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总裁吻上瘾宋九月: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读书笔记(精品)(转载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4:36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读书笔记(精品)(转载一)

(2011-01-23 08:33:23)转载 标签:

曲黎敏

宋体

从头到脚说健康

奇经八脉

丹田

杂谈

分类: 健身养生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读书笔记(精品)(转载一)

从头到脚说健康(0)--引子
一、人为什么会生病?
      《左传》——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因果);二因食而得病;三因蛊而得病(被迷惑)
      《皇帝内经》——原因有二:一得于阳(外感;天地自然变化导致);二是得于阴(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提倡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
    《伤寒论》——原因有三: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外伤
      现代中医理论——原因为六淫:疫疠(外感)、七情(情欲情志)、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痰为湿气凝聚;水为水饮,宣泄不出去导致肿胀)、瘀血(如:癌症)
二、人为什么活不到天寿?
    天寿的年龄通常为动物生长期的5-7倍,按此推算人的天寿应为100-140岁
    人是唯一一种活不到天寿的动物;原因如下:
    1、直立行走,大脑缺血、缺氧、心血管疾病增加
    2、人没有固定的发情期
    3、人受欲望情志的控制
    4、人的消化系统功能极度萎缩
    5、人的循环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6、人的呼吸系统发生了改变:由腹式呼吸改为肺部呼吸
三、健康的标准
      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健康是自我的觉悟。
四、现代人容易生病的原因:
    1、情志不遂
    2、饮食不规律
    3、缺乏运动
    4、滥服药物
从头到脚说健康(1-1)--头发
一、头发的功能:保暖与散热
二、关于头发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中,头发是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1、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2、“矩”——男人行方正之道;“规”——女人要行圆融之道
3、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4岁行“及笄”之礼,发型均发生变化,要梳理起来,意味着人要由感性向理性迈进。
4、关于头发的一些典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孝之始也”,所以髡刑(剃光头发)在古代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
    清朝发型的含义——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二月二、龙抬头(正月不理发)——思旧(总结过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削发纹身
三、五脏、五行与五色对应关系表
    肺、肝、肾、心、脾
    金、木、水、火、突
    白、青、黑、赤、黄
四、关于头发的疾病解释
    头发——“肾之华、血之余”,与肾气(主颜色)和肝血(主生长速度)最为相关。
    1、秃顶——肾气发散过度
    2、只头顶脱发——与肝血和脾胃相关,无端思虑过多导致
    3、前额白发——胃脉衰落
    4、头皮屑——阴盛阳虚,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头皮的经血慢慢减少,得不到滋润
    5、头发出油——关于脾、肺;土不生金,肺肃降不够,导致脾输布太过
    6、斑秃——关乎情志,过渡焦虑或心结不开
五、头发的养护与健康
    1、给生活减压:君子向内追求、不向外攀比
    2、做头部按摩:日常多梳头,用齿疏的木梳或用手指,从前额开始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到后面的太阳膀胱经,稍用力。
    3、春天散发、睡觉散发
    4、不湿卧:一定等头发干后再睡觉,尽量少用吹风机。
      湿卧易造成头痛、眩闷、眼花、脱发、头皮屑、肤色黑、齿痛或耳聋等
 从头到脚说健康-(1-2)头部经脉循行
一、脑
脑——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脑为髓之海,髓为先天,脑为后天。
二、入脑的经脉共六条:
1、督脉(属奇经八脉):入于髓海,位于人体后部的正中线。
2、膀胱经:主阳气,起于“晴明穴”,偏正中线督脉一点,从巅顶入络脑。
3、肝经:主藏血,交巅顶,入络脑。
4、阳硚、阴硚(属奇经八脉):入后脑,后脑主运动的协调性。
5、胃经:循目系入络脑。
百会穴——督脉、肝经、膀胱经相合的穴位,即人体诸阳之会。
三、人为什么要学习——克服本能、解除烦恼
1、学《诗经》:
“兴”-培养想象力;
“观”-培养洞察力;
“群”—处理人际关系;
“怨”—表达自己的情感;
“志”—表达自己的志向
