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帝濠酒店桑拿技师:大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途径与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21:35:53
摘要:简要总结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及成功经验,简要介绍“十二五”期间,大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与模式,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都曾经历过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耗电量高与浪费水资源等问题。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各国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制定和颁布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除农业污染,开展节能节水,将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成功地应用于都市现代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使农业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美国建立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将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成功地应用于乡村和都市农业;日本推出环保型农业持续发展模式,建设以有机资源循环为目标的地区有机农业;德国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倡生物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拒绝合成化肥,使用有机肥和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使用天然饲料;法国在保障农民收入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荷兰用封闭式大型储存罐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清洁能源和有机肥,鸡粪制成颗粒有机肥;阿根廷重点推广免耕直播法;沙特、埃及、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沙漠国家,直接向农作物灌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营养液,以代替土壤向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发展大棚栽培模式,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化肥农药,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和普及新型节水型生态农业。
我国台湾省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立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重视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发展有机食品,推广无农药、无化肥栽培技术,加强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1993年10月,我国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国务院、国家经贸委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提出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目前,上海市积极推行4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城乡工业及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和加快农业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度。江苏省建设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辽宁创立“四位一体”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秸秆气化工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福建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试点,推进资源节约再利用。
国内外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比较健全,这里不再介绍,简单介绍国内外可借鉴的方法、途径与成功经验。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途径与模式2.1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途径2.1.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制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等,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染料、印染、酿造、制浆造纸、电石、冶炼、铸造、焦炭、制革、水泥制造、化学危险品仓储、民用爆炸品、涉及电磁辐射等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水泥、矿山开发等产业。
优先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设施生态农业、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产业,创建一批循环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的要求,在重点乡镇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减排,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1.2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将投资近百亿元在全市农村全面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彻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投资约33.5亿元加快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新建53座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
到2015年,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村屯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在县(市)区共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8座。到2015年,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村(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二是投资2亿元实施禽畜粪便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措施包括:(1)将畜禽粪便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直接或发酵后作为农家肥施用于种植业;
(2)采用生物法将畜禽粪便与秸秆、有机物混合生产高效有机复合肥;(3)利用畜禽粪便、秸秆和有机物在沼气池内发酵处理,生产沼气能源、沼渣和沼液有机复合肥,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4)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园区。以标准化、规模化为重点,在全市128个乡镇,每个乡镇创建一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到2015年,建设禽畜粪便有机肥加工厂200家,使大连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三是投资8亿元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在全市乡镇和部分村屯各创建一家标准化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重点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六大类示范工程,即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秸秆生物反应堆利用项目、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项目、秸秆食用菌栽培项目、秸秆有机肥项目,实现秸秆的产业化、商品化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大连市秸秆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8%以上;新建成标准化的户用沼气池2万多个、秸秆综合利用企业200家、大中型沼气工程50个、大型生物质气化站50个。四是强化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综合防治。投资1.5亿元,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关于农药、化肥和农膜残留污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知识的宣传培训;积极推广生物和农业措施防治病虫草鼠;禁止施用剧毒农药,推广使用植物农药和生物农药;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系统,提高农膜回收循环综合利用率,消除农膜“白色污染”。
