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嘉里城儿童探险乐园:三吴桥文化研究引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52:57

三吴桥文化研究引玉

金实秋
    三吴地域桥文化渊远流长,无论是桥文化研究者或吴文化研究者,只要愿意花气力,愿意沉下去,都可以 从中发掘新的研究领域,获取新的学术课题。
    三吴水多,桥多,遍布城乡的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而且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历代文人墨客被桥所陶醉,为桥而吟咏,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 ,尽管有大量的桥已不存在了,但它们的“形象”却通过文艺作品传之后世;由于社会的进化,虽然有不少桥 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然而作为地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却分外得到人们的呵护与珍爱。
    桥与诗词
    由于吴地桥梁大多形态优美,构造精良,且历史悠久,地处要冲,因此,不少地方还将桥列为当地“八景 ”、“十景”之中,成为文人雅士题咏之“老对象”。如江苏苏州之“石湖串月”,上海宝山之“平桥步月” ,江苏南京之“十虹竞秀”……可谓是举不胜举。
    上海之金泽,素有桥乡之誉,小小的一个镇就有较大的石桥四十二座。其中之迎祥桥,建于元至正年间( 1325-1340),轻巧美观,时人便将“迎祥夜月”列为“金泽八景”之一,并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 篇。其代表作如陈目镐的《南桥迎月》:“虹影环空烟渚宽,高悬皎月壮宵观。波摇天半蟾宫冷,珠落江心蛟 窟寒。清雾翳木枫淡荡,凉潮触柱水回盘。恁虚应有乘槎客,欲上星河云外看”。江苏吴江的同里也是著名的 桥乡,全镇0.67平方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多座桥。建于同里湖口的东溪桥,每逢中秋便成为当地居民集中 赏月之处,“东溪望月”亦跻身于同里“十六景”之中。上海宝山县之月浦镇,旧有“月溪八景”,“平桥步 月”乃八景之首。清人仲昭德《平桥步月》诗云:“铁崖去后迹遥遥,我亦曾来步此桥。两岸清风三弄笛,一 轮明月几声箫。听残流水高山曲,踏遍葭苍露白霄。倘使蟾宫容我到,青云梯合耸层宵。”江苏吴县之@⑧直 亦是三吴地区著名之桥乡,民谚有“到了@⑧直不看桥,等于@⑧直不曾到”之说,其镇曾有七十二座桥,虽 经沧桑变幻,现尚有四十多座桥“健在”。列为“@⑧直八景”之一的“长虹漾月”所指之桥名曰“东美”, 位于塔弄口,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造型别致,桥孔为全圆型。中秋之夜,水中圆月圆洞 随波荡漾,别有情趣,故常有诗词及之。江苏吴县的木渎镇,是一个以吴越遗迹为主的文物古迹景区,其古桥 是特色之一。“木渎十景”中,涉及桥的竟占五分之一。一是“斜桥分水”,斜桥下清澈的香溪水与混浊的胥 江水汇合于此,从泾渭分明而混然一体。清人吴溥诗云“山溪交汇激难留,拍岸踏波骇遇舟。何事汹汹争两派 ,终看合并作东流。”二是“西津望月”,西津桥独孔拱形,雅致清秀,邑人中有中秋于此赏月之习俗,诗人 吟咏甚多,且撷一首示知同好:“水环小市石桥横,清旷偏宜得月明。一片秋光漫楼阁,知谁望远最多情?” 此诗不长,但出语不俗,富有机趣,一直流传至今。
    被誉为江南名胜的江苏吴江之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桥南是烟波茫茫的太湖水,桥北为浪花 绵绵之吴淞江,景色佳绝,久为世人所钟爱,更得到诗人们的青睐。宋代的王安石赋诗云:“他年散发时,最 受垂虹桥”。米芾有句曰:“将作新诗继桑zhù@①,垂虹秋色满东南。”元代的萨都刺赞赏垂虹桥是“横 截吴江一幅罗,”明代的陈策美誉垂虹桥如“玉虹横面带银河,”清乾隆皇帝游该桥后亦雅兴大发,以《晚过 吴江》为题赋诗以记:“垂虹蜿蜒卧长波,画戟牙橹薄暮过。灯火千家明如昼,好风好雨视时和。”风流天子 的这首诗尽管诗味不浓,但“政治气氛”很浓,县志上有了御制诗,地方人士总是感到荣耀的。
