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签证费用:北京满族的百年沧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10:57
作者:阎崇年    文章来源:《辛亥革命后的北京满族》    点击数:1669    更新时间:2005-12-13
北京的满族,在20世纪,风雨沧桑,已历百年。回顾历史,略加评述,于满族自身发展,于增进民族团结,鉴往知来,很有意义。
北京满族是全国满族的一个部分,又是清代满洲的主体部分。满族在清代同全国务民族一道,对北京、对中国、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营建大清帝国:中国少数民族营建大一统王朝的只有蒙古和满洲,"康乾盛世"的清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奠定中国版图:盛清时疆界东临大诲,南及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一千二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三是多民族的统一:清帝系少数民族,处理民族关系同汉族皇帝有所不同,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四是创制满洲文字:时阿尔泰语系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都没有文字,满文创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大事;五是留存满文档册:现存满文档案二百余万件(册),满文图书一千余种;六是编纂文化典籍: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等;七是英杰人物辈出: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满族是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民族;八是中国人口激增:道光时人口突破四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九是吸收外国科技:玉米、白薯普遍推广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西方科技、文化大量传人中国;十是保护历史文物: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阙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明代宫殿坛庙园囿能保存至今,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满族功绩,不可磨灭。上述十例,可以看出:满族对北京、对中国、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功绩斐然,贡献巨大。
但是,辛亥革命,宣统退位,北京满族同全国满族一样,经历了沧桑巨变。纵观20世纪的北京满族,按其时代背景与自身流变,可以分作四个时期:20世纪上半叶前25年为巨变期,后25年为痛苦期;20世纪下半叶前25年为新生期,后25年为兴盛期。
北京满族的巨变期。20世纪上半叶前25牟,辛女革命与宣统退位,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死。翌日,慈禧太后死。慈禧临终前懿旨由醇亲王载沣之子、年仅3岁的溥仪入继皇位,年号宣统,就是宣统皇帝。满族历史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同治、光绪、宣统三个皇帝,都无子无女。他们连子女都不能生育,遑论其他。这个偶然的现象,透露出一个必然的信息:大清皇朝,气数已尽。果然,事过三年,辛亥革命,宣统退位,皇清覆亡。民国政府颁布<优待皇室条件》,规定:每年拨银四百万两;清帝辞位,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原宫内人员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其原有之私产,由民国特别保护;原有之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等等。
