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vobcom:东林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1:55

                                       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庐山东林寺

历史渊源

  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 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 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 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 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

结构布局

  

(2)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 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 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 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 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 由此而来。  

(3)

寺前有“聪明之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拟择地建寺。但不知何处为好。于是慧远在此以杖叩地,井冈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 。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念《龙华经》,以祈甘霖降世,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与慧远谈论《易经》于泉旁。殷仲堪博学善辩, 口若悬河。慧远非常钦佩他的口才,于是说:“君之辩如此泉涌”, 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今游人对聪明泉倍感兴趣,往往投币许愿,成为一处人文景观。  在东林寺,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游客步入斋堂,男先女后,男居右,女居左,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膳毕,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憎人取去,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  

(4)

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庾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乘车路线

  1、在九江市火车站或市区乘坐的士前来东林寺,包车(不是打表计费)费用在35元左右,直接送到东林寺门口。如果来的人多的话,还是出租车划算又方便。  2、在九江火车站可乘坐102号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车,转乘十里大楼往通远(或赛阳)方向的中巴(3元/人)到东林村路口,沿路前行1公里左右即到。  3、在九江汽车站下车后乘坐101路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其余同2。  4、在庐山火车站,可包的士前来,费用25元左右。  5、自己带车过来的话,注意沿途的路标,有些地方标记了东林寺的指示牌。如果是从九江到东林寺要从莲花镇走岔路过来。

平阳东林寺

地理位置

  东林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城南凤山南麓,相传为梁武帝时四名太监始建,当时有外寺、里寺两幢,至唐德宗大历年间,外寺改名“东林寺”,至今已千余年。古寺代有兴废,元朝天台宗高僧省初法师曾在些住持弘法(后期以临济宗中各派为主);清顺治时,僧宗恒自重兴寺宇;康熙间,僧普光、通纯添建两廊;乾隆间,僧文秀加清齐堂;咸丰间,僧西来修建正殿;民国间,僧各宁增建大悲楼。1949年前夕,寺宇部分殿堂听院为当地借用,“文革”中被改作仓库,后被作为村民住房,至此,殿堂破损,面目全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4年,平阳县政府批文,所有占用单位,全部迁出,归还东林寺,并聘请苍南籍五台山各本法师负责重兴古刹,作为温州市首批开放寺院之一。

现状

  各本法师从1984年冬至1994年底,仅用十年时间,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观音殿、地藏殿、僧房及山门、围墙等,总计四进八十余间,占地面积达五千二百平方米,该寺现存重要文物有碑记数块,其中比较重要者有《僧会碑记》、《刘绍宽房产碑记》、《东林寺主建捐资功德碑记》,《东林寺历史啤记》等。  1985年10月,平阳县佛教协会成立,东林寺被指定为佛教协会所在地。   

上海东林寺

地理位置

  

(1)

东林寺座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皇庆二年(1313年)改为东林寺,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元、明、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700年的风雨中,屡遭战乱、火灾,又屡次重建。1987年,东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重修并扩建,于九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现又经过改造重建,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佛像,高约34米。东林寺周边的商业圈——东林坊也已经出具雏形。

著名景点

  

(2)

[金愿桥]漫步踏入园中,金愿桥便首入眼帘。整桥采用精铜而制,桥栏桥面均饰中国传统风格精美铜雕,造型生动,别具中华古典之雅气。桥两旁分别坐落国内首创之铜制钟鼓楼各一座,格局呈对称之美。辟径直入园内可见至20余米高千佛门一扇,门面刻有小佛上千,真可谓“千里佛音入,万世皆佛声”。  [钟鼓楼]乃东林寺内主要殿堂式建筑,为四方重檐的殿楼式,古蕴天绝,色调雄浑,极其雄伟壮丽。两大铜殿左右对置,均为镏金铜顶,殿内分别放置一口铜钟与一部击鼓,为我国第一对铜质钟鼓楼。整座殿堂气势雅观,浑天独厚,平日里阳光灿烂之时,直照整座殿身金碧辉煌,独具佛家大道之气韵。伴随着晨幕的钟鼓敲击,整座寺院笼罩在一片肃静祥瑞的生气中,叫人心然独畅。  [五佛冠]园林之内有一山体奇观,细观之乃一佛祖身形,头顶宝冠,呈卧立态,在阳光照耀下,佛韵灵光徐徐闪烁。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为僧侣所戴象征着五智佛来的宝冠,名曰“五佛冠”。宝冠释意取自密宗义理金刚乘教义这“五佛五智”,认为只有拥有法界体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智等五智方能达到“菩堤”,酝为玄奘高僧修行密宗时所戴。此冠四周由五莲瓣围绕,每片瓣面各塑有佛教经典释义图案,描绘了以观世间菩萨为主的佛教故事,构思独特,造型生动、唯美,观者无不为其巧妙绝伦之构造所折服。  

