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代理为什么赚钱:拼音教学的理性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7:05:25

拼音教学的理性认识

 

1、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

(1)声母、韵母的教学

声母共有23个。就发音部位而言,可以分为双唇音(如 b , p , m )、唇齿音(如 f )、舌尖音(如 d , t , n , l )、舌根音(如 g, k, h )、舌面音(如 j , q , x )、翘舌音(如 zh, ch, sh, r )、舌尖前音(如 z ,c , s ,)。而就发音方法而言,21个声母( y, w 除外)的发音方法共有五种:塞音(如 b , p , d , t , g , k )、鼻音(如 m , n , ng )、擦音(如 f , h , x ,sh , s , r )、边音(如 l )、塞擦音(如 j , q , zh , ch ,z , c )。以上五种发音方法还要配合清音和浊音,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它们规律可用下表表示: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音

舌尖前音

舌尖前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塞音

不送气  

b

 

d

 

 

 

g

送气  

p

 

t

 

 

 

k

塞擦音

不送气

 

 

 

z

zh

j

 

送气  

 

 

 

c

ch

q

 

擦音

 

f

 

s

sh

x

h

鼻音

m

 

n

 

 

 

ng

边音

 

 

l

 

 

 

 

  单韵母。它指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共六个,分别是 a, o, e, i, u, ü 。根据单韵母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圆唇、不圆唇三方面的大小不同形态,可以归纳为下表:

舌位高低

单韵母

舌位前后

唇形

不圆

不圆

不圆

 

i  

ü  

 

 

u

 

 

 

 

e  

o

 

 

 

a  

 

 

复韵母。它是复合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紧密结合而成的韵母,发音时嘴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都有一个活动的过程。复韵母共有八个。分别是 ai , ei , ao , ou , 以上四个复韵母的主要元音在前,后面的元音只表示舌位移动的方向,不一定是实际移动的终点,所以又称前响复合韵母;ui, iu 这两个复韵母主要元音在中间,所以又称中响复合韵母;ie, üe 的主要元音在后,所以又称后响复合韵母。

鼻韵母。它是由鼻韵母n 或者说ng 构成的韵母,共九个。分别是an,en,in,ün,un,以上五个算韵母都是用舌头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从鼻腔出来,所以又叫前鼻韵母;ang,eng,ing,ong,是用舌根顶住软腭,使气从鼻腔出来,所以又叫后鼻韵母。

(2)字母写法教学

学生练习书写时可以利用四线格,教师要在黑板上范书,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教师要告诉学生,拼音字母的写法是有一定规格的。此外对于字母的起笔、书写笔顺,都要交待清楚。

(3)拼音的教学

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合而成的。把声母和韵母连起来念,拼成一个音,叫做拼音。可以根据音节组成的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两拼法

声母、韵母直接拼成音节的方法。拼音时,声母念得轻而快,紧接着念韵母,快速连读发音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法

声母,介母和韵母直接拼成音节的方法。这种拼读法必须强调连读,就是声母连介音再连韵母,由慢连到快连,最后连成一个音节。连读时要注意气流不中断。发音要领: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顺当。

(4)声调的教学

音节的组成除了声母和韵母外,还有声调。声调是语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第一声(阴平)高而平,用“ˉ”表示;第二声(阳平)向上升高,用“/”表示;第三声(上声)先降后升,用“ˇ”表示;第四声(去声)向下降低,用“ˋ”表示。声调随韵母教学,在教韵母的时候,就教学生学习四声的读法。同时一个音,发音的口形不变,但高低长短有区别。在教学生标调时,告诉学生:声调符号要标在口形最大、声音最响的主要元音上。关于声调的标法,有一句口诀:声调标记有方法,字母当中先找 a ,没 a 再去找 o  e,i  u 都在标尾巴,i上标调去圆点,轻声不标就空下。

2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过程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先教学6个单韵母并让学生认识声调符号,会读四声;接着教学23个声母,从学声母开始就教声母和单韵母相拼的拼音方法或直呼音节的方法;然后教18个复、鼻韵母(包括特殊韵母er),同时教声母和复、鼻韵母的拼读。在学习拼音方法的同时,还要认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以上教学内容,大约用入学初的五至六周的时间完成。

第二阶段是提高阶段。一方面要抓住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另一方面要教学生认识大写字母,能分辨大小写字母的形体。教会学生读《字母表》中26个字母的名称,熟记《字母表》,以便学习用音序查字的方法查字典。

这个阶段在集中教学汉语拼音之后,主要是通过注音的字、词、句、课文的学习,通过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使学生复习巩固初入学阶段学习的汉语拼音教学内容。

第三阶段是巩固阶段,直到小学阶段结束。新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隔音符号。要认识隔音符号的形体及标写的位置,做到在阅读中能够分辨词连写的标有隔音符号的音节。中高年级要在进行识字、阅读等训练中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牢固掌握汉语拼音。

3、当前学生拼音学习中的障碍分析

(1)来自拼音内容本身的障碍。

此类障碍主要有 :①声母发音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名词术语过于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如zh和z的区别在于发zh时舌尖接触硬腭前部,发z时,舌尖接触上齿背,上齿背在前,硬腭靠后,这些术语学生不懂,“上齿背”、“硬腭”等又不易观察到。

② 形近的声母、韵母较多,给学生分辨带来了困难。如b和d、p和q,仅因半圆的位置不同而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的本音之间又毫无本质的联系,如为什么b的半圆在右下,d的半圆在左下。

③ 整体认读音节为什么要“整体认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和深奥,教材对此避而不谈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孩子们只有通过死记硬背来识记整体认读音节。这必然会影响到识记效果。

④ 部分韵母发音相近,难以分辨,如 o 和 uo , uo是后响复韵母,u是韵头,u读时轻短 ,o则响而长,从听觉上与单韵母“o”的发音十分接近。

(2)来自方言环境的障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一味让学生跟读“n”,可学生发出的还是“l”。仔细研究 ,发现并不全为学生口舌不灵,而是“听觉”有“障碍”。因为人对语音的分辨能力,总是先于发音能力的。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方言环境中,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的感知比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其听觉神经则往往从“语言习得”的语音去感知,而对有别于方言的东西反应“迟钝”,甚至会“听而不闻”

(3)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根据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种现象应引起关注 :一是教师自身范读声母、韵母有误。如声母发呼读音,并且尾音拖得过长 ,“n”和“l”区别不明显,“o”发成“uo”,“e”发成“nge”。二是课堂结构一个模式化 ,多数老师习惯按照“看图引入声、韵母——读声、韵母——教拼读——指导写”等四大块来教学。三是教学工具单一,缺乏必要的直观形象手段,使学生学来索然无味。

4、多元智能理论对拼音教学的启示

(1)在拼音教学中发展语言智慧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 ai ”这个音节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来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孩子们有的说:“老师高,xx 小朋友矮。”有的说:“老师比 xx 高,xx 比老师矮。”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是 a ,我是 i ,高高矮矮在一起。”

(2)在拼音教学中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分不清声母 z、c、s 和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老师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3)在拼音教学中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都运用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 aaa ;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 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 eee 。”有的是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 前 i 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 ing ”这个后鼻韵母时,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4)在拼音教学中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例如在区分“u-ü”这对形近韵母时,建议孩子们用两个小拳头来代替 ü 头上的两点。当读到“ u ”时孩子们的手就不动;当读到“ ü ”时,他们就把小拳头举在头顶上,这种练习形式儿童非常喜欢。在课堂上还开展“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标研制组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2

2、《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3、《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及对策》(何士鸿)

4、运用多元智慧理论指导汉语拼音教学 (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