2.1.3建立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大连市将投资9亿元发展标准化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设施生态农业、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确保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到2015年,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基地面积将达到全市农业生产面积的90%以上。主要措施:一是每年创建标准化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园区21个,新增保护地面积7333hm2;二是每年创建标准化设施农业小区1300个,新建设施蔬菜4333hm2;三是每年扶持100个专业村,50个农业特色乡村,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四是每年创建50个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3个省级以上生态水产良种场,在黄海北部、渤海放流对虾、三疣梭子蟹、牙鲆鱼、鳙鱼苗种5亿尾;加强长海县海洋牧场建设,新增海珍品底播增殖区6.67万hm2,建设深水生态渔场2处,投放生态集鱼礁1万个,投放虾夷扇贝苗种50亿个。同时,大连市将加强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检测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体健康。
2.1.4发展节水型农业,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大连市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发展节水型农业对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是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节水型灌溉面积。三是加快节水管道输水、喷滴灌溉、微管灌溉和膜上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落实农艺节水措施,包括选择耐旱品种、有机肥料、秸秆覆盖、薄膜覆盖、抗旱保水剂等。运用以上综合节水方法和措施,达到发展节水型农业、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2.1.5发展农村新能源,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安全“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将投资10亿元在全市乡镇和部分村屯积极推进畜禽粪便沼气能源工程和大中型生物质能源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大连市财政采取积极的财政与资金扶持政策,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持资金,对集中连片规模在30户以上的新能源项目,市财政每户补助2000元,贫困村每户补助2500元;对供气规模不少于200户的生物质气化站示范项目,最高补贴标准达到50万元。积极的财政与资金扶持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利用禽畜粪便、秸秆发展沼气和生物质能源的积极性,为在农村发展与普及新能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连市除了大力发展沼气能和生物质能外,还将推广普及或开发利用其他新能源和新能源,一是积极推广普及太阳能技术与设备。对太阳能热水器集中连片规模50户以上的示范村,每户补贴500元;县级财政也将根据市补助额按照1∶0.5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到2015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万m2。兴建高效节能预制组合架空炕10万铺,推广太阳能暖房50万m2。二是继续普及推广液化气和电能;到2015年,我市液化气和电能普及率达到95%左右。三是加快推进风能电场和核能建设进度。加快大连瓦房店市驼山风电场一期建设工程建设进度,到2011年,我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万kW,每年发电量可达4.8亿kW·h;积极推进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建设工程进度,到2014年建成4台百万kW级核电机组,日发电量将达到9600余万kW·h。上述新能源建设工程将彻底改善我市农村能源结构,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简介
2.2.1生态农业发展模式(1)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大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源高效利用的共生生态农业模式。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把几种可以相互促进的物种组合在某个农业生态系统内,使各物种之间通过综合利用达到同步增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采用这种模式,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应在农业中充分发挥这一特色,积极推行轮种、间种,同时通过沼气的规模化应用,发展大棚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强化种养一体化,强调资源的层级利用,如利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养猪,猪粪养蛆,蛆喂鸡,鸡粪施于农田,通过废弃物被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二是资源微观集聚的家庭生态农业模式。在农村建立和推广家庭生态农业模式,例如,以生物食物链为平台,构建以“种加养”和沼气为核心的微观循环经济,形成“作物—家畜—沼气”的循环网,解决厕所卫生、畜圈卫生、秸秆气化、排除污染、庭院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农业与环境问题,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使农户庭院、养殖场成为绿色畜牧、绿色种植同步发展的自然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是连接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桥梁,是提高农业效益、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关键措施。农产品加工能使廉价农产品大幅度增值,附加值提高。例如玉米经一次加工可增值1~2倍,经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三次加工可增值10~100倍。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循环型农业的基本保障。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在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强调在正常的产品生产同时,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成分分析,利用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把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农业生产体系内,使农产品加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使企业内部的废物得到循环利用,初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2.2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大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在不断创新和探索过程中,已建立起多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的主流模式,集中体现了农业循环经济“3R”原则,具有技术成熟、效果明显、推广价值较高的特点,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大连市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推广的几种常用模式如下。
(1)农—牧—沼生产模式。
根据大连市重点种植业、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优势,秸秆、牲畜粪便等有机废物产生量大的特点,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以沼气为中介构筑循环链网,变污染危害劣势为优势,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牧—沼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模式结构:从种植业到畜牧业的过程中,推广麦秸氨化和玉米秸青贮等技术,为农区饲养业提供饲料,采用筹集资金统一购买优良畜种分到各户饲养的方式,发展以食草类畜禽为主的畜牧业;
