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威威价格:每日特效穴位合集----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1:19:13
目录:1:肩前穴、手逆注穴。2:手踝穴、拳尖穴。3:十七椎穴、闾上穴。4:上廉泉穴、上明穴。5:高血压点、里内庭穴。6:浊浴穴、竹杖穴。7:脐中四边穴、脐上脐下穴。8:鹤顶穴、胆囊穴。9:颈百劳穴、定喘穴。
10:小腿痉挛、膝旁穴。11:乳上穴。12:手三针穴。13:足三针穴。14:三角灸穴、经中穴。15:颞颥穴、牵正穴。16:安眠穴、地合穴。17:八邪穴、大指甲根穴。18:夹脊穴、痞根穴。19:十王穴。20:夹里穴、内迎香穴。21:新腹泻穴。22:奇效穴位------手指部位。23:脚踝扭伤特效疗法-------一穴定乾坤。24:气喘穴、独音穴。25:海泉穴、唇里穴。26:洪音穴、睛中穴、鼻流穴。27:胃上穴、长谷穴。28:合谷穴。29:下腰穴、巨觉穴。
1:每日特效穴位:肩前穴、手逆注穴
',1)">
肩前穴  jian qian(Ex-UE)
〖类属〗 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 在肩部,腋前皱襞尽端直上1.5寸。
〖解剖〗 在三角肌中,有胸肩峰动脉、静脉,旋肱前、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深部为腋神经。
〖取法〗 正坐垂臂,于腋前皱襞尽端与其上方之肩锁关节内侧凹陷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刺灸法〗 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作用〗 疏筋活络。
〖主治〗 上肢瘫痪、肩痛不举、上臂内侧痛、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附录〗 别名:肩内陵穴。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手逆注穴  (Shǒu nì zhù xué)
(《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6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之间,有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方法〗伸臂仰掌,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安神定惊,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癔病、狂痫、哭泣、前臂疼痛、上肢麻痹或痉挛、胸胁痛。
〖附录〗别名:臂中穴、治瘫穴。
:2:每日特效穴位:手踝穴、拳尖穴
',2)">
手踝穴  (Shǒu huái xué)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
〖位置〗位于手腕背侧,桡骨结节之高点处。
〖解剖〗有桡骨背侧结节的骨膜,布有皮神经和前臂外背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取穴方法〗伸臂俯掌,于手腕背侧,桡骨茎突之高点处取穴。
〖刺灸法〗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不针。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止痛。
〖主治疾病〗手指挛急不得屈伸、上下齿痛。

拳尖穴  (Quán jiān xué)(《太平圣惠方》)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最高处。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桡神经的手背支。
〖取穴方法〗握拳,手背掌指关节突起,于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处取穴。
〖刺灸法〗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明目利窍,清热泄火。
〖主治疾病〗目翳、睛痛、目赤、赘疣。
〖配伍应用〗
目翳、睛痛:配睛明穴(《神应经》)。
3:每日特效穴位:十七椎穴、闾上穴
',3)">
十七椎穴  (Shí qī zhuī xuè)
(《千金翼方》)
〖类属〗背部奇穴(EX-B8)。
〖位置〗位于腰骶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解剖〗在腰部筋膜、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中。(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患者后正中线,当第5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冲任。
〖主治疾病〗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或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坐骨神经痛、转胞、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月经不调、肛门疾患等。
〖配伍应用〗
腰骶痛:配秩边穴、关元俞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下肢瘫痪:配夹脊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痛经: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出处同上)。
转胞:配玉泉穴(《千金翼方》)。
〖附录〗别名:十七椎下穴、腰孔穴。

闾上穴  (Lǘ shàng xué)(《针灸大成》)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骶部,尾骨尖直上1中指处,及其左右旁开1/2中指长度处各1穴,共3穴。
〖解剖〗在臀大肌肌腱中;布有第四、五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
〖取穴方法〗俯卧,先取患者中指指端至本节横纹长度,再从尾闾骨端自上量至尽处1穴,再取此长度之半,左右横量,各1穴,共3穴。
〖刺灸法〗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理肠化痔,止血凉血。
〖主治疾病〗痔疮、肠风下血。
:4:每日特效穴位:上廉泉穴、上明穴
',4)">
上廉泉穴  (Shàng lián quán xuè)
(《新医疗法手册》)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颈前正中,下颌骨下1寸处。
〖解剖〗在下颌舌骨肌,颏舌骨间至舌体;有舌动、静脉;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由面神经的颈支支配。下颌舌骨肌由三叉神经的肌支支配。颏舌肌由舌下神经支配。
〖取穴方法〗正坐仰靠位,该穴位于颈上部正中,于下颌下缘与舌骨体之间,下颌下缘1寸的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或退针至皮下,再向左右两侧斜刺1~1.5寸。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炙。
〖作用〗清音利喉,疏风泄热,清咽利舌。
〖主治疾病〗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咽炎、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
〖配伍应用〗
流涎:配承浆穴、地仓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言语不清:配哑门穴、合谷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癔病性失语:配洪音穴、合谷穴(出处同上)。

