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介绍 英语:昭君出塞有关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42:46
   昭君出塞有关资料之一   

 

正史记载节选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始,呼韩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糜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子囊知牙斯。又它阏氏子十余人。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其母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曰:“且莫车虽少,大臣共持国事,今舍贵立贱,后世必乱。”单于卒从颛渠阏氏计,立雕陶莫皋,约令传国与弟。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


        复株累若单于立,遣子右致卢兒王醯谐屠奴侯入侍,以且糜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范晔[南朝宋]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范书删改诸史时,重于文采,有的史实节略过甚,以至晦暗不明,往往要靠诸家后汉佚史订补,而《续汉书》最受重视。以李贤注为例,引司马彪书多达一百四十九条,远在他书之上。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续汉书》释汉末之事也最多。

 

华峤《后汉书》,九十七卷。峤改称志为典,计划写十篇,惜未竟而卒。复由其子华彻、华畅相继整理,始成完帙。南北朝时,刘勰于《文心雕龙》中称其书“准当”,与司马彪书之“详实”等驾齐观。所以范晔撰《后汉书》,除以《东观汉记》史料为基础外,华峤书成为其主要蓝本。直接袭用华峤论赞可知者达十处之多,占范晔论赞的十分之一。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百度百科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撰。 今本一百二十篇,分一百三十卷。纪传体东汉史。原书只有纪传,北宋时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与之相配,成为今本。以前《后汉书》作者很多,除《东观汉记》外,有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司马彪《后汉书》、华峤、谢沈、袁山松也各有《后汉书》之作。晔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综合各家之长,成为一编,对华峤《后汉书》采摘尤多。晔本拟作“十志”,未成而死。 书出以后,众家都废。叙事喜一类相从,新立的类传有《党锢传》、《宦官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等,大部分专传页一类相从,往往不论年代先后。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性的注释,纪传部分有唐章怀太子李贤[高宗子]注,各志有梁代刘昭注。清惠栋撰《后汉书补注》;王先谦加以 增势补,为《后汉书集解》,所搜资料较为完备。

                                                                                      ------------辞海 《后汉书》条

 

野史逸事杂录

 

1.传为东汉末蔡邕的《琴操》关于王昭君的记载:

 

《乐府解题》曰:“《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未尝窥门户。穰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于元帝。....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立,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 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而死。”

                                                                                                      ----------郭茂清《乐府诗集》

 

2.《西京杂记》(一说南北朝时梁朝的吴均所撰,一说晋葛洪所撰)

《西京杂记》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方重信於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其事。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艺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樊青,尤善布色。同日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京师画工於是差稀。”

 

3.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校注

 

 

   

 

 

      正文

 

  (前缺)

 

 

  □□□□□□迷,前□(军)□□□□□,

 

  □□□□□此难,路难荒径足风惛,

 

  □□□□□□□,□□景色似酝腽。

 

  纟每银北奏黄芦泊,原夏南地持白□,

 

  □□□搜骨利幹,边草叱沙纥逻分。

 

  阴圾爱长席箕掇,□谷多生没咄浑,

 

  纵有衰蓬欲成就,旋被流沙剪断根。

 

  □(酒)泉路远穿龙勒,石堡云山接雁门,

 

  蓦水频过及敕戌,□□□(望)见可岚屯。

 

  如今以暮(慕)单于德,昔日还承汉帝恩,

 

  □□□(定)知难见也,日月无明照覆盆。

 

  愁肠百结虚成著,□□□(千)行没处论,

 

  贱妾傥期蕃里死,远恨家人昭(招)取魂。

 

  汉女愁吟,蕃王笑和,宁知惆怅,恨别声哀,管弦马上横弹,即会途间常奏。侍从寂寞,如同丧孝之家,遣妾攒蚖,仗(状)似败兵之将。庄子云何者:“所好成毛羽,恶者城(成)疮癣;”“爱之欲求生,恶之欲求死。”妾闻:“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居江南之人,不知塞北有千日之雪。”此及苦复重苦,怨复重怨。行经数月,途程向尽,归家渧遥,迅昔不停。即至牙帐,更无城郭,空有山川。地僻多风,黄羊野马,日见千群万群,□□羱羝,时逢十队五队。似(以)语(契)丹为东界,吐蕃作西邻;北倚穷荒,南临大汉。当心而坐,其富如云。毡裘之帐,每日调弓;孤格之军,终朝错箭。将斗战为业,以猎射为能。不朁而衣,不田而食。既无穀麦,啖肉充粮。少有丝麻,织毛为服。夫突厥法用,贵杜(壮)贱老,憎女忧(爱)男。怀鸟兽之心,负犬戎之意。□(冬)天逐暖,即向山南;夏月寻源(凉),便居山北。河(何)惭尺壁(璧),宁谢寸阴。是竟直为作处伽陀人多出来掘强。若道一时一饷,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妾闻:“邻国者大而小而强自强弱自弱自弱,何用逞雷电之意气,争锋火之声,独乐一身,苦他万姓。”单于见明妃不乐。唯传一箭,号令□军。且有赤狄白狄,黄头紫头,知策明妃,皆来庆贺。须命缧 亦柘(拓)驼,菆菆作舞,仓牛乱歌。百姓知单于意,单于识百姓心。良日可借(惜),吉日难逢。遂拜昭军(君)为烟脂皇后。故□(入)国随国,入乡随乡,到蕃禀(里)还立蕃家之名,荣拜号作烟脂贵氏处有为陈:

