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非酋成就进度:甲午战争史5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9:32
第 五 章 日军侵犯山东半岛与北洋舰队覆灭

第二节 日军进犯山东半岛

 

二 威海卫的后路防御

 

山东为畿疆左辅之地,东北斜伸人海,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共扼北洋之门户。山东半岛东北端的威海卫,又是北洋海军的根据地所在。故在甲午战争期间,山东一直是日军计划进攻的目标。清政府也曾多次增募和调拨部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以加强山东沿海一带的防务。

甲午战争前,山东全省陆军共四十七营二哨,其中步队三十九营,马队七营一哨,炮队一营一哨。在山东驻军中,有一半以上分扎在山东半岛沿海一带,拱卫于威海后路。山东半岛的清军兵力为二十四营两哨,总计一万二千二百人。单从数量上看,兵力似乎还相当可观。但是,由于山东半岛海岸线绵长,地面辽阔,以二十余营分扎各处,显然无济于事。

一八九四年六月间,中日交涉渐趋恶化,战争一触即发,山东巡抚福润奏准添练炮队四营,装备火炮三十六门,以为布防威海后路之用。后福润又迭奉廷旨,谕警戒威海卫、胶州湾、烟台、成山等沿海要地。七月中旬.总理衙门以山东半岛沿岸兵力不敷,令福润将山东内地各军分遣沿海要地,福润复奏准增募步队四营,合原先添练之炮队四营,共八营,称福字军。以其二营驻青岛,由总兵章高元编成;六营驻济南,由副将冯义德编成。

中日正式宣战后,福润更令总兵曹正榜在烟台编成东字军三营,并饬令沿海十余州县筹办民团,以助战守。各州县先后“筹饷募勇以备战,札民登圩以严守,昼夜巡警”。注1自八月以来,日舰不断窥伺威海南北两口,戴宗骞和张文宣以现有兵力过于单薄,各请增募两营,李鸿章皆允之。戴宗骞将新募之二营,一编入绥军,称新前营,驻威海卫城西北之神道口;一编入巩军,称新右营,驻威海卫南乡之长峰寨。福润亦因威海后路各海口守备薄弱,急电李鸿章,建议以候补道员李正荣率在济南之嵩武军四营,移驻登州;嵩武军分统总兵孙万龄率所部由烟台往扎荣成。时日舰恒在威海西北之远遥山附近海面驻泊,并连日在威海北口外徘徊,似有登陆之企图。于是,李鸿章将注意力放在威海卫以西一带海岸的警备上,而未采纳填防荣成的意见。福润还计划编练十营,以补沿海兵力之不足,然尚未及编成,便奉旨移抚安徽,由李秉衡接任。

李秉衡(一八三O——一九OO年),字鉴堂,祖籍山东福山。乾隆中,其曾祖由山东迁奉天,入海城籍,旋居岫岩厅南石嘴子村(今属辽宁庄河县)。注2初纳赀为县丞,以功保知县。先署直隶完县,补枣强县知县,升任蔚州知州。又授永平府知府。李秉衡历任州县,为官廉正,兴利除弊,赈灾救恤,“民获生”。注3曾委办安州水灾,“不假手胥吏,户口必亲查,票必亲填,日历风霜冰雪,每夜归,膝至足皆肿”。注4时有“北直廉吏第一”注5之称。以张之洞荐举,擢授浙江按察使。未到任,调广西。中法战争爆发后,以臬司护理广西巡抚,“于客主各军将领苦心调和,粮饷军火不分东局西局,但择其急者便宜应之。护抚命下,欢声雷动,桂省军民若庆更生,即楚军、广军诸大将,无不虚心相听,愿为尽力。”注6因此,“诸军欢跃,士气大振,乃出关剿敌,一战而挫法人于文渊,又败之于摩沙,蹙之于邱骡,于是克服谅山,法人败绩。”注7战后,晋布政使使,仍摄抚篆。时朝廷派内臣勘界,李秉衡“与议不合”,因乞休。一八九四年五月,廷旨起李秉衡为安徽巡抚,未抵任。八月间,朝廷以山东为畿辅屏障, 改命李秉衡抚之,调福润至安徽。九月十一日,李秉衡行抵山东省城济南,正式视事。

