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殖民地面积:甲午战争史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25:49
第四章  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辽东战役

第四节 保卫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

 

二 清军救援海城与缸瓦寨战斗

 

 

日军第三师团北犯,意侵海城,而海城若失,则日军将北窥辽阳、奉天,西窥牛庄、营口,关外锦州、宁远诸城危殆,大局攸关。因此,宋庆闻报,即决计救援海城。

十二月六日,即日本第三师团自安东出发的第四天,宋庆命总兵刘盛休、宋得胜率铭、毅两军北进,拱卫军、亲庆军及嵩武军仍驻盖平,以顾后路。此时,金旅日军的动向不明,使宋庆感到担心,“未敢轻动”,于是令北援之军“赴海、盖适中之处择要驻扎”。注1同一天,日军金州守将乃木希典所部步兵第一联队占领了复州。十日,
宋庆亲率铭、毅两军进驻大石桥。大石桥居于海城、盖平、营口三角地带之中心,驻此则可兼顾三面。此时,清廷迭降谕旨,谓:“此时北路倭贼渐次撤退,而大股萃于金、复,意图北窜,不日必有大举扑犯之事。”并命宋庆“迎战”。注2说金、复日军“意图北窜”,自然是对的;说北路日军“渐次撤退”,却完全错了。北路日军不但不曾“渐次撤退”,反于十二日占领了析木城,十三日又攻陷了海城。宋庆遂改变计划拟与北部诸军联系,以协力规复海城。决定调蒋希夷统希字军守备大石桥,亲率铭、毅两军经虎樟屯南的三道岭子折赴牛庄。他先派马队侦察至牛庄道路,得知由大石桥经虎樟屯、缸瓦寨(又作感王寨)至牛庄道路安全,日军固守海城尚无出城情况,
于是决心通过海城西三十里的缸瓦寨,取直路以达牛庄。

宋庆的援海计划引起了不同的意见。前敌营务处臬司周馥即持反对的态度,于十六日致电李鸿章称:“宋帅率铭、毅各军北剿海城一股,而留章高元、刘世俊等防盖东,兼遏南路,未免兵分力单。指日大战,即胜,而营口以西空虚,恐倭又袭故智,抄宋军后路。现河冻处处可通,守固无益,剿亦不能速进。”注3李鸿章则同意宋庆的
计划,认为“海失,辽必难保”,电嘱宋庆“专马密饬聂(士成)、吕(本元)等作速回顾,与毅军夹攻海股,冀获一胜”。注4光绪开始对此颇有顾虑,谕曰:“宋庆以孤军处东南两寇之间,关系奉省大局,务当熟筹进止,稳慎图功,毋坠敌人诡谋。”但最后还是批准了这个方案,指出。军事变迁非一,必须随时调度,以赴戎机”,并谕聂士成、吕本元“移至岫岩、海城,与宋庆合力会剿”。注5只是由于日军突然主动出击,才使清军合击海城的计划未能实现。

十二月十七日,宋庆命辎重队先发自大石桥,经虎樟屯,缸瓦寨向牛庄行进。并分遣马步小队多批,远出缸瓦寨东北之四台子、东西柳公屯、盖家屯一带,以警戒海城之敌。刘盛休统铭军十营随后继行。宋庆自率毅军十营殿后。十八日夜,辎重队宿于东西粮窝及东莲花沟一带。铭军在缸瓦寨和石桥子宿营,并派出马步各队于缸瓦寨东的马圈子、上下夹河、盖家屯等处,严密监视海城方向。毅军则宿营于虎樟屯。是日,宋庆得知海城日军屡出城搜索,并与铭军发生冲突。当天,他还接到李鸿章关于约聂士成、吕本元夹攻海城的电报。于是,宋庆益觉必须速向牛庄,以与辽阳方向各军取得联系,便电饬聂士成、吕本元、孙显寅各军急速“向南夹击,合并一路,相机攻剿”。注6但是,他又感到海城之敌威胁右翼,颇为可虑,便急命刘盛休暂时守据缸瓦寨,构筑临时工事,以防敌人来袭。

