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做法照片:《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43:07

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题报告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2010-1-5



摘要
一、目的与意义 1
二、对象和方法 1
(一)对象 1
(1)总体情况 1
(2)小学 1
(3)初中 2
(4)高中 2
(5)大学 2
(二)方法 2
(1)测量工具 2
(2)数据收集及处理 2
三、结论和建议 2
(一)、小学 2
(1)结论 2
(2)建议 3
(二)、初中 3
(1)结论 3
(2)建议 4
(三)、高中 4
(1)结论 4
(2)建议 5
(四)、大学 5
(1)结论 5
(2)建议 6
(五)、总结 6



目的与意义
青少年是中国的前途与未来。在努力提高其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健康人格,增进心理生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与竞争性这一现代社会的特性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现代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在不断发展变化,并进而影响到稍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初中阶段又称青春期、少年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高中生处在心理成长、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内心充满了矛盾诸多烦恼,也是逆反心理最强的时期。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在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实施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状况调查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人格健康现状做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为国家、社会机构等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健康人格提供客观的理论与数据支持。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总体情况
随机选取了北京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南省长沙市五个地点进行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当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共发放问卷3500份,有效回收3446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其中小学885人,初中852人,高中804人,大学905人。
(2)小学
共发放问卷900份,有效回收问卷88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调查对象为小学3-5年级学生,其中男生480人,占总人数的54.2%,女生401人,占总人数的45.3%。年龄范围为7~14岁,平均年龄为10.64±1.32岁。
(3)初中
共发放问卷860份,有效回收852份,有效回收率为90.0%。调查对象为初中1-3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占51.2%,女生占46.6%(2.2%性别不详)。年龄为11~18岁之间,其中12岁、13岁、14岁、15岁约占总人数的18.9%、23.6%、23.6%和26.6%。
(4)高中
共发放问卷815份,有效回收问卷804份,有效回收率为98.6%。调查对象为高中1-3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51人,占总人数的43.7%,女生446人,占总人数的55.5%。
(5)大学
共发放问卷920份,有效回收问卷905份,有效回收率为98.4%。调查对象为大学1-4年级学生,其中男生299名,女生592名,分别占总人数的34.6%和65.4%。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22岁,18岁-22岁占总人数的93.5%。
(二)方法
(1)测量工具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在2009和2010年对北京市、杭州市的小学、中学、大学就人格、心理、生殖健康等方面对384名学生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深度调研。从访谈的结果中发现,目前青少年在独立性、计划性及生殖健康等方面并没有达到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标准,存在欠缺的方面。2010年,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调研组根据访谈题目及访谈结果,针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分别整理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学历和职业情况,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分别涉及学习、情绪感受、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能力性健康等,从小学到大学,问卷依次包括59、59、49和48个项目。
(2)数据收集及处理 
在随机抽取的被试中由经过培训的主试进行团体测试。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问卷施测方式, 然后开始答卷。答题后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将有效数据录入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频次分析。
三、结论和建议
(一)、小学
(1)结论
学习方面:大多数小学生喜欢上学,小学生认为上学的原因主要是学知识,其次是为了将来能让父母过得更好一些。3到5年级的小学生认为早起和学习负担比较重、作业多、功课多是他们不愿意上学的两个主要原因。除16.9%的学生表示每次考试前不会紧张外,其余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焦虑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自己考不好以及由此带来的家长的打骂。大多数小学生对成绩都很在意,并且会在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从自身做起,主动想办法。
情绪方面:小学生感到愉快和自豪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学习或者学习成绩好,其次涉及到的是与同学和家长关系的愉快。小学生的积极情绪里边一半来自学习,三成来自与同伴和家长的良性互动。引起小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是人际交往问题(与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和学习问题。
