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澳门官网:大明的覆亡,只因一人早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5:23
一个出色的将领,如果得遇明主,再坐拥天时地利,势必可以开拓一番大业,留名千古,李靖之于唐太宗李世民即是此例,但不少时候命运又是很捉弄人的,于是在历史上就经常出现这样一幕,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总是有回天乏术之叹,到最后面临或是凄凉或是悲壮的结局,曹文诏就是其中之一。

曹文诏是谁?许多人可能都不晓得,一年多以前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也是相当陌生的。

顺便说一下,我读历史有这样一个特点,可能起先只是对某个时代中的某个人物感兴趣,而在了解这个人的相关事迹中,又渐渐衍生出新的影像,就这样一幅幅的交织到一起,最后得以不断的深入窥探历史的全貌。

对曹文诏以及明末历史的认识就是在这基础上开始的。

其实,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那段日子里,并不缺少一些指挥艺术超群的统帅,但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统帅多于将领的时代,画筹谋略调兵遣将,统帅当有此为,但怎么具体的执行命令实现既定的谋划,还得靠冲锋陷阵的那拨人,我想,到了最后明朝之所以在和李自成等人及清兵的作战中处于下风,直至走向灭亡的境地,不是由于统帅不够,而是能打仗尤其是那种有冲击力的将领太少了。好不容易出现一个能把李自成张献忠打得满地跑的曹文诏,却并没有伴随明廷走到最后一刻,试想一下,倘若曹文诏再能坚持个三五年,以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之力,任是李自成生命力再强,也不能苟延残喘太久,当然,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无论是在剿灭李自成等人的战役中,抑或是与清兵作战,曹文诏都鲜有败绩。在明末军事斗争中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点灯子、李老柴 、扫地王、可天飞、李都司、混世王、老回回、滚世龙,不管名字是多么的乍势,在短短的三年内都被曹文诏或擒或斩,以至于人们言道“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可以说,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跑到哪里,曹文诏就打到哪里,直到大获全胜为止,而曹文诏也不只是能打顺风仗,在尤其能考验一个将领素质的劣势条件下,曹文诏同样能把握战机转危为安,在崇祯五年三月的南原之战中,曹文诏身陷敌营,以寡击众,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幕与《三国演义》中长板坡赵子龙七进七出颇为相似,将军尚且如此拼命,当差的又怎么能不奋力死战?曹文诏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不是巧合或者是凭借运气,这位曹将军的武艺、胆识、应变在当时都是无人可及的。

说不清是李自成和清兵是谁帮助了谁,因为曹文诏曹变蛟叔侄集中精力与李自成等人周旋之时,后金方面就少去了许多挺进的阻力,而每当李自成、张献忠落荒而逃,开始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流亡日子,眼看大明王朝的内部警报马上就要全面解除之时,又是皇太极带着人在千里之外成功转移了明廷的注意力,使得不久之后李自成可以一遍遍的上演“胡汉三归来”这一幕。李自成和皇太极心有灵犀到这个地步真让人疑心这哥俩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内幕交易,达成一个先灭明廷再瓜分天下的协议,只是后来当实力的天平发生扭转时,皇太极又亲手撕毁了这份同盟协约。对崇祯帝朱由检来说,他肯定也不止一次的感慨道:要是俺手下有两个曹文诏该多好啊,就不用去担心没法同时对付李自成和皇太极这帮天杀的。

设想终究只是设想,大明王朝还是深陷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如果不出意外,曹文诏像以前一样硬扛下去估计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意外偏偏就发生了,而且问题就出在鼎鼎大名的洪承畴的身上。我一直都不认为这种投敌变节的人在投降之前能是什么好玩意儿,在曹文诏刚开始驰骋陕西、山西的时候,姓洪的就没帮忙说过一句好话,到了崇祯八年李自成、张献忠纠集二十万人大兵压境,洪承畴一方面表示曹文诏带着几千人去冲锋后自己随后就到,但实际上救兵却迟迟未到,致使曹文诏面临比一千多年前的李陵还要凶险的形势,此时的曹文诏也无力再像三年前在南原城下一样只身杀出突围,一代良将就此殒落。客观地讲,在最后一战中,曹文诏本人也是犯了错误的,别说是二十万军队,就是二十万个稻草人,三天在夜也砍不完哪,而且还追击了几十里,也太不拿李自成当成干部了。

顺便说一下,有个好样的叔叔做榜样,曹变蛟也没有逊色到哪里去,在松山会战中坚持到最后一刻,其间还不忘亲自组织突击,差点儿要了皇太极的小命。凡此种种,都不知让那个打不过就逃跑的吴三桂要学习几百年。

不管怎么样,曹文诏的时代落下帷幕后,李自成真的可以好好睡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