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英文句子怎么写:全身麻醉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5:39

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学部 刘刚
写在课前的话
全身麻醉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60年代初在美国发明。本课详细介绍了全麻药中静脉麻醉的代表药物氯胺酮,学员通过学习要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一、概述
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分为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本章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可能使用的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s)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对本章节所介绍的全身麻醉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中,只收载了静脉麻醉药物中的代表药物氯胺酮。
经静脉给予药物可产生全身麻醉状态的为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既可用于麻醉诱导,也可用于手术时麻醉的维持。该类药物的个体差异显著,推荐剂量仅作为参考。
特别说明:这里所说的麻醉药物是指药理意义上的麻醉药物;而不是管理意义上的麻醉药物。特别要强调的是:本类药物仅限于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使用时必须有一定的复苏设备。
二、氯胺酮
(一)发展沿革
氯胺酮是60年代初在美国发明。1964年被应用在人体手术中。 作为麻醉剂,首先是在野战创伤外科中被广泛使用,如美国的越战和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971年,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市首先报告氯胺酮滥用病例。1999年以来,氯胺酮作为新型毒品流入日本、泰国和香港地区。由于氯胺酮连续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在我国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二)药理学
氯胺酮主要是选择性的抑制丘脑的内侧核,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并对中枢神经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有亲和力。其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L-谷氨酸)及N-甲基-D-天门冬酸受体的结果。其镇痛作用主要由于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对痛觉传入的信号及与阿片受体的结合的结果,但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故对内脏疼痛改善有限。
静脉注射1-2mg/kg或肌内注射4-6mg/kg,分别于30秒钟及3-5分钟意识消失,麻醉后出现睁眼凝视及眼球震颤;肢体肌力增强,呈木僵状态;眼泪、唾液分泌增多。术前用抗胆碱药可避免或减少上述症状的发生。对交感神经和循环有兴奋作用(表现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眼内压和颅内压均升高、肺动脉压及心排出量均高);但它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在循环衰竭患者更为突出。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在麻醉恢复期常有恶心、呕吐发生。可使儿茶酚胺增高、血糖上升、内分泌亢进。不影响子宫收缩,但在剖宫产时应用本品,可因血压升高而致出血量较多。
本品进入血循环后大部分进入脑组织,然后再分布于全身组织中,肝、肺和脂肪内的药物浓度也高。本品分布半衰期为2-11分钟,消除半衰期为2-3小时。它主要在肝脏内被生物转化成去甲氯胺酮,再逐步代谢成无活性的化合物,经肾排出,仅有2.5%以原形随尿排出。
本药为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是唯一具有镇痛的静脉全麻药,临床常用其盐酸盐。总结其作用特点如下:
1、与其他静脉全麻药不同,本药并不是抑制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而是对新皮质系统-皮层下结构(背侧丘脑)有抑制作用,对边缘系统 (如海马)有兴奋作用。
2、本药可直接抑制心肌,但可被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刺激所引起的拟交感神经作用对抗。
3、本药常规剂量时呼吸抑制不明显,呼吸中枢仍维持对CO2的反应。
4、本药还使骨骼肌张力、妊娠子宫张力及收缩力增加;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健康人的肝功能也无明显影响。
(三)临床药理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明显;脑血流量和脑耗氧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苏醒期可有神经运动反应:噩梦、幻觉等。
2.心血管系统:直接抑制心肌; 间接兴奋心血管系统。用于不同病人:一般病人主要为心血管兴奋作用;危重病人尤其交感神经活性减弱,心血管抑制作用。
3. 呼吸系统:
影响轻微:临床剂量、缓慢注射。
显著抑制:剂量过大、注射过快、与麻醉性镇痛药伍用、婴儿和老人。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的支气管收缩作用,唾液、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咳嗽喉痉挛在小儿中常见。后反射抑制不明显,但保护性喉反射保存不完整。
4.其他作用:眼压轻度增高;增加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不影响肝肾功能。
静注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5倍。先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故意识还部分存在,痛觉消失则明显而完全。随血药浓度升高而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快速但短暂,能选择地抑制大脑及丘脑,植物神经反射不受抑制。麻醉作用持续约5-10分钟(肌注者约12-25分钟)。一般并不抑制呼吸,但可能发生短暂的呼吸频率减缓和潮气量降低,尤以静注较快时容易发生。注入后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血压上升和脉率加快,并可能引起喉痉挛。易通过胎盘屏障。
(四)适应证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适用于:
1、无需肌松的各种表浅、短小手术。
2、不合作儿童的诊断性检查麻醉。
3、全身复合麻醉,亦可用于吸人全麻的诱导,或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
除了以上所述的适应证其他相关资料中记载的相关信息可做参考:尤其适用于哮喘患者、老年患者及危重患的麻醉。烧伤患者换敷料。本药小剂量即能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起效快,恢复也较迅速。
在哪些情况禁用或慎用氯胺酮?
