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君锦滨海:汉语是造就丑陋中国人的根源 ( 务必请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4:17:21
看到这个标题应该会又有人会骂, 但是如果“丑陋中国人”的确存在, 那么“汉语”这个外在原因,总比是内因要好。当然这并不是好与不好问题, 而是事实就是这样。
上一贴“汉语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彰碍” 那上面是对汉语发音缺点的直观的感受, 本篇将更多用道理和事例来说明 汉语发音造成的问题。
  
   一 . 汉语的发音造就了中国人体质虚弱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也许大家觉得荒谬,但很多严重问题往往是不起眼的小错误造成的)
  
   说到中国人体质的虚弱,应该让我们联想的李小龙打烂的那块“东亚病夫”的牌子。 课本上归因于是那时候国人吸食鸦片。大家也都接受这个解释。但是仔细推敲这个解释并不令人满意。 吸食鸦片的在清朝毕竟是少数,而且的是有钱人。怎么会造成普遍的身体瘦弱的印象呢,而且清朝也相对比较富裕。 再看丰衣足食的今天,国人总体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行,在大街上要找几个健壮的人并不容易,和欧美相比差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 除去基因问题和饮食习惯问题外, 汉语的发音亦是很重要原因。
   “发音” 是个技术性的活,一个人说话所消耗的能量,并不能只和引起振动所做功划等号,这如同。
   “发音”还有用嗓子和用丹田之说, 《道德经》上说,孩子整天哭泣而能声音不嘶哑,因为“真气”很足。
   而当一种发音方式过分的追求清脆高亢是会损害人的真气,而当这种方式成了习惯,长年累月的使用后果势必很严重,且又不易被人体察。
   而我们的汉语正是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男儿当自强》唱的是多么有气势,换成其他语言绝对没这效果。京剧也是一样,用英语唱气势上无论与何也上不去。 平时说话亦是如此,我们的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的音,而且还有不同的四声调。说话把高低起伏的调连贯起来,还要在整体上加上一个表达情绪的调,实在是很难。所以外国人基本没十年八年说不顺溜。(觉得有点自虐)
   怎么证明 汉语的发音的确对身体有伤害呢? 前篇我也说到,当我生病烦躁不安的时候听汉语觉得很吵和烦,听英语听着听着就有种想说的冲动,觉得很奇怪(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的感觉,一直记得,当时并不知道想这么多) 。我想这点大家一定也有些体会,有的网友解释说因为英语听不懂所以不觉得烦,汉语因为懂意思所以烦。 很长段时间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汉语发音这种危害是是微弱的,当体力充沛的时候,也只是消耗“真气”。 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被察觉。
   于是 我们可以把平时说话的方式放大,那就是“国粹”京剧。京剧可以说把汉语铿锵的腔调和转音发挥的淋漓尽致。京剧之所以有铁杆粉丝,不是因为京剧的多么好看 而是多么好听。 当京剧唱到高潮的,或一个很长难转的音的时候,有种让人窒息的紧张。当演员成功唱完,观众如同经历了场经险,于是大声的叫好(不是京剧迷可能不理解)。
   这种唱腔就是平时说话的升级版,它对演员的危害就可以被察觉,京剧演员对身体是非常注意保养,而且每天不能多唱,伤了真气会吐血。 于是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死于心脏病就不足为奇了。
   对京剧的个问题在另一本书上的找到了类似的看法。 这就是《逝去的武林》,这本书不是武侠小说,是说传统武术,看了之后许多关于汉语发音的问题让人豁然开朗 ,
   其中一段是 师父对徒弟说发声对练功很重要, 虎豹雷音是用来吓唬对手的,不可练,练了会伤肝,伤脑。 徒弟就问:那唱戏的不也是练大声吗。 师傅的回答是:他们不练武。
   还是在《逝去的武林》这段 师傅说读书可以治病 只要朗朗上口对身体就有好处, 但只限于小孩子。 徒弟问为什么? 师傅说 没有道理,只是他看见小孩子一上学后就有股振作之气,可以开智 ,于是自己琢磨的。 但是大人元气不比小孩子,会伤元气 , 大人读书也可以治病,但必须是哼着读 不要字字清楚,只要读出音节的高低就行。
   师傅举例说猫体内总有种”呼呼“声,练习功夫到一定的境界也需要用声音来引导,声音由内向外,劲力由外向内,里应外和,功夫方成。