上明穴  (Shàng míng)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面部,眉弓中点垂线,眶上缘下凹陷中。
〖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眶上动脉;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闭目,眉弓中点垂线,眶上缘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注意事项〗本穴针刺时不宜提插捻转;禁炙。
〖作用〗明目利窍。
〖主治疾病〗角膜白斑、屈光不正、视神经萎缩
5:每日特效穴位:高血压点、里内庭穴
',5)">
高血压点
取穴方法:
此穴位于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具体细节请参考网页:治疗高血压。
补充内容:相关指压法
造成血压高的原因有很多种,但还是以动物性蛋白质摄取过量、疲劳、紧张过度、喝酒、抽烟过量、寒冷、暴饮暴食、食用过多的盐分、便秘为主要原因。
但是,在初期几乎无自觉的症状。因此有不少人大概连自己有高血压也不晓得!故一到40岁,首先得重新考虑每日的饮食生活,做根本的必要改善。若非有强烈的意志力,是很难治愈的。
第一,要控制摄取过量的蛋白质,尽量多食蔬菜、水果、海菜之类。然后以植物性蛋白质慢慢取代动物性蛋白质,另外还须注意少食用调味浓厚的腌渍物。这些,有赖家人的协助。因为把一向吃惯的食物改以其他食物代替,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很难用自己意志控制,若没有人严密监视施行,马上就会恢复原先的饮食习惯。
随着血压升高动脉就脚硬化,若是血管太粗或受寒等,血管破裂,就会引起脑溢血。假如,日常血压高,通常要注意,但血压也有突然上升的情形。到这样的时候,就成为非常危险的状态。
为了避免有这种危险发生,请务必记住指压疗法,或许会夺走你生命的高血病,也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治疗。
相关穴位与指压法: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拇趾里横纹穴。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里内庭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麻疹。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里内庭穴(此穴是人体脚底穴位,内庭是脚背足底穴位,两穴相对)
〖标准定位〗在足掌面,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
〖取穴〗患者俯卧位,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
〖功用〗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主治疾病〗1、癫痫,足趾麻木。2、胃痉挛,食积。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每日特效穴位:浊浴穴、竹杖穴
',6)">
浊浴穴 (Zhuó yù xué)(《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2.5寸处。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俯卧,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再旁开2.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利胆定惊。
〖主治疾病〗胆病、口苦无味、食欲不振、惊恐、癔病、胸满无力。
〖配伍应用〗食欲不振:配通关穴、长谷穴、竹杖穴、中魁穴、天之灸穴(《奇穴治疗诀》)。

竹杖穴  (Zhú zhàng xué)(《肘后备急方》)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与脐相对之背骨上。补:在第三腰椎棘突上方,命门穴下方(《新编针灸大辞典》)。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方法〗俯卧或立正,在后正中线,与脐相对处(约当第二腰推棘突上)取穴。
〖刺灸法〗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清肠摄血,补气固脱。
〖主治疾病〗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痔疾、脱肛、慢性肠炎、肠结核、吐血、衄血、小儿脐肿、恶寒、发热、阴挺、腰痛、脑膜炎、脊髓疾患。
〖配伍应用〗
腰痛:配下极之俞穴、痞根穴(《奇穴治疗诀》)。
慢性肠炎:配下腰穴(《奇穴治疗诀》)。
痔疮:配阳刚穴、二白穴(《奇穴
7:每日特效穴位:脐中四边穴、脐上脐下穴
',7)">
脐中四边穴 (Qí zhōng sì biān xué)
(《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编)。
〖类属〗胸腹干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包括水分穴、阴交穴两穴)。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膜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及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十肋间神经的内侧皮支。内部为小肠。
〖取穴方法〗仰卧位,于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穴,计4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
〖作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息风止痉。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病症、水肿、食物中毒。
〖配伍应用〗小儿暴痫:脐中四边,中脘穴(《备急千金要方》)。
〖附录〗别名:脐四边穴、腹四穴。

脐上脐下穴  (Qí shǎng qí xià xué)见上图
(《太平圣惠方》)
〖类属〗胸腹部奇穴(Ex-CA) 。
〖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0.5寸与脐下0.5寸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内有腹内筋膜及腹膜下筋膜;布有第八至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大网膜、小肠襟、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取穴方法〗仰卧,于脐中上下各0.5寸处取穴,共两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补益肝肾,理气调肠。
〖主治疾病〗腹部膨胀、肠鸣下痢、肠炎、腹直肌痉挛、水肿、疝气、小儿陷囟、囟门不合、妇科病。
〖配伍应用〗
小儿陷囟:配鸠尾穴(《备急千金要方》)。
疝气上冲心胸痛:配内太冲穴(《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囟门不合穴、脐上下五分穴、脐上下穴。
:8:每日特效穴位:鹤顶穴、胆囊穴
',8)">
鹤顶穴 (Hè dǐng)(《医学纲目》)
〖类属〗下肢部奇穴(Ex-LE)。
〖位置〗位于膝部前面,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髌骨上缘,股四头肌腱中。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股四头肌腱。分布有股前皮神经和膝关节的动、静脉网。
〖取穴方法〗患者屈膝取穴,于髌底中点上方之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通利关节;袪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配伍应用〗
鹤膝风:配三阴交穴(《简易普济良方》)。
痹症:配梁丘穴、膝眼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针灸学简编》)。
〖附录〗别名:膝顶穴。
〖文献摘要〗
《医学纲目》:两足瘫痪,两腿无力。
《外科大成》:鹤膝风。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解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中医师。〗

