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草原上的小河: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论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4:43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论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

作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与性格,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刘勰说过:“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心雕龙·体性》)所以,知人论世,是研究作家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现在,我们就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作些研讨,耗点笔墨,应是值得的。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上,对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形成了一种很片面的认识,认为她不过是个整天泪啊愁啊的思想性格极脆弱的女子;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抒写柔情的高手,没有什么“惊人”之处。诚然,在她的词中确有部分写愁写泪的作品。但它们不过是豹之一斑,如以此推及李清照全人,那岂不有管窥蠡测之弊。鲁迅先生在论及陶渊明时,批评人们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而把他视为一位飘逸者,指出他除有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六)》)评价任何作家,都应象鲁迅那样,顾及全人。对李清照,自然也不应例外。
在李清照的思想性格中,固然有柔弱的一面,如她的大部分词所抒之情。但不可否认,她的思想性格也存在着坚毅刚健的一面。而且,刚健胜过柔弱。清人沈曾植就说过:“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菌阁琐谈》)沈曾植的话是偏重于性格说的。当然,人的性格并不能与思想完全分开,而且思想往往制约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总观清照全人,不仅性格,就是思想,也颇有与苏辛(尤其是辛)相类似处。这相类似处,也就是其坚毅刚健的思想与性格。谈及这一点,人们可以举出许多具体事实加以说明,但那总还是外在的,表面的,不是她的思想性格的本质与核心。我认为,她的铮铮然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深刻地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是她处世为人的准绳,在她的思想性格中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以“人杰”律己的李清照,当然不是那种胸无大志,浑浑噩噩,无所作为的庸人。恰恰相反,她理想远大,抱负不凡,雄心勃勃。那首被人视为“绝似苏辛派”(《艺蘅馆词选》)的《渔家傲·记梦》,便是很好的例证: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化用屈原《离骚》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抒发自己热烈追求理想的博大胸怀;她又化用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诗句,表示自己并不满足于作几句惊人的诗句,而是有更高的追求。接着,她借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鹏鸟自喻,表示自己要象鹏鸟那样高飞远举,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是能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kūn@⑴鹏之志。
从清照所推崇和敬重的历史人物,更可看出她的理想、抱负和雄心。
她赞美项羽为人杰,并深表思念: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颂扬嵇康至死非汤武、薄周孔: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她对身处困境但仍有壮志,希望施展自己才力的杜甫倍加爱怜:
少陵也是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
她称颂功业卓著的晋相王导和始终不渝忠于晋室的晋将刘琨: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她盛赞能轻取剑阁,建立功勋的桓温:
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勋。
她对临危不惧,镇定败敌的谢安叹为观止:
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
她更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凯旋而归的木兰相期许: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对这些气节铮铮、壮志凌云的杰出人物的推崇,正体现了清照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这些诗文句中,她并不对这些历史人物作全面的评价,而是从他们身上抉取某一点,作为言志的借鉴。从上述她理想的人物来看,可以分为几类。一类重在气节,如项羽、嵇康、刘琨。历史上的项羽是个失败者,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被围于垓下,不愿重回江南,自刎乌江。古人论史,往往持“成则王侯败则贼”的偏见。正如鲁迅所批判的那样:“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文学与出汗》,见《鲁迅全集》第三卷)清照却不如此。她能在失败者项羽身上发现那些可贵的、感人的东西,赋咏成篇,针砭时弊,抒怀言志。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篡汉,而为司马昭所杀,至死菲薄汤武、周公,在历史上也是个失败者。刘琨在晋王朝南迁后,仍然长期坚守在北方,与刘聪、石勒率领的胡兵相对抗,以图恢复西晋的统治,后因其子叛变,牵连被杀。在作者咏叹这几位失败者的诗句中,寄托着她宁死不肯忍辱偷生的理想与志向。另一类重在事功与才能,如谢安、桓温、王导。他们都是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孝武帝太和八年,前秦军日盛,都下震恐。谢玄问计于叔父谢安,安处之夷然,命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本劣于玄,因玄惧,谢安乃与之旗鼓相当,未输别墅。正是由于谢安有这种临危不惧的镇定态度,才指挥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前秦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由于桓温具有平生不入可能输的赌局这种谨慎的处事态度,所以在伐蜀战争中,突破天险,战胜敌人,建立了功勋。东晋初,王导任丞相,历事元、明、成三帝,领导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士族,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业绩卓著。清照对这些功业卓著、才能杰出的历史人物的称颂,固然是在鞭笞南宋朝中投降派的懦弱无能,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体现了作者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理想与愿望。