   如果此书不是拿传统武术来行骗的话。那可以总结出 这样的结论:正常的汉语发音是有害身体的。 但是”含混不清“但音节起伏清楚的声音是有利于身体的。 而且汉语的正常读音对孩子”有好处“ 。他说的情况和现实何其相似。 因为汉语读音 我们的孩子很早就有股振作之气,而且聪明,但是一旦长大却事的其反。从中国的足球便可看。 人的成长成熟总是精力积累的过程,但在汉语发音消耗过多。 书中的这位行意门的高人当时如果知道 其他外语的话可能会更加进一步的思考,含混不清“但音节起伏的声音可以用来作为语言。 英语就是其中的例子。 外国人身体强壮,原来是他们天天在练中国功夫的气息,真气由外及 内 而不外泻。 大家相信吗?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在生病的时候听英语有种想说话冲动,而听汉语却觉得很吵很烦。,听英语说话有种温暖柔和的东西,而汉语发音
  干脆冷。 说话发音象股气流 汉语是将气流干脆截断,然后发出清脆的声音,自己会内伤。而英语是顺着气流,只是制造些波澜,发出柔和的声音。 英语是顺其自然,汉语则体现了过多的欲望。 讲究清净无为的中国人生哲学,好象又在这里有体验。这样也就不难体会 孔子说 君子当敏于行而纳于言 ,而不是纳于书。这里的言也只能代表汉语。
   汉语发音对身体的伤害 在看电视上的演讲演说应该是可以体会到, 比如每年的总理所做 政府工作报告,大家可以去听听(网上可以下的到),一般人的精力基本会跟不上。 而英语的演讲大家也可以去体会(不要说听不懂,所以感觉不到累)。
   虽然说一句汉语不会让人怎么样, 但是长年累月一代一代的累积的效果也许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说到现在还是说汉语发音对身体的伤害,然而不要忘了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汉语的发音又怎样影响这中国人的思想的呢? 一分析会发现 其后果远远比对身体的伤害严重。
  
   二 汉语是造就丑陋中国人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崛起, 也都在寻找和总结中国近代没落的原因, 有狂批孔子的,有倡导西方思想 的。也有觉得中国人要找到自信还须是从《论语》《庄子》中。 那中国社会出现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不是今天的而是自古至今的问题)。 我想根本问题 是人与内心,人与社会问题,是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上出了问题。 中国人大多心地善良且本分,为什么社会却充满的不信任和浮躁以至难以团结。 问题出在交流上,出在语言上。 而并非是中国人的本性如此。中国人的不团结全世界都有名的,而且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同为黄种人同为儒教传统的日本韩国却不是这样。 因为我们和他们不同的是语言(也只有这点才能解释,千万不要拿那些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差异来说,老百姓想不了这么多 )。
   近代鲁迅胡适等都主张废除汉字,鲁迅甚至认为 中国要不灭亡 必先废汉文。在当时那样那样的历史环境下, 他们对汉语的认识是基于对外语的比较得去的. 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今天到处都是外语 我们都麻痹了. 虽然他们可能有点偏激 ,但我相信第一印象 只是他们并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是在"汉语的发音" 而不是汉字。
   汉语发音的倾向于艺术性并增加了发音的难度。就象自己给自己套上的一个紧箍咒。
   中国人的性格总体来说是偏于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上网聊天却成为了一种现象。说明大家其实是渴望交流和表达自己。但是现实中这种欲望却被压抑了。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汉语的发音应该就是其中原因之一。网上聊天和平时说话的区别就是不用发音。这样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或隐藏自己了。平时说话
  往往会被发音所累。会淡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以音害意。
