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风景介绍:论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1:31

论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李清照诗文俱佳,擅长四六文,不止精于词而己,而且也长于音乐、绘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女子。可惜她的作品大多散佚,诗文只存十余篇,词集名为《漱玉词》,存词60余首。

清照一生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当然是在词方面,可以说她是一个天生的词人,她的性格、她的整个生命,就象一首委婉动人的词。她生于北宋末年,当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这些婉约词人之后,而被誉为“婉约正宗”。因为她是女性,而词可以说是一种十足女性化的文学,所以自然能充分表现出词所特有的柔性美。

一、李清照词的分期与风格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靖康之难(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分界线,这时候她44岁,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不胜故国之思,加上疾病缠身,冤狱缠讼,以一个弱女子,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在历尽颠沛愁苦之后,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在生活闲适的前期,词作的风格,热情明朗,又妩媚天真,以清丽灵秀的词句,写出她活泼的少女情怀,温馨的初恋生活,如《如梦令》写海棠:“绿肥红瘦”,《浣溪沙》写眼神:“眼波才动被人猜”,《一剪梅》写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国破家亡、流浪生活的后期,词风转变为缠绵凄苦,沉郁伤感,以深沉哀婉的词句,写出其飘零的孤苦,媚居的凄凉,如《孤雁儿》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武陵春》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声声慢》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李清照的情感生活

词是偏重于个人情感生活抒写的主观文学。一篇主观抒情的文学作品,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作者应该有真实的情感,真切的感受与自然的表现。据说清照曾以《醉花阴》词寄赵明诚,明诚想胜过妻子,废寝忘食,苦心经营三昼夜,逼出十五首词,请朋友陆德夫评鉴,德夫指出其中三句最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文学是最真实的一种艺术,丝毫都勉强不得。明诚创作的技巧,也许不在清照之下,但他作词的目的是有心与妻子一比高下,出于一种游戏心理,当然不能与清照真情流露的作品相比。

清照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欢乐的时候欢乐,愁苦的时候愁苦,从来不隐瞒也不掩饰内心的情感,她的词,既不矫揉造作,更不无病呻吟,完全表现出真实的心情。她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偶然也能于阴柔之外,表现几许豪情,带点阳刚之性,如《渔家傲》一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不但写得很有气势,而且意象高超,想象力丰富,表现出超旷空灵的境界。

清照的情感生活,可以分为五类,早期是闲适之情、爱恋之情,以欢乐为基调:晚期是离别之情、相思之情、怀旧之情,以愁苦为基调。下文将以清照词的表现手法为经,以其五类情感生活为纬,来论述李清照词作的抒情艺术。

三、李清照词抒情的艺术手法

词本是一种妩媚生姿的文学体裁,所谓“诗庄词媚”,正说明了诗词的分野和词的特色,诗庄重典雅,而词则婉丽妩媚,适于抒写委婉细美,幽约凄迷的情思,贵阴柔之美。清照以女性天赋灵心多感,又身为纯粹的词人,故能将主观抒情的词体,表现得恰当好处,所谓“活色生香”,“本色当行”都是对清照词最高的赞誉。她抒情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1、不依傍古人,能自出机抒,词句清新优美。

近人薛砺若《宋词通论》以为李清照得力于欧阳修、秦观和李后主三家。其实只能说意境相近,清照何曾依傍古人?试读她的《词论》(见《苕溪渔隐丛话》),对此三家都有微词,可见她的理想之高。从她的词中,看不出前人的影子,只有极少数词句,可能脱胎于古人,如《一剪梅》写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初王渔洋《花草蒙拾》曾点出当是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而清照有青胜于蓝之妙。此外,她绝大多数的词,都是自出机抒,透过创辟的天才所得到的结晶,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上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透出惜花伤春的心情,并反映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其想象别致入微,用字清新灵活,尤其“绿肥红瘦”四字,意象优美。

清照善于用夸张修辞法,如《蝶恋花》写离情:“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四叠阳关”指阳关曲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千千遍”到出离情之无限。又如《点绛唇》相思说:“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有一寸那么短小纤弱的柔肠,却盘旋缠绕着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不胜负荷!同样的夸张法,象《武陵春》写晚年凄苦的愁情:“只恐双溪鲊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怎么能载得动?看似无理,实则极妙。

