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和大马哈相似的鱼:数一数那些我们总是改不了的陋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29:57
雅虎学堂第二十五期:数一数那些我们总是改不了的陋习  

目 录

  • 1.前言:数落恶行陋习,只因“爱之深责之切”1
  • 2.根深蒂固:那些在酱缸里浸出来的陋习3-10
  • 3.积习难改:让国人丢尽颜面的“小毛病” 11-16
  • 4.冠冕堂皇:多少陋习被当成处世真理17-23
  • 5.结语:何时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24

一前言:数落恶行陋习,只因“爱之深责之切”

中国人向来不缺赞美之词,但少有揭丑之人。

柏杨曾说,中国人的丑陋,在于不明白自己的丑陋。而事实是,我们即便识得丑陋,也佯装华美,甚至干脆以丑为美。

我们认定“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醴酪”,总是忙于掩盖自己的丑陋,而后再因为掩盖以前的错误犯下更大的错误。于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任其“癌变”,依然蒙着眼睛只知道“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而捂着内里溃烂,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

无论是吐痰骂人之类的毛病,还是奴性冷血之列的劣行,我们都不能否认存在或质疑危害。在鲁迅和柏杨刻薄尖锐厉声呵斥的时代,很多陋习都被归于“劣根性”。借着“劣根性”固有和天生的特质,觉醒者有了自我鞭挞的勇气。

而如今,把一切丑陋归罪于基因,却是我们不思进取的借口。我们需要有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思过,改过。 二根深蒂固:那些在酱缸里浸出来的陋习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人人相轻】彼此不尊重互相歧视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指各自以自己的长处,轻视别人的不足之处。中国人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更善于看到别人的短处,向来谁都瞧不起谁。

俗语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现实却是人人相轻,这样“轻”来“轻”去,那个国人没有“轻”过别人?那个国人又不是被“轻”的对象?

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比如北京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穷人,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他其实就是一个人人相轻的典型。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就连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也被阿Q当做高尚光荣的符号,当别人嘲笑他时就说“你还不配……”呢?

【如何不再丑陋】现实的社会中,最令人忧心的不是穷人仇视富人,而是富人歧视穷人。学 历高低与财富多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高学历者的贫穷也不意味着耻辱与失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 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空有高学历,空有千万身家,却没有学会尊重别人,尤其是没有学会尊重穷人,才是最大的耻辱与失败…[详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窝里斗】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

中国人的“窝里斗”,才是举世独一无二的陋习,属千年的文化积淀。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有个笑话说:“一个中国人能对付两个日本人,两个中国人对付不了两个日本人,三个中国人对付不了一个日本人”。

中国人因嫉妒而生“窝里斗”现象一直都存在,封建社会里的皇族,为了争夺皇权手足相残,早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叹。即使是在日本侵略中华情况下,蒋介石还“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人处世的中庸哲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封闭环境中,人们竞争会格外激烈。中国有一句谚语“出头的椽子先烂”。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并超越了别人的时候,他们身边的人不是想怎么奋起直追,而是首先想怎么把他拖下来。这其实是一种深度扭曲的自卑心理引起的。

【如何不再丑陋】中国的潜规则多。诸如公款接待、公车私用、公费旅游、抽豪华烟、喝极品酒,逢年过节笑纳“进贡品”、购物卡或其他“冰炭敬”,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办事不遵守潜规则便会处处碰壁;见权力者不按潜规则出牌,反倒认为异样,还要去揣测人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有意思的是,尽管私底下没什么不妥,一旦进入公共空间,基本上就成了“见光死”…[详细]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重关系轻是非】钱权情就是大于法

衙门里办事,必须有钱开路,有关系疏通,总之最看轻“谁是谁非”。国人最重“关系”,中国社会干脆就是一个“关系“的社会。在现代人观念中,关系总与“办事”联在一起。想到“关系”,总是要办事;若要办事,总是先想有没有“关系”。

日常生活中,求职、就医、升迁、打官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有没有关系”“有没有人”办事效率和结果都判若云泥。在官场商场里,“关系”就更重要了。