   以前很喜欢看全国大专辩论赛,世界上好象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辩论赛。现在想来可能只有汉语才能让这样的辩论赛有有味道。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选手说的自我陶醉,观众看的津津有味。于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辩论赛的真正目的是辨别是非。关心的只是谁说的更精彩,更陶醉,更有气势。如果换成其他语言这种辩论赛只有2种结局。一种是说着说着选手自己都笑了(因为这不是为道理而辩,它只是游戏)。一种可能是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明明是强词夺理,还不知羞耻。显然道德问题)。 但是只有在汉语下这种辩论赛成为了一种美妙的艺术。选手和观众都知道这只是表演。但可怕的是这种艺术经常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由于汉语发音重艺术轻表达的特征造成了中国人很多的独特性格,让外人和自己都很难理解的性格特质。比如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的特性。
   中国人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对外几乎表现不出侵略性。对内却你争我斗。导致这样 汉语的发音有责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多是语言的交流,所以这样说大家不要以为是天方夜谈,语言发音会影响民族性格) 汉语发音的艺术性就象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跨栏障隘。这种障碍赛只存在于中国人之间。这其中有2点原因:第一汉语发音的难度,常常以音害意,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内心和真诚(因为汉语的发音本来就是浮躁)。所以人和人之间没有足够的信任。第二汉语发音的难度让大家没有隐藏之处。让你的“实力”暴露无疑。就象一说话我们就知道你有多少钱一样。钱多的会自豪 钱少的会自卑和不服。于是造成了浮躁压抑的气氛。 尽管钱并不是人的全部,甚至一点也不重要。所以聪明人就知道用汉语是很难表达出内心的,怎么努力也徒劳。所以要不一切在不言中,要不难得糊涂,承认我讲的都是废话,反而一身轻松。(也许这么说大家听不明白。 还是用汉字做比喻吧。 假如我们交流全部是用书写的话,在古代书法的年代, 我们要交流,就必然会在意到我们字的美观如否,否则会被人笑话。当然也许你开始不会在意,但看到别人的字个个都潇洒飘逸,在他们得意的神情下,你必然会在意到自己的字。 于是一部分精力会用到字上,而不是表达上。 而且只要别人一写字,你首先会不自觉的和自己的字比。 影响了交流的真诚。造成恶性循环。 汉语的发音也是如此,发音本身的难度造成了发音本身的有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NBA球星足球明星 影视明星等 我们愿意把他们当偶像来崇拜。但当他们来到中国,还能说汉语。立刻我们会觉得也不过如此。 至少不会再觉的象神一样。这就是汉语发音 导致没有神秘感。
   还有中国人的忍耐性和啊Q精神等可能都于汉语的发音有关。因为在外界的巨大压力和屈辱下,我们能仅仅用语言就能成为娱乐方式并找到快感,消耗了反抗的精力(和前面说的一样汉语发音消耗真气)。 即使在没有信仰的情况下,也能忍受很久。
   总之汉语的发音问题导致说话过分的追求气势而淡化了表达。 追求气势必然劳心费力。必然造成淡化表达,气势更是平等真诚交流的彰碍。当一种语言不适合表达内心,什么问题不会产生,不信任 窝里斗 说假话等等就会不可避免。追求气势会使说话的难度提高。致使中国人喜欢大声喧哗,但关键时刻却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柏杨的〈丑陋中国人〉列举的陋习几乎都可以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交流的不真诚 不信任上。当然语言的不真诚再追究下去是心灵的不真诚。 但是就象人的血液供应不足一样,可能是心脏不够强,也可能是血管阻塞。 虽然心脏是主要原因,且理论上只要心脏够强阻塞也能冲破。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先疏通血管。
   很多网友的反对是因为对放弃汉语的恐惧,这种恐惧和老学究对白话文和钢笔字来的恐惧一样。 语言只是个载体一种工具而已,思想才是本质。
   外国人推崇〈孙子兵法〉 葡萄牙男足的教练斯科拉里透漏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来自〈孙子兵法〉,各国的军校也把它奉为经典。 难道他们都是读的中文版。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推崇备置,甚至影响了托尔斯泰的处世思想。那他读的也不是原版吧。
   我们同样可以用其他语言说清楚〈庄子〉〈史记〉,〈资治通鉴〉。这些思想性历史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