胆囊穴  (Dǎn náng xuè)
(《中华外科杂志》)
〖类属〗下肢部奇穴(Ex-LE)。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1~2寸左右的压痛点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伸趾长肌处;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腓骨长肌。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有胫前动、静脉分支。
〖取穴方法〗患者正坐或侧卧,在阳陵泉穴直下1寸左右之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
〖作用〗利胆通腑,清利湿热。
〖主治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胸胁痛、下肢麻痹或瘫痪、耳聋等。
〖配伍应用〗
胆囊炎:配内关穴、丘墟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急性胆道疾患:配阳陵泉穴、期门穴(《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附录〗别名:胆囊点穴。
9:每日特效穴位:颈百劳穴、定喘穴
',9)">
颈百劳穴 (Jìng bǎi láo)(《针灸资生经》)
〖类属〗头项部奇穴 (Ex-HN)。
〖位置〗位于项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二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和头半棘肌。穴位处布有枕动、静脉,椎动、静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分布有第四、五颈神经后支,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头颈夹肌由颈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
〖取穴方法〗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先定大椎穴,由大椎穴向上量2寸,再旁开1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或向内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作用〗滋阴清热,养肺止咳,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肺结核、百日咳、顿咳、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产后周身疼痛、角弓反张、瘰疬。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颈项部扭挫伤,神经衰弱等。
〖配伍应用〗
咳嗽:配肺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针灸大成》)。
咯血:配列缺穴、三里穴、肺俞穴、乳根穴、风门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盗汗:配阴郄穴(《简易针灸疗法》)。
骨蒸寒热夜热:配膏肓穴、肺俞穴、魄户穴、脾俞穴、肾俞穴、四花穴、间使穴、足三里穴(《类经图翼》)。
诸虚百损,四肢无力:配心俞穴、三里穴、关元穴、膏肓俞穴(《针灸大全》)。
冒暑大热、霍乱吐泻:配委中穴、中脘穴、曲池穴、十宣穴、三里穴、合谷穴(《针灸大全》)。
伤寒恶风自汗:配合谷穴、复溜穴(《杨敬斋针灸全书》)。
伤寒发强:配百会穴、合谷穴、间使穴、后溪穴(《杨敬斋针灸全书》)。
〖文献摘要〗
百劳穴首见于宋《针灸资生经》,但无定位;明《针灸大全》云:“即大椎穴”。近代将大椎旁一寸也叫百劳,一名下百劳,与颈百劳穴合称为“百劳四穴”。

定喘穴
取定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坐位,该穴位于人体的肩颈部,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对于治疗气喘发作非常显效,请参阅“治疗气喘发作”网页。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定喘穴(治喘穴)
〖类属〗背部奇穴(Ex-B)。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取穴〗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颈神经后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脉和颈横动、静脉的分支。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疾病〗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咳嗽、上肢疼痛不举、肩背痛、瘫痪、麻痹、荨麻疹、头后部痛。
〖刺灸法〗直刺或针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
〖配伍应用〗
哮喘:配膻中穴、内关穴、大椎穴、中喘穴、丰隆穴(《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百日咳:配天突穴、大椎穴、丰隆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慢性支气管炎:配涌泉穴、天突穴、丰隆穴(《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
〖附录〗别名:喘息穴、治喘穴。
10:每日特效穴位:小腿痉挛、膝旁穴
',10)">
1、小腿痉挛:2、膝旁穴
在小腿痉挛时,脚脖子会剧痛,筋肉会引起收缩,脚跟会向上扯,脚脖子会伸长。此时如果过于惊慌,不但会使抽筋时间增长,也会使痛苦增加。如果处置不当在短时间内脚会浮肿,甚至疼痛得无法行走。
小腿痉挛并非是严重的问题,问题是在莫名其妙地产生痉挛时会使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症。这种突发性痉挛,会使人平常无法运动。更糟的是晚上就寝时具有痉挛癖,这使人根本无法入睡。其他当过度疲劳或脚部寒冷时,也有引起的可能。
小腿痉挛时,首先俯卧并将小腿伸直,小腿用力,使腓肠肌向下呈V字型,在倒V字型顶点配合缓慢吐气用力按6秒钟,如此重复2次,小腿痉挛就可治愈,而且也不疼痛。
在指压穴道时,应该放松小腿再按摩,这点应该注意。当发生小腿痉挛时,不可胡乱寻找穴位,应该事先记住指压图示中穴位的位置,一旦有突发的情况时,即使在水中也能加以运用。
2、膝旁穴
(Xī páng xué)(《针灸集成》)
〖类属〗下肢部奇穴(Ex-LE)。
〖位置〗位于膝部,当腘横纹内外两端纹头处。
〖解剖〗内侧端有缝匠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布有股内侧皮神经及股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方法〗正坐微屈膝,于腘横纹内外两端纹头处取穴,每肢两穴,左右共4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腰痛不能俯仰、脚筋挛急、冷痹、脚酸不能久立。
〖忠告:本站发布的人体穴位图解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当地医院和中医师
11:每日特效穴位:乳上穴
2011年07月11日 星期一 下午 10:06
每日特效穴位:乳上穴
',11)">
乳上穴 (Rǔ shǎng xué)(《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胸腹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胸部,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1口寸处(1口寸即两口角间距离)。
〖解剖〗在胸大肌中,其下为胸小肌;布有第二、三、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取穴方法〗平卧位,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1口寸处取穴。
〖刺灸法〗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乳痈妬乳,肋间神经痛。
〖附录〗别名:乳头上穴。
12:每日特效穴位:手三针穴
来源:网络

手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手三针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取穴原则
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
13:每日特效穴位:足三针穴
来源:网络

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足三针是哪几个穴位?
足三针是: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
“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
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
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
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但笔者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
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据笔者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
14:每日特效穴位:三角灸穴、经中穴
',12)">
三角灸穴  (Sān jiǎo jiǔ)
(《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编)
〖类属〗胸腹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解剖〗在腹直肌中,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血管和神经来自于腹壁下动、静脉和第十肋间神经分布。
〖取穴方法〗患者仰卧位,穴位于腹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顶尖位于脐中,底边呈水平线,于两底角为此穴。
〖刺灸法〗用艾炷灸5~7壮,或艾条炙5~10分钟。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
〖配伍应用〗
狐疝:配归来穴、关元穴(《针灸治疗学》)。
两丸蹇塞:配气冲穴(《针灸集成》)。
〖附录〗别名:疝气穴、脐旁穴、三角灸法。