    “春水桃花色,星桥宝带名。鲸吞三岛动,虹卧五湖平。”这是明代诗人王宠咏江苏吴县宝带桥诗中之佳 句。宝带桥,创建于唐元和年间,因唐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建桥而驰名海内,历代诗人题咏甚伙。明代著名的爱 国诗人夏完淳之《宝带桥》诗云:“连天芳草青,极浦独扬铃。归雁舟前落,愁人梦里听。花光明晓雾,波影 乱春星。欲访灵威穴,孤帆入洞庭。”江苏苏州桥梁更多,这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之城,桥梁纵横,赋予江南 水乡以美的神韵,诗的意境。几乎比较有名气之古桥,都在诗人们的笔下留下了倩影。当然,在吟咏三吴桥梁 的诗词中,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唐朝张继之《枫桥夜泊》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蜚声海内外,载誉一千年,其艺术魅力征服了一 代又一代人,这固然是诗的魅力,然而如果没有枫桥,又哪来这首千古绝唱?宋代范成大曾云:“枫桥自古有 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真可谓是“名篇继起,代不乏人”(引钱太初《重修枫桥 记》);如宋陆游之“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如明高启之“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如清徐崧之“贾客帆樯连树影,庵僧钟鼓和经声,”如清李@②之“今夜此行忘不得,半篷残雪过枫桥” 等。像枫桥这样桥以诗传的例子在吴地俯拾皆是,江苏常州的顾塘桥,其桥本不著名,但却因宋代大学士苏轼 曾病逝于顾塘桥畔之孙氏“藤花旧馆”而声传遐迩;诗人lì@③常,则每每有诗及之。清代学者顾炎武诗云 :“顾塘桥馆藤花开,相传坡公昔亲栽。主人重是名贤迹,邀客共醉黄金léi@④。”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 柳先生亦有诗云:“东坡久客江南老,已断顾塘桥水流。可惜黄昏灯火冷,无人与说过眉州。”再如:江苏镇 江南门外运河旁有一座丁卯桥,东晋元帝时建,因时值丁卯日,故以丁卯名桥。至唐时,诗人许浑于桥畔长期 定居,他十分喜爱这座桥和这里的景色,甚至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丁卯集》,可见其对桥感情之深了;而他 《夜归丁卯桥村舍》一诗中之绿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一联也在当地广为流传。鉴于篇幅,此种类型就不再 赘述了。
    前曾说过,在吟咏三吴桥梁的诗词中,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桥当推苏州之枫桥,然而,至于留下诗词 最多,极一时之盛的则似乎应属扬州的虹桥了。虹桥,“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清·王 士祯语),横跨于风景秀丽的瘦西湖上,是西园水道通往长堤春柳之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木板桥,因 漆以朱色,故世人名之为“红桥”。又因衬着湖水之碧波,宛似彩虹,则文人雅士多以虹桥名之。清乾隆间此 处改为石桥。《鼓吹词序》云:“(虹桥)朱阑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舟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 色,曲槛雕楹,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旧观也 。”正由于此处景色佳绝,以虹桥为文坛聚会之地,于清一代尤为盛事,著名的有康熙元年(1662)春, 康熙三年(1664)王士祯之两次虹桥修禊及乾隆二十二年(1757)卢见曾之虹桥修禊。康熙年间虹桥 修禊中,王士祯邀约了当时著名的诗人杜浚、张养重、邱象随、陈维崧、陈允衡、孙枝蔚、林古度、程邃、孙 默、张纲孙等。王士祯于席间赋《治春》绝句十二首,其中有句云“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日午 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他还带头写《浣溪纱》词以助风雅,其一云:“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 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圹何处是,香褪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参加修禊者多有和作,有 《虹桥鸣和集》等问世,一时传为美谈。乾隆二十二年,卢见曾之虹桥修禊规模更大,卢作七字律诗四首以倡 ,其和韵者竟达七千余人,当时著名的诗人骚客几乎大都有新吟鸣酬,其诗集编次为三百余卷,真可谓是文坛 一大盛事,亦可谓是咏桥诗之大观也。怪不得费轩之《梦香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了”。也难怪孔尚 任居然写下《清明红桥竹枝词》二十首(《见孔尚任诗文集》),对红桥风光备加赞誉了。