2、学《礼》——养人之欲,即要学会制约和调养人的欲念。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只有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神,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
四、脑部的保养:
道教三丹田学说:
      上丹田——脑,精髓的聚集处。(最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
      中丹田——心,神能的聚集处;精、气、神三个能量的转换之所。
      下丹田——少腹(小腹),精气的聚集处。
1、练习静坐—心神安定、养护大脑
      每天静坐10分钟,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浓度,减少疲劳。最好双手合十在胸前,掌根正对膻中穴一拳的距离,掌尖向外倾斜30度,两眼低垂敛神,这样收心静心很有效果。
2、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
3、其他注意事项:
(1)吃饭只吃八分饱;
(2)好好睡觉;
(3)勤思考(要动脑不动心,心要静);
(4)食补要适度。
 从头到脚说健康-(1-3)头部疾病
一、头痛                                                                                       
1、后头痛——太阳膀胱经头痛;症状:脑后痛、颈椎痛、发热、恶寒、恶风。
2、前额头痛——阳明胃经头痛;症状: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发胀。
3、两侧头痛——少阳胆经头痛,左侧疼(肝血不足)、右侧疼(肺气不降);症状:眼睛发花、早起口苦。
4、头痛而重(头如裹)——太阴脾湿头痛;症状:像头裹着一顶湿帽子、头重抬不来,四肢酸疼且体感寒。
5、头痛而咽喉干痛——少阴心肾头痛;症状: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
6、头顶痛——厥阴肝经头痛;症状:干呕、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
7、血虚头痛——症状:不自主地摇头
8、瘀血头痛——头内有瘀血,顽固性头痛、呕吐,严重可造成癫痫。若喷射状呕吐,必须立即就医。
二、头晕——主要跟肝经相关
      注意区分:“眩”——两眼发黑;“晕”——天旋地转
      脑部的疾病通常跟眼睛密切相关,如歧视、视物重影,应去医院检查脑部;突然看不见(目见鬼物),过于疲劳所致,要注意休息。
三、健忘症 ——“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属膀胱经气上不来导致的阳虚症。
      保健方法:
        1、静心愉悦;
        2、有意识地背诵短文,加强记忆力,如《三字经》、《笠翁对韵》等;
        3、闭眼按摩晴明穴,然后“鸣天鼓”(见耳朵保健章节);
        4、尽量不使用手机,多用座机,减少辐射。
四、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提醒人该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了。
1、肝肾脏器亏损易导致高血压,原因:肝肾亏,导致脾输布功能下降,人体湿邪代谢不掉,血液粘稠、血流速减弱,大脑供血不足,于是自身通过加压方式保证大脑供血,即高血压。
2、大脑供血不足易导致顽固性头痛,出现眩晕、迟钝、健忘等症。高血压加上顽固性头痛,易引发中风。
3、上午血压比下午高——元气衰退,病情在加重
4、下午血压比上午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脏腑功能在恢复当中。
5、脉压小,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脏腑运化功能已经衰退,比较危险,应尽快就医。高压属后天,低压属先天。低压高说明人在调老本,调元气,平日透支太多,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和多休息。
6、低血压——属元气大伤,先肾气亏损,再心脏搏动无力,甚者出现心跳间歇。
高血压医治的简单有效的几个注意事项:
1、情志放松、调整心情;
2、平时多做深呼吸;加强膈肌,对脾好,可使下焦的气(肾精)慢慢足起来;
3、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多静思。
4、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少管闲事、少东想西想、多运动、多旅游。
五、中风、脑溢血、脑血栓
1、中风分以下几个层面:
(1)中经——肌腠经脉层面,脑血栓造成,病在经脉。人不昏倒,但半身不遂、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病在表层、及时养护、不难医治。
(2)中腑——腑层面,脑溢血较轻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苏醒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二便失禁等。
(3)中脏——病在五脏层面,脑溢血最重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且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4)中血脉——属胃气大伤,症状主要是口歪眼斜。
2、脑溢血——元气不足,生大气易造成脑溢血。
3、脑血栓——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到脑部,导致血液流速慢,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治疗:疏通血管为治标;固摄元气才是治本。
4、预防办法
(1)练习手指:无事时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
(2)提肛法:锻炼肾和脾,每天坚持做100次,古人称此法为“回春术”!
