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路飞猫狗:《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八五一卷——第八六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4:50:5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二段无尽光明轮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离垢焰藏香水海南。次有香水海。名无尽光明轮。世界种名佛幢庄严。】

  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是『世界种』,这一个世界种跟前面一样也有二十层世界。

  【以一切佛功德海音声为体。】

  这是先介绍十海。前面第一段就是『离垢焰藏香水海』,我们介绍过了。向下还有九海,九海,这是第二,在九海里头它是第一,十海里面它是第二,『无尽光明轮海』。经文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个『香水海』是在南面,『南』是指出方向。这个世界种叫『佛幢庄严』,「幢」是高显,「佛」是大觉,大觉高显,我们顾名思义,这是佛的国土。

  『以一切佛功德海音声为体』,我们想象当中,大概这一个大世界里面的一切众生,似乎也是耳根最利。为什么?佛在那个地方是以音声为教体,与我们这个世间大致相同。最有缘的善友,当然是观世音菩萨,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也是以「耳根圆通」为第一法门。下面是说,「香水海」里面也有二十层剎土、佛剎。先说最下面这一个佛剎,请看经文:

  【此中最下方。】

  这是把方位指出来,这『最下方』,所以没有讲距离了。

  【有世界名爱见华。状如宝轮。】

  它的形状像轮一样,大概跟我们现在天文学家讲的银河系相似。

  【依摩尼树藏宝王海住。】

  这是一句说它的依住。

  【化现菩萨形宝藏云而覆其上。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

  这是一个佛剎,一个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

  【纯一清净。】

  这个世界好!

  【佛号莲华光欢喜面。】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二十层佛剎里面最下面这一层,还是把世界的名、形状、依住,世界上空的庄严,佛剎的围绕、清净、佛号,跟前面一样给我们介绍,往后就更省略了,只介绍世界的名称跟佛的德号。言语文字应当如是,不必要多次的重复。凡是多次重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希望我们要记住,不但要记住,而且要做到,所以这才时时刻刻提醒,道理在此地。这我们前面都做过详细的报告。

  这个世界名称叫『爱见华』,此地有个「爱」,「爱见」,这是不是有分别、有情执?如果有分别情执,世尊决定不会说这个世界『纯一清净』。后头有这一句,我们知道此地的爱见决定不是情执。不是情执,何必要说爱见?在这个地方,我们懂得佛菩萨说法,他也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经论里头常讲的「佛依二谛说法」。二谛,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如果依真谛说就不说爱见,如果依俗谛可以说,但是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里面决定没有凡俗。为什么?若有凡俗不能叫「纯一清净」。纯一清净是一真法界,法身菩萨居住修学的所在;见思烦恼都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了。由此可知,这个地方的爱见用的是俗谛的名称,意思不一样。

  「华」是表因行。没错,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无明没有断尽,他还是要修。修什么?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了,这个经里头讲的华藏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在这个经里面修学的纲领,诸位都晓得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那是「华」。由此可知,此地讲的「爱见」,实际上就是一般大乘经上佛说的「智照」,这个世间才纯一清净。爱见跟智照,体是一个,自性本具的般若,觉悟的时候叫智照,迷失的时候叫爱见,智照跟爱见是一不是二,真的觉悟!这个里头决定没有矛盾,决定没有冲突,大乘圆教菩萨!所以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细心体会。

  正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烦恼即菩提」,那在我们凡人心目当中,烦恼跟菩提是对立的,烦恼跟菩提是冲突的;而佛告诉我们,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只是一个是觉,一个是迷。佛又说觉迷不二,我们要细心体会佛陀这样的开示。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入不二法门,那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了。十法界里面的不要说菩萨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没有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一真法界,出离十法界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名号,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了。

  佛的德号『莲华光欢喜面』,「莲华」清净不染,「光」是智慧遍照,「欢喜面」是相好,这个名号里面智慧、德能、相好圆满具足。如来圆满具足,法身菩萨虽具足而不圆满,所以法身菩萨示现的形相、面孔都非常慈祥欢喜,常生欢喜心。他的欢喜不是从外头来的,与外面境界不相干;他是从内心里面自自然然发出来的,性德的自然流露。

  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烦恼覆心(盖覆了我们的心)。我们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外面境界合自己的意思,欢喜就露出来了;不合自己意思,瞋恚就露出来了,这是凡夫,这不是菩萨。菩萨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欢喜,他在相上见性,在事上见理;事相不平,性理是平等的。这是菩萨思想见解跟我们凡夫不同之处,菩萨思想见解是正确的,我们的思想见解是错误的。我们要承认,我们要肯定,然后才能够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这样就超凡入圣,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目标、用意如是而已。

  所以佛法的教学与九法界众生没有冲突,他是和平的,和是和睦,平是平等;真实的和睦平等、永恒的和睦平等,他不是理想主义,确实落实了,这是学佛真实的受用,学佛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时空维次,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法相唯识宗里头说得好,「万法唯识」,唯识宗的学者肯定「识」是真的、是永恒存在的;「相」是虚妄的、是幻化的,是不必要计较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识是能变,依正庄严是所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虚妄的,这是法相唯识宗的教义;法性宗更上一层楼。我们学佛不能不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更应当要学习。

  「莲华」显德清净,「光」般若智慧,「欢喜面」是相好福德庄严。在中国佛教里头,古来祖师大德用布袋和尚来表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欢喜面,学佛的人应当向他学习。所以祖师大德把他的像摆在寺庙的大门口,第一个建筑物,大门一开你就看到弥勒菩萨,中国人俗称为欢喜佛。他在那里是给我们上课的,教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欢欢喜喜。欢喜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欢喜。有分别执着那就不是的,那就不是称性,那就堕落到七情五欲里头去了;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堕到那里头去了。离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自性的流露,果然从这个地方学,也是明心见性的一种方法。再看这个上面第二层的世界: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个距离还是要说出来。

  【有世界名妙音。】

  你看当中许多就省略掉了。

  【佛号须弥宝灯。】

  从这以下,这是每一段十海,十海里面每一个海都有二十层佛剎。只有第一段会把这些名、相状、依住、上覆的庄严、围绕(多少世界围绕)、佛名,第一段会介绍,往后都省略了,只介绍世界名号跟佛号,我们要学的!其他的对我们来说,我们明白就行了,并不重要。

  这个世界『妙音』!什么是「妙音」?如果广义的来说,一切音都是妙音,哪有不妙的!但是这个事实真相,觉悟的人知道,迷惑的人不知道。觉悟的人,你看《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哪个音不妙?观音菩萨能从一切音声当中回头,回光返照,照见音声的体性。性是一,音声再多、色相再多,色性是一、声性是一,色性跟声性无二无别,这叫明心见性。这样的人叫会看会听,他看色相他见性,他听音声也见性。你说哪个声不妙?这是觉悟的法身菩萨才行,法身菩萨以下不行,没这个程度。

  没有这个程度,那妙音是什么?凡是能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帮助我自己觉悟,这个音就叫妙音。我眼见见色,从见色里头觉悟了,这个色是妙色;不能教我们明心见性,这个色跟这个音不妙。不妙怎么样?生烦恼。你看看,听了话,听了话生烦恼,见了色生烦恼,这个色、声就叫六尘。尘是什么?染污。这个色把我们的心染污,声把我们的心也染污,让我们生烦恼,那就不妙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我们现前境界来说,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这个音妙,讲经说法的音声。念佛菩萨名号这个音声妙,尤其是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

  八月中秋快到了,今天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凌会长打个电话给我。他知道我们要到日本去讲经,特别提醒我,夏莲居老居士当年在世的时候,跟日本佛教界交往频繁,建立很深厚的友情。曾经提出净宗共修的这个方法,他建议每个月月圆的这一天,大家好记,看到月亮圆了,这一天晚上,我们念佛同修集合在一起,念两个小时阿弥陀佛,专念名号。同一天,全世界所有念佛人在这一天念两小时的佛号,这个功德力量不可思议,这么多人在同一个时间念。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他这个文章我看过,好!凌孜会长提醒我,我觉得好,方法太好了,我们应当要提倡。从哪里做起?从我们净宗学会做起。这个月圆两小时的念佛,专求世界和平,这不是为自己念的,为祈求世间消灭冲突,世界和平。一个月一次,月圆的这一天,不必记什么日期,你哪一天看到月亮圆,我们同参道友就聚集在一起念两个小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念佛是妙音。

  『佛号须弥宝灯』,「须弥」高显,「宝」,世间七宝,世间人很重视,觉悟的人不重视。为什么?它依旧是物质,只要是个物质都不是真实的。《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怎么能算是宝?真正的宝是什么?佛门里面常讲的三宝。三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觉正净。「觉悟」是宝,无上之宝;「正知正见」是宝,你的思想见解一点错误都没有;「身心清净」是宝。世间人有几个人知道!

  在佛法里面称为佛法僧三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的意思。《六祖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觉正净是三宝。我们看《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经题具足了三宝、具足了三学。经题在修德里面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是戒学;「平等」是法宝,是定学;「觉」是佛宝,慧学。经题上具足戒定慧三学,具足觉正净三宝,我们就想到这个经的内容不可思议。

  「灯」,照自己也照别人,自利利他。「须弥」,高、妙高,这是山的名称,称妙高山,我们中文翻译的,用它来比喻自性本具的三宝。三宝开显才能自利利他,自利不但是永脱轮回、永离十法界;要就现代人言语来讲,那是突破了空间维次,所有空间维次全部突破,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大了,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不像现在,现在我们拘束在三度空间之内,没有能力突破。我们不能得大自在,不能分身,不能飞行;用飞行这个术语很难表达它的意思,这是如来果地跟法身菩萨的(我们一般讲六种神通的)神足通,飞行不能够形容它。他再远的距离,就像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这个距离不算远,从我们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当中距离有十万亿个佛世界。

  佛世界多大?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十万亿个佛世界。从这个地方到极乐世界,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到?一念就到了,这个速度不可思议。用光的速度,从银河系这一端到那一端边际,科学家告诉我们差不多要二十年,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这一个世界这个边缘到那个边缘。十万亿个佛世界一念就到了,所以飞行没有法子形容,这是短距离。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距离大!那要多长时间到?也是一念。这不是理想、不是寓言,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在一念之间,佛门里面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有,每一位学佛的同学都有;念念相应就没有了,它不能继续,它会常常断,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功夫不能成就。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杂念是念念相续不断,我们念佛、念菩萨常常中断,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在此地。

  那要怎样教它得力?没有别的,熏修。烦恼习气为什么会得力,念念都不间断,熏习的时间太长!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都在接受烦恼熏习,所以烦恼已经熏成习惯了,很难叫它中断。佛法的熏修时间短,敌不过烦恼习气,所以常常中断。那你要问这个时候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加强熏习的时间。果然你有决心,你有毅力,真有效果!只要你这个念头,念佛的念头,念念相续绝不间断,它就产生效果,就能够帮助你无始劫以来的善根发现。你的善根是因,念念相续是缘,因缘会合果报就现前了,这个果报就是见佛往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见佛往生,往生就是作佛,果报就现前了。

  所以「宝」你要有眼光,你要认识。凡夫心目当中所认识的是世间这些物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佛经上常讲的七宝,只认这些东西是宝。这些宝有什么用处?说老实话,你得到这些财宝,充其量你的物质生活过得富裕一点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处?不能帮助你破迷开悟,这是做不到的,不能帮助你断烦恼,不能帮助你开智慧。你想它的用途很有限,所以在佛法里头不贵重这些。

  佛法所贵重的是觉、正、净,它真能解决问题。不但能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超凡入圣,世俗人心目当中所讲的物质生活问题也同时都解决了。为什么?觉悟的人哪有不懂因果的道理,他知道种善因得善果。觉悟的人心地上没有恶念,行持上没有恶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性德相应,他怎么会没有福报?他的福报世间人看不出来,世间人必须累积多少财富,这个人有福报;觉悟的人绝对不累积财富。福报从哪里看?你看他生活没有缺乏,那就是福报。他受用自在、衣食不愁,这就是大福报。诸位仔细看看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我们就明白了。从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你仔细去看他们一生的行持,你就明白了。真实的福报,充满了无尽的智慧,这才叫「宝灯」。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再看上面第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宝庄严光。佛号法界音声幢。】

  第一句是讲的距离,距离大致上都差不多。『世界名众宝庄严光』,此地说的「众宝」,表法跟实物都具足。而实物的宝,我们尤其懂得表法的意义,从实物引发自性本具的无量的智慧德相,那是真的宝。所以六尘说法,六根要觉悟,六根若能悟入,六尘何尝不是宝?它把你自性功德宝藏引发出来。佛菩萨、善知识的形象、言语,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这个形象里面具足无量珍宝、具足无量庄严,世界的名称。

  『佛号法界音声幢』,我们特别要着眼在「法界」。佛在此地教导我们,起心动念无不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着想。我平常劝同学们,一般人都非常在意吉凶祸福、利害得失,他天天挂念这个。谁的吉凶祸福?谁的利害得失?我的。这是凡夫,这是轮回心,轮回心无论造作什么样的业,全是轮回业。念佛、诵经、拜忏,甚至于讲经说法还都是轮回业,因为你是轮回心,你的心量很小,起心动念为自己。

  如果把这个心转过来,我起心动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吉凶祸福、利害得失,我不为自己想,为一切众生想。这是什么心?法界心,这不是轮回心。法界心是什么心?是佛心、是菩萨心。你修的福不可思议,你积累的功德不可思议,都在这一念之间。但是重要的,是要念念相续,如果念头中断,中断决定又堕落到轮回里头来了。凡夫修行最困难的,境界很难向上提升,很容易堕落,就是他常常想自己,他没有想到众生;只想到个人利害得失,没有想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整个法界,他没想到。

  我们在大乘经里头,这么多年的熏修是有一点成效了,为什么?起心动念真的这个经管用,我用上了。为什么我用得上你用不上?我天天在熏习,你没有!你偶尔念一遍,偶尔听一次,常常中断;一中断,一定堕落在轮回心,这是你功夫不得力,你自己做不了主的原因之所在。原因找到了,只要把这个原因消除,回头是岸,天天熏习,好!功德利益无边。

  从名号显示佛心,佛确确实实是以尽法界虚空界为他思想、教学的范围,这个范围没有边际。所以佛的德号『法界音声幢』,我们应当要学习,要拓开心量,消除自私自利。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法身菩萨的标准。再看上面第四层的世界: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香藏金刚。佛号光明音。】

  名号殊胜,『香藏金刚』代表圆满的戒定慧三学,「香藏」是戒定,「金刚」是般若,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很殊胜。『佛号光明音』,当然这个世界的众生跟我们一样耳根最利,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以音声为佛事。佛的音声正大光明,语业清净没有过失。说「语业」我们一定会联想到「三业清净」,像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光明音」是口业,说这一个我们就知道,佛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以戒定慧,佛所示现的是三业清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不但是无量的福德从此生,无量的功德也从这儿成就。

  三业平常讲都是讲「身、口、意」,按这个顺序。佛在《无量寿经》上把这个顺序颠倒了,说「语、身、意」,把口业摆在前面,这个用意很深。为什么?凡人最容易造的是口业,有意无意,时时造作,自己没有警觉,非常可怕!佛在《戒经》里面教我们「守口如瓶」,一般瓶口很小,腹部广大,口小。人的身体像个瓶子一样,口就像瓶口一样很小,守口如瓶;瓶所盛的饮料也好、作料也好,才不致于流失掉。佛用这个来比喻功德,说话如果不谨慎,你的功德常常流失了;功德流失了事小,确实要记住古人常讲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小心、不谨慎,惹了祸,自己不晓得,跟人家结了冤仇,自己也不知道,到遭受报复的时候,怨天尤人。所以古时候读书人、觉悟的人,他对于言语小心谨慎。

  明心见性的人,好。为什么?他处事待人接物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心地纯净、心地纯善。我们知道,言语跟造作都是从心生出来的,心纯善纯净,言当然是纯善纯净,身行当然也是纯善纯净,没有过失。凡夫的心不是纯善纯净,凡夫的心是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你的言语也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出来的,你的行为也是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出来的,哪有没有过失的道理!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避免过失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教育要从扎根来学,现在有扎根教育之名,没有扎根教育之实;换句话说,只有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不是没有学的人,儿童都是学习扎根教育的人,有;没人教。为什么说没人教?教的人自己做不到,也就是自己没有这个根。教小朋友,小朋友也不愚痴、也很聪明,他学了之后看看你,你教我做,你没有做到!父母没有做到,兄长没有做到,老师没有做到,同学没有做到;你要求他做到,他怀疑、他不甘心、不情愿,这个根就很难扎下去。有极少数善根深厚的人,他不管别人做不做,他只管自己,善根深厚,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再来人」,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一定问:你做到没有?

  所以扎根教育要什么人来教?要自己做到了之后才能教。在家里头父母要做到,譬如《弟子规》,做父母的人,你有没有做到?你要没有做到,你要是教你的儿女,你的儿女会问你:你为什么没做到?老师要做到!老师做不到,你教学生,学生对你不相信,学生说你:你天天在骗我。难在这个地方,难在没有师资,你说了人家不相信。

  在佛法里头最起码的三皈、五戒、十善,你做到了没有?三皈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传授三皈的师父自己有没有做到?你要没有做到,来求受三皈的人,他又怎么样能接受?他来求受五戒,五戒你自己做到没有?十善,自己做到没有?老实说,佛法修学的根在「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比什么都重要,扎根教育!佛在总结的时候说得很好,那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诸位想想,三世,过去一切佛,现在一切佛,未来一切佛,他成就的正因,真正的因就是这三条;换句话说,这三条不具足不是佛弟子。自己认为是佛弟子罪更重,什么罪?冒充,现在讲仿冒。你不是佛弟子冒充佛弟子,在这个世间欺骗一切善良的众生,你想你的罪有多重?不得了!这样的人是真正不懂因果,懂得因果的人,决定不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他知道果报可怕。你得的这个利益太小了,你将来受的苦难太重了,不成比例。你在今天只能得一点点名闻利养,得名闻利养,你享受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地狱。这不是普通的罪,诸位念《地藏经》,你念《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你就晓得果报多么严重。什么人有这个胆量去冒犯?只有糊涂人,不明事理之人,他真的是胆大妄为,到苦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

  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头,我们要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宝,我们要抓住。净业三福是宝,这个宝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能够暂时离开,紧紧地抓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一句,我在以前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深信因果是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是这个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净业三福,是佛教化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读诵大乘尤其着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香藏金刚」,「光明音」佛。再看上面一层,第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净妙音。佛号最胜精进力。】

  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要学习的是『精进』。我们修行不少年了,效果不彰、不显著,原因在哪里?懈怠、放逸,这个也是严重的烦恼习气,也是致命的障碍。所以佛在六波罗蜜里面教菩萨「精进」,精进是度懈怠的。我们想想这世间人有几个不懈怠的、不懒惰的?也许你说这世间很多,很多人都在勇猛精进。你说的话没错,我也见过,确实很多。他为什么?他为名闻利养。如果说他为戒定慧三学、为四摄六度他就不精进了,为念佛求生净土他不精进。世法里头求名求利、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这种勇猛的精进,是往什么地方精进?往三途地狱,他往那里面精进。

  学佛,我们学院着重在教理,学会着重在念佛;特别是在念佛。我常常讲,教理是佛法里面的信解,是接引众生学佛的;念佛是行证,那是真正在做实验的,凡夫到那个地方是成佛的。念佛要懈怠,怎么能往生?学教要懈怠,怎么能成就信解?

  『佛号精进力』上面还加上个『最胜』,「胜」是殊胜,最深殊胜的精进。诸位想想那是什么?在《华严经》上来说,你要把《华严》全部读完,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胜精进力」是不是指这个?没错!确确实实念佛是最胜精进力,这一句佛号是『净妙音』。大势至菩萨,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菩萨为净宗初祖,我读到这一句非常欢喜,我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楞严》,三年毕业。毕业之后,我记得大概总共讲了七遍,这七遍当中好象有三遍没有讲圆满;没有讲圆满的好象有三、四遍,应该有三遍是讲圆满的,经文很长,所以有这个印象。他老人家提到说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平常讲净宗初祖是远公大师,远公大师是我们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就联想到《华严经》上,这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的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想想,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净宗初祖,这是娑婆世界,所以娑婆世界净宗初祖是普贤菩萨。那大势至菩萨,法界初祖,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大势至菩萨。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法界初祖;普贤菩萨,娑婆初祖;远公大师,中国的初祖。我从「净修捷要」里头明了初祖有三位。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净妙音」。要用什么样的心,念佛才有感应?清净心。清净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不夹杂毫分杂念,这样的念佛感应不可思议,才叫净妙音;所以净妙音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这样念佛是「最胜精进」。果然净念相继,相继是不中断,这个不中断不是口里头佛号不中断;口里头念累了可以休息,心里面不能中断,这个里头有讲究。

  菩萨在经里头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忆是想;念佛,念是心上真有。由此可知,不是口上有。中国「念」这个字,诸位细细看看这个字的造形,它是会意,上面是「今」,下面是「心」,现在你心上真有佛,叫做念佛,不在口上。心里头有佛,有什么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

  佛的心,大菩提心。我们今天总结诸位好懂,用十个字,清净平等,前面加了真诚;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心。我现前的心确确实实是这个心,我的愿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心是佛心,愿是佛愿,然后言是佛言,行是佛行,这个人叫真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怎么不成佛?他将来往生所证得的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他往生不是生同居土,也不是生方便土,他生实报庄严土,他生常寂光土。诸位想想,这是不是最胜精进力?佛的德号跟这个世界名称一定相应,净妙音。再看上面第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莲华庄严。佛号法城云雷音。】

  『宝莲华庄严』,世界的名称,名称好!在这个德号里面,我们看到清净庄严。「宝」当然是自性三宝,也可以说这个世界像极乐世界一样具足众宝庄严。『佛号法城云雷音』,「云雷音」通常是比喻佛菩萨说法,称为雷音。我们听到打雷都能够惊醒、警悟,取这个意思。跟经论上常讲的「狮子吼」,云雷音跟狮子吼意思很接近,一个是以动物做比喻,一个是以自然现象做比喻,都是比喻佛菩萨说法教诲众生。

  德号里面有个「法城」,这个意思好!「城」在现在没有了,现在的都市,我们可以讲都市,城没有了。从前城是有城墙的,我们叫城。城墙做什么用?那是防御盗贼、防御敌人侵犯。在从前,没有现在这种先进的武器,城墙相当管用。中国古代国防的工事,在北方建的长城,号称万里长城,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道城墙,敌人就没有办法攻进来,城墙建得非常坚固。当然现代这个城墙没有用处了,现在的兵器发展到火箭、到核子炸弹,所有一切从前这些防御的工事都变成了废物。所以在中国许许多多城市的城墙都拆掉了,但是我感觉到很可惜,好象中国现在唯一的只有西安的城墙没有被破坏。诸位到那里去旅游,怀古之情油然而生,那是古代建筑的艺术。

  在这个地方「城」是表法的意思,我们要防止心地的染污,就像守城一样。「法城」,要知道防止心地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以「云雷音」、大音灌输我们、提醒我们,要让我们防止。所以古德讲「守口如瓶,约身如绳,防意如城」就这个意思。对我们的心意我们要设防,就像守城一样,决定不能让邪恶侵犯。现在这个邪恶侵犯的方法技巧,随着科学的进步,防不胜防。最严重的是电视跟网路,这里头邪知邪见,一般人没有高度的警觉,一打开,喜欢看,看上瘾了,你的思想、见解完全被邪恶侵占了。思想邪恶,你的言行哪有不邪恶之理!这比什么都可怕,比原子弹还可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这十海当中的第二海,无尽光明轮海,它所持的二十层佛剎,请看第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一句是讲距离。

  【有世界名与安乐。佛号大名称智慧灯。】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自自然然就会想起西方极乐世界本师阿弥陀佛。你看他这个世界叫『与安乐』,「与安乐」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吗?佛的德号叫『大名称智慧灯』,我们想想,这是不是阿弥陀佛?很可能!佛的名号,在我们这个世间称他作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别的世界未必跟我们用的名称相同;用的名称不相同,意思一定相同。极乐世界确确实实与一切众生安乐,这个名号里头我们要特别着重在「与」。与,由此可知,不是自己证得的,是佛陀本愿威神加持的,这不就是带业往生吗?意思非常明显。

  我们听教、读经,务必要记住世尊在入般涅盘之前,教导我们的四依法,「依义不依语」。有一等喜欢执着的人,他一生很不容易成就,斤斤计较着经里面的文字。这文字怎么能执着?我们现在读的经本是翻译的本子,当年集结经藏的本子是用梵文的,梵文翻成中国文字,这能可靠吗?你要是执着,到底是执着于梵文的原本,还是执着翻译的文字?同样一部经在中国有多次的翻译,翻译的人不同,时代不相同,但是用的原本是一个本子,文字出入不一样。《金刚经》六种译本,原本确实是一种,这个例子很多。所以佛讲这个话是重要的,「依义不依语」,意思对了,言语文字多一个、少一个,不同没有关系,意思对了就行了。「与安乐」!

  阿弥陀佛能不能称为「大名称」佛?能。他老人家的大名,尽法界虚空界没有人不知道。名气何以这么大?我们在《弥陀经》上读过,在《无量寿经》上读过,十方诸佛都在那里宣扬,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弥陀世尊的大名遍满宇宙、遍满虚空法界,还有谁的名称能跟他相比?真的是「大名称」。诸佛何以如此的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智慧灯」。我们能信,确确实实充满了圆满的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不就是智慧灯!佛中之王不就是大名称!

  但是这个世界是不是极乐世界?肯定不是的。为什么?不是一个剎种,但是非常像极乐世界。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华藏第十三层,这个世界是在「无尽光明轮海」,是「佛幢庄严」世界种的第七层,所以这不是一个地方,非常像。是不是阿弥陀佛在「无尽光明轮海」,「佛幢庄严」剎种当中又建了一个分号?这很可能。像我们现在有许多大德的法师们,在全世界各处地方都建道场,来帮助众生。阿弥陀佛,我们也能够相信,他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种当中,他也在那里建分校。到底哪个是本校,哪个是分校?那很难讲,分校、本校是一不是二。所以读这个文,使我们想到很有趣味的话题。

  现在我们就从世界名号跟佛的尊号,来说它表法的义趣。世界名号是「安乐」,「安」是因,「乐」是果。怎样能得到安?我们中国人常讲平安。诸位想想看,平安从哪里来的?从和平。由此可知,和是因,平是果;平又是因,安是果;安又是因,乐是果,我们把这四个字连起来念「和平安乐」。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终极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由此可知,得乐是一切圣贤帮助众生终极的目标。乐不是容易得到的,前面有很多个层次,有和、有平、有安,这是给你说具体三个层次。

  由此可知,修行要从本身修起,从哪里修?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从这修起。中国的扎根教育,诸位细细去读《弟子规》;在佛门里面,扎根的教育是《十善业道》。《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它教学的目标在哪里?你们仔细去观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在家庭里面一家和,在族群里头一族和,在团体里面这个团体和,「家和万事兴」,在国家里头一国和。你看看中国古代的帝王,用什么来治国、来教化人民?诸位观光旅游到北京去看看故宫,你就明白了。故宫里面有三个代表的建筑,代表帝王的建筑,这三个大殿命名都是「和」。第一个大殿,最大的殿,太和;第二个小一点的,中和;最后一个殿,保和。诸位想想这个意思。

  夫子在《论语》里面讲「礼之用,和为贵」,唯有和才真正能到平等。我们常讲心平气和,气和心平,这是相辅相成的。心平帮助气和,气和帮助心平;平才安,安就有定,安定之后有乐,这是真乐。由此可知,这个乐是要修养的功夫。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心浮气躁。什么时候我们对于圣学的修养、圣贤的教诲、圣贤的学问,我们现在发心在学习,学到了没有?学会了没有?到底学到多少?

  头一个就要学跟人和睦相处。跟善人和睦相处没有问题,跟恶人和睦相处就难了。但是真正的功夫,真正的功德,就是能与恶人和睦相处,感化恶人,把恶人改变成善人;把愚人改变成智慧的人;把迷人改变成觉悟的人,这叫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叫圣学。用什么方法改?大乘经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多!方法没有一定,这里头要有高度的智慧,灵活的运用,运用得恰当(恰当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契理契机),确确实实能转变,这是教育的成功。

  我们自己学习,烦恼习气还存在,还改不掉,七情五欲时时刻刻现行,自己一定要肯定,圣人的教诲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自己本身,我自己修学有了问题。要回过头来反省、检点,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把自己的过失改正。知道自己的过失就觉悟了,佛家讲开悟了;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叫功夫。

  我们教别人收不到效果,不能怪学生,怪自己没有善巧方便,怪自己没有智慧。果然自己有智慧、有德行、有方法,教学哪有收不到效果的道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表演给我们看,历代祖师大德,我们明了,确确实实有不少人是佛菩萨应化再来的,也在那里表演给我们看。启发我,让我看了、听了、接触到,心里头有所觉悟;我知道我应该如何来学习,如何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的无上道。

  成就自己,是不是不顾别人?大乘法里,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一切众生,自他不二。这话怎么讲法?我们在大乘教里涉猎不少年,现在明白、懂得了,自己依教奉行就是个好样子、好榜样。在这个世间,稍稍有一点善根福德的人,跟你一接触,人家心里头的印象「这是个好人」,你的形象被肯定了,你能够感化这些,佛常讲,根熟众生。

  这是佛门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不是佛不度;无缘之人,你的形象他看不出来。换句话说,他没有这个智慧;说得更白一点,他不认识好人,好人、善人、不善人,他没有能力辨别。那怎么能得度?但是你要晓得,他这一生不能得度,来生可以得度,后生可以得度。佛度众生,生生世世,不着急在一时。这一世他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他不认识好人,但是这一世的熏修,阿赖耶识多少种了一点种子,慢慢累积,积功累德,累积到来生后世,他有能力了,渐渐能辨别了。现前善根深厚的人,是过去生中累积的,这一接触就肯定:你是好人。肯定你是好人,他必然劝他所认识的人「那个人是好人!你们要跟他学习」。他劝大家学好人,诸位想想,他自己会不会学习?当然学习。

  所以,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第一个度有缘众生;有缘是有眼光、有见识、有智慧、有德行。他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他有这个能力,这个人我们佛门通称为善知识;没有这个能力不能称为「善」知识。知识世间有,善知识不多;具足世智辩聪的人多,具足真实智慧的人不多。真实智慧从哪里生的?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生的。他没有真诚、清净、平等,他怎么会生智慧?所以我们要学习,对人、对事、对物一味诚敬,真诚恭敬。

  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规过劝善的义务,规过劝善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为什么?避免冲突,这一点很重要。他有过失你劝他,你要伤了他的自尊心,他不但不能接受,他还反抗。规过劝善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里头有大学问,要近情近理。情摆在第一,理摆在第二,不伤感情;理放在第一,情放在第二,伤感情,你的知交断绝了。这些是大学问,古时候教学重视!现在人不懂。所以,往往是一番好意善意,好意善意变成了仇敌,你说冤不冤枉!