李秉衡莅任后,深知时局艰难,而“材辁任重,惧弗克胜”,但决心破除情面,“殚竭愚忱”,能有一番做为。他发现山东半岛兵力严重不足,而“筹办海防,款无所出”。为了筹款,李秉衡釆取了两个办法:一是“裁并局员,节省糜费”注8;一是清库挖潜,“移缓就急”。注9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便筹集了三十万两饷银。随后,他亲临沿海重要口岸,审度行势,筹办防务。李秉衡于九月三十日离开省城,先抵登州,再至烟台,又赴威海视察,于十月二十九日返回烟台,历时一月。此后,便坐镇烟台,居中调度。通过视察,他看到山东防务确实存在不少漏洞,如不抓紧补救,将是很危险的。于是,决心进行整顿。他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其一,撤换了一大批不称职或渎职的文武官员。如驻营登州的候补道李正荣,以“统率多营,未能办理裕如”,“撒去统领,饬令回省供差,以策后效”注10,而以提督夏辛酉接替李职。驻扎威海后路的胶州协副将冯义德,以“于各营军衣粮米,皆其亲属自行釆办,在各勇营粮内任意摊扣,其队伍亦未能精壮”,先行革职,“如查有侵蚀虚冒情弊,即当按律惩办,以儆贪黩而肃戎行”。注11其所统福字中、前、后三营,委记名总兵李楹接带。候补道黄玑“揽权纳贿”,候补知府严福保“得势妄为”,直隶州知州范一双“借势通贿”,淄川县知县“诬良为盗”注12,栖霞县知县陈洵“苛敛团费”注13,均即行革职。此外,还有一批文职官员被降职。经过此番整顿,山东的吏治有了起色,对安定民心。加强防务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二,充实山东沿海一带防线的薄弱环节。根据实地考察,李秉衡认为:“山东海防以威海、登州为最吃重,烟台次之,胶澳又次之。威海为北洋门户,近十年中经北洋大臣极力经营,已成重镇。……大致尚属完固。登州郡城与旅顺对海,其北水城上即蓬莱阁,下即大洋,并无炮台巨炮,设守甚难。”他亲自周历审视,发现城西沿海有天恒山,城东海岸有沙冈十里许,皆可安设炮位。于是,便饬防营在天恒山顶赶修土炮台,围以后墙,并从烟台找到五六千斤炮位数尊,远住山顶安放。又沿沙冈赶挖长沟,筑避炮的土墙,将从各地查访出来的五六百斤和千斤广炮,皆排列沙冈之上。他兢兢业业,努力筹划,“期于毫无把握中力求守御之法”。注14

其三,建议成立大支游击之师,以巩固威海后路的防御。李秉衡认为:“敌图威海,必先由后路登岸。”注15先是,烟台守将汉中镇总兵孙金彪提出:“威海既为水师根本,舰攻不利,或以陆队潜渡汊港,从后抄袭,则我全台俱难为力,非得大支援兵扼要屯扎,诚虑百密不免一疏。”注16李秉衡完全赞同孙金彪的意见,于十一月九日奏
称:“查登、莱两郡,三面环海,岛屿纷歧,已属防不胜防,而武定府属之利津、霑化、海丰等县亦处处濒海。前奉电旨,谕令严防利津海口,遵即调拨河防两营前往驻扎。又霑化县属之陈家庙海口,亦可容巨舰,自应一体严防,复挑拨河防一营移扎该处。合观全势,非另有大支游击之师,不足以资策应。”注17

同一天,又奏:“已饬提督夏辛酉先募数营,以实登防。惟合计兵力尚单,必须另有一大支游击之师,以资策应。”他靖求批准招募二十营,先赶募十余营,“总期纪律严明,操练纯熟,一军可作一军之用,庶有事得所藉手。”而且,还考虑到国家财政困难,提出:“增募营饷,购买军械需用款项,拟取给于海防捐输,并饬藩司尽力挪借,万不得已不敢遽请部帑。”注18设立大支游击之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李秉衡的意见与丁汝昌不谋而合。然而,此举却受到种种干扰,未能顺利地实现。在对日战争的战略指导上,清廷始终有一种严重的重京畿、辽沈而轻山东的思想。在李秉衡筹防的过程中,清廷先是旨谕李秉衡,即饬曹州镇总兵王连三“统带所部马步练军北上,并由李秉衡抽调陆路劲旅数营,拨定粮饷,配齐军火,一并交该总兵迅速起程,前赴津、通一带,听候调遣”。注19王连三北上后,扎于北塘后路的军
粮城,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是,这不仅使山东的兵员减少,而且还支出了三个月的军饷,以及秋季底饷、公费和津贴,不能不影响山东的防务。继之,清廷又旨谕李秉衡饬令章高元四营和夏辛酉四营往援旅顺。在李秉衡看来,登州防务与威海同样重要,提出夏辛酉不宜远调。清廷又重申前旨:“现在旅顾防务万分吃紧,登州尚非敌锋所指,尽可移缓就急,何得专顾一隅,致滋贻误?著懔遵前旨,饬夏辛酉统带四营,即日拔队前往,不准刻延。”注20李鸿章也令盛宣怀电登莱青道刘含芳,劝李秉衡遵旨速派夏辛酉援旅。注21李秉衡无奈,只好将夏辛酉所部嵩武军拨归章高元,共成八营,统带东渡援旅。这样一来,威海后路的防务更为空虚了。

尽管如此,李秉衡仍然—面积极添募勇营,一面调兵遣将。先是莅任之初,他即添募兴字军四营,驻防莱州,另添募练军一营,增防烟台。十月上旬,将驻曹州之松字营马队和济字副中营东调,分扎琅玡台和石臼所;又命莱州知府何鸣高招募莱边炮队四营,守备莱州海口。十一月,旅顺危殆,威海吃紧。为加强威海后路的防御,李秉衡饬令青州驻防之步队一营、马队一营,以及驻济南之河成左营和河定右营,前往烟台;福字步队二营驻威海卫城西之田村(后移上庄),福字炮队一营驻前双岛(后亦移上庄)。此后,威海后路便无兵可增。