(3)注意节欲,房事不可过度。
(4)少生气,学会克制。
5、脑溢血急救办法——“十宣放血法”(十个指尖放血,减轻脑部压力)
六、情志病
    人体内在的气血变化可导致情志的异常。气血不足,会烦(肾精不足,虚火上炎)躁(虚阳外越)。
1、弱智——元气虚弱,精气无力上输于脑,导致人傻傻的。先天髓海不足导致先天弱智。
2、小儿多动症——肾精不足,收敛不住虚火。
    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食、尽量避免冷饮,喝水最好就喝白开水。
3、癫疾——五脏受邪;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大的惊吓和刺激,容易导致小孩先天癫痫。
    注意区分:
    “癫”——真精不足,易生寒痰,痰淤阻心窍,造成神智昏迷,患者偏安静。
    “狂”——狂躁症,邪火乘心,神无定主,乱其神明。患者不知饿,精力旺盛,出现自高贤、自辩智、自尊贵现象等;气机不畅,不断打嗝。
七、忧郁症(抑郁症)——属胃经和肾经这两条经脉的病
1、胃经抑郁症:患者不愿与外界接触,怕光,怕声,心慌,喜欢在昏暗的环境下生活。
2、肾经抑郁症:患者眼睛发直,无神,心老像悬在半空,有饿感又吃不下,伴心慌,感觉惊恐。
强调一点:不必把抑郁症想得过分绝对,偏忧郁一点的人往往很有成就。
治疗方法:
(1)交能倾诉的好朋友——人应该有倾诉的渠道。
(2)参加社会团体,学会互助,或寻找心灵良师。
(3)接受挫折教育,不要太过要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靠它的冷酷无情来教育我们如何去积累经验,掌握天地万物的属性,去主动规避对人有损伤的事。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业余爱好,多运动,建议坚持跑步,年轻人打架子鼓。不建议练太极拳,不适合抑郁症患者。
(5)保持诚实和自信,做人要单纯阳光。 从头到脚说健康-(1-4)睡眠
一、人为什么要睡觉?
    人的体表有气运行,人体外围的为卫气。卫气主固摄阳气,在体表不断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行走在人体的阴分里,即行于阴经。当阳气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当卫气在阴经中走完,离开的一刹那,人就会醒来。
二、睡眠的问题
1、失眠
原因如下几种:
(1)心肾不交。
      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心肾分离,晚上睡不着,白天又特困倦,两腿发沉。与长期熬夜有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如不睡则慢慢出现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较难治疗。
(2)血不足
    胃主血,胃虚则造成血不足,不能有效上输于脑,脑部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中医中的血是一种能量,代表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3)胃不和则卧不安
    晚上如吃得太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2、喜卧(有时也是病)
原因如下:
(1)湿气过重。此种人偏虚胖,不爱动,形成恶性循环,易导致糖尿病等诸多疾病乘虚而入,应多锻炼。
    湿气太重还会导致一些人上午喜睡,人的阳气振奋不起来,慢慢人的身体也会变差。
(2)肾精不足,全身无力。“但欲寐”,想睡又睡不着。
    晚上不睡、白天补觉:从医理上讲不行,白天主生发,晚上主收敛收藏,老违背天地的规律,到老年就会生病。
3、多梦
    原因:虚火扰头,气能上来,但精不足,即营养物质带不上来,空运化,人就多梦。多梦会导致人休息不好,慢慢会引发疾病。
    治疗方法:好好吃饭,通过合理饮食培元固气;打坐;点按涌泉穴。
三、做梦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做梦是魂魄飞扬,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经脉所主。
    依据《皇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把人体的五脏和五声、五志、五色全都配属了,从这些角度来解释梦象。
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声:哭、呼、呻、笑、歌
五志:忧、怒、恐、思、喜
五色:白、青、黑、赤、黄
四、如何治疗失眠?
