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足球网:“房价大跌将引发社会问题”的说法意欲何为 ——马光远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3:13

“房价大跌将引发社会问题”的说法意欲何为   

2011-11-16 08:57:3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万科总裁郁亮说,万科已经启动了冬天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首先就是现金为王,现金流比利润更为重要。其次就是积极卖房,不囤地。第三,更慎重的买地,买地是最浪费钱的,不能买错地。”现在,毋庸置疑,随着供暖季的到来,中国房地产已经正式入冬。就市场本身而言,在紧绷的资金链的压力下,房地产进入“拐点”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一,从价格变动的趋势看,在连续几个月的小范围试探性降价之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近日均出现了多个项目大幅降价促销,其中不乏龙湖、中海、绿地、恒大、富力等大型房企,而一线城市的大幅降价促销行为向二三线城市传递,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更多的项目加入降价行列;其二,从成交量看,北京10月二手房网签套数为7262套,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48.7%,这一成交量也创下了近34个月以来的最低值;中国指数研究院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117日至13)全国楼市成交延续低迷走势,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9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9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三,多数城市库存创新高。截至10月,全国执行限购政策相对最严格的10个城市中,库存积压达到了6044.46万平米,环比9月初上涨了6%,库存积压增加了28640套。同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沪深股市140多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超过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了42%。其中,库存同比增长的公司多达112家,占比77.78%,库存环比增长的也有109家,占比75.69%;其四,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据业内权威人士估算,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私募、民间借贷、海外发债等方式筹集的高息借款超过1万亿元,其中多数高息借款的期限在1-2年。保守估计,今年底即将到期的高息借款可能超过千亿元。等等。

数字尽管乐观,但实事求是而言,数字只是说明趋势,各大城市的房价实质性的降价其实还没有形成共识,说房价已经全面下降也是自欺欺人,说房价大跌更是无稽之谈。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士却不合时宜的出来对房价的大跌表示担忧。比如,李稻葵先生就站出来说:“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扇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刚买房的年轻人一定会抱怨。”

李稻葵的话有一定代表性,引发了“模仿”效应。然而,仔细推敲上面这段话,和严肃的经济学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涨不可能,但跌会带来社会问题”,这种老大妈都知道都耳熟能详的东西还用李稻葵先生研究。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就是这些和废话差不多的东西,却常常能够引起惊涛骇浪,被利益集团所用,逆转政策的走势。房地产调控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在房价调控的关键时期,越是各种奇谈怪论最多的时候,也越是政策最可能被逆转的时期。

老百姓现在为什么对房地产调控一点信心都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的胡言乱语都能让大家泄气,关键是,这里面的水的确太深了。在房地产调控刚刚见成效的时候,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研究过房地产)就出来警示房价下跌的风险,给当局改变政策预热。中国房地产调控每一次总是功亏一篑,最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政策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使得民众对于政策没有多大的信心。这些学者和开发商似乎已经准确无误的摸准地方政府的G点,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利益链上的相关者也总是能够不失时机的摸一下这些学者的兴奋点,让这些学者浪叫。

然而,房地产调控13年来,房价越调越高,政策的信誉已经屡次跌停,每一次叶公好龙的政策变化,已经让政策成了儿戏。如果这一次,在某些学者的浪叫声中,政策再一次悄然变局,未来出台任何政策,恐怕都不会有人相信了,这对一个政府来说,恐怕比房价下降更可怕。从经济本身而言,谁都知道,房价下跌对金融、对宏观经济、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听任房价飞涨,最终恐怕是金融崩溃,经济拖垮,社会和谐荡然无存。这个道理,李稻葵先生们不会不知道吧。温家宝一再明确表示“调控决心不能动摇、政策方向不能改变、力度不能放松”,为什么,就是通过坚持调控,一方面为政策正名,另一方面,扭转恶性的预期。由于开发商和这些学者传递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预期:就是大家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这种不健康的预期,是政策信誉几近冰点以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无效的根子。一些业主为什么在房价下降的时候闹事,就是被这些不健康的预期左右,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失去了起码的风险意识。

不夸张的说,本次房地产调控,是政府为自己的调控政策的声誉保卫战,也是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产业空心化,实业萎缩的经济保卫战,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会因为调控的失败而进入失控状态,那个时候,就真的如李稻葵先生所言:会引发严重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