    桥与楹联
    江南的古桥不少都镌有楹联,这是吴地桥梁的一大特色。这些桥联,有的借桥抒情,有的以桥寓理,有的 笃于记实,有的蕴含机锋,有的赞颂该桥的功用,有的描述当地的景物,不拘一格,别有情趣。
    浙江平湖的马厩庙大桥,位于马厩庙镇赵泾港上,桥上有联四副。其中两联一云:
    半月偃赵泾五坊门户,
    长虹环马厩三县交通。
    一云:
    隔岸拱星枢,南望沙□北边汉水;
    横塘澄月影,东连泽浦西溯硖川。
    观此两联,马厩桥之位置作用一目了然。江苏无锡蠡桥一联则重在歌颂桥之功用:
    犹是济人,收拾风波占利涉;
    不须唤渡,沟通乡道此权舆。
    江苏苏州虎丘之普济桥联虽然也偏于写实,但却文采斐然:
    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
    西瞻虎阜,云岩塔影立孤峰。
    江苏常熟的广嗣桥一联亦颇有意境:
    百丈长虹贯雪浪,
    半轮皎月锁寒烟。
    其联造词精当,对仗工稳,且充盈着诗情画意,确是一副佳联。象这样清新可诵的桥联,在吴地确实不少 。如江苏吴江同里的渡船桥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
    秋归渡口夕阳红。
    一线晴光通越水,
    半帆寒影带吴云。
    如江苏昆山市之陶家桥联:
    上下橹摇,两岸波平涵半月;
    往来人渡,万家鳞密领千波。
    如江苏无锡县之新塘桥联:
    春风自信芽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倚槛府芳洲,看上下龙峰,倒影不殊明镜里;
    临津当要道,数往来lì@⑤首,行程都是卧虹中。
    如江苏江都县之永济桥联:
    南北贯江湖,潮落潮生终不息;
    东西达城市,人来人往为何忙。
    带水绕长堤,凭栏眺望鸥乡远;
    石梁横古渡,隔岸通行驿路平。
    如江苏苏州的越城桥:
    十里荷花香连水,一堤杨柳影接行。
    碧草平湖,青山一画;
    波光万顷,月色千秋。
    如江苏宜兴之鲸塘桥联:
    左墨峰、右烟岭,积翠千寻排两岸;
    南桃溪、北濑水,长虹一道跨中流。
    如江苏武进之横山桥联:
    东望湖村,晓日芙蓉开阡陌;
    西瞻郡廓,夕阳烟火霁云霞。
    北吸江潮,万顷桑麻资降雨;
    南通长渎,千艘菽粟转连云。
    如江苏丹阳之通泰桥联:
    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距迎春以上;
    枕曲阿塔影,千层雁齿,逶迤带秀而东。
    由于桥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因此,有一些桥联还出自当时名人之手。江苏武进有一 座港桥,1947年重修,其时竟有四位知名人士为之题撰楹联。联语不长,且选二副以飨读者:
    创始前明亘大港,利民重修永安澜。
    作者为国民党元老、大名鼎鼎的吴稚晖。
    天际彩虹留大港,人间司马好题桥。
    作者是曾为国民党政府上海市市长的钱大钧。
    再如江苏扬州之二十四桥联的清代名士江湘岚所题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 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月到三更 江苏吴县丰乐桥联是清代文学家齐彦槐留写 水远天长,万古川原连泰 渎;年丰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江苏宜兴市蜀山南石桥联为近代宜兴名宿周小棠所制 不霁何虹?天倩蜗皇 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江苏武进县之横山桥则由清文学家李兆洛题撰(见上)。江苏常州之政 成桥为清代著名诗人金武祥题 北去三河扬子渡,南通四渎蠡湖船。继坡公舣舟,谁为过客?问相如题柱,可 比升仙? 而江苏苏州市著名的园林拙政园内之曲桥则多出自当代园林大师陈从周之手笔 芳草池塘绿,落梅 亭榭香。流水溅照影,杨柳绿成荫。芳郊绿遍,小径红稀。……真可谓是佳联佳景,一同品赏;名人名桥,相 得益彰。