(3)

[金莲池]金莲池为东林寺内一座景观许愿池,以铜围边,内蓄清水,正中为善财童子。此童子像尊为景泰蓝材质,通体以珐琅质彩料涂嵌,磨光镀金,可做自由转动。自明代创始至今,景泰蓝工艺多用于器皿与生活用品,较少他用,朱炳仁大师打破常规,独到的将此工艺用于像身铸造之上,利用景泰蓝色泽多样,宝气环身的工艺特点,融神话与现实于一体,绝妙地诠释了天从人愿之义。这尊国内首创的景泰蓝佛像尊,堪称“东林一绝”。像身周下为莲蓬所环围,莲蓬为铸铜而制,光泽灵动幻真,将童子像衬托的更加唯美。  许愿池中有鲤鱼铜塑八尊,张口,作龙门跳跃状,分别立于池的八个方位,对应着八条鲤鱼,池座下方八面分别铸有铭文祝语:“福泽百代、康乐天伦、伟业千秋、祥瑞平安、松龄鹤寿、鸿运财茂、喜庆辉华、吉星高照。”当童子像身转至鲤鱼与铭文的中轴线时,游人可向鲤鱼口中抛投硬币,如若投中,通对相应的铭文祝语,则暗喻了投掷者福运天合,前程似锦。

重修后的现状

  东林寺整体扩建工程于2007年4月底完工。该工程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形式选择设计施工单位,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凭借强大的设计实力以及丰富的古建筑施工经验,有幸承接以下几大建筑:东林寺殿中殿、佛头像、千佛门、钟楼、鼓楼、金愿桥、五佛冠、金莲池(景泰兰善财童子)等,总工程额数千万。东林寺扩建内装饰工程已于2008年8月份完成施工。

内江东林寺

地理位置

  在四川省内江市东门外河街。东林寺与沱江对岸之西林寺相对峙而得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年),明万历年间(1573-1620)毁于火,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乾隆年间(1736-1795)续建,现仅存楼阁。

历史渊源

  东林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历代均有增刻,故曾有千佛岩之称。造像分布在长50米,高8米的崖壁上,现存造像12龛,86尊。其中第11龛千手观音像高7.4米,宽7.16米。造型庄重,线条流畅浑劲,造具40手,头戴宝冠着天衣,饰缨珞踏莲花,须弥龙座,雕工精湛不失为石刻艺术精品。千手观音由整面山崖依势而凿窟雕成,造型庄严雄奇。下有两米高左右的巨大宝座,全高在九米左右。观音像两眼两手之下,左右各配上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又各配上“二十五有”(佛家说法),25·40=1000便成就了千手千眼的庄严法相。此尊观音像的造像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其保存之完好,造像体量之巨,雕造之富丽雄奇,令人叹为观止。为四川省内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观音造像。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在此观音像前,傍岩结楼,明万历年间多次修葺,后受火劫,付之一炬。清同治年间复修为东林寺。高阁临江,俯瞰沱水,与对岸西林寺遥相对峙,又地处东关渡口,濒临水陆码头,舟贾云集,摊棚棋布,前来朝拜,浏览者熙熙攘攘,热闹非常。享有“东林晚眺”的美誉,是内江八景之一。东林寺造像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市中区东林寺施工中出土了唐宋时期接引佛等精美摩岩造像及其它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