 

  传闻突厥本同威,每唤昭军(君)作贵妃,

 

  呼名更号烟脂氏,犹恐他嫌礼度微。

 

  牙官少有三公子,首领多饶五品绯。

 

   屯下既称张毳幕,临时必请建门旗。

 

  搥钟击鼓千军啖,叩角吹螺九姓围,

 

  澣(瀚)海上由(尚犹)呜戛戛,阴山的是搌(颤)危危。

 

  樽前校尉歌杨柳,坐上将军无乐辉(舞落晖),

 

  乍到未闲(娴)胡地法,初来且著汉家衣。

 

  冬天野马从他瘦,夏月犛牛任意肥,

 

  边云忽然闻此曲,令妾愁肠每意归。

 

  蒲桃未必胜春酒,毡帐如何及采帏,

 

  莫怪適来频下泪,都为残云度岭西。

 

  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

 

  明妃既策立,元来不称本情,可汗将为情和,每有善言相向。“异方歌乐,不解奴愁;别城(域)之欢,不令人爱。”单于见他不乐,又传一箭,告报诸蕃,非时出腊(猎),围绕烟 旨山,用昭军(君)作中心,万里攒军,千兵逐兽。昭军(君)既登高岭,愁思便生,遂指天叹帝乡而曰处若为陈说?

 

 

      单于传告报诸蕃,各自排兵向北山,

 

  左边尽著黄金甲,右件(半)芬云(纷纭)似锦团。

 

  黄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川(穿),

 

  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

 

  “妾家宫宛(苑)住奏(秦)川,南望长安路几千,

 

  不应玉塞朝云断,直为金河夜蒙连。

 

  烟 旨山上愁今日,红粉楼前念昔年,

 

  八水三川如掌内,大道青楼若服(眼)前。

 

  风光日色何处度,春色何时度酒泉?

 

  可笑轮台寒食后,光景微微上(尚)不传。

 

  衣香路远风吹尽,朱履途遥蹑镫穿,

 

  假使边庭突厥宠,终归不及汉王怜(怜)。

 

  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膻,

 

  一朝愿妾为红□(鹤),万里高飞入紫烟。

 

  初来不信胡关险,久住方知虏塞□,

 

  祁雍更能何处在,只应弩那白云边。”

 

  昭军(君)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慈母只今何在?君王不见追来。当嫁单于,谁望喜乐。良由画匠,捉妾陵持,遂使望断黄沙,悲连紫塞,长 赤县,永别神州。虞舜妻贤,渧能变竹,飏良(杞梁)妇圣,哭烈(裂)长城。乃可恨积如山,愁盈若海。单于不知他怨,至夜方归。虽还至帐,卧仍不去。因此得病,渐加羸瘦。单于虽是番人,不那夫妻义重。频多借问,明妃遂作遗言,略述平生,留将死处若为陈说?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红检(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妾貌如红线,每怜岁寒期。

 

  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

 

  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炼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妾貌如红线,

 

  孤鸾视犹影(影犹)□□,龙剑非人常(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单于答曰:

 

  “忆昔 鸾(銮)殿,相将出雁门,

 

  同行复同寝,双马覆(复)双奔。

 

  度岭看玄(悬)瓮,临行望覆盆,

 

  到家蕃里重,长丑汉家恩。

 

  饮食盈帔桉,蒲桃满颉樽,

 

  元来不向口,交命若何存。

 

  奉(凤)管长休息,龙城永绝闻,

 

  画眉无若择,泪眼有新恨(痕)。

 

  愿为宝马连长带,莫学孤蓬剪断根,

 

  公主时亡仆亦死,谁能在后哭孤魂。”

 

  从昨夜已来,明妃渐困,应为异物,多不成人。单于重祭山川,再求日月,百计寻方,千般求术,纵令春尽,命也何存。可惜□□(明妃),□(奄)从风烛。故知生有地,死有处。恰至三更,大命方尽。单于脱卻天子之服,还著庶人之裳,披发临丧,魁渠并至。骁(晓)夜不离丧侧,部落岂敢东西。日夜哀吟,无由蹔棳(辍),恸悲切调,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