人际关系方面:大部分小学生和父母关系良好融洽,父母吵架和父母食言是小学生和父母在一起最不高兴的两件事情。绝大部分小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并认为做一些事情或自己本身取得进步会令妈妈高兴。小学生并不像社会上对很多独生子女担心的那样自我中心,对父母冷漠。在同伴关系方面,学习成绩是小学生选择朋友的一个重要标准。
自我管理能力:大部分小学生认可遵守纪律的必要性。绝大部分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小学生的计划性养成和坚持方面还有待加强。绝大多数小学生在金钱方面的计划性较好,具有节约意识。
性健康知识: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还有待改善,家长和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都有不足之处。
(2)建议
学习方面:针对早起这个原因,一方面应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吃苦精神,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小学的作息时间。另一方面,应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考试,以及正确处理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感受和亲子关系:家长和老师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帮助小学生营造安全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另外,父母的夫妻关系本身和父母的诚信与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影响非常大。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应加强小学生计划性和坚持性的培养。在性健康知识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初中
(1)结论
在情绪感受方面,五成的初中生表示自己有时会感觉孤单,但不是经常。学习是影响初中生情绪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父母在初中生难过时都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仍有20.3%和6.0%的父母不怎么帮助孩子甚至不理解孩子。而只有极少部分初中生当难过时会主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半数以上初中生的睡眠都值得关注。
在人际关系方面,从初中开始,亲子关系开始出现变化。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初中生将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关系密切的朋友,朋友之间往往彼此交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恋爱关系来看,初中生男女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对彼此产生兴趣。近四成的初中生有喜欢的人,但初中生对于恋爱和恋爱中责任的理解较为稚嫩。
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制定计划的意识,但初中生计划的执行力不是很强,在制定计划方面,初中生体现出了一定的随机性,不科学性,需要一定的指导。仅三分之一的初中生上网需要家长提醒,且大部分初中生上网主要用于放松,而非用于学习。少部分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适应问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同学不熟悉、学习方式不一样和作业多三方面。
在性健康知识方面,初在应对性骚扰问题上,18.6%的初中生方法存在问题或不知如何应对。大部分初中生生理上有疑问最希望求助于妈妈和老师,而父亲在性教育,尤其是男性性教育中比较缺位。另有近四成初中生身体有变化时没人告知变化的原因。
(2)建议
在情绪感受方面,要关注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引发的消极情绪和睡眠障碍。家长和老师应加强与孩子的主动沟通。
初中生的恋爱关系式稚嫩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这份感情是有一定意义的,因而应当适当引导,使初中生能正确认识这份关系。
在自我管理方面,应同时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加强父母的监督,以提高其计划执行力。引导初中生更好地将网络应用于学习中。应针对初中生突出的适应问题,有的放矢的帮助初中生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初中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
(三)、高中
(1)结论
在情绪感受方面,大部分高中生都不同程度的感到压力或焦虑。四成多的高中生表示因为压力或焦虑而引起了身体上的不适。
在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阶段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是非常突出,75%的人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55.5%的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高中生认为来造成他们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也就是人际交往的技巧问题;第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跟别人打交道。在恋爱关系方面,高中生对于恋爱的理解和对责任的理解较为成熟和理性。
自我管理方面,绝大部分高中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在父母的建议下还是独立决定,都是希望自己掌握事情的决定权的。但很多高中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能自己做决定。
在自我意识方面,高中生对于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特征,选择最多有成就,其次是开心,第三是孝敬父母,且选择成就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高中生认为家长和老师存在唯学习成绩论的倾向,而忽略了对自己品格方面的关注。虽然大多数高中生觉得自己和想像中的自己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是比较满意或者是非常满意的。影响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考试。
近六成的高中生基本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计划性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缺乏合理的计划,甚至没有计划。
在社会适应方面,有37.6%的学生表示遇到不公平的事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30.3%的学生表示,公平是相对的,自己想开点,多数高中生面对该问题较为理性恰当。
性健康方面,关于知道性的途径,除了一部分人不太清楚什么是“性”以外,大多数人是从同学那里得来的相关知识,网络对性知识传播的广泛度并没有对高中生产生太大的影响。父母对与子女谈论性知识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40.3%的高中生选择没有生理卫生课,目前学校对学生性健康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不足,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最希望的是由学校方面得到相关的知识。
