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乐博乐博干过吗:期盼更紧密的警民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6:58:56
期盼更紧密的警民关系
  

  最近一段时期,公众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受到一些犯罪活动的骚扰,最常见的就是大耳窿在组屋区的单位大门上,或是墙壁、电梯等公共空间涂鸦、泼漆,甚至对举债人的左邻右舍进行恐吓。总理公署部长兼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易华仁前日宣布,政府将于明年第一季实施“新前线警务模式”,可谓来得正是时候。

  在这个新的警务工作模式下,警察部队除了在邻里警局部署更多警力,强化打击罪案的力度外,也将派驻一批经过特别训练、执行不同特别巡逻任务的警员,与邻里居民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以期达到增强警民合作,提高防止与打击犯罪活动力度的目标。

  与1997年的每10万人口发生974起罪案相比,我国目前的犯罪率已经大有改善,每10万人口只有650起。可是,由于目前本地有27%人口属于非居民,加上9.3%人口已超过65岁,人口结构相较于10年前更为复杂,犯罪率今后是否会回弹,殊难预料。有鉴于此,改进警务制度实有必要。事实上,前内政部长黄根成去年已经指示警方对邻里警制作出详细研究与探讨,做好更新规划的准备。而警方此时宣布改进前线警务策略,加强邻里社区的治安工作,亦不失为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警方再度把警力深入社区,不免令人联想到1983年设立的邻里警岗制度。当时,这套在向日本取经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警务制度,不仅透过其遍布全岛各个新旧组屋区的邻里警岗,有效地阻遏了各类犯罪活动,强化了社区内的公共治安环境,也促进了警民关系,强化了社区凝聚力,因此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

  1997年,为了更有效运用人力资源,提升对公众的服务水平,警方改组邻里警岗制度,建立起了现有的邻里警局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邻里警局或是裁撤,或是缩编,原有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也不复存在。此后,警方总体上的警务工作效率虽然是提高了,但是邻里社区内的警民关系,不如当年邻里警岗遍布全国时期来得紧密和融洽,却也是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看,警方定于明年初实施的“新前线警务模式”,虽然不是回归到邻里警岗制度,却是邻里警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除了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以外,邻里警务工作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与居民良性互动,以建立起紧密的警民合作关系。这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因为寻常公众不大可能了解警方的权责范围何在,只要是觉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利益受到伤害,乃至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都有可能向警方寻求协助。倘若警方因为权责所限,无法协助公众,却又不能很善巧的处理,反而可能会引起公众对警方的不满,给警民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不久前,一名德士司机因为女乘客拒付车资而闹上警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新模式下,警方将部署经过特别训练的警员有系统地促进与邻里居民的关系,固然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最理想的显然是所有的邻里警察都能很好地处理居民的申诉。    所谓朝廷不差饿兵,警力归根结底也是人力问题,要为公众提供更大规模和更加优质的警察服务,就必须考虑到警员的数量是否足以应付增加的工作量。内政部对此显然也是了然于胸,因此决定在未来三至五年间征聘并训练更多警员。除此以外,现有警员的薪酬和福利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问题,也是不能忽略的。
  “新前线警务模式”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一旦成功推行,我国本来就不算太高的犯罪率,不愁不会在社区警民紧密合作的情况下,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