“关系”是这个社会的润滑剂,是这个社会的律则。孩子们在常常是痛苦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关系”以及“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里,就是那些最厌恶利用“关系”的人,也可能不得不在一些自己必须面对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作出妥协。结果,在我们社会的道德体系里,“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

【如何不再丑陋】要让“潜规则”失去市场,关键是要用严密的法律来弥补和修复社会规则中的漏洞,让投机者无机可乘;其次,要对公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和监督,使公权力的运行置身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以阳光的操作和程序驱散潜规则的黑暗。最后,还要加强公民法治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法律至上、规则第一的理念,使法治文化代替“潜规则”文化,让“潜规则”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详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专制性和奴性】主子也是奴才,奴才也是主子

中国人总有欺软怕硬的心里,看到强者便卑躬屈膝,看见弱者便欺负有加。每个人既有专制姓,也有奴性。鲁迅曾借用“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来形容国民的这一劣根性。专制者和奴才的逆反对应性格,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个人的身上,这是长期并存的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和长期渗透的结果。鲁迅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皇帝压迫大臣,大臣压迫属下官员,下层官员压迫百姓,生活在最下层的男人还在家庭中压迫妇女和儿童。这是专制性的一面。而这些专制者对其“上峰”则又带有“奴性”。

中国百姓是对官、对上有奴役性,但是对下又有专制性,哪怕不是官,在家里、在宗族里也有专制性,对妻子、儿女、小辈等实行专制统治。在一个单位,如一个局,局长对上是奴才,他的升迁完全是他的上司一手决定,因此为了升官或保住官衔,就要对上阿谀奉承、拍马屁;同时,局长对其下属处长、科长和普通职员掌握着生杀大权,经常摆出一副一言堂、惟我独尊的架势。

【如何不再丑陋】一拾荒老人上公交车刷敬老卡时,遭到一男乘客的谩骂和司机的驱赶。我们觉得自己进步了,天天高呼要争取民主,激动的唾沫星子乱飞,整的自己光辉而伟岸,晃一看还以为自由之神、博爱之神在中国的大街上乱窜,随便抓一个就是道德的化身,都会对强拆啊、动车追尾啊指指点点,一派欣欣向荣荣的景象。可是,假如我们身上这点狗奴性不除,依旧是老百姓欺负老百姓,就算是给你民主,早晚也会变成相互迫害的武器…[详细]  

一尺的脸 二尺的面子

【爱面子】虚构虚伪的“假面子”

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处理和维系;社会生活,也要靠面子来决定和操作。

钱锺书先生在其所著的小说《围城》中,就形象地描写了中国人这种好面子的本性:“汪先生得意地长叹道:‘这算得什么呢!我有点东西,这一次全丢了。两位没看见我南京的房子——房子总算没给日本人烧掉,里面的收藏陈设都不知下落了。幸亏我是个达观的人,否则真要伤心死呢。’这类的话,他们近来不但听熟,并且自己也说惯了。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有人说,国人的面子思想只不过是自尊心、虚荣心作祟罢了。这似乎浅显了,往深里看,国人的面子已然修炼成一种金身,金刚不破,冠冕堂皇。面子与亲里、权力、团体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如何不再丑陋】过年,是感情集聚的投放期;过年,是亲朋好友交流的融洽期,开销必不可少,但过多的开销却让那些腰包不鼓的人很为难。如果过多的人感受过年的开销压力,这会使得过年成为一个难以绕开的“结”,“年”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形态,而“躲年”、“恐归”则减化了爱的成分,减轻了幸福的分量。年过的就是“幸福”,既然自己的钱包不鼓,无妨以实情相告,在我看来,“实话实说”总比死撑着要好,要幸福得多…[详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私】门前各扫自家雪

自私本不是个好词,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就海涵了自私。故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是的,爱自己是人之常情,谁不爱自己呢?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别人呢?于是,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所以中国人自私起来就心安理得了,因而在中国自私是很普遍的罪。自私是所有罪的祸首。由自私自利生派出:贪婪、奸诈、淫秽、妄为、争斗、小器、怕死、怕苦、懒惰、专制、冷漠、吝惜、剥削、欺压……世界这么黑暗丑恶,都是由于人性里的自私引起的。