  圣贤的教育我们常常挂在口边,无数次的重复,为什么要这么啰嗦、这么麻烦?你没有做到,你的毛病习气还是天天在犯。佛讲经一遍又一遍,千遍万遍,反复叮咛,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的大慈大悲,体会到深恩大德;这个世间一般人不容易体会。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圣教从小教不难;青少年的时候失学,到中年的时候补习,困难!我们今天学佛,说实在的话,都是三十以上的人了。扎根的教育我们都疏忽了,没人教,所以现在学习起来,非常非常困难。改毛病、改习气,说起来容易,境界现前立刻就忘掉了,原形毕露。真正的修养,真正的功夫,是在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得不得受用,能不能像古圣先贤一样;过错在自己,别人没有过。这个话怎么讲?别人明明有过,为什么说他没有过?为什么说我有过?我学圣学没有学得好,他没有学,他有什么过失?那要说他也是学佛的,我也是学佛的,那这里头是他不是真学佛,我是真学佛;我这一生想真成就,他未必这一生想真成就。你要懂这个道理。

  你们看《竹窗随笔》,莲池大师的作品。大师在书里头有一条讲到,有人问他:你教别人念佛是怎么教法?我教别人念佛是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说: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他说:我自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没有「南无」。为什么你自己念佛跟教别人不一样?他说:我自己这一生决心要求生净土,所以「南无」两个字可以省掉;别人虽然念佛,未必真正发心求生净土,所以加「南无」两个字好。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是礼敬的意思,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加这个字样。你自己真正要求生西方净土,客气话不要加了。《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

  所以,同样是学佛人,同样是念佛人,我们两个,兄弟两个,同参道友。我下定决心这一生一定要去,我这个兄弟未必有这个决心,那过失在我这边,不在他,他没过失。谁懂这个道理?真正把这个理参透了,才是《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别人过」;他是讲「不见世间过」,那范围更大了。我们要从这些地方,细心的去反省、去检点、去观察。

  为什么善财童子一生当中证得圆满菩提?没有别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用功的心态;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在修行人心目当中,全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是恶人,示现个恶相来给我看,我看了之后,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若无其事,不落印象?我的功夫提升了。他要不在我面前示现,我不知道自己的功夫。换句话说,他来考我的,他是我的老师,这个考试我通过了。他给我示现的好相,也是来考试我的,我在这个现象里起不起贪爱?不生贪爱,一丝毫留恋都没有,我通过了。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是佛菩萨示现,真正修行人一个,就是我一个。世间一切人事物,哪有过失,我起心动念是我的过失,善财就是这么学成的,六祖惠能大师也是这么学成的。

  念念自己的心安住在六波罗蜜里头,须臾没有离开。「布施」,是放下;「持戒」,守规矩、守礼;「忍辱」,顺境、逆境都忍。顺境不生贪念,忍;逆境不生瞋恚,忍!忍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无论什么境界,保持心地清净平等,不起心、不动念叫做忍;不管什么境界现前,你起心动念了,你没有忍。永远保持心像佛前供水一样,清净平等;心有丝毫染着、心有丝毫不平,我已经忍辱波罗蜜没有了。有忍当然就有进步,这是「精进」!有精进当然提升自己境界,这是「禅定」、「般若」。

  所以,忍、进是禅定的前方便,这是真正讲功夫了。跟诸位说,布施、持戒着重在修福上;佛法是讲福慧双修,把修福放在前头,布施得福报,持戒得尊贵。富贵从哪里修?富贵是布施、持戒里修来的。成就道德、超越世间,那从忍辱开始;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是超越世间法了。修行人、道人的心安住在六度里头,须臾不离,这是真修行人,这是真佛弟子;这个人求愿往生,他怎么会不生净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归纳起来也不外乎六度。《华严经》上佛教菩萨是以文殊、普贤做代表;文殊十波罗蜜,普贤十大愿王,这是法身菩萨修行圆满无上菩提绝妙的法门,阿弥陀佛把它展开来为四十八愿;十波罗蜜、十愿是总纲领,四十八愿是条目。如何具体落实?落实在自行,自行便是化他,自行化他要分做两截,错了,没这个道理。自行就是教化众生,我们今天说深一点,感化众生。我在年轻时候,老师教导的「身化教育」,深深的感化众生要靠自己的德行。所以,自己不认真修行,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怎么能成就?净宗是学在心地上用功夫,确确实实要做到「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净土成就了,「心净则佛土净」。

  中国古人常讲「实至名归」,需不需要搞什么知名度?不需要。名过其实,你看看历史,凡是名过其实的人肯定有灾难。佛不求名,菩萨、祖师大德哪个人求名?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他的形象,自自然然让一切大众仰慕,大众自然的赞叹,不是他希望别人赞扬他,这叫实至名归。虽然如此,他自己本人谦虚卑下。你看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一丝毫傲慢的念头都没有,没这个习气,平易近人。贫穷下贱之人遇到佛,佛对他都很有礼貌,都有真诚的恭敬心,绝没有丝毫轻慢的意思。佛没有烦恼,贪瞋痴慢的烦恼佛没有,孔老夫子也没有。

  我们细读《论语》,你看看孔夫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记载,老师一生行谊,你看他们的记载,他们的报告「夫子为人,温良恭俭让」。这是所有学生公认夫子之德:温和、善良、恭慎、节俭、忍让。从来不会跟人争的,处处退让。如果这一桩事情对社会关系很大,明明看到他那个想法、做法是错误的,我们也能忍让吗?忍让,不争。那这样是不是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众生?不是的。夫子有智慧,有善巧方便,从另一个方向来发展。

  你看看他老人家当年周游列国,目的何在?还不是想求一官半职,展示他的抱负,为国家、为人民、为众生服务。访问了许多国家,没有人用他,那些诸侯没有能力认识好人,接见之后,就送他走了。夫子这一看,这个缘没有,回到家里面去教学,开另外一条道路,私人办学去了。在中国私人办学,孔老夫子是开端的,办得非常成功。所以,为社会、为众生服务项目很多,这个项目有障碍,你可以从事那个项目,你不一定要跟人家争,你去找一个人家都不争的,你去做,圣贤人教导我们。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第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垢网。佛号师子光功德海。】

  在前面第七层,我们看到大名称智慧灯佛,我们讲了不少。名号里头我们体会很多,知道要怎样学习。真实智慧,实至名归,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一不是。

  我们现在再看这一尊佛,这个世界叫『无垢网』,名称好。「垢」是烦恼的代名词,我们从这个名号里面来看,这个世界的居民烦恼纵然不能说断尽,我们肯定见思烦恼一定没有了,否则的话,不能用这个名号。换句话说,这个世界至少是阿罗汉的世界。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在《无量寿经》上看过的,往生是有条件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一万个念佛人(他是讲台中莲社的莲友),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人而已。

  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心不清净,心里头有染污,垢是染污,所以不能往生。这个法门的确是殊胜,带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带旧业不带新业,带种子不带现行。不是说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念佛也能往生,不行;带旧业不带新业。

  所以学佛之后,明白了、觉悟了,烦恼习气当然不可能完全断掉,总要自己有警觉,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大概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轻,往生就很可能了;到一星期比一个星期来得轻,你往生有把握了,你肯定往生,这叫功夫。

  怎样让烦恼轻?放下,不要跟任何人计较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别人毁谤我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赞叹也好、恭惟也好,我永远心是清净的,永远心是平等的。我对他们的态度,永远合掌「阿弥陀佛」;你骂我,「阿弥陀佛」;你毁谤我,「阿弥陀佛」。心确确实实住在阿弥陀佛上,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有丝毫分别计较,谁吃亏?我自己吃亏,不能往生,还搞六道。所以要懂得,境缘都是帮助我自己提升的,问题就是我要「会」,在境缘当中会学。宗门常讲「会么!」会了就成无上道,不会还继续搞六道轮回。

  这里我们看到「无垢」,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网」在此地也是比喻,比喻复杂!像罗网网孔一样那么多,这是我们的染污。相宗讲得好,怎样把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这些不善的种子,就是染污的种子,转变为清净的种子,是相宗修学的目标;转染为净,转法相回归到法性。在相宗典籍里面常讲「转八识为四智」,八识是染污,四智是菩提,就是「转烦恼为菩提」,相宗修学的宗旨,总的纲领、目标、方向。

  任何一个宗派理论、方法都通一切法门,尤其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有三个是共同科目(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你一定要学的):第一个是「戒律」,戒律是佛家共同科目。第二个是「法相」,法相在我们佛法里面来说,就是教育心理学。佛法是心法,所以法相之理通一切法、通一切经教,必修科。第三个「净土」,净土是所有一切法门的总归宿。这三个共同科目。你看看《华严》最后归净土。

  天台智者大师临终的时候,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的学生问他:你老人家生到净土,品位多高?大师谦虚客气,这都是教化人,他说:因为我领众(领众操心,你要管事,所以用功就不纯),他说:只有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我们知道他是生凡圣同居土。诸位一定要知道那是示现的,是以我们凡夫立场,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大师自己也说,如果他不领众(不管人,不管事,一切都不管),品位高!这个地方显示出大乘的精神,舍己为人;可是你要记住,舍己为人有个限度,就是自己肯定往生。不能说为人,把自己往生这个修学耽误了,来生还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所以自己最低限度(天台大师示现的),你要有把握五品位往生,你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行,这真正舍己为人。要有限度!没有把握往生,不行!

  印光大师,这许多同学都晓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表智慧,观音表慈悲。你看看印祖怎么样教我们的?印祖教末法时期的众生,建道场不要建大道场,建小道场,有道理!小道场容易维持,道场大了开销大,道场小好维持。住众共修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道粮、生活容易。这个道场不要做法会,不要做经忏超度佛事,不要化缘,老实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各个往生,那个多殊胜!那还得了!他讲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建道场,需不需要扩大?不需要了。将来到你们有福报的时候,需不需要扩大?我觉得也不要,不需要。永远记住祖师的教诲!如果自己有福报,多做社会慈善事业;弘法利生,大可以采取网路远程教学。首先,我们自己心地无垢,我们这个道场清净无垢,这个重要。道场大,开销大,天天动脑筋想办法到哪里去找钱,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可能往生?我们四众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全是小事。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决定要去作佛,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遇到佛法,对得起佛祖、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

  『佛号师子光功德海』,「师子」是比喻。野兽里面,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其他野兽听到狮子叫的声音都吓呆了,吓得的确有很多小的动物,吓到走不动路、不会跑了,它有那么大的威力。在佛法里面,常常把佛比喻为狮子,佛说法比喻做「狮子吼」。佛说的是正法,能够降伏一切外道,有这么大的威力。

  佛法跟外道这个名词的意思,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佛所说的法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称为「内学」;外道跟这个恰恰相反,「外道」是心外求法,完全违背了自性。心外求法就是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要跟佛在一起辩论,怎么样也辩不过佛。为什么?佛是真实智慧,没有思考的,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自然流露的。外道是从心外求法,他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的那种聪明,他听了你的话的时候,他要想一想怎么样来辩驳你;佛不需要想,自自然然流出来。所以当年世尊在印度各地教化众生,遇到许许多多这些心外求法的人,都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了不起,跟释迦牟尼佛开辩论会。到最后,不错,都输了,输了很好,态度不错,回过头来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所以佛的大弟子当中,有不少人是辩论失败之后,拜佛做老师的,服了。用狮子做比喻。

  「光」是智慧;「功德」就是讲的德相;「海」是比喻深广无际。「光功德」就是自性三宝,「光」是自性觉,般若智慧;「功」是自性的能力,万德万能;「德」是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福报。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世间人执着哪一种相是贵相,哪一种相是福相,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间人的执着;释迦牟尼佛统统都具足。这一种形相在大众面前,大众不能不服。所以相好是做什么用的?不是自受用,是接引众生的。因此,威仪我们要重视。为什么教你学戒律、学威仪?接引众生的,成就自己的德行,接引广大众生。凡夫,说实在的话,他头一个就看你的形象,看到你的形象诚恳、亲切、和睦、有智慧,他生欢喜心!我们常讲结欢喜缘!如果你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你的心再好、再慈悲、再想教他,你有能力,人家掉头而去,对你印象不好。

  所以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在没有面对面之前,即使有人造谣生事、毁谤的,但是一见面立刻就化解了,形象重要!前几年我很少回中国,中国人也有些造谣生事的,统战部、宗教局跟我都没有见过面,多少受一点影响。到我到北京去访问,跟叶局长一见面,统战部主管宗教的这些领导见面之后,问题立刻就化解了,闻名不如见面。只有在什么情形之下?不常往来、不常见面,才会受这些造谣生事的人障碍。这就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通」!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政通人和」。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为什么会有误会?为什么会有对立?为什么会有冲突?往来太少了。如果常常往来、密切往来,什么问题都化解了。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例外的。尤其是现在交通便捷,做国家领导人,最重要的就是访问,化解误会、化解冲突。如果彼此不相往来、互相猜疑,愈猜愈讹,没有误会凭空造成误会,这错了,这个才形成灾难。今天世界纷争能不能解决?能,不是不能,大家互相往来就没有问题了。

  大乘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的「四摄法」,我常说,如果我们都会用四摄法,天下太平,家庭兴旺。四摄法要从夫妇做起,你夫妻两个就不会产生矛盾,就不会有冲突,佛这个方法妙绝了。六度万行落实在四摄法里头,四摄法用现在话讲,那是方法、是手段;化解一切冲突纷争的方法,妙绝了。头一个方法,我常讲的,多请客、多送礼。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那个布施意思就是多请客、多送礼。交际头一个方法,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交际往来之前,一定要知己知彼,我们的方法才会用得正确。譬如东西方风俗习惯不同,在中国过年的时候,对小朋友我们送一个小红包这个礼节,小朋友非常欢喜。在澳洲你送红包给人,人家不欢喜,这是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现在明白了,送什么?送小礼物,不能送红包,送小礼物。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要懂得,要通达,不要破坏别人的习俗,一定要随顺。他们怎么做法,我们也怎么做法就对了,不能拿中国的方法来对西方人,他们不能接受。

  我们每一个星期六的温馨晚宴,我们中国人待客很厚道,菜肴非常丰富。这边同修来参加很多次,告诉我们:每一次来的时候,这个太丰富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很喜欢来!但是你们的招待太好了,不敢来了,不好意思再来了。这一点我们没想到,现在我们处处都学。所以我们的菜的样数减少,分量加多,四个菜一个汤或者两个汤,他们很高兴;做十几道菜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不好意思。所以,东方人的风俗习惯跟西方人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入境随俗,皆大欢喜!这是我们过去疏忽的,过去没这个经验。我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要常常向当地人请教,年节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怎么样接待亲朋好友的?我们运用他们的方法,我们遵从他们的风俗习惯,遵从他们的礼节,就能做到圆满功德,这个里面就是智慧的表现。中国人讲的,合情、合理、合法,这是没错,但是各个地区、各个族群、各个国家、各个宗教情理法的标准不同。我们知道过去学外交的,他们学这些东西,很重视这些东西。佛菩萨懂得,所以佛菩萨能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他讲的契机契理,这是契机!

  我们对「契机」这个名词术语的含义还不能完全透彻,我们真的在这上面是得少为足,所以我们会犯过失。但是我们总算是警觉性很高,一发现错误我们立刻就改过,同时提醒我们,我们要认真努力学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了解当地人的人情世故,才真正在这里做到契机。所以哪个地方不是学习的场所?哪一个人不是我们的老师?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特别是在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天天在学习,等觉菩萨还是在用功努力的学习,他还没有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所以「光功德」这三桩事情,自性本具的般若、德能、相好,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盖覆住,把性德盖覆住了。佛菩萨教导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离妄想分别执着。你能够离一分,性德就透一分;离两分,性德就透两分。修行的功夫不是别的,断烦恼而已矣!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这一切烦恼的总名称是「垢」,佛用这一个字做总代表。通常也用「漏」,叫「有漏」,漏也是总的代名词,垢也是总的代名词,染污!我们再看上面一层(这不是下面,是上面),第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华林幢遍照。佛号大智莲华光。】

  这个世界的名号好。『华林幢』表什么意思?「华」,六度万行之花;「林」,是树木,是树立;「幢」,高显。这三个字里头代表的是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可惜它的经文省略掉了,在我们推想当中,这个世界一定是清净的世界。如果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华林幢遍照」是圣贤教育非常发达,佛菩萨在这个里头教学,成绩无比的殊胜,它有「遍照」;至少遍照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佛的教区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浊恶到了极处,这个提起来大家都能承认,地球被污染了。所以有很多人说地球病了,这是举世之人都承认。可是有没有觉悟到我们的心理被污染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肯定的,至少有一半的人觉悟了,确实我们的心理被污染、思想被污染、见解被污染、我们的生理也被污染,污染非常严重!昨天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在中国(他去过中国)辽宁、沈阳这一带,这些年来,得肺癌的人很多,死于肺癌的人也不少。仔细研究什么原因?空气污染。现在我们知道水污染、食物污染,无论是肉食或者是蔬菜,污染好象一年比一年严重。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改革,消除污染,地球上的人再过个三、五十年,就很难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不要说其他灾害了,真的是非常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是圣贤的教诲,首先恢复自己的清净心。

  孔老夫子他也非常着重艺术,他给艺术的表演说了一个标准,「思无邪」。如果各种不同的艺术,都能够遵守思无邪这个原则,这些艺术都是正面的,这里头决定没有邪恶的污染,思无邪。如果没有这个标准,我们今天所看许许多多的艺术表演,你仔细去观察,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教人什么?杀盗淫妄,教人竞争、斗争、战争,跟孔子那个标准完全相违背。圣贤人的教诲,孔老夫子的标准,绝对不是一个理想主义,是可以落实的,要人去做。要什么人?有道德的人、仁慈的人,真正对社会、对一切众生有爱心的人,他们能做。现在做的方法很多,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这一生从事于教学,我们没有版权,把这个教学做成录相,做成光碟,DVD、VCD,普遍地流通,因为没有版权。所以只要是欢喜的、爱好的,他自己就可以翻印流通。流通量愈来愈多,对于这个社会世道人心从邪恶回头向善帮助很大!社会上善人多了,回头的人多了,这社会就安定了,和平安乐才有希望。

  过去的确是相当困难,没有这些工具,教学相当辛苦,不能分身,现在我们利用网路远程教学。我们在此地讲经,前天收到纽约那边同学的传真,说:接收我们网路的画面常常有间断,画面不是很清楚。这个讯息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在这一个月之内改进,加强我们的设备,希望在全世界各地的同学都能看到清晰的画面,都不会间断。这一桩事情希望同学们常常跟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改进。这都是「华林幢遍照」的意思。

  『佛号大智莲华光』,「莲华」,表法的(讲得太多了),清净不染。佛为我们说法跟中国古圣先贤教学,有一桩事情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刚才讲到,中国跟印度风俗习惯不相同。中国人喜欢简单明了,话说一遍就够了,不要再重复了,文字里面最忌讳的是雷同、重复;但是印度人的习惯跟我们相反,印度人欢喜重复、欢喜雷同。我们仔细想想,他有他的道理。这个就是从前李老师给我讲过,你看到几个人听一部经就开悟了?你看到几个人听一遍就证果了?老师这个话我听懂了,不断的重复,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想到古人所讲的慈母,小孩要出远门,他的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一遍又一遍。那个做儿子的不懂得:母亲讨厌,年岁大了,糊涂了。他不知道他母亲的心。为什么要一再重复?怕你忘记。

  所以这个在中国佛门里面懂得。道宣律师,这是中国律宗的第一代祖师,听《四分律藏》听二十遍,不是说听一遍我就懂了。一遍懂了,这个人永远不会成就,过分的自负,贡高我慢。哪一尊佛菩萨不是千锤百炼锻炼出来的?善财童子参访一次就可以了,何必还要五十三参?五十三不是数字,五十三是密宗代表大圆满,一点没有欠缺。这是学习的好方法,不断的重复,我们中国古人也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有没有念过一千遍?没有念过一千遍,你怎么会懂得里头道理?我们要记住,应当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三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这二十层世界,第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量庄严。佛号普眼法界幢。】

  这个世界想必也是纯一清净。有世界的名号『无量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一般人所讲的真善美慧,这个才是真正的庄严。「庄严」这个名称上加「无量」,那就是不可思议了,肯定是诸佛如来的报土,也肯定是纯一清净。世界是果报,果一定有因,种善因得善果,「无量庄严」,这个果报当然是无量功德所成就的。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人有智慧、有善根、有福德,知道修积功德。

  我们读到这样的名号,首先要想到自己,断恶修善不能不做。你要是问,为什么要断恶修善?这里面有大利益!有无比殊胜的果报,无论是依报、是正报都能够得无量庄严。圆满落实这样殊胜的果报,一定要随顺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舍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才能够办得到。

  佛的德号『普眼法界幢』,「普眼」这里面包含着智慧、清净、平等、慈悲,看人、看事、看物。佛陀他的境界无不是尽法界虚空界,跟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确实不一样。《华严》的好处,认真修学不难体会得到,那就是这样的句子不断的在重复,用意是不断的在提醒我们自己。佛总是希望我们自己快快回头、快快的觉悟,把自己的境界向佛陀果地上的目标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佛对一切众生的期望;换句话说,希望你们大家快快成佛。所以「普眼」的境界是尽法界虚空界。「幢」,高显之意。我们应当要学习。再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宝庄严。佛号胜智大商主。】

  这个名号里面含义很深。『商主』,我们今天讲的企业家,「大商主」!这个大商主的德号『胜智』。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我们细心观察中国外国,哪一个人不想发财?哪一个人对财富设立一个限度?我们只听到一般人讲,钱财愈多愈好!那个贪求的心理无有厌足,殊不知财富最大的,无过于诸佛如来。学佛为什么?学佛是为做大商主,是为发大财。这个说法,我看很契现在众生的根机。你不是要发财吗?学佛就发财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门里面没有妄语,佛门里头没有戏论,戏论就是我们一般讲开玩笑的话,佛门里头没有。真的教你发财,你的财富无量无边。

  这个世界叫『普光宝庄严』,「宝」是表财富,「普光」跟佛德号里头的「胜智」相应。没有真实智慧,你的财宝从哪里来?跟诸位说,性德没有现前的时候,财宝是修得的;明心见性之后,财宝是称性的。称性是真的,那个财宝无量无边,永远享受不尽,遍法界虚空界。像世尊在「往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真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你所想的就来了;不需要用了,不需要用就没有了,无需要储藏。一切享受随念现前,这是真财宝,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

  再告诉诸位,一切众生平等的,没有说哪个有哪个没有,哪个多哪个少,没这回事情,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得大智慧,要得大福报,到哪里去求?佛门里面去求。佛门里面的课程,比我们世间大学丰富得太多了,全世界的大学集合起来,都比不上佛教里面的课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不要说《大藏经》,单单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古人说这部经典是佛学概论。所谓概论就是整个佛法内容的简介,你看这里头多么丰富,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不止八万法门,确确实实是无量法门。

  那个无量我们一般人无法想象,细读《华严》,我常讲,你才能略知一二。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本子是略本的《华严经》,还不是下本,下本《华严》有十万颂,比我们现在的经典的分量还要多一倍。非常可惜,这一部经太大,流传到今天遗失很多,所以今天留下来的是残缺的本子。这个残缺的本子不是现在,现在几乎没有了,原本没有了。晋、唐时代,《华严》传到中国,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我们在这个里面已经看到这样的丰富了;完整的本子,可想而知,世出世间的学问都在其中。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示现的身分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商人里头有菩萨,工人里面有菩萨,学生里头有菩萨,儿童里头有菩萨,老人里头也有菩萨,有缘的人遇到了。佛门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遇得到?有缘就遇到了。我有没有缘?那要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想学佛?果然真的想学佛,你就有缘,有缘你肯定遇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是真学佛,阳奉阴违,你遇不到佛菩萨,纵然遇到了也等于没有遇到。为什么?你没有恭敬心。

  世出世间求学、求道,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多,要从「诚敬」当中学。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你学佛有几分诚敬之心,你能得多少利益,肯定是成正比例的,这真的不是假的,你不妨试试看!所以,古人常说尊师重道。「我对老师很恭敬!」那是你自以为很恭敬了,那是你的恭敬标准,不是一般教学里头的标准,你自己认为很恭敬了。世出世法教学里面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恭敬?恭敬的样子是什么?依教奉行。你看佛经,佛经最后,经文最后一句「信受奉行」、「依教奉行」,那是尊师重道的落实,尊师重道的形象。

  老师教导我的不记得,老师教导我的不能正确理解,老师教导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奉行,假的不是真的。老师晓不晓得?晓得。老师有智慧,不糊涂!但是怎么样?装糊涂。古人有所谓难得糊涂,那个难得糊涂是什么?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为什么要装糊涂?他不能教,你没有诚意,结个善缘就好了!你不肯学,老师何必认真,不会认真的,结个欢喜缘。只有学习的人他非常认真,这个老师就不能装糊涂了,要认真教学。

  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教导我们,这个学生有一分诚意(学习的诚意),老师教他一分。为什么不多教他?多教他他不能接受,他不能吸收,白费力气;他要多少给他多少,他满足了。那个学生有十分诚意,老师不能够给他九分。为什么?给他九分对不起他,要给他十分。这是好老师!随机施教,随顺着众生的根机来教导学生。

  所以一个真正善知识,你看到他的学生很多,学生里面将来有几个能成就的?那就不多了,可能有一、两个,也可能有三、四个。我们从历史上来看,这一代一代学派里面的传人,往往只有几个人,单传的很多。你想想,他当年教学的时候,学生一定很多,为什么到之后能够传道的人那么少?原因不是别的,学生是不是认真肯学;换句话说,凑热闹的多,认真学习的人不多。认真学习,对老师教诲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好学生。这个学生,老师一定不能够舍弃他,一定要认真教导他,不认真教导他,老师对不起他,他真的想学。师资之道,这个缘分很难得,自古以来,所谓是可遇不可求。

  一个好老师,他念念当中就是找一个传人。俗话里面讲传宗接代,儒家所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门也是如此,他非常留意传人。什么人能传法?德行第一,其次好学。具足这两个条件,在佛法里面讲这个人叫「法器」,他有能力传授如来大法。德行要用佛家术语来讲是严持戒律、纯净纯善,这是德行;加上好学,对于道学锲而不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法器!老师遇到了,这是宝!后继有人,全心全力的帮助这个学生,希望这个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真正老师,后来居上。为什么?社会在进化,进化不是单纯的,非常复杂。

  我们处的现代这个社会,比上一代就复杂多了。那我们想到,我们底下一代,再过二、三十年,这个社会比现在的社会又要复杂很多,传人要没有大的德行,要没有真的学问,他应付不了。所以我们帮助学人,帮助他提升,一定要超过自己,知道他将来应付的社会比我复杂,他教化的众生比我困难。这是在最近这一个世纪,历史当中可以证明,所以我们给年轻人要常常勉励他。好学的人真的要比我们这一代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眼光;前面讲的「普眼」,他会看、他会听、他善学。才能成就殊胜的智慧,坚定的德行,累积大福报,才能够像大商主一样,遍施一切苦难众生。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华王。佛号月光幢。】

  这一段经文好懂,这个世界名叫『华王』。「华」在佛门代表修德,四摄六度、六度万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用花来比喻。佛弟子不能不供养佛像,无论在什么时候,不能离开佛像,见到佛像如同见到真佛。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报恩,知恩报恩。这样殊胜的法门,无与伦比的学问,是佛传下来的,今天我们有缘接触到,我们要想到最初说法的这个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想到他。他老人家教导我们,一定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本师教导我们的,我们听话,这是真报佛恩。所以我们供养佛像,多半供养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就想到本师教我来拜阿弥陀佛,人不能忘本。佛对我们的教诲要常常记住,教我们修因,教我们修六度万行。六度这是纲领,万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的细节,大大小小的事情,起心动念都能与这六个修学纲领相应,这叫修行,真修。

  所以我们供佛像,佛像前面有一些供养具,供养具里面,香花是最普遍的。供花什么意思?是不是给佛菩萨欣赏的?那就错了,不是给佛菩萨欣赏的。供养我们自己一定要懂得,供养具是提醒我们自己精进不懈!见到花,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花表修因,提醒我们要修善因。我们供果,果也不是给佛菩萨吃的,提醒我们自己,花是善因,果是善果,种善因得善果,表这个意思。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戒定慧是真香,性德之香,让你看到燃香或者闻到香的气味,就想到我自己要修戒定慧,是这么个意思。但是一切供养具里头最重要的是供水,供水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现在有很多同学用水晶的杯子,好,非常好,小杯子供这一杯水,透明的。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清净平等觉。看到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不起波浪,要像水一样清净。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有颜色,污染不清净,要供水。都是表法的,都是提醒我们自己的。

  佛堂里面这些供具,就像课堂里面上课一样,学了之后,你要会用。用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看到了花,立刻就提醒,我有没有在修六度万行?看到果,不管在哪里,你就想到菩提涅盘的果报,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花,或者是人家做的,现在做的假花很多,一般穿的衣服,衣服上绣的花这个也常见,只要是看到花,我们就知道要修四摄六度。看到水,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水就要想到清净平等。绝对不是只是在供佛那个地方才是表法的,那你这样学佛你是学呆了,你学了不会用;学到会用的时候是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六尘何尝不说法?六尘说法没人懂,所以就不说六尘说法了。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人人都懂,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在提醒你,不是在帮助你觉悟!「华王」,「王」是取自在的意思,你一定要契入六尘说法的境界,你才会得修行自在。「华王」是修行自在。

  『佛号月光幢』,「月光」是智慧,表智慧的。日光跟月光、灯光都是表智慧的,月光智慧里头有清凉的意思。智慧真的是清凉的,里面没有烦躁;心里面还有烦躁,你没有智慧。为什么?烦躁是业障,障碍你的智慧,不但障碍智慧,也障碍你的福德。所以业障一定要拔除。谁能拔除?只有自己。佛菩萨再慈悲、再大的智慧、再大的神通,没有办法把你的业障拔除,这桩事情我们要明了。如果诸佛菩萨有能力把我们的业障拔除,诸位想想看,我们还要修行吗?不需要了。佛菩萨要不把我的业障拔除,他就不慈悲了,对不对?这桩事情佛菩萨没有能力,业障是自己造的,一定要自己拔除。佛帮助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给我们,为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佛对一切众生的加持,我们通常讲帮助,只能帮助到信解,行证是自己的事情,这个不是佛菩萨的事情了。

  大乘经上常讲「开、示、悟、入」,《法华经》上说的。佛对众生能够办得到的是开示,悟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佛善于开示,学生要善能悟入,这就师资道合;老师虽然善于开示,学生不能悟入,这个开示白讲了。但是诸佛菩萨、善知识说法,绝对没有白讲的道理,听众里头一定有一个当机者,至少有一个。佛菩萨、善友的开示是对这一个人,其余的那些人是旁听的,旁听能不能悟入,不重要,当机这个人重要。如果没有当机,佛菩萨就不说法,没对象,说了有什么意思,白说了。所以你看看佛说的这一切经,这一切经里头必定有当机者,叫当机众,主要佛对他说的。世尊每一次说法,要没有当机众,佛来说法,没这回事情,一切经里头找不到这个例子。

  诸位今天要问我了,我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学习《华严经》,当机众在哪里?我告诉诸位同学,当机众是我自己。我自己在学习,我在此地做出我自己学习的心得报告,用我的学习心得,供养遍法界虚空界有缘的众生,所以我学得很高兴,我跟大家报告得也非常高兴。如果没有对象,那是另外一个境界了,这个同学们你们无法想象。经论里头义趣无量无边,名号里头「幢」也是高显之意,高是高超,显是明显。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二十层世界里面的第十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离垢藏。佛号清净觉。】

  世界的名号跟前面第八层很接近,第八层世界名叫「无垢网」,这第十三层叫『离垢藏』,名称都好!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世界最低限度,居住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见思烦恼肯定是断了,前面跟诸位报告了,是阿罗汉的世界。此地讲的是「离垢藏」,意思更深、更广,想必这个世界是菩萨世界。经文不具足,如果具足,我们可能在这个地方又看见「纯一清净」,因为纯一清净才真正是离垢藏。

  『佛号清净觉』,这个名号跟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接近,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弥陀佛还有个名号,世尊曾经叫着阿难尊者,你想不想见清净平等觉佛。「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另外一个德号。此地「清净觉」,清净哪有不平等的道理!他这个名号跟阿弥陀佛很相同。所以我猜想,这一段经文如果具足,一定有「纯一清净」,是净土不是秽土。净土的人有福,秽土的人没有福报。秽土里面的人所谓有福报,实在讲,是他的苦暂时停而已,苦没有断,暂停、暂止、暂时不起作用,觉得有一点乐,这个乐是从苦中来的。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诸位细心想想,我们一餐饭没吃,感觉到饿,饿就很苦,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三餐饮食,古人讲得好,是治我们饿病的,所以古人把饮食看作药石,治病的。治什么病?治饿病。休息、睡眠也是治病的,什么病?疲倦是病。一身都是病,你以为这身体很健康?三天不给饭给你吃,不给水给你喝,看你健康不健康。我们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体会得世尊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身是无常的、是危脆的,很脆弱!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

  聪明人「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所有一切境界是假的。六根、六尘、六识幻化的虚空世界,假相!《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借假修真,这是聪明人,这是有智慧的人,这个人这一生没有白过。但是真正聪明人,抓住这个短暂的时光认真去修真,实在不多。我们觉悟了,真正发心真干了,那就是不多里面的一个,很可贵!

