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spankbang一样的网站:海林市镇中心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6:31

海林市镇中心校

  海林镇中心校简介
  海林镇中心校继2001年乡镇区域化调整之后,2004年末教育机构改革由原海林镇、新合、石河三个教育办合并更名为海林镇中心校。中心校坐落在海林城区所在地,是海林市农村教育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辖区内有32个行政村(共75个自然屯),分布在海林城区南、西、北三方,号称龙江第一镇。办学直径达60公里。目前辖区内有17所学校,其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91个教学班,在校生1268名。教职工185名,其中专任教师158名,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均达到规定要求。在理念上、经验上、学识水平上达到基础教育的需要。多数学校有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辅助教室建设,为课堂实验教学提供服务。
  2005年饱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风雨洗礼的海林镇中心校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镇教师振奋精神、团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干部队伍精明强干,改革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全体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大胆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并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校校行”活动已在各校全面展开,为向管理要质量,中心校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特色”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海林镇2006——2010年教育资源整合规划,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农村综合中学建设中,二所中学努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知识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目前,海林镇中心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在全镇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5年先后获得海林市教师论坛三等奖;海林镇先进党支部;海林市文明单位;中小学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和海林市教育界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一所中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级一类学校,二所小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村级一类学校。
  现在,海林镇中心校所属各校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切实本着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展示于社会,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稳步奋进!
  特色工作
  以校本教研推动农村学校发展
  海林镇中心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已将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各校逐渐形成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构建了以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提高),六个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学与科研,教研与考核,评价与考核、理论与实践,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的总体思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校本教研的五种探究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海林镇中心校校本教研发展的进程。
  一、立足校本教研,形成五种探究模式
  1、问题研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交流做法――形成对策
  2、小主题研究式: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3、临床诊断式:说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师互评――形成策略
  4、调查征集式:设计问题――问题调查――归纳整理--形成策略
  5、学习反思式:分组学习――自我反思――大组交流――专家点评
  二、构建“121”工程,在合作、反思中升华
  1、“1”即一周一次集体备课设计。每周确定一个下午以校为单位,在个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共同研讨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个人的修改和补充,使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能得到同伴互助。即临床诊断式:说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师互评--形成策略。
  2、“2”即每月两次业务理论学习(隔周进行一次),时间为周四下午,形式主要是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通过学习领悟专家的思想精髓,领会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在专家的引导下,构建各校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改善教师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专家学者的专业引导作用形成了校本教研的三大操作策略。即学习反思式:分组学习――自我反思--大组交流--专家点评。
  3、“1”即每学期一次教学观摩研讨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期期中测试后,各校组织公开教学,公开教学的教师由学校推荐,打破学科间的封闭,组织各学科开放式听、评课。聘请进修学校小学部专业专业人员进行点评,这个活动集个人反思、集体合作与专家指导于一体,促进了每位教师专业发展。
  三、校本教研与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授业解惑,以德为本,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内容,是我们海林镇中心校提出的又一新的课题。
  1、深钻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找准“契合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契合点”。如学习圆周率时可以介绍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π”,比西方的数学家取得相同成果整整早一千多年,世界天文学机构将月球背面山谷命名为“祖冲之”谷地,可见国际上对他的敬仰,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2、紧扣教材,自然渗透――把握“渗透时机”。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情达理”,做到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自然渗透,把握渗透时机,自然而然地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把握学科特点,增强生动性――掌握“渗透度”。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则不到位,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如: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德育渗透,既不偏就一方,又抑扬有节,做到处理好渗透的尺度,既到位又不越位。
  4、用高尚师德感染学生――寻求最佳“结合点”。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用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尽量体现学科中美的神韵;用深入的思考、顽强的探索、准确的计算、感人的故事尽力体现学科的精神;用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来展现教师职业风范。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和美的陶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做人的准则。因此,用高深师德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寻求最佳“结合点”,是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算途径。
  四、研训一体化,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该镇坚持“研训一体化”,把校本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互动式:把教学实践中共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这种教研活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教研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形成共识,教研员和教师在共同反思研究中总结基本经验,研中有培,促进了双方共同进步。即小主题研究式: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2、专题式: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通过问题收集、整理形成专题,进行研讨。使教研活动且有针对性、实效性。即问题研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交流做法――形成对策。
  3、沙龙式:我们结合教师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们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比较、鉴别,让个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并保留不同意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局面。
  五、校本教研,使学校艺术教育结硕果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学生的艺术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艺术教育结出硕果。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个人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从学生的绘画作品、手工制品等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