其他自出机杼、清新优美的抒情词句,象《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两度否定,不将正确答案揭出,让读者去揣摩。细心的读者,会循着上文“离怀别苦”的句子,而知道她说的不外离情相思,造句新颖别致,饶有余味。又如《醉花阴》中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自己因相思而憔悴,却与帘外飘零的菊花相比,格外富有一种优美的情致,足为清照词的代表,有他人所没有的特殊美感。

2、不堆砌典故,善用浅俗语言,形象鲜明生动。

清照词很少用典。词发展到南宋,象吴梦窗词往往堆砌典故,使用许多美丽的字眼,初看起来,华丽无比,正如张炎所批评的:“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破拆下来,不成片断。”反而失去情韵和生命。清照偶然用典,用得很活,而且不露痕迹,如《念奴娇》用《世说新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来点醒“多少游春意”的词境,是原本随意点染的景物,变得富有情韵。

又如《鹧鸪天》下片写凄伤的怀旧之情:“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用了王粲登楼怀远和陶渊明东篱赏菊的典故,自自然然,毫不晦涩,而词意仍然流畅无碍。这才是用典的高手,如水中着盐,化入词句情意中,而不见痕迹。

清照词通常不用典,善用浅俗语言,因此形象鲜明生动。如《摊破浣溪纱》写闲情:“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以极平常的语句,写出床头吟诗、门前赏雨的闲情,既真实又亲切。又如《孤雁儿》写孤独惆怅之情:“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用极浅俗的语言,写沉痛的孤独感,令人十分同情。而且特意选用《孤雁儿》这一调子,象征自己就是一只秋空孤飞的鸿雁。

3、把握词的音乐性,音律和谐宛畅。

词基本上是一种音乐文学,必须谐律合乐,在清照以前的北宋词人如欧阳修、苏轼等,都是诗人,尤其是东坡,完全以诗入词,所以清照深表不满,曾批评他的词往往不谐音律。当他自己作词时,总是遵守着词的音律来创作,并运用音乐性的语言来加强艺术的感染力。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写晚年心境与生活的《声声慢》一词,开头一连使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张端义《贵耳集》评为“公孙大娘舞剑手”,这是赞美她技巧的纯熟,寻觅是动作的叙述,冷清是气氛的描写,凄惨哀戚是情感的刻画。这首词就象一首急促的管弦演奏曲,渐入于凄楚幽咽之境,这与她早期中年的词所表现出的柔和如流水般的情调截然不同。在情感上是痛苦的倾诉,用字重叠,节奏急促,写到“晚来风急”,令人心弦也随之绷紧,情绪也迫切紧张起来;再到“满地黄花堆积”正象征着愁情之凝聚不散,写到孤守窗前时,则说“独自怎生得黑”,把一种强烈忍受煎熬的苦痛,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最后形容雨声,又用“点点滴滴”四个叠字,在情意上缠绵婉转,一唱三叹,声调上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极具音乐之美。加上整首词句法长短不一,变化繁多,配合有四声的抑扬顿挫,使音乐性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千古绝唱。

欧阳修有一首《蝶恋花》,首句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清照酷爱其叠字的情韵之美,曾以《临江仙》一调,一连填了好几首,首句都用此句。如今清照自己创用叠字的技巧,比欧阳修更为出色,不但奇险,而且妙语天成,其才力令人惊叹。

再如《添字采桑子》下片,藉芭蕉夜雨写离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摘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午夜枕边静听帘外的芭蕉夜雨声,凄凉而冷清,藉叠句来传达缠绵凄苦的离情,声调气氛也极具感染力,仿佛读者耳边也听到了点点滴滴、单调凄清的雨声。

4,善作心理动作描写,富于戏剧性表现。

文学作品中,心理、动作的描写,大多是小说、戏剧的能事,诗词通常是在情景上描摩渲染,但清照却善于描写自己微妙的心理,或细微的动作,如《浣溪纱》写眼神:“眼波才动被人猜”,就是一个极细微的动作描写,却描绘出新婚女子娇媚的神情。又如另一首《浣溪纱》写相思,上片“髻子伤春懒更梳”,下片“玉鸭薰炉闲瑞脑”二句中的“懒”、“闲”二字,正如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二句中的“懒”、“迟”二字,是一双词眼,生动地勾画出一个懒洋洋的少妇神态,是画龙点睛的笔法。

