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卡2联机怎么说话:摩崖石刻、金丝楠木群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6:15:35

楠木林

     2010年10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摄制《圆殇——圆明园被焚150年祭》纪录片时,慕名到湖北竹溪县烂泥湾村摄制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金丝楠木群落。此群落面积约2500多平方米,是旅游的名胜景点。
    该金丝楠木群,由竹溪县林业局普查核实,并及时加强群落的保护。
    据《辞海》载,楠木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竹溪自古就是楠木之乡,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竹溪楠木用于皇宫建筑,现有国家保护文物摩崖石刻为证。清初以后,被誉为中国木材瑰宝的楠木已越来越少。学术界将楠木定性为渐危物种,有关植物专家称,竹溪县楠木群为我国所罕见,属国内之最。
    楠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一种稀有珍贵的树木。金丝楠木属楠木家族中的上品。金丝楠木材质硬重,色泽橙黄,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水不浸、蚊不穴,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 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木纹呈金丝光泽者,通称金丝楠。金丝楠,其美异常,盖世独一,自古便是皇室建筑用材,因而有“皇木”之称。
    烂泥湾村农民视楠木群为村中之宝,自觉加以保护。村规民约中明令规定禁止任何人采伐和损坏楠木。数十年来,此楠木群未受到任何伤害,不少好物者出高价购买楠木均遭拒绝。目前,此群落成为当地一处景观,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

竹溪摩崖石刻

    采皇木摩崖石刻位于竹溪县鄂坪乡东湾村慈孝沟,明嘉靖年间,光化知县廖希夔奉旨采集楠木,北送京城修茸故宫,历经艰辛终于在竹溪慈孝沟找到大量优质楠木,欣喜之余不禁赋诗三章,命人题于岩上。其诗文内容为:“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未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嘉靖戊午浦月七日光化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使华亭瞿华”。字径三寸,高0.7米,宽0.8米,由于荆棘杂草复掩,字迹未受风化。据故宫博物院1986年证实,该诗撰于嘉靖戊午,即明嘉靖三十七年,按明也宗实录:“嘉靖三十七年六月辛卯,新建朝门午楼、东西角门,左右顺门,阙左右等门工完。得旨:朝门且仍前、权各大朝,各门楼各待殿成降制。嘉靖三十八年十月甲子、大玄都殿完工,十月甲午、以永寿宫工成。采皇木是嘉靖三十七年以前的事,在题诗时已完成这项皇差,说明自三十七年至三十九年所建宫殿,如现存午门、阙左右门、左右顺门和西六宫之一的永寿宫等处使用的木材即出自包括慈孝沟在内的楠木。慈孝沟的摩崖石刻是反映明代皇宫建筑的重要史料,也是反映十六世纪鄂西北林业的重要史料。
    (一)地理位置:竹溪县鄂坪乡境内的慈孝沟。距县城30公里。
    (二)历史沿革: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湖北襄阳道光化知县廖希夔奉旨来竹溪寻找皇木,在慈孝沟寻得,大功告成后,遂命人刻诗纪念。1986年经上级有关专家考证鉴定后,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风景资源评述:在幽深险峻、树木丛生、人迹罕至的慈孝沟内的一块陡峭岩壁上,至今保存着一幅摩崖诗刻: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  求之不得,于焉踯躅。”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  求之既得,奉之为玉。”
    “木既得矣,材既美矣,  皇堂成矣,皇图巩矣。”
    后署:嘉靖戊午蒲月七日,光化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史华亭瞿华笔。字直径三寸,字面占崖壁平面高0.7米,宽0.8米。由于荆棘杂草覆盖遮掩,诗刻虽经数年风雨洗礼,但仍历历在目,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