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 亚洲象 对比:关于拙政园远香堂的一副对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8:16
拙政园正中的远香堂,北面,外侧,正对池塘,左右两柱上,今悬有一副抱柱对,上联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下注“此原为清陆润庠撰作,旧联已毁”;下联:“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落款“甲子花朝黔南萧娴补书于金陵”。我边读边想,觉得有几处不对头。
    大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去拙政园时,就看到这副对联,因是我祖父所作,所以就把它抄录下来,回家后给我父亲看,父亲给我说了些有关的话。今拿出旧录对照,与我所记不同。一:上联中“风前煎茗”,我记下的是“风前煮茗”。“煎”和“煮”虽是一字之差,且字义相近,要么是我当时记错的。二、上联联句下有“此原为清陆润庠撰作……”的注,而我记得没有此注。三、下联落款我记得是“归安朱福清撰,元和陆润庠书”,而非“甲子……萧娴补书于金陵”。要么这是早于我记之前的旧联。
    我先是查阅苏州园林局编的《拙政园志·征求意见稿》,载有该联。与我所录完全相同。但有如下说明:“联上款‘此原为陆润庠撰作,旧联已毁,’下款‘甲子花朝黔南萧娴补书于金陵。 ’”接着下段有“此联悬远香堂外,面北,隶书。原为‘归安朱福清撰,元和陆润庠书’行楷,十年浩劫中遭毁,1984年由萧娴补书”的落款。又查苏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苏州园林管理局编的《拙政园志》,所录该联,与今悬的联句完全一样,也有上述两段完全相同的说明。
    那么,现在挂着的今联(下称今联)与旧联有两个区别。一、该联作者,是陆润庠还是朱福清?二、上联中应是“风前煎茗”,还是“风前煮茗”?
    从以上两本书中的说明,可以看出,当初编志时,已发现有两个版本,那么正确的应是今联还是旧联?首先,陆润庠不可能是该联的作者。一副对联,一块匾额,最重要的是具书者之名,所以都有某某人书的落款。今联只注作者,而无书者,不管怎样,总有人写,张三李四,也应一记。不记,显然与理不合。陆不是不能作联,当时,他是苏州很有知名度的书家,有很多匾额陆都是以书者身份出现的,由他来书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再从联上文字看,有“桑麻闲课”之句,意是不任公职,过着休闲潇洒的生活。而在陆润庠一生中,绝没有这空闲的时间,自中状元后,南来北往,忙得不亦乐乎。刚回苏丁忧,就接受在苏办厂的重任,厂还未办毕,即被召回京,从此未归,显然与“桑麻闲课”的经历不符。据此,堂柱上的联句,绝非陆润庠所撰。无疑,旧联是正确的。至于“风前煎茗”“风前煮茗”的问题。为什么我记下的与《拙政园志·征求意见稿》的是一样呢,肯定有这个版本,否则能有如此巧合?萧娴补书于1984年,而且我记下的正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旧联。毫无疑问,应以旧联为准。
    再说朱福清又是何许人呢,与陆润庠又是什么关系呢。就要说起我抄录这副对联给我父亲看时,他跟我说,祖父曾在北京做过好多年的官,做什么官,因官名称谓有点复杂,我已记不清了。还说,他很巴结上司,甚至将自己女儿嫁给满人,以汉满联姻,作为飞黄腾达的跳板。也许因此,后来出任过苏州海关道,领二品顶戴。他还写过好几本书,有《鸳湖求旧录》、《最乐亭诗草》、《拥翠词稿》、《双清阁袖中诗》等,也是一位文人雅士,由他作联是可信的。陆润庠在未中状元前,家境比较清贫,但文才很好。朱非常赏识他,经同乡介绍,认识了陆,后来又资助他赴京赶考,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估计这副对联,应在陆润庠回苏丁忧时,朱请他写的。否则身为状元,又是高官,不可能为一个地位比他低下的人,去书写所撰之联,可见他们之间情谊非同一般。
来源:苏州日报   □朱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