有一句笑话:“有一个可停泊二十个车位的停车场,两边各一个门。如果在美国只能停十六辆车,因为美国人的车大;如果在日本,可以停二十四辆车,因为日本人的车小;如果在中国,只能停两辆车,因为他们只停在最方便的门口。”

常有人批评中国说:“中国人极自私”。否认这句话需要勇气。因为你个人即或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试看看这个国家做官的、办事的、拿笔的、做生意的,就会明白自私的现象,它是多数中国人一种共通的毛病。

【如何不再丑陋】自私有“聪明的自私”,有“愚蠢的自私”。真正“聪明的自私”,不会只准自己自私,不准别人自私;也不会只准自己获利,不准别人获利。他甚至不会去损害别人。因为你不准别人自私,别人也会不准你自私;你不准别人获利,别人也会不准你获利,结果是大家都不能自私,大家都不能获利。于是,即便出于“自私的动机”,也得让别人自私,让别人获利,这就大家都好…[详细]

  

藏匿自卑而又按捺不住地自诩

【自大又自卑】一体两面的矛盾者

自卑背后的阴影往往是盲目自大,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过低的评价,自大则是对对自己过高的评价。两者看似是相反的两极。其实未必,有时候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产生自大心理。

当中国人在对外战争中履战履败时,中国人就攻击外国人的“红头发、长体毛、鹰勾鼻子、难闻的孤臭和象鬼火一样的蓝眼睛”等等不堪入目的尊荣。当看到外国军队的洋枪洋炮比“八旗兵”的长予弓箭有更大威力时,就攻击外国的先进技术是“奇技淫巧”。当看到今天的英美真个比中国文明富强时,就夸耀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当四十年前美国的宇航员飞上月球时,就信口说宇航员在月球看到地球上唯一的一处人类活动的遗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当感觉到欧美的典章制度确然比中国公正合理时,就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中国人自大的表现很有点象光棍阿Q娶媳妇——“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不是好东西,秀才的娘子是脸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可惜脚太大。”对于外人的优势和自己缺少的东西一概否认。

【如何不再丑陋】90后女孩在网上发贴晒富,感觉我很自卑。钱这种东西很强大,它可以强大到让自己高傲的鄙视一切,强大到让所有人失去尊严。炫富的人我觉得一般都会有多多少少的自卑心理,因为足够有钱的人是不会炫耀的。足够有钱的人说一句“我们家其实挺穷的”,就足够让那些没钱的人找地缝钻。炫富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而有钱的人一般又不炫富,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详细]

  三积习难改:让国人丢尽颜面的“小毛病”

【脏乱吵】何时仓廪实 何时知礼仪

“仓廪实而知礼仪”这其中的关系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仓廪实”只是一个前提。中国人的脏乱差陋习久治不衰,经济欠发达只能算借口。

清朝大臣李鸿章在出使俄国的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加以嘲弄,很丢了中国人的脸。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在一艘外国轮船上,目睹了一位脑后拖着长辨的同胞,把一口浓浓的黄痰吐到了鲜红的地毯上,不由的感慨万端,一直萦记在心,并以此为例,下决心要唤起民众觉醒。然而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一陋习仍在一些人身上保留着。

华人之“吵”,是世界上一大奇景,美国人把它凝聚为一则小幽默后,声名更是大噪。该则小幽默说:有人向警察局报案:有两个华人在走廊上吵得不可开交,扰乱邻居安宁。警察赶来查看,发现只不过是两个中国人在那里讲悄悄话。

这是小毛病,但又是可以因小失大、见微知著的毛病。管子所说:“仓廪实而知礼仪。”但究竟仓廪有多少算实,才能知晓礼仪。

【如何不再丑陋】英国人威廉·林赛十年前在雁栖镇建立长城环保组织,吸纳6名当地村民作为环保员,定期到长城上捡拾垃圾。一个外国人到中国的首都,到中国最著名的景点捡中国人丢下的垃圾,让无数国人汗颜。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标志,如今却成了中国游客恶习的曝光台,这真是一个讽刺。了提高个人素质之外,还要加强宣传、设置处罚手段,加大曝光,完善垃圾回收设施,这些虽属老生常谈,但若能坚持会干净起来的…[详细]

  

