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张国荣:中国传统内家拳揭秘 第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36:42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他认为,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然而又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圆融正如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所谓矛盾就像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要维持这种圆融的状态就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所以,要想解开这种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只有打破这种表面的圆融才能统一所谓的矛盾。在拳学中,王芗斋说一法不力无法不容,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上所谈皆是法则,具体用功又当如何呢?前面已经说过,易学从数理上认为,物质世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要想由后天返到先天,从数理上讲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从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的卦爻上看,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变化的过程。然而,数理也好,卦爻也好,都只是用来比喻而已。就象用手指月,目的是让人看到月亮而不是让你去研究手指。在具体操作上,大家可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具体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身心皆不可用力。因为人活着,包括成长,发育,全部依赖于先天一气。它是一股活力,内含无限的生机。它和人的关系就好像燃油与汽车,没有油的燃烧车是发动不起来的。而当人落入后天,先天的作用就被取代了。所以,只有在后天欲望与注血之力得以控制之后,它才有可能逐渐恢复其功能。

神秀法师对此曾有,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的诗句。王芗斋先生说,改造生理,发挥量能。

那么,什么叫改造生理呢?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损之又损才能由二变成一,才能发挥良能。发挥先天一气的作用。那么这个由二变成一,或者说损之又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你不断的去掉后天意识,因为在后天当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假如不能打破这个局面的话,你将永远也不能统一矛盾而融会贯通。相反,如果你真的能在锻炼中有所体悟,那么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正如佛所说,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你练它它也不会多,你不练它它也不会少。如果你存有一个念头想去求它,就已经执着了。关键是你要能放下。只要你能把后天意识放下,当下即是。就这么简单。可难就难在放下了却难以保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勤奋练习的原因。所以六祖说:顿悟还需渐修。见地有了,剩下的就看你怎么用功修持了。

因此,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个道理。练武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先要炼精化气,再炼气化神,最后才能练神还虚。精气神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你能明了还虚之理,合着规矩练习,那么你每练一日,都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它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你的后天意识去掉一分,先天功能就显露一分。后天意识去得越干净,你先天的功能就越强,你的武功也就越高。

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练的问题了。从武术的角度说,不论你是练站桩,还是行拳架。都必须合这规矩,使自己逐渐从后天状态恢复未生之时的先天功能。在这当中,首先第一步是你要先能明理。明理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彻底的改变你的思维。也就是让你明白,现已形成的在头脑中的都属后天的意识。要想恢复先天功能,就要把后天意识清扫干净。佛家称为转识成智或叫明心见性。倘若真的能转,习练者在身体方面跟着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王芗斋先生说:心理作用于生理。在生理上真的起变化之后,再把身体方面的体认信息反馈于心理。这样,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先天功能已经在你身心两个方面发生作用了。

如果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改变,那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认识得不清或根本就不正确。顺便提一句,所谓身体上的改变,就是身体应该越练越软,软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能达到老子说的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是再好不过了。在武术中叫抻筋拔骨。这个过程在锻炼中会很不舒服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所谓去掉后天意识,发挥人体的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说是无杂念,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入静。可别忘了,佛说过本来具足。你本来就是静的,只是后天把你给扰乱了。假如你把它当作一个追求的目标,那么无形当中等于又多了一条杂念。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可真去做的话又变成了后天的欲望。结果是似是而非。这就是人后天意识的惯性,很难一下子解决。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啦,现在正朝好的方向努力呢,怎么又不对了?

下面,咱们来看看王芗斋先生是怎么说的。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说身体要如大冶烘炉,无物不淘熔。杂念来你就让它来吗,反正它也不会待得太久。该走的时候它自然就走了。你是这里的主人,把杂念当成过客,来去不留。在杂念的来去之间有一个空白,这个空白就是我们所说的静。可关键是太短暂了,顷刻之间就又让杂念给掩盖了。

怎么办呢?结论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只能让你头脑中纷飞的杂念像水中的灰尘一样。当水被盛入容器中后,让它自然沉淀。不要去管它。倘若一用方法,反会事与愿违。

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确很难。这也就是王芗斋先生为什么感叹地说:吾道千年后,渗透禅关有几人啊!