(五)禁忌证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甲亢抗病及青光眼患者禁用。禁用于任何病因、顽固而且难治的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近期曾患心肌梗死者。
下列情况慎用:急性酒精中毒或慢性成瘾者;眼外伤眼球破裂者;心功能代偿欠佳者;产妇。
哪项不是氯胺酮应用的禁忌证()
A. 颅内压增高
B. 青光眼
C. 儿童
D.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A. 颅内压增高
B. 青光眼
C. 儿童
D.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确答案:C
解析:氯胺酮应用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压增高、脑出血、甲亢病及青光眼患者,任何病因、顽固而且难治的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近期曾患心肌梗死者。
(六)不良反应
以血压升高和脉搏增快为最常见,异常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减慢或困难,以及呕吐等为少见,不能自主的肌缩罕见,这些反应一般均能自行消失,但所需要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麻醉恢复期可出现幻觉、躁动不安、噩梦及谵语等,被认为是分离麻醉所致,年幼和年长者较青壮年者少。术中常有泪液、唾液分泌增多,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不能自控的肌肉收缩偶见。偶有呼吸抑制或暂停、喉痉挛及气管痉挛,多牛是在用量较大、分泌物增多时发生。
使用氯胺酮时,要注意什么?
(七)注意事项
本药不适用咽、喉或气管区的手术,因该区的反射仍存在,也不抑制黏液分泌。静脉注射切忌过快,否则易致一过性呼吸暂停。苏醒期间可出现噩梦、幻觉,预先应用镇静药,如苯二氮卓类,可减少此反应。完全清醒后心理恢复正常需一定时间,24小时内不得驾车和操作精密性工作。失代偿的休克患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引起血压剧降,甚至心搏骤停。本药可使妊娠子宫的压力及收缩强度与频率增加。本药可迅速通过胎盘,使胎儿肌张力增加。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史的患者应监测心功能。特别说明,给药前后24小时内禁止饮酒。
(八)药物相互作用
氯胺酮与苯二氮卓类及阿片类药物并用时,可延长作用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剂量应酌情减少。与氟烷等含卤素的全麻药合用时,氯胺酮的作用延长,苏醒迟延。与抗高血压药或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时,尤其是氯胺酮用量偏大或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导致血压剧降和(或)呼吸抑制。服用甲状腺素的患者,氯胺酮有可能引起血压过高和心动过速。
(九)用法和用量
1 、全麻诱导:
成人按体重静脉注射 1 ~ 2mg/kg ,维持可采用连续静脉滴注,每分钟不超过 1~2mg ,即按体重 10~30 μ g/kg ;如加用苯二氮卓类药,可减少共用量。
2 、镇痛:
成人,先按体重静脉注射 0.2 ~ 0.75mg/kg , 2 ~ 3 分钟注完,而后连续静脉滴注每分钟按体重 5~20 μ g/kg 。
3 、基础麻醉:
儿童临床个体差异大,肌内注射按体重 4 — 5mg/kg ;必要时追加 1/3 ~ 1/2 量。例如氯胺酮 + 利多卡因 + 东莨菪碱。


本课重点介绍了全麻药中的氯胺酮。在临床应用时,要严格遵守其适应证和用法用量,注意其禁忌证和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史的患者应监测心功能。特别说明,给药前后24小时内禁止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