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霸机场到凯悦酒店:2006年中国连锁药店十大事件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01:22
2006年中国连锁药店十大事件述评(2007-05-16 16:24:00)转载
1、自有品牌事件
事件描述
连锁药店贴牌产品早已有之,但是2006年上半年至今,几大连锁都开始大力推进自由品牌(商标)产品,并以著名品牌作为参标,意图对著名品牌实施取而代之的渠道拦截策略。至于引起国内OTC营销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专家和媒体纷纷参与讨论,一致认为自有品牌的扩张是双刃剑,风险和利润并存,自有品牌控制在20%以内是比较妥当的,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比较稳妥。
事件性质
属于药品连锁零售业态尝试新运作模式,以求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突破的改革尝试,发展自由品牌是连锁盈利压力下的必然趋势,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具体做法和推进步骤上有待商榷。但是在对品牌产品和品牌塑造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没有全面周密的战略规划,就快速上马,造成物极必反。目前连锁药店的所谓自由品牌,充其量只是“自有商标产品”而已。
事件影响
自有品牌的盲目扩张是损人损己的经营策略,一是降低了零售终端的总体营业额,利润攫取透支了未来市场,品牌药的缺失导致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了零售终端的品牌价值;二是品牌药无法得到特定零售终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药的市场发展。
自由品牌还对知名品牌敲响了警钟,应该怎样作品牌,怎样才能不被日益强大的终端连锁药店用自有品牌拦截,必须加强研究与寻找对策。
此外,自有品牌使得普药生产厂商感觉到OTC终端的巨变趋势,品牌药尚且被拦截,没有知名度的普药生产厂商,要么给大终端作贴牌,要么就得推出市场,也告诉我们终端真正为王的时代终于提早来临。仅有产品批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钱和有方法运作市场,也提醒我们,你原来的终端运作模式很快就会失效了。
2、医药零售舒普玛的合资
事件描述
2006年1月,贵州一树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与GRI集团在贵阳正式签订合作合同,由贵州一树药业将51%的股份转让给GRI集团,更名为舒普玛SUPER—PHARM(中国),并于5月中旬在贵阳市开业了两家示范店。店址分别位于贵阳市喷水池和延安东路。荷兰GRI集团(GLOBAL RELAIL INVESTMENTGROUP)是加拿大KOFFLER家族控股的跨国零售投资集团,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十强药品零售企业。
事件性质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与以前高盛仅以资本进入海王不同,它是国外零售巨头全面进入中国连锁药店的开端,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并购事件,标志着国外资本正式进入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优越的表现不断吸着引国外医药零售巨头的关注,OTC市场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事件影响
中国医药市场早已开放,经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梳理,尽管中国医药尚未分家,医药零售环境不如国外,但医药零售市场逐渐突破1000亿元规模指日可待,外资进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势不可挡。如何与规范的世界医药零售巨头合作,雨量共舞将成为中国医药企业新的课题。
舒普玛的药妆定位,也将对中国连锁药店药妆化具有推动与促进意义。舒普玛的成功与否对外资连锁药店进入中国的速度信心也有一定影响。
3、偏远农村设立药柜
事件描述
2006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规定(试行)》,此举将极大地改善偏远地区农民的用药状况。规定明确了药柜设置范围、经营的药品品种、设置条件等。药柜是指以保证村民用药安全、及时、方便为宗旨,由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及设在乡镇的药品零售企业,作为药品经营活动的延伸,在村设置的药品销售点。药柜经营的品种原则上限于非处方药。药品必须由药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药柜经营人员不得自主进货。对设置药柜的条件,规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是具有保证所经营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二是药柜经营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健康状况符合经营药品的有关要求;三是药柜放置及拆零销售设备清洁卫生,外用、内服药相对分开,不得将药柜与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设置在同一场所内;四是具有保证所陈列药品质量的相应条件和措施。
事件性质
属于国家解决农村用药问题的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试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事件影响
此举将扩大第三终端药店领域的市场规模。在没有卫生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的偏远农村,农民在家门口就将用上安全、经济的药品。对于普药尤其是品牌好、质量佳、价格便宜的普药这是一个上量的机会。做好工艺质量的保障同时,向政府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即可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该细分领域具有排他性,同类样品不会超过两种。
4、药房托管
事件描述
“药房托管”是指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不变的前提下,将医疗单位药学部门负责的药事管理中的药品供应及调剂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契约,委托企业法人运作。2006年2月,由南京市纪委牵头,开始运作药房托管。4月中旬,南京市政府部门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一级医院药房推广托管计划。稍后,启动医院药房招标,有3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参与竞争。至10月份,已经推出数十家医院药房托管,其中南京医药在竞标中拿到了93%的医院药房托管权。
此后武汉新成立的社区医院也实施了药房托管。
事件性质
药房托管只是医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连锁药店实现突围的友谊探索,药店托管小医诊所药房,还需要国家在没有系统的医疗改革办法与之配套,尤其是,社区卫生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店托管药房成为可能,因为这样社区卫生中心就没有动力去办药房。
事件影响
各地区的药房托管改革对地区的医药行业是一个振荡,但作为商家,商业利益是首选的,只有药物的销售量上去,提高药物的销售量,医生的支持又必不可少,医药企业又和医生站到一条战线上了。
