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兄弟百度云:党员服务中心让党员有“家”的感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1:48:14
如果您是一位共产党员,就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交往、交心。自今年7月份宁波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充分发挥了服务的有效平台,给党员有了“家”的感觉。同样,在江东的福明家园社区也有一个“党员服务咨询中心”,里面温馨的谈心室、静谧的网吧以及宽敞的活动大厅,体现了党员活动室的新风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与服务?宁波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型的创新之路,一个旨在关心服务党员的新平台由此应运而生。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针对“两新”组织党的工作难以全面覆盖,基层单位缺少党的活动阵地,流动党员缺少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党内关心爱护氛围不浓,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缺乏有效载体,党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基础有所弱化,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新情况、新问题,宁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型的创新之路,从2004年4月份开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1亿元,建成党员服务中心1019家。

  同时,根据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设置党员接待室、电教工作室、综合活动室、党员阅览室、教育培训室、谈心室、健身室等,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党员活动场所、接纳群众入党申请、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困难党员生活帮扶等服务,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生活关怀、人文关怀和信仰关怀,做到“党员有困难,可以去求助;党员有烦恼,可以去诉说;党员有困惑,可以去咨询”。

  北仑区依托“北仑党员e家”网站,开设网上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党员服务中心的成功建设,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阵地,党员教育管理有了新场所,服务党员有了新载体,党员发挥作用有了新途径。到目前,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已为100余万人次党员和群众提供了各类有效服务,共接待群众15.8万多人次,接受书面意见8.2万多份,经采纳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200余件。

  据了解,针对“流动党员”岗位变动相对频繁,去向难以掌握等问题,很多党员服务中心还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准确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向和联系方式。党员服务中心还开通了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和网上平台,向流动党员提供包括生产生活、公共事务和党务知识等多方面的服务。
 阳光驿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平台和精神支柱,不仅仅是思想上一种进步的交流,更是流动在外一种心的归属和凝聚力。  阳光驿站作为流动党员之家,在管理流动党员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阳光驿站的党建模式也应随改革开放的大流,适应流动党员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与时俱进,逐步转型。
一是向综合型转变。流动党员工作项目不固定,工作内容不确定,工作时间无规定,沿用传统型方式,组织集中性的党组织活动,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收效甚微。阳光驿站在用传统方式集中流动党员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同时,需改变党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上门为服务上门,兼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例如邮件、留言板、短信、电话、信函、QQ号联系等密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让流动的党员,人流心不流,与党组织心心相印。
二是向网络型推进。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对组织与党员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传统阳光驿站党建为基础,采用迅捷、高效、新颖生动的信息传播表达手段,对传统党建的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开创“网络党建”的全新党建工作领域,构筑党员互动型网络党建模式。据2月19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湖北荆门阳光驿站通过阳光驿站网站上的“网络党校”、“党员心声”、“理论研讨”、“工作动态”等栏目、电子邮件、飞信和QQ等方式,把党组织的关心和“漂流”党员的心联系在一起,让其感受到 “家”的温暖,让流动党员在外 “安身”更“安心”。
三是向连锁型发展。实践证明,阳光驿站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上效果明显,不仅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增强了他们的组织归属感,而且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适应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党员在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日益广泛和频繁,笔者认为阳光驿站也应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开连锁店,走连锁发展之路,让流动党员离土离乡不离党、走到天南地北都能找到党组织这个“娘家”,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四是向功能型突破。货物齐全的超市百姓都爱逛,功能齐全的设施大家都爱用。笔者认为,阳光驿站只有筑巢引凤、健全功能,才能吸引流动党员主动来安家落户,不仅行使党组织关系接收、收缴党费、开展党组织活动等职能,而且要扩充教育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岗位、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结对帮扶等各种服务功能,唯此才能与流动党员拉近距离,才能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实实在在的温暖,才能提高“阳光驿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阳光驿站”是:■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孵化器■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平台■社区党员与群众交流互动的温馨家园■社区党组织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