第三类重在志气,如杜甫。七五八年,杜甫困顿于长安,作《瘦马行》(其中有“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以瘦马自比,还希望明年在长满春草的郊野上驰骋。杜甫值得称颂的地方实在太多,好的作品也不胜枚举,但唯此可以明其困境中希望施展才力之志。至于木兰,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人。但她历来是人们理想的女英雄。清照以木兰律己,自然说明她有木兰的抱负与雄心。借古人以言志,是作家、诗人创作的传统手法。李白称颂鲁仲连的轻视功名富贵的品质,赞美酷爱大自然的陶潜和功成身退的张子房,都无不是他的性格与理想的化身。辛弃疾出仕则辄赞谢安、诸葛亮、孙权等人的功业与才能,退隐则常誉陶潜的清高与隐逸,也都是夫子自道。清照到了晚年,虽然一面慨叹“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临江仙》),一面却始终以偏安为恨,“但愿相将过淮水”(《打马赋》)的。因而在万般无奈之中,也还要“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打马赋》)她对自己立下的雄心壮志是至死不渝的。
清照的志向壮则壮矣,雄心大则大矣。但,要使它如上述著名人物那样,成为现实,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中,还没有这种可能。而比较现实的,却是在文化事业上,她可以酬其志,遂其愿。
清照虽出身于上层士大夫家庭,但并不甘心于庸庸碌碌地虚度自己的年华,而是要求自己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按她的家庭环境和条件,她完全可以过上层社会的那种豪华奢侈的生活,自己无需动脑动手,耗费心力。但这既非她之所好,更非她之所求,而是“竭其俸入以事铅椠”,并“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甚至,有时“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不惜“脱衣市易”。“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⑵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她不是以这种生活为苦,而是以此为乐,认为“乐在声色狗马之上”,“自谓葛天氏之民”。她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实现其收集、整理和研究祖国文化遗产的远大志向。或者如她所说,是为了实现“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直至晚年,在流亡生活中,几乎所有东西都丢光,唯独珍藏着许多古器书画,它们“与身俱存亡”。并且一夕被盗,使她“悲恸不已,立重赏收赎”。不仅如此,似乎在自己爱好的一切领域,她都要求自己有所建树。即使是游戏之类的小道,她也要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打马图经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志向,这样的理想,不能不说是异乎寻常。
从《乌江》一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看,清照崇尚气节,认为“人杰”应该具有高尚的气节。以人杰自诩的清照,其高尚气节主要表现在民族问题上。她热爱祖国,对危害祖国的人和事,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感情。
李清照其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在这场残酷的民族斗争中,她对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还在婚前,她耳闻目睹宋徽宗荒淫误国、朝政昏暗的种种事实,预感到民族危机风雨即将到来,借唐代安史之乱的史实,写了《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以总结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向宋徽宗提出“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的劝戒,表现了她对国家民族的隐忧。“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对人们忘记安史之乱的沉痛教训深表不满。明朝人陈宏绪对此二诗有“奇气横溢”(《寒夜录》卷下)的评语。我以为,其“奇”处就在于,清照以一封建社会年轻女子,居然有如此卓异的政见,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如此深切的隐忧。
南渡以后,时代的动荡,斗争的加剧,李清照也“飘零遂与流人伍”,沦为难民,因而她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更加关切了。公元一一二七年,徽宗、钦宗被掳以后,金人先后扶持汉奸张邦昌和刘豫成立伪楚和伪齐傀儡政权,作为对汉族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对此,清照赋诗一首: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咏史》她明确表示,南宋继承北宋,正如东汉继承西汉一样,才是正统的、合理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不过是王莽篡汉后所建的“新”室。对于这样的傀儡政权,她公开表示坚决不予承认,并要象嵇康反对司马氏篡夺曹政权那样,坚决反对,至死不屈。这流露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更表现了她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一一三三年,宋高宗派佥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充通问使,使金问候被掳的徽钦二帝。清照“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她以“闾阎嫠妇”的身份,沥血投书,表示报国的决心:“沥血投书干记室”。她怀念被敌人占领的故乡,表示“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póu@⑶土。”她“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故乡人民抗金斗争的新消息)。
清照对危害祖国安全,破坏祖国统一的金贵族视若寇仇。她揭露虎狼般的金贵族的侵略本性: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她诅咒金人很快就要死亡:
佛狸定见卯年死。
清照对贪生怕死、不思抗战救国、毫无民族气节的高宗君臣极为不满。她说: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是批评高宗殿下的文武。还有直刺天子高宗的: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无情地讽刺高宗早已忘掉被金人俘掳的父兄。高宗既无意拯救父兄,却伪装成孝子: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屈辱求和,出卖领土,赂金贿币,都成为高宗为了父兄的借口,揭露何其深刻!这都反衬出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
她的爱国思想在其“别是一家”的词中也有所流露: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蝶恋花》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菩萨蛮》她纵然严分诗词畛域,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这样的大事,如何能完全拒之词的藩篱之外?