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为纲领。这个纲领的正面意义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取消满洲特权;其负面影响是以"驱除鞑虏"来"恢复中华",在取消其特权时出现对满族的歧视。这个口号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色彩。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舆论宣传中,"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都被扩大化、政治化。这些宣传的一个不幸后果是,在民族关系中出现歧视满族的现象。辛亥以后,对于满族,具体说来,主要变化一是称谓的变化。在清朝,满族统称为"满洲八旗",或简称为"满洲",或称为"旗人";辛亥革命后,以民族相称,习称"满族"。所以,满族的称谓是从民国开始的。二是政治的变化。结束清朝皇帝专制,天潢特权被局限,八旗军队被解散,贵族学校被裁撤,民族特权被取消。三是经济的变化。满洲官员不再领取俸禄,八旗兵弁不再支放饷银,满族百姓甲粮被停发,王庄旗田被丈放。四是住区的变化。满族"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皇城围墙被拆毁,旗人住区被冲破,逐渐出现各民族杂居的局面。五是地位的变化。满族作为清朝的特权民族,其特权地位被取消,而成为普通的民族。这是自清人关268年以来,满族发生的陵谷之变。此期,北京满族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民族歧视,另一是生计困难。
受到歧视。民国初年,虽然规定"王公世爵,概仍其旧",但是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民族的偏见,各种书报刊物充斥歧视满族的宣传,许多街谈巷议流露排满的情绪。很多满族同胞被迫改变姓氏,隐瞒民族成分。原开封知府崇泰之子,向政府申请行医执照,因是旗人,不予发照。他只好放弃满姓瓜尔佳氏,改取汉族姓名李承荫,并改满洲旗籍为房山县民籍,才获准发照行医。还有一户人家四个姓,其原因是怕民族歧视遭灭门,姓多点兴许能活下俩仨人。还有人在外面做事,写家信时不敢写真实地址"正黄旗",而写成"正黄村",免得让同事知道自己是旗人。以上说明,民族歧视给北京满人造成多么大的思想压力与心理恐惧。满族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末代皇弟溥杰传》一书中说:辛亥革命之后,满族人民曾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当时,不光是父母,甚至连整个爱新觉罗家族都对溥杰说,自从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满族处处受到排斥,皇族都必须改姓为金,如不改姓就不能就业等。"后孙中山到达北京,在广济寺会见北京各界旗人代表。他在会上指出,"现在五族一家",就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协和与团结。
生计困难。满族人民面临最主要的困惑是就业问题。据宣统二年(1910年)民政部调查统计,京城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118783户,内务府三旗4571户,京营10965户,共134319户,每户以5口计,共计671595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0%。其中满洲八旗、内务府三旗、圆明园八旗等共75316户,以每户6口计,共451896人。原来旗人主要靠俸饷、钱粮为生计之源,辛亥鼎革,沧桑巨变,俸银不发,俸米亦停,"铁杆庄稼"绝收,他们何以为生?满洲八旗原来"不农、不工、不商",尔后却要务农、务工、务商,这是何等大的变化。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除设立八旗生计处外,又成立许多组织,如宗族生计维持会、八旗世爵世职生计联进会、八旗生计维持会、旗籍生计研究会、旗族生计同仁会、两翼八旗生计研究会、八旗生计讨论会、外三营生计协进会等。为筹措生计,清末民初,在北京西直门外乐善园(今动物园)官地兴办农事试验场,在清河镇建溥利呢革公司(今清河制呢厂),在香山等官地兴建林业,并建首善工厂等,吸纳一些京城内外八旗贫寒男女就业,他们成了北京早期的工人。后西城辟才胡同成立了北京首善第一女工厂,从业的满族妇女则成为北京早期的女工。
但是,解决八旗生计是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中,一些人生活艰难,贫困潦倒。王公贵族,生计维艰。王公贵族失去了昔日政治、经济地位,有的靠典卖祖产度日。荣寿固伦公主临终之前,家中十分窘困,将自己的凤冠送进当铺换钱度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一般旗人,更加艰难。<闻尘偶记)记载:居住在城内的旗人,"其贫薄者,借债无门,谋生乏术";居住在京畿的旗人--"屯居之旗人,京东、京北一带,大半衣食无完,女子至年十三四,犹不能有挥,困苦万状"。北京(益世报)1923年5月13日刊载:近年绝了旗人月饷,断了他们衣食之源,没有门路就业者,或身体病残者,靠典卖衣物度日;而家中无物典卖者,便到粥厂领粥充饥;军阀混战粥厂停止放粥后,靠领粥糊口的满人陷入生活绝境。出于万般无奈,有的沦为娼妓。其时社会学一项调查显示:北平暗娼颇多,北城一带尤甚;且操斯业者,以满族为多。于是出现了一幅满人生活的黑暗图画--"横暴者,流为窃贼;无赖者,则堕为娟优"。更甚者,因生活绝望而举家自尽!