前面已经说过,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是无杂念,也就是静。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个静也是着相。因为有无二相全是先天的表现,而不是先天的本身。这就是很多人虽然认识到头脑中的诸多杂念都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因而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把后天杂念从头脑中清除干净,不就从后天状态返回先天了吗。而且,许多前辈高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比如说:道本无也,心中空空洞洞等等。可问题并不象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先贤们说的空也好,无也好,并没有错。他们所说的空和无并非有无二相其中之一的那个无,而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无,或者说是空。也可以说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有。确切地说它应该是非有非无。

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其表现,如果认为它是有的话,可在人练功的过程中,它即没有身体上的固定方位,也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言。假如说它是无,但它又却能不断的使人体产生出种种不可思议之妙。

从另一个方面讲,因为人与万物都同为道的载体,或者说是道的表现。前面已经说过,当先天一落入后天那么必然会产生出正反两个方面。所以人做为道的载体,在练功过程中从身心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也必然如此。要么就是有,要么则是无。其两者同为道的表象。而道本身是无形无相的。因此大家要想合于道,就既不要被有的现象所蒙蔽,也不要因为无的现象而迷惑。既不要因为有好的感觉而得意,也不要因为有太多坏的感觉而苦恼。因为这些全部都是道的表面现象。因此,在你前进的路途中所有的感觉都是过程,而非究竟。要做的只有正确的把握尺度,而万万不可设立具体的标准。这就是规矩也就是道的法则。在此提示一下,我们通篇所谈的,皆是教授大家从身心两个方面怎么才能合于道。而至于能不能成为道,那是另一个问题。所以我在第三部分一开始就说:佛道儒三家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劲所修所练的都属同一资源,而没说是同一究竟。

下面,我们将继续以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为主线,对内家拳进行具体分析。王玉芳女士在纪念先父王芗斋的文章中写到,意拳蕴含着深厚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没有较高的学识与修养就无法理解其中之妙。更无法使功夫臻为上乘。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我融入于宇宙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放大,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习练者必须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则与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本。那么什么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呢?

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动力。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理。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原则原理。也不是自然界的原则原理。而是天与人两者所共有的原则原理。换句话说,就是产生天人合一的道理是什么。很显然,道理就是天地人同为道的产物,都是由先天一气而产生。所以,道的法则也就是天地人共有的法则。也正是我们所要探求与遵循的原则原理。

那么,怎么才能不断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将自己融入于自然之中,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呢?

古人对先天一气早就做过这样的描述。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充塞于天地之间。

练拳就是要将人体内部的先天一气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通过锻炼而产生联系。其中之关键就在于后天意识的转变。转变的越彻底,就越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刚刚开始超越自我。而只有做到超越自我,你才能够做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所以,中国传统内家拳能不能练好,完全不在于体质的好坏和身材的大小。孙禄堂先生曾云:苟有气即能练,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练武首要修德。古语说,厚德载物。试想一个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怎么能够做到无我呢。难怪佛家把行愿搁在第一位。练武也是一样,后天意识改变不了,先天功能在身体上就不能得以发挥。先天不能在身体上发挥作用,即使你练的是内家拳但实际上早已和内家拳背道而驰了。因为后天之躯是不能融于自然的,更不可能浑圆放大。

在单双中与不着相一篇中,王芗斋先生说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须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着相,力亦破体也。盖双重之病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

上述这些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因为就人体的各部位而言,各有各的使命。虽然都有连带关系,但只要是你的身体发生动作,无论大小,都不可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要是你还没有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那么身体只要稍一动作,那怕是一点细微之力都会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原因就是没能够做到统一。这里说的统一指的是肢体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还包括与外界的联系。而只有达到神,形,意,气,力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单双重与着相之弊。

大家注意,这里说的统一可不是组合。因为神,形,意,气,力本身就是组合在一起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统一呢?众所周知,神,形,意,气,力都是人体的组织或是组织特性。也就是说,是先天一气在后天载体上的表现。既然如此,那么想要统一就只能是让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产生作用。使人体的各组织和组织特性从各司其职的状态,通过运动调整而达到一以贯之的先天状态。然后,再逐渐的与体外发生联系,使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由自身的统一逐步发展到内外的相互统一。从而产生出一动无有不动的高度协调统一状态。

王芗斋先生说,根据自己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感觉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而产生。然浑圆扩大需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这里说的细微之棱角并非单指形体而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于言行举止和思想方面都存有太多的棱角。有棱角才会与外界产生矛盾。比如,在练静功当中。先是在身体方面产生大面积的疼痛感。而后由于功夫的深入疼痛感逐渐消失。但最困难的还是思想上的转变。比如在你安静的时候别人打扰了你。人们总是喜欢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其实,错误不在别人,而是由于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还存有很强的自我观念。所以,你总是觉得是别人影响了你。因此古人为什么说要在闹市中取静。这里说的闹市并不是指喧闹的集市。而是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这个恶劣环境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你是否还能保持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的良好心理状态。不信你可以在自己身上验证。即使你练功练到杂念变得很细微的时候,那最难克服的一丝杂念,必然是你头脑当中最为顽固的思想观念。这就是细微之棱角。它比躯体上的毛病要可怕得多。它不根除,你将永远也无法做到老子说的流存无碍而不住的无为境界。王芗斋先生说,郭云深老先生心极虚,而腹极实。所以练拳其实是修心。只要你能虚得下心,那么不但任何棱角都可以迎刃而解,各项力量也能由此而生了。所以道家讲无中生有,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