到十二月下旬,山东中岛形势更加危急。日舰在山东海面上活动日益频繁,并驶入荣成湾,派人上岸侦察情况。于是,戴宗骞命刘超佩遣巩军中营三哨,携山炮四门,移驻龙须岛北的大西村。李秉衡亦将已集中于烟台的济字右营、精健前营、泰靖左营及河成左营调往荣成县城附近,并配置河定右营于俚岛,命均归副将阎得胜节制,以防日军从该处登陆。另外,调驻龙门港之总兵孙万龄率嵩武左营和福字三队,移驻酒馆;总兵李楹所统福字军三营开往上庄,副将曹凤仪率在宁海新募之襄字军三营屯龙门港;总兵曹正榜率在烟台之东字军三营扎宁海城关,以防威海西路。

至是,清军在山东半岛的兵力配备已大体就绪。

这样,山东半岛的总兵力达到六十营,共约三万人,比原有的兵力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以此兵力应敌,仍难乐观。李秉衡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致电总理衙门陈述为难情形:

“现有先后调募共十六营,内只泰靖、精健两营系属旧营,余仅新募成军,未经训练,前订购外洋炮械亦急切未到。近已调扎酒馆三营、上庄三营,分布百八十里之间均系威海西面,后路兵力仍不能厚。又因荣成沿海地方空阔,不得巳抽拨泰靖、精健两营并马队一哨驰扎荣成,以顾威海东面后路。惟荣至威百余里之遥,实不敷分布,能得威海拔出两营,联络扼扎,声势稍旺。现合计备策应者竟无几营。其奏调之将领,并添募之营,年内未能到东。倘倭以大股来扑,力实不敌。惟有尽此兵力,勉为支撑。据实复陈。”注22

对于地面广阔和兵力有限的矛盾,李秉衡感到甚难解决。确实,他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他说:威海后路“共三百里之遥,分布不及二十里,明知分则力单,而地面太长,有不能不分之势”。注23“惟有就现有兵力,分布各岛口。”注24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制定了以下的防御计划:

一、日军若在宁海附近意图登陆,即以李楹所部福字三营、曹正榜所部东字三营作为前敌,全队出击,在龙门港之曹凤仪襄字军出七成队接应;

二、日军若在酒馆附近意图登陆,即以孙万龄所部嵩左等营、李楹所部福字三营作为前敌,全队出击,曹正榜抽拨二营接应,孙金彪率二营驰往救援;

三、日军若径犯威海西海岸,即以孙万龄嵩左营,并督率谭邻都福字炮队营,及曹正榜、李楹各抽拨两营,并曹凤仪抽拨半营,由孙金彪统带嵩武两营,督同各营前往威海拊敌之背,与威诲各军前后夹击;

四、日军若由荣成成山头等处登陆,即以阎得胜所部两营、戴守礼一营作为前敌,迎头堵击,徐抚辰、赵德发各一营为接应。注25

李秉衡设想日军最有可能从宁海、酒馆、威海西海岸、荣成成山头等四处进犯,因此相应地采取堵击的办法,以使敌人不得登岸。可是,清军在烟台以东的部队仅四十三营,约二万一千多人,而且散扎于三百里之遥的地段上,使本来已经不足的兵力更加不足了。所以,当日本第二军从荣成登陆后,清军在每次战斗中都处于绝对劣势,欲其不败怎么可能呢?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威海卫的后路防御未能得力,山东半岛之战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注1 《黄县重建北城楼记》(原碑藏黄县文化馆)。

注2、4、7 于霖逢:《李忠节公家传》。

注3、5 《清史稿》,列传254,《李秉衡传》。

注6 彭玉麟奏疏。转见于霖逢:《李忠节公家传》。

注8 《奏裁并各局片》,《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4页。

注9 《奏分别筹款免借商本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7页。

注10 《奏查道员被参各款据实复陈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11页。

注11 《奏参副将冯义德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23页。

注12 《奏甄别不职各员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24页。

注13 《奏查明被参知县请革职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22页。

注14 《奏报驰抵烟台一带筹办海防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17页。

注15 《李秉衡致戴宗骞电》,《山东巡抚衙门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16 《孙金彪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160页。

注17 《奏报驰抵烟台一带筹办海防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18页。

注18 《奏海防重要请添募劲旅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20页。

注19 《奏总兵王连三遵旨北上折》,《李忠节公奏议》第5卷,第12页。

注20 《军机处电寄李秉衡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03),第33卷,第20页。

注21 《盛宣怀致刘含芳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252页。

注22 《山东巡抚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63),第27卷,第12--13页。

注23 《山东巡抚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303),第29卷,第14页。

注24 《山东巡抚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294),第29卷,第12页。

注25 《李秉衡饬诸将札》,见《甲午中日战争纪要》,第168--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