清照崇尚气节,还表现在她的洁身自好上。为了维护“生当作人杰”的人生哲学,她甚至不惜冒着坐牢的风险,去触犯封建法律。她的《上内翰綦公(崇礼)启》所记与张汝舟的诉讼事件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在她病得“牛蚁不分,灰钉已具”的严重时刻,张汝舟派媒婆欺骗她,(“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在她“优柔莫决,呻吟未定”时,便“强以同归”。等到她“视听才分”,病情稍有好转,才发现张汝舟原是“驵侩之下材”。“人杰”与“市侩”怎能共处?她“惟求脱去”。清照这时才意识到张汝舟欺骗自己的目的,是贪图财物。当时,清照劫余尚珍存部分古器书画。张汝舟娶清照为妻后,财物到手,即加虐待:“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清照不甘心受这种虐待,在“外援难求”的情况下,决计告发张汝舟。“实自谬愚,分知狱市。”她明知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属实,也要徒刑二年,但还是不避风险。所以,她宁肯“被桎梏而置对,同凶丑以陈词”,也决不与市侩继续同处。她把自己和张汝舟比作“高鹏尺yàn@⑷”,“火鼠冰蚕”。以人格的优劣而论,他们确有鹏yàn@⑷之别;就其所好而言,他们又确是水火不相容。清照晚年在孤苦无告的环境中,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清照既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其为人处世的准则,那么其思想必有其独到之处。在思想上她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对问题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既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也敢于直言,不说违心的话。她早年的不避风险,上诗救父(有“何况人间父子情”之句),以及对权势逼人的公爹赵挺之的嘲讽(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都已经初步显示出她的这一思想特征。
在文学上,清照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鲜明主张。她既不苟同于人,也不盲目崇拜权威名流。在《论词》一文中,她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更根据自己的观点,直率地指出了北宋词坛诸名宿的成败优劣。她批评柳永“词语尘下”,指责晏殊、欧阳修、苏轼“不协音律”,讥刺王安石、曾巩的词“不可读”,不满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少故实”、黄庭坚“多疵病”。尽管这些批评未必全对,尽管我们也并不完全赞同她的观点,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其人格的独立性和性格的孤高自许。在当时的词坛、诗坛、文坛上,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她却全然不顾有妄自尊大之嫌,直评其短。因而,这曾招致人们对她的指责。胡仔说:“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裴畅也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词苑萃编》卷九)这种指责显然反映了论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出发点是不正确的,但它恰好从反面证明了清照毫无一般女子的自卑自贱之感。
与此相关,清照的思想性格中还有鄙视庸俗,自视甚高的一面。即使是得宠于朝廷的进士张九成,她也毫不客气地加以讽刺和嘲笑: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宋高宗赐礼部进士张九成等及第出身,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清照认为此语庸俗,故赋诗嘲之。说明南渡后的清照,仍如早年锋芒毕露。
单就性格而言,清照坚毅刚健的一面有着更为明显的表现。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着和她丈夫赵明诚比赛智力的事情:“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复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而志不屈。”这种洒脱不羁、逞强好胜的性格,不仅见于她锋芒毕露的早年,在南渡以后那些充满灾难的岁月里,也时有表现:“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suō@⑸,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周@⑹《清波杂志》)清照似乎特别喜欢比高低、决胜负一类的活动。她在《打马图经序》中说:“后世之人,不唯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她之所以平生酷爱博戏,就是因为它是一种“争先术”。所以,她对那些对此浅尝辄止的人们表示不满。
清照不仅逞强好胜,而且简直有些扬才露己。她读书博闻强记,力求胜过别人;她作诗则好用险韵,她的词中就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念奴娇》)的句子,说明她是经常作险韵诗的。她的《感怀》诗序说:“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说明这是信手拈来的不经意之作。这显然有逞露才华之意。
清照常以花草自喻。从她对菊花孤傲性格的赞赏,可以略窥其性格的坚毅刚健:“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她赞菊,颂菊,正是以菊的孤高不凡自喻。她又颂扬咏菊能手、以菊自喻的屈原、陶潜:“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多丽》)她颂赞屈、陶,正是以他们的为人相许。她还盛赞梅花的坚贞不屈和一尘不染。虽在严寒冰雪之中,却是“寒梅点缀琼枝腻”,如“玉人浴出新妆洗”,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誉之“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清照笔下的菊花梅花,实际是自己性格的写照。
自然,在清照的思想与性格中,也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自己所爱好和涉猎的领域中,她总想压倒别人,以出人头地;同时,在她爱好和涉猎的领域中,又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使她满意。个人英雄主义固不可取,但与封建社会一般女子的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的思想与性格相比,清照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不是更富于个性特征,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吗!
和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她具有忠君的思想。她切盼驱逐金人,收复北方失地,与迎接二圣还朝,可说是同时存在的思想。在《春帖子词》等诗中,她谀颂皇帝生活节俭,祝福贵妃多生儿子,都是她思想性格中庸俗消极的部分。
                 (本文系《李清照评传》之一章)
【外 字】字库未存字注释:
 @⑴原字为昆加鸟
 @⑵原字为从下加韭再右加戈
 @⑶原字为扑的左半部右加不
 @⑷原字为晏右加鸟字的繁体字
 @⑸原字为符的上半部下加衰
 @⑹原字为火右加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者是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后面是什么? 作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作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人是谁?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这句话指的是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题目叫什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江.是谁说的 如何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用现代文解释的诗意一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打一文秘用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谁之手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拿首词?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作者,朝代,题目及后两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的诗句?诗中对项羽作了怎样的评价?作者的用意是何在?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诗人怀念的是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诗人怀念的是谁?急求啊~~~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诗人怀念的是那位历史人物? 英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这首词的名字? "生亦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后面两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