 

       

        昭军(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非(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离(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枷(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殃(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殃(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表奏龙庭。敕未至,单于唤丁宁(灵)塞上卫律,令知葬事。一依蕃法,不取汉仪。棺椁穹庐,更别方圆。千里之内,以伐醮(樵)薪,周匝一川,不案□马。且有奔驼勃律,阿宝蕃人,膳主犛牛,兼能煞马。酝五百瓮酒,煞十万口羊,退犊燖驼,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处若为陈说?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嫌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睹(赌)走熊罢(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壙,仕女芬芬(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莲(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日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军(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故知生有地,死有处,可惜明妃,奄从风烛,八百馀年,坟今上(尚)在。后至孝哀皇帝,然发便(使)和蕃。遂差汉使杨少徵杖节和来吊。金重锦轁(縚)缯,入於虏廷,慰问蕃王。单于闻道汉使来吊,倍加喜悦,光依礼而受汉使吊。宣哀帝问,遂出祭词处若为陈说?

 

      明明汉使达边隅,禀禀(凛凛)蕃王出帐趋,

 

  大汉称尊成命重,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采,公主子仍留十解(斛)珠。

 

  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乡(卿)岁月孤,

 

  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单于受吊复含渧,汉使闻言悉以悲。

 

  “丘山义重恩离(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

 

  一从归汉别连北,万里长怀霸岸西。

 

  闲时净(静)坐观羊马,闷即徐行悦鼓鼙,

 

  嗟呼数月连非祸,谁为今冬急解奚?

 

  乍可阵头失卻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灵仪好日须安历,葬事临时不敢稽。”

 

  莫怪帐前无埽土,直为渧多旋作泥。

 

  汉使吊讫,当即使回。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青冢寂辽(寥),多经岁月。使人下马,设乐沙场,害非单布,酒心重倾。望其青冢,宣哀帝之命,乃述祭词:

 

“维年月日,谨以清酌之奠,祭汉公主王昭军(君)之灵。惟灵天降之精,地降之灵,姝越世之无比,婥妁倾国和陟娉,丹青写刑(形),远稼(嫁)使凶奴拜首,方代伐信义号罢征。贤感敢五百里年间,出德迈应,黄河号一清。祚永长传万古,图书且载著往声。呜呼嘻噫!在汉室者昭军(君),亡桀纣者妮妃、孋姿两不围矜夸兴皆言为美。捧荷和国之殊功,金骨埋於万里。嗟呼!别翠之宝帐,长居突厥之穹庐。特也,黑山杜(壮)气,扰攘凶奴,扰将降丧,计竭穷谋。漂遥(嫖姚)有惧於检猃狁,卫霍怯於强胡。不稼(嫁)昭军(君),紫塞难为运策定。单于欲别,攀恋拜路跪。嗟呼!身殁於蕃里,魂兮岂忘京都。空留一冢齐天地,岸兀青山万载孤。”

 

 

附注:

 

1。《敦煌变文集》作者:张锡厚

 

“敦煌变文”原抄本被西方探险家所盗劫,[先有英国斯坦因、后有法国伯希和],大部分在巴黎、伦敦,我国学者从国外图书馆中或抄录或拍成照片带回来,才使我们陆续看到。解放后由向达等五位专家整理校勘,编为《敦煌变文集》上下两册,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此文集根据一百八十七个写本校定成为七十八种,再依故事内容排列,加上一些其它材料,共分为八卷,是现存敦煌变文最完备的汇编本。

 

 

    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书根据国内外收藏的 187部敦煌写本,整理校勘,编选出78种作品。编者在《引言》中说,他们“根据照片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余五人轮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录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写本原貌。


  《敦煌变文集》共

8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1至3卷为有说有唱 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4至6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 7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 8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7、8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2.《敦煌变文选注》作 者:项楚
【图书简介】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四万余卷古代遗书,震动了世界学坛,从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敦煌学。在数量浩瀚的汉文卷子中,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人文学作品――变文、曲子词、白话诗等等,又是其中最具特色、最引人入胜的研究材料之一。它使研究者大开眼界,改变了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其中尤以“变文”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癀泛注意。早在五十年前,邓振铎先生就曾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裹,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在“变文”没有发现以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幺会突然在宋代产生出来?“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重要问题,都成为疑案而难以有确定的回答。但自从三十年前斯坦因把敦煌宝库打开了而发现了变文一种文体之后,一切的疑问,我们才渐渐的要以得到解决了。我们才在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得到了一个连锁。我们才知识宋、元话本和六朝小说及唐代传奇之间并没有什幺因果关系。我们才明白许多千余年来支配着民间思想的宝卷、鼓词、弹词一类的读物,其来历原来是这样的。这个发现现使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史的探讨,面目为之一新。