  从哪个地方学起?我们常讲,从随顺佛陀教诲做起。佛的教诲很多,只要选一门,不要搞太多。太多怎么样?太多,你的时间、精力分散了,你收不到效果。贵,贵在「一门深入」。中国古人求学,都讲到「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的道理是什么?专为贵。学道更是如此,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得心开,开悟了。悟后,广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悟后的事情;没有悟之前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诸位要晓得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烦恼要靠什么断?这个一定要懂得,定,伏烦恼;慧,断烦恼。

  戒定慧三学断烦恼,戒学是把烦恼控制住、压住不让它起现行;定,定是伏住,很自然的伏住,它不起作用;到慧就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并不是烦恼真的没有,真的没有了,菩提也就没有了。「烦恼即菩提」,智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烦恼没有了,菩提现前了,是这么回事情。我们迷了,把自性的菩提转变成烦恼;现在觉悟了,把烦恼又转变成菩提,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怕烦恼,要知道转烦恼,转烦恼要靠戒定慧。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所以这个名号里头具足了三学、具足了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这个名号里头真的具足大圆满,这是离垢藏所成就的。佛的德号跟世界的名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我们要在这个里面学习。

  实在讲,学佛的同学,哪一个不想认真学习?哪一个人不想成就?为什么学得这么困难,学了这么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于是许许多多人(今人如是,古人也不例外),怎么样?看了好象没消息,失望了、灰心了、退转了,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怎样功夫才能得力?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没有办法突破我们学习的这个关口。所以多少年来、几十年来,甚至于学到老,境界没有办法提升,菩提道上真的是寸步难进。我们讲求进步,但是一步都没有办法踏进去,这给我们学习的人带来很大的苦恼。到底障碍在哪里?古大德常常教我,章嘉大师以前常教我,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原因、障碍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那我们不就是有进步了,你要肯去找!

  根本的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什么?我执、我见!《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这是真正障碍。这个话讲得不好懂,不但初学不懂,老修也很难懂;你要真正懂得,这个结就解开了。所以我在讲席上,我换一个名词来讲,希望大家好懂一点,但是我讲的这个名词,跟佛经上讲的我相、我见是类似,但实际上差距很大。我讲是什么?自私。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不断掉,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肯定不得其门而入,没法子入门。怎样才能入门?要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放弃。怎么个放弃法?你要懂得做一个转变。六道凡夫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是我相、我见的根。真正觉悟的人,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他觉悟了。

  觉悟之后怎样?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不再为自己想了。我们常讲利害得失、吉凶祸福,绝对不想自己的利害得失,不想自己的吉凶祸福,想别人的。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众生想,想的范围愈来愈大。大到什么?起心动念都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吉凶祸福想,为一切剎土的利害得失想。

  不为自己想就是「无住」,为一切剎土众生想就是「生心」,转过来了;这一转,转凡成圣,虽不是大圣,小圣,总是圣了。小乘里头初果须陀洹,大乘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不是凡夫了。从这个地方转,一定要转!你要不转,你这一生虽然遇到佛法,得不到受用,没有分。所以要知道转,要转得快、要转得彻底。凡是初学的人转了,很容易又退转、又退回来了,所以进进退退,不知道要进退多少次才能稳住。稳住就是不退了,真的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想,自己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缘自在了,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利害得失,自己这个时候得受用!

  早年方东美先生给我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最高的享受。所以佛法常常讲,诸位同学也都耳熟,「无我」则入门,有我就入不了门。不但大乘门入不了,小乘门也入不了,小乘也是无我才入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例外的,唯一的一个例外的,就是净土法门叫「带业往生」,品位不高。

  但是我们知道净宗带业,最低限度你要能把我执、我见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不能往生。所以它不要断,修学其他的法门要断;断难,伏容易。所以修学其他法门,得定还不能够出三界,得定是你把烦恼伏住,你没断,一定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成就了,你超越了。你想多难!然后再回头来看净宗,你才晓得这叫「易行道」,「易」也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就是伏烦恼就能往生,不能够伏烦恼不能往生。

  伏烦恼的功夫在什么时候做?现在就要做。不是说「等我命终的时候,我再来伏」。到那个时候怕来不及了,功夫在平常做,就在现前做。我为什么伏不住?伏不住是你没放下。你要真想伏住,万缘放下,世出世法都不动心。有,好;没有,也好。绝对不会说是有了欢喜,没有了生烦恼,那你是六道,六道的心、六道的业、六道的习气,你统统具足,都在!你怎么能够离开六道?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有与没有总不挂心,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所以要知道清净平等觉可贵,清净平等觉是真正的宝,我们要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假的,一场空!《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一点都不错。我们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光明。佛号一切智虚空灯。】

  《华严》从头读到这些地方,这些名号表法的意思,我们一看大概都能够懂得它的意思。『宝光明』,「宝」是性德,佛经里面就事相上来讲,常常讲的七宝,七宝是举个比喻,无量珍宝,表自性无量的德能。德能起用,自利利他,就是「光明」的意思。

  『佛号一切智虚空灯』,这不是普通的灯,普通的灯很小,这个灯大。这个地方讲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种智」。如果你要不会看,看到一切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证的,那不是佛。阿罗汉证的是「一切智」,菩萨所证得的是「道种智」,如来果地上证得的究竟圆满叫「一切种智」。这些名词术语前面都已经说过了,不再讲了。所以一看佛的名号里头一切智是一切种智,究竟圆满的智慧,起作用是「虚空灯」,那是一切种智的遍照虚空法界,用一个灯来做比喻,「灯」比喻的照,智照。「虚空」是讲他的境界,讲他的范围,照遍了虚空法界。我们听到佛的名号应当发愿,愿同如来。

  在我们现前的境界,要怎么样修?我们举例来说,今天我们的修学,一定要从「净业三福」做起,从这个地方奠定我们的根基。「孝养父母」,我们孝养这个念头、这个思想、这个心要遍虚空法界,这我们就学佛了。我的能力做不到,没有关系,我的心做到了,我确实是这个心,这是真因。能力做不到,我现在还被烦恼覆盖,我烦恼还没有断掉,但是我的心量已经有了。有这样的心量断烦恼容易,你的烦恼肯定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为什么?心量大了。谚语也说量大福大!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行?孝养父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我父母,这话不是我说的,佛在《菩萨戒经》里头讲的「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头一句「孝养父母」,我们要有这个心量。

  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长是老师,我们对于老师的尊敬,对于老师的奉事。哪是我们的老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诸佛,未来诸佛就是师长,我要奉事。我们修净业三福,有没有这个心量?佛把这两句摆在最前面,这两句是佛心,是佛的境界。我们学佛的人,看这两句看不懂,孝养父母,就想到我生身父母,你看这范围多小;奉事师长,就想到自己的老师,没有想到佛在经上常常讲的,可见得我们很健忘。「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要把净业三福前面这两句要跟佛这个教诲相应,我们对一切众生孝顺心、奉事心,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一切诸佛如来如是,一切法身菩萨如是。我们要是如是,那我们跟法身菩萨靠近了,这是学大乘,这是真学佛,真佛弟子。

  往下很简单、很容易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轻而易举的事情,佛只要提一提就行了。为什么?你的心量大,哪有不爱父母、不敬老师的道理!爱父母、敬老师具体的表现,就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用什么来孝养父母?用十善业道来孝养父母。我用什么奉事师长?我用十善业道奉事师长。我要是做不到,不孝父母;我要是做不到,我不敬师长。

  你们想想看,净业三福这头一条不简单!它是大乘,不是小乘,它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我们是未来佛,我们在修成佛的正因,心量要不能够等虚空法界那怎么行?事相上随分随力,佛说都是圆满功德。

  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不难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觉正净相应,那就是「受持三皈」;换句话说,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受持三皈的人。「具足众戒」,这个戒是广义的。怎么个讲法?世尊对我们一切的教诫,我们要遵守。教诫都在经论里头,你只要学一个法门,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佛陀的教诫,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句句都是;要是从戒律事相上来讲,《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是五戒十善,是广义的、是大乘的,这就行了。

  「威仪」是礼节,我们现在讲形象,足以给现代众生做榜样的;所以,威仪、戒律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学佛最怕是死在经文上,从前李老师讲,念书食而不化,变成书呆子;学佛要是死在经文上,不能灵活的应用在生活上,就变成佛呆子。佛呆子不能成佛,书呆子不能成圣成贤。

  所以读书、学经教最贵的是开悟,老师对我们的开示,我们要有能力悟入。「悟」是说真的明白了;「入」是什么?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做到了。你没有做到,你不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是你真正做到了,那个功德利益很殊胜,只有你自己知道。这是真正入佛门了,前面是基础。前面第一条那个基础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你要没有这个标准不能称为大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

  末后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真的前面两句做到了,后面的轻而易举,佛给我们提示修学的纲领。所以修学大乘,尤其是学《华严》,古人常讲「不学《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学《华严》,不知道拓开心量之可贵。心量一定要拓开,起心动念能够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应,念念都能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众生,你们想想,这个思想,这样的见解,不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吗?「宝光明」世界,「一切智虚空灯」如来德号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再看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宝璎珞。佛号诸度福海相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号也很好,『出生宝璎珞』,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名字叫「堪忍」,堪忍的意思是「你真能受得了?」『佛号诸度福海相光明』,「诸度」就是讲的六度、十度。六度、十度是菩萨修行的纲领,每一度里头所包含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就像前面讲的虚空法界一样。布施的心遍虚空法界,布施的行遍虚空法界,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持戒的心行,忍辱的心行,乃至于禅定、般若的心行,无一不是遍虚空法界的。果报不可思议!

  「福海相光明」这都是讲的果德,「诸度」是修德。性修不二,因圆果满,如来的果地。我们不能修圆满的因,怎么能得圆满的果报?圆满的因怎么修?在心上修。事上修,怎么能修得圆满?不可能。心上!譬如说布施,你看看《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有一个女孩子在寺庙里面布施两文钱,她那个功德是圆满的,心地真诚,一丝毫求回报的心都没有。我布施希望我得福报,带有条件的,附带条件的;布施无条件的,恭恭敬敬、欢欢喜喜得大福报。以后做了王妃,傲慢心起来了,再到寺庙布施黄金千两,福报小。为什么?没有那种真诚。

  所以圆满的福报是从心,如果真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布施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尽法界。懂得这个道理,然后这个「诸度福海相光明」统统现前了,这个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大经里头,我们这个经里面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统统现前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无尽光明轮海,佛幢庄严世界种所持的二十层佛剎,请看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一句是讲距离。

  【有世界名妙轮遍覆。佛号调伏一切染着心令欢喜。】

  从这个世界的名称跟佛的德号,我们晓得这个世界佛法非常兴旺,『妙轮遍覆』。「妙轮」里面有两个意思,从硬体方面来说,就是道场遍布这个世界,处处都有道场的建立;第二个意思,这个世界讲经说法的人多,依教修行的人多,这才能称之为「遍覆」。照中国古人的说法,十个人当中有一个是佛弟子,这个社会是安定的,世界是和平的。一个人决定能影响其他九个人,纵然有作恶的,不会有大恶,总离一般水平不相上下,所以这个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兴旺。教育重要!教育里面尤其是圣贤的教育、佛菩萨的教育。

  佛的德号,就是此时此处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教学的方针、原则、纲领。德号是『调伏一切染着心令欢喜』,「令欢喜」这三个字是教学的效果。真正教学的功夫,是怎样「调伏一切染着心」。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很需要佛陀的教诲。为什么?今天住在地球上的众生「一切染着心」相当严重。

  释迦世尊跟我们说的,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着。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半个世纪之前),看到经典上讲「五浊恶世」,我自己觉得世尊似乎说得太过分了一点;浊恶我承认,浊恶到极处则未必然也。但是这短短五十年之后,今天来看,我们肯定了释迦牟尼佛讲的话一丝毫都不过分,确实染恶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这样严重的染着,怎么消除法?许多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末日确实是一种消除的方法。整个毁灭,重头再来,只有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过去有没有?有,此界他方都有。佛跟我们讲世界有成、住、坏、空,世界怎么成的?世界怎么坏的?成住坏空是果,果必有因。世界之「成」是众生善业成就的,世界之「坏」是众生恶业造成的,正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祖师大德也常常给我们讲境随心转,心善,境界美好;心恶,境界很恶劣。

  我们今天处在这个时代,什么方法能够调伏我们的身心?我们学佛的同学能够肯定圣贤的教诲。但是世间一般人不以为然,他看我们的行持,听我们的说法,笑笑,以为这是理想主义,不切合实际。这个世间实际上是竞争的,这就是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弱肉强食,强者才能够生存。这个说法许许多多人接受了。这个理论是不是正确的?我们知道它不是正确的。为什么?它违背了性德,它违背了因果,必定造成巨大的灾难。虽然如此,即使大灾难来临了,他还是不觉悟。所以这个世界只有完全毁灭,重新再来起,除这个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毁灭,谁来毁灭?不是佛菩萨、不是上帝、也不是阎罗王;佛法当中讲自作自受,这个话是真的。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是谁?佛在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话说得很清楚,真正的主宰是自己的心识。说「心」,从体上讲;说「识」,从作用上讲;换句话说,就是你心理作用,这是宇宙万事万物的主宰。所以宗门大德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六道凡夫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知道自己主宰自己,结果怎么样?结果就被外境主宰了,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就是佛讲的「无我」。「我」是什么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做得了主,把「我」找到了。「我」实在并没有离开,迷了、不认识!

  觉悟的人有我,他有主宰,他不会受外面境界主宰。自己不但自己做得了主,自己也能够主宰外面境界,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英雄豪杰、大英雄。释迦牟尼佛是大英雄,我们供佛的殿堂,挂的匾额叫「大雄宝殿」。大雄是什么意思?他能做得了主宰。实在讲,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做得了主宰,只是他自己不知道,听别人摆布,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可怜悯者」,明明这个事情是自己做主的事情,现在做不了主、听别人的。这是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没有明心见性。

  为什么不能明心见性?染着。我们以《华严经》的话来说,我们被执着染污(清净心里头没有执着)、我们被分别染污、我们被妄想染污,三大类的染污,让我们在身心世界里头不能做主。断除染污,自己就做得了主!染污断除之后得大自在,这个自在,我们凡夫无法想象。你看佛在虚空法界一切剎土众生,随念现身。

  诸位要记住,我叫随念,不是叫随意。随意是什么?你的染着还没有断干净,你还有意思。随念不是自己的念头,众生的念,众生念是感,佛菩萨自然就有应,你说这个多自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能现无量无边身,你说多自在!应当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就用什么方法,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把「我」找到的人才有这个能力。

  凡夫没有「我」,把身当作我,这是误会,很大的误会。误会的时间久了,他就把它当作真的了。佛告诉他这不是「我」,凡夫还不相信,还不能接受。误以为身是我,坚固执着,真正的「我」永远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他不去找了!他以为这个身就是我,他去找什么?如果哪一天他真的发现这身不是我,他就会去找真的我了。

  「真我」,宗门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在《华严经》里面讲「真我」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自性里的三德。三德每一种,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真的,那一点不假;法身里面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有「常乐我净」;解脱就是现身,教化众生。所以叫「四净德」,这是真的。虽然一切众生人人皆有,个个不无,只是你被「一切染着心」盖覆了,你的三德秘藏、你的四净德不能现前。被外境所转,受制于外境,可怜悯者。

  佛陀的教诲没有别的,无非是让我们彻底觉悟、真正觉悟。觉悟之后,不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就能转境界了,转就是你就能影响境界,这是我们佛法修学功夫的成就。这个成绩从哪里看?首先从自己身体上看。身体是境界、是物质环境,身体的健康能够适应一切环境,没有障碍。我们今天功夫还不到,还要提升。

  自古至今,真正修行有成绩的人示现给我们看,代代都有人,而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中国人一般最熟悉的,宋朝时候的济公长老,其实象他这种人很多,我们没有留意。济公的知名度所以那么高,是有人把他写成小说,还把他拍成电影、连续剧,所以他的知名度就高了。出家大德有成就的多得是,唐三藏最出名,唐三藏是谁很多人不知道,只知道有个唐三藏。怎么知道的?从《西游记》里头知道的。由此可知,文宣效果确实有相当大,小说给他宣扬的,唐三藏是玄奘法师。

  近代,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很多人称他作金山活佛。他的行迹跟济公非常类似,不被环境转。你看他穿一件衣服,就一件长衫,春夏秋冬四季都一样,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不受环境的影响了。饮食,我们看到随缘,什么都吃,干净的吃,骯脏的也吃、掉到地下捡起来也吃,他不生病。一年到头从来没有洗过澡,你说这一般人能受得了吗?没洗过澡,身上是清香的,衣服领子确实有油垢,很厚,看起来很脏,他衣服不洗,从来没洗过衣服。那个衣服领子闻闻有香味,不但有香味,还能治病,他那个香味能治病。

  为什么那个人能,我们不能?这个值得我们反省。说穿了,那个人真修,我们没真修;那个人纵然不能修到百分之百,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没有问题的。那我们学佛,说老实话,我们讲修行,用百分比来讲,我们只能修得个百分之一、二,百分之九十七、八、九还是毛病,这怎么能成功?真修重要!怎么个修法?「调伏一切染着心」。你要在境界里不能得大自在,不能做得了主,你怎么会生欢喜心?济公长老欢喜,金山活佛欢喜,你看他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跟什么人相处,他喜欢开玩笑,一点拘束都没有。

  我看到煮云法师跟乐观法师写的传记《金山活佛神异录》,我看过。里面有一则说金山活佛应供,有人请他吃饭。信徒很多,每一个人都装一碗饭来供养活佛,活佛很欢喜,接受过来,吃了。那个人又送一碗,又吃了,连续一次吃了十八碗。那一天乐观法师在,乐观法师就问他:不行!你这吃得太多了,你怎么能吃这么多?金山活佛低声的告诉他:不增不减。乐观听了都呆了,不增不减,他没事。一天、两天、七天不吃饭也没事,一餐吃几十碗也没有事,他不受影响了。什么原因?我们可以断定,至少执着没有了,分别如果是断了的话,那他是法身菩萨!

  由此可知,我们的障碍,我们的麻烦在哪里?在分别执着。所以,分别执着要不放下,永远搞六道轮回。功夫从我们身体、生活环境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勘验,这个等于是成绩,就摆在面前。我们还会不会被境界转,还会被境界转,自己要肯定是凡夫,很不容易脱离六道轮回。

  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也得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行;稍稍有一点放不下,就不能往生。这讲「带业往生」,烦恼不需要断,放下并没有断。只是什么?不计较、不分别、不执着了。「调伏」,调伏有很多等级,浅的调伏真的没有断,伏烦恼;或者是用定功伏住,或者是用智慧伏住。我们一般人讲不计较了,好也好,坏也好,一切都不计较,心保持平和。心平和,你的态度、言词自然是柔和了,所谓「诚于中」,自自然然「形于外」,不受环境干扰了,这样才得自在。

  譬如现在一般人,中年以上非常重视健康,健康怎么样?要身体检查,要用药物来治疗、要运动,要许许多多的方法。修行人一概不要,他身体决定不会有毛病。什么原因?自然调整了。什么叫自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自然了。恢复真常心!这我们常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心!境随心转,你看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全身的生理上的组织一切都正常。

  人身为什么会生病?病从哪里来的?妄想来的!本来没有病,天天打妄想。早年我有一个同参慧忍法师,在香港大家都知道他,好象是去年还是前年过世了。他在四九年还是四八年当兵,想出家,年纪轻轻的当兵了,怎么能出家?他就装病,装别的病医生很容易检查,他装心脏病,他说他有心脏病。装了两年,真的得心脏病,这是一切法从心想生。真得心脏病,变成一生的累赘,他再也不能够恢复了,这些例子我看得很多。

  所以,我们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心理健康。心是主宰,心里面的念头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我们生理的组织,组织有时候不正常了,是什么?是你的心里念头不正常。「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这一句话是真理、是事实真相,我们要相信。所以首先,我们要把所有一切染着放下,恢复真诚清净平等,这不是理想主义,这是现实。现在人说他们是现实的,却是叫忽略现实,他不懂得现实,他把真正圣贤人讲的现实,称之为理想,很可惜!所谓是「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现在这个世间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离染着,一切恢复到正常,怎么会不欢喜?从欢喜里面显示出果德不可思议。我们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华幢。】

  这个世界名称也非常好。

  【佛号广博功德音大名称。】

  『宝华』,同学们应该能够体会得表法的义趣。「宝」是称的性德,自性才是真正的宝,自性里头有三宝「觉正净」,自性三宝也称般若、德能、相好。具体而言,也能够落实自性三宝法身、般若、解脱,这是真的宝。「华」,华是修德。你看宝是性德,华是修德,性修不二。在我们凡夫位,虽有性德,如果没有修德,这性德不彰;虽有性德,不起作用,还是造业,还是搞轮回,还受三途苦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修德就非常重要了。

  佛讲修学的方法,佛家讲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太多了,无量无边,我们修学只要掌握少分就得利益。所以净宗同学,我提供诸位五门功课,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愿,好记,这是修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这就是「宝华幢」。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的名号,晓得这个地方居住的众生,他们真修,他们能随顺性德,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不随顺烦恼,随顺性德。

  所以佛的德号也不可思议『广博功德音』。「功德音」,我们知道是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音声,这个音声里面,充满了广大的功德。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不是讲的福德,福德不能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福德不能;功德就能了,能了生死出三界、能证无上菩提。修德有功,性德彰显;修德是「功」,性德是「德」。性德里面就是前面讲的这三种,说「觉正净」可以,说「清净平等觉」也可以,说「法身、般若、解脱」,或者说「智慧、德能、相好」都行,意思都一样,说法不一样。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建立许许多多名相,为什么?我们初学的时候怀疑,都请教老师:一桩事情说一个名相不就够了,说那么多干什么?确实名相太多了,有的时候把初学的人搞糊涂了。老师为我们解释:佛说出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都说一桩事情,意思是教你不要执着。这我们明白了,只要是这一桩事情,怎么说,说的是这一桩都可以,真的是「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佛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分别执着淡化了。

  因为一个名词指一桩事情,容易产生执着,许多名词都说一桩事情不必执着了,这样说行,那样说法也行。佛教学的用心,我们明白了,无非是帮助众生明白这个事理的真相,不能执着分别。所以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真正成就「功德音大名称」。从「大名称」这三个字,我们就晓得佛的教化,在空间遍十方,在时间是通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大名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向上一层,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量庄严。佛号平等智光明功德海。】

  这个世界的名称『无量庄严』,我们在前面第十层也看到这个名号,世界叫「无量庄严」,佛号「普眼法界幢」,这前面我们看过的。这个地方世界名称跟前面相同。我们知道在虚空法界里头,同名的世界很多,同名的佛菩萨也很多,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执着,这一尊佛就是一个名号,不一定,一尊佛有许许多多的名号。

  如果我们看到两尊佛号相同、名号相同,他们决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实在讲这个并不难懂,就像我们在学校里面读书,我们的老师,教国文的老师,我们称为国文老师。国文老师不是一个人,这个学校教国文的人很多,都叫他做国文老师。可是也有些国文老师,他在另外一个教室里头他教数学,那边学生称他为数学老师。显示出这个老师多才多艺,很多科目他都能教,所以他就有很多头衔。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在哪个世界教哪一类众生他用哪一个名号。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没有名号。

  名号从哪里来的?名号是他教学的宗旨、原则。我们的本师也没有名号,到这个世间来教学,教学的宗旨是能仁,是寂默;梵语释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是寂灭的意思。针对此时此地的众生,他们所迫切需要的科目,所以名号是科目的名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教这个地区的众生,教什么?教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教这个。总纲领、总原则,千经万论都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帮助落实这个目标。世界从果上讲的,确实是很希有、很难得,「无量庄严」。

  佛号『平等智光明功德海』,这里头说了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我们要会学。这里最重要的是「平等」,平等是三昧,平等是禅定,人在定下来就平等了。像水一样,水定下来它平等了、它清净了,纵然有染污,染污沉淀下去了。水就怕动,动的时候,染污不会沉下去,它随波逐流。学佛真正的功夫就在这两个字上。我们凡夫,不说一般人,说学佛的人、说老修行的人、说老和尚。我们看到很多老和尚很容易冲动,听到要有人说他不好听的话,他面孔马上就摆下来了。我们年轻初出家的时候见得很多,几几乎乎很少看到有不会冲动的;那个不会冲动的,我只见到一个人,章嘉大师,我们真佩服!佛经上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看他老人家那个样子,佛经上讲的这两句话,我们见到这个现相了。

  大师言语、行动非常缓慢,从这里我们知道他受过非常好的教育;我们小时候没有接受,没有受到。但是我们在年轻时候,那个时候我读过曾国藩先生的家书家训,我没有学佛之前读这些东西。曾国藩先生对他的子弟,他的弟弟、他的儿女、他的晚辈,特别是对他的儿子,书信里头常常讲,言语动作要缓慢。嫌他太快了,不够稳重。

  现在人做事情要求要快,速度要快,不快赶不上。你看中国古大德教人稳重,非常缓慢。章嘉大师走路的时候,就像戏台里面走台步一样,一举一动都非常缓慢,你看到那个稳重的相,这是我们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在台湾许多老和尚我们也曾经接触不少,都看不到,唯独看到章嘉大师,那个风度跟人不一样。

  说话哪有我们这么快,我的说话速度已经算是慢的了,要跟章嘉大师比快十倍都不止。所以跟大师见面交谈要相当有耐心,实在讲,他就是训练我们的耐心。我们发问,问题提出来很快,速度也很快,他的答复很缓慢。所以,我亲近他老人家,我知道他在降伏我那个心浮气躁的习气,他用这个方法来降伏,总是教我定下来。坐在那边,言语很少,但是那个气氛好,我们现在人讲磁场,磁场好,非常喜欢跟他在一起坐,就是一句话不说,我也很喜欢跟他在一块,长时间在一起坐,那个气氛感受不一样。

  所以「平等」比什么都重要,最要紧的,我们对一切人事物要平等对待。平等对待之前,先要平等看待,决定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跟人相处总觉得我比人强,人不如我,这个念头不好。这念头从哪里起来的?从分别执着里头起来的,所以这是我们修行严重的障碍。我们没有办法像善财一样,想想善财一生成无上道,表演给我们看的。他怎么修成的?平等心。善财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凡夫、学生只有我一个人,这样一生成无上道。

  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时时刻刻在考验自己的功夫,考验自己的智慧,自己完全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来看待。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对什么样的人,这个心决定不改变,不但不改变,没有差别。我对诸佛如来是这个心,我对父母师长是这个心,我对所有一切众生还是这个心,一心没有二心,善财成功了。我们今天讲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如果不用这个心,我们就错了。

  诸佛菩萨都是用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领情!一切众生还是用虚伪对付你,可是菩萨不在乎,菩萨不在意,不管你用什么虚伪奸诈来对他,菩萨还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决定没有改变,这叫佛菩萨,这不是凡人!我们要想作佛、要想作菩萨,那一定得跟佛菩萨一样才行,不能两样。佛菩萨怎么成就的,我们现在稍稍明白了,这一点很不容易。真的明白了,才知道怎样学习。

  学习要知道是自己成就,不是别人成就;我们只问自己,不问别人。别人纵然恶意对我,我觉得他对我是好意。怎么是好意?恶意相向我,我没有瞋恚心,他成就我忍辱波罗蜜,那怎么不是好意?我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反抗的念头,他成就我持戒波罗蜜;再往深处一想,他成就我的定慧、他成就我的布施。我这个做法、回报就是布施,我对他的布施,这一类叫无畏布施。

  诸位细细想想,外面任何一个境界,我们六根感受到了,没有一样不是成就自己的圆满波罗蜜,这叫善学、会学。他在言语态度上冒犯我了,我不会报复,他心里很安,这就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不会记恨,这无畏布施;财、法、无畏。这些细行自己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不清楚、不明白,你不知道怎么个修法,不晓得怎样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

  人生到这个世间来,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在这一生当中作佛去。诸佛作佛要有因,因没有问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也不例外,我有佛性,这是作佛的因。一切众生为什么做不了佛?他缺乏缘,缘在哪?缘就在现前。实在讲是缺乏什么?他不知道怎样用这个缘,他把这个缘搞错了,搞错了,那个误会大了。他搞到什么?搞到六道,搞到三途去了。譬如说,这是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希望诸位从例子里面去体会、去反省。别人侮辱我,别人骂我,这个时候我心里有瞋恚,我心里有报复,这就变成轮回心,这就搞六道轮回,搞三途苦报了。

  如果是佛弟子,真正是明白人,他来骂我,他来害我,像《金刚经》上讲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多么大的侮辱,是多么大的伤害!忍辱仙人心里头如如不动,一丝毫怨恨都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了。不但不恨他,感谢他,要不是他这样的考验,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这是个老师来考试的,这一考试通过了,菩萨成佛了。没有一丝毫怨恨、报复的念头,不但没有,而且发愿,我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成佛,没错,说话真的是兑现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第一个证阿罗汉果。你看看,就是一个会用,一个不会用。缘不都在现前吗?哪个人缺乏,你会不会!