再如《点绛唇》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念奴娇》的“不许愁人不起”,通过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刻画,表现黯然孤寂的心情。最好的例子是《减字花木兰》,上片:“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用“春欲放”写含苞欲放的花,好像整个春天就在这朵花上,即将向人间开放,意象极为生动!这是一枝具有真实生命的花朵,它会随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开放,也会随着季节的转移而凋零,那红色晚霞般的花瓣上,点缀着露珠的痕迹,作者把它想象成伤春的人脸庞上残留的泪点,于是,花瓣与人面,泪点与露痕,已分辨不清彼此了。这是多么微妙的心理,是何等细腻的联想!下片人花相比,“怕郎猜道”,用“怕”字,含有几许酸意,但却是酸中有甜,因而刻意修饰,好教君比比,是否人比花朵更娇美?这简直就是一串绝美的戏剧性镜头。

另外,象《念奴娇》以“柳眼梅腮”来形容冬末春初,大地春回。在温暖春雨的滋润与晴和春风的吹拂下,冰冻的天气慢慢变暖。此时,鹅黄嫩绿的柳叶,象春神的眼睛;白瓣黄蕊的梅花,象春神刚刚睡醒的面颊。感觉敏锐的女词人,已约略感觉到春神的心灵在跃动。不但把移情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整个大地的生命现象,表现得鲜活而灵动,极为传神。

至于《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下片所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愁”引流水作证,证明自己的相思,同样细腻而含蓄地写出婉转曲折的词意,显得丝丝入扣。

5、善用移情作用,手法细腻含蓄,酿造千回百转之词心。

所谓移情作用,是美学上的名词,指文学家、艺术家把人所特有的情感和生命,赋予没有情感生命的物,修辞学上称为拟人。照朱光潜的说法就是“死物的生命化”,或“无情事物的有情化”。如此一来,在诗人词人的笔下,天下万物都具有活泼盎然的生机:到处是一片有情世界。唐诗中很多这样的美句,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情与物态全都焕发在一个丰富而动人的情感世界中,互相耀射着生命的光辉。

清照词中善用移情的美句很多,如前面讲的“绿肥红瘦”,以肥嫩形容海棠花叶受雨水滋润后的清新,以枯瘦形容海棠花经风雨摧残后的憔悴,手法细腻而含蓄有致,确能酿造出千回百转的词心。与此相似的还有《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用“宠”、“娇”二字形容春日柔长的柳条和娇美的花朵,不但将景物人性化,而且将景物女性化,令人感觉到柳条和花朵如此娇柔可爱,楚楚动人!

6,善用白描手法,情感自然流露,词意真切感人。

所谓白描,本来是美术上的用语,指画家勾勒出人物形象而不染色彩,运用于到文学写作上,是指不加雕琢修饰,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的手法,象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经典的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词的创作上,李清照堪称白描里手,她常以深入浅出的笔调,抒写她欢乐或凄苦的情感,如《添字采桑子》上片写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一开始就用设问修辞法。又如《点绛唇》下片写倚栏远望:“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也是以白描的手法表现情绪,没有堆砌词汇,没有雕饰句子,但却自然流露出闺中少妇倚栏望远的寂寞之感,和望断归路的惆怅之情,意味深长,咀嚼不尽。

至于《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极寻常浅白的语言,极自然地流露出时光难挨的无奈之感,点点滴滴的秋雨,其凄凉的况味,引起作者复杂的感伤情绪,哪里是一个“愁”字能概括得了呢?词意隽永有味,真切感人!近人缪铖说:“在易安行所无事,而后人鲜能学步,盖活色生香,决非剪采为花者所可企及也。”

总而言之,清照的情感生活真实而丰富,且能将主观的抒情与真实生活相融合。她的作品是真性情的流露,真生活的写照。其情感、生活与作品合为一体,融成一片。她所写的闺情词,无论是写离别,写寂寞,写伤感,写相思,都是真实的情感,非如男性词人之代写闺情,总觉得不免隔靴搔痒,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是“终隔一层”。唐诗中的闺怨诗,如王昌龄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全是客观的镜头,缺乏作者主观真实的情感,所谓闺怨,只是作者越俎代庖而已,与清照真实情感流露之作,其诚伪之别不可以道里计,在抒情艺术上的表现力,也无法相提并论。

清照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因其特有的风格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其情感是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是女性审美情趣的流露,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

内容摘要: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为:自出机抒,词句清新优美;语言浅俗,形象鲜明生动;词音律和谐婉畅;心理描写富有戏剧性;善用白描手法和移情作用。

作者简介:湖南公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