    桥与散文
    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散文,一直与桥保持着亲昵的关系,在各地的方志中占有一席之位,于中国散文史上留 下了一篇篇赋桥之佳作名著。
    且先读一读明代徐枋之《邓尉十景记·虎山桥》:
    凡游邓尉者,必由虎山桥。虎山固邓尉渚山之始也,其地四面背山,中汇二堰,以受诸山之水,四环上下 ,约二十余里。有石梁在乱山中,雄跨二堰间,层峦叠嶂,映带无已,而左右巨浸,波光极目,正如长虹天矫 ,横亘碧落,每一登临,不复知此身之在尘世矣。
    廖廖一百余字,有景有情,夹叙夹议,格调高古,文笔简洁,颇令人回味。象此类散文不少,仍以苏州地 区为例,如明代陈仁锡之《铜井山重建石桥记》,清代宋荦之《记游宝带桥书付筠》,顾禄之《清嘉录·石湖 串月》;当代如李嘉球之《重修宝带桥记》、钱太初之《重修枫桥记》、王西野之《重修江村桥记》、《重修 上津桥记》、邓云乡之《重修行春桥记》、施仁之《重修下津桥记》等,视角不同,风格各异,然莫不为散文 中之上乘之作。江苏武进县马杭乡(清初大画家恽寿平之故乡)桥梁甚伙,现尚有桥六十七座之多,其中有一 上垫桥,桥有清代碑记,其《重建上垫桥记》,不足三百字,虽然不见得名作,但文字简洁,对建桥之由、建 桥之人、建桥之德叙述得一清二楚,不仅对于我们研究该桥历史提供了资料,对于我们研究吴地桥梁也有其借 鉴作用。其碑文曰:
    盖闻天恩物理普济,为先义士仁人博施宜急,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德修于两全。惠及生灵,名传后世 ,此其大较也。兹里有上垫桥者,南通荆宜、北□常郡、往来行李,晨昏不绝。只缘日久倾颓,年深倒坍,风 雨晦日,则老幼恒嗟难渡,过者莫不目击心伤。四十九年冬,恽君植、毛正乾、恽仲坚、恽鸿儒每慨然奋志, 纠集众姓于胥城桥议重建,延僧具明行梆叩募,布告四方,远近捐资,数百有余金。鸩工买料,刻日造成。今 见律梁巍焕,荡荡平平,正步青龙,将似彩虹倒影;下环绿水,几疑秋月清光。道遗千载之康庄,泽被万人之 □壤,此真无量布施,福田广种也。较诸涂金佛氏、染彩浮屠者,功德乎不胜耶。用以谨志,芳名勒于石,以 示永垂不朽云。(下略)
    江苏散文家徐桂福有一篇题为《故乡的砖拱桥》,此文虽说是写农村的小桥,但却生动浓缩地描绘了江南 水乡古桥的品格与特征,抒情味很深。文章不长,亦三百字不到,故全录之示于同好:
    故乡有座砖拱桥,是凌空的彩虹,倒映在小河中,随着水波而荡漾,童年时代,听爷爷常说:一块砖头有 一个故事,一条夹缝藏一行村史,一个坑凹是一滴奉献。
    故乡这座石拱桥,被它托起难以计数的晨昏,代代人的酸甜苦辣在泪水中被阳光早已蒸发。它是一根超负 荷的扁担,是艰辛岁月把它的腰肢压弯,风尘仆仆,难改容颜,它又是一把不屈的弯弓,把故乡人执着的追求 射向遥远……
    啊!故乡的这座砖拱桥,虽然苍老、消瘦,任人脚踏车辗,却依然不发怨言,默默奉献。莫讥笑它那瘦削 的脊背吧,它叠印着一层层难以忘却的画面,它寄托着故乡人永恒的悠悠思念……
    桥与故事
    正如前引散文所言:桥的一块砖头有一个故事。桥与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吴语地区也不例外。那些以桥 为题材、或与桥有关的故事大多来自民间、来自生机勃勃的大众文学创作,内容极其丰富,它们给桥注以灵气 、秀气,甚至使桥美化了、神化了。即使是一般叙述桥的来历、桥名由头的故事传说也十分优美动人。可以毫 不夸张的说,吴语地区关于桥的故事传说是吴文化研究中一个应当予以重视的述评对象,是桥文化中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江苏溧阳的城中河上,有三座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桥,这三座桥名都有一个故事。凤凰桥(今名团结桥) 有一个神话爱情故事,相传天上的凤凰仙子偷偷下凡,不久,爱上了城中河边上的肖郎并结为夫妻。后被玉皇 大帝发现,令二郎神去捉拿凤凰仙子。二郎神到城中河边拿到仙子,拖着她向天上飞去。凤凰仙子于半空中见 肖郎已追过河在岸边痛哭,儿子在门前仰望着空中。仙子用尽力气挣脱二郎神的手向地面飞去,不料二郎神取 箭射中了她,仙子下堕时恢复原形,掉在地上,临死前展开两翅架在河上,好让肖郎踏着她的身体过河与儿子 相会。