北京满族在既受民族歧视、又有生计困难的情状下,日军侵入北京,民族灾难深重。
北京满族的痛苦期。20世纪上半叶后25年,日本侵华与中国内战,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北京满族本来就存在着的严重生计问题,随着民国首都南迁而雪上加霜。1928年,民国政府下令迁都南京,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政治中心的南移,引起北平满族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许多政府单位、文化机构南迁,就业机会减少,购买力下降,市场萧条。流动人口锐减,城内空房陡增,房价为之大跌,靠"吃瓦片"为生的北平满族人家,陷入窘境。他们中不少人离平弃家,颠沛流离,谋生他乡。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占领东三省。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占北平。北平满族人同其他各族在乎同胞一样,受着日伪政权的统治与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军在海淀一带强行将蓝靛厂外火器营原正白、正红、镶黄和镶红旗的营房,夷为平地,建造机场。原在该地居住的满族平民流离失所,有的赁屋栖居,有的外出谋生。日军占领下的北平,伪币贬值,物价暴涨,粮荒严重,人心惶惶。市民不顾伪警打骂,哄然抢购粮食充饥。一些前清贵族,生活十分凄惨。故清顺承郡王后裔文仰辰先生,虽有王爷称号,却以卖画为生。有的前清王爷后裔,靠拉洋车糊口。1931年9月,北平报刊出现"铁帽子王拉洋车"的新闻,说明北平满人生活的悲惨。
日军占领北平,满族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有的率军抗击日寇,满族将军佟麟阁是优秀代表。佟麟阁,字捷三,行伍出身,曾任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一师师长、张家口警备司令等职。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任中国二十九军副军长、南苑驻地指挥官的佟麟阁将军,率部反击日军,遭日机轰炸,不幸阵亡,年仅45岁。今北京佟麟阁路就是为纪念这位满族抗日民族英雄而命名的。有的满人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党员白乙化(又称"小白龙")是杰出代表。白乙化曾任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投笔从戎,走向战场。1941年,日伪军窜犯平北抗日根据地,白乙化指挥挺进军十团,在密云山区马营伏击战中,不幸牺牲。后开追悼会,竖立纪念碑,名白河以西地区为乙化县,影响很大。
在文教界,抗日形式,多种多样。北平的满族爱国知识分子,有的南下到大后方,有的留平继续斗争。满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在1943年,无视日本宪兵和汉奸的政治迫害与武力威逼,坚决拒绝为侵略者演出。他表现出"宁死枪下、也不从命"的民族气节,弃艺从农,隐遁西山,以耕田为生,不登台唱戏。还有的从事地下抗日活动,董鲁安和英千里是两位代表。燕京大学教授董鲁安,幼年应袭世职镶蓝旗管带,7岁时入宫朝觐,见过光绪皇帝。他在敌伪北平,多方掩护参加爱国活动的进步青年。辅仁大学教授英千里组织进步社团,后任地下爱国组织"华北文教协会"(原名"炎武学社")主任委员。他们收集敌伪情报,向后方输送青年,进行爱国抗日宣传,坚持地下抗敌工作。后董鲁安奔赴解放区,英千里遭到日伪警察逮捕,在狱中倍受酷刑。在宗室贵族中不少有民族气节的人,如睿亲王后裔金寄水一家当时靠典当度日,有人愿帮他谋个伪职糊口,他拒而不就,说:"我怎能为五斗米,向非我族类的外国人折腰!"
北平满族人士,一直在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著名书画家溥心畲(儒),以诗、书、画闻世,其画与张大干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他与溥雪斋、溥毅斋、溥庸斋、溥松窗、关松房、祁井西、启元白、叶仰曦等满族书画家组成"松风画会",被画坛誉为"松风九友"。于京剧艺术,北京满族也贡献很大。京剧名票红豆馆主溥侗造诣尤深,许多著名京剧艺术家都曾师事之。汪笑侬的京剧表演艺术,为行家折服。金少山的京剧艺术也影响很大。程砚秋创立京剧青衣"程派",为四大名旦之一。在文学界有金受申、傅芸子和芙萍。芙萍在1934年主办(现代日报)兼主编,曾写过(旗族旧俗志》,在《世界日报》连载,介绍满族掌故、习俗,引起社会反响。1937年冬季,在故醇亲王府成立了满族联合会,载涛为会长,聘请载沣、载洵等为顾问。
这个时期有一股小的回流,就是建立日伪满洲国。在溥仪的心灵里,潜燃着"复辟清朝"的火焰。后来溥仪等为着"复辟清朝",想借用日本军国主义力量;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图谋侵吞中国,也借用溥仪做招牌。但人数很少,且远在长春,而成为抗日洪流中的支汉洄漩。历史发展的江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走向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吞中国愿望的反面--先是中华民族解放,继是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满族的新生期。20世纪下半叶前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十年"文革",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满族历史、尤其是北京满族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国民党是革清朝的命,共产党又是革国民党的命。满族历史的发展轨迹,经过"正题一反题一合题"的历程,就是说在清朝,满洲八旗参政做官、经济生活、社会状况和就业机会,无需讳言,都在各民族中处于特权的地位。辛亥之后,已如上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族人则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在清朝肯定的正题、民国否定的反题之后,整合到新中国既否定又肯定的合题。所谓否定,就是否定清朝的皇权专制,否定民国的"驱除鞑虏",而实行新的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一律平等。所谓肯定,就是肯定满族应有的民族平等地位,反对民族歧视,实行民族平等。只有在新中国,各兄弟民族才能实现平等;也只有在新中国,满族人民才能获得新生。北京满族同全国满族、同全国各民族一样,都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