  宗门大德常讲「会么!」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你要是会了,我们的周遭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帮助我们成佛的好因缘;不会的,那真叫当面错过,给你好的增上缘,你在这个里头产生误会,错用了,这个很可惜。像我们世间,再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财富用钱,我们看到很多富家的子弟,在欢乐场所当中,花钱像流水一样,那个花钱造业。觉悟的人花钱,他拿这个钱做功德、做好事,帮助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帮助的项目很多,种类繁多,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功德最大了。

  世尊慈济的功德不是不做,他做最伟大的慈济功德。他怎么做?讲经说法,救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他不是说你没得吃想办法送你一点粮食,没得穿送几件衣服给你,不是,那是小的,小恩小惠。佛做的是大的,是教你觉悟,破迷开悟,第一等功德,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应当要效法。至于究竟几个人开悟了?那个你不要去管他,你心地真诚,你的功德是圆满的。

  我在讲经的时候也跟诸位多次报告过,佛门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话的意思很深,我们要听要懂,不能够误会。哪个人与佛没有缘,各个都有缘。那为什么说「不度无缘」,这个缘是讲缘成熟了,是这个意思。我们都有缘,缘怎么样,没成熟。就好象果园里面结的果实一样,我们去采果实,采果实一定是先看那个果实已经熟了,我才采下来;还没有熟的,没有熟的再过几天,是这个意思。熟的,今天先采;没有熟的,再过几天再来采,是这么个意思。所有一切众生跟佛都是有缘,哪有没有缘的道理!

  所以佛讲经说法是为成熟的,成熟是他一听就开悟、就证果了,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楞严会上,佛经还没讲完,大概讲三分之一到第三卷,阿难尊者开悟了;讲到一半的时候,摩登伽女证果了。那是什么?当机,叫成熟。还有许许多多听众他们也参加这个法会,听释迦牟尼佛讲经,也没有开悟,也没有证果,那就是根没熟的;不要紧,根虽然没有熟,这个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去了。过去生中有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加强了它,来生得度,后世得度,总有得度的一天。这是佛教化一切众生。

  我们自己晓得,自己很清楚,自己是不是在这一生得度?自己反省。果然依教奉行,对于佛菩萨的教诲没有疑惑,这一点非常重要,你看大经里面常讲疑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断疑生信,有疑怎么办?听经。佛为众生讲经说法的目的没有别的,断疑生信。信什么?信自己性德本有,不是外来;信智慧、德能、相好本有,也不是外来;信自己能转境界,不是被外处境界所转,从这个里头建立信心,建立清净坚固的信心。《般若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生实相就生德能、就生相好,一生一切生。

  所以从这个地方看,我们看到平等,我们会联想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常常用这个心不要忘记。我们烦恼业障太重,常常忘掉,境界一现前,就没有了。真的天天要提醒,念念要提醒,境界现前的时候用得上,不会忘记,要时间。

  我常常讲,我自己这一生学习的经验,真正能够用得上,但是偶尔还会忘掉,大部分的时间都能提起来,要三十年的功夫。我今年是五十年了,天天读诵,天天在学习,锲而不舍,乐此不疲!所以现在我对一切人事物,忘失的时间很少,偶尔也有,很少很少了,大概十之八、九我都能提得起来;能够到百分之百,我现在是不断向这个目标迈进,我有把握!到百分之百的时候,我往生就有把握了,就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真的就去得了。要向上提升,得大自在!这是方老师跟我讲的,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对得起他,我以这个报老师的恩德、报护法的恩德、报檀越施主的恩德,证明佛在经典上所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句一字是妄语。

  世间什么东西最真实?经典最真实,这称之为法宝。只要清净平等,「智慧光明」自然就透露了,「智慧光明」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就现前了,「功德海」!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功德是清净的福德,没有丝毫染污的福德,称之为功德。我们再看最后这一段: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尽光庄严幢。】

  这世界名称。

  【状如莲华。】

  这一段说得详细一些,这是说世界的形状。

  【依一切宝网海住。】

  这一句讲依住。

  【莲华光摩尼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二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法界净光明。】

  这是「佛幢庄严」世界种所持二十层佛剎,这是最上面的一层,所以他也讲得很详细。当中都省略了,只讲一个距离、世界的名号、佛的名号。

  最上这一层世界名『无尽光庄严幢』,「无尽光」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相好所成就的,当然它是『纯一清净』,所以后头有「纯一清净」,我们从这个世界名号上都能想到,这是净土。六凡里头,纵然有庄严不能加上无尽,四圣法界也不能加无尽。由此可知,这个世界居住的众生都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那个世界很特殊,确确实实佛在一切经里头没有说过的,很特殊的一个修学场所,所以十方诸佛赞叹!

  佛的德号『法界净光明』,我们在前面看到佛的德号是「平等智光明」,在这里我们看到清净光明,它这个「清净」还不是一般的清净,前面加了个「法界」,这两个字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说到「法界」,一净一切净,在事上讲,难!不要说别的,就讲我们眼前,我们这个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众生,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不能否认的,严重的染污,无论从心地、精神,我们讲思想、见解到生理,乃至于我们居住的环境严重污染。怎么能够教他清净?好象这是事实上都做不到的,但是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恢复清净一点都不难。这个话怎么讲?

  同学们也许常常听到一句话,心清净身就清净;这个没有问题,大家可以点头,能承认。身心清净,环境清净,这句话听了就疑惑了:我身心清净了,这环境能清净吗?这污染能恢复正常吗?佛说的话有没有问题?深入仔细去观察,佛讲的有道理,佛说的是对的。这个话怎么说?

  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这一切众生有共业、有别业;共业虽然不清净,别业清净。这种疑惑不但我们现在人有,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们也有这个疑惑,提出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您老人家成佛了,你的身心清净了,那你居住的环境清净吗?我们没有看出来!佛很慈悲,佛坐的时候是盘腿坐在那里,佛也没有下座,把这个腿放下来,脚尖放在地上、按着地上。大家一看这个世界真的好象变了,大地是琉璃,跟西方极世界没有两样,好象释迦牟尼佛在变魔术,变给大家看。大家相信了,佛所居的环境真的是净土。不但佛居住的环境里面,山河大地七宝庄严清净,世界一点污染都没有;居住在这个世间的众生,身心也都清净,佛见到了,可是众生自己迷惑。所以个人境界是个人自己心理变现的,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明白过来,真正体会到了。受用土不是佛给你的,不是别人给你的,自己变现的,这不就叫自己作自己受。

  三途六道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佛菩萨在那里建立的,也不是上帝建立的,也不是阎罗王建立的,是你自心里头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这个识是自己不是别人,别人没有办法变给你享受,是你自己变自己享受,这才是真理,这个才是真话。几个人相信?真正相信的人当然能改造命运,那个改得殊胜;改凡夫的命运变成佛菩萨的命运,这个改得高、改得彻底、改得究竟。

  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学佛,总结佛陀的教诲,我们把它用最少的文字总结成这个纲领。这个纲领在这些年当中,我们也遇到一些灵媒,从灵媒那里得到的讯息:九法界众生肯定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一生修行,依什么?就依这二十个字。我天天跟大家在一起研究经教,讲些什么?就讲这二十个字;千经万论不离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我讲得浅,讲得白,现在人容易懂。

  印光大师也做了一个总结,他讲得深,讲得不太好懂,但是他讲得好;我自己觉得他比我的讲得还要好,我还不如他。他只十六个字,我二十个字,他这十六个字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十六个字。我教同学们,我把他老人家这十六个字,每一句后头加了三个字,让你好懂,「敦伦尽分是大道,闲邪存诚是大德,信愿念佛是大行,求生净土是大果」。我把他老人家四句话是「道、德、行、果」,他讲得真好。末法九千年众生依照他十六个字修行,没有不成就的!

  你一定能够得清净光明,如果你的心量要大,起心动念都是想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剎土众生,那你就跟佛号相应,「法界净光明」,无量无边功德。所以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尤其学《华严》,这一点总得要学到。起心动念都是着眼想象的那个境界范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剎土、一切众生,心量拓开了,与法界相应了。所以我也常讲,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是自心相,剎土众生是自身相。我们的身心是大宇宙,这个身体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形象上有大小,实际上没有大小,平等平等。现在时间到了,这个一大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三,金刚宝焰光明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无尽光明轮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刚宝焰光。世界种名佛光庄严藏。以称说一切如来名音声为体。】

  我们看这一个大世界也是以音声为教体。由此看来,在尽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剎土当中,耳根最利的众生确实有相当的分量,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多以音声为教体。这个世界种跟前面讲的一样,它所持的世界也有二十层,我们从最下面一层看起,请看经文: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宝焰莲华。其状犹如摩尼色眉间毫相。】

  这是讲这个世界的相状,像『摩尼色眉间毫相』,这是佛三十二相之一,这个世界的形状跟这个相似。

  【依一切宝色水漩海住。】

  这一句讲这个世界的依住。

  【一切庄严楼阁云弥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无垢宝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号『宝焰莲华』,「宝」是经上常说的七宝,七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无量无边的珍宝举七个例子而已。名称跟我们这个世间七宝的名称相同,而实质上是差别很大。我们这个世界的金(这是七宝之一)要跟欲界天、色界天的金相比,那就没法子比!他们的金是真殊胜,我们的金跟他们的金摆在一起,我们的金就像黄铜一样,光彩都没有了。如果欲界天、色界天上的七宝要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比,那就差太多了,真的是黄金跟黄土两个相比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是居住在那个地方的众生福报不一样!诸位总需要记住「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是真理。

  所有一切物质世界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现所变的相状总是依正报,正报是众生心。心清净七宝清净,心善良七宝好,光色好,没有一样不是依心地来转的。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我们的心被污染,我们这边的七宝成色当然也就被污染,这个道理不难懂,可以想象而知。所以它这个地方的宝放光,「焰」是表放光,像火焰一样。

  「宝焰」,我们看这两个字似乎感到这个世界好是很好,会不会有副作用?像我们这个地方,夏天阳光太热,尤其是靠近赤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有些土地都在赤道附近,居住在那个地方的人民要能够耐这个高温煎熬,所以那也不是理想居住的环境。这个世界底下有「莲华」,「莲华」有清凉之德,有清净。「宝焰莲华」那就好,清凉世界没有一丝毫的染着,这个我们想是很理想的居住环境、修学环境,跟末后『纯一清净』相应。我们在经典上这样的经文读得很多了,我们的感触很深。现前我们居住环境何以不善?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几分,这个世间居民心地不善。

  改善环境的方法,佛家常讲从根本修,这是真正善于改造,一定要把根本找到。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在这个世界居住的众生。但是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是善的,这个我们相信,我们能肯定;但是一切众生的习性不善,这是事实。无量劫来,受环境的熏染,养成这个不善的习气,根深蒂固,很难更改,所以起心动念都是污染。

  有些人自以为善,那就难办了,这个在菩提道上是最严重的毛病。为什么?自以为善就不能改过自新了。所以圣人、贤人跟凡夫不一样,圣贤人绝对不自以为善,他天天见自己过失,他不见世间过。天天见自己过失,天天在改过自新,他能成圣成贤。世间人何以不能成圣成贤?世间人自己以为没有过失,自以为善,所以永远见不到自己过失,他只见别人过失、只见世间过失,这个很糟糕!没有改过迁善的机缘,这种人,我们不说一般人,修行人里头占大多数。

  念佛何以不能往生?不知道自己毛病,不晓得改过自新,到临命终时业障现前,障碍他不能往生,还得继续去搞六道轮回。别人是这个样子,我自己也是这样,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是修行人,为什么没能往生?就是自以为是,犯了这个毛病。这一生总算缘殊胜,有这个寿命;有寿命就是讲你有足够的时间去修行、去学习。如果我真的四十五岁就死了,我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未知数,自己没有把握;寿命延长了,所以才有足够的时间学习。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自己学佛功夫真正得力,三十年。这三十年不是说从我学佛那一天算起,从我上台讲经那一天算起,我学佛七年上讲台讲经;换句话说,连前面算起三十七年功夫才得力,小小的得力。诸位想想,这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要真的是四十五岁走了,没把握。我知道这个难度,这是亲身经历走过来的路,我清楚,我明了。所以我常常提醒年轻的同学们,特别是出家常常跟在我身边,你们要会学,你们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我这个一生修学。

  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的时候,是我讲经二十周年;换句话说,前面二十年没有道场,借人家的地方、租人家的地方。讲经二十年我们才有一个固定的讲堂,不要再租借了。从这个时候起,我们的讲经才有录音,有这个设备了。以后有人送的录影的设备,我们这个图书馆(小图书馆)就改成视听图书馆,有录相的设备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学习的经教才从录音、录相保留下来。到今天又过了二十四年了,所以这个二十四年有录音带、录相带保存在,前面二十年因为没有这些资料,你们都不知道了。这个二十四年当中,诸位要是细细听我讲经的这些资料,你细心去听、去观察,我年年都在进步,年年不一样!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做参考。

  我进步的速度并不快,是慢慢的、渐渐的在进步。可是到这几年确实愈来愈快速,为什么会愈来愈快速?当然功夫得力了,不得力不可能有这个现象,功夫得力之后加速度。为什么有进步?为什么能够加速度?诸位要知道,障碍消除了;佛法常讲的业障,业障消除了。业障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常常讲的),这些东西我一年比一年轻,虽然没有断掉,一年比一年淡薄。这个淡薄功夫就得力,「烦恼轻,智慧长」,佛在经上常讲的,我得到了。

  所以诸位同学你们都应当明白,我头一天见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就真学,不是假的学,真学。但是看破、放下是谈何容易?我有一点好处,就是听老师的话,老师这样教我,我就真干,干多少算多少。慢慢的放下了,一点一滴的放下,不是一下就放下了,那是做不到的!纵然在外表形式上你做到,你心理上做不到。换句话说,放下干了五十年,看破也干了五十年,功夫才得力!

  你们果然能够善学,跟着我走,你们的速度照理说应当要比我快速。为什么?你们有很好的修学环境,我当时没有。今天不知道明天日子怎么过,我生活在那个环境里头,不容易!吃尽了苦头,苦头不是白吃的,是有代价的。人生活在困苦之中,知道珍惜光阴、知道发愤用功学习,警觉心很高。物质生活过分的富裕,佛在经上讲「富贵学道难」,不容易。

  我们今天在这里建学院,山下建学会,可以说都相当富裕,生活没有忧虑,不需要求人。这样环境之下,如果不知道发愤用功努力,那就造罪业。为什么?这个供养来自于十方。十方供养你能够消受得了吗?十方的这些檀越施主,他供养是修施种福田,那我们自己是福田吗?他供养我们就可以得福报吗?如果我们不是福田,接受他的供养,那就是古德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了道」这两个字要重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了道,讲经说法没有了道!所以讲经说法如果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所修的是福报,福报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依旧在轮回,生生世世酬偿,遇到了要还债!施主供养决定没有白供,你要真的是了道,了道就是证果,往生是证果,他得福,他得的福报大!不了道也没有关系,不了道将来要还债,你还给我,来生要还的。所以布施供养不吃亏,我们接受的人心里要明白。

  特别要记住、要谨慎,决定不能够浪费常住物,一分一毫都要知道节俭,如果是浪费都造罪业,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常住东西来得容易。我们最平常看到的是打电话,纵然电话费很便宜,再便宜都是浪费,一定要学着长话短说,没有必要的时候不用电话。我常常劝大家用传真,传真确实非常节省,时间短,而且传真有好处,有文字记载;说话,有些人说了之后就忘记了,托你办什么事情,讲了半天就忘掉了,不如传真好。传真是又能够节省传话的费用,又能够交代得清楚明白,你说这个多好!早年我在美国,我印的那些卡片里头有传真没有电话,有些同学都知道的。

  所以我们看到世界名号、佛的名号,要把这个看作现前修学的第一桩大事,断烦恼、改毛病、断习气,这比什么都重要。佛德号里头有『无垢宝光明』,「宝光明」不必求,「垢」是烦恼、是染污,只要这个东西除掉了,自性的「宝光明」就现出来了。

  佛法行门里头最重的是忏悔,最重视的,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忏悔法。念佛是忏悔法。起心动念的时候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地藏经》上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如何消除业障?第一个念头起来了,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把那个念头压下去了,这个人叫会念佛。用一念来对治一切念,这是念佛法门里头的真正的义趣,念佛法门里头的真实道理。不是一天念多少声,念给阿弥陀佛听的,阿弥陀佛才不要听。是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念头打掉,有念头的时候,这一句佛号打掉你的一切妄想杂念;没有念头的时候,这一句佛号打破你的无明。

  我们的烦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妄念纷飞;一个是一个念头没有,因为那是无明,并不是好事。果然一念不生,将来死了到哪里去?到无想天。无想天在第四禅,好不好?不好!落在空无里头,那个寿命很长,那么长的时间你没有机会闻法,你没有机会觉悟。所以佛把这个果报列在「八难」里头一条,你遭了难了。八难第一个是长寿天,长寿天就是四空天跟无想天,因为四空天跟无想天没有佛去示现。为什么?他们不接受佛菩萨教诲,他们自己以为证得大涅盘,误会了!他不是禅定,他只有定,没有禅。禅,心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是一念不生,那个叫禅。他只有一念不生,他对外面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智慧。禅定是定慧等学,定跟慧是平等的;无想定是只有定,没有慧。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不能够产生误会。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光焰藏。佛号无碍自在智慧光。】

  这个世界的名称不错,佛的德号我们看到也生欢喜。『光焰藏』,「藏」是含藏的意思,我们一般人讲的仓库。所以佛法,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我们称之为「三藏」,「三」是把它分成三类。就像中国古时候编的书叫《四库全书》,其实它那个「库」都是从我们「藏」转变过来的。编这样大的丛书,在中国是佛经里头第一个编的,佛经称「三藏」;所以到明、清国家也编丛书,称为「库」,库跟藏意思相同。这个世界里面含藏什么?「光焰」。「光焰」是智慧,说明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都有智慧,这世界好。经文上省略,也很可能纯一清净。

  有智慧当然就有戒定,为什么?智慧是从戒定来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这里我们学佛千万不能够误会,为什么?有很多人自己以为有智慧,自己以为很能干,所以贡高我慢,目中无人。这个就是修行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它不是障别人,障自己。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看孔老夫子,典籍里面记载的,他们当年在世的时候,处事待人接物是何等的谦虚,确确实实是自卑而尊人。释迦、孔子做到了,这是圣人!我们今天会说,做不到!自己都以为比别人高,唯有孔老夫子自己觉得样样不如人,释迦牟尼佛觉得样样不如人。

  孔老夫子,中国古大德有不少人都肯定是佛菩萨再来的,在中国示现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在文字里面看到,佛门人称孔老夫子叫童儒菩萨;童子的童,儒家的儒,童儒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向李老师请教过,我说:这个称呼恰当吗?李老师跟我说,他说:理上讲是能讲得通,但事上没有证据。这是李老师答复我的疑惑。理上确实讲得通,事上他没有把他的本迹因缘说给别人听。我们能肯定那不是凡人,确确实实是圣贤的示现,来教化我们的,给我们做为学习的榜样。

  夫子一生行谊,我们仔细观察就得到他很多的启示,你看他老人家,就像佛所说的真实智慧,通权达变;他有理想、有抱负,牺牲奉献为国家、为人民造福。周游列国,他的目的是想求一个职位。为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想当时这些国王、诸侯能够给他一官半爵,他能发挥他的抱负,结果不如理想,没有一个国王、诸侯肯用他。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不能实现,这个时候怎么办?(都是教我们)退回来,教学!这个没有障碍。把他的理想、把他的抱负传给后人,一代一代传下去,做成功了。这个成功比他真正是得了一个官位,施展他的抱负的功德还要大!换句话说,用今天的话来讲,他退出来之后,完全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私人办学,传道解惑,为万世师表。这是一个不在位,想得地位的人。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有这个地位、有这个权力,他放弃了,他不做这个事情,这个大家晓得,舍弃王位去从事于社会教育。为什么?你在位,你置你的教化止于你自己的国境(你这个国家的界限),你不能教别的国家人。不做国王,从事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超越了界限;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文化的界限、超越宗教的界限,他的道大行于天下!两个都是圣人,在两个不同环境当中,你看他示现教导我们的是些什么,我们要明了,我们要知道学习。

  今天圣学(圣贤的学问),学校不能接受。我们很想在学校里头推行,学校不能接受,那就想到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退下来私人办学,效果比学校还要殊胜。私人办学在现在就比从前方便了,现在可以用网路,有一个小小的摄影棚就行了,何况在摄影棚里面教学,同时能做成录相带,再制造成光碟大量流通,比学校效果还要大!这是真正的叫通权达变,变,它就通了,哪里有障碍!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

  所以你看这个佛号「无碍自在智慧光」。这个地方有障碍,那里没有障碍。真正存心为众生、为一切人民幸福美满来着想,没有走不通的道路。到你遇到困难走不通的时候,好好地读经,经里面有启示。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上面的第三层世界: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轮妙庄严。佛号一切宝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号、如来的德号表法的义趣,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到的,前面讲得很多了。由这个地方来看,无量世界之中,佛菩萨教化的成果确实是相当可观。从世界名号上,我们了解果德、果报;从佛的名号上,我们体会他教学的方针,教导的宗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娑婆世界,为什么跟诸佛世界相比,有这么大的差距?当然娑婆世界很大,不是这一个地球。以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娑婆世界最低限度也是十万亿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不要说十万,我们这一个银河系就够大了。

  我们今天这个地区、这个地球,是很小的一个小地区,这个地区上聚集一切造作恶业的众生,到这个地方来受报,我们生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头。到这个环境来,当然是共业所感!如果我们自己过去生中修积的是善业多恶业少,那不会来了。怎么会到这个世界来?既然到这个世界来,我们自己得肯定、承认「往昔所造诸恶业」,与这个地球上的众生相仿佛,我们大家造的都差不多多。所以我们出现在这个世间,生活在一起,要受共同的苦难,这是共业所感。在这一个环境里面,诸佛菩萨特别慈悲,哪个地方众生苦,很苦,一定是优先去度、去帮助。所以诸佛菩萨对这个世间特别怜悯,我们能体会得到。

  真正觉悟了,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好,反而修行成就加倍的快速。你看佛在经上讲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相当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一百年是算我们这里的时间,不是算极乐世界的。换句话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一天,超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倍,这样大家就好懂。为什么?这叫难行能行,这是难能可贵。西方极乐世界太容易了,没有恶缘,所以那个地方的进步很慢。这个地方有恶缘,要进步那真的是不容易,所以快速,此地讲的大风大浪、大起大落,起,起得很高;落,落得很低,大起大落,难!

  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平稳,虽然进得很慢,他不退;这个地方是退得厉害。在大起的时候,你真的能掌握住,那你一下就成功了。抓不住这个机会,你就大落,就落下去了,一落就落到三途,落到阿鼻地狱,这很可怕。一落到阿鼻地狱,那个时间就长,不止万岁万万岁。到你那个地方罪受满了,你再起来,你再慢慢浮起来。遇到真正的佛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你就有一个大起的机会,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起,一下就成佛了!机会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真的是佛菩萨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要认识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抓住机会,何以又不能成就?那个原因都是放不下。果然能够放下万缘,让自己的身心恢复清净,一尘不染,你就大起了,决定不为世缘影响。

  今天环境影响,花样之多,超过古时候真的是百千万倍;影响之深,真的叫你在这一生当中永远不会回头,这个事情可怕,古时候没有的,实在讲一个世纪之前也没有;这一个世纪不得了,花样百出,确确实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末日前夕的征兆。我们生逢这么一个时代,只有时时刻刻提起高度的警觉,才不会受到影响,才不会受到障碍。自己走出一条生路,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这个路只有一条,「持名念佛」。除这条路之外,别的路虽然是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个法门都要断烦恼。

  净宗这一条路,不要断烦恼,只要伏烦恼就行了。伏烦恼容易,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以做到。断烦恼,说老实话,我们真的一点把握都没有。所以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为一切同修细说往生经论,就是净土五经一论。劝导大众学习的重点,印光大师给我们制定了,我们自己的修学,帮助别人,决定遵守印光大师的教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不会有差错。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世界,诸佛的世界都这么美好。『宝轮妙庄严』,这里有个「轮」,「轮」是代表佛菩萨教化众生,叫转法轮。说明这个世界佛陀教育很发达,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普遍。

  佛的德号『一切宝光明』。「一切」的意思前面跟诸位说过了,一切种智,究竟圆满的智慧。「宝」是讲的德。「光明」是说遍照、普及的意思,自性般若。「一切」里头是表自性般若、自性德能、自性相好,光明遍照虚空法界。所以,从这个德号上来想,这个世界一定是纯一清净。再看上面第四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栴檀树华幢。佛号清净智光明。】

  世界名号里头显示出『栴檀树』,「树」是树立、是建立。像我们今天在图文巴建一个净宗学院,这是建树,在这里树立一个净宗学院,这是「净宗树」。这个世界叫「栴檀树」,好!栴檀是宝香,香在佛法里头一般的表法是代表戒定慧三学,代表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都是在佛门里面用香来表法。我们看到栴檀,当然就想到三学、五分法身。这个世界佛陀的教学很普遍,真正是一个佛陀教育的世界,普遍佛陀教育的世界,这世界当然美好,当然是纯一清净;这是净土,决定不是秽土。

  『华』表六度万行,行门。『幢』表高显,高大明显。我们看到这里,真的想到古德常讲「教学为先」。这句话用在个人,人投生到这个世间来,父母、师长、他的长辈们怎么样对待他?应该要懂得「教学为先」。中国儒家提倡胎教,当小孩在怀孕的时候,这一怀孕就开始教导他了,教学为先。佛门当中也是这个说法,诸位读《地藏经》,佛在经里面明明白白告诉怀孕的母亲,你应该怎样对这个胎儿?每一天把《地藏经》读诵一遍,给你胎儿种善根。《地藏经》是佛门孝经。纵然不能够每一天读一卷,现在一般年轻人工作繁忙,他没有这么多时间,三天念一部、七天念一部,这总可以了;当然最好的是每一天念一遍。心正、行正这个胎儿有福,这个父母对他的子女真的是大恩大德。要懂才行,不懂就没有办法了。

  小孩出生之后,做父母的人对他生活的环境,要格外的关怀照顾,记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记住这一句话,保护你的婴儿,不容毫分不善染污。你让他六根所接触到的都是善的,不善的不能接触,培养成纯善。我在这一生当中很少听到有这样的父母教导他的儿女。在古时候,确实书香门第,家里面长辈世代都是读书人,他懂;如果不是世世代代读书人,那就很难了。

  最近我有一个机缘到坎培拉,去拜访中国驻澳洲的大使武先生,听他们夫妇介绍他的小孩,确确实实善根深厚,家教成功。武大使自己本身是北大教授,父亲老先生是读书人,汉学根底非常深厚。那个小孙子是老先生一手带大的,根基很厚。虽然现在很年轻,大概二十多岁,这个社会上所有一切的污染他一丝毫不沾,几乎现在年轻人我看不到了!他给我讲,我相信。为什么?有智慧、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有这个能力。

  今天我为什么不看电视?他儿子也不看电视,电视萤幕一打开,里面的内容全是负面的,这个世间人常讲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那有什么好看的?不如读书,不如念佛,我的心多清净、多快乐。远离一切染着,这是圣贤教育的成功,没有名利心。我还没有见过,我很想见见他的少爷。在这个时代,有这样好的家庭教育,这么好的善根,难能可贵!这不仅是一家之福,国家之福,世界人民之福。他不想做官。我听大使告诉我,他祖父曾经问他,将来想不想做官?他说那个时候,他大概只有五、六岁,就跟他祖父说:做官吗?官只有两种,一种是贪官,遗臭万年;一种是清官,都要被杀头的。你看看五、六岁的小孩,有这样的认知,从这个地方看到家教的成功。

  现在社会逐渐逐渐兴起儿童扎根教育,我也常常赞扬。能不能收到效果?很难,但是提倡总比不提倡好。为什么收不到效果?父母不能做榜样给儿女看,效果就收不到。你叫你的儿女学孝悌忠信,他要看你有没有做到,你要没有做到,你为什么要求我做?从前真的父母要做儿女的榜样,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自己做不到,要求别人做,他不相信,他怀疑,他说你在欺骗他。同样一个道理,出家,出家是师道,人家称你作法师,你是个老师。你教这些信徒,信徒都是学生,你自己本身做不到,你要要求他做到,哪有这种道理?不要说别的了,最起码的五戒十善你做到了没有?我自己十善做不到,我还干的这些杀生、偷盗、邪淫;还干的妄语、两舌、恶口,我要劝别人做到,没有这个道理。

  世出世间圣贤教诲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利益好处太多了,无量无边,一般人真的不知道。一般人认为什么是利益?升官发财是利益、名闻利养是利益、五欲六尘享受的是利益,只看眼前。这不是真正利益,这种利益佛经里面比喻叫「刀头舐蜜」,你贪得这一份享受,你不知道你付出多少代价,不值得!人在世间真的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道德,胆敢胡作妄为,贪瞋痴慢,损人利己,得到的是小利,将来果报在三途。他的境界不是向上提升,他是往下堕落,你说这个损失多大。每一天干的亏心事,晚上睡觉做恶梦。我听说那些人天天晚上睡觉睡不着,吃安眠药。所以从这些地方你看,花报就不好,果报还用得着说吗?

  所以我们看看这一尊佛的剎土,好,圣贤教化大行于世,所以佛的德号『清净智光明』。人生,真的最高的享受是身心清净,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现在人讲的没有压力,你说这个多自在、多快乐!如果贪图世间一点点名闻利养,给自己精神、身体带来沉重的压力,已经错了,已经不值得了;身心严重的污染,这大错特错!再看上面第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佛剎妙庄严。佛号广大欢喜音。】

  这个世界叫『佛剎妙庄严』,也非常之美好。「佛剎」是讲如来的报土,我们佛门一般讲实报庄严土,它当然是「妙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虽然它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它的四土是在一起,是没有分隔的,这个不可思议。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有实报庄严土,不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人见不到。换句话说,实报庄严土跟方便有余土是不同维次空间,跟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土,空间维次不相同,我们见不到他。他是高维次,高维次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这个世界殊胜。极乐世界殊胜,凡圣同居土不异实报庄严土,等同。这是什么原因?那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的,同居土的住众能享受实报土的福报,这个不可思议,他方世界没有!