1、从头到脚放松法(睡眠先睡心,让心先静下来,心能够先睡下,身体听从心的安排,也就睡了)
    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躺在床上放松,从头发开始,放松头发,然后眉眼(你会发现,可能刚才眉头都是紧锁的);眼眉放松后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再放松肩膀(通常肩膀是人最难放松的部位),然后心、肺、胃、肾。。。一直想下去,想到每一根手指头和每一只脚趾头都放松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就已经进入睡眠了。
2、睡觉采用虎抱头的姿势
    学习婴儿睡眠的姿势——两个小手扬在上面,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势是最放松的;这是肺气足的表现。
3、心肾相交法
    用手心上的劳宫穴(心包经上的穴位)去搓另一侧脚心上的涌泉穴(肾经的主穴);此法简单易行,对促进睡眠非常有效。
从头到脚说健康(2-1)五官
一、五脏与五官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官:鼻、目、耳、舌、口
鼻为肺之官
    肺热——鼻孔出气粗、热
    肺寒——鼻孔冒凉气
目为肝之官
    得肝病——眼角发青
    孩子受惊吓——鼻梁处会出现青筋或青痕
口唇为脾之官
    得脾病——唇黄、嘴唇四周发黄、嘴角蜕皮、流血等(阳明燥火太盛)
舌为心之官
    心脏有病——舌头不灵活、舌卷缩、颧骨发红;口误,经常说错话。
    平时应关注印堂颜色:
        印堂发红,图案如灯花状——心神将散,可能会有重病突发。
        印堂发黑——肾水太多,心火太弱,是危险信号。
耳为肾之官
    得肾病——耳鸣、耳聋
二、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三、五官养生方法
    常闭眼——养神
    少说话——养心
    平稳呼吸——养肺
    多食美味——养口
    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从头到脚说健康(2-2)眼睛
一、目为心之使
    《皇帝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皇帝内经》:“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挟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眼睛是心的使者。心藏神,神散则目惑。
二、眼病
1、眼泪汪汪——肺(主通调水道)气不足、肝(主水道)收敛功能不足。
2、逆风流泪——肝经不能收敛。
3、眼干——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此种人平时爱发脾气,爱发无名火。
4、眼外凸——肝经收敛不住。此种人通常眼压高,大多饮酒过度,脾气大,爱发火,争强好胜,女性易得甲亢。
5、眼袋(水肿)——眼下小肠经经过,跟三焦、小肠、肾都相关。寒邪造成,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
    上眼皮肿——脾湿
    下眼皮肿——阳虚
三、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
    “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目为心之使,心神一乱,眼睛就会乱,液往上涌,导致掉眼泪。
      泪流不止——夺精,会导致“目无所见”。
四、眼睛的保养方法
1、熨眼法——明目去风,去目瘴,尤其适合电脑使用者。
    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两手搓热,闭眼,空掌捂眼睛,多停留一会。
    每天一次,一次21遍。
2、后眼按摩法(应经常按摩)
    后眼位置——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凹陷即是。
    按摩方法:闭眼,按摩后眼,能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改善。 
    针刺方法:眼压高后眼处会鼓起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眼睛马上清亮。
3、经常做眼保健操
从头到脚说健康(2-3)鼻子
一、鼻祖之源
“鼻”字最初在造字时写作自己的“自”,平时生活中指自己时经常指向自己的鼻子。
“鼻祖”来源——道教认为人在胚胎期受母血腥气刺激,最先生出的器官就是鼻子,由鼻子的功能而生肺气,从太阴肺开始,人的气机在体内周转,循环不息。由于古人认为五官里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为“鼻祖”。
二、鼻子的循行经脉
    鼻子与小肠经(抵鼻)、大肠经(走鼻下)、胃经(走鼻子的外形)和肺气(鼻孔)有关。
    1、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子红、鼻子上长疙瘩等是胃火,是有胃寒使得机体生出胃火来消除寒邪造成
    2、鼻孔由肺气所主:鼻孔里边出来的气凉或热都跟肺气相关。
    “鼻子”在相书里称为“粮库”,认为鼻子大的人财运好。脾胃好,后天足,鼻子大;肺气足的人有魄力,得到的俸禄就会多。因此有发财之相。
三、五脏与五臭对应关系图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臭:腥、臊、腐、焦、香
1、臊味与肝气相关,肝气旺的人喜欢吃猪下水
2、焦——烤焦的味道为心的味道。
3、香——脾胃相关,脾虚的人喜欢吃香辣的、味道浓的东西。
4、腥——肺
5、腐——肾气衰败时,病人散发的味道就是腐味。所以中医治疗时常用腐味的东西做药引子。
四、鼻子的常见疾病
1、流鼻血(鼽衄)