刘盛休奉命后,即下令彻夜构筑工事,布置阵地,利用缸瓦寨村东的树林为掩护,急造掩堡多座,作为第一防线,利用村东端原有的围墙,多穿枪眼,以利防御,作为第二防线。炮兵跨通下夹河之道路,沿缸瓦寨东围墙向南一侧附近,排列火炮三门;再向南稍远处配置四门,以封锁海城大道。又分遣步队一营于马圈子,一营于香水泡子(一作祥水泡子),为左翼;马队一哨于于官屯,以警戒右翼。

十二月十九日上午九时,宋庆率毅军从虎樟屯出发,拟至缸瓦寨与铭军会合,然后同向牛庄转进。上午十一时行近缸瓦寨时,得报日军已逼近盖家屯附近,势将进袭,便一面派飞骑檄蒋希夷 率希字军由大石桥北上赴援,一面命所部向缸瓦寨急进。上午十一时五十分,战斗便在下夹河村打响了。

先是在十二月十七日,清军自大石桥北进时,桂太郎即接到报告,谓清军“有进逼海城西南之势”。这个报告引起了桂太郎的重视,但一时还摸不清清军的意图何在。据他推测,有三种可能:一、向辽阳撤退;二、渡辽河奔锦州;三、伺机收复海城。他认为,“无论敌军出于何种目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何况这样的大军在海
城附近徘徊?”注7于是决定出击,及解除对海城的威胁。

十八日晨,桂太郎一面派出步兵一中队和骑兵一小队至盖家屯方向侦察,一面命参谋官在晾甲山上瞭望,观察远方清军的动静。日军进至柳公屯时,发现有少量清军。清军见日军逼近,便向盖家屯撤退。下午一时,日军开始向盖家屯发起攻击。驻该村的清军是铭军一营,立即开枪回击。清军从墙壁的枪眼里往外射击,使日军无法靠近。对射半小时后,清军两哨从村的西侧迂回,欲攻日军右翼。此时,日军已有六名受伤,便撤出阵地,退向海城。但日军却由此证实了清军的大致位置是在盖家屯以西地区。同时,日军参谋官也观察到上夹河、缸瓦寨等处都有清军活动。根据这些报告,桂大郎断定清军意在伺机收复海城,便于当天晚九时下达了明晨进攻的命令。

十九日拂晓,日军从海城倾巢出动。根据桂太郎的部署,大迫尚敏率所部从晾甲山以南行进,进攻清军的正面,大岛久直事所部从晾甲山以北行进,进攻清军的左翼。桂太郎本人率师团本部在两队的中央后方行进,至八里河子暂驻,以等待前方的报告。上午十一时,大岛率部到达盖家屯后,未发现清军,便返抵八里河子。桂太郎认为清军业已远出,追之徒劳无益,即命大岛回军海城。适在此时,步兵第五旅团的传令骑兵策马前来报告:“大敌在缸瓦察,大迫旅团即将对敌军发动进攻。”注8于是,他又命大岛部队返回,命其向缸瓦寨方向前进。

上午十一时五十分,大迫部队逼近下夹河村,向村内的少量清军开枪射击,将其击退。此时,大迫尚敏发现,马圈子和香水泡子皆有清军驻守,于官屯也有清军骑兵。因双方相距过远,没有炮兵的掩护难以发起攻击,大迫便一面命令部队在下夹河村隐蔽,一面派飞骑向师团长报告敌情,并请求派停留于盖家屯的炮兵支援。

下午一时十五分,炮兵开到下夹河村,将阵地设于该村的西头。但是,马圈子清军对日军炮兵阵地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大迫令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一大队长石田正珍少佐,率所部三个中队进攻马圈子的清军。石田先把一个中队置于下夹河村边,作为预备队,命令另外两个中队展开进击。在清军的坚决抗击下,日军难以前进,队伍陷于混乱。石田不得不下令预备队加入战斗。 日军炮兵也适时地移于下夹河村西北端,以十八门火炮猛击马圈子,掩护步兵前进。清军顽强抵抗,“弹丸雨注”,使日军“将校兵士伤亡颇多”,“鲜血淋漓.染红了满地积雪”。注9由于敌人炮火太猛,清军死伤亦多,难以抵御,便向缸瓦寨退去。