满族同各民族平等,是满族的迫切愿望。早在1946年,故清恭亲王溥伟之弟著名画家溥心畲,作为北平满族代表参加了国民党制宪"国大"。他在会上发言,痛述满族人的悲惨处境,提出满族同其他民族平等的正当要求。他的发言反映了广大满族民众的心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满族同胞的关注。他从南京开会回到北平后,发起组织了"满族文化协进会",城近郊区有数干人登记人会。1947年5月2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满族文化协进会"成立大会。有人在成立会上用满语宣读贺词,表明满族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协会宗旨在于弘扬满族文化,要求与蒙、回、藏各族同等待遇,解决满族青年升学就业问题,社会上不应污辱和歧视满族等。该会成立后不久,更名为"满族协会"。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上述宗旨和要求不可能实现。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满族人董鲁安(于力)出席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上决定改北平名为北京,以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950年,故清醇亲王奕谩第七子载涛出席全国政协扩大会议,后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少数民族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满族人要求人民政府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并享有民族平等权利。满族人民半个世纪要求民族平等的意愿,在新中国,得到了根本大法的肯定。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显示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满族在新中国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享有民族平等的权利。在此之前,载涛作为满族代表参加了北京市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6月24日,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有14名满族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是干部赵鹏飞、画家于非闇、作家舒舍予(老舍)、医生吴英恺和爱国人士载涛等。8月21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首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届人大常委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委员中有罗常培和关山复两位满族人士。当年春天,北京市城、郊区基层普选完成,各区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175人,其中满族代表67人。满族人民作为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代表一起,共商国家大事,当家做主人。1955年,政协北京市第一届委员会召开,有佟铮、金鉴、启功、罗常培、胡絮青等九名满族人士当选为委员。1959年,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增补七名满族委员。1965年,市政协召开第四届委员会议,增补溥杰等六名满族委员。在全国、北京市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都有满族的代表和委员,这充分体现满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椒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1959年溥仪、1960年溥杰等被特赦。后来他们分别在全国政协、人大担任一定职务。196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溥仪、溥杰时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恢复满族应有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歧视满族,满人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几乎完全同汉人同化了,分不清了。"在新中国初期,满族恢复了应有的地位;满族也不再遭受民族歧视。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平等地位外,这一时期北京满族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贡献,也非常引入注目。1950年5月,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文联成立,满族作家老舍被选为文联主席。在满族文学艺:术家中,程砚秋、奚啸伯的京剧,老舍的小说,于非闇的国画,溥雪斋(溥忻)的古琴,启功的书画,溥杰的书法,侯宝林的相声,英若诚的话剧,贾作光和白淑湘的舞蹈,胡松华的民歌,连阔如的评书,端木蕻良编的评剧,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保护,以及清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后裔金梁(息侯)对满族历史文化资料的整理译编等,都为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正当满族民族平等权利得以实现的时候,"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满族及全国人民造成大灾大难。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一些满族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著名评书演员连阔如,著名书画家、教授启功等,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十年"文革"既给全国造成灾难,也给满族带来浩劫。以作家老舍为例。"文革"初期,红卫兵到市文联大院,将老舍等约三十人押到孔庙,院中点燃着堆成小山的京剧行头,老舍等人被勒令在浓烟中跪成一圈,红卫兵用木刀向他们头上乱砍。老舍的头被打破,衬衫染上鲜血。后老舍被以"现行反革命"的名义送到派出所,又被跟随来的红卫兵轮番毒打到深夜。老舍因不堪凌辱,满怀悲愤,投湖自尽。更多的满族知名人士,被抄家,蹲牛棚,受批判,遭劳改。他们受尽人格侮辱,受尽肉体折磨。像溥仪、溥杰这样的"皇帝"、"亲/E‘‘更难逃浩劫。我认识的一位满族老先生,曾做过光绪朝的佐领,按照当时在旧政权担任过县团级以上官员者为历史反革命的政策规定,这位年已83岁高龄的长者,也被列为"历史反革仿"。他被抄家,挨批斗,甚至被"扫地出门"!这位老先生遭艾到在日伪、国统时期都没有受过的苦难,含冤离世。