 

【本书目录】

前言

上编

 伍子胥变文

 孟姜女变文

 汉将王陵变

 捉季布傅文一卷

 王昭君变文

 董永变文

 张羲潮变文

 舜子变

 韩朋赋一卷

 秋胡变文

 叶净能诗

 孔子项讬相问书

 燕子赋(甲)

 燕子赋(乙)

 茶酒讑一卷

 破魔变

 降魔变文一卷

 诗世菩萨

 文殊问疾

 ……

下编


  3.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 者:周祖谟


              解释唐代变文词义的书。蒋礼鸿著。蒋礼鸿字云从,浙江嘉兴人,精于训诂学。敦煌石室所出的变文是唐五代间流行于民间的文学作品,其中保存不少当时口语的材料。有些词语现在已不易理解,必须比证研究才能理解其意义。本书作者取《敦煌变文集》中此类词语疏通诠释,就所释各词的义类分为 6节:①释称谓,②释容体,③释名物,④释事为,⑤释情貌,⑥释虚字。六者之中以第4类词为最多,且极难解释;第6类虚字部分则又牵涉语法。六类范围包括甚广,非综合比较,并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如唐五代人的诗词、笔记、小说之类相互证发不可。作者用力甚勤,创获极多。又几经修订补充,对研究唐五代民间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都大有帮助。可与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媲美,同为不可多得之书。自从这两部书出版以后,关于唐以后口语语汇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4次增订本。 
   昭君出塞有关资料 之二 

《琴操》:


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於国中。襄见昭君端正闲丽,未尝窃看门户,以其异於人,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中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持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惟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於是昭君喟然越席面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壁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爰止,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获侍帷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维得餧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琴史》:


王昭君名嫱,始以良家子事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姻於汉帝,以昭君赐之,昭君色殊绝,不见答於元帝,而远嫔虏庭。单于以为阏氏,然终不能忘汉也。於是作怨旷之歌,见於琴操。其后词人歌咏载於乐府者多矣。

《乐府古题要解》:


旧史: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匈奴入朝,诏以嫱配之。号胡阏氏。一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及后匈奴入朝,选美女配之,昭君之图当行,及入辞,光彩射人,悚动左右,天子方重失信外国,悔恨不及,穷案其事。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敝,新丰刘白、龚宽,并工狗马人形,不逮延寿下;杜阳望樊青尤善布众色,皆同日弃市,藉其资财。汉人怜昭君远嫁,为作歌诗。始,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嫁鸟孙王昆英。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然。晋文王讳昭,故晋人改为明君。石崇有妓曰绿珠,善歌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王明君歌,其文悲雅:“我本汉家子,......”是也。琴操载,昭君,齐国王襄女。端正娴丽,未尝窥看门户。襄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昭君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贺,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乃盛饰而至。帝问,“欲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昭君乃起席请往,时单于使者在旁,帝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壁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

 

《中国音乐辞典》《琴操》词条

 

《琴操》有两种传本:其一是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王谟辑自《初学记》等类书的《汉魏遗书钞》本,辑佚书体例不分卷,署名“汉陈留蔡邕撰”;二是嘉庆十年[公元1805]马瑞辰作序、孙星衍校注的《平津馆丛书》本,专著体例上下两卷,署名“汉前议郎陈留蔡邕伯喈撰”,略前的《读画斋丛书》本以及其后各本均同。两本体例不同,但文字大同小异。内容均首先叙述琴的形制、作用,然后为“诗歌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间杂歌二十一章”等琴曲的题解,颇多故事,并附歌词,大多出于传闻。近代琴人常以之作琴曲解题的依据。但清初以前琴曲谱集中的题解则极少与之相联系。

 

《中国音乐辞典》《昭君怨》琴曲词条:

 

反映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故事的琴曲《昭君怨》,原名《怨旷思惟歌》,魏晋之际的嵇康《琴赋》中也提到这个琴曲,称《王昭》。晋代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宋代的琴曲《昭君怨》似乎继承了这些作品。明初《神奇秘谱》中改名为《龙朔操》注明:“旧名《昭君怨》”。明代其他传谱也有沿用旧名《昭君怨》的。此外,广东音乐中也有《昭君怨》, 与琴曲不同。

 

 

王明君辞

西晋 石崇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
以触文帝讳。故改之匈奴盛。
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
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
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
亦必尔也。其造新曲。
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雇未及终。前驱已搞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糞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嵇康《琴賦》并序

 

 

   《琴賦》并序                                嵇康撰

 

  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勌。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並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材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未達禮樂之情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其辭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託峻嶽之崇岡。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鬱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於昊蒼。夕納景於虞淵兮,旦晞幹於九陽。經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跱而永康。