  “阳光”,意味着温暖、关爱,活力四射,代表着党的光辉和力量。“驿站”,意味着相对稳定的空间,是组织连接的纽带、沟通的桥梁。“阳光驿站”,是拼搏之余休闲的地方,竞争之后交流的平台,工作之余充电的场所……这里,是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新窗口,是适应新时代特点要求、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日前,记者实地采访了率先探索创建“阳光驿站”模式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占义同志。
  “阳光驿站”的由来与动因
  记者:宋书记,梅园街道的“阳光驿站”自创建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您谈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建“阳光驿站”的?
  宋占义:我们梅园街道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域。这里的“两新组织”、“非公企业”,还有上级双管单位比较多,达6500多家。我们街道体制内党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机制、制度,党组织建设也非常健全。但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这一块的党组织建设,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大多数企业有组织没有党员,或者是有党员没有组织。有的党员因为没有找到党组织,而不能参加组织生活,也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其次,我们这个社区有商务楼宇72栋,这些大楼里好多都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街道党工委在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和社区建设时,感觉不是很顺畅。社区的整个工作因此受到一定影响。要把整个社区党的建设统一起来,确实有难度。
  这时候,正好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克文同志和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同志的党建课题组搞了一个“阳光驿站”课题。这个课题组主要研究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教育管理问题。张雄同志来找我谈了设想以后,我感觉很符合陆家嘴地区目前党建现状的要求。我们马上召开党工委会议讨论,决定用他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来探索我们的党建工作,引进“阳光驿站”的理念来加强浦东社区党建工作。我们的想法得到了浦东新区领导、新区组织部和城工委的支持帮助。
  记者:“阳光驿站”这个名字很有新意,当初是怎么选用的?
  宋占义:“阳光驿站”这个名字是课题组成员起的。这里有个故事。课题组研究了两年的课题内容,名称始终定不下来。有一次,课题组到一大会址参观,去的时候是阴天下雨,从一大会址出来时,太阳出来了,阳光明媚。突然之间灵感来了:阳光,光芒四射,代表着党的温暖。驿站,过去讲是一个歇脚的地方。“阳光驿站”,就是给那些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党组织提供落脚的地方,让他们在这里找到组织找到“家”。因此,就将研究课题名字定为“阳光驿站”。
  “阳光驿站”的功能与特点
  记者:“阳光驿站”与传统讲的街道“党员活动中心”比较,有哪些优点?
  宋占义:原来我们在“阳光驿站”前面加上“党员服务中心”几个字,结果群众有意见,因为活动空间只有一个,党员占了,群众就不便来。自从我们把“党员服务中心”几个字去掉以后,党员和群众都很欢迎。“阳光驿站”拉近了党员和群众的距离。后来新区区委推广了我们梅园社区“阳光驿站”的做法,在新区24个街镇4个开发区全部建成“阳光驿站”。
  记者:“阳光驿站”主要有哪些服务功能?
  宋占义:“阳光驿站”的功能定位在为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为党员服务和为群众服务上。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它已经成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良好载体。目前,“阳光驿站”已具备五大功能。
  第一是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对于在上海时间不固定、住处不固定、所在工作单位不固定的外地党员,“阳光驿站”起了一个接纳地的作用。
  第二是“两新”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孵化器。“两新”组织里面有党员而没有党组织的,通过“阳光驿站”这个平台,建立起党组织;没有党员的企业,通过“阳光党校”来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今年第一期“阳光党校”就培养了40名入党积极分子。
  第三是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平台。我们通过4个专业委员会来整合资源。一是通过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管理组织和党建工作专业委员会与社区企业协会挂钩,让企业老总中的党员和非党员老总进行沟通交流,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和政治资源。二是通过社区创业和就业专业委员会与企业老总挂起钩来,为下岗的党员和群众进行再就业心理疏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努力提供新的就业条件和就业机会。对于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专业委员会来协调、解决。三是通过社区公益事务专业委员会,对社区党员进行自觉参与公益活动意识的培育和引导,组织党员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公益事务活动。四是通过党建研究会,对目前社区党建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
  第四是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我们把建立“阳光系列品牌”作为抓手,既开辟了党组织为基层党员服务的空间,又向党员提供了为群众服务的舞台。我们组建了以200名党员为主体的“阳光服务队”,建立了“阳光党建网站”,创办了“阳光讲坛”,开办了“阳光咨询台”,联办了“阳光课堂”。
  第五是党员和社区群众交流互动的温馨家园。党员和群众很喜欢我们“阳光驿站”,到了“阳光驿站”就像到了家里一样,感觉很温暖。流动党员有时候工作忙,不能参加驿站组织的活动,他们就提前请假,事后还会通过网络汇报、交流思想。社区的群众也觉得“阳光驿站”很温馨,也很愿意来。
  总体上讲,“阳光驿站”就是构建两个平台,即交流服务的平台和形象展示的平台;完善三项机制,包括组织归属机制、学习教育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发挥一个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阳光驿站”对社区党员服务站(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以及对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服务上。最终通过“三服务”达到“三凝聚”的效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党建研究中心协助采访)

  编后短评:“阳光驿站”作为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社区应运而生,为党员群众提供组织归属服务、交流沟通服务、学习教育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协调援助服务、形象展示服务。这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社会扩展的新载体,是应对新情况、新挑战的新探索。用实践者的话说,“阳光驿站”是建立健全社区党员服务机构、深化凝聚力工程、开展“三服务”活动(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需要,是整合社区各类党建资源、健全党的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新模式。“阳光驿站”,值得各地参考、借鉴。   服务中心“搭台” 党员群众“唱戏”

    宝山区庙行镇党员服务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按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要求,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以文化团队活动为载体,用文化活动来传递党的温暖和关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员服务中心“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作用,在服务广大党员群众、扩大党员服务中心影响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一、            搭准需求脉搏