在石田大队进攻马圈子的同时,大迫尚敏又命步兵第六联队第一大队长冈本忠能少佐率部从正面向缸瓦寨前进,第二大队长小野寺实少佐率部进攻于官屯村。下午二时,小野寺实大队击退于官屯的清军骑兵,占领了该村。随后,日军炮兵便转向缸瓦寨猛轰,掩护步兵和骑兵进攻。铭军炮队用四门速射炮回击,步队也举枪猛射。据日方记载,“我骑兵和炮队都尽全力攻击缸瓦寨敌军,大迫部队的步兵亦急起猛击突进。两军交战正酣,彼我炮声如轰雷,天地为之震撼。敌军据缸瓦寨和香水泡子的民家墙壁,向我狙击。我兵没有可据之地物,只是在茫茫的原野上纵横奔驰,加以积雪达两尺余,军队的动作极不自在。……我军的确站在苦战的地位。例如,以一百二十名袭击香水泡子的一支部队,仅仅有四十名生还。各队的死伤可想而知。”注10不久,鉴于日军炮火太猛,清军炮兵暂时停止发射,转移到缸瓦寨村正南,重新布置阵地。但是,铭军步队却打得更猛了。日军难以前进一步,只好潜伏在可掩蔽之物的后面,以等待增援部队到来。注11

下午四时零二分,大岛部队的步兵第七联队第二大队和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二大队,作为日军第三师团的总预备队,分别从晾甲山和八里河子开抵下夹河村,以增援大迫部队。于是,日军向缸瓦寨清军阵地发起了总攻。大岛久直命令步兵第七联队长三好成行大佐,在下夹河至缸瓦寨东西走向的洼地右侧布置三个半中队,插入大迫部队的两个大队之间,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二大队长小原芳次郎少佐,带领三个中队前进至第七联队左侧。此时,日军最左翼是步兵第六联队第一中队,其次是步兵第十九联队两个中队和步兵第七联队的一个中队,在十二门火炮的掩护下向清军阵地再次发起攻击。清军炮队转移阵地后,发炮击敌,“其距离测定之精确为从来清军所未有”。由于毅军也投入了战斗,清军士气更为高涨。总兵宋得胜“出力真打”注12,士兵勇往直前。据日方记载称:“若干敌军大胆地出现于炮兵的左前方。他们甚至不再凭借清军善于使用的障碍,而挺着身子前进,向我猛烈射击。这真是清军从来未有过的勇敢行为!第七联队左翼的一个中队和第十九联队的各个中队,夹于这条射击线与正面敌弹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射击,伤亡特别多。”注13对于清军的英勇表现,日人不由得暗自称赞:“敌兵亦不愧为闻名的白发将军宋庆的部下,不轻露屈挠之色。”注14

战斗一直持续到日落。下午五时五十分,日军从于官屯、下夹河、马圈子三面进逼,并且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才先后突破了清军的两道防线,占领了缸瓦寨和香水泡子。这是中日两军少有的一次鏖战。此战从上午十一时五十分开始打响,到下午五时五十分结束战斗,共打了六个小时。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日军步兵第六旅团第十九联队第二大队参加战斗的官兵三百六十七名,伤亡达一百六十余名之多,其第七中队十四名军士中,有十三名负伤。

受伤者还有第五旅团第六联队长冢本胜嘉中佐等军官多人。据日方公布的日军伤亡数字:第六旅团伤亡二百五十四人,第五旅团伤亡一百四十六人,合计四百人。这个数字还未将因冻而死伤的人数计算在内。据日方自供:“部队自清晨在积雪中行动,迄于夜间,一直奔走于数里的道路上,因而有冻死者,其人数惊人。”注15清军伤亡约五百人,其中死者约二百人,伤者约三百人。注16仅以毅军而言,伤亡约二百人,其中死者七十八人注17,伤者约一百二十八人。毅军分统总兵宋得胜中弹负伤,短期内“恐难赴敌”。注18清军撤出缸瓦寨后,退回田庄台。蒋希夷由大石桥赴援,行至中途败报传来,遂向西转进,因与毅军、盛军相合,同至田庄台。

在缸瓦寨战斗中,清军打得勇敢顽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从双方的力量对比看,日军除在炮兵方面占优势外,并不比清军强。据日方统计,当时日军全部参战人员为四千五百三十七名,而清军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为五千人左右。注19