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桥,并命桥为凤凰桥。春雨桥(今名东风桥)叙述的是一个名人 故事。南宋时,陆游之子陆子yù@⑥任溧阳知县,于此地筹建了一座桥。桥成之日正值好雨,解除了一场旱 灾之危。邑人遂将该桥名曰“春雨桥”,一是纪念陆子yù@⑥建桥之德政,二是反映其时官民在普降喜雨时 的欢欣之情。还有一座桥原名秦公桥,今易名为向阳桥。顾名思义,此桥是纪念一位姓秦之人。这位秦公,乃 是大奸相秦桧的兄弟秦梓,因为耻与秦桧为伍,到溧阳城中河下桥附近定居。当地的老百姓对秦梓的人品十分 敬仰,就把下桥改名为“秦公桥”。尽管这三座桥的名字现都已易名,但这三个故事却一代一代地转传了下来 ,并将继续地流布后世。这三座桥的故事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蕴含着什么?意味着什么?这些是值得人 们深思咀嚼的。
    下面,我们采撷一些桥的故事传说奉献给读者,尽管各人理解不同,感受不一,但肯定会从中有所启发, 有所教益。
    上海的金泽有一座桥,地处南北往来之要道。有一年,此桥忽然坍毁,给老百姓带来种种不便。然后,镇 上的一些有钱人却不愿出资修缮。为了修成此桥,镇上一百个老婆婆日夜纺纱,以纺纱之款凑出一笔钱来,终 于重建此桥。桥成之日,那些不出一文的财主也想过桥,老婆婆们坚决不放行。众人也嘲笑他们,使这些吝啬 鬼十分狼狈,只得低头饶道而行。后来,人们便把这座桥称为“百婆桥”。
    上海松江有一座九环石拱桥,其桥的故事也十分动人。此处河宽水急,不易架桥,需花一大笔资金才能建 桥。当地人苦于无钱,只得求助于一个张姓大财主,但张大财主却执意分摊资金,众人只得作罢。一日,忽然 河上来了一条船,船上立着一位美丽少女,说谁把钱扔到她身上,她就嫁给谁。有钱的人纷纷拿钱来往她身上 抛,那张大财主命仆人抬出一箱又一箱的钱大把大把地抛向少女。说也奇怪,钱就是落不到少女的身上。不一 会功夫,那船上装满了钱,少女长篙一点,船便飘然而去,不见踪影。当天晚上,老百姓在河边发现了那条装 满钱的船,却不见那少女,众人遂用这船钱建成了这一座桥。
    故事传说中最多的是以人命名的桥。江苏宜兴之蛟桥,传说乃阳羡第一人物周处昔日斩蛟之处。宋代苏东 坡游宜兴时,曾亲自于蛟桥洗不上题写“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江苏江阴之犀带桥,传为梁昭明太子 萧统于此赠当地父老犀带,当地父老遂以犀带名桥。江苏张家港鹿苑镇之弘济桥,传说为明末弘济和尚所建, 因他见三丈浦(今名四干河)给河两岸东西二街民众带来诸多不便,遂化缘募集一笔银子营建此桥,里人深感 和尚之恩,便名此桥为弘济。江苏武进奔牛的伯牙桥,是人们所熟知的春秋时俞伯牙知遇钟子期的故事,尽管 后来伯牙渎(当地渎名)已湮塞,伯牙桥也圮毁,琴画亦绝灭,但摔琴谢知音的美谈却始终长久地广为流传。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与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画 意诗情。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茅以shēng@ ⑦《桥话》)三吴地域是桥的世界,桥在这个地域的地位、作用及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三吴桥文化的研究, 应当成为吴文化研究者、桥文化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限于笔者的水平,本文仅就三吴桥文化的某些方面(桥与 文学作品)进行浮浅的论述,既未能涉及到桥与绘画、雕刻、建筑、民俗、宗教等的关系,更远没有阐述三吴 桥文化的内涵、特色,我只是抛砖而已,我热望着三吴桥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
    (本文承吴国良、钱勤学等同志提供有关桥联,谨致谢忱)
    (本为作者为江苏省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
    【本文编辑 束有春】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艹下加宁
    @②原字艹下加勉
    @③原字艹下加(氵加位)
    @④原字儡右下加缶
    @⑤原字益右加鸟
    @⑥原字辶内加橘右
    @⑦原字曰下加升
    @⑧原字用上加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