 

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磪嵬岑嵓。互嶺巉巖,岞崿嶇崯。丹崖嶮巇,青壁萬尋。若乃重巘增起,偃蹇雲覆。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蒸靈液以播雲,據神淵而吐溜。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巖觝隈,鬱怒彪休。洶涌騰薄,奮沫揚濤。瀄汨澎湃,蜿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安回徐邁,寂爾長福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詳觀其區土之所產毓,奧宇之所寶殖。珍怪琅玕,瑤瑾翕赩。叢集累積,奐衍於其側。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願愛樂矣。

 

於是遯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崿;以遊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凌飛。邪睨崑崙,俯闞海湄。指蒼梧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餘輝。羨斯嶽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慕老童于騩隅,欽泰容之高吟。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乃斲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

 

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夔襄薦法,般倕騁神。鎪會裛廁,朗密調均。華繪彫琢,布藻垂文。錯以犀象,籍以翠綠。絃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鍾期聽聲。華容灼爚,發采揚明。何其麗也。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憀亮。何其偉也。

 

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證。參發並趣,上下累應,踸踔磥硌,美聲將興。固以和昶而足耽矣。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清角。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沛騰遌而競趣,翕韡曄而繁縟。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鬱兮峩峩。怫惘煩冤,紆餘婆娑。陵縱播逸,霍濩紛葩。檢容授節,應變合度。兢名擅業,安軌徐步。洋洋習習,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餘響乎泰素。若乃高軒飛觀,廣夏閑房,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於是器冷絃調,心閑手敏。觸批如志,唯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堯,終詠微子。寬明弘潤,優遊躇跱。拊絃安歌,新聲代起。歌曰: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餐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遊。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激清響以赴會,何絃歌之綢繆。

 

於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調,奇弄乃發。揚和顏,攘皓腕;飛纖指以馳騖,紛澀譶以流漫。或徘徊顧慕,擁鬱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秘翫。闥爾奮逸,風駭雲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豐融披離,斐韡奐爛;英聲發越,采采粲粲。或間聲錯糅,狀若詭赴;雙美並進,駢馳翼驅。初若將乖,後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時劫掎以慷慨,或怨娇而躊躇。忽飄颻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或參譚繁促,複疊攢仄;從橫駱驛,奔遯相逼。拊嗟累讚,間不容息。瓌豔奇偉,殫不可識。

 

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清和條昶,案衍陸離。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趨危。譻若離鹍鳴清池,翼若浮鴻翔曾崖。紛文斐尾,慊縿離纚。微風餘音,靡靡猗猗。或摟批擽捋,縹繚潎冽。輕行浮彈,明嫿暩慧。疾而不速,留而不滯。翩绵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雲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之無窮。

 

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乃攜友生,以邀以嬉。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若乃華堂曲宴,密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進南荊,發西秦,紹陵陽,度巴人。變用雜而並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籥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鸡遊絃。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簉乏,亦有可觀者焉。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遊。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

 

若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間遼故音痺,絃長故徽鳴。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誠可以感盪心志,而發洩幽情矣。是故懷慼者聞之,莫不憯懍慘悽,愀愴傷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抃舞踊溢。留連瀾漫,嗢噱終日。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愉,淑穆玄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是以伯夷以之廉,顏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惠施以之辯給,萬石以之訥慎。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塗,或文或質。總中和以統物,咸日用而不失。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

 

于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天吳踊躍於重淵,王喬披雲而下墜。舞鸑鷟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感天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體清心遠,邈難極兮,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注:內中有几个繁体字無法補上,只好从网上找相近的簡化字補全)

 

      嵇康生平简介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谋生,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但嵇康瞧不起他的为人。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视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嵇康的《琴赋》赏析            郑德渊撰文

 

本賦有一千九百餘字,另有賦首的序及賦未的亂。本賦開始是描寫樂器所生的環境:敘述椅梧生於崇山峻嶺,吸取了天地純一之氣及日月精華。枝葉茂盛,其花飛於上天。夕則與日同沒於虞淵之處,朝別暴其身於九天之涯。椅梧雖歷經千載,仍待價而沽,雖不見售,猶孤寂執守,樂天俟命。椅梧所生長的地方,群峰高而多,遠望高大雄偉,仰視則巍然秀出,府視則雲氣四布,神淵吐其流水,有狂濤奔騰咆哮,也有寂靜無聲,掙擁山丘之明顯對比。在這個地方盛產寶玉,清露滋潤,惠風吹拂,靜謐清閒,呈現了自然神麗的幽靜,令人羨慕喜樂。在《琴賦》的首段,即以寫地之勝,來烘托出椅梧的珍貴,即指出了琴的珍貴。

 