经中穴  (Jīng zhōng xué)(《针灸集成》)
〖类属〗胸腹部奇穴(Ex - CA) 。
〖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直下1.5寸,再旁开3寸处。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
〖取穴方法〗仰卧,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再旁开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调经止带,清热通便。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便不通、腹泻、肠炎、腹膜炎、小便不通、五淋。
〖配伍应用〗
月经闭止或不通:配下曲骨穴、子宫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赤白带下:配关寸穴(《奇穴治疗诀》)。
便秘:配环冈穴、肠绕穴(《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阴都穴。
15:每日特效穴位:颞颥穴、牵正穴
',13)">
颞颥穴  (Niè rú xué)(《脉经》)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面部,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
〖解剖〗该穴处分布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及面神经的颞支。
〖取穴方法〗仰靠、侧卧或侧伏,于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的联线中点处取穴。
〖刺灸法〗平刺,针尖向太阳穴,或上下透刺,深0.3~0.5寸。注意事项:本穴禁炙。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疾病〗时邪温病、伤寒、头痛、眩晕、眼疾。
〖配伍应用〗
伤寒头痛:配眉冲穴(《脉经》)。

牵正穴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标准定位〗位于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位,在耳垂前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和咬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咬肌动静脉支分布。咬肌由下颌神经的咬肌支支配。
〖功用〗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的感觉向面部扩散;可灸。
〖配伍应用〗
面瘫:配地仓穴、风池穴、阳白穴(《针灸学》)。
口疮:配承浆穴、龈交穴、地仓穴、合谷穴(《针灸学》)。
腮腺炎:配翳风穴、合谷穴(《针灸学》)。
16:每日特效穴位:安眠穴、地合穴
',14)">
安眠穴
〖类属〗上肢奇穴(Ex-UE)。
〖标准定位〗在颞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陷中(翳明穴)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俯卧位或侧伏位,在翳风穴和风池穴的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
〖功用〗安神定志,平肝潜阳。
〖主治病症〗
1、失眠,烦燥,心悸,头痛,眩晕,高血压,耳鸣,耳聋,神经性头痛等。
2、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癔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
失眠:安眠、内关穴、三阴交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精神分裂症:安眠、人中穴、大椎穴、陶道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眩晕:安眠、曲池穴、丰隆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地合穴  (Dì hé xué)(《刺疗捷法》)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下颌部,位于承浆穴下方,下颌骨正中向前突起之高点处。
〖解剖〗在颊肌中,布有面神经下颌缘支支配。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于颊唇沟直下方,下颌骨正中向前突起之高点取穴。
〖刺灸法〗直刺0.1~0.3寸,或向上斜刺0.3~0.5寸。
〖注意事项〗略。
〖主治疾病〗头面疔疮、牙痛等。
17:每日特效穴位:八邪穴、大指甲根穴
',15)">
八邪穴 (Bā xié)(《医经小学》)
〖类属〗上肢奇穴(Ex-UE)。
〖位置〗位于手指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两侧共八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骨间肌。分布有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指背支。有掌骨间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在第1~5指间的缝纹端,或手指蹼缘上赤白肉际中点处取穴。
〖作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烦热,头痛,项痛,咽痛,齿痛,疟疾,毒蛇咬伤,破伤风,鹅掌风,手指麻木,手指拘挛,手背红肿等手指关节疾病。
〖刺灸法〗针尖向上斜刺,进针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配伍应用〗
手指麻痛:配三间穴、后溪穴(《中国针灸学概要》)。
手足拘挛:配足临泣穴、中渚穴、尺泽穴、绝骨穴、阳溪穴、阳陵泉穴(《针灸大成》)。
破伤风:配后溪穴、承浆穴、合谷穴、外关穴、四关穴(《针灸大成》)。
〖附录〗别名:八关大刺穴、八关穴。

大指甲根穴  (Dà zhǐjia gēn xué)
《针灸集成》)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拇指背面,沿爪甲根中点向皮肤部0.1寸一穴,两侧爪甲角外约0.1寸两穴,左右计6穴。
〖解剖〗有皮下筋膜,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和桡神经浅支的第一、二指背神经。
〖取穴方法〗伸拇指,在拇指背侧,沿爪甲根中点向皮肤部0.1寸一穴,两侧爪甲角外约0.1寸两穴。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炙。
〖作用〗清热解毒,理气苏厥。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乳蛾、口颊炎、喉头炎、高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疝气、昏迷急救。
〖配伍应用〗
乳蛾:配尺泽穴、合谷穴(《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七疝偏坠:甲根穴、阑门穴(《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排行三针穴、三商穴。
18:每日特效穴位:夹脊穴、痞根穴
',16)">
夹脊穴  (jiá jǐ)(《素问·刺疟》)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
〖解剖〗在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因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
〖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斜刺,针尖偏向脊柱进针1.5~2.5寸,或平刺,由上向下透穴进针2~3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胸1~胸3治疗上肢疾患;胸1~胸8治疗胸廓及胸腔内脏疾患;胸6~腰5治疗腹腔内脏疾患;胸11~腰5治疗腰骶疾患;腰2~腰5治疗下肢疾患。
〖配伍应用〗
霍乱转筋:配十王穴(《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小儿痿痹:配风池穴、大杼穴、阳陵穴(《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
崩漏:夹脊(11~21椎)、血海穴、膈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太白穴、肝俞穴、阳白穴、心俞穴、百会穴、关元穴、独阴穴、八髎穴(《针灸学》)。
〖附录〗别名:华佗夹脊穴、佗脊穴、脊旁穴、侠脊穴、挟脊穴、华佗穴。