从天时地利来看,清军更是居于绝对有利的地位:第一、清军实行完全的村落防御,据守有利的地物,以迎击来敌;日军在一片开阔地上进攻,既缺少地形之利,又无地物可供隐蔽之用,而且积雪甚深,颇不便于运动。第二、清军实行正面防御,没有被敌包抄后路之虑,日军只能对清军设防的正面进攻,且时刻顾虑清军攻其侧翼或夹击。第三、遍地之皑皑白雪,极便于清军观察来敌的动静,日军观察隐蔽的清军则甚难。第四,时近黄昏,清军位于西,日军位于东,清军视日军极易,日军则因被夕阳照射而无法瞄准射击。第五、清军以逸待劳,而日军则经过长途雪地行军,前卫行十六公里,主力行二十八公里,喘息未定即投入战斗,早巳疲惫不堪。本来,清军这一仗是有可能打赢的,那么又为什么吃了败仗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清军统兵将领存在着浓厚的单纯防御思想。铭军阵地局促于缸瓦寨、马圈子、香水泡子三个村庄,于官屯仅派出少量骑兵,而近在咫尺的下夹河却根本未曾设防。因此,日军得以顺利地占领下夹河村,并以此为发起进攻的据点。不仅如此,当大迫部队进攻受挫时,已现动摇之状,并潜伏待援几达两个小时,这本是清军主动出击的绝好机会,而且大有取胜的希望。可是,清军却坐待不动,错过了这次十分宝贵的时机。不久,日军大股增援部队开到,清军欲获得胜利就更加困难了。

其二,清军将领谋略不足,调度无方。当时即曾有人为缸瓦寨之败惋惜,称:“惜调度未得法,否则全胜。”注20还有人指出:日军“分兵先犯马圈子,宋庆不能乘机夹击,而株守缸瓦寨,坐待其击败我马圈子兵以全力攻缸瓦察大营,于是大营不能守。”再如不设预备队、不敢实行敌人最怕的侧击,未能采取包抄下夹河村的战术等
等,都说明了清军将领的调度无方。而调度无方正是谋略不足的具体表现。当时日军全体出动,海城空虚,如果此时身为主将的宋庆能派数营实行奇袭,采取围魏教赵之计,即使不能占领海城,必可打乱敌人的部署,使其不得不回军救援。这样,不仅可解缸瓦寨之围,而且趁日军之退,从后掩击之,并预伏兵于中途,全胜则无疑矣。而宋庆却无此胆识。故时人评之曰:“宋庆武人,能战,无调度,非大将材。”注21这一评语还是公允的。

其三,尽管大多数清军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得相当勇敢顽强,但其战斗意志同日军相比,却相形见绌了。日军的进攻,往往是靠坚强的战斗意志而取胜的。以日军进攻马圈子为例:当进至距村四百公尺处时,因伤亡严重,士气沮丧,队形大乱,已经无法再进了。但是,在此关键时刻,日军指挥官认为:“与其这样白白地延误时间而使士气沮丧,莫如一拥而上。”于是,在四百公尺的距离上发起了冲锋。本来,日本的军事条令规定,以步枪刺刀实行冲锋,须在距敌一百五十公尺以内,在四百公尺的距离上冲锋,是不允许的。注22这实际上就是一场战斗意志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日军以
气势压倒了清军,靠必胜的信念取得了胜利。缸瓦寨战斗是辽阳南路保卫战中关键的一战。清军缸瓦赛之败,使日军第三师团以孤军固守海城才有了可能。从此,辽东战局更加每况愈下了。



注1 《前敌紧要军情各电清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01),附件一,第25卷,第36页。

注2 《军机处电寄宋庆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00),第25卷,第32
页。

注3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9卷,第15页。

注4 《寄宋宫保》,《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9卷,第14页。

注5 《军机处电寄宋庆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20、2134),第26卷,第6、12页。

注6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9卷,第18页。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的19编,第1页。

注8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3页。

注9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5页。

注10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65页。

注11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6页。

注12 《李毓森致盛宣怀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388页。

注13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7页。

注14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65页。

注15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11页。按:“里”指日里,每日里合3.924公里。

注16 《毅军某运输兵供词》,见《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13页。

注17 宋庆:《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文》

注18 《前敌紧要军情各电清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9),附件一,第27卷,第8页。

注19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10-11页。

注20 《李毓森致盛宣怀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338页。

注21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2、24页。

注22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