在第二段敘述了製琴的始末及其音聲。先是敘述隱士慕此自然神麗之佳境而來遊,眺望四周之景,山之峻偉,海之遼闊,皆足以洗滌浴慮,遂生長許由,長隱山林之志。這種因景生情,遙慕古人之遺音,目睹此山之格,思藉物以託志,於是就取此格以制琴。從這裡看來,琴音就是隱士之心聲,而隱士之心聲也就是嵇康的心聲。接下來敘述了製琴的過程,為強調此琴之不凡,到了幾位傳說中的名匠樂師參與了製琴的工作。琴音調和均勻,琴身雕滿花紋,鑲嵌了象牙、翡翠等名貴的寶玉。接著敘述初調琴音之時,各種音調此唱彼和,高低相應,發出共鳴之聲,在演奏白雲、清角等曲時,或紛紜如山泉之淋浪流離,或渙散如沼澤之漫衍滋潤,或鮮明如禽鳥之高飛,或奔馳如駿馬之相追,或滂沛騰躍而爭流,或收斂明盛而繁細。以崇山、流波來形容琴音,且巧妙暗寓〝伯牙鼓琴,志在登高。種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種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的典故,以添聯想之情趣。琴音有時鬱滯如煩寬愁苦,有時開朗而舒展婆娑。琴音之四散播成,如水之霍濩而出,如花之紛葩盛開。琴音有時如斂容持節之官吏,變化有節,有時如功成業就之大員,舒徐不迫。琴音廣大和舒,甚以明媚之聲結束,而其餘音仍飄盪於空中。

 

在第三段中,敘述了女子之彈琴處處有閨中女子之衣香鬢影、如子彈琴得心應手所奏之淥水、清徵、雅暢、微子等諸曲,聲音寬和明朗,弘大潤澤,從容自得。撫絃而歌,新調迭出。接著是敘述了歌辭的內容,實際上是稽康的心聲,在這段歌辭中充滿了遊仙的思想及莊子齊萬物,一死生之思想。當樂曲要結束,而眾音將歇之時,改彈妙曲,引起了另一高潮。美人和悅之顏色與潔白之手,使得佳人妙曲相得益彰,接著是摹擬了彈琴的情況與琴音之多,琴音之離合,始則高下相雜糅,其狀似背道而馳,實則兩種不同之優美聲音同行,如雙馬並馳,比翼雙飛,終於同其歸趨。琴音有時相互漫駕而不亂,有時相互離異而不絕,有時偏激而慷慨,有時怨妒然不忍遠去。忽然飄然而輕快,忽然留連而四布,有時繁密急促,駱驛不絕。聽琴者拊掌贊嘆,音聲之美令人無法喘息,琴音之美妙奇特,實記不勝記。在在這段中敘述了女子彈琴的出神入化,而其摹寫琴音之各種變化,以〝巧構形似〞來形容還無法盡意。

 

在第四段中,開始是形容琴音的各種變化,舒緩雅麗之琴音,大小得宜,清和條暢,參差有致。優美婉轉有序,委而自得,琴音有時乘空而高翔,其聲如離鶗悲鳴清池,又如游鴻飛翔於層崖之上。在文章中以寫 鴻的毛文手之美,兼喻琴音之美。接下來敘述了四種不同之指法彈出糾纏相激之音聲,疾徐中節,微音迅速消逝。彈琴女子明靜聰察,與優美之琴音相得益彰。琴音在遠近有不同之感覺,多彩多姿。

 

第五段敘述初春之時,若合時之麗服,與友明遊山玩水一賦詩彈琴之趣。〞…涉蘭圃,登重基。背山林,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茶滋。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第六段開始,敘述華堂置酒聽曲之宴會,演奏南荊、西秦、陵陽、巴人等樂曲,正變相雜,聽者驚奇。而諸樂器以琴之功能最佳,非笙籥等可與匹放也。接著談到了琴所宜奏之曲,上自廣陵,止息等,下至蔡氏五曲等俗謠及承乏所奏之雜曲,皆有足觀者。琴曲雖多,苟非曠遠、淵靜、放達之士,實無法與之周旋居處而悟琴苗之妙。苟非至精之人,亦無法究明琴音之理。嵇康在這裡提到的曠遠、淵拜…等之士,是嵇康心目中之理想人物,也是當時名士之典型,嵇康在此的幾句話,是有自喻的成份。

 