为使党员服务中心这一“窗口”服务好广大的社区党员群众,使党员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党员的“温馨之家”,就必须最广泛的了解党员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伊始,就对庙行镇所属的9个居民区党组织、3个村党支部千余名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95%以上的退休党员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但是,知识结构、文化观念和离岗后的失落感,使得一些退休党员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出现了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人际交流困难的状况,让不少退休党员产生了被社会遗弃的感觉,进而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乏和党员意识逐渐淡漠的现象。一些党员退休后为了摆脱寂寞,走近麻将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中不乏有文艺天赋的同志,现在退休了有了时间和精力却苦于找不到展示才艺的场所、展现风采的平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深感党员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就是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目标,也是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党员群众的一个机构,就是要针对党员的愿望和需求,利用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党员群众构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用先进的文化生活占领社区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以此来扩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影响力。

二、            构建服务平台

党员服务中心立足“服务、凝聚”,根据庙行镇的特点和大家的需求,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吸引和满足地区党员与群众的不同需求。先后招募了近百名爱好文艺的党员群众,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戏曲队等多支文艺团队,开展以文化活动为特色的编织、交谊舞等学习班。投入资金为这些团队购置乐器、服装,还从社会上招募专业老师来提高各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准。同时为了加强对这些团队的管理使之“长办长新”,党员服务中心确定了“自我管理、中心指导、自娱自乐、服务社会”的活动原则。目前,党员服务中心的多支文艺团队已初建规模,党员从自己的小“家”走到了中心的大“家”。在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大家庭里,一些党员深有感触地说:退休离岗后,远离了单位这个“家”,如今走进党员服务中心,重新有了“家”的感觉,党员服务中心的文化活动不但使我们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人际沟通渠道畅通多了,党性意识也在这样的氛围里不断地得到增强。

三、            展现党员风采

党员服务中心利用文化活动这个载体,通过组建文艺团队吸引了大量的党员群众走进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社区党员群众向往的地方。同时党员服务中心还组织这些文艺团队,先后走农村、上部队、进社区做好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不断扩大党员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了更好的发扬庙行镇“拥军到军营、爱民到社区”的光荣传统,先后举办了大型社区广场文艺演唱会, “八一”军民联欢会等大型活动。特别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服务中心又组织文艺团队到各社区、农村、企业的党支部,演唱革命老歌和革命戏曲,共演出5场,近600人次观看。通过文艺形式与广大党员一起重温党的发展历程,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党员服务中心也因此更富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党员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丰富了党员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党员素质上,还表现在党员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平台,为社区孕育出了一批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骨干力量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挑起了文化宣传的重任,依靠这些骨干力量的政治优势和工作能力在群众中不断地扩大影响,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群众都乐意参加各类活动,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体文化活动普及为形式,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制约、规范着社区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理念,从而培养起社区意识,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为庙行镇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满洲里"阳光心灵驿站"服务社区群众

.mask2{position:relative;width:605px;height:80px;overflow:hidden;} #box2{position:absolute;} #box2 span{display:block;float:left;} .buttons{padding:5px; margin-left:200px;} .buttons span{color:#0080FF;padding:0 5px;cursor:pointer;font:10px Verdana} .buttons span.active, .buttons span:hover{background:#0080FF;color:#fff}

  “现在心里舒服多了,到你们这一唠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社区居民小张用真诚和感激的话语表达了对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认可。这一幕出现在满洲里市富华社区党委,同时也可以说是满洲里市社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原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满洲里市各社区党组织努力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90%的社区党组织建起“阳光心灵驿站”积极为辖区居民化解矛盾,用一个个温暖爱心,构建出了温馨和谐的家园。小张就是因为两口子闹矛盾才来的社区,效果怎么样,用小张的话说就是“来对了,不但解决了我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也使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情感、沟通思想的地方”。

  特色中体现温馨

  名称是一个特色,“阳光心灵驿站”、“温馨聊天室”、“相约星期四”等等,名称不一样,但流露出的爱心是一样的;“驿站”内部装修是另外一个特色,粉红色的墙、舒适的沙发、精巧的茶几,再配上飘香的清茶,处处体现着温馨和谐;调解员是又一个特色,社区书记、辖区老党员以及公务员、教师、律师等在职党员都是“驿站”成员,什么样的矛盾找什么样的人调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活动中丰富内容

  社区“阳光心灵驿站”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始建立以来,本着“走进驿站、释放烦恼、换位思考、拥抱和谐”的宗旨,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为群众考虑、实实为群众解忧,“驿站”的内容不断丰富,根据群众的需要充实了助老服务、党员中心、志愿者之家、和谐邻里等内容,“驿站”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党员群众的心也贴的更近了,“驿站”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坚强阵地。截止目前,仅富华社区党委一处“驿站”就调解居民纠纷40余件,化解婆媳、邻里矛盾20余件,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10余件。

  发展中拓展思路

  从最初简单的人民调解室到现在的“阳光心灵驿站”,社区党组织转变的是一种观念,体现的是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意识。满洲里市社区党组织始终将服务辖区党员群众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下一步社区党组织又有了新的思路,环境整治、居家养老、社区舞台、楼院文化已经列入到了“驿站”的下一步规划,一个个充满浓情爱意、温馨和谐的家园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