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酒店图片远景:中国传统内家拳揭秘 第7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45:08

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前人对物质世界的种种看法,具体到拳术中又如何理解呢?

王芗斋先生说练拳要从抽象中求具体,在虚无中度其有,在有中揣其无,大部分人对抽象与具体两者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理解的。

下面举例说明,当习拳者在站桩时,双手如报球状。球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因此而产生的撑抱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

试力时身体犹如站在水中,水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由运动而感觉到上下,左右,前后都有相应的阻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如果说这就是抽象与具体的话,那么大家都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那就是两个事例当中所谓的抽象都来自体后天的器官——大脑的想象。

这么一来,大家就把问题给单一化了。也可以说是陷入文字障碍中了,因为人认识事物都是有标准的。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那么标准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积累。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一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等等等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庭到社会,逐渐形成个人意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乃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人的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知识经验全部储存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内容从记忆库中调出来。所以说,人们在站桩与试力中所运用的精神假借全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二重投影。人们只不过是把真实的事物通过大脑的想象了一下而已。这并非是抽象。对于身体方面的感受来说就更不言而喻了。

那么,什么才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抽象呢?抽象就是不能有具体的形象,换句话说,它不是现实中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用手触摸到的物质。庄子说物物者非物就是这个道理。而在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全部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哪怕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把现实中的某些个体七拼八凑而成的。凡是有形有质的物质,包括人本身,都不属于抽象的范畴。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

佛在两千多年千正悟到的自性本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这个自性变化而成的。而中国的道家也有相似的说法。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不管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还是心物一元论,不管现代科学能否辨别其真伪,人类的先贤就是这样来解释宇宙的。

而不论是道家学说还是佛家学术,这与咱们谈论的抽象又有什么联系呢?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说:一生二。这个一是只天地万物未分之时,属于混沌状态。所以,老子叫它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还不能赋予名称的意思。对人来说属于没生之时。

那么,数字二又叫两仪或阴阳,是指原始的混沌世界由于运动而分化出天地,随着天地的产生而生成万物。自此,天地万物各有其名,所以老子把它称之为有名万物之母。对人来说为己生。

物质有了名称就产生了分别,有分别便会有矛盾。然而矛盾的双方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比如:长短、大小、高低、前后。假如没有长的观念也就不会有短的概念产生。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如果从拳学的角度看,无论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换句话说,是一个事物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或者说是这个事物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为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那么这个事物为何物呢?老子把它称为一。在拳学中,王芗斋先生说使身体动作达到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要想能达到这个中平,那么就非得回到一的状态不可,而这个一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一气,也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抽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先天一气是有的话,可是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说它是无,你只要按规矩练,练对了它就有相应效果。它既不着于有也不着于无。佛家讲不执着不着相。金刚经说的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就是真如自性。孟子曰:养浩然之正气。这个正不是代表正义,而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不偏不倚谓之正。所谓不勉强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也。意思是说: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勉强,没有后天欲望的驱使,如此中道方为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