【不守秩序】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本是指不要被人所制定的制度自缚手脚,要灵活变通。结果却沦为投机取巧破坏制度的说辞。

梁实秋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抗战时期,北京西直门车站前,人们购票也是不排队的。但是日本人占领车站后,秩序就井然了。原因是有一个日本兵拿着一条鞭子,在来回巡视,看到有插队的,就扬起鞭子狠狠给他一下。梁先生在文中伤痛地质问:中国人难道真的需要那么一条鞭子吗?鞭子是一种民族耻辱。但是在国人的素质没有改善,在国人的觉悟没有提高以前,这条鞭子是需要的。当然不是日本人的鞭子,而是我们自己的鞭子。

中国人向来善于不守秩序破坏规矩,街头摆摊没规矩,城管打人也没规矩,高考民族成分作弊没规矩,股市幕后交易没规矩,楼市官商勾结更是没规矩……

我们总是怕因为别人破坏了秩序,而自己受到损失,于是人人窥视着别人并争抢着跑在别人前面破坏秩序。久而久之,“不守秩序”便成了众人最认同的“秩序”。

【如何不再丑陋】权力的社会属性,确实是按照等级分布的,权力不会为难自己,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为难的可能性,跟他与权力的距离有关系。所谓秩序:离权力越近,秩序越是一种待遇享受;离权力越远,秩序就越是一种刚性约束。这是秩序本身的秩序,这是秩序隐含的阶梯,包含了从享受到受制的完整谱系,每个人在社会阶层上的位置,定义了自己对秩序的责任与义务,核心在于权力,以及与权力的距离…[详细]

  

【占小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还想占

中国人喜欢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中国人不会轻易去占大便宜,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有大便宜可占,中国人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上当。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无功不受禄,要等价交换,得到大便宜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才行。

在旅行社工作的张先生说他曾接到吉隆坡唐宫酒店的投诉,他们在中国游客退房后检查客房时,发现饮料都还在冰箱里,好像没有被动过,瓶盖也没有被打开过,但是拿起来,饮料瓶很轻,已经空空如也!仔细检查后,才发现瓶底上竟然有一个针孔,瓶里的饮料已经通过这个小孔流入了房客的杯子。

最大限度地减少付出,增加回报,更多源自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心理上,“不能吃亏”与“要占便宜”的心理状态非常近似,前者极容易就演变成了后者。有了不能吃亏的想法,很快就会产生尽量多占便宜的欲望,只有尽可能地多占便宜,才能巩固“不吃亏”的成果。

【如何不再丑陋】有谁从未用过公家电话联系私事?有谁从未在上班时间玩过游戏、偷过菜?有谁从未将单位或是公司的办公用品带回家?有亲戚在美国,到中国出差时,他所有的吃住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一次为他送行,他请我吃饭,饭后也不要凭证,问他为什么,他说虽然他是晚上的飞机,但是他的工作中午就结束了,晚上这顿饭,应该他自己承担。但在中国,这样的人可就惨了。不会为自己寻找利益的人,就连该得到的利益也会失去…[详细]

  

【国骂】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

“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意思就是既然你要骂人要打人,就要做绝,别又心中不忍,起仁义之心,饶人留情。免得给人反击的机会。中国人习惯骂人将祖宗八代都问个遍,一点情面也不留。

鲁迅先生在《论“他妈的”》说道:“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岁月如流,鲁迅先生嘲讽的国骂现象不仅没有消失殆尽,反而流毒至今愈加“发扬光大”了。为什么“国骂”会大行其道?其一、人们需要宣泄。其二、人们需要抗议。其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理在作祟。正如有些人认为在酒桌上说黄段子说得越多越风光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说几句“国骂”不仅无伤大雅反而比较潇洒,于是出口成“脏”。

【如何不再丑陋】 脏话当然只是脏话,每个民族的脏话都很“古老”、“幼稚”。相对来说,中文这一路脏话拐弯抹角,不好好攻击对手,却只想着拐这弯去牵拖对手的长辈,追求一个已经没有现代意义的古老标本:极力扩张本家的血脉。为了服务这个古老的目标,一切个人无言地被简化为“兵蚁”、“工蚁”,只要繁衍后代,扩张血脉,就算实现生命的意义了。这种脏话,不是脏在字面上,是脏在背后躲了千百年的那个态度…[详细]