(1)女性经期经血少或流鼻血——脾不统血(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各司其职)
    阿胶不能直接补血,而是通过驴皮的收敛功能将血暂时汇聚起来,集中在一处发挥作用,使机体状态暂时得到好转。但阿胶属滋黏之物,一定要烊化(即放在碗里蒸)蒸后用药冲开才能喝,机体很难运化开,耗元气。
(2)人体阳气固摄能力减弱导致流鼻血。中医里“补”的概念就是“固摄”。
(3)偶尔出鼻血——空气干燥,毛细血管破裂。
(4)生长期很难止住的流鼻血——可能是白血病的前兆或者是脑病造成脑压太大,人的自救功能发挥作用。
(5)流鼻血、鼻子阻塞不通——与膀胱经、胃经有关。
(6)流鼻血同时伴有眼珠发黄或口干、嗓子不舒服——大肠火胜
(7)止鼻血的方法:
    让病人躺下,用一块冷毛巾敷在额头(为胃经与膀胱经所主,印堂为神明所主,把神内收,就是关键)上,血就会慢慢止住。
2、鼻窦炎
    原因——脾胃精气严重不足,功能衰败;胃气不降、胃气不足。
    症状——口臭,老打嗝、胃反酸、呕吐或干呕(胃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肃降)
    预防——按压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就很有效;手术要慎重,如手术不当,破坏经脉,就很难治愈。
3、过敏性鼻炎
    西医——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中医——元气虚。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元气,元气用尽,人就会死。
    症状——打喷嚏,是肾阳振奋的变现,是阴阳合利的象,是肾在使劲地干活想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
    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的产生与三个不良因素相关:
    (1)严重的焦虑——压力过大、心情郁闷所致。肺主一身之气,焦虑导致气结,使气机壅滞不通。
    (2)冷饮——过食冷饮伤肺(不能纵容小孩喝冷饮),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
    中国人体质——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用筷子。饮食清淡、多食五谷,皮肤紧致、细腻。
    西方人——游牧民族,杀伐文明,多食肉类,火热湿特性非常明显,为散湿散热,西方人多体毛。
    (3)空调——空气不畅通,还会损伤皮(主收敛)毛(主宣发)的气机;导致人体自身皮肤的调节功能逐渐丧失,人体若不能正常出汗,还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夏天毛孔充分打开,皮肤可以充分出汗,到了秋天,营养物质才可以进到皮肤里去,冬天也就有东西可藏。夏天不能好好出汗,可能秋天就会出现咳嗽等一系列疾病,到冬至左右会有重病,所以冬至的重病往往跟夏天有关。
五、治疗与预防方法:
1、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如经脉不畅通,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
2、元气是不可以补的,元气藏于肾,五脏六腑肾最大,元气有余就会藏在肾里;如果盈余较多,则藏在奇经八脉里。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所以没有一味药可以直接补元气,但可以间接补充:
    (1)好好睡觉
    (2)好好吃饭
    (3)每天乐观愉快(生气会大耗元气)
3、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太乙真人熏脐法”
      制备—— 乳香、没药、附子、肉桂等分,加小茴香和公丁香,研成细末,密封于瓷瓶中。
      使用——将药末填入肚脐中,盖上一块生姜,用艾条熏灼,至印堂发热,下达涌泉,四肢微汗为止。
从头到脚说健康(2-4)口
一、五脏与五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液:涕、泪、唾、汗、涎
    小孩脾虚就会经常流口水,口水就是脾液;一些成年人晚上睡觉时也会经常流口水,湿气特别重。
二、关于口的一些疾病
1、口水多
    原因:胃寒特别重。
    症状:胃酸上逆,口吐清水,久之胃上口被胃酸腐蚀,食道不能下咽,下滞作痛,形成胃脘心痛之症。
    治疗:多按摩中脘穴和腹部,忌冷饮,每天坚持,胃气会逐渐恢复。
2、口热舌干
    原因:与肾经相关,肾经挟舌本,肾液没有调上来。津液为唾,来自舌下,无唾则舌干口热。
干燥综合症的表现:
(1)唾液腺分泌过少,固体食物难以下咽
(2)舌头不灵活,常有粘连感,舌头总与嘴巴粘连在一起
(3)牙齿干枯变黑
(4)双眼干涩
(5)腮腺炎频发,腮腺是正邪相争的战场
(6)阴道干燥
干燥综合症的原因:
    肾液上不来,但不是肾液亏损,而是太阳膀胱经气虚弱,肾阳不足,经气不够,无法将肾液带上来。
干燥综合症的治疗——从膀胱经气和肾阳两个角度去医治
3、口苦
    原因:胆气上逆,少阳胆经的病
    症状:晨起口苦,咽干目眩,病人还可能经常唉声叹气。
4、口臭
    原因:脾胃衰败,人的消化功能出问题。胃气(以降为和)总往上壅,腑气上逆,形成口臭。
5、口甘
    原因:脾(对应五味为甘)输布太过,收敛不住,上溢到嘴唇、口、舌头等部位,出现口甘。
从头到脚说健康(2-5)舌头
一、舌头相关疾病
1、舌本强、舌本痛——与脾经相关。
2、舌抖
    中焦脾胃气不足,造成上焦无力,导致心精不足,出现手抖、腿抖、舌尖抖。从恢复脾胃功能入手。
3、咬舌
    心气不足——咬舌尖
    肝胆气不足——咬脸颊里部(啮颊)
    胃气上冲——咬嘴唇
4、错语——心经精气不足
5、谵语——胃气大伤
“实则谵语(一句话没完没了地磨叨),虚则郑声(很香软、很虚的声音)”
6、唠叨
    跟心情和生理都有关,人太寂寞,缺少关爱,就会唠叨。
二、人为什么叹息?
