情性强。散文是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的内在线索之一,它支配着人、事、景、物的抒写。而各种描写,又能诗意盎然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散文佳作无不是饱蕴着作者淋漓酣畅的感情写出来的,是作者真挚情感的产物,是以情动人的,摄人心魄的。二是形散而神聚。形散神聚,散而不乱,是散文最本质的审美特点。散文的散,表现在题材广泛、笔法上任意挥洒,不拘一格,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等方面。散文贵“散”。不“散”,思想就不开阔。但在强调“散”的同时,也讲究“凝”,也就是“神”不散。这里的“神”是指主题,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需明显地贯穿于全篇,主题要集中。三是富于文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优美凝练,富于文采,耐人寻味。2.领略散文的意蕴美。朱自清说过,好的散文,“乍看岂不是淡淡的?

  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浓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精神境界和通过某一具体对象所揭示出来的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也就是意蕴。散文的意蕴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而作者的情思往往构成散文深刻的意蕴。有的散文则是以“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的方式来体现其意蕴的,有时作者还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来表达其高远深沉的意蕴。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体察入微,领悟它的意蕴美,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3.欣赏散文的结构美。散文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作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化在能激起人的美感的形式之中,建立起美的结构形式。品鉴散文的结构美,应首先领略其动态美。散文取材不管有多“散”,但其结构总是内容的发展和延续。这个结构不是静止的、凝固的空框子,而是富有生气、处于动态平衡的形式。其次,散文的组织绝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立体结构。我们在品评散文的结构美时,就要善于找出组成文章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立体的视角去透视,发现散文结构的整体美。此外,还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探索散文结构井然有序的形式美。4.品鉴散文的语言美。散文往往是以语言的锤炼见工夫的,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是像写诗那样地去推敲字句的。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简洁流利,笔简意丰;形象生动,绘声缓色;朴素自然,风韵天成以及节奏分明,读来声调铿锵等方面。我们在阅读时,同样应注重对其语言美的品鉴,最好朗读背诵,反复吟咏,体味其语调美、旋律美和节奏美,进而领悟其隽永的意境和高尚的思想。5.探求不同散文作家的风格美。风格,是作家精神个性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散文由于具有不拘一格、灵活自由的特点,使它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作家的艺术风格,因而在散文创作上形成了仪态万千的多种风格特征。有的雄奇,有的醇厚,有的深沉,有的奔放,有的朴实,有的明丽,使散文园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我们阅读时应重视对具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的品评。

  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阅读优秀的散文,就是欣赏一种美。

        譬如,行走在字里行间,你眼前陡然一亮,心胸豁然开朗,不知不觉你就到达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看到一片无与伦比的荷塘月色;你还可以认识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无法忘怀父亲的那一幕背影;欣赏百花斗艳的春;感悟故都清静悲凉的秋……

        散文就是这样的一些文字,不仅拥有深邃的精神见解和优美的意境,还展现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可谓集合了哲理、诗情、画意于一身,美不胜收。你在欣赏美文的时候,身临其境,就像走在玫瑰园里,芳香扑鼻。

        所以,读散文是一件雅事。经常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对美感的欣赏。那么,对于这文学中的精品,我们如何赏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里面的精髓呢?

        其实,散文不管怎样写,它都是作家心灵的反映。要读懂散文,就得先让心灵靠近,用心去聆听作家的心声。那么,我的一个体会是散文不适合在吵闹繁杂的环境去读。你可以选择在一个午后阳光或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杯清茶,一本散文集,让你品读地如痴如醉。读散文就是这样,需要静心素读。

        静心素读

        有人说:“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是不写散文的,同样,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也是不读散文的。”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我也深有同感。

        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在文化大师的笔下,“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郁达夫语),风景静物,乃至一花一叶皆可入文,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散文创作来源甚广,正如冯骥才所定义的那样:“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然而,正因为来源于生活,散文成为作家阅历的体现,经验的集合,冷静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淀。读他们的散文,就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踏入他们的知识领域,感悟他们的灵性与智慧。

        所以,阅读优秀的散文,就好比是跟智慧大师在交谈。过于功利或者心浮气躁的人是无法与大师真正以心会心的。只有放下心中欲望,静心素读,才能真正聆听到大师的心声,得到大师思想的启迪,享受美的感受,陶冶高尚的情操。

        披情精读

        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散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其实,散文不管怎么写,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那么,我们要完全赏析一篇精美散文,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所以,这就要我们从“情”字这个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披情精读,情意贯穿。如《文心雕龙·知音》篇所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然而,散文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它不像诗歌那样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行云流水自然泻出,十分随意,非常自由。而且“情”是虚的东西,我们要如何才能抓住它呢?