痞根穴  (Pǐ gēn)(《医经小学》)见上图
〖类属〗背部奇穴(Ex-B4)。
〖位置〗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
〖解剖〗在背阔肌、髂肋肌处;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取穴方法〗患者俯卧位,于第一、二腰椎棘突中间,左右旁开3.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行气活血,软坚消痞;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胃痛、胃痉挛、反胃、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肝炎、肝脾肿大、腹中痞块、痞块经久不愈、腰肌劳损、腰痛、疝痛、咳逆、肠炎、肾下垂、便秘。
〖配伍应用〗
翻胃:配志室穴(《医经小学》)。
腰痛:配竹杖穴、下极俞穴(《奇穴治疗诀》)。
症瘕: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阿是穴(《针灸学》)。
便秘:配关元穴、大敦穴(《实用针灸疗法》)。
19:每日特效穴位:十王穴
',17)">
十王穴  (Shí wáng xué)
((奇穴治疗诀》)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位于手十指背侧,沿爪甲根正中点向皮肤部移行约0.1寸处
〖解剖〗在皮下筋膜上;布有桡神经浅支的第一、二指背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及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伸指,沿爪甲根正中点向皮肤部移行约0.1寸处取穴。
〖刺灸法〗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灸。
〖作用〗开窍苏厥。
〖主治疾病〗昏迷、猝死、高热中暑、小儿惊厥、霍乱、感冒。
〖配伍应用〗
中暑:配十二井穴(《奇穴治疗诀》)。
霍乱转筋:配夹脊穴(《奇穴治疗诀》)。
20:每日特效穴位:颊里穴、内迎香穴
',18)">
颊里穴  (Jiá lǐ xué)(《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
〖位置〗位于口腔内,颊粘膜上与口角平,距口角约1寸处
〖解剖〗位于颊肌中,有颊乳头,布有面神经颊支分布。
〖取穴方法〗正坐仰靠位,张口,沿口角向口腔内后一寸的颊粘膜上取穴,与口角相平。
〖刺灸法〗斜刺,针尖入口腔粘膜由前向后进针0.3~0.5寸,或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本穴不灸。
〖作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主治疾病〗口疳、齿龈溃疡、黄疸、口眼歪斜。
〖配伍应用〗
黄疸:配龙门穴、枢边穴(《奇穴治疗诀》)。

内迎香穴  (Nèi yíng xiāng xuè)见上图.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标准定位〗位于鼻孔内上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
〖取穴〗正坐仰靠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取穴。
〖穴位解剖〗在软骨膜及大翼软骨上;有鼻外侧动、静脉,鼻背动、静脉,眶下动、静脉的分支;布有鼻睫神经分支,筛前神经和上颌神经的鼻内支分布。
〖功用〗清热通窍。开窍醒神,清热泻火。
〖主治病症〗各种鼻炎,急性结膜炎、中恶,猝死,喉闭,中暑,急惊风,头痫,眩晕,目赤肿痛,鼻痒,不闻香臭,咽喉肿痛。
〖刺灸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如有出血性疾患的忌用。
〖配伍应用〗
一切目疾:配太阳穴、大骨空穴、小骨空穴(《奇穴治疗诀》)。
暴盲不见物:配攒竹穴、太阳穴、前顶穴、上星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鹘眼凝睛症:配太阳穴、两脾穴、上星穴(《审视瑶函》)。
21:每日特效穴位:新腹泻穴
来源:网络
几十年中, 笔者发现该穴以来,凡遇泻泄、肠炎之类的疾病;只采用本穴一穴点治、一般最多 1分钟便治愈,几十年来的经验证明,采用该穴治病,方法简单,时间最少,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远非任何药物可比的!不怕病急乱投医;当患者腹痛腹泻乘着车往医院的途中,如果能自觉按揉这个“腹泻特效穴”,嘻嘻,也许还没到达大医院,病就给自己的按揉攻克了。
1. 临 床资 料:
所治病人中最大的为老人,最小的有未满月的新生儿;有急性腹泻1天达三、四十次的、有痢疾、肠炎数月的,有还未作过治疗的,也有老是输液、打针、吃药无效的。
2. 治疗方法:
①穴位:腹泻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下图)。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便是此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
腹泻穴图片

在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
②取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脚,任取1个脚的穴即可。
③治疗: 点穴或针灸。
点穴时 、医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轻轻揉动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够了,然后心里默默地边揉边数,从1数到60即可?数数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钟为限,即一分钟揉60次。适当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钟都没关系。 如用针刺,以5分或1寸毫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时间与点穴同? 点穴疗法的疗效并不次于针灸!所以,适合于患者(自我按摩)自疗。
3.疗效观察:
①疗程 :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疗程计,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特别重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钟,也不过数日可愈。
②疗效:笔者专用此穴治疗腹泻病人几十年、几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疗了3天,另有1例治疗3日后其母说无效而改用它诊。
4.典型病例:
刘某男 、男,1岁半,由父母带领前来求治,其母代述,患儿上吐下泻近1月,先在乡几个小诊所治疗,后又转市人民医院治疗,一直吃药、打针,输液不见好转,每日腹泻数十次。笔者在首次治疗过程中也亲见到患儿拉了1次。当日中午治后已见好转,次日仅拉4次,呕吐也停,第3天仅解大便1次,大便也转正常,经3天治疗,至第4日完全恢复正常而停治,随访2年,一切安好。
5.腹泻一般 在临床上分为食物中毒性吐泻,痢疾,肠炎等。食物中毒的情况引起腹泻的比较多,有的是因食物变质,有的是佐料配伍有错误,有的是在熟的蔬莱中混杂有生冷,有的是食了油腻食物后误喝生水,有的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生白矾或其它容易引起腹泻的品种,这些情况发生的腹泻,采用本穴治疗,其是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而对肠炎、红、白痢引起的腹泻,本穴的疗效照样明显。在腹泻病患中,还有一种是并非因生冷或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的;比如平常素食为主的人突然大量食入高脂肪食物,农村在秋粮刚熟时突然大量地贪口福尝鲜等,这应该叫做更食性腹泻。在农村,一般叫做换肚皮,引起这种腹泻的原因,是新食物的特殊成分与患病者的肠胃内部环境不相适应,不一定都是什么细菌和病毒的问题。对于更食性腹泻,用这个穴位治疗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腹泻穴2图片

