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湛江飞机票多钱:IMF:房价下跌将“牵动”中国金融稳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5:27

IMF:房价下跌将“牵动”中国金融稳定

www.eastmoney.com2011年11月16日 01:23严婷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北京时间11月15日发布了该组织对中国金融部门的首次正式评估报告——“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报告。报告结果显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却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   这份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金融部门已经在更加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也加强了监管,但仍然面临一些主要的短期风险——信贷快速扩张导致的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敞口导致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增加、房地产价格下滑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此,IMF呼吁中国进一步改革以支持金融稳定并鼓励强劲而平衡的经济增长。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多重短期风险

  FSAP由两大部分组成:由IMF负责的“金融稳定评估”,以及由世界银行负责在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的“金融发展评估”。

  IMF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机构、跨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日益加大。除此之外,非正式的信贷市场、集团结构和表外活动也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增长模式、相对僵硬的宏观政策框架,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信贷配置上扮演的角色,都导致或有负债的不断累积。

  根据FSAP报告显示,中国的金融部门目前面临的一些短期风险包括信贷快速扩张导致的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敞口导致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增加、房地产价格下滑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部门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当局应该解决的脆弱性。”此次FSAP项目IMF团队的负责人、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门副主任Jonathan Fiechter表示,“尽管目前的结构有助于高储蓄率和高流动性水平,但也导致了资本配置不当和泡沫形成的风险,尤其在房地产市场。这种扭曲的成本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因此,这种扭曲越早纠正越好。”

  呼吁中国采取政策缓解房价下调负面影响

  根据FSAP报告,整个中国银行业持有的房地产贷款敞口较为温和,但是间接敞口却高得多。如果房价回调又伴随经济增长冲击的话,对银行业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将会很严重。因此,IMF建议中国仍然需要持续监测、进行压力测试并采取一系列全面政策来缓解房价下滑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

  报告称,中国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加上银行对房地产的大量贷款,加大了房地产价格回调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然而,持续的紧缩措施已经放缓了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增速以及相应的价格涨幅。

  IMF指出,推动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的一些基本面因素包括收入快速增长、存款回报低、流动性充裕、缺乏替代性投资工具、房屋所有权成本低,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

  报告称,房地产相关贷款占中国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约20%,相比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美国而言较低。然而,间接敞口却更高。中国的贷款条款很大程度上依赖抵押品。在五大行中,有30%~45%的贷款是由抵押品担保支持的,而这些抵押品主要就是房地产。因此,房地产价格回调将降低抵押品价值,因而在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削弱贷款收回价值。

  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水泥、钢铁)同样面临着类似风险。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房价回调导致的经济减速可能会对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手和补贴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对那些还贷现金流有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言。报告援引瑞银在2011年3月22日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0年,29%的地方政府收入来自于出售土地使用权。

  IMF指出,在短期内,如果目前的增长势头能够得以持续,那么影响还是可控的。尽管一些细分市场的房价有些高估迹象,但整体而言,中国住宅价格并没有被显著高估。由于直接敞口和杠杆率较低,房价回调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将会有限。压力测试中各银行对房地产的敞口,或再加上下游产业,意味着房地产信贷质量恶化对银行业构成的影响温和。但IMF警告称,如果经济增长受到冲击同时发生的话,那么对银行系统的影响和溢出效应将会很严重。

  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多重风险互动或导致严重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IMF和中国政府共同对全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覆盖了截至2010年底83%的商业银行体系资产,或66%的银行体系资产)进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商业银行能够承受单独的风险冲击。

  测试包含的冲击包括资产质量急剧恶化、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收益率曲线变动以及汇率变化等。但IMF警告称,如果其中几项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就可能会遭到严重影响。

  压力测试还评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损失。结果显示,基于由下而上的压力测试,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损失15%,仅会导致两家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最低要求。但报告并未透露具体银行名称。