历经劫难,乌云飘散;满族人民,迎来春天。
北京满族的兴盛期。20世纪下半叶后25年,拔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开始了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它也给北京满族带来新的生机。
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极左错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恢复满族政治地位,北京满族勃发新的生机。北京的故清宗室、王公贵族、军政官员及其后裔等,几乎无例外地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他们被抄家、揪斗、劳改、下放,倍受折磨,无一幸免。拨乱反正对他们来说,首先是平反昭雪。已死者,恢复名誉,如老舍;幸存者,妥善安置,如溥杰。1978年溥杰先生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是满族新生的证明。1979年北京市恢复民族事务委员会,满族书画家启功教授担任了副主任。后满族知名人士张寿崇、赵书、金毓嶂分市民委副主任。满族最重要代表人物溥杰,担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满族著名人士赵鹏飞、张健民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满族著名人士陈丽华、金鉴、启功、胡絮青、白淑湘、舒乙等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金友之(溥任)、金连经等为市政协委员。启骧、常瀛生等被聘为北京市文史馆馆员。被抄家者,发还被抄的文物、书画等。如傅惜华的藏书被查抄,其收藏的三百一十多种子弟书等,有的被烧,有的散佚;落实政策后,将能找到的图书全部归还。北京满族人士经过拨乱反正,民族政策得到落实,"文革"创伤逐渐愈合。随着满族政治地位的恢复,许多原来隐瞒族籍的满族人,又要求恢复满族身份。北京市的满族人口,由1949年3.10万人,2000年增加到16.46万人。
改革开放,给北京满族带来繁荣。在满族聚居的京郊农村,同其他民族地区一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民族聚居地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多种经营。市政府还有计划地对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并拨发补助费。以密云县檀营满族蒙古族民族乡为例。檀营原是清朝满、蒙八旗兵的驻防营地。八旗官兵携眷驻防,逐渐形成民族聚居村落。辛亥之后,他们对自己的民族、身世讳莫如深。新中国建立后,他们公开了民族成分,获得民族平等权利,得到应有民族尊严。先是1957年,北京市成立六个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转山子满族乡、七道河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东黄梁满族乡和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体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规定。但第二年成立人民公社,这些满族乡统统被撤销。1983年8月26日,檀营满蒙民族乡成立(实为恢复),随后成立喇叭沟门和长哨营满族乡。檀营满蒙民族乡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不断增强自我发展活力。如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8万元,1995年增长到5705.5万元,增长了16.8倍。1987年人均所得369.82元,1994年增加到2414元,增长了6.5倍。乡民族小学,由乡财政和满族人士捐助120万元,新建2300平方米教学楼,改善了教学条件。全乡家家产户有了电视、电话、洗衣机、电冰箱,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满族文化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满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从1984年开始,市属高等院校以及由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市屑中专、中技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最低分数线,比统一规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低一个分数段(10分),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学校函授部、夜大学等招生分数标准也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照顾。1984年全市有427名少数民族考生升人大学,其中被照顾录取39名,占9.13%。这就使少数民族学生有了更多的升学机会。满语文的教育,屈六生主编的《满文教材》,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满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水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满文培训班,招收20名学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开设满文班,北京满文书院创办满文班,培训了一批满语人才。