腹泻穴的位置:
腹泻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是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明现。
【转】22: 常见病特效、奇效之穴位--手指部位
2011-08-22 12:32
转载自分享
最终编辑阿比甲当嘎
穴位
主治
针法
疗效
经验
大间
主治: 疝气, 急慢性肠炎
针法:三棱针刺出血
疗效:特效
小间
主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肠炎, 急慢性肠炎
针法:三棱针刺出血
疗效:特效
外间
疝气、膀恍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胀气。
直刺2—4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神效
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李白穴,云白穴功效倍增,双手取穴不忌。
中间
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五分针,直刺2—3分
特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上述四穴针深一分至二分俱可治疗心肺病变。二分至三分治疗下焦诸症,上述诸穴不宜双手同时取穴。一般来说,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四穴联用为治疗疝气特效针,据杨维杰经验,若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而笔者治疗疝气时,除取上述四穴,尤喜加灸大敦穴(左边疝气灸右边,右边疝气灸左边。)则见效之速,疗效之佳,令人难以置信。
木穴(木一/二/三穴)
手癣,手掌皱裂
针深二分至三分
特效
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运上,可任取1—2穴使用,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肋痛甚效。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鼻涕过多,尤其是感冒流涕
针深二分至三分
立见疗效
心常
肺癌,肺气肿
直刺2—4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特效
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气肿特效,曾用上述穴道治愈六位肺癌2—3期患者
木炎
口苦、 易怒、 烦燥诸症
直刺2—3分
一次而效
还巢
不孕症
针深二分至三分
特效
忌双手同时取穴. 还巢穴配妇科穴治妇科百病
脾肿穴
脾肿大
直刺2—4分
显著
脾肿一穴二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
凤巢穴(三个)
子宫癌、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崩漏、输卵管不通、子宫前倾或后屈、不孕症、阴门肿痛、肩凝症、卵巢炎。
直刺2—3分
特效
凤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妇科穴治妇科百病特效
复原穴(三个)
骨骼肿大、骨膜炎、筋肿痛、脊椎骨癌板症(骨刺)、坐骨神经痛、腰痛
直刺2—3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水
特效
复原一穴二穴三穴配五虎穴,上三黄穴治全身骨肿。
失枕穴
颈项痛
直刺2分或由上往下斜刺2—3分
特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失枕穴为治疗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针下立除。
双灵穴(系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二个)
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癜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直刺1—2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色液体或刺出黑血
特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在中者则左右随意取之。1:治疗心脏病双灵穴配火灵穴,火海穴,火神穴,神效。2:治疗肺癌双灵穴配肺金穴,火灵穴,火海穴,灵骨穴,大白穴,精灵穴效佳。3:治疗肝癌双灵穴配木灵穴,木华穴,精灵穴效佳。
定喘穴(三个)
喘息
直刺1—2分
效佳
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木灵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肝硬化、肝炎、肝癌、两胁痛、胆囊炎、。
直刺2—3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色液体
特效
木灵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黄穴,木黄穴治疗肝脏疾病特效。
火星上下穴
打嗝
直刺2—3分
特效
治疗心脏疾病时,若火星上下穴配合地宗,心灵一穴二穴三穴特效。
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沈阴
睾丸癌
与肌肉垂直下针,直刺针深2—3分
特效
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
木华一/二穴
小腿胀痛
斜刺,由外向中指中央方向针2—4分
立解之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火膝
手太阳经疼痛,肩臂不举者、变形性膝关节炎
针深一分至二分
殊效
膝灵穴(二个)
膝盖风湿关节炎
由上往下斜刺1—2分
特效
膝灵穴在临床效果与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疗膝盖风湿关节炎特效。
胆穴
惊悸、小儿夜啼
针深一至二分
神速
本穴疗惊悸、小儿夜啼,常伍以内关更见取效神速。或独取哑门一穴疗效亦捷。不唯如此,本穴若伍以空间十联针治疗膝痛极其特效。
二角明
闪腰岔气
皮下针向小指方,横刺二至三分
立时见效
疗鼻骨疼痛,笔者多与镇静穴共用,其疗效之佳,夷非所思。
火串穴
重听
直刺1寸—1.5寸,斜刺30度由下往上针二寸
特效
火串穴配腕顺一,二穴治重听特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心膝
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
由内向外斜刺2—3分
效果极佳
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
八关穴(八个)
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斜刺从下往上入针2—3分。
特效
经验:八关一穴至八穴配正会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且为董师常用之速效穴。
木火穴(四穴)
半身不遂
斜刺由上往下斜针15度入针1—2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奇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经验:木火四穴为治疗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如配合八关穴效果加倍。临床上应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习惯大都取木火二穴下针。(木火二穴曾用于治疗高棉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叫针一次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指驷马
掌指皮肤病
针深二分至三分
特效
用治脸面黑斑若与背后阳性点挑治同时进行疗效甚佳。并治肩痛,退乳回奶皆效。 本穴须贴骨下针。
指肾穴(三个)
心脏麻痹特效
直刺1—2分
特效
经验:治胸背痛宜指肾穴三针同时取用。指肾穴配手心灵穴治心脏麻痹特效,配地宗穴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神效。
健脾穴(三个)
皮肤疾病
直刺2—3分
效 佳
经验:健脾穴配驷马穴治疗皮肤疾病效佳。
指三重穴(三个)
乳癌,乳瘤
针刺法:斜刺1—2分
特效
经验: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正土穴(三个)
肠癌
直刺1—2分
特效
经验:正土穴配其门,其角,其正三穴为治疗肠癌之特效穴,加配外三关穴,三重穴效果更为显着。
水腰穴(三个)
头昏、偏头痛、腰痛
直刺1—2分
特效
妇科
闭经
贴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杏林一绝
运用:本穴为妇科常用要穴,疗效显著。配中封,内庭疗痛经效力迅速而佳;配人皇、血海疗外阴白斑亦著;伍还巢疗不孕堪称特效。如系闭经,配长强穴,亦杏林一绝。
制污穴(三个)
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
斜刺,由下往上刺 1—2分,或以三棱针点出黑血
特效
制污穴配外三关穴,止瘤穴治外科肿瘤效佳
五虎
全身骨痛。
针深二分至三分
极效
五虎三治疗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疗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疗脚跟酸痛,皆极有验效;五虎二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加强针。本穴治疗运动损伤性疼痛疗效极佳。而治疗足跟痛,伍以鲁琳下穴或小节穴,笔者治疗多例,莫不立见疗效。而对于蔓延性指掌麻痛,五虎欠佳。不若单取太渊,艾灸速效。十指尽痛者,可取外关,支正。挛急者,加取少商,极效。
董氏景昌于手指上发现诸多穴位,殊为不易。手部穴位针刺时以无针感为佳。本节穴位主要应用于较轻较短之病。若能认穴准确,手法精练,其治疗效果亦非传统针灸所能比拟。
笔者曾治疗顽固性疝气多例,均以大、小、外、中四间配大敦。其疗效快者下针数分钟即有好转,慢者三五次多可治愈。传统医学上曾记载疝气取大敦,但未记载具体的穴位施术方法,取穴固然,当如何取之?笔者不胜揣陋,将所得附上。
注:上述针法中的针,除三棱针外,均为五分针。