(2)建议
在情绪感受方面,应重视高中生的情绪和生理问题,针对高中生的学习焦虑和压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人际关系方面,父母应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加强对高中生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
在自我管理方面,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不是一味的干预和代替。家长和老师还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优良品质,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学习成绩。在性健康方面,应加强学校的性健康教育。
(四)、大学
(1)结论
在情绪感受方面,影响大学生情绪感受最重要的原因分别是被人否定、考试不理想、朋友不理解自己。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6.4%,其余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在人际交往方面,在亲子关系方中,绝大多数表示父母理解自己。“愿意和妈妈交流,不愿意和爸爸交流”的占19.1%,父子或者父女之间的交流较少是大学生亲子关系问题主要问题之一。在异性交往中,对恋人性行为持接受态度的大学生过半,说明大学生的性意识逐步开放,值得关注。大多数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较为深刻,责任感较强。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大学生同居这个现象,只有9.7%的人坚决反对,那也就是超过90%的人至少不反对。
在自我意识方面,个人品质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信的重要原因,同时,人际交往也是降低大学生自信水平的重要原因。另外,家庭条件在提升自信心上作用不大,但对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却是影响其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有创新精神并能付诸实践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大学生较为乐观,一小部分大学生存在悲观和无力感。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现状不满意。大多数大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方式来自于做事情成功,完成目标,利他行为而带来的自我实现较少。学习好并不是有成就感的最重要原因。
在选择工作上,大学生主要关注“适合自己”、“工作稳定”以及是否“和专业相关”等方面,对薪酬要求选择“收入要和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最多,从1000到五千的薪酬期待率逐渐升高,大学生普遍对薪酬期待较高。
在社会适应方面,大学生能正确和理性的对待不公平现象,对社会适应的能力较为自信,但同时存在一种对踏入社会的担心。对于拜金主义,大部分大学生的态度则较为包容,持理解和药适度态度的人达到近三成。但涉及到自身时,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以理性和正确的态度对待金钱,将其视作维持生存,养家的工具。
在性健康知识方面,大学生对“自我保护”、知识的需求最大。对自慰、避孕、怀孕和流产等方面的知识存在偏差。
(2)建议
在人际交往方面,应加强父母,尤其是父亲和子女的交流。在异性交往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同居现象。
在自我意识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问题。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培养大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评判体系,而不仅仅是做事情上的成功。
在性健康知识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五)、总结
在消极情绪方面,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学生对于消极情绪的体验较为普遍。但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是每个学生群体中的部分群体的消极情绪状况较为严重,二是高中生的压力状况较为普遍。
影响消极情绪或者说引起消极情绪的因素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引起小学生的消极情绪的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问题,包括和父母以及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其次是学习不好。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方面的问题是最易引起消极情绪的一个因素,其次则是和父母的关系问题,第三是同伴间的关系。而引发大学生消极情绪最重要的原因分别是:被人否定、考试不理想、朋友不理解自己。
亲子关系似乎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小学阶段的亲子关系最为融洽,孩子较为依赖父母;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孩子独立性的增强,亲子关系趋于紧张;而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大学生人格和情绪的稳定与完善,虽然大学生的独立性更强,但亲子关系又趋于融洽。在恋爱关系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对恋爱中要负的责任理解较为浅显,甚至不知道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责任意识在不断增长。
小学、初中和高中,主动做家务的学生比例在逐步下降,更多的父母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在自我计划方面,总的来说,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在计划性方面都存在普遍的问题,缺乏计划的合理性和坚持性。
自我意识方面,相比而言,大学生比高中生呈现出更多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足。导致高中生和大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主要因素,而更多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小学生之所以上学的目的是有26.2%人认为是为了父母将来过得更好,而大学生中,让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项是个人的成就,第二项为助人,即帮助他人。小学生为了回报父母的比例远高于大学生。
在性健康只是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性健康知识现状表明不同阶段学校的性健康教育都存在严重不足。


下载阅读——>

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2010年调研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