北京满族的历史人物,是满族研究的一个热点,成果丰硕,实属空前。报刊上的论文,数量繁多,不胜枚举。已出版的北京学人写的北京满族历史人物的学术著作有:《努尔哈赤传》(阎崇年著)、《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周、远廉、赵世瑜合著)、《顺治帝》(周远廉著)、《康熙皇帝一家》(杨珍著)、《乾隆皇帝大传)(周远廉著)、《乾隆皇帝全传》1(郭成康主编)、《乾隆帝及其时代》(戴逸著)、(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著),以及《溥杰自传)《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瞻回忆录》等。"清帝列传丛书"共14册,是近年清代皇帝传记的集中体现。在"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获奖书目中,满族历史人物传记竟占4部,约占清史获奖著作总数之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满族历史人物学术园地里的金色秋实。北京满族人物传记还有<纳兰性德传)《顾太清与海淀》《老舍传》等。此外,金启孮《北京郊区的满族)和《北京城区的满族》、杨学琛和周远廉<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等,是北京满族兴衰历史的重要著作。
清代的宫廷,是近20年来满族文化研究中新出现的课题。因清代宫廷曾是满族帝后治又谝桓鎏囟ㄊ逼谀诒皇游芯康慕5牵?0年来大有改观。据故宫博物院万依研究员统计,自1979至1989年,仅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和《紫禁城》两刊及第一届清官史学术讨论会上,就发表论文762篇,平均每年近70篇。然而,1912至1948年,平均每年为15.33篇;1949至1978年,平均每年仅为4.64篇。这就充分地展现近年来清官文化研究的新面貌。《清代宫廷史》(万依、王树卿、刘潞合著)、(清代宫廷生活》(万依、王树卿、陆燕贞合著)、(清代皇权与中外文化--满汉融合与中西交流的时代)(刘潞著)、(颐和园建园250周年纪念文集》和《颐和园文化研究>(第一辑),还有中国紫禁城学会的学术论文集(两集)、清官史研究会的"清代宫史论丛"(四集)、万依主编的《故宫辞典)等,都是近年来满族清代宫廷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满学研究,有新突破。我国的藏学(西藏社会科学院)、蒙古学(内蒙古大学)、伊斯兰学(宁夏社会科学院)、壮学(广西社会科学院)都有专门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但满学没有。满族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长达268年的清朝,留下了丰富的满学文化宝库。但在民国时期,没有建立满学。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满学研究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满学研究的条件已经具备。北京作为清朝的京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应当为满学研究做出贡献。1991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满学研究所。1992年,开始出版研究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的学术丛刊《满学研究)(已出版六辑)。1993年成立北京满学会,并举行过七届学术年会。1994年,成立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1992、1999年,先后举行第一届、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阎崇年的<满学论集)也于1999年出版,这是第一部个人满学研究的论文集。
满语研究,有新创获。爱新觉罗·瀛生的<北京土话中的满语》和赵杰的《满族话与北京话》等,是研究满语与北京话关系的新作。满文辞书有商鸿逵教授等编著的《清史满语辞典》等。近年出版了两部大型的满汉辞书,一部是安双成主编的《满汉大辞典),另一部是胡增益主编的《新满汉大辞典》前书170万字,收词、词组五万余条,单词条12347个,并有释义,按满文十二字头音节字型字母音序排列,经二十多人辛劳,历二十余年告成。后书280万字,主词条三万五千多条、例句两万多个,单词条14600个,释词准确,编排科学,是运用现代词典编纂学理论与方法,精心撰修的满汉辞书的科学巨著。这两部大型满汉辞典的出版,为研究满学、清史、民族史和语言学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满汉大辞典》和《新满汉大辞典》是20世纪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两部满汉大辞典,是满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成果,填补了大型满取辞书的学术空白。
满族文化事业,也有较大发展。1984年成立了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先后整理出版《无圈点字书)《清蒙古车王府子弟书)(子弟书珍本百种》等。满文档案的翻译出版,有很大成绩,如《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汉译《满文老档)、(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乾两朝镶红旗档》等。此外,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蹴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比赛项目。《满族萨满教研究》(满族萨满乐器研究》(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等,都是满族文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综上,北京的满族,辛亥鼎革,百年历程,几经挫折,几遭磨难。到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在最后25年,世纪之初的两大难题--民族歧视与民族生计,终于获得解决。满族作为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民族和谐,欣欣向荣,同各族兄弟齐步,迈人21世纪。
·  上一篇文章:周总理关于满族和清朝在中国历史地位的评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