【转】23: 脚踝扭伤特效疗法一穴定乾坤
2011-08-22 12:48
转载自分享
最终编辑郑州快快捷速递
转载       脚踝扭伤特效疗法一穴定乾坤

脚踝扭伤,在手大鱼际处可找到一压痛点,按十分钟即可减痛大半,两三次即可痊愈.左脚伤按右手,右脚伤按左手.不信是你的错,不发帖是我的错.
================================================
一针治踝肿痛
一妇人,约50岁,昨晚左踝(丘墟、申脉、昆仑处)突然肿痛,步行困难,来我家求治。
按压昆仑与照海,一样可以消肿。
扭伤用大陵特好
董氏奇穴的“小节穴”,同样取对侧,进针后平行于第一掌骨向腕关节方向平刺一寸半,患者扭伤的踝部会出现异样温热感,令患者活动患部,往往肿消痛止,取效甚速。
24:每日特效穴位:气端穴、独阴穴
',19)">
气端穴  (Qì duān)(《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下肢部奇穴(Ex-LE)。
〖位置〗位于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两侧共10个穴位。
〖解剖〗穴下有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足趾底固有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的同名神经,有趾底动、静脉所形成的动脉、静脉网。
〖取穴方法〗患者伸足,在足十趾的尖端,距离趾甲游离缘0.1存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开窍苏厥,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中风急救、脑出血、脑血管病急救、足趾麻木、足背红肿、足痛、脚气、麦粒肿。
〖配伍应用〗
脚气:配八冲穴(《奇穴治疗诀》)。

独阴穴  (dú yīn)(《针灸大成》)
〖类属〗下肢部奇穴(Ex-LE)。
〖位置〗位于足底部,第二趾骨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有足底内侧动、静脉。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足趾底固有神经。
〖取穴方法〗患者正坐直腿或仰卧位取穴,在第二趾跖侧面,远端趾节横纹中点取穴。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调理冲任,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阴痛、阴肿挺出、难产死胎、胞衣不下、女子干哕、呕吐、腹部疼痛、胃痛、胸胁痛、猝心痛、疝气、吐血。
〖配伍应用〗
阴痛:配中髎穴、下髎穴、太冲穴(《针灸集成》)。
阴肿挺出:配曲骨穴、大敦穴、气冲穴、阴跷穴、昆仑穴(《针灸集成》)。
难产:配合谷穴、三阴交穴(《针灸大成》)。
胃脘痛:配肝俞穴、脾俞穴、膈俞穴、下三里穴、太冲穴、两乳下(《针灸集成》)。
卒心痛:配然谷穴、上脘穴、气海穴、涌泉穴、间使穴、支沟穴、足三里穴、大敦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附录〗别名:独会穴。
25:每日特效穴位:海泉穴、唇里穴
',20)">
海泉穴  (Hǎi quán)(《针灸大全》)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解剖〗在颏舌肌中,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取穴方法〗正坐张口,舌转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中点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本穴禁炙。
〖作用〗通利舌窍,清热降逆;祛邪开窍,生津止渴。
〖主治疾病〗舌缓不收、重舌肿胀、喉痹、高热、单乳蛾、呕吐、呃逆、腹泻、腹痛、消渴。
〖配伍应用〗
重舌肿胀:配十宣穴、金津穴、玉液穴(《针灸大全》)。
单乳蛾:配少商穴、合谷穴(《针灸大成》)。
呃逆:配聚泉穴(《奇穴治疗诀》)。
消渴:配脾俞穴、金津穴、玉液穴(《奇穴治疗诀》)。
〖文献摘要〗
《大全》:重舌肿胀,热极难言……海泉一穴,在舌理中。
《大成》: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

