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asianbfs资源:反思常丽华之“定能生慧”--燕过留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4:54
反思常丽华之“定能生慧” | 2007-3-12 23:48:001推荐

在本周的家长交流信中,孩子严家桢的家长给我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一、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二、写字时拿笔姿势不正确;三、写字不按照笔顺写,不知道应该先写哪个笔划,后写哪个笔划。看到这三个问题,我思索了很久,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小严这一个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是很多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第三点写字笔顺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也是比较关注的,在抄写生字时一旦发现孩子笔顺错掉,就指出来并要求孩子将整行这个字都擦掉重新写。所以大部分孩子在写字时都是能够注意笔顺的。但是,我也发现一些孩子在课余书写时不注意笔顺的现象,当然也有孩子在课堂上没有看老师一笔一划写的耐心,对于这一点,我想只能是加强引导,平时做到见一次纠正一次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也很头痛,因为在平时写字时,我也确实看到一些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也正因为握笔姿势的不正确造成孩子不能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但是无奈的是,大部分孩子的握笔姿势在进入一年级开始写字之前早已初步定型,很难改变了。虽然我也曾在班里指导过,却发现一些孩子改变了握笔姿势会很不习惯,加上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真正能盯着孩子一笔一划书写的机会并不多,这也造成了孩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不好的握笔姿势。

当然,问题摆在眼前,以上的两个问题也进一步向我强调了学生在写字上欠缺,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强化这两方面督促、指导的力度,细心引导、严格要求,以帮助孩子改进。

对于第一个问题,更是我教育教学中最大的一块“心病”。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从孩子那儿传来的“浮躁”,这种浮躁使孩子在排队时不能做到“静、齐、快”,在上课预备铃声响起后不能立刻安静下来,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倾听、思考,也使课间十分钟变得“喧闹”、“吵杂”,以至于破坏了校园环境的宁静、祥和。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也不止一次思索过这个问题,也曾向他人学习过一些方法,比如音乐熏陶法(但这学期时间紧,还没有让孩子听过音乐,很想挤点儿时间,但真的很难,时间总是不够用,怕是不能坚持了)、组际竞赛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组在“静”这一方面做得好,进行表彰。)但是,“浮躁”之气仍然时浓时淡,不能消除。我也为此常常烦愁!看到严家桢家长提出的这点,使我不得不再次思索这个棘手的问题。

想到了曾经拜读薛瑞萍老师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想到了曾经浏览常丽华老师的“定能生慧”,迫不及待地找寻出来,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亲爱的家长: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试试看吧。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今日建议:

一、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

二、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这是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常丽华老师写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交流信,不止一次地“品味”,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1、  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用柔和的声音传达“静”。)

2、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一定要尽量避免“叫喊”。)

3、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多读书,让书滋养我们。)

4、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静”从书中来,言传身教,从自己开始,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5、  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传达一种“静”。)

6、  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找一种生动的方法去跟孩子“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