    叹气跟郁闷相关,人郁闷,心气会被憋住,需要长出一口气来化解。这种人整个膈肌打不开,甚至会觉得心脏也有点不舒服,长出气可使自己疏泄一下。
三、人为什么打哈欠?
    阴阳气相牵引所致。人胃气不舒就会打哈欠。人通过打哈欠使胃气舒展,即“善伸数欠”。
从头到脚说健康(2-6)牙
一、牙病
    上齿——与胃经相关;疼痛需扎胃经上的穴位,如:足三里、内庭穴等
    下齿——与大肠经相关;疼痛需扎大肠经上的穴位,如:合谷穴。
二、“同身寸”
    同    身    寸——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寸和尺
    每个人的寸——大拇指横纹这段距离;或者中指弯曲过来以后第二指节的长度。
    每个人的尺——指腕部到肘部之间的距离
三、合谷穴的位置
    将大拇指的横纹卡在另一只手的虎口横纹处,然后往下一压,如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为合谷穴。
四、让灵魂跟上脚步
    中医针灸,一些技艺超群的针灸师扎针不一定直接扎在穴位上。对于一些气血特别虚的人,气血根本就过不来,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扎在穴位上或下的位置,等候气的到来,即“候气”!
    生活当中,人不能总让自己的身体冲在前面,要学会让自己的气和灵魂一点一点跟上来,让身心和灵魂合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活下去。
从头到脚说健康(2-7)耳朵
一、肾开窍于耳
1、肾开窍于耳: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肾虚)也有关系。
2、心开窍于耳:此为《黄帝内经》里另外一种说法,因为心火也会导致耳朵疾病。
二、耳朵的经脉循行
1、三焦经(即指连缀五脏六腑的系挂、网膜):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2、胆经有一条支脉,也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在走到外眼角的太阳穴。
3、三焦经与胆经均属少阳,故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
三、耳朵的疾病
1、耳鸣:与阳气有关
    症状:
      耳鸣如蝉鸣:大虚之症,肾精不足导致
      耳鸣轰轰响:实症,三焦不通,内部火太重造成。
    治疗:
      临床上不好治,难点在于补肾精,肾精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所以治疗时间会很长。
2、暴聋(突然的耳聋):
    由生气造成三焦受阻,耳窍的气机被闭住,导致耳聋;
      或者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人体经脉不通畅,导致耳病。
3、胃气虚也导致耳病:《黄帝内经》“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
4、乱服药也会导致耳朵损伤:
    无论中药西药,不是补元气,而是通过调元气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所有只有元气充足时才可能恢复脏腑功能,用药才能把握。
    吃药不当,损肝肾,肝肾同源;肝肾损伤,就可能造成耳病。一旦出现耳病,三个月内没有及时医治的话,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治。
四、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取穴:
    劳宫穴(在心包经上):手轻轻半握拳时,中指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所指手掌的部位就是劳宫穴,是一个火穴。
    听闻穴——耳孔,是道教养生的要穴,不可以用针刺。
    天鼓——后脑勺
    涌泉穴——脚底板的肾经穴位
1、鸣天鼓
    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食指放在中指上,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弹拨后脑勺,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
2、按摩听闻穴
    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在里面轻轻地蠕动(不要使劲杵,柔、缓,指甲也要剪干净),按摩二三十秒,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拨出来,最好能听见响。
    如果指尖有黏着感,有吸力,说明湿气太盛。
3、手心搓脚心
    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疏通人体气机,经脉通耳病自然就好了,还有助于睡眠,对高血压的人也有好处。
    没事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不要小瞧这个方法,融汇了很深的中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