  『佛号广大欢喜音』。「广大」,当然是从心量上拓开的,心里面再没有界限,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时候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楞严经》上讲得更好,不只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整个太虚空在心里面就像一片云彩一样。佛用这个做比喻,把心量比喻做太虚空,把太虚空比喻做一片云彩,空中一片云彩;心包太虚。从这个比喻,我们能体会佛有这样大的心量,佛的真诚遍虚空法界;佛的清净、平等遍虚空世界;佛的智慧、慈悲遍虚空法界。「欢喜」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经典上常讲的「法喜充满」,这个法喜也是遍虚空法界。佛教化众生的形相,教化众生的音声,当然也是周遍法界,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跟毗卢遮那佛也没有两样。

  我们从哪里学?从现前生活环境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真心是广大心,处事待人接物。广大心怎么个修法?念念念众生,不要念自己。学佛的人很多,用功的人也不少,真正在这个地方把念头转过来的不多。但是念头转不过来,你的功夫不得力;换句话说,你不得受用。念头转过来,得受用,你的受用跟法身菩萨相等。什么受用?法喜充满,清净、自在、慈悲、快乐。这在圣教里头讲是最真实的滋养,滋养法身慧命;最明显的果报,相貌转了、体质转了,相好光明,身心清净,所有的妄想杂念、分别执着断了。我们没有办法断干净,一定要减少,对我们决定有好处。要一年比一年少,身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从哪里看?身体上能看到,身体一年比一年好。你总要记住,相随心转,身体是相。

  学佛最难的是「信佛」,这是从前李老师特别教我的。我受了戒,诸位要知道,我学佛七年出家,七年我已经讲经了,出家就讲经,教佛学院。那个时候白圣法师在十普寺办三藏学院,我一出家就担任这个学院里面的教师,两年之后,我才受戒。所以我受戒是学佛九年,讲经有两年了。李老师特别教导我「信佛」,给我讲那个「信」字,他说:你不要以为你学佛这么多年了,九年不算少,又出家了、又教佛学院、又讲经,受了大戒了,你是不是真的信佛?给我说明,他说:有很多老和尚到老死都不信佛。我就觉得很奇怪,怎么到老死怎么还不信佛?老师就告诉我:信,是要把佛的教诲真的做到,才叫信,你没做到不是真信。我这才明了。

  我们一入佛门受三皈五戒,做到了没有?皈依佛,觉而不迷;境界现前还是迷惑,不信,这哪里有信?境界现前,烦恼马上起现行,自己控制不了,习气重!真正学佛,就在这些地方改过自新。所以修行修什么?修是修理、修正,把错误修正过来,这个毛病习气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习气才是正确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佛虽然不在了,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在经典上有记载,那个记载是什么?就是戒律。戒律不是佛制定这个戒律叫别人遵守的,不是的;佛统统做到的,佛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就是戒律。正确的思想、见解、言行,我们要学这些。

  要学孔老夫子的仁慈、推己及人;学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这是读儒书。要学佛?那你要学佛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落实在十善五戒,十善五戒做不到,你怎么能说是信佛!老师这一番话,我才真正懂得了,那真的是不容易。他讲的话不过分,确确实实有些老和尚到老死都不信佛,也就是佛在基本的教诫,他都没有做到。

  基本的教诫,《十善业道经》,这一部经通大小乘的;三皈五戒通大小乘的,通世出世间法的,最基本的没做到。三十七道品那是纲领,都没有做到。「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哪一个人天天这样想?都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的。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依旧随顺烦恼,随顺自己贪瞋痴慢,这怎么行?老师慈悲,一句话点醒我,信佛!所以在他那个标准之下,包括所有出家人,信佛的人真正不容易找到。信佛的人有福了,不信佛的人没有福报;信佛的人法喜充满,不信佛的人烦恼重重。好,今天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金刚宝焰光明海,它所持二十层世界,请看第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光庄严。佛号法界自在智。】

  世界的名号、佛的名号都非常殊胜,使我们对这个世界自然生起仰慕的心。但是要记住,诸佛清净剎土多,但是很不容易往生。往生的条件,一般都要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才有条件往生诸佛纯一清净剎土。由此看来,我们(特别是末法时期的凡夫众生)真的如古来祖师大德所说,要是离开西方净土,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这些话都是实话,所以西方世界无比殊胜。殊胜在哪里?殊胜在带业往生;这些佛剎不带业的。

  但是如果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十方一切诸佛的净土,我们想到哪里去参访就可以到哪里参访。这什么原因?阿弥佛陀本愿威神加持。这些诸佛如来一看到你是弥陀弟子,不但欢迎你,还特别礼遇。为什么?每一尊佛没有不尊敬阿弥陀佛的。释迦牟尼佛称赞弥陀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位要知道,世尊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我们《华严经》读了之后,到最后一定要随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上讲的,所有一切诸佛剎土,一生一切生,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要记住,决定不能错过。

  佛号这里面讲到『法界自在智』,「法界」这不必说了,这是说的大心量,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名号里头我们着重在「自在」,自在是真正的解脱,三德秘藏里面的解脱德,你得大自在了。你为什么能得大自在?智慧开了,烦恼断了。烦恼不断,智慧不开,你怎么能得自在?别说大自在,小自在你也得不到。学佛的功夫,学佛的成绩,在这个地方可以勘验,来测验测验我学佛有没有进步,我到什么样的层次,自己反省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正得大自在的人,他对于世出世间法,确确实实未曾起心动念,未曾分别执着,这是真的,他才得自在。他表现在外面的,跟我们大家相处,表现在外面的,你就仔细观察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表现的?孔老夫子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温、良、恭、俭、让,得自在的人。我们看佛菩萨、看祖师大德,所以这些地方要会看,然后你才会学,你才真正学到东西。我们仔细一观察,无不是谦、敬、忍、让;温良恭俭让,特别加重在谦虚、礼敬、忍让,佛菩萨决定没有丝毫贡高我慢的念头。凡夫要修行在这儿用功,下功夫。

  普贤十愿,好!法身菩萨修的;头一个礼敬,礼敬当然是谦虚,你不谦虚你怎么能对别人恭敬?法身菩萨第一德。如果我们说孔老夫子有五德,法身菩萨十德,这个十德十条就是普贤的十愿,法身菩萨修的。我们凡夫遇到这些菩萨、圣者,我们不认识,不认识不要紧,往往还毁谤,还轻慢。轻慢、毁谤对于佛菩萨是一丝毫损害都没有。就是一个真正修行人,你要是有意无意轻慢、毁谤,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好处是什么?替他消业障。他不会放在心上,他不会计较,他心地清净。但是我们自己,轻慢的人、毁谤的人,我们自己造业了。自己造作了罪业,这自己无知,轻慢一个真正修行人,有意无意毁谤,造谣生事。究竟是为什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不知道,他怎么这么做法?习气,这叫魔障,所以他不能得自在。

  我们今天读佛的德号,他在法界里面成就「自在智」,这是三德圆满现前。「法界」就是法身,身土不二;「自在」是解脱;「智」是般若,自性本具的三德圆满现前。在大乘学习当中,到什么时候才有少分的「法界自在智」(不是圆满的,少分的),通常我们讲法身菩萨,最低限度圆教初住菩萨。

  我们要努力、要发愤、要认真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个人有志气;可不能样样跟别人赌气,那就错了。赌气是什么?赌气是造业,是往下堕落,绝对不是往上提升。赌气是什么烦恼?贪瞋痴。这个里面产生的嫉妒障碍、贡高我慢,处处总是要把自己抬高,把别人压下去,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这一种行为得的果报恰恰相反,没有把别人压下去,把别人抬举了、抬起来了,自己沉下去了,愚不可及。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真正的可怜悯者!佛没有这样教他,祖师大德也没有这样教他。

  中国,中国人如果能受一点古圣先贤的教育,都知道积阴德。什么叫积阴德?做了好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默默的在做。为什么?你做了好事,别人恭惟你、赞叹你、表扬你,报掉了,那是果报。所以做好事不愿意让人家知道,自己也不放在心上,真正叫积阴德,阴德的果报厚,果报殊胜。造作罪业跟这个恰恰相反,罪业你要是隐藏,不让别人知道,你这个罪业愈积愈严重,那个果报很恐怖。罪业,佛常常讲发露忏悔,希望别人都知道。别人知道,这个人骂你一声,那个人用不善的眼光看你一眼,消你的罪业。所以我们造作一切的不善,希望大家知道;造作一切善法,绝对不希望别人知道,这是中国过去老人教弟子的。

  到什么时候才有自在?六波罗蜜跟十大愿王功夫得力了。我这个标准不高,你修四摄六度、修十大愿王,功夫稍稍得力,你就有自在了。这个时候我要问:你是不是法身菩萨?给诸位说,不是。到法身菩萨,真的得自在了。我讲的这个水平是得相似的自在,很有受用,已经沾到法身菩萨自在的边缘,虽然没有得到,沾上边了。但是你要晓得,四摄六度十大愿王功夫得力,前面要修戒定。你要不持戒,你要不修清净心,连这个相似的自在都得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戒从哪里修?千万要记住,五戒十善。五戒里面包括十善里面的五条,不能不修。真正修行人一定要奉行净业三福的教诲。净业三福前面,第一条就是十善业,「修十善业」;第二条「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的菩萨,古大德很慈悲,有专门为在家人集结的在家律(在家的戒律),这个里头包括戒律、包括威仪,应当学。出家人最低限度要学《沙弥律仪》,这是什么?这是圣贤之道,是凡圣的分水岭。你能这样学,你这是学圣人,超凡入圣;你不能这样子学法,你这一生学佛,来生依旧轮回,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一定要懂!

  我跟同学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我年岁大了,古人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七十岁了,早就该死了,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不到六十岁死了的有三分之二,到七十岁没剩几个人了。七十是该死的时候,我还会骗你吗?我对这个世间还有所希求吗?你们如果这样想法,那是你想错了,我对这个世间毫无希求。现在还没走,什么原因?是这个世间还有不少的同参道友想学《华严经》,好!你们想学我欢喜,我跟你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是这个原因多住几年。我们再看上面一层,第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边相。佛号无碍智。】

  这个世界跟前面的世界很相似,佛的名号也很接近,前面佛的名号「法界自在智」,这一尊佛的德号『无碍智』,「无碍」就自在。清凉大师跟我们介绍《华严经》,他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了四种无碍。第一种理无碍。这是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可以说是各个具足的,在理上讲确确实实是无碍,事就有障碍了。事为什么障碍?迷了理,事上就障碍,都是为了理迷惑了。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总而言之,无非教我们明理而已。什么理?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讲相就是事。但是事相从哪里来的?从理上生的。没有理,哪来的事相?我们学佛不是学别的,就在明了宇宙人生理事而已。理事果然通达明白了,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在佛门里面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是理事无碍,事事他就有碍。那还得向上提升一层,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萨,这个时候才事事无碍。所以事事无碍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理事无碍是十法界里面四圣他们的境界。凡夫没有,凡夫真的是触处成障,眼见色起障碍,耳闻声起障碍,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六境统统生障碍。生什么障碍?喜、怒、哀、乐、爱、恶、欲,他生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障碍。生障碍他就造罪业,他不老实。障碍生起是什么?嫉妒心起来了,于是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造谣毁谤,破坏人的善心善行,自己造了五逆罪,自己并不知道。

  往年我讲《弥勒菩萨所问经》,它还有个名字叫《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这个经里头专门讲的是出家人造的罪业,堕恶道受苦,佛讲得很清楚。这个经,如果我们细细读读,仔细来看这个世间,非常可怕,有几个人没有造像经上讲的罪业?出家人尚且如是,在家人就可想而知。往年我在求学的时候,老师常常叮咛嘱咐,这个世间步步都是火坑。这个话是形容,就是一切时、一切处,如果没有相当的警觉心,你很可能造极重的罪业,极重罪业就是堕三途,岂不是步步都是火坑,这个路不好走!

  难得有几个有智慧的人。真有智慧的人,说老实话,见自己的过都不容易。但是什么?能见别人过。有智慧的人见别人过,他就反省,别人是一面镜子,他看到别人有过失了,马上反省:我自己有没有?所以他不会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也不会说别人过失,这有智慧的人,那是积德。能够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功夫!所以聪明人,他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成就自己的德行、功行。回光返照,改过自新是功夫、功行;不把一切众生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也不放在自己口上,这是德行。那是真有智慧的人,他才会修;真有智慧的人不多。

  天天听我讲经,我身边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德行?有没有功行?我没见到。我看到你们会不会难过?如果我看到你们会难过,我就会堕落了。我看到你们,我一点都不难过,只可以说对你们很惋惜;你们有这样好的因缘,错过了,当面错过。当面错过的人太多太多了,你们这几个不希罕。我天天时时刻刻在提醒你,希望你觉悟,希望你把这个大好时节因缘抓住,你这一生有成就,那这是很可喜的一桩事情。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什么?把自己的过去毛病习气改掉,就叫修行。修是修理、是修正,过去那个习气毛病不好,把不好的改正过来。依什么做标准?经、律、论是标准,是修行标准。戒律是改正我们身、口行为的标准,经论是改正我们思想见解的标准。我在早期讲经(说这个大概是四十年前),我就写过两句话,「经论正知见」,用经论改正我们自己的知见,思想见解;「戒律正行为」,身口的行为。我这两句话也不是我发明的,老师教导我的,我这两句话是心得。

  我天天读经,天天改过,过失无量无边。我曾经跟同学们说过,我学佛二十年,二十年,我是第七年开始讲经的;换句话说,我讲经讲了十四年。学佛二十年,讲经讲了十四年,功夫有那么一点点得力,这一点点得力,我四十五岁没死!我跟同学们讲过多次,我出家的时候,我有三个,包括我自己,我们三个好朋友,出家之后好同参。三个人同年,都是短命,看相算命说我们三个人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们三个人也都很用功,只是他们两位非常用功,没有讲经,没有出来讲经。我比他们多一个,就是我讲经就不中断,那个时候,十四年讲经没中断。在四十五岁那一年,大概在三月间法融法师走了,到五月间明演法师走了,又过了两个月我生病了。

  那个时候灵源老和尚,这是基隆大觉寺的方丈,他是我受戒的时候尊证和尚,他请我到大觉寺参加结夏安居。在夏安居里面请我讲《大佛顶首楞严经》,我记得我讲了一个多月,好象《楞严经》讲到第三卷,我生病了,心里一想时候到了。前面两个都走了,明演五月走的,那个时候我记得是七月间,那应该是轮到我了。我不怕死,知道寿命到了,所以也不必看医生,也不必吃药;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你寿命到了。所以每天念佛,也不看经了,专门念佛求生净土。

  我得的叫什么A2重感冒。每天,那个时候台湾大学有四个学生,他们轮流来照顾我,给我烧一点稀饭,吃一点酱菜,一个多月没有吃一点油。这样过一个多月,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一直到现在没生过病。所以以后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告诉我,这是讲经的功德。这个话从前李老师也曾经讲过,李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当中,看到短命的、福薄的(老师会看相)都劝他出来讲经。讲经能转业,转得最快,最有效果。认真出来讲经,所以就有了效果。这是说功夫怎么样得力的,这是刚刚得力。像你们念《了凡四训》一样,了凡先生发心断恶修善,十年果然就转了。这一转,信心十足,全家奉行,所以到晚年愈转愈殊胜,真有信心了!

  我现在求什么?跟诸位同学说,只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世缘都断了,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有人造谣生事毁谤我,我很欢喜,为什么?增高我往生的品位,我感恩,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他们替我消业障,他自己造很重的罪业,冒着很重的罪业把我往上提升,我怎么能不感激!这个不是我要他这样做的,是他自动自发的,我们绝不忍心,这些道理跟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

  所以大概总是三十年,境界好了。四十年逐渐逐渐(就是刚才我跟同学们说的)有一点小自在,沾上一点边缘了。再努力,这个要勇猛精进,不能懈怠,为什么?七十以上,你还能活几年?所以一天要当十天用,勇猛精进。求什么?求预知时至,无疾而终,求这个。专修净业,专念弥陀,专修净土,其他的没有一样不放下,统统放下了。再看上面第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焰云幢。佛号演说不退轮。】

  世界的名号跟佛的德号总是相应的。『焰』是智慧光明。『云』是不执着,对于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看破了。事有,理无;相有,性无。所以可以受用,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还不能分别;「云」在此地表这个意思。这个世界名称实在讲,是说佛在这个世间建立道场,建立佛法,弘法利生无比的殊胜。『幢』是殊胜。

  佛的德号『演说不退轮』。特别我们要着重在「演」这个字,演是什么?表演,做给大家看。「说」,说了要是拿不出成绩出来,谁相信你?早年我听我们上一代老和尚常说,谛闲老和尚有一次生病了,印光大师写一封信,那个时候邮递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派专人送去。信的内容是什么?印祖说:你是讲经的大法师,你怎么能生病?你这一生病,听众信心就退了,不能生病!这个都不是普通人,我们知道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谛闲老和尚的本迹我们不知道。如果谛老是凡人,印光大师绝对不会写这个信,从印光大师写这个信的内容来说,肯定他不是凡人,教他表演不要表演这个相,要表演好相,所以着重在「演说」。「不退轮」是大乘佛法,不退菩萨的法门。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宝庄严清净轮。佛号离垢华光明。】

  佛经上如果看到有『轮』这个字,都是代表教学。教学的内容一定是圆满而没有欠缺,才用轮做代表。「轮」是几何上的「圆」,这个符号确实很不可思议。它的相是圆,圆有周,周是个动相;但是圆当然有心,那个心是个静相。所以这一个相能够显示出动静同时的,而且动静是一不是二。相动,性不动;事动,理不动,这个符号很不可思议。

  从这个符号,我们就能体会到,佛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是圆心,所变所现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一切万法,那是圆周。所以用这个代表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的内容是没有一样不包括,一丝毫遗漏都没有,圆圆满满的含摄在其中。所以佛法当中赞叹佛菩萨或者是善知识讲经说法,叫「法轮常转」,用这个名词。

  『佛号离垢华光明』,「离垢」这两个字,诸位同学应当很清楚、很明白了,「垢」是烦恼。你看看在这个经上,这个名词出现了多少次,是不是老是在重复?没错,是在重复,无数次的重复。为什么?我们没离垢,所以佛时时刻刻在提醒。即使我们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了,佛还是天天在教离垢。什么原因?你尘沙、无明没断,那也是垢。见思烦恼是最粗重的,你离了,还有比较轻一点的烦恼习气,你没断。

  好,尘沙烦恼断了,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佛还是天天在教离垢,为什么?你无明烦恼没有断,无明烦恼是极其微细的垢污。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是垢污,佛还是要教,还是天天在教离垢!

  如果我们学佛嫌佛菩萨啰嗦,嫌佛菩萨天天重复,老生常谈,你只好永远当六道凡夫,永远在六道轮回。不知道佛恩德之大!就像一个慈母对待他的儿女,儿女要出远门了,这个老母亲总在出门的前几天,天天叮咛、天天嘱咐,一句话重复几十遍、几百遍。儿女嫌母亲啰嗦,年岁大了,老糊涂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了。慈悲心!唯恐你忘掉。只有孝子能够体贴到父母的心,不是大孝之人体会不到。佛弟子几个人能体会到佛心?然后才知道佛恩之大超过父母,真的是千叮咛万嘱咐。

  这两个字重要!「垢」就是烦恼,就是习气,不能不离。不离,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办法脱离三恶道。你想想看,佛菩萨能不叮咛嘱咐吗?要不是这样叮咛嘱咐,从什么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要冷静的思惟观察,真正体会得,你才知恩,知恩而后才能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依教奉行,决定不再违背了,这是真正报恩者。佛菩萨不需要我们对他供养,不需要我们对他礼敬,他对我们一无所求。我们那一点供养、礼敬,那是表示我们一点心意,哪里是他对我们的希求?不是。

  『华光明』,「华」是修因。「光明」在此地是遍照,遍照是什么意思?你所修行的影响力。你真修,做社会大众的榜样,不必说话,就像前面佛陀的德号「演说」,着重在「演」,做出来给人看。说了不做,没有人相信;说了不做,是妄语、是欺骗人,古德常讲的自欺欺人。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曾经说过,做到而后说到,圣人;说到自己也能够做到,贤人;说到做不到,自欺欺人,那就有罪过了,哪里还会有福报?所以这是讲的影响力,你影响的空间愈大,时间愈长,功德大!

  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有不少人迷于物质科技,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舍弃了,认为这些东西过了时代,不适用了。他不知道这些科技文明、物质享受是一时的,你带不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古圣先贤德行的教育,你能带得走,不一样!你细心去想想哪个重要?不吃饭、不睡觉,不重要,学习圣学重要。可惜真正觉悟的人不多,明白的人不多,依教奉行的人更少之又少。虽然少,那真的是叫难能可贵,这些人诸佛赞叹,龙天善神保佑。虽然这一生物质生活相当困苦,他必然苦尽甘来,这一生报尽了,来生他提升,至少他也生天,他享天福。天有很多层次,佛经上讲二十八层天,一层比一层殊胜;你究竟到哪一层去享受,看你这一生修行的功行。

  所以人生在世,诸位一定要晓得道德重要!圣贤的教诲,学校里不开这个课,没关系。就像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一样,夫子满腹经纶、圣贤的大道,周游列国,这些诸侯都不能接受,夫子回家教学,传给下一代。所以在圣人的境界里头,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一边有障碍,那一边没有障碍。

  现在圣贤的大道,我们以印光大师的教诲,敦伦尽分是大道,闲邪存诚是大德,信愿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觉,念觉正净)是大行,求生净土是大果。印祖这四句话,就是给我们讲的「修大道,积大德,累大行,证大果」,不可思议!但是今天学校不接纳了,我们在学校想开这个课程,学校不接受,怎么办?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当时是回到家乡私人办学,成绩不错,学生有三千多人。我们今天方便了,今天利用这些科学工具,我们建一个小的摄影棚,再加上网路,我们对全世界有缘的同学,大家在一起可以学习。网路卫星的传播,这个里头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什么?九法界众生,他们对于电波的感应特别敏感,所以在网路上播出,九法界众生都能收听,这个境界扩大了。

  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聚集在这个小道场,在一起共同学习,利用这些工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在演说。我希望我们这边年轻的法师,现在认真努力学习。往年我自己学经教的时候,给自己定的进度,每学一部经一定要连续讲十遍,十遍熟了;古人常说,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了。我用这个办法,现在我也是要求我们的同学,十遍不够,二十遍、三十遍,甚至于我会要求你一百遍、二百遍、三百遍。我为什么这样要求你?你没有做到。一定要做到什么?能说又能行,自己才真正得受用,到那个时候你会很感谢我。现在你不懂,到那时候真正有受用了,你会感谢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会得利益。

  境界没有转过来,换句话说,我所学的东西不能落实,不能跟我的生活融成一片,这经典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我的。我要怎样把释迦牟尼佛的东西变成我的?就是我要做到。我做到了,变成我的,我的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没有两样,这就对了,这是我们修学真正的目标。绝对不能够随顺世俗,世俗跟圣教是相悖的,随顺世俗那很可怕,那个不是正法。我们一定要懂得随顺圣教,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的道业,那么影响当然殊胜。再看上面一层,第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是讲距离。

  【有世界名广大出离。佛号无碍智日眼。】

  世界跟佛的德号大致上似乎都相同,相同里面有不同,不同就是重点不一样。这个世界名号里头『出离』,出离好,重点在哪里?「广大出离」,这个意思殊胜。我们要出离烦恼,我们要出离生死,那不算广大。烦恼里面,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生死里面,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不一样!

  就连我们一般人讲「出家」,经典上讲得很详细,「出」有四种,「家」也有四种。第一种「田宅」之家,就是我们今天讲土地、房产,出的是这个家。离开你的家庭,出家了,其实你出了那个家又入了这个家。这个家比那个家还大,到底是真的出了,还是假的出了?这个家不可贵。除这个家之外,还有什么家?「三界」是家,「五阴」是家,你知不知道?「烦恼」是家。三界就是六道,家有这么多种。不但六道这个家你要出,十法界那个家还是要出。出十法界,那叫「广大出离」。

  「出」也有四种,身出(身出家了)心没出。心还是在家心,还是有自私自利,还是有名闻利养,还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还有贪瞋痴慢,心没出。起心动念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哪里出家!第二种,心出身不出,这个难得了。在家真正修行的居士,他身没有出家,心出家了,起心动念确确实实他能够放下自己烦恼习气,随顺经论教诲,在家菩萨,他能成就。第三种,身心都出。这是出家的菩萨,心出家了,实在讲心最重要,心出家了,身也出家了,身示现出家相,像释迦牟尼佛。心出身不出,世尊在世的时候,维摩诘居士心出身不出;身心俱出是释迦牟尼示现的样子。

  还有一种,身心都不出。不是讲一般人,是讲佛门里面的弟子,身心都不出。在一般讲,这是在家居士学佛的,不认真,他身没有出家、心也没有出家。现在这个社会里面,跟诸位说,出家人也有。怎么说出家人也有?在寺庙里面,穿上圆领大袍,出家相,晚上换成便衣到欢乐场中去玩去了,身心都没有出。有!确实有,我都见过。里面穿的是便服,外面穿的是长褂,长褂脱掉之后,换一双皮鞋,戴上帽子,出去了,这就是身心都不出。「广大出离」,身心俱出。

  这个形相是表演的,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世间名闻利养有什么值得贪恋的?释迦牟尼佛一切现成都得到的,不要!他不是去求,求不到才出家,不是。王子出身的,不出家继承王位。你们想想看,别人希求,拼命去竞争都争不到,他已经到手了,不要了。妻子儿女不要了,荣华富贵不要了,权势地位,世间所有的一切,统统放下。他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如果我们真看清楚、真看明白了,还需要去追求吗?人家丢掉了。我们要想想,他为什么丢掉?他为什么不要?那么他所要的东西一定比这些高过很多,他有更好的,这个不要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去观察这个事实真相。他真有好东西,超过这个太多太多了,不要说世间的国王,天上的天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不要!要这个干什么?

  他要做什么?他就做个老师去教学,而且做个义务的老师,用今天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工。这个义工,他的一份工作是教学,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解决疑难杂症,干这一桩事情。这个事情高,这个事情有真乐,在佛法里面讲真实功德,真实功德帮助人觉悟。所以他是以老师的身分去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干这桩事情。你要问为什么?是为救苦救难。世间人不知道。

  一切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因为迷惑,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想错了,你看错了,这是迷。想错看错,当然你会说错,你会做错;说错做错,造业了,造业就有苦报。轮回从哪来的?三途从哪来的?是你造作恶业变现出来的境界,自作自受。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他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了;悟开了,乐就得到了。你们想想看,这是何等的功德,这是何等的真实!佛不干假的,干真的。所以教人广大出离,『无碍智日眼』。再看上面一层,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庄严金刚座。佛号法界智大光明。】

  这个一会二十层世界,这里面不少诸佛如来名号的表法都非常接近。世界『妙庄严金刚座』,「金刚座」是比喻,「妙庄严」是讲法。「庄严」,我们一般人讲美好,佛法叫庄严。世间人也有讲到真善美,再加一个慧,真善美慧是真正的庄严。在世间只有名没有实,确实真善美有名无实;在佛法德行里面有真实的,真实的真善美慧,这个是性德,这是自性本具的庄严。我们凡夫现前失掉了,怎么失掉了?我们的庄严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现在现前的全是贪瞋痴慢,全是自私自利、嫉妒障碍,真的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大乘法从哪里入门?早年我教学就劝导大家从《地藏》入门,这是真的。「地」是什么?心地。「藏」是宝藏,心地宝藏无量无边。佛在经典上通常讲的「无量的智慧」,你心地里头本来具足的;「无量的德能」,我们讲万德万能,也是你自性本具的宝藏;「无量的相好」,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庄严,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

  「妙」,妙就是性具的,不是修来的。修得的不妙,自性本具的妙,为什么?用之不尽,遍一切虚空法界,随念现相,这就是佛讲的「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弥陀心想生出来的,那个生就是现的、出现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心想生的。我们这个地球,现在搞得这么糟、这么乱、这么严重的染污,是我们地球上居民心想所生的。我们要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然后就晓得,怎么样改变我们的德相,怎样改变我们生活环境,使我们生活环境也能够达到「妙庄严」。「金刚」是不坏。这一个世界想必也是纯一清净,你从这个世界名号,从佛的德号,你就想到这个世界纯一清净。

  『法界智大光明』,「智」称「法界」是自性圆满的般若智慧,这是世尊的自受用;「大光明」是他受用。以「法界智」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虽然佛是在一个世界教学,他的影响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就像我们在这个地方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佛法,我们这个学院,净宗学院,这个小小的道场就像是一个世界。但是我们上课,我们的教室现场有录相、有网际网路同步上网。所以,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你在电脑上,打开我们的网址,你就都看到、都听到了,可以跟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这就是影响。所以诸佛世尊虽然在这一个世界里教学,影响力周遍十方,没有极限的。

  什么人有条件收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演说?世尊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法身菩萨。由此可知,华藏会上的诸菩萨都有这个能力,这当然的,为什么?《华严经》上讲的。佛又在《无量寿经》、《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有能力,不但是接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讲经说法,他在极乐世界能听见、能看到(影像能看到)。而且还有能力随时去参访。我想去拜访这一尊佛陀,念头才动,你人已经在佛面前了,你看这个多殊胜。你能供养佛,佛给你说法。不但如此,西方极乐世界之大众,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能现无量无边身,同时能够到一切诸佛的道场供佛、听经、学法。极乐世界不能不去!那要不去太可惜了!我们在这个世界见一尊佛这么困难,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分身无量无边,同时去参访十方一切诸佛。就凭这一桩事情,我也决定要到极乐世界去了。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金刚宝焰光明海所持世界,这有二十层,我们看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一句是说距离。

  【有世界名智慧普庄严。佛号智炬光明王。】

  这个世界的名号跟佛陀的名号都是以『智慧』为主,主体。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居民一定是充满了「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是非常的幸福,这是肯定的。佛在经论上常常教导我们,苦是从迷惑生的,乐是从觉悟来的,智能破迷开悟,所以真正离苦得乐的因素是智慧,一切众生不能不开智慧。你要是问,这一切众生能开智慧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知道如来的智慧德相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的,既然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怎么能不开智慧?智慧不开,是迷惑造业障碍了。所以要想众生不造业,只有不迷惑,不迷肯定就不造业了;迷惑就不可能不造业,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要想觉悟,从什么地方觉起?就我们现前的分上,老老实实说,一定要从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烦恼习气着手。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迷障才能够突破,性德(性德里面就包含了智慧德相)才能够现前。如果不能放下妄想习气,就永远不能够觉悟。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学佛同学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个成就,你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学习。世界的名号,佛的德号,提醒我们求智慧重要!再看上面一层,第十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池深妙音。佛号一切智普照。】

  其实这个世界的名跟佛号,与前面一个世界很接近。『莲华池』是比喻,『深妙音』是法说,这个名词里头有法、有喻。「莲华池」因莲花而得名,这个池的名号因莲花而得名,莲花表清净不染。清净很难,不容易,心里头稍稍有一念,这一念便是妄想分别执着。

  我们说阿罗汉对于世出世间法一切执着放下了,他还有分别。我们要问,谁分别?如果没有「我」,哪来的分别?法身大士分别也没有了,分别执着统统都断了,无明烦恼没断。谁有无明?诸位想想看,如果没有「我」,无明与我有什么干涉?由此可知,我们讲断执着、断分别,粗的断了,细的也断了,极其微细的没断。极其微细到等觉菩萨才断,那个一断就成圆满的大觉,如来果地上圆满大觉。这个境界实实在在讲没有法子说,大乘经上佛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话是真的。

  「言语道断」就是没有法子用言语来表达,不但言语没有办法表达,心思都达不到。你说你想,想全是妄想,事实真相不是你想象的。那要怎么办?想不行,不想也不行;想是妄想,不想是无明。我们初学佛在这个地方遇到难关了,真正的难关,这个难关不是一般人能够突破的,这个难关确实存在。那要怎么办?我们要想真正有成就,真正能得一点受用,办法是有,什么办法?依教奉行。我们对佛菩萨首先要建立信心,没有信心,那无可奈何了。