第七級則是詳論琴的體勢風聲及其感人動物之深。琴身各部調和,故聲調高越。琴絃張緊,故聲音響亮。絃間距離遠,故發聲短促。琴絃長故有泛音。由於琴有絜靜端理之性,和平之至德,故能感動人心,導引人情。文章列舉伯夷、顏回、比干、尾生、惠施、萬石等,皆談琴聲之感化而完咸其廉、仁、忠、信、辯結、訥慎之德行。琴合於大逆以理萬物,可終日用之也。在這段中,嵇康主張音聲本身並無哀樂之情,例如先有康樂之心,則聞琴聲而歡愉,哀樂是在乎人心之固有,並不是聲音本身有哀樂。最後一段,贊美琴為樂器中之最珍貴的。彈琴時,金石匏竹諸樂器皆摒棄不用,善謳之王豹不敢出聲,善非辨五味的狄牙喪失了辨味能力,天吳、王喬等神仙亦因聞琴音而從深淵躍出,雲中墜落。贊美琴器之可貴,並兼敘作賦之動機。

 

在結束的〝亂〞段,詠嘆和悅之琴德,無法探其深廣。其體則清明,其心則曠遠。其高邈實難企及也。優良之質性,得遇今世之美手,何其幸也。琴具備各種音質,為群樂之首,惜知音則少,不知珍惜,唯有至人能深究雅琴之理也。

 

  嵇康在《琴賦》中從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製琴,琴的外在文餘刻繪、琴的演奏情狀、琴曲的音樂發展,風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體之美,包括了琴的審美主體之形成、琴之美感功能、琴器自身之構造美等等,這種整體多元之美學界定,是從老莊之自然哲學所發展出來的琴美學,是由琴的審美活動來宣揚人的獨立、自由之本質。不同於阮籍的《樂論》的琴觀,可以說中國琴學理論離開了審美藝術的史前期,而邁向了審美與藝術的新的里程埤,從政治、宗教與倫理的附庸地位靜脫出來,走向審美與藝術的自覺之路。

 

网址:http://1988chenxiangyang.blog.163.com/blog/static/36847470200802011313445/

 

 

 

 

评论文章简介

1。《琴操》与昭君题材的文学化进程

<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07年04期    作者:王作良

      昭君形象作为信史记载首次见于《汉书》,其中的昭君尚是一个历史人物.至《琴探·怨旷思惟歌》的出现,昭君形象才正式进入文学领域,蔡邕赋予昭君人物形象强烈的寄托色彩,使得昭君出塞蒙上了浓烈的悲怨基调,同时象征性的借古鉴今手法的使用,亦使整个和亲事件呈现出强烈历史感与现实感交错的特征.昭君作为纯文学形象出现在历史著作《后汉书》中,是《琴操》影响的直接结果。

 

2。从《王昭君变文》到《王昭君》话剧--论昭君母题叙事文学的发展

<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4年03期 作者:钟海波

      昭君母题文学孕育了许多文学子体,有抒情类也有叙事类,而叙事类作品成就较高,其中< 王昭君变文> 对后世影响很大.变文之后,有马致远的< 汉宫秋> 以及元明清作家的许多同类作品,至现当代又分别有郭沫若、曹禺的< 王昭君> 问世.这类作品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嬗变轨迹明显,主要表现在主题思想由浅显到深刻,人物形象由扁平到圆整,艺术风格由质朴到典雅。

 

3。从西汉的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 作者:翦伯赞

 

  昭君出塞之年,正是匈奴绝和亲一百周年,很明白寄托在她身上的政治使命是恢复中断了一百年的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

 

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就得出班固所说的“和亲无益”的结论。不可想像,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

 

网址:http://hi.baidu.com/%B1%F9%BA%FE%D3%F1%D1%E3/blog/item/325c8d52d95bdd0f0df3e342.html

 

4。元代马致远历史剧《汉宫秋》简介

 

      《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是马致远早年的作品。写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其本事《汉书》卷九《元帝纪》和《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都有记载。写昭君自动请行,并在匈奴结婚生子,昭君出塞在当时是一件民族和睦的好事。另有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元帝悔失昭君而怒杀毛延寿等画工事;东汉蔡邕的《琴操》则记昭君到匈奴后因不肯从胡俗嫁前妻之子儿子杀;唐代《王昭君变文》则写王昭君出塞后思念家乡,愁病而亡。在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马致远创作了《汉宫秋》。

 

      《汉宫秋》改变了胡汉力量的对比,把汉朝写成软弱无力,任异族欺压的政权。借汉朝文武百官,描绘出一副副投降派的嘴脸。表现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同时,也有家国衰败之痛和悲凉的人生感受。

                                      ---------中国古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

         

              关于曹禺创作话剧《王昭君》

 

他为完成这部剧作颇费思索。昭君诗,昭君戏,昭君的传说,昭君的事迹,他都读了,但这些关于王昭君的形象,却是一个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妇女。他说:我所看到、听到的关于王昭君的诗(包括李白、杜甫那样大诗人的)、戏曲、小说、传说中的王昭君的形象,是一个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妇女。她极不愿意离开故乡,离开自己的故土。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戏叫《昭君出塞》(见《青塜记》)的就是这样。这出戏演得不错,语言也感动人,譬如,什么“文官济济全无用,武将森森也是枉然,却叫我红粉去和番”之类,非常委屈、凄怨。但这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和番”之说,就表现出大汉族主义思想,不是把匈奴当作中国的民族,而是作为异国番邦。