        既然情感是“虚”的,那么作家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体来寄托。所以,我认为一个阅读散文、感悟作家情感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寻找“情物”。此“情物”并非男女恋爱中的定情之物,而是散文作品中所记述的中心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处景、一棵树……凡能让作家寄托情感的事物都是“情物”。阅读一篇散文,找到作品中的“情物”以及它的象征意,基本领悟作品的基调,对于掌握整篇文章的精髓是大有帮助的。寻找到了这个“物”就可以从中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感情。

        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而言,作家所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它是作家表达文章的中心载体,也是为作家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实体。离开了这个载体,作家就无以表情达意,也就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比如说,在《荷塘夜色》中,朱自清为什么要写那“曲折的小煤屑路”、那“田田的叶子”、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那“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一切的景物、事物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他当时的心情。如果没有这些景物的描写,我们也无从知晓作家的情感变化了。

        总而言之,散文是以“情”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阅读散文时,由“情”入手,披情精读,就可以逐步深入探究作家所表达的情感。

        回归生活

        散文,不管是记人叙事,或是写景状物,还是议论抒情;不管是游记、随笔,还是杂感、小品,都是作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正如夏坚勇所说:“这中间包括作家的生命体验、人格精神、知识底蕴、艺术感觉和营造语境的文字功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读散文。

        尤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思想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散文作为文学中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最适宜人们阅读。它不仅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感受唯美、陶冶情操等诸多好处,还能让我们平浮烦躁、缓解压力,丰富精神生活。总之,读散文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读散文能获取很多的营养和乐趣。

  怎样阅读散文?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寻找文眼

  文眼是指一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语句,它是“神不散”的具体表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有八个自然段,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但是这部分能起总领作用的只有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文眼。如果我们找到了它,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写众多植物和令人生畏的小动物。

  找准线索

  散文“贵散”,又忌“散”。一篇文章要写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要靠线索。有人说、材料是珍珠,线索是彩线,珍珠经过彩线连贯才能成串。这个比喻十分恰当。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先理清零碎的材料,考虑它是怎样组合的,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文中关键性语句所揭示的内容。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怀念、脉络非常清楚;还有一条内在线索,这就是贯穿始终的作者的爱国情感。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表现憎恶,在仙台对日本学生的诬陷奋起抗争,对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的感激和敬重,在“看电影事件”后决心弃医从文,这些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脉络。这篇文章看似散乱,可是读后却觉得珠联璧合。

  欣赏语言

  散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晰明快,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如《春》中的“闹”就用得很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争先开放,蜜蜂赶来嗡……地闹着,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会欣赏春的美,春的热闹,春的浓!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与体会。

  如何快速阅读散文?

  阅读散文的目的是:把握作者的感情世界,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情的熏陶,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陶冶性情的美的享受,并从中学习借鉴一些写作艺术技巧。

  根据散文的特点,阅读散文要掌握以下要领:

  一、由意境探讨作者的真情实感

  散文的意境是散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形象交相融合,熔铸于作品中的优美的艺术境界。意境不是生活的重现,而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生活的“境”的辩证统一,是散文作者理想的再现。因此,意境具有引人联想和产生共鸣的特征。阅读散文应当重视散文追求意境的艺术特点,从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意的艺术境界中,探寻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一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发掘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以精细的笔触,对白杨的形象作了细致的描写:它的干和枝都是“笔直”的,所有的桠枝都“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没有“倒垂”等等。这些描写都突出了白杨树“伟岸”、“挺拔”、“力求上进”的特征,突出了它作为“树中伟丈夫”的独异性格。整个画面洋溢着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由此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西北高原上不畏风寒、傲然挺立的白杨树热情赞扬,并将它人格化,借以象征朴质、坚强的北方农民,象征敌后根据地英勇顽强、守卫家乡的抗日战土,象征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全文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回荡着奔放的革命激情。又如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为主体的哲理散文。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把画意、诗情、理趣融为一体。写湖景部分,充当议论的形象化论据,生动具体,一“衔”一“吞”,赋予洞庭湖以生命力,把山水写活了。它还从雨湖、晴湖、月湖的多个角度,构成形、声、光、色、味相映衬的图画,境界有虚有实,感情有悲有喜,风格有刚有柔,作者借助这种画意诗情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将哲理诗化,从而达到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章对比地展开“悲喜”观与“忧乐”观的矛盾,最后阐明“先忧后乐”的主旨。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表达了古代进步政治家的伟大抱负,闪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光辉,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二、理清线索,把握全文要旨