从畜牧业到种植业的过程中,实施牲畜过腹还田,秸秆和牲畜粪便沼气化,产生的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液用于培植农作物,沼渣用于改良土壤,同时围绕畜牧业建起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冷藏厂等,加强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模式功能:该模式将生产和生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沼气为纽带,左牵种植,右连养殖,通过秸秆饲料化减少了农业废物排放量,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通过牲畜粪便沼气化,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了生活能源,另一方面施用沼肥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达到了资源减量化的目的。模式效益:土壤施用沼肥后,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增加农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土地肥力显著提高,施用沼肥后可使作物增产5%~20%,沼液栽培蘑菇,可增产20%~30%;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消化,还减少了农村常见病的发病率,应用沼气池的农户肠道传染病减少62.5%~77.8%;形成了“农养牧,牧增肥,肥改地,地增粮”的资源良性循环系统。
(2)鸡—猪—沼—菜(渔)模式。
在重点家禽和生猪饲养地区,大力推广“鸡—猪—沼—菜(渔)”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组合式生态温室。模式结构:这是一种形式上五位一体(沼气池、畜舍、冬暖式大棚、后冷棚、工房),内容上五位结合(种植、养殖、生态、环保和能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禽类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适当处理可作为家畜饲料,家畜的粪尿及时为沼气池填料,沼气池随时提供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用于生活能源和为温室增温,沼渣和沼液为蔬菜作物和鱼塘提供优质肥料;沼气池上面建畜舍为家畜保温退湿;家畜呼出的二氧化碳为蔬菜作物光合作用提供物质条件,蔬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清新了畜舍内的空气。模式功能:该模式将太阳能、生物能综合利用,实现了养殖、种植和沼气利用等方面的良性循环和增值利用。家畜、蔬菜、沼气池之间互补、互促,形成了循环有序的产业链和生态食物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模式效益:养殖方面,由于改善畜舍生态环境等因素,畜禽生病少、生长快,料肉比下降,以沼液做饲料添加剂喂猪,每头猪可节省成本40元;蔬菜种植方面,由于基本上不用化肥、农药,降低成本75%左右;劳动生产率方面,由于实现了同场地有效组合,要比单独从事冬暖式大棚,猪场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产品品质方面,因为基本避免了化肥、农药的污染,生产出来的蔬菜、畜禽产品基本都达到了有机食品的要求。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组合式生态大棚的年平均收入在2.5万元以上,高的可达到3.5万元。
(3)秸秆—奶牛—沼气—林果模式。
大连市北部山区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迅速,在该地区主要推广“秸秆—奶牛—沼气—林果”的生产模式。模式结构:在该模式中,抓住地区奶牛业发展对玉米秸秆需求增加的契机,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采取青贮、微贮、氧化等措施,形成“秸秆—青贮、微贮、氧化—牛羊饲养—畜禽过腹还田”循环经济模式,废弃的牛粪在沼气池产生沼气后为农户提供优质燃料,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林果业和种植业生产。借助该模式产业环节多、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的特点,配套发展乳制品、林果加工行业,把微生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工业加工生产连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模式功能:该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几种产业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增加了农户的净收益。施用沼肥的林果业既可改善农田小气候,又可为城乡居民提供有机食品,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借助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将鲜奶制品、时令水果运至周边城市,既可满足市场对奶制品、时令水果的需求,又有利于鲜奶、林果产业的发展。模式效益: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除上述沼气、沼液和沼渣带来的效益之外,只养牛一项,家庭养殖户年出栏5头肉牛可增纯收入1000元,而每头奶牛年产奶6~7t,按收购价1.5元/kg计算,扣除饲料等成本后,净收入4000元左右。
(4)一池三改模式。
模式结构:一池三改模式重点是在农户家中建设小型沼气池(8~10m3),在建池的同时,改造厨房、厕所和猪圈,引导农户利用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废物等进行沼气新能源的开发,使沼气与庭院生态农业经济共同发展。模式功能:亮化、美化家居,营造生态家园,提高农户的生活环境质量,产生的沼气可直接用于生活和照明,沼渣、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农药发展庭院经济。模式效益: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为农户提供了优质清洁的能源,满足了农户的日常生活用能,户均年节省燃料、照明用电折合人民币近800元;二是通过改圈,提高了农户集约化养殖能力,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三是通过对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户均每年增收节支500元以上。
(5)上粮下渔型生态经济模式。
大连市沿海地区地区由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使海水倒灌、土壤的盐溃化较重,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每年多风灾,种植业生产很不稳定,成为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利用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借鉴类似地区的生产经验,在沿海地区推广上粮下渔型生态经济模式。模式结构:在低洼盐碱地开挖池塘养鱼,挖出的土堆成台田,台田高出原地面2m左右,使得地下水位相对降低,土壤不易返盐。夏季雨量大时,将雨水排进池塘和排碱沟,干旱时借助池塘抽水浇田,通过丰蓄枯用,解决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台田先种植耐盐耐碱作物,经过4~5年即可种植普通农作物。鱼塘选择耐盐、生长期短的鱼、虾混养,鱼虾可养禽,也可作为产品出售,塘底淤泥用于肥田。模式功能:该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沿海地区土壤耕层含盐量高和淡水缺乏的两大制约因素。系统建成后,在种植业、养殖业和鱼塘之间形成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了农业废物,鱼塘还有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在原有单一种植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使原来仅可生长少量耐盐、耐涝作物的脆弱型生态链扩展为农、牧、渔、禽多种生物构成的稳定型生态链。模式效益:该模式是一种有机农业,基本不用化肥,节约了化肥、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上粮下渔系统收获的品种较多,既有陆地产物,也有水产品,单位面积收益高,据统计,塘鱼平均产量可达6t/hm2,平均收入为1.6万元/hm2,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8,而且随着开发时间的增加,产量还会逐年提高,产值也会相应增加;同时,这还是一种劳动密集型集约化农业生产形式,大面积粗放经营的盐荒地改为基塘系统后,平均每公顷可增加3~5个劳动力。
(6)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