 

范晔的《后汉书》上的王昭君也是哭哭啼啼的。我还看过一本敦煌的变文,叫《王昭君变文》的,说王昭君到了番邦,很不安心,整日思念汉元帝。其实变文中写“番王”对她很好,甚至亲自为她熬药煎汤,她死了,还专门为她着汉服戴孝。对她这样好,她还想汉元帝,真是奇怪。

 

另外,传说毛延寿作钦差大臣为汉元帝选美,王昭君之父不愿女儿进后宫,因为进了后宫是很惨的。《阿房宫赋》里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大观园中元春一进宫就得见皇帝,那是“有后台”的。一般被选上的宫女,都是很悲惨的,所以都不愿意进宫。另有一个故事(见《琴楼》,传说东汉蔡邕著),王昭君为了避免父亲受害,毅然出面进宫。

 

《西京杂记》说,进宫以后,大约是王昭君没给毛延寿什么好处,没行贿吧,毛延寿就在画像上搞了鬼,使她见不着汉元帝。元曲马致远的《汉宫秋》,写毛延寿很坏,逃往匈奴,把王昭君的画像给了匈奴,使匈奴单于见图生情,指名道姓地非要王昭君不可,汉元帝为和好,只得给他。

 

我读了许多关于王昭君的书,但无论是诗词、文章、戏曲,其中史实都不一定确实。我查了《汉书》,只说汉元帝爱音乐,会作谱。再便是呼韩邪单于入朝,请婿汉氏,元帝以后宫良家女王昭君赐单于。所以其他传说都无正史可考。

 

除了《昭君出塞》,还有不少写王昭君的戏。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一个,但那是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的,戏把汉元帝写得很多情,什么“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已愁泪滴千行”之类。

 

郭老在《蔡文姬》中也提到王昭君。左贤王说:“当初不是有个王昭君吗?”蔡文姬为了纪念王昭君,还故意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与王昭君的儿子一样的名字。①显然,他对史料是十分熟悉的了,他对诗歌,小说、戏曲中的王昭君形象也有了广泛而深入的把握。但促使作家摄取史料和种种传说的着眼点,最终还取于他对当初周恩来谈话的理解和体会上。

    -----------田本相 曹禺传  第三十一章 枯木逢春  
(参见曹禺同志在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的“历史剧与民族关系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题目是《人民戏剧》编者加的)
    (原载《人民戏剧》1978  年第12  期)

 

柏杨谈昭君

 

王昭君女士的故事,在中国流传迄今。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以她阁下作为主角,而且往往站在大男人沙文主义立场,认为对于像毛延寿先生这种“奸臣” ------京剧上就有“骂一声毛延寿卖国奸臣”唱词,还平空污蔑他“你不该投番邦丧尽了良心”--当时是杀得恰到好处。只不过耽误了一个有钱大爷的淫欲,就成了卖国贼,刀下丧生。咦,有权的大爷有福啦,黄马褂文人在一旁帮拳,遂时时处处,都是沉冤。


        大家不仅仅站在大男人沙文主义立场,认为杀毛延寿先生是正当的,而且还把刘奭先生当成一个多情种子,这就更扭曲到阿比西尼亚矣。

 

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女士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问题是,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女士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女士辞行之后,刘奭先生就死翘翘,如果把她留下,不过一个被皇帝老爷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柩,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女士嫁给咱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元首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月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家庭婚姻,更是圆满,她生下一个儿子名伊屠牙斯,被封为亲王。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嫡子雕提模皋继位,依旧匈奴汗国的风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结婚的义务,于是王昭君再生了两个女儿。相形之下 ,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地址:百度王昭君吧 http://tieba.baidu.com/f?kz=165082923

 

昭君出塞的史实、背景和历史作用   [扩展资料]

 

                          雷茂奎 汇编

地址:file:///E:/ 王昭君相关/昭君出塞的史实、背景和历史作用.htm

 

我的几篇相关文章:

 

1.    关于王昭君的诗文及其昭君悲怨的由来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3893f010006wc.html

 

2.    关于王昭君生卒年代及其死因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3893f01008hfo.html

 

3.    关于和亲公主历史遭遇的联想

地址:百度昭君出塞吧 http://tieba.baidu.com/f?kz=281550493

 

4.浅谈东西方女人的社会地位 
                      ---------------关于和亲质疑以及和亲公主命运的话题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282859969

 

5.    王昭君诗文译注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16507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