  佛菩萨的教诲,许许多多好象跟我们的常识,跟我们的现实不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了,我们是听佛的话,还是随顺世间一般的知见?要随顺世间一般的想法、看法,就不能随顺佛陀教诲了。随顺佛陀教诲,走的是什么路?成佛之道,离苦之道,永脱轮回,永超十法界,是走这个路。随顺世间凡俗的想法、看法,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走什么路?这是走轮回路,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不能不晓得。

  「莲华池」表法的意思很深。我们像不像个莲花?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就表这个意思。「唵嘛呢叭咪吽」,念这一句真正的功德、目的何在?提醒自己。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这是个池,我们的身心是不是莲花?怎么样才是个莲花?莲花不染着,不被污染,不着相。这个池,池底代表的是三途六道,池底是泥沙,表三途六道。池底上面是水,水是清净的,代表四圣法界。而莲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表示的意思,六道、四圣都不染着。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六道、四圣都放下了,那我们这个身心现在这个世间就是法身菩萨,超越了;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染着,菩萨不染着。

  菩萨所证得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只要不染着,这个世界是清净的,是唯心所现。这个土,环境,法性土;这个身,法性身,身土是一不是二,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我们这个身体没离开此地,这个念头一转,就转凡成圣,一超永超。难就难在你转不过来,这个时候自己要觉悟,为什么我转不过来?习气太深了。才发现自己无量劫来严重的习气。什么人能转得过来?真正觉悟,发了狠心,一定转,不再随顺,不再干糊涂事。什么是糊涂事?世出世法里头,稍稍有一点贪恋,稍稍有一点不如意,糊涂事!『智』失掉了,『照』也失掉了。

  佛门用莲花表法,处处可以见到,可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见到怎么样?真的是一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它是它,我是我,彼此不相干。绝大多数佛像、菩萨像都是站在莲花上、坐在莲花上,那是表法,那是提醒我们,我们看了居然是麻木不仁。真正学佛人供这个佛像功德大!大在什么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染净二边都不着,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是莲花。

  表演给一切众生看,那是「普照」。一切众生里面有利根的、有上上智的,他一看到,他就觉悟、就明了,回头了;中下根性的人虽然不能够当下悟入,也种了善根。善根熏习力量的厚薄与过去生中的宿根有关系,与这一生当中遇到的缘有关系,与精进与否有关系。如果过去善根深厚,现在的增上缘很殊胜,自己能够勇猛精进,好!这一生很可能就成就了。真正如理如法如教修行的人,现前智光、德光、行持之光,就放射了,我们现在人说的话,他已经产生影响了,这个影响就是经上讲的「普照」。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色光明。佛号普光华王云。】

  『世界名种种色光明』。「种种色」不是一个色,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多元文化。色相无量无边,很好,它不迷惑,放「光明」。这个世界好,是清净光明的世界。

  『佛号普光华王云』,这个名号里头有三个意思。「普光」表般若智慧。「普」这个字重要,普遍,普遍当然平等,这个诸位要知道,不平等就不会普遍。为什么?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就有差别,怎么能普遍?普遍虚空法界,我们立刻就能想到,宇宙之间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空间全部突破了,你才能有「普光」。不同维次空间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今天不同维次空间都突破了,那我们就明了,他的妄想分别执着都断了,都放下了。我们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放下就成了。

  「华王」,华代表因行,王代表自在。如果在大乘法里面用这个做表法,华王是谁?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究竟圆满的第一名,菩萨里面的榜首,行门里面的模范、典型。在中国有四大名山,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你看我们称赞的是「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他代表行门,代表圆满的落实。四摄六度,《华严经》上讲的文殊菩萨十波罗蜜,都落实了。佛在一切经上所说的没有一条他没有做到,他统统做到了,行门里面第一,称华王。「云」,不执着,不能执着,修行证果都不执着,你才是真修,真的证。有丝毫执着,执着便是魔障,你还在魔的掌握之中没出去,这个意思确实很深。

  真正要想在这一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大乘经教不能不学。修学大乘,从哪里学起?从根本学起。这个根本我们是讲教下的根本,不讲宗门。宗门的根本高,从心性上讲;教下的根本浅,真正从现实境界初入门上着眼。宗门就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他教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能得利益,中下根人得不到利益。我们自己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自以为是,往往在这里产生了错误,犯了很大的过失,正是古人所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许许多多人,包括我们现前所认识的这些人,他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他太聪明了,自以为聪明。不但不能接受朋友的劝告,佛菩萨的教诫,他也不肯依照奉行。什么原因?自以为是。虽学佛一丝毫的受用都得不到,毛病习气都在,不但都在,年年还高升,哪有进步可言?实际上你去观察,年年增长过恶,没有增长戒定慧三学;他年年增长的是贪瞋痴慢,没有增长戒定慧三学。自以为学佛学得不错,处事待人接物轻慢别人;自己觉得不错,他们都不如我。所以学一辈子出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们,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丝毫傲慢的态度?有没有一句粗暴的言语?没有。粗暴的言语是恶口,许多人犯了自己不知道。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智慧。佛菩萨对于学生有呵斥,我们现在讲有骂,甚至于也有打人。我早年跟李老师,李老师给我们开了个经学班,我们有二十几个同学跟他老人家学讲经。这个班上课,一个星期上一次,老师打人,那骂就更不必说了,有打有骂。这是不是恶口?这个不是,这是爱语,这是教学。真正肯接受教诲,老师真的对你很严厉的。不能接受的,这老师看得很清楚,阳奉阴违,老师对你很客气,你有再大的过失,老师也不会说你一句;不但在面前不说你,在背后也不说你。这是老师给我们做示范,我们在这里学习。

  不说世间过,为什么不说?心里头没有,永远修自己的清净心。我心里头决定不收藏别人的过失,这个心好,这个心清净。别人过失,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诸佛菩萨都不能代替。现在修行人在佛门做了不少事情,是!菩萨!菩萨还是凡夫。他烦恼没有断、智慧没有开,他受了菩萨戒,名字菩萨;天台家讲六即里面的名字即,有名无实。真正肯修,依教奉行,在六即里头叫观行菩萨,真干,真修,烦恼没断;烦恼虽然没断,他修行的功夫能把烦恼伏住。所以,修其他法门这个功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出六道轮回要断见思烦恼;伏,出不去。你看看四禅天伏烦恼了,四空天伏烦恼了,出不了六道轮回,修其他法门;修净土法门能出去,只要伏就能出去,带业往生,这法门殊胜。

  所以同学要记住,要认真努力,伏烦恼才是功夫。在什么地方学?日常生活当中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真正学习四摄六度。「布施」是学放下,真能放得下;「般若」是真正能看得破;「持戒」是守法、守规矩;「忍辱」是真有耐心,真能包容,逆境恶缘能受得了,自己谦虚卑下,欢喜为一切众生服务,修福,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精进」,不疲不厌;「禅定」,心里头有主宰、有方向、有目标,一点都不会错乱,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心是定的,这是禅定。不是在经本上,不是在讲台上,这个诸位要搞清楚,讲经讲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与了生死出三界没关系。

  怎样才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心行关系大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言语造作是行、行为,起心动念是心。你的心行跟阿弥陀佛心、愿、行相不相应?心是佛心,愿是佛愿,行是佛行,那你肯定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所以,世出世间法不能不放下,一丝毫牵挂都不能有。

  哪里是道场?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不是道场?都是!不是一定要搞个什么山,建个什么的,那是道场,错了!《维摩经》上维摩诘居士讲得很多,大家可以看看,凡是行道之处,这个处所就是道场。行道,身行、心行,起心动念与诸佛菩萨的心愿行都相应,你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道场;你在十字街头,十字街头就是道场;你在旷野,旷野是道场。只要这个地方有道德之人,这个地方就叫道场。道德之人他行的是道德,他表现出来的是仁义,仁慈博爱。所以这个世界名「种种色光明」,佛是一个具足圆满道德之人,「普光华王云」。我们看到华王就晓得了,这个佛教化众生是以普贤行为主修、为主课,这个世界人民都接受佛陀的教诲,才有这样好的德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上面第十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宝幢。佛号功德光。】

  『宝』,『妙宝』,我们还是要多啰嗦几句,大家不要嫌麻烦。为什么?我们凡夫很健忘,常常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真正的「宝」是什么?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佛给我们讲的三宝,三宝是自性本具的。在佛法里面,用佛、法、僧这三个名称来代表。佛是什么意思?自性觉。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叫佛宝;不是我们心外的佛,是自性的。法宝是自性正,正知正见;思想、见解没有一丝毫过失,没有一丝毫错误,法宝。僧宝是自性净,真如本性一丝毫都不沾染。无论是在一真法界或者是在六道,甚至于在三途、在地狱,我们自性有没有染着?丝毫没有染着,那叫僧宝。这是真正的「宝」,自性本来具足。

  非常惋惜的,我们自性本具的珍宝现在失掉了。怎么失掉的?迷失了,佛跟我们讲,不是真的失掉。迷了之后,它不起作用了,有等于没有,这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佛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破迷开悟,恢复性德而已。一觉悟,智慧、德相就现前,迷了的时候就不见了,觉悟就现前,这是「妙宝幢」。

  『佛号功德光』。由这个名号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世界肯定不是纯一清净。这个世界众生大多数着重修福德,所以佛在此地用「功德光」,劝导一切众生修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证菩提;福德不能。福德充其量在六道里面享受一些物质生活,以及有限度的精神生活,不是很高,不清净。物质生活不圆满,怎么说不圆满?它有副作用在里头。精神生活,它有情识夹杂在里面,所以不是圆满的,不得自在。这个世间若是具有大福德的人,能够得少分自在,像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我们看起来他很自在了,非常幸福了;他要比起佛菩萨、阿罗汉的境界,就逊色太多,那不能比。这个事实真相,连《无量寿经》上都讲得很清楚,大家都念得很熟。

  「功德」要紧,功德是指什么?最普通的说法戒、定、慧。持戒有功,生定是德;修定有功,开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因,德是果德,这两个字有因果的关系。功德跟福德的差别,我们一定要把它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修福着相是福德,离相是功德,这个诸位要明了,不能含糊。我们一生所修的是什么?福德。功德有没有修?一点都没有。不要说我们没有,你看看佛门公案(佛门的故事),梁武帝,这是佛门大护法,一生护持佛法,真的是出钱出力。为佛教建立道场四百八十座,成就出家人十几万人,他很自负,觉得自己功德很大。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了,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在达摩祖师面前夸耀,我在佛门护持佛法,向达摩祖师请教:我的功德有多大?达摩祖师不妄语,实话实说:并无功德!梁武帝听这个话非常不高兴,从此以后不再理他了。所以,达摩只好到少林寺去面壁去,没人理会他。等了九年,等到一个慧可,把禅学传给慧可,慧可是中国禅宗二祖。

  梁武帝所修的是什么?福德。如果他要问:我的福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福报太大了。他所修的这个大福报不在人间,真的是上则为天王。他到什么天?我们知道,欲界天。为什么?他的欲没有断,也就是说,分别执着没有断。从谈话当中,我们知道他欲望没断,他的果报在欲界天。

  福德跟功德一定要分清楚。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修福的人都没有了,自己以为修福,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要仔细去观察,福在哪里?你修的是什么福?这个福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虚还是实?这个里头有大小、有圆满。《了凡四训》里头说了八对,不能不知道。

  那么什么是福?真正利益社会大众的,真正利益一切众生的是福报,真正帮助正法住世的是福报,绝对不是讲今天建道场来弘扬佛法。你弘扬是用什么方式弘扬?怎么个弘扬?如果这个道场建立了,供上了佛像,误导了众生,不但没有福,还在造罪。这桩事情我们看到的也不少!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楞严经》上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说法就是误导众生,把众生修学的方向指错了。尤其是建道场,最不好的思想是拉信徒,这个思想错误!有这个思想,诸位想想,他的心能清净吗?能不迷吗?能不邪吗?堕落在迷邪染里头。打着佛菩萨的旗号,满足自己的迷邪染,这个就是古大德常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僧是出家人,出家人为什么堕地狱?这样堕地狱!

  世尊当年在世间是以乞食度生,每一天接受斋主供养的是什么?一钵饭而已,没有多求。佛法传到中国之后,出家人接受施主的供养,不需要出去托钵了,但是生活非常节俭,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知恩报恩,对世缘没有希求,身心清净这才能办道。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德相应,决定不会与烦恼习气相应,这个人叫道人,修道人。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有没有道德?有没有在行道德?

  这些话我们要天天提示,为什么?没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阿赖耶识里头这个种子少,力量非常淡薄。天天讲,加深,把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加多,力量加大了,到有一定的深度,它产生力量,自自然然你起心动念,你就放弃妄想分别执着,你就不会再随顺烦恼习气,自然的。现在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烦恼习气多,这个力量很大;佛法这个习气是种子很少,力量微弱。我们今天怎么做?把阿赖耶识的佛种子加多,使它的力量加深加大,真的,我们是这样成就的。我自己学佛五十年,五十年没有间断,所以这五十年来,我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多了,产生力量,自自然然,这起念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佛的教诲相应,这么一回事情。你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你阿赖耶识里头比例分量不够,你要努力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法子勉强的,努力加强。

  所以我们的学院每一个同学天天在读经,天天在讲经,天天在听经。你学讲经学一门,一门深入;听经,所有同学讲经我都听。绝对不是说我只负责讲这一部经,其他他们讲的经我都不要听,那你就错了,你变成孤陋寡闻,你跟大众、跟同学法缘断掉了。即使你将来学成功了,通宗通教,成佛了,你想度众生,跟众生没有缘,没有人听你的。到那个时候不是没有办法,还是有办法,退到菩萨位置上跟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你才会有听众;否则的话,没听众。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

  现在就要结法缘,法缘殊胜,每一个同学讲经,我都去听,很认真的去听。所以听经结三种缘:第一个跟道场结缘,我常在这个道场听经,这个道场跟我有缘。第二跟法师有缘,跟这个讲经的法师,跟这个寺庙常住法师有缘。第三个跟听众、跟信徒有缘,将来你才有机会到这个道场来讲经,才有那么多听众。你要不结缘怎么行?开始学要从现在学起,现在就要跟大家结缘了。除非跟自己讲经的时间冲突,没有法子去听经,这个可以。

  如果自己今天没有讲经,别的法师在这个地方讲经,你不能不去听。《菩萨戒经》里面讲四十里,诸位要知道,从前四十里是走路。四十里大概是我们现在的二十公里二十公里这个距离,你要不去听经你犯戒。二十公里以上,你一天没有办法来回,这个可以,你可以不去听;但是现在交通便捷了,我们不能讲二十公里了。二十公里走路要走几个小时?差不多三个小时。换句话说,三个小时的路程,你要不肯去听经,你就不是菩萨!你不是真正在拥护正法。三个小时,现在怎么?现在算车程,开车。如果你自己有车,车程三个小时之内,你不去听经,你就犯菩萨戒;去三小时,回来三小时,六个小时,大概听经两个小时。《菩萨戒经》上是这么说的。如果自己没有车,你要是搭公共巴士,你也要算这个时间,三小时之内。照这样说法,菩萨不好当!从布里斯本到图文巴搭公共巴士可能需要三个小时,自己没有车坐巴士也要来听经。你是菩萨!

  菩萨拥护道场,拥护佛法,为一切众生做影响众。如果是讲经的法师更应该如此,为什么?这听众一看到这在座的,讲经法师都来听,大概这个法师讲得不错,让听众对法师生起信心,影响众。在家居士里面的大德居士,都足以为听众当中的榜样,做听众的示范。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在台北讲经,我小时候的校长周邦道先生常常到我讲堂来听经。他不但听经,他还写笔记,为人演说,做给别人看的,大德居士!他自己能讲经,还要听我学生在台上讲经,受了菩萨戒的。现在受菩萨戒的人很多,不懂这个道理。

  这些善行,着相是福德,离相是功德。所以功德跟福德在相上来看,几乎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用心上来看,不一样,一个是三轮体空,功德;一个是没有离分别执着,是福德。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人修福德的多。什么人修功德?真正是有道行的人;在家的大德居士,出家的这些法师,他们通达经教。修行,一切时一切处,真的是须臾不离,念念都跟性德相应,念念不违性德,那是真正的功德,真实的功夫。这个大乘经不熟,做不到。请看再上面一层,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摩尼华毫相光。佛号普音云。】

  这个世界的名称比较长,『摩尼华毫相光』,名称也很好。「摩尼」是如意。「华」是因行。「毫相」是德相,佛三十二相,白毫相,这是讲的果。华是因,相好是果报;因好,果当然好!摩尼通因通果,如意自在的意思。

  『佛号普音云』。我们从这个德号上能体会得到,这个世界的众生也是耳根很利,跟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以音声为教体。再看上面,往上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甚深海。佛号十方众生主。】

  这个名号我们比较少见。但是我们晓得虚空法界,世界无量无边,同名同号的一定不少,比较上少见。『甚深海』,「海」,实在讲就是比喻深广无尽。「海」上加一个「甚深」,这是法海,还是业海?法海跟业海都是「甚深海」。这个世界肯定不是纯一清净,而是凡圣同居。

  佛的德号『十方众生主』。我们从名号上就晓得,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开的是什么课程?教导一切众生要作世主。像《华严经》一开头讲的是「世主妙严品」,第一品是《华严经》的序分,经文有五卷,很长,我们读到了。世主非常重要,我在介绍学习这第一品经的时候,勉励同学们要向一切世主学习。世主无量无边,事相上说之不尽,但是在总的原则、纲领上,我们要有能力掌握。这个纲领就是儒家所讲的「君、亲、师」,这是一切众生主。我们对于家人、周边常常亲近的人,从这个地方做起,慢慢再把范围扩大,扩大到十方世界,那就成了佛了,佛是「十方众生主」。

  君,领导人;亲,是父母;师,是老师。要知道我们自己有这三个义务,有这三个责任,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天赋的使命,不能不知道。在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君,领导人,臣是被领导人,没有例外的;出家,出家也不例外,出家这个道场住持是君,清众是臣。这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住持,住持是领导人,住持下面的执事跟清众都是臣,都是被领导的。你不是君的地位,就是臣的地位,你要尽到你的责任,把你本分的工作做好,这个就是印光大师讲的「敦伦尽分」。

  我说每一个人都有「君」这个义务,不是说这个道场各个人都做住持,没有这个道理。怎么样去领导人、领导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不是职位上的领导,是什么?工作上的领导。他做这个工作,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努力,足以给别人做榜样,得到大众的尊敬,他在这个位置上做好了。所以没有那个君的地位,要尽君的职责,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真正觉悟的人能做到,以这个来帮助领导人,来帮助君,协助他把领导的工作做好。

  「亲」是说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一切众生。所以从前地方的首长、县市长称为父母官,他要把市民看作自己的儿女那样的关照、那样的爱护。现在民主社会不是这个思想,民主社会是人民是主,政府官员是仆。那么诸位想想看,仆人照顾主人,哪里能比得上慈母照顾儿女?从这一点,我们就肯定民主制度不如君主。君主是用父母的心,像爱护自己儿女一样,好好的养育他、照顾他,还有「师」的责任教导他。

  「养不教,父之过」,你要认真去教他。怎么教他?在他面前,我们言谈举止都是他的榜样、都是他的模范。换句话说,不良的言谈举止,不能在他面前表现,教!所以做老师不容易,老师是社会一切大众的表率、标准,学人就要学像他那个样子,他是老师,师表。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思想、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这个志气,为社会所有一切众生做好样子?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孔老夫子是这样,孟夫子也是这样,佛门里面的菩萨、罗汉、祖师大德,你们仔细去观察,哪一个不是?我们要发愿向他学习,学得跟他一模一样,不可以放逸,不可以给社会大众做出不好的形象。

  形象的标准,儒家最基本的是《弟子规》,世间圣贤的模型;出家是《沙弥律仪》,这两样东西不能不学,不能不认真学习,这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标准,基本的标准。我们今天学习不是向上看,向上学不到。我们向下看,不看他的头顶,看他的脚跟,他脚跟立在什么地方,我们从这里学习。世间圣人脚跟立在《弟子规》,出世间诸佛菩萨脚跟立在《沙弥律仪》,我们怎能疏忽?

  天天讲,做不到;做不到,讲有好处,阿赖耶里头下种子。我前面跟诸位讲过,我们今天做不到什么原因?阿赖耶里头种子少,力量很薄弱,所以敌不过烦恼的种子、习气的种子,敌不过。挽救的方法就是天天讲,不断的讲,果然讲个几十年,自然就做到了,不知不觉的变化气质。《沙弥律仪》天天讲,天天念,在现前这个阶段是我们主要功课。那些大经大论我们可以学、可以听,我们做不到。如果没有这个根基,大经大论是永远做不到。所以「行」要从脚下,这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一般人都疏忽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金刚宝焰光明海,二十重佛剎第十八层,第十八层看起: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须弥光。佛号法界普智音。】

  这个世界的名号跟如来的德号,表法的义趣都很清楚、很明白。『须弥』意思是妙高。『佛号法界普智音』。由此可知,这个世界居住的众生也是耳根最利,佛以音声为教体,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跟我们这个世界很相似。再看第十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莲华。佛号福德藏普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称好。当然这个里面居住的众生有福报,难怪佛的德号『福德藏普光明』,众生有福。吉凶祸福、利害得失是我们在现前这个阶段,为一切众生介绍佛法的主题。太上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虽然有圆满的智慧,有万德万能,有无量的福德,如果众生没有福,没有福报,佛的福报就是加持也加不上!别人加持,你要有福能享受。世间福薄之人,我们也见过,听说的就很多。突然之间发财了,世间法里面讲横财!如果福很薄的人,财来了之后,祸害也来了,往往有杀身之祸。福还没享几天,灾难来了,这什么原因?这命里头没福,心地也不厚道、也不善,所以纵然有人把福报给你,消受不了。

  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人,无不教我们修福、培福、积德。这些话我们学佛的同修听得耳熟,听多了,实在说还不够多,为什么不够多?他没有发心去做。真正发心去做,念头才转过来,才能有效果。这是佛接引众生第一步,特别是对中下根性的同学们说。然后慢慢再把境界提升,福报现前了,也有福能消受了,佛再告诉你,这个世间福报不究竟。

  人生寿命有限,来生怎么办?后世怎么办?如果我们相信人死了之后有来生,有后世。这一桩事情,老实说学佛的同学听得耳熟,是不是真的觉悟到?不多。有真觉悟的,但是大多数人依然是懵懵懂懂,没有把这桩事情看重,总以为这是老生常谈。虽然自己不否定,确确实实忽略了,没重视,到临命终时后悔莫及。

  什么人听到这句话真正提高了警觉心?几个人时时刻刻想到这一桩事情?我们在老一辈出家人当中,只看到一位印光大师,他是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他的佛堂不大(祖师闭关的关房,我去参观过),佛堂供了一尊阿弥陀佛的圣像,不高,墙壁上写了一个大字「死」字,天天看,时时警惕。大师是佛菩萨化身再来的,他需要这么做吗?做给我们看的!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为人演说,为现代的人演说。古人警觉很高,所以不必,现代人业障太重,不知道死到临头,还敢造恶业。所以印光大师做这一种示现,我们要知道。

  『世界名金莲华』,莲花世界,莲花国土,我们一般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居民好,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佛叫「福德藏」,我们要注意这个「藏」字,藏是心性之中流露出圆满的福德,这个福德称性。如果没有这个「藏」字,这个福德可以说是三界六道里面的福德,修得的。这里加上一个「藏」字,这是性德。性德的福德包含的意思就广了,我们常常讲的法身、般若、解脱都是自性本具的福德。

  「普光明」,普照,这三个字是利益众生的。佛菩萨的示现,无不是应一切众生之感而出现的。出现在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转凡成圣,佛菩萨在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但是他现什么样的身相,如何表示,这个没有一定。正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无有定法可说,也无有一定的形相可现,确确实实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再看末后最上面这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藏。】

  这个名号好。

  【形如卍字。】

  这一种形状的星系,在天文照片里面我们曾经见过。

  【依一切香摩尼庄严树海住。】

  这是说它的依住。

  【清净光明云弥覆其上。】

  这个上空庄严善妙!

  【二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大变化光明网。】

  佛的名号显示佛的大德大能,圆满的后得智,权智,我们一般讲善巧方便,佛以这个为德号。我们想想这个世界众生,这不是普通世界,是净土,『纯一清净』。佛为什么示现不思议的权智?从教学的总纲领上,我们体会得到。像我们这个世间,佛号释迦牟尼,这是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现前这个阶段教学的总纲领。「释迦」是仁慈,这个世间众生待人接物缺乏仁慈;「牟尼」是清净,自己的心不清净,佛用这个做教化的总纲领。

  『宝庄严藏世界』,是清净的世界,纯一清净。佛的德号是权智,我们就想想这个世界的菩萨们,真的都是菩萨,我们想想大概不够活泼;很守规矩,不够生动,不够活泼,所以佛用『大变化光明网』。读佛经,看这样的经文,就像我们看大夫的处方一样,看到处方就晓得这个处方的对象生的是什么病,是为他开的方子,药到病除。

  学佛,初学要严谨(严格谨慎),要守规矩,严持戒律。《沙弥律仪》,我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印经处有印这个小册子,是铅字排印的,字很小,朱镜宙老居士送了一本给我。那个时候我初学佛,我在公家机关服务,我们有一个长官,不是直属的,是我们这个大单位里面的,他跟我非常好。看了《沙弥律仪》之后,他就摇头:这不行,这动不动都犯了戒,这不能学。初学的规矩很多,要受约束。必须知道无量劫来,我们被世俗烦恼习气的染污,心情就像野马一样,现在要把这个野心收回来,你不受约束怎么行?

  佛对初学约束很多,这个约束对于我们初学的人有大利益,不许我们再犯过失。约束我们的总的纲领原则,这不能不记住,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三皈五戒十善义理深广无际,没有边际!不要看到:这个很简单!这个通一切佛法,一切佛法都离不开这个纲领。世尊给我们讲,一切诸佛在十方法界教化众生,共同的纲领十六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位想想看「是诸佛教」,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佛不教我们做恶业,不许我们有恶念。

  所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邪,什么是正?先要有很清楚、很明确的认知,然后才能谈到修行。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的话,你修什么?那么这个认知,佛在一切经里面讲的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初学的人讲得浅,讲得简单,刚刚学,小学生!等到境界向上提升,佛又跟你说得广一点,给你讲得深一点;境界再提升,佛给你讲得愈讲愈深,这个境界愈来愈广。一直到如来果地,还是这个纲领,真正是佛法大总持法门。学,永远没有止境的!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还不是三皈五戒十善的细说、广说、深说而已。

  《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一法包括一切法,一切法都在一法之中。譬如说「皈依佛」,一切佛法都在这一法之中,这一法不是独一;任一。说「皈依僧」,一切佛、一切法都在皈依僧这一法之中。我们讲「不妄语」,一切法都在这不妄语之中。佛法不可思议!我们得细心去体会。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四海,右旋有十海,十海是十段,这第四「帝青宝庄严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金刚宝焰香水海右旋。】

  再往右面去,这第四个海了。

  【次有香水海。名帝青宝庄严。】

  这是这个『香水海』的名称。诸位一定要记住,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香水海」、「香水河」都是表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种子遇缘就起现行,现大世界。

  【世界种名光照十方。】

  这个世界种就跟华藏世界种一样,它的名叫『光照十方』,这个世界种也有二十层佛剎,二十层世界。

  【依一切妙庄严莲华香云住。】

  小世界有安住,大世界也有安住。

  【以无边佛音声为体。】

  这是个大世界之体。由此可知,音声的教化确实是很重要。在十方世界里面,耳根利的占的比例确实是很大。现在我们看它所持二十层世界,也从最下一层看起:

  【于此】

  这个『此』就是「光照十方世界种」。

  【于此最下方。有世界名十方无尽色藏轮。其状周回。】

  这个光是错字,是形状的状,这个要改过来。『其状周回』,它的形状是个圆形的。

  【有无量角。】

  圆形,它带着有边的,这么样一个形状。

  【依无边色一切宝藏海住。】

  这一句讲的依住。

  【因陀罗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莲华眼光明遍照。】

  世界名号『十方无尽色藏轮』,这个名号里头含义很广、很深。佛的德号『莲华眼光明遍照』,这个世界,世尊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个世界『纯一清净』,是佛的报土,法身菩萨修学的道场,「纯一清净」。「莲华眼」表的是眼根清净,一根清净了,六根都净了。世尊在楞严会上跟我们说的「一根解脱,六根还源」。这里的「眼」就是代表六根,六根圆满的解脱,如来果地!菩萨虽有但是不圆满;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我们从这里知道,无量的智慧德能恢复了,菩萨修行功德圆满了。

  佛门里面常说「因圆果满」,因圆满了,果也就圆满,因果一定是相应的。性德圆满的透露,这个时候,初发心时发的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圆满的落实了,这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就现身。这个「十方无尽色藏轮」世界,这里面众生有感,佛在这个里面示现。虽然在这一个世界示现,佛的教化影响、佛的智慧德能不是这一个世界,遍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有缘跟佛就感应道交;没有缘,见到佛也跟见一个陌生人没有两样。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在舍卫大城弘法多年;舍卫大城,那个时候的居民有十万人,是很大的城市。在那个时候人口少,现在大城市有几千万人,在那个时候十万人口的,就是很希有的大城市了。这个城市里面的居民有三分之一见过释迦牟尼佛,有三分之一听说有释迦牟尼佛,另外还有三分之一不见不闻,没缘。能够见到佛的,缘深;闻名没有见到面,这个缘差一点;不见不闻,没有缘。

  因此佛菩萨、祖师大德、我们的老师,常常劝导我们要跟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为什么?现前你结的缘广,你升座讲经,听众多,法缘殊胜,将来成佛你度化的众生多!如果与一切众生不愿意结法缘,即使成佛,你示现的世界小,度众生的数量少,这一桩事情我们是要应该多想想。想想我为什么学佛?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是自私自利。哪有自私自利的佛菩萨?哪有自私自利的阿罗汉?特别是大乘法,大乘法的修学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世间,这个世间大!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众生,这里面像我们现前一样迷惑颠倒、受苦受难的众生太多太多了。

  我们今天受这些苦难,是苦难里面的过来人,知道苦!我不愿意受这些苦难,我看到别人受苦难,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如何能够帮助这些人,使他们不会再像我一样受这些苦难,我应该要做的,这是大乘心。到这个世间来,唯一的就这么一桩大事,其余的可以不闻不问,微不足道。我们选择这个行业,尽心尽力在这个行业上,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圆圆满满,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功德圆满。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净妙庄严藏。佛号无上慧大师子。】

  『佛号无上慧』是实说,『大师子』是比喻。狮子兽中之王,又何况是个大狮子,兽王之王,来比喻佛的无上智慧。「无上慧」,我们一看就能体会到,无上正等正觉,梵语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果地上证得的。等觉菩萨还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这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都是正等正觉。最后这个位置才加一个无上,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人,如来果地。「正等正觉」有四十一个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加一个等觉四十一个。「正觉」,正觉就更多了,正觉里面包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我们一般讲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是属于正觉。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是正等正觉。这是普通的佛学常识,我们要知道。