  如前所说,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散”的形态中还隐藏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这是作者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阅读时,寻找散文的串珠之线,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脉络,有利于领略散文的结构,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精髓。例如,我们读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莲、菊、牡.丹的描述和对比,来托物言志,明说物理,暗喻人事。全文以“爱”字为线索,在花的品色、品性的对比中,以菊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逐层衬托出莲花的君子之美,也逐步揭示出人们“爱”的品德,作者赞美“君子”的高尚,慨叹“隐逸”的稀少,憎恶“富贵”的鄙俗,由花品出人品,深化了主题。

  由于散文的结构灵活,贯穿材料的线索也多种多样,因此,要大致了解常见的散文线索的种类。常见的散文线索的种类有: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线索;以时间、空间顺序为线索。有的散文是运用顺叙、插叙或倒叙的笔法来记叙人和事的。顺叙,是作者按照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时序”进行记述,作品的段落、层次与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插叙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将原来的叙述暂停下来而插入有关事件的叙述。倒叙是作者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来,造成悬念,然后再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再写浦口送别的情景。这样的倒叙给文章增添了一层波澜。如此等等,在阅读时,要仔细分辨,把握其线索。对于那些线索含蓄蕴藉、隐而不露或时断时续的散文,这就需要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终能找出线索,从而了解作者是怎样用一根思想的线,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的。

  三、探求散文的旨意

  散文的作者为揭示散文的主旨,往往采用一字经纬的方法。一字经纬,就是由一字突出主旨,来结构全篇。清人刘熙载说:“揭会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又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眼”,即“文眼”,“神光”,即主旨。就是说:主旨凝聚的文眼,常常体现在一个关键的字、词或句。那么,阅读散文也应该注意寻觅“文眼”,探求作者所要揭示的主题。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一“乐”字作经纬,虽句句写山水,却句句记太守与民同“乐”,文眼闪亮,意旨显豁。可见,文眼是文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最有助于把握全文主旨和脉络的关键词、句。

  散文的文眼没有固定的位置,阅读时需要仔细寻觅,以便了解文眼在文中的作用。例如明代徐宏祖写的《游黄山日记()》的文眼是一个“奇”字,设在篇首;高尔基的《海燕》的文眼在篇末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该句赞扬海燕在暴风雨前的勇敢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文章的结尾点明意旨,使文章增加了深度和力度。凝聚全文意旨的词句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议论式的、有描写式的、有抒情式的。它们有的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思考得出来的真知灼见;有的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暗示一定的人生哲理,歌颂真、善、美的崇高品质;有的文眼以警句的语句出现,发人深省。因此,寻找文眼,不仅起到帮助理解散文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四、领略散文的风格

  散文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是作家个性的表现。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的才能、气质、个性、生活经历和写作习惯、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如果一个作者在写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他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又反复出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那么,这个作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作个性,或者说形成了独自的风格。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他对于社会、对于人民、对于文学事业所做出贡献的标志。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对风格的研究,曹丕《典论·论文》中用“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个性。他把“气”分为“清”、“浊”两类。后人加以解释,“清”即俊爽、阳刚;“浊”即凝重、阴柔。刘勰继承和发展了曹丕的理论,把风格叫作“体”。所谓“总其归涂,数穷八体”。这八体是: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古代文论不仅对风格类型分别进行了研究,而且对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特征作了细致的、形象的对比。例如,一般认为唐宋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柳宗元的文笔洗练,苏轼的散文富于变化。明代归有光的散文朴素简洁,清代姚鼐语言雅洁等。现代散文作家中,鲁迅的散文具有深刻、犀利、凝练、含蓄的风格,郭沫若的散文热情奔放,气势浩荡,冰心的散文清新隽丽,委婉柔美。当代散文家杨朔的风格是诗意浓郁、玲珑剔透,秦牧的风格是知识丰富,哲理性强,魏巍的风格是立意新颖,感情真挚,刘白羽的风格是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等。由此可见,散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阅读散文,不能不注意到作者的风格。了解和辨识散文风格有助于我们了解散文的作者,包括作者的思想、态度、人格,以及形成该风格的个人生活经历、传统师承和气质个性等内部因素和民族、地域、环境等外部因素。我们应当从风格各异的、优秀的散文阅读和欣赏中,汲取营养成分,受到散文艺术的熏陶。

  总之,阅读散文,我们不仅要感悟出作品中激动人心的感情和它所蕴含的哲学意蕴,把握作品中的真、善、美,客观地评价它的思想意义,而且还要能感受到散文的艺术美,进而能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散文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收益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