近年来,大连市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为中心,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以旅游观光服务为手段,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植名贵瓜、果、菜、花卉和特种畜、禽、鱼及第三产业等新型产业,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园。模式结构:该模式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形成集科研、科普、生产、销售、观赏、娱乐、度假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的农业园区。模式功能: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农业的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和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旅游业和农业的结合,推进农村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使人们在领略锦绣田园风光和清新乡土气息中更贴近自然,增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意识。模式效益: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疲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该模式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出路、增创农业收入,同时密切城乡关系,有利于增加城市对农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投入,有效保护和发展了农村旅游环境,使农村与城市资源、环境和生产共享,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7)生态种植模式。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管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污染治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发展庭院和村屯生态种养殖业。主要有:间作套种轮种模式、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
(8)山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大连市北部山区,要统一规划,科学安排,对未被利用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山地农业资源,通过资金、物资、劳力和科技等生产要素配套投入,并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商品率,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9)设施农业模式。
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代替人工合成化学肥料,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共生互补良性循环实现系统高效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来实现设施环境下的无害化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改善设施生态系统的环境、减少连作障碍和农药化肥残留、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目的。其典型模式主要有: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3.3.2循环型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3.3.2.1乡镇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将在乡镇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在企业内部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实践中,将减量化原则放在首位,从废弃物的产生源头来采取措施。首先,从源头削减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流量,以主动的方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其次,采取一定的技术工艺对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即企业自身充当分解者角色,打造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进一步减少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第三,以新的思维来设计产品,使得产品在使用寿命终结后,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这为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实践打下了基础。企业内部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生产工艺,控制物质、能源的投入,实施清洁生产,并在企业内形成物质、能源利用的闭合回路,实现物质和能源在企业内部的高效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控制污染排放,减轻甚至避免环境污染的目的。
2012年,初步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建成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3.2.2乡镇企业间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总有一部分物质或能量在单个企业内部难以被消化利用,最后只能向外界排放。企业间循环经济模式能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企业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在更大范围内的循环利用。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就是为了企业间实现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乡镇生态工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通过科学地设计园区内企业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生产网络,实现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闭路再循环”,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在这个系统中没有“废弃物”的概念,因为一个企业的“废弃物”同时也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因此,可望基本实现整个体系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大连市乡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思路为:一是在现有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发展乡镇生态工业园区。二是保证入园企业具备资源层级利用的关联性。乡镇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园区内各企业间具有资源层级利用关联度或潜在关联度,或者通过一定环节的补充,能够在各企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资源链接,形成互动关系。三是在园区内建设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1)产品层次,要求园区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污染、可再循环的产品;(2)企业层次,尽可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3)园区层次,建立园区水平上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等。通过园区、企业和产品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保障。四是构筑循环经济的信息平台。
以乡镇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园区外相关企业为依托,整合废弃物的性质、来源及固体废物管理与交换等内容,建设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网,通过循环经济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生态与环保知识技术和开展副产品交换的机会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的集聚与利用,降低交易费用。五是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多种方式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根据循环经济链接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不断完善乡镇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包括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模式(如旅游业循环经济模式、商务服务业循环经济模式、物流业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型社会(三次产业间的链接、完善的社会资源回收网络、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方式)等,以及产业间的耦合机制与产业链构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