  佛、阿罗汉、菩萨,我常说是佛陀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佛陀,其次菩萨,再其次阿罗汉。就像现在我们一般大学里面也是三个学位,最高的博士,其次硕士,再其次学士。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一切众生依照佛陀教导的方法去学习,都能够证得。这跟宗教里面不一样,宗教里头有上帝,上帝只有一个,不能人人信仰宗教的都当上帝,没这个道理。但是佛门里头所有一切学佛的众生,都能成佛,那是学位的名称。大学里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博士学位。只要你自己肯用功,精进不懈,认真努力,这个学位你一定可以拿到。

  佛法是教学,佛法确确实实不是宗教。所有一切佛的名号都是表性德,所有菩萨的名号都是表修德,性修不二,理事一如,佛法是教育!佛希望我们都能够证得最高的学位,佛陀。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帝青宝庄严海所持世界,二十重世界的第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现莲华座。佛号遍照法界光明王。】

  世界名号『出现莲华座』,注意「出现」这两个字。由此可知,在佛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之前,「莲华座」这个名称应当也没有出现;「出现莲华座」证实、显示佛教学的成果。佛家常讲的教化,教是教学,化是成绩;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中国古德常讲读书在变化气质,这个书读了起作用,有了成效;如果书念了,气质完全没有变化,这书叫白读了。学佛,真正学习佛菩萨,我们的境界一定向上提升,超凡入圣,这变化了。

  佛的德号『遍照法界光明王』。「王」这个字称赞,王也表自在,得大自在。一切障碍都消除,这才能得大自在。名号上「遍照法界」,由此可知,不是一个佛国度,不是一个佛剎。在这些诸佛德号当中,我们很明显的体验到,确实「佛佛道同」。佛的十号,第一个是「如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此佛如一切诸佛之再来,所以称如来。

  前面我们曾经用比喻跟诸位报告过,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就好比我们这个讲堂,老师在这个讲堂教学,但是老师教学的影响遍及十方。在从前这影响只靠文字,另外一个就是口传,只有这两种方法。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方法多了,这个要知道,方法多了。尤其是资讯发达,网路、电视把教学的影响扩大了,这是从我们这个世间人事上来观察。

  实际上诸佛菩萨的境界,那不是我们凡人能够想象得到的,诸佛菩萨有能力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他的身教确确实实遍法界虚空界。什么人能听到?法身菩萨有这个能力。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我们一般想象当中,这一个世界种里面所持一切世界,若有佛菩萨示现,六根的能力,我们讲六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六通的能力应该可以达到。法身菩萨,那这个世界种的界限应该可以突破的。大宇宙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种,都没有障碍,所以叫「遍照法界光明王」。

  从这些名号里头,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性德本来如是。如果不能够恢复性德,我们想想,这是不是最大的耻辱?佛在大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我搞得这个样子,奇耻大辱无过于是。古德说「知耻近乎勇」。菩萨何以能够勇猛精进?没有别的,知耻。我不能成佛,我不能跟诸佛如来一样,这是我的耻辱。再看上面第四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幢音。佛号大功德普名称。】

  世界的德号、佛的德号含义都很清楚。功德,『大功德』要修,『普名称』可以不要在意。为什么?实至名归。如果我们还有个求名的念头就错了。大名称是我们今天世间人所讲的知名度,如果还有这个念头,你的名闻利养没有舍掉;名利心是轮回心,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成了佛之后,大名称是自然的,性德自然流露。佛确实对于这个没有起一个念头,没有动心,没有起念。这个大名称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作用是教化众生。众生见佛像,闻佛名,阿赖耶识里头落谢佛陀的种子,所以说为利他的,不是为自利的。再看第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刚宝庄严藏。】

  这名词都好懂了。

  【佛号莲华日光明。】

  日、月、灯,这是佛经里面常常讲的,都是表光明的,表智慧的。智慧从清净心生,『莲华日光明』。清净心,记住,从严持戒律来。不能够严持戒律,怎么能得清净心?没有清净心,怎么会生智慧?智慧不生,如何自度?自度都不能,怎么能度人?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时时刻刻来提醒自己。再看第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因陀罗华月。佛号法自在智慧幢。】

  『因陀罗』是大梵天罗网的名称,佛在经典上常常引用。「因陀罗」网美不胜收,尤其网孔里面所系的宝珠,光光互照,显示出重重无尽,佛常用这个来比喻世界。宇宙之间世界确实重重无尽。这三个字是比喻。

  『华月』是法说,法说里头还是含着比喻。「华」比喻修因,「月」比喻清凉。当然,智慧不现前,清凉的心不会现前。凡夫的心烦躁,菩萨的心清凉,跟凡夫不一样。菩萨看破放下了,所以身心清凉自在;凡夫放不下,放不下就有忧虑,就有烦恼,没有法子离开烦躁。

  佛的德号『法自在智慧幢』。「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得自在。「自在」的样子是什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一部《华严经》是法,法宝,经本展开字字句句通达无碍,这就自在了。没错,不能把意思错会,经文展开字字句句你能看到无量义才叫自在;如果我们展开只看到一个意思、两个意思,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智慧没有开。智慧开了,确实这个经典是法,微尘是法,毛孔是法。

  「法」是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的总代名词。佛法里面常讲「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也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总代名词。说六个,六个合起来一个字「法」,展开来无量无边。一一法都含摄一切法,为什么?任何一法里头都有性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这一法如是,法法如是,通的!真实智慧!所以古大德不是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

  我在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参加他的经学班学讲经。李老师给我说,一法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我们当时听了很惊讶,对老师所说的意思不能明了,怎么会一法通达一切法都通达?简直无法想象。换句话说,很难接受。到以后慢慢的教理学多一些了,才知道性相。学到《楞严》的时候,这才明白「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一切法的根,本源是性识,你从一法里头见到性识,法法就通了。这个时候我们听了这句话点头了,不再疑惑了。

  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通大道!大道就是性识。所以,明心见性要修哪个法门?哪个法门都可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明心见性的法门。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也是修的明心见性的法门!念佛念到什么功夫是明心见性?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法门就通达了。理一心法门证的是实报庄严土。经论上、祖师大德们常讲「彻法底源」,那个「底源」就是心性,明心见性。见性我们就称他作佛。但是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了,见一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没有圆满。必须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证得究竟圆满,那是如来果地。这个于法才真正得大自在,究竟圆满的自在。这些话说起来不难,要想契入境界,那真不是容易事情!

  佛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我们生在末法时期,尤其生活在浊恶之世,五浊恶世,修行的环境很不好,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诱惑就是魔。这个诸位总要认识清楚,凡是叫我起心动念的都是魔。魔在外面吗?不在,魔在自己心里头。外面境界,佛讲得好「无佛亦无魔」。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讲得好,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境是什么?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通常讲,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恶缘、有善缘。蕅益大师,那也是佛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讲真话,是佛菩萨亲证现量境界。外面环境没有顺逆;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善恶。那么顺逆、善恶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少。自己的心善,所有一切人都是善人;自己心顺,恒顺众生,一切境界都是顺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会修的人,他修心,他不除境;什么环境,好,都好,一点障碍都没有,也不需要去选择什么环境,也不需要去选择什么好的同参道友。但是诸位要晓得,要有功夫的人才行,没有功夫的人不行,没有功夫的人要选择环境。在中国古代,诸位都晓得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搬三次家。孟夫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教养出来的。居住在那环境,小孩出去玩了,看他玩什么?所接触的小朋友、所玩耍的不是正道。这个母亲难得,想法子搬家,要搬到什么地方?邻居、小朋友都有很好的教养,他的小孩跟他们做朋友,常常在一块玩就受好的熏习。

  这一种思想现代人有,我们见到很多,也像孟母三迁,选择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居住。为什么?为小孩读书,这个地方学校好、学风好、老师好、学校设备好、学生都好,选择这个地方。要不要选择?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要选择。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到功夫得力的时候,自己果然证得纯净纯善,这是这几年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倡的「纯净纯善」,这个时候就不在乎外面境界了。为什么?你能转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不能转的时候要选择,能转的时候不必选择了。所以,有人要选择,正确的,有人不选择也是正确的。哪一种人不需要选择?有能力转境界的,不被境界转,他不需要选择。没有能力转境界,还是受外面境界影响,他选择环境是正确的,这我们中国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他就要选择。这是讲到于「法自在」。「智慧幢」的意思大家都懂,就不必再说了。我们再看第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轮藏。佛号大喜清净音。】

  『妙轮藏』,都是表佛陀教育很普及、很发达的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不是个小的地区,世界,这个世界从广义上来说,圣贤的教化很普遍。我们可以讲古代,三千年前那个时代,西方宗教教育很普遍;在东方,孔子、老子出现在东方;在印度有释迦、有婆罗门,圣贤教育相当发达。这些大圣大贤走了以后,确实一直到现在,这两千五百多年是一代不如一代。今天科学技术是发达了,道德没有了,人生活在世间很痛苦。这个世间有没有道德之人?有,我们见过。相信的人不多,肯学的人不多。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没有善根,要这样说法有罪过。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论善根福德因缘,我早年讲经都常说过,绝不亚于古人。为什么原因比不上古人?圣贤教育没有人提倡。还有一等,我也见过,圣贤教学过于呆板,不契现代人的根机。所以看到儒家的「礼」,大家害怕:儒家的学问可以听听、可以学,那个「礼」不行,对我们日常生活约束的太过分。看到佛家戒律更害怕,佛经可以听、可以研究,用不着去学。对社会大众产生这一种负面的印象,不是佛的过,《华严经》活活泼泼。过在哪里?过在我们四众弟子,学了佛怎么样,食而不化,没有消化,不能够活活泼泼、灵活应用在生活上。自己没有契入,当然就没有法子影响别人,一定道理!过不在别人,过不在经典,过在我们自己没有走上正路,我们走到岔路里头去了。当然这与老师教导有关系。

  所以佛法的教学不是个容易事情。李老师从前常常教我,我们自己修行要帮助别人,一定要通达佛法,要通达世间法。通达佛法,契理;通达世间法,契机。只通达佛法,不通达世间法,契理不契机;只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佛法,契机不契理,不但不能帮助人,也没有办法成就自己。理机双契!那你对于现代社会大众,他们一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能不知道。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对治毛病习气而已。

  圣贤的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标准,我也是搞了很多年才明白。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的礼,三代就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兴革,兴革用现在的话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修订,有废除的、有重新制定的。为什么?契机!但是佛法里面的戒律,千年万年都不能变更,不可以修订的。这什么原因?凡圣的标准。不是世间人这个朝代的标准、地区的标准,不是这个,它是凡圣的标准,所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我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对于戒律才信受奉行,它是凡圣的标准。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它都是准确的,它都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跟礼不一样。但是虽然是个绝对标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它在行持方面容许有变化。这叫什么?通权达变。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佛的戒律是很谨严,现代人可以享受,而且持戒人心地清凉,持斋、持戒的人常生欢喜心。

  『大喜清净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四无量心也能够帮助你证得清净心,互为因缘,相辅相成。「音」,音声做佛事。这个世界我们就知道了,佛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是以四无量心做总纲领,清净心做总的原则。牟尼是寂静,跟「清净」非常接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德号还有一个名字,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说出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这个名号知道,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教什么?教清净平等觉。

  我们在佛法多年的学习,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世尊必定是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在这二土用清净平等觉做教学的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而在实报土,是用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光是讲空间,寿是讲时间;说个光,说个寿,把时间、空间全部包括进去,一法不漏。佛是觉的意思,无量觉。清净平等觉,到实报庄严土是无量觉;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肯定是清净平等觉。

  我们要想到极乐世界去,现在就修清净平等觉。这个在《无量寿经》经题上,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视!我们修净土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你这样子给别人介绍,人家不会说你是迷信。迷信的人,哪来的清净平等觉!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五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这一海所持的佛剎也有二十层,现在我们请看第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音藏,佛号大力善商主。】

  从这一段我们真正觉察到佛菩萨无处不现身,世界众生差别很大,无量无边。这一尊佛号『大力善商主』,什么叫「商主」?我们今天社会上,有所谓企业王国,这个大企业公司的老板就跟国王一样,他的影响力遍布全世界。每一个世界所有大城市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行号,确确实实他建立一个王国,他的顾客就是他的国民。在宗教里面我们也见到,天主教的梵蒂冈是一个王国,它的教会遍布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每一个角落里面都有它的教堂,信奉天主教的人民是它的国民。佛教在过去它是学校,它没有政治组织,没有行政组织,像一个著名的大学,它的学生来自全世界,学成之后,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服务。佛法是教学,没有组织,但是到近代也发现了佛教有组织,有很多有大福德的法师们,他们的道场也遍布全球,有几十所、有一百多所的,有组织。有组织那就是一个国家,它有行政组织。但是真正的佛法决定没有,佛教有宗派,宗派是学派,是属于学术。

  净宗学会这是最近三十年发展的,大概在全世界也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它算不算是一个王国?它不算,为什么?它没有组织。每一个会都是独立的,它们的行政独立、人事独立、财务独立,没有说哪一个会管哪一个会,哪一个是总会、哪个是支会、哪个是分会,没有!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不要以为净宗学会有组织,那就错了。这是佛门修学的一个宗派,都是同学,地位完全平等。我们当中有联谊,有互相切磋琢磨,也有互相支援,这是朋友,没有隶属。这个会在世界上没有总会,在一个国家里头也没有总会。会的名称多半是以地区来做名称,但是这个名称有很多名实不符,像往年我们在加拿大,在温哥华成立「加拿大净宗学会」,这样说起来,应该是加拿大全国的?并不是,就这一个会。所以实际上不能用国家的名字来做学会的名称,应当用地区。

  我们澳洲净宗学会,在澳洲政府登记真正的名称是「昆士兰净宗学会」,不是澳洲的。我们对国外同学联系,说昆士兰很多人不知道,说澳洲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是一个方便说法。我们此地办净宗学院,学院只有一个,用「澳洲」可以,澳洲净宗学院只有一个,只有一家,没有第二家。如果像这样的学院有很多,我们一定会用地方的名称,「图文巴净宗学院」,这是正确的。一个城市里面有好几个学会,我们可以用乡里的名称,这个样子很容易记,大家听到很容易知道,哦!你们这个会是哪些人在那边修学净宗的,所以净宗学会跟古时候的莲社完全相同。为什么不用莲社?这是夏莲居老居士他提倡的,提倡的目的我们很清楚,希望消除社会大众对佛教迷信的观念。提起佛教,总认为是迷信的,寺院、庵堂都是为鬼神服务的,不是为人服务,所以他改用「学会」,教学的场所改用「学院」。用这样名称使大家耳目一新,这是本土化与现代化的作法,这是佛法。

  佛教一切众生,非常重视契机,契机那就一定要本土化、一定要现代化。所以我们在达拉斯建净宗学会就用达拉斯,达拉斯的净宗学会,休斯顿的净宗学会,洛杉矶的净宗学会,这一看到名称就晓得,很清楚!这是有许多同学还在想自己居住所在处,有一些念佛人大家在一起共修,也想成立一个净宗学会。我常常遇到有这些信件,问我要什么名字?当地地名,这个会完全独立、完全平等,我们只有共同学习的科目,除共同修学科目之外,其他都独立,都没有互相交涉之处,这个好!所以这个会所是个学习场所。净宗所依据的经论最少,在现在总共只有五经一论。这五经只有《无量寿经》稍微长一点,其他的经典分量都不长,所以五经合起来也只那么薄薄的一小册,对现代人来说最契机。

  但是佛称为法王,于法自在,那个意思要另当别论,他不是统治多少人民、多少疆土、多少教会,不是这个意思。王是取自在,王可以发号施令,人民一定要服从。发号施令的人自在,服从的人要受约束,所以王取自在。佛对于一切法没有障碍、没有疑惑,所以于法得大自在,称之为法王,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能够误会,跟古时候政治里面称的王侯,意思完全不同,法王是赞美的意思。这个大商主我们要记住,由此可知,在这个世间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成就了,出类拔萃,都称之为主,都称之为王。早年我们在台湾,台湾永和有个豆浆店很有名,豆浆大王。它也称王,它也称主,真的!「永和豆浆」这个分店也遍全世界了。我们在美国看到,好象在澳洲也有,在中国大陆许多城市里头都有永和豆浆。这么小小的一个生意也能做到跨国,发展成许许多多分店。它那是有组织的、是有管辖的,一个老板,分公司他派人去经营,那是「商主」。这个商主是菩萨,这个商主是佛陀,由此可知,我们从佛的德号上来看,这个世界肯定是经济贸易非常发达,佛在这个地方教化指导。

  世间人求财富,怎么样才能够致富?怎么样才能发财?佛的经典上真有,如果你真的依教奉行,你的财源滚滚而来,是真的不是假的。发财的因,明心见性那就另当别论,我们就不说了,为什么?明心见性,在那个境界里头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性本具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相好是宝藏)、无尽的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那是出世间大财主。每尊佛都是圆满大财主,每一尊菩萨也都是财主,他不圆满,没有佛那么圆满。但是六道里面众生就不行了,没见性,要靠修德。修德那是中国算命的人常讲,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库,你财库里头有多少财,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命里头的财库是过去生中修的,过去生中修的财富多,你命里财库富足。但是命里头有财,你要不去好好的经营,那个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没有那个道理。但是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赚钱,钱财都滚滚而来。这命里财怎么修的?布施修来的。

  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常常说,为什么?世间求财的人太多了,佛常说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佛、菩萨,诸位仔细观察,他们在世间示现,干什么?就修这三种因,所以他得的果报殊胜。我们凡夫只贪图果报,不知道修因,这个财富从哪里来?想方法掠夺别人的,这个造罪业!夺取别人的财富自己来享受,实实在在给你讲,还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夺来的时候你肯定不能享受,可能夺来了,自己发生什么灾难。千方百计谋夺别人的财富,到自己手上还没有享受就散掉了;或者是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死了,得不到!你能得到的、你能享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何必用这个手段?这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所犯的错误。正正当当、规规矩矩,无论经营哪个行业,你会发大财,为什么?命里有。你很规矩很正当的经营行业,这是缘,因加上缘,果报现前,你的财富几辈子都用不完!

  如果不晓得这个道理,用种种手段,专门干一些损人利己,你所得的财富已经亏损了。世间人常讲折福,你的心行不善折福,命里头有一亿财富,你这一生千方百计赚得来的只有几千万,一大半都折损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命里头没有财富,过去生中没有修,现在知道了,现在修还来得及,认真努力积极去修布施、去修供养。修布施、修供养不求果报,那你命里头财库增长得很快;本来我命里头没有财库,现在财库增长得很快,这一生当中修积的。如果希求果报?它也增长,增长得缓慢;不求果报,增长快速。那么财富果报现前了,这肯定现前,现前之后还要作贫贱想。了凡先生教训他的儿子,决不要想我有财富,我还是跟从前一样贫贱;那现在财富来了,财富来了供养社会上许许多多比我还苦难的人,我去修布施供养他们。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是很好的往生的资粮。我们不求别的,只求往生净土,只求亲近阿弥陀佛,只求早一天成佛。

  成佛干什么?广度众生。这个思想正确,这个思想没有错误。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对自己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一丝毫名利心,没有一丝毫贪瞋痴慢,也没有一丝毫贪图享受。为正法住世,为帮助一切众生,辛苦一点!其实一般人看到辛苦,他自己辛不辛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无有疲厌」,他没有疲劳,他也不厌倦,为什么?无我!诸位必须要记住,人会劳累是为自己,念念没有忘掉我,我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累了。有「我」很容易疲倦、很容易累,「我」要是没有了,做再多的工作,我们要问,谁累了?你看看工厂机器的运作二十四小时不停,它累不累?它不累,它做得很起劲。为什么?那个机器无我,我们人不能跟它比!真的,人因为有我,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毛病就出在这里。佛教众生修行头一个关口「无我相」,你要在这上下功夫,特别是大乘佛法。

  这个「无我」怎么修法?实在说,大乘有方便。什么方便法?起心动念不想我,起心动念只想众生。众生苦,众生有灾难,我要怎样去帮助他?一切灾难的根源是迷惑颠倒,所以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真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是破迷开悟。因为九法界众生的苦从哪里来?从迷了自性来的。悟从哪里来的?悟是觉悟自性。苦乐是果,觉迷是因。苦有苦的因,觉有觉的因。佛菩萨无有疲厌的教化众生,工作量愈多愈欢喜,工作量愈多愈自在、愈轻松,得法喜充满。凡夫这个关口没有法子突破,就是念念想到我,这个难!念念也想把我保护好,特别是富贵人家着重保健,以为保健可以长寿,这个话靠得住靠不住?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这靠不住,身体再健康再好,寿命到了还是要走!早年我住在旧金山,一个邻居八十多岁身体很好,每天早晨到公园散步,他起得很早,天没亮就起来了。大概有七、八个老人,每天早晨都在公园里面聚会,在那边走路,大概走一个小时。他告诉我身体非常健康,照他身体的状况应该可以活一百二十岁,第二年就走了。

  所以要晓得人有命,命运生死也是注定的。在佛法,法相唯识宗里面讲得很清楚,引业、满业。引业是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生的;满业里面,这就讲福报,你的富贵穷通、寿命长短都是在满业里头。一般凡人很不容易转变他的命运,《了凡四训》里面云谷禅师对他的开示,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诸位可以多读多参考。世间人哪一个不受命运的支配?凡是受命运支配的,在佛法里面讲凡夫俗子;真正学佛修道人,往往他能够改变他的命运,超越定数。所以佛法承认有宿命,但是宿命自己可以改变,了凡先生改变了。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得到这一本书,看了之后很欢喜。我自己并没有求福、求慧、求长寿,我没有这个念头,从来没有这个念头求过这些事情,我懂得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个重要!这是接触到佛法之后,我的目标就锁定在这个方向,改过自新。不知不觉也统统都转过来了,没有求,都转过来了。

  活一天,为一切苦难众生工作一天,为正法住世工作一天,我干这个。除这个之外,世出世间我没事,永远保持身心清净,没有染着。虽然不能到纯净纯善,可是净善确确实实年年月月都在增长,有进步没有退步。身心安乐,自在快乐,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的,全是为众生。帮助众生,成就了,很好;不成就,也很好。事情做失败了,没有成就,我自己尽心尽力了,功德是圆满的。没有能做得成功,因素大概是有两个,一个是众生福德因缘不具足,我们想替他修福,他没有福报享受。另外一种就是当中有人破坏,破坏与我不相干。我如果有名闻利养,那就被他破坏了;我没有名闻利养,我没有贪瞋痴慢,所以那个破坏的人,他不是破坏我,是破坏众生的善缘,破坏众生的善果。他结罪是跟众生结罪,跟我不结罪。如果我里头有私心,跟我也结罪;我没有私心,他跟我不结罪,但是他跟众生结罪。

  特别是在弘法教学上,这个事情不好障碍,你要真正指导一个人,你有真功夫。我们这么多年来宣扬《无量寿经》会集本,有少数法师反对,劝人家不要学这个本子。反对的法师你真正高明,你真正能够帮助那个众生这一生当中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因此他失掉了信心,他遇到了困难,这一生修行不能往生,你要背因果责任。话不能随便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都要负责任。你要把方向指错了,你害人走迂回道路,害得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是断人法身慧命。造谣生事,嫉妒、中伤,让这些信徒对这个法师、对法门丧失信心,退了心,都是地狱罪。这些事情我们过去讲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个经我讲过三遍,每一次讲当然不一样。好象现在有同学从录相带整理出来写成文字,我们希望整理写成文字的同修,把这三次讲的都听听,把三次讲的会集起来,意思完整。这部经里头确实详细说明障碍佛法流通、障碍善心人学习,罪过是多么重!

  跟法师结不结罪?不结罪。法师教化众生的心愿不退转,他是圆满的。所以你破坏,造谣生事,你害谁?你害众生。与这个讲经的法师不相干,这个法师这个地方缘被破坏了,别的地方缘成熟了,他没有障碍,这个世界没有缘,他方世界有缘。《华严经》上我们读到世界无量无边,众生无量无边,哪个世界、哪个地方众生没有缘分?有缘的人很多很多,嫉妒障碍是障不住的!所以受害不是弘法的善友,受害是初学的众生。反过来,我们要是个明白人,我们成就法师、成就道场,功德无量无边!总在认识机缘、抓住机缘。现在做生意常讲的商机,那机会你要抓住,机会一纵即逝就消失了,机会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我常讲。我讲的大家未必能相信,以后我在经典里面找到印证,佛也说过,《大涅盘经》里头,这个法师能讲经,也有这个愿望,也欢喜教化众生,他没有机会、没有道场、没有听众;如果这个护法他能够想办法提供道场,想办法召集听众,他的功德超过讲经的法师。等于说他办学校、他招学生,这个讲经的法师是教员,他是校长。所以,护法功德超过弘法。在古代我们看到佛法兴旺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国王大臣很多是佛菩萨再来的,给这些讲经说法的善知识做增上缘,教化能够遍行全国、能够影响世界,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定、兴旺幸福。弘护是一体,弘护不能分家,弘护当中要产生了矛盾、要有隔阂了,这个道场就毁掉了,弘法的机会失掉了。所以道场兴旺、佛法兴旺靠什么?弘法跟护法密切配合,互相尊重。

  诸位同学,你们跟我时间久,你能够看得到,早年韩馆长跟我密切配合,我专门讲经教学,经营道场一切琐碎事情她来承当、她来护持,佛法这样兴旺起来。我们在新加坡这三年,李木源居士跟我密切配合,互相尊重,时间虽然不长,在新加坡做出了成绩。我为什么会退出新加坡?我跟李木源居士当中有了隔阂。这隔阂从哪里起来?当然有人破坏,有人在当中挑拨是非。是哪些人?我不闻不问。我们总觉得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我们离开新加坡到澳洲来了,如果没有人挑拨离间、破坏,我们在道义上决定不能离开新加坡。我这边没有人挑拨,李木源居士上了别人的当,那我不能不离开。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弘护密切配合,佛法兴旺,众生得利益,破坏的人有罪过。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上面一层,第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清净月,佛号须弥光智慧力。】

  我们再看上面,这个名号我们可以合起来说。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边庄严相,佛号方便愿净月光。】

  再看一段,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华音,佛号法海大愿音。】

  我们把这三段合起来讲。菩萨德号里面有智慧、有方便、有愿力,我们在诸佛德号当中,可以说常常看到的。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凡是诸佛如来的德号都是显示出性德,菩萨的名号都是从修德上说的,性修是一不是二。修德一定跟性德相应,才有真正的成就;修德跟性德相违背,就没有成就。我们现在修行,从这个地方就明白,为什么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我们的修德跟性德不相应。性德是智慧,我们的修行跟烦恼相应,跟智慧不相应,这功夫怎么能得力?说起愿力,我们的愿,这是一般凡人讲愿望,跟性德不相应,也是跟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跟这个东西相应。于是种种方便,处事待人接物全都错了,错得太离谱!于是我们现在总算是有几分少分明白过来了,菩萨为什么他的功夫得力?为什么他能不退转?为什么他能不断向上提升?没有别的,与性德相应。性德是法身、是般若、是解脱,与这个相应,与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着是决定不会相应的,成功失败关键在此地。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没有办法放弃分别执着,没有办法放下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总的纲领:贪、瞋、痴、慢、疑、恶见,佛法讲六个根本烦恼,我们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仔细去思惟检点,是不是与这六个字相应?这六个烦恼的反面就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诸位晓得这六波罗蜜是性德,不相应,每天念经、念佛、拜忏、拜佛,有什么用?依旧是个轮回心、六道心,他不是六波罗蜜心,所以一切作为依旧是轮回业,所有一切的愿望是轮回的愿,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我们要学佛、要学菩萨,那就得要把这个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为一切众生着想,自己就要装一个好样子,为他着想。众生不孝顺父母,我要怎么帮助他?我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给他看,教他。佛法活活泼泼,佛法是教化众生的,佛法是契机契理的。

  古时候大家都接受圣贤教诲,对于师道非常尊重,「沙门不敬王」,国王,出家人见到国王问讯,没有跪下来礼拜的。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怎么作法?出家人,出家人不要说不敬父母,不敬老师、不敬国主,怎么能教人民尊敬?这些地方要懂得通权达变,戒律、条条戒律是活泼的,不是死的。我的老母亲往生了,家乡父老对我很爱护,大家发心给我父母合葬修了一个坟墓,我非常感激。这个墓碑上,我已经出家了,我还要把我的名字写上去,这什么意思?孝养父母,所有一切的成就、功德都归父母。这个身是得自父母的,一般宗教上「荣耀归父母」,佛法里面讲回向,提倡孝道。这个墓园不算太大,但是在当地也就不算小了,旁边有石头的栏杆,每一个栏杆我都刻的有字,刻的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刻的是佛经上的经句,到这个墓园参观的人是机会教育,这是我们报答地方父老对我的爱护。老师的恩德,护法施主的恩德,我们建纪念堂,「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古人的垂训我们要落实。

  李木源居士过去对我四年的护持,恩德很大,不管什么人在当中挑拨离间,我离开新加坡,我在这个地方讲经,每天拜他四拜。我上讲台的时候对他拜他一拜,下课的时候拜一拜,我一天上二次课,对他拜四拜。只要我活一天,就不会少一次。不要说别人怎么对我,我要对得起人,永远感恩戴德。不要说他帮助我四年,他帮助我一天,我都不会忘记他;以后误会那不要放在心上,只记恩惠,不记怨恨,我们的心多快乐、多清净、多善良!这叫学佛,这是智慧。『须弥光智慧力』,一丝毫怨恨没有!自己的修学,帮助一切众生修学就是帮助人,时时刻刻念念之中要学诸佛菩萨,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不能分开。

  我们常常教人,教育,佛法是教育,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化恶为善,恶人你要能教化他,把他变成善人;化敌为友,跟我敌对的,我要如何感化他变成朋友;化怨为亲,冤家对头,我如何感化他变成我的亲人;化迷为悟,化凡为圣,教化。这是教育,对方还没有能够变化,不能怪对方「他业障深重」,这个错误,怪我自己做得不够。我的真诚、智慧、慈悲功力不够,回过头来要加强自己的功力,总有一天他会回头。这一生他不能回头,还有来生,来生不能回头,还有后世。你看看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舍一人,生生世世都照顾,我们有这样的愿力,这个愿力称性,这是性德。很好的朋友,稍稍受别人几句话的影响就变成冤家,这是最没有福报的人。尤其是对事实真相不把它调查清楚,听了别人几句话,那个挑拨的话、离间的话,马上就翻脸了,这个人薄福,没有福报。人要学厚道,就是真的我这个老朋友对我有恶言恶意相向,我们存心厚道,始终保持真诚恭敬,决定不能把他这个恶意恶行放在心上,那就错了,我们的心不够厚道,不足以度自己,不足以感化别人。

  所以凡事要反求诸己,我们的道业、学业才会年年月月再增长、再进步。这就是智,这个不迷,念念随顺性德,决定不随顺烦恼。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纵然有人在我面前毁谤,说他们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在这里装着洗耳恭听,一句话不说,等他讲完了,「阿弥陀佛」,没有记在心上。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出去,痕迹都不留,这叫随顺性德。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诸佛菩萨何以不见一切众生过?这里头有大道理在,诸佛菩萨从一切相里头见性。好相是佛性,恶相也是佛性,相有变化,性没有变化,性决定不会随着相转。见性成佛,他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见一切无情众生的法性,明心见性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要想明心见性,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练,就在相上练,就在境界上练。为什么别人能够在境缘当中见性不着相,我为什么着相不见性?我要怎样学习像他们一样?这个重要!