  

【好说谎】睁眼说瞎话 逢人说假话 满口是胡话

让中国人说句实话比登天还难,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习惯说。

老舍曾在1936年发表在《益世报》的小说中杜撰“说谎会”的邀请信,讽刺中国人说谎的理由:“没有谎就没有文化。我们怀疑一切,只是不疑心人人事事都说谎这件事。历史是谎言的记录薄,报纸是谎言的播音机。巧于说谎的人有最大的幸福,因为会说谎就是智慧。一天之内,要是不说许多谎话,得打多少回架;夫妻之间,不说谎怎能平安地度过12小时。我们的良心永远不谴责我们在情话情书里所写的—— 一片谎言!”

真话成为了最稀缺的社会资源。减肥广告是骗人的,餐桌是危险的,经济学家是不靠谱的,统计数据是“全世界都不相信的”,股民是被谎言套牢的,房地产的利润是永远保持神秘的。即使远离现实社会,逃到网络世界,依然发现,即使在虚拟世界,越多人脱下假面,就越多人戴上假面;越多人揭穿谎言,就越多人制造谣言。

【如何不再丑陋】现在,这个社会还是困扰于“真话”问题,呼吁说真话和听真话,又呼吁不能光是听人说还是要实地看。然而,说真话难,难听到真话;见实情难,难见到实情,仍然困难之极。一个正常的社会,原本真话实情会处处显现,而弄虚作假行为,则不仅道德上要被谴责,整体的社会机制作用之下甚至不敢轻启心思。但实际上,真话实情却完全可以操之于人,随便就可以被掩盖,而且造作之人心无愧怍,得逞后施施然得色…[详细]

  四冠冕堂皇:多少陋习被当成处世真理

枪打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

【中庸】卑怯保守的最安全处世论

中国人都喜欢谦谦君子,而不是喜欢直来直去的狂傲之士。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算是对中规中矩中国人操行的一个尺度。这种哲学之下,我们看到了无数的中国人那张微笑着的脸上,充满着高深莫测的神情,对什么都不急于表态,好像很睿智的样子。

历朝历代,那些文武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不断地用这种中庸之道,互相说着话,表着态,云遮雾罩,玄而又玄,连东方朔那样的睿智者,都需要采取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非常锐利的观点;看看史书,历史上著名的敢于实话实说的魏征,也常常是说半句留半句,有时候说得过于直了,也险些倒霉。唐书上就记载了一次唐太宗的发火,因为魏征说话过于不讲究中庸之道,太白了,惹得皇帝非常生气,竟想杀了他;要不是一位皇后比较理智,成功地劝服了太宗,魏征的小命就没有了。

有人说,中庸之道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最好的哲学,因为强调了“中”,就公平;强调了“庸”,就宽容。其实,恰恰是你的中庸丧失了原则,造成了上面的不中庸无所顾忌,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灾难。中国社会从来缺少监督机制,这个中庸之道,是要负最大的责任的。因为都不明说,那里有什么批评而言!

【如何不再丑陋】中庸之道的核心,强调的是忍,对什么事情都不能偏执。表面上看,中庸之道讲的是把握中间,折中公允,但因为事物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明了,那个中间谁都难以把握住,因此要不想让自己犯过火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直接表态。因为不偏激了,人们的态度自然和蔼,和稀泥的多了。两千多年下来,中庸之道就成了中国人最安全、最省力的生存之道,就自然渗到了骨子里去了…[详细]

  

正确废话 漂亮空话 严谨套话 违心假话

【假大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

“虚而不实即为空,空而有序即为套”,在中国社会,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无处不在,它们即使正确,也是废话。

在政台上最受欢迎的就是“假大空”。其实台上领导说的那些“假、大、空”之类的指示,广大群众是一清二楚,好歹也是司空见惯了。但人们早已养成了钢屁股,铁耳朵,能把会场的座位坐穿,能让两个耳朵“穿堂风”。那真是,认认真真学文件,轰轰烈烈走过场,满头大汗悠着干,干少还能得表扬。