唇里穴   (见上图)
唇里穴  (Chún lǐ xué)(《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
〖位置〗位于口腔前庭部,下唇粘膜上,与齿龈接近之唇沟中。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布有下颌神经;有由上下唇动脉围成的动脉环。
〖取穴方法〗正坐张口,将下唇往下掀,暴露下唇粘膜,在颏唇沟中点相对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本穴禁灸。
〖作用〗利窍通关,清热泻火。
〖主治疾病〗口噤、口臭、口腔炎、齿龈炎、面颊肿痛、寒暑温疫、肝病。
〖配伍应用〗
口噤:配机关穴、阴囊下横纹穴〔《奇穴治疗诀》)。
肝病:配鼻交穴、胁堂穴、浊浴穴(《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髓空穴、下颐穴。
26:
26:每日特效穴位:
洪音穴、睛中穴、鼻流穴
',21)">
洪音穴  (Hóng yīn xué)(《青海卫生》)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廉泉穴)两侧旁0.5寸处。
〖解剖〗在甲状舌骨肌中;布有面神经、颈神经前支。
〖取穴方法〗正坐仰靠位,于廉泉穴旁开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灸。
〖作用〗清利咽喉,止咳平喘。
〖主治疾病〗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音嘶哑、喉部刺痒、声带疾患及咳嗽、多痰、癔病性失语、舌肿大。
〖配伍应用〗
癔病性失语:配上廉泉穴、合谷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脘编)。
〖附录〗别名:旁廉泉穴。

睛中穴  (Jīng zhōng xué)(《针灸大成》)见上图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眼球,瞳孔中点处。
〖解剖〗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布有三叉神经,除视网膜黄斑外,其他均为透明的,无感光能力。
〖取穴方法〗正坐仰靠或平卧位,目直视,于瞳孔中点取穴。
〖刺灸法〗即拨障手术。
〖作用〗清障明目。
〖主治疾病〗白内障。

鼻流穴   (Bí liú xué)(《奇穴治疗诀》) 见上图
〖类属〗头颈部奇穴(Ex-HN)。
〖位置〗位于鼻孔,鼻中隔与鼻翼间之中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及降鼻中隔肌中;布有上颌神经及面神经的颊支支配。
〖取穴方法〗正坐或侧伏位,在耳垂前方0.5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寻找结节或敏感点取穴。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前,进针0.5~1寸;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清热通鼻,祛风活络。
〖主治疾病〗鼻塞、鼻流浊涕、嗅觉减退、鼻炎、中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咀嚼肌痉挛。
27:每日特效穴位:胃上穴和长谷穴
',22)">
胃上穴  (Wèi shǎng xué)
《新1}疗法汇编》
〖类属〗胸腹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上腹部,脐上2寸,正中线旁开4寸处。
〖解剖〗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处;有腹壁浅静脉;布有第九、十肋间神经外侧支。
〖取穴方法〗仰卧,于脐上2寸,正中线旁开4寸处取穴。
〖刺灸法〗沿皮刺,进针后向脐部或向天枢方向透刺2~3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
〖作用〗补中益气,和胃止痛。
〖主治疾病〗胃下垂、腹胀、胃痛。
〖配伍应用〗
胃下垂:配中脘穴、提胃穴、气海穴(《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论文摘要》)。
〖附录〗别名:提垂穴。

长谷穴  (Cháng gǔ xué)
《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胸腹部奇穴(Ex-CA)。
〖位置〗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5寸处。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仰卧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消食导滞,调理肠胃。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纳差、下痢、泄泻、慢性肠胃病、小儿羸瘦食不化、四肢倦怠乏力、水肿。
〖配伍应用〗
小儿消化不良:配胃俞穴〔《中国针灸学》)。
直肠炎:配下腰穴(《奇穴治疗诀》)。
多汗,四肢乏力:配横纹穴(《千金翼方》)。
〖附录〗别名: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
28:每日特效穴位:合谷穴
',23)">
合谷穴
取穴方法: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这里顺便提及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治疗扁桃腺疼痛。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合谷穴  Hé gǔ(LI4)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别名〗 虎口穴,容谷穴,合骨穴,含口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 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29:每日特效穴位:下腰穴和臣觉穴
',24)">
下腰穴  (Xià yāo xué)
《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三骶椎棘突中间。补:又名三宗骨,位于第二第三骶骨假棘之间。
〖解剖〗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一、二、三、四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取穴方法〗俯伏,在骶部后正中线上,第二、三骶椎棘突中点取穴。
〖刺灸法〗艾炫灸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注意事项〗本穴一般不针。
〖作用〗清肠泄热,调理冲任。
〖主治疾病〗泄痢、下脓血久不愈、肠炎、难产。
〖配伍应用〗慢性肠炎:配竹杖穴(《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三宗骨穴、三宋骨穴。

臣觉穴  (Chén jué xué)
《备急千金要方》
〖类属〗背部奇穴(Ex-B)。
〖位置〗位于肩胛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两手相抱,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患者中指尖所点处。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伏位,令患者两手相抱,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患者中指尖所点处取穴。
〖刺灸法〗斜刺0.5~0.8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安神定惊,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癔病、喜怒悲泣、狂走、肩胛痛。
〖附录〗别名:巨搅穴、巨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