  为什么诸佛菩萨,最明显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为度众生,没有一愿是成就自己的利益,我们学《无量寿经》应当在这个地方着眼。念念为众生是性德流露,念念为自己是烦恼习气,尽管天下人都为自己。香港亚视何守信访问我的时候还说:「法师,古人有一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当时就告诉他,这句话误导了一切众生,这个话不正确。我当时举了这个例子说,释迦牟尼佛没有为自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反而受到全世界这么多人尊敬;诸大菩萨、大阿罗汉都没有为己,这些人都受人尊敬,可见得这一句话误导许许多多众生。我学佛之后明白这个道理,我接受章嘉大师的教诲:「看破、放下」,我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我过得比哪个都自在。

  所以文字、言说我们看到、听到,要想想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顺不顺法性,它是顺法性还是顺烦恼?顺烦恼,我们不能学;顺自性,我们应当认真努力来学习,这样境界才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提升一层,就多一分的喜悦,法喜充满;提升一层,你的心量就扩大一层。我常讲,我们为全世界一切众生着想,心量还是很小,跟菩萨跟阿罗汉不能比。阿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由此可知,至少他的心量是那么大。黄念袓老居士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单位世界这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银河系,他的心量有那么大。菩萨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性德,本来如此的。我们在《华严经》上又看到,有更大更大的世界,那是什么?重重无尽的安立。一一毛孔中、一一微尘中,都有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佛剎土,如是重重无尽。这个话,佛在一般大乘经上没讲过,只有在《华严》里头才说出来。

  普贤菩萨所入,普贤是等觉。重重无尽世界,菩萨无一世界不现身。既然无一世界不现身,那现在普贤菩萨在哪里?我说出来你不相信,我眼中所见的一切人全是普贤菩萨,你能相信吗?你不相信,我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凡夫、学生只有我一个,没有同学,《华严经》里头没有同学,为什么?有同学你就学不成功。「你跟我是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起来了。所以善财童子一个人参学,没有同学;除自己之外,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变现出来的依正庄严是来教我的、来成就我的。所以心目当中对一切众生,不是当作佛菩萨看待,当作佛菩萨看待当中隔一层,他只能成就相似位,不能证得真实位。他心目中真的是诸佛菩萨化身,不是相似的,所以他一生能成无上菩提。不但有情众生,这一切人、一切动物是佛菩萨化身,一切植物、矿物、一切自然现象,然后才真正恍然大悟,我活在哪里?我活在一切诸佛菩萨围绕之中。你们想想看,这跟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

  你要能契入这个境界,极乐就是此地,此地就是极乐世界,一切时一切处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何况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拜,拜十方三世佛,三世佛里头未来佛就是现前一切众生。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天天讲经,讲的不是讲给我听的,讲给他们听的,自己不得利益。哪一个人展开经卷,读诵、听闻,「这讲给我听的」,我就得利益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一切人事物,菩萨表演给我看的,我得利益了,我在这个里头,念念觉悟,不迷。「这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迷而不觉,永远不会开悟。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有相同地方,从日常生活当中累积经验。但是关键在依教奉行,你不依教奉行,你哪来的经验?佛法里面经验是智慧、是方便、是愿行。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不善的立刻回光返照,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叫真忏悔,业障才能忏除。

  看到别人过失,想到我有没有?不想别人。我有,赶快改,我没有,要勉励,决定不可以犯这个错误。那个做错事情是菩萨示现教我,这个菩萨示现的善行,跟性德相应的,我见了之后回光返照,我有没有?我如果有,保持,不能失掉;我要没有,赶快学习。佛菩萨就在面前、就在周边,可惜你不会,你把他当作凡夫,你自己以为圣人,所以你自己永远不能成就。我们生生世世修学犯的毛病就是这个,不是别的,这叫不会修。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你会么?」所以我常讲,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长,深广无尽,一般人体会不到。什么叫会,什么叫不会,读了《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才晓得那个样子才叫会。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懂,你才会修行,功夫得力,跟诸位说,天天进步,这不是假的。我讲一年跟一年不一样,一月跟一月不一样,那是中下根性的人;上根人,跟诸位说,天天不一样。但是下根可以提升到中根,中根可以提升到上根,上根再提升上上根。不能说我们是中下根性,永远就住在中下根性,这就错了。

  根性不是死呆板的,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整个宇宙依正庄严剎那剎那都在变,根性也在变。上上根的人,如果一念不觉,违背了性德,随顺烦恼,上上根就往下降,会变成中根、会变成下根;下下根人觉悟了,会又向上提升。所以自己要勉励自己,自己要帮助自己提升,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也帮不上忙,佛菩萨只有把这些事理因果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这叫开示。我们听了要能够悟入,就得受用;我们听了不觉悟,不入境界,什么受用也没有,学等于白学。一天到晚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还是看到别人长短,心里面起的念头还是贪瞋痴慢,这怎么行?这样修行,你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没指望!《华严经》我们从头读到这个地方,应该体会到,应该要有觉悟,应该要懂得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世间无常,性德真常。无常是假的,大家也许都听说过借假修真,在无常里面见到真常,这就是修真。事相千变万化,体性从来不随事相变化,永恒不变,古人真的说不出来。

  用比喻来说,把性德比喻作金、黄金,把事相比喻作器,我们用一块黄金把它造成一尊佛像,欢喜、恭敬,学佛的人都会赞叹。遇到一个不信佛的人,看到佛像讨厌,把这个佛像毁掉,他去做一个耶稣基督的像,那个信基督教的。明白人看到了恭敬礼拜,为甚么?黄金没有变,像变了,从释迦牟尼佛变成耶稣像,像变了,那个黄金没变。你知道了,释迦牟尼佛像跟耶稣像是一不是二,都是那一块黄金。那个不信宗教的人,看到的时候讨厌了,他又把它毁掉,造一个他喜欢的小猫、小狗。我们看到这小猫、小狗,它原来就是耶稣像、就是佛像,那个像是器,千变万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经大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是事相,性根本没有变。什么是真佛?性是真佛。所以用黄金做器皿,不管你怎么改变,金没有改变。用黄金来比喻性德、比喻自性,永远不变,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佛家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是佛性,是自己的真性,自己真性本来具足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我们平常讲大圆满;三个圆满是大圆满,这是性德,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在凡没有减少,在圣没有增加,平等平等。你要是真正明暸通达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对于一切众生那个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自然就生出来了,还要别人劝你吗?别人劝你是你忘掉了,你迷失了。诸位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的?所以学佛学了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一点长进都没有。没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这么多年,思想见解、言语态度都没有改变,还是凡夫一个,所以这样殊胜的缘分可惜了,当面错过,你没有把这个机缘捉住,改造自己。

  从哪里改起?从恶改起,改恶为善。改恶为善又要从思想上改起,不容毫分恶念夹杂,从这里改起。思想善,见解善,行为哪有不善的道理?要从行持上来改,思想没有改,你不善的根还在,换句话说,形相上控制不住,你的不善的种子立刻又起现行。古大德特别强调「从根本修」,根本是念头,念头要纯净纯善;纯净,一丝毫污染没有,纯善,一丝毫伤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这个众生不是单单讲的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乃至于一切矿物、自然现象,决定没有丝毫改变它、伤害它的念头,随顺自然。这是对一切众生的尊敬,随顺自然。随顺自然之美,随顺自然之善,随顺自然之乐,现在人没有法子体会。现在人学会了随顺烦恼,不懂得随顺自然,所以把自然环境都破坏了,惹来的天灾人祸。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六0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所持的二十层佛剎,请看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佛号功德宝光明相。】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三段,一起来讲: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

  再上去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善化。佛号大精进寂静慧。】

  我们看这个三段,这个三段里面有『宝庄严』,有『功德宝光明相』,佛号里面所说的。第十三层『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美音」是讲的法,「最胜天」是比喻。既然是诸佛世尊的德号,当然所表的都是性德。从名号当中体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能总括起来讲不外乎三大类:智慧、德能、相好。「美音」是属于相好,『善化』是属于德能,『精进寂静慧』是智慧。

  既然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失掉了,怎么失掉了?我这一问,同学们都明了,性德为妄想分别执着所盖覆,是这么失掉的。所以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为什么?真的失掉,永远不能恢复;这是迷失,只要觉悟就恢复。

  早年老师给我们讲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老人家用灯做比喻,我们好懂。我们教室里面的电灯很明亮,如果上面把它盖上三层厚厚的障碍物,它的光一点都透不出来;三层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去掉一层有一点光了,去掉两层光更亮了,三层都去掉,那光本来就是这样的。盖上三层障碍物使一点光都透不出来,它的光消失了没有?没有消失,还是那么样的明亮,它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障碍什么?我们眼障碍了,我们的眼看不到这光,这个比喻好懂。

  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就被妄想一重障碍,分别第二重障碍,执着第三重障碍。所以我们今天的德能,不能说性德没有透露,性德没有透露,我们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听?意何以能知?还是自性本具德能透露出这么一毫光,哪一样不是性德?所以世尊在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能够起作用;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见闻觉知这个作用,这是性,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这个里面带了迷,透过这三重障碍起的作用,是迷而不觉,把性德扭曲了。就如同我们眼睛戴上眼镜,如果我们戴上黑的眼镜、红的眼镜、绿的眼镜或者是蓝的眼镜,同时戴这么多眼镜,我们看外面的色相扭曲了。时间久了,误以为这个色相就是这样的,其实完全错误。你把眼镜全部都拿掉,你才看到事实真相,才能够恢复性德,所以不断烦恼怎么行!

  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我们是这三样东西盖覆了本性。我们今天看一切诸佛的德号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也没有失掉,但是不起作用。要知道不起作用的原因就是三重障碍,或者三大类的障碍。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怎样恢复自己的德能。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一样,他所示现的无一不是随顺性德,决定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妄想,不随顺分别执着。一切诸佛菩萨作斯示现,我们要明了,做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要知道怎样学习,怎样集结一切功德。

  怎样修坚固不坏地?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是比喻,比喻般若坚固不坏。我们看了这个世界的名称,就知道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有智慧。他怎么会有智慧?没有别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是真智慧;要是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那就是真的没有智慧。

  九界众生,尤其是六道凡夫,佛经里面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起心动念是随顺烦恼习气,无不是罪。我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些经文,实在讲,心里面并不以为然:佛说的话没错,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一点?说得太严重了一点?到后来经念得多了,听多了,才不疑惑了,知道佛讲的话句句是真实话,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佛有丝毫过分的语句,那就造口业了。《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这讲不通!「如」是讲的就是一点都不过分,完全跟事实一样,不增不减叫「如语」。我们不以为然是烦恼覆心,没有佛的智慧。佛看得清楚,我们看得模糊,这个里面有很深的误会存在。幸好对老师总是尊重,不敢毁谤,心里有疑不敢毁谤,少造罪过。如果不以为然就随便批评,那这个罪过就造重了。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真的,一点不假。

  以我们凡夫的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哪有不犯过的道里!老人教导那个话有道理,你不明了可以存疑,不能批评;存疑之后,你要求解,要求断疑生信。求解断疑有时候不是短时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从古大德修行的过程当中来看,比比皆是。所以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不但要有耐心,还要虚心、恭敬心,这些都是凡夫开悟的增上缘。你不能虚心,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开悟。不能够谦卑,贡高自负,这个人没有开悟的指望。

  凡是功夫得力,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学问,功夫得力的人都非常谦虚恭敬。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每一次去参加考试,他对于他的朋友、同学,哪个人能考中,哪个人不能考中,真的是料事如神,他能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好象有两、三次参加考试没有考中,他不灰心,回家认真努力的再求进步,过个两、三年,有考试再去参加。同伴的同学,哪一个人考中都被他预料到,所以就有人问他:你这个猜、预料怎么那么准确?他就讲同学当中某个人恭敬谦虚。

  实学,真实的学问,肯定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形象之中,真学问!了凡先生五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他懂得这些道理,他知道因果报应,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为什么?那个进士的功名命里头没有,他命里面只到秀才,举人都没有。古时候科举时代,进士、举人、秀才也是三个学位。最低的学位,秀才;比秀才高一级的学位是举人,举人算是功名了;进士,最高的学位。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

  但是古时候这三个学位里面,德行摆在第一。《四训》里面讲得好,参加考试你能不能考中,命!不是学。有很多学问非常好的没考中;那个并不怎么样的,他考中了,命里头有功名。你的命里头没有功名,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功名,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造!他在云谷禅师座下,学会了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他以后写出来教给他的儿子,这《四训》就是改造命运的理论跟方法,只要依这个去做很有效。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世间法,可以取得世间的聪明智慧、名闻利养,世间人确确实实是如是的希求。圣贤人教给你理论方法,确实能满你的愿望,但这个不究竟;只要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不究竟。真正究竟法,不但超越六道,一定要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实究竟法门。

  《了凡四训》帮助哪些人?帮助求世间功名富贵的人。求取世间功名富贵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有求必应。真正有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真正有觉悟的人,他肯定是求往生净土。他把轮回、生死看透了,这个讲看破了,看破而后能放下,一心学佛。学成之后再回来,叫倒驾慈航,来帮助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觉悟的众生,这大慈大悲!这个思想不是世间人的思想,世间人都是迷而不觉,没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觉悟的思想,这个思想并不消极,自度而后度他。

  成就,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他遇的缘殊胜,他一生就成就。殊胜缘中第一个是遇到善知识,好老师,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习成败的关键。老师善教,学生善学,师资道合,这个关系超过父子。我这个话听得懂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你没有经历过,父子关系是你经历过的,这种师生关系你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学校,老师跟学生没有什么感情,跟古时候那个师徒的情义不一样。

  我这一生在学校读书的时代,正是遇到中国跟日本人打仗,我们这些学生,难民!到处逃亡,国家把我们收集起来,请老师,办学校,我们在后方能够安居读书。同学大概百分之八十都离开父母,只有当地那些同学他们有家,我们学生很羡慕。我们的家就是学校,父母兄长就是老师,老师确确实实做到了父母兄长的责任,对学生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们一生提到老师没有不尊敬,没有不感激!学校是个大家庭,同学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这一分情义在。现在学校没有了,现在学校变成商店,从前学校里是家庭。商店里面是老板跟主顾,最好的关系为朋友,怎么比也不能比上一家人,这个机缘恐怕往后也很难再有了。

  我们对一切人深厚的感情、恩情,从小父母教,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老师做出来,我们亲身感受的。以后遇到佛法,正好这是学佛的良好条件。在这样的时代,世风日下而没有被染污,固然佛法有功;在学佛之前,家庭、学校教导那个功也不能没,那是根。

  所以我劝导初学的同学们,为什么那么样重视《弟子规》?没有人懂得。《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这个里面简简单单的几条都做不到,其他全部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长得再好,像一棵树一样,花开得再好看,你仔细一看根烂掉了,没根,那我们晓得这花是假花,不是真的。这个花寿命短促,几天就枯死了,比不上在土地里生根长的花卉。纵然开得不好,它年年开花,活的,不是死的。修行学佛亦复如是。所以没有根,佛家常讲「善根」,大多数人的善根,善与不善混杂,肯定是善少不善的多。不能说没有善根,善根不多,不善的根很多,这个就造成修学上的障碍,造成困难。

  所以,善友就是善知识、老师教导我们,第一个主修的科目「断恶修善」,头一个科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这里学起,从这个地方扎根。真正扎根,虽然我们年龄已经三十、四十,还是从《弟子规》上扎根。每天念个一、两遍,不要很长的时间,几分钟就念完了。念的时候反省,这一条我做到了没有?一天能够做两次反省,真正这样做,我相信有半年的时间,你这个根扎下去了;你的仪表风度不知不觉改变了,气质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学佛的人,学了十几、二十年了,气质一点都没有改,跟没学佛的时候还是一样。甚至于变得什么?贪瞋痴慢愈来愈严重,迷惑颠倒愈来愈严重,这个事情不是小事。如果不知道改进,年岁稍微大一点会得痴呆症。老人痴呆症是怎么得的?就从这儿得的,这是病根。

  所以圣学有好处,至少让你清心寡欲,自在快乐,健康长寿,我们讲现前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地位高、财富多那是假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的富贵纵然有,你不能享受。尤其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富贵人有,仔细观察,他不是真富贵。为什么?他不快乐,他的心地忧虑、牵挂、烦恼太多太多,身体精神压力太重,每一天睡觉睡得不安稳,这就很可怜。晚上睡得很晚,工作太多,早晨又要早起,闹钟闹醒,没有一天说是睡觉自自然然醒过来的,很难得有那么一天。甚至于许许多多富贵人每天要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他不能睡眠,你说这个多痛苦。安眠药天天吃有副作用,十几、二十年下来,身体负担不了,提前走了,这正是因果里面所讲的「禄尽人亡」。你虽然有寿命,你的福报享尽了,其实享得很辛苦,不是很快乐。

  我们读读古人的文章、诗词歌赋,有很多文豪都是做官的,他还有闲情逸致游山玩水,做诗、做词、做文章。由这些地方来观察,他政治清明,简而不烦,他很快乐。现在人做官为什么做得那么辛苦?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有很深的学问,你自己好好的去参究,你才会真正明了。古人做官为人民服务,不做贪官,退休之后两袖清风。许许多多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些名人,退休之后生活很清苦,虽然有很高地位,地方人士都尊敬,尊敬他是一个清官,尊敬他是一个好人。他确确实实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许多困难问题,为地方造福,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还为自己名利享受,那就是贪官,就不是一个好官。贪官历史上留骂名,子孙感到耻辱,到社会上:这是某某人的后人。你说看了多难过。

  学佛,非常难得,许多人放弃功名出家修道。释迦牟尼佛放弃王位,安世高也是放弃王位。安世高在汉朝那个时候安息国的王太子,「安」是国家的名号,不是他自己的姓。像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人家称唐玄奘,他不是姓唐,他是唐国人。我们在「安世高大师传记」里面看到,他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不到半年,他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出家学佛了。跟中国很有缘,所以到中国来传法。早期翻经法师他算是第一位,翻的东西多,翻得好,多半都是意译,我们现在很欢喜读安世高的译本。他的成就超过他做国王太多太多了,这真正聪明人,能下这样的决心,选择一个不朽的事业。「安息」是今天的伊朗,唐朝时候叫波斯,现在的伊朗。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佛的名号里面,我们从这里头学东西。

  第十四层这个世界「善化」,「普光善化」,普是平等,光是智慧。平等的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都是显示这个世界佛陀教学非常兴旺、非常普遍。佛跟大家做榜样,做示范,「精进寂静」。「精进」是破懈怠,这个国土里面的同学没有懈怠懒散的;「寂静」是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寂静慧」!佛用这个做为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上面一层,第十五层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善守护庄严行。佛号见者生欢喜。】

  这个世界好,我们知道名实相副。从世界名称上来看,很像我们现在许多国家地方政府,都大力的在提倡环保,环保是『守护』,『庄严』可以说为大自然的环境。但是「守护」上面加了个『善』字,「善」字好!

  觉悟的人知道,「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世界。这个环境里面有物质,有人事,除自己之外,一切人都是我们的环境,人事环境;山河大地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从心想生,都是随心所转。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境界转心这个生活很苦;心转境界,你就得大自在。无论什么环境,善人恶人、顺境逆境,你都得大自在。为什么?你能转境界,你不被境界所转,真功夫!这个人就叫菩萨、就叫佛。

  我们要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不被境界所转?别人能学得到,我为什么学不到?学到了,「善守护庄严行」,「庄严行」就是戒律、威仪。戒律、威仪决定不是轨范一个人的。戒律、威仪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不加丝毫勉强,性德流露。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做戒律,就叫做威仪,哪里是学来的?

  但是对于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来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性德完全相违背。违背性德的思想行为就是造业,每一天所造的、所积累的是罪业。怎么样把这个罪业消除?向佛菩萨看齐,学佛菩萨的行谊,那就是我们讲要持戒。所以戒律、威仪,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它的本质是性德的自然流露,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制定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的。你要这样想,你想错了,这个想法就是罪业。

  学佛最要紧的是放下自己的习气烦恼,随顺性德。我们没有见性,不知道什么叫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就是性德,佛菩萨的表现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我们持戒学佛就会很快乐,绝对不会有丝毫压迫感,好象戒律在约束我,不是的。我随顺性德比什么都快乐,所以戒叫清凉!你没有契入境界,你感受不到。远离烦躁,现在人讲压力,完全没有压力;无论是在精神上、在肉体上完全放松,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他怎么不长寿?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在这个世间一切为众生、为佛法,你说多自在,没有得失。

  世间人的烦恼,百分之八、九十在患得患失,他放不下。明白的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所以,不是不能超凡入圣,问题就在你有没有看破,有没有放下。怎样才能看破?要读经,要听教,多读多听。看破是明白觉悟!真正觉悟之后,你一定会放下,不再把六道轮回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一放下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真正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善守护」。

  所以,今天我们讲环保,我常常讲很不容易收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不知道环保的根在哪里。我们只知道环境被染污。环境为什么被染污?我们的心被染污,我们的思想被污染,我们的见解被污染,我们的生理被污染。没有人想到要保护这一个层面,没想到。想到要保护的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是随着自己心来转的,所以佛法常常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的环境就清净。

  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被污染,佛菩萨住的环境清净,没有污染。为什么没有污染?他的身心清净,他的身心没有污染,他居住的环境怎么会被污染?佛菩萨跟我们排排坐,坐在一起,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凡夫生活是五浊恶世,佛菩萨的环境是清净世界,经上讲的纯一清净,不相同!佛菩萨到阿鼻地狱去教化众生,他还是住他纯一清净,没改变;他心没被污染,思想见解没被污染,纯一清净。这个就是古德讲的「譬如清珠投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什么是清珠?佛菩萨是清珠,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就是投入浊水;我们这个世间人见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我们的心又恢复清净了。

  心清净,身清净,我们境界也清净了,就是这么回事情。这个我们要重视,知道怎样修行,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自己要知道珍重。我们常常嘱咐别人:你要注重保养,你要珍重。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意思很深很深。你要珍重保养你自己的清净心,你要防止一切染污。最严重的染污就是你的冤家债主在你耳边挑拨是非,那个染污是非常严重。你不知道善护,你要遭遇到许许多多的灾难。所以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知道怎样自爱,怎样自重。

  『佛号见者生欢喜』,我们要学。每一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见到我们,会不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不生欢喜心?我们这个面孔很难看,怎么能生得了欢喜心?我们的言语很粗暴,行为也粗鲁,教人厌恶,不能教众生欢喜。我们想想要怎样才真正能像佛一样,让一切人见到都生欢喜心,连树木花草都生欢喜心。没有别的,还是这一句老话,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见者哪有不生欢喜心的道理!首先,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迎人。

  我不对别人笑,人家会对我笑?我板着面孔,人家会对我笑,哪有这个道理?我不是真诚的爱护别人,别人怎么会爱我?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这是真理,决定没差错。佛家教学非常重视,为什么?这是接引众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这个要从南宋以来,大概八百多年,中国的寺院进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护法神,「守护庄严行」。这个大殿当中都供奉布袋和尚,诸位想想什么意思?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我们都称他弥勒佛,当来下生的一尊佛,现在在兜率天。他应化在世间,无论对什么人都满面笑容,对善人笑咪咪,欢欢喜喜;对恶人也是笑咪咪,欢欢喜喜。所以没有人讨厌他,各个人见他欢喜,这在佛法里叫「布施欢喜」。

  怎么能教人欢喜?你能把欢喜布施给别人,让别人都能够分享你这一分的欢喜。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丝毫虚伪没有,真诚的;一丝毫染污没有,清净的;一丝毫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布袋和尚天天布施,时时刻刻布施,真的布施一切众生。不但布施一切人一切物,刚才说连花草树木,世间所有一切在他眼目当中没有不欢喜的,这多快乐,我们应当学习。

  对于一切众生、一切有情众生,见佛性,在形象上学着见性;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在形象里头学着见法性,就欢喜了。性,永恒的;性,不变的;性,真常的。常常这样练习,常常作如是观,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跟境界融合成一体,契入了。我们一般修学的人,为什么达不到这个境界?他常常断,那也算是不错了。最怕的是什么?讲经的时候听到点头;出了讲堂,忘掉了,根本没有去做!那你哪一辈子才能入境界?学了觉得有道理,我们马上就落实,我就干,才能得到真实享受。再看上面一层,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栴檀宝华藏。佛号甚深不可动智慧光遍照。】

  『世界名栴檀宝华藏』,「栴檀」,大家都晓得,宝香。我们中国人讲的檀香,不是真正的檀香;真正栴檀香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为什么?人没有福报,这些珍宝都褪色了。随着人心转,宝树、宝香都变成普通的木材,香味都没有了。古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木材,现在这个世间找不到了,真的起了变化。古时候金银七宝很多,人心纯善。我们从历史里面记载,古代的帝王对于臣民,这个臣民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贡献,帝王常常赏赐,赏赐什么?黄金千镒、黄金万两。你就晓得那个时候的黄金多;哪里像现在,现在赏赐是开一张支票给你。钞票是纸钱,纸钱在中国是鬼用的,人哪有用纸钱的道理?现在都用纸钱。甚至于到今天,支票只看到了数字,其他的什么都见不到,愈来愈假了。我们要能够看清楚,要能看破,要觉悟!

  好在学佛,这真正得到幸福、快乐、自在。心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身跟剎土众生合而为一。中国古人讲的「天人合一」,这个天是大自然,人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这个快乐。这是觉悟人的境界,他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

  佛的德号『甚深不可动』,这一句讲的是定功。在大乘经里面,佛常讲「性定」,自性本定。《大佛顶经》里面称之为「首楞严大定」;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到的「师子奋迅大定」,都是「甚深不可动」。

  『智慧光遍照』,自性本定自然放光,定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外头学得来的,是你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佛法教人持戒,为什么?戒能帮助你得定,因戒得定;定到一定的深度就现智慧,因定开慧。我们求的是求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都得到正常的解决,如理如法的解决。

  昨天我看到悟平法师给我从网路上节录下来的新闻,「美国政府评估,如果对伊拉克开战,时间大概是两个月,费用要花两千亿美元」。我们如果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两千亿美元如果能够布施给阿拉伯国家,我想阿拉伯的人民对美国一定非常欢喜尊重,一定能够听美国人的忠告。我们和平,我们不要打仗,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杀人的武器统统销毁。我们应当做利益社会、利益民生的这些发明。科学技术可以造福社会人民,也可以毁灭社会文明,为什么我们不走正面的,要走负面的?这个事情在一念之差。一念想通了,替别人着想,那就是正面的;念念为自己想,这自私的,往往就产生了过失。

  中国古人常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局多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旁观的人他没有利害,所以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公平。尤其是布施得大福报,财布施得大财富;战争化解了,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彼此两方面都得大利益。很可惜,没有人去化解,没有人去调停。

  「遍照」,这两个字好。「众生无边誓愿度」,佛用什么度化众生?用甚深的定力,用真实广大的智慧。定是德,道德智慧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看下面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现种种色相海。佛号普放不思议胜义王光明。】

  这个世界多采多姿,种种色相美不胜收,就像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一样。我们这个经题,梵文原本里面是「杂华庄严」,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杂华」把「杂」省掉、略去,取个「华」字;「庄严」把「庄」省掉,取个「严」字,《华严经》,它的原名是《杂华庄严经》,杂华就是『种种色相海』。这个世界美不胜收,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智慧、有德能、又有福报,所以有这样好的居住学习的环境。

  我们再看佛的德号『普放』,这是讲放光,放光是 「普放」,既然是普放,佛光当然是遍虚空法界。这个光的名称叫『不思议胜义王光明』,我们着重在「胜义」。什么是胜义?胜是殊胜,佛法里面讲「了义」。尤其是佛陀在般涅盘之前,留给后世的学生们宝贵的教训叫「四依法」。

  四依法里头有一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对于我们后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什么叫了义?我们选修的法门,修学的目标要定在成佛,这才是了义;我只希望这一生我能做个菩萨、做个罗汉就满足了,这不是了义。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这个话说得不错,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办得到?那你就要仔细看清楚了,这个方法、这条路我肯定走得通,我一定办得到,这对我来讲了义;如果想一想,这些法门我这一生肯定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不在法上,法是平等的。记住!《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了义不了义是从哪里?是从我自己根性上讲的,我的能力上讲的。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今天《无量寿经》的本子有五种原译本,有三种会集本,有一种节校本彭际清的,总共九种本子在。我选择哪个本子?对我来讲我是了义,我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这个本子文字言简意赅,不生涩也不艰难,我能看得懂,我能得受用。五种原译本不错,里面有些地方很深,我看不懂,看不懂我有疑惑,疑惑就造成障碍。我选这个本子自然有道理在,契我的机。有人反对,我也明了,他反对应该的。为什么?这个会集本不契他的机。九个本子,不是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欢喜选哪个本子,你就依照这个本子修学,你一定成就,我绝不勉强你一定要学我选的本子,我没有这个意思。

  佛法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从来不限制一个人,佛法是开放的,佛法是自由的,这是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最敬佩的地方。佛所制定的戒律,决不是戒别人的;我学佛,我跟他学,戒律是戒我的,与别人不相干。我出家,他也出家;我持戒,他不持戒,他不持戒与我不相干。各人修各人的,我不敢轻慢他,也许他境界比我高,他持戒还比我清净,我看不出来。形迹上他不持戒,心地上他清净,清净心是「道共戒」,那我怎么能知道?我怎么能比得上他?

  所以戒律有定共戒,有道共戒。这些大修行人不拘形迹、不拘小节,像大家都熟知的济公长老、金山活佛。我们一般持戒的人,学戒律的人都说他是佛门败类,破坏佛教形象,哪里知道人家是圣人!人家戒律真清净,心地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一尘不染。我们戒律很严格,严持戒律,实际上处处都染着,怎么能跟别人相比?如果你要轻视别人,瞧不起人,自己造罪业。凡圣境界确实不相同。

  所以依了义,我们懂得契合自己根性,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成无上道,这个法门对我是了义。一切诸佛如来所有的教学,我们要能肯定就教我一个人。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为我们的示现,修行人、学生就他一个,他没有同伴、没有同学。为什么?有同学就很难成就。为什么?你跟我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圆满的诚敬心破坏了。

  善财童子知道菩提道上,学生只有我一个,凡夫只有我一个;除了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眼目当中各个都是佛菩萨。善人是佛菩萨示现的,恶人也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善财童子的恭敬心没有差别,平等的恭敬、真诚的恭敬。他知道都是佛菩萨在表演,表演给我看的。表演恶的形象是来教我,我有没有恶?有没有恶念?有没有恶行?有,赶快改;没有,要勉励,不能有。佛菩萨示现善人、顺境,我们看到了,马上要反省,这个善我有没有?如果有,善要保持、要增长;如果没有,没有赶快学。都在教我。

  我这个学生生活在哪里?我的周围,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佛菩萨,我是生活在佛菩萨周围当中,你看多幸福!他怎么会不成就?全是佛菩萨,连花草树木都是佛菩萨示现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他才能做到。不是这样的思想,这个见解,他怎么能做到?所以真正学佛人没有跟自己对立的,都是比自己高。哪一天我们有这个思想,恭喜你!你在菩提道上,已经有资格修「普贤行」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