即使讨厌假话、空话、大话,讨厌台上慷慨激昂,在台下蝇营狗苟的做戏者,我们也很难说没有染上“假大空”的习性。白领们每天都把文件和资料摆满了一桌子,就算过了一个月还是那些东西在展览;节假日领导加班,大家也都跟着加班,不管是否有必要。等领导一出差,大家就象脱狱一样没有了踪迹;有些人早上一见面,就听他说怎么忙呀,就是个忙呀,齐咕隆冬呛,左三趟,右三趟,跟唱戏一样。你要问他都忙些哈,他说是在“跑腿学舌,勒表画格”,还谦虚道“学不好,勒不孬”,听着让人做呕。

【如何不再丑陋】曾经沧海难为水,居高临下的人和咱想的就是不一样。人家肯定是大处着眼、高屋建瓴,尽管一番解释不能鞭辟入里,甚至不着边际,至少是不能自圆其说。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无论是谁,也无论你官至何位,都该遵守“假话全不讲”的做人之道。尊重事实是第一要务。不要动辄抛出高论去堵人们的嘴,不做忽视公众智商的蠢事才算大聪明…[详细]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喜做看客】明哲保身终难自保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被奉为安全的处世之道。

鲁迅早年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赴日本留学,在一次看幻灯片时,画片上日军在中国砍杀替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围观的中国人体格强壮,神情呆滞,对同胞的惨死无动于衷,鲁迅将这种人称为“看客”,认为在看客态度浸润下的国民,对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毫不关心,只是一群失去灵魂、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

中国人时常过得“难得糊涂,明着自保”,自保第一,多少人是道德的真正实践者,中国之文化的确是看客的文化,连道德这种东西也只能在书本上,供世人看一看,笑一笑罢了,真实面对需要道德伸张的情景,中国的看客们便你看我,我看你,看看谁是傻帽。面对一切残忍和恐怖只要不与自己相关,便欣欣然无限神往的伸长脖子去看,指手画脚,眉飞色舞的发表高深见解,茶余饭后仍不忘作为谈资以消磨慢慢长夜。

卞之琳有《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看别人的人其实也被别人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如何不再丑陋】看客心理,历来就被视为中国人的一种劣根性,事实证明,直到如今,这依旧是我们社会最严重最难治的一种传染病。有人成为看客,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还期盼着能在即将发生的惨烈一幕中获取一种刺激;有人成为看客,是因为会惹火上身!“彭宇案”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百年难除的看客的冷漠,而前者又被看客们拿来当心安理得的理由,则是更可怕的…[详细]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

【精神胜利法】永不挫败的法宝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宋太宗是亲征辽人中了辽人的箭而崩的。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后,转徙沙漠中,极受人世不堪之苦。元朝杨琏真珈发掘南宋会稽诸陵,窃取珍宝。以诸帝后的骨殖,杂牛马骨筑白塔而埋之,并截取理宗顶骨为饮器。这对于中国民族侮辱真太大了,所以那时宋遗民莫不引为最切齿的深仇,最痛心的纪念,与元人几有不共戴天之概。但他们实在不能用实力来报复,只好先造一个“冬青树”的传说,后造一个元顺帝为宋末帝瀛国公血胤的传说来安慰自己。

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任何磨难裹上一层糖衣,就可以轻松地吞咽并消化了,甚至还能使磨难化作坚强性格的营养。

“文明古国”就是国人的精神鸦片,用来麻醉自己的头脑;“四大发明”就是国人的裹脚布,用来束缚自己的步伐。拼着命去狂吼五千年文明有何实际意义?越是古国越愚昧,越是贫困落后地方的民众,就越是喜欢搬弄出一些历史光环来罩着,然后躲在这自己编织的光环后沾沾自喜,掩盖现实中的窘境。

【如何不再丑陋】语文课本“大换血”,有点类似被课本删除的《阿Q正传》中的阿Q,有一种“精神胜利法”的味道。以为删除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可以减少暴力案件,不见了《阿Q正传》,就能够让阿Q们永远阿Q下去,这实在非常的阿Q。不要忘了,学生们出了学校的课堂,马上进入了社会的大课堂,这个课堂的教材是谁也无法定制的…[详细]

  