  本次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助理主任Udaibir Das在11月15日的电话会议上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你仅看单一风险因素,短期内我们并不认为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我们指出了三方面:第一,中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第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和依赖性正不断上升;第三,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三个因素的动态变化要求中国决策者、央行和监管当局警惕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Udaibir Das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因素可能会通过不同渠道产生影响,因此IMF在报告中用了“警惕”一词,并在政策建议中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尽快加强系统性金融稳定框架。       IMF警示中国银行业地产信贷风险

  11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首份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评估报告中呼吁,中国金融机构应警惕房价下跌等风险。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Jonathan Fiechter认为,“尽管现有结构促成了高储蓄和高流动性,但它也带来了资本配置不当和产生泡沫的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业。”

  IMF与中国央行及银监会联合对中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的变化等问题单独出现的冲击,但几个风险若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信贷风险可控

  “中国银行业采用定量放贷的政策限制了其风险管理水平,可能会妨碍金融体系为支持未来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IMF报告指出,受信贷规模扩张影响,中国的金融部门未来三年内将面临贷款质量恶化、房价下跌,以及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增加信贷风险敞口等问题。

  对17家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若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下降等问题同时爆发,中国银行系统可能面临巨大亏损,25%的银行系统的资本充足率将低于8%的最低监管标准。这种严峻情况的假设前提是GDP增长降至4%,M2增长约10%,地产价格暴跌近26%及存贷款利率变化95个基点。

  据亚洲经济数据库数据,目前,中国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敞口是20万亿元,高于2010年全年40%的贷款总额。同时,房地产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为20%,相比香港地区和美国都处于低位。

  “虽然中国银行系统对房地产行业的直接敞口处于适中水平,但高份额的非直接敞口却是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的主要祸源。”IMF报告指出,银行的借贷主要是抵押贷款,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中,30%-45%的贷款是抵押贷款,抵押品大部分是房地产。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让抵押品价格大幅缩水。此外,对于与房地产业形成“垂直整合”行业(例如建筑、水泥和钢材),银行的借贷也面临着类似风险。

  “温和的直接敞口和低杠杆比率,抑制了房地产价格调整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影响。”一位从事银行业审计业务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住宅房产的价格被高估。短期来看,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现有速度增长,银行系统风险仍处于可控状态。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30%,只会对银行的资本缓冲产生最小影响。根据2010年底数据,如果发展商和土地储备贷款中的15%以及7.5%的抵押贷款变成坏账,那么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将下跌约1%。截至2010年年末,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只有1.1%。

  银行系统资金占比高达87.6%

  中国银行系统的资金垄断似乎让其他金融机构失去了喘息之机。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垄断现象严重。”IMF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系统资金占所有金融机构份额高达87.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比69.7%,国有四大银行资产占2010年GDP总额超过25%。

  由于国有企业对银行信贷的垄断和缺乏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在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小企难以融资。IMF指出,目前保险业管理的资产少于家庭储蓄规模的11%。信托基金、金融租赁和金融公司发展迅速,但相对于银行来说规模仍较小。

  《2010年中国保险业年鉴》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保险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除了行业内资产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实现18.4%的投资回报率外,其余的保险公司均处于回报率为-11.4%的水平。

  对此,IMF认为,随着中国银行系统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联系加强,政府需要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广度,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进银行之间的健康竞争,并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 

央行回应IMF报告:所提建议尚需深入研究

www.eastmoney.com2011年11月16日 01:25聂伟柱第一财经日报

  昨日,央行发布公告,正式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有关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进行回应。央行表示,总体来看,报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对我国金融体系未来改革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

  与此同时,央行还称,“我们也注意到,报告中还存在个别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观点,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体时间框架和优先顺序等建议尚需结合我国实际深入研究。”

  上述IMF、世行报告认为,为促进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中国需关注金融体系融资结构不均衡、商业化程度不充分、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面不够广、养老保险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

  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稳定框架,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协调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在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中,IMF和世行充分肯定了我国金融体系近年来在商业化转型、增强财务稳健性、改进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央行还认为,经过多年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在商业化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主要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已从直接手段转为通过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

  “利率、汇率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市场机制已在利率、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央行表示,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具体推进改革步骤时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