当面有成人之美,背后有杀人之心

【爱做戏】人人都能当影帝影后

鲁迅说过,整个中国的天地是一个戏场,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做戏的历史,而中国人个个都是“会做戏的虚无党”。中国人将人生戏剧化,便成了一种自我保护、自我安慰。人生如此苦痛,唯有相信“人生如戏”。在中国,人人都是演员,每天都在演戏。

晚清名伶德君如,是道光时期当过大学士的穆彰阿之孙。他不顾显贵的出身,“下海”而为艺人。家人强迫他承袭爵位,他断然拒绝。有朋友劝他归家继承爵位,他却回答说:“我在舞台上一身而兼帝王将相,威重一时,为何要回家?”友人说:“这戏中的帝王将相可是假的。”他反驳说:“天下事还有什么是真的?”在一个举世皆骗子的世界上,德君如认为:既然我无法揭穿每一个谎言,那么我干脆就去做那个明目张胆地宣称“我就是骗子”的演员。

一些国人喜好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蜜糖口,苦瓜心”,“当面有成人之美,背后有杀人之刀”。在这个古老国度里,从未有过真正的悲剧精神,遭遇到再大的惨剧,中国人也会巧妙地做一个鬼脸来将消解掉。

【如何不再丑陋】成都一位名叫胡丽天的老妇,在随机抽签的情况下,竟然19次都“中奖”,成为听证代表,七年里一共参加过19次各类听证会。有了胡女士上演“无间道”,每次临场都“反戈一击”,“逢听必涨”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比屡见不鲜的“内部人士”冒充民众当代表更可恶的是,哪怕听证会的表演演砸了,真正的专业演员都可脱身离去,只留下“群众演员”让你斥骂几声…[详细]

  

见风使舵,八面玲珑

【深于世故】与大智慧无关的小聪明

普遍而言,中国人的小聪明多与大智慧无关,而是言行背离的犬儒主义,两个字足以概括——“世故”。“世故”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不是美德,不算恶行。

这样的“真世故假聪明”体现在被历史学家肯定的那些大人物——纵横家、战略家身上就叫谋略,叫高瞻远瞩,叫高屋建瓴,叫运筹帷幄,叫兵不厌诈;体现在阴谋家或鸡鸣狗盗或贩夫走卒身上,就叫欺世盗名,叫阳奉阴违,叫权益之计,叫勾心斗角,叫背信弃义,叫尔虞我诈,叫小算盘。

世故者,兵不厌诈,紧要时“骗他一局又何妨”。向上级报功邀赏,应“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遇到困难时要善于“绕道”磨蹭;明令不办的要会打“擦边球”;工作上出了纰漏,最要紧的是能推。

古人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总是认为世间的人通点世故才能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人间。每个人的世故正是来自对于人情世故的谙熟,勘察了人心,算计着别人,也被别人而算计。

【如何不再丑陋】一老外在广州市淘金北路拦住逆行公务车,并用彪悍的中文大喊:“这里不许走,不可以的。”。拦逆行公务车,那风险大啊,如果公务车觉得你妨碍公务,将你撞伤,你找谁去喊冤?何况,公务车逆行还算个事吗?许多事在国人眼里已经见怪不怪。老外初来中国涉世未深,所以常有“惊人之举”。要是老外在中国呆久了,成为“中国通”,还会那么执着吗…[详细]

  

五结语:何时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曾经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唤醒了国人的灵魂,柏杨的丑陋论刺痛了民众的神经,如今,呐喊不断冷言常有,我们在进步,但仍有丑陋。面对批评,无论是以偏概全,还是正中要害,都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接受。

其实,我们常常思过,但更善于思别人的过;我们也常常改错,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同流合污容易,出淤泥而不染则难。细究很多陋习,都是“错的多了变成了对的”,我们需要独善其身的正气,也需要直言相谏的勇气。如此,一人的“美”终会换来一世界“美”。

不要让反省和纠错的能力酱死在染缸中,因为,我们渴望不再丑陋,渴望礼仪深入人心,公共场合不再污浊;渴望团结互爱,同胞间不再猜忌毒骂;渴望信任正直,老太太不再碰瓷陷害;渴望社会风气公平敞亮,潜规则不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