托管药房实质上医药分家的尝试,也是利益的创新分配,因此运作起来肯定有摩擦。
5、“店中店”成为标准模式
事件描述
深圳中联大药房先后与沃尔玛和家乐福大型超市签订“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协议”,其中与沃尔玛的合作还是原国家经贸委的对外合作项目。中联大药房的“店中店”策略成功导致各家连锁药店纷纷与各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以分得超市细分市场。一致连锁进入百佳超市,广州金康进入其它的购物中心,屈臣氏大都在各种商城之中等等,“店中店”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连锁药店的一种经营标准。
事件性质
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的变革事件。药店不断向快速消费品经营场所靠拢,争取更多的客流量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额。规模偏小的连锁药店,单个门店的集客效应非常有限,结果就需要进入商超来解决客流量问题。
事件影响
店中店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标准经营模式,在国内刚刚起步,随着各家连锁药店的尝试和改革,已经摸索出自己的经营方法。事实上,每一个连锁药店都应该采取精细营销的策略,选址在超市的药店所经营的药品品类与经营在社区的药店则有所区别,经营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时尚类的健康产品就是店中店的特点。分析超市人群,根据超市人群指定营销策略和战术是店中店成长的基础。
6、亿元俱乐部形成
事件描述
2006年3月,中国药店杂志公布2005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榜。中国连锁药店销售额百强的市场容量在2005年继续大幅扩张到3442422.1047万元,涨幅为48.15%。2006年销售额排行榜百强的进入门槛从1440万元骤升至8219.25万元。同时,50强的“标的”从11809万元(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涨至20022万元(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30强则从20502万元(山东新华鲁抗药业零售连锁有限公司)涨至33032万元(重庆时珍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10强则从58000万元(深圳市中联大药房有限公司)涨至96100万元(湖南芝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增量38100万元。中国连锁药店从此进入亿元俱乐部时代。
事件性质
说明连锁药店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尽管这是非官方的统计数据发布事件,但在业内也颇具影响,说明中国药品零售业态的高速成长,也预示着很快就会有产业资本进入行业洗牌。
事件影响
中国OTC市场快速成长,连锁药店逐渐成熟,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对于拟在连锁业态进行投资的新进者将面临众强的强势竞争。然而,采取并购的方式,直接将百强中的连锁企业收为己有是一种最快的投资方式,贵州一树、长沙金沙大药房、三九连锁被收购事件已经成为经典案例。药品零售企业需要考虑,一方面增强自身的营运水平争取做大做强,另外一方面就是找一个好买家卖一个好价钱。
对于生产商来说,百强和连锁药店越来越强的消息,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因为终端压榨尚有利润将随着终端的越来越强大成为必然。
7、药妆店成气候
事件描述
台湾药妆店巨头康是美,香港药妆店巨头屈臣氏、万宁,国际药妆店巨头舒普玛,以及本土企业杭州武林药妆店均在2006年扩张,台湾康是美药妆店进入大陆,《中国药店》和PTO都在组织会议研讨药妆店,都标志着作为一种药店经营业态基本得到业内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
事件性质
是连锁药店为了求得客流量和客单价而采取的自救的改革事件。国家大力弘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加大处方药销售的限制,导致药店总体销售额下滑,药妆店将是药店自救的一种姿态和变革尝试。
事件影响
全球药物化妆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化妆品市场每年正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人民币。作为经营健康产品的药店自然将“促进美丽”这一特殊健康产品纳入经营范围。中国的药妆店基本属于探索期的末期,随着观念的转变,药妆店将成为零售业态的一种标准经营模式。
药妆店的兴起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必然现象,预示这新的消防群体和消费的模式的出现。
8、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三九,荆沙大药方被卖
事件描述
2006年8月,三九集团宣布将拍卖旗下的1000余家三九连锁药店,三九集团曾经花大力气用6个多亿经营的1000多家药店将整体“打包”出售,仅仅开出300万元的价格,平摊下来每家售价仅3000元。这次事件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其它一系列医药行业资产不够事件层出不穷。
同时位于长沙的荆沙大药房被位于株州的千斤大药房收购。
事件性质
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举措。是中国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让步的“完美”体现。从举起“1万家”零售终端大旗到出售“1千家”零售终端,标志着中国OTC零售市场走向理性。今后数年内种类并购事件还会大规模发生。
事件影响
三九连锁药店的“贱卖”给高速发展的中国OTC市场蒙上了阴影。根据《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业效益增长乏力、成本加大、利润大幅下滑。自药品零售市场完全放开以来,新的药品零售企业加入此行列来分食这块大蛋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全面的竞争。连锁药店的运营是一门科学,缺乏合理的投资理念和运营理念,一味贪大求全,风险也随之而来。随着OTC市场终端的整合,通过规范科学的运营,零售终端达到足够强大,上游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但利润的风向标也许会随着终端力量的增强而偏移。
事件还给欲进入医药产业的人们敲响警钟,不是谁都可以从医药领域分得一杯羹的。
9、网上药店发牌运营
事件描述
京卫大药房网上药店于2005年12月29日获得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网上药店经营许可的企业,并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北京金象大药房也拿到网上卖药的的营业执照。
事件性质
”曛拘允录,此举标志着中国网上药品零售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事件影响
由于网上药店省去了店面房租费用、货柜费用、电费等多项成本,能够出让不少利润空间给消费者,通过低价策略冲击传统药品零售业的竞争对手。但网络消费观念在国内尚未普及,网上药店尚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
10、处方药限售,分类管理强化
事件描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名单》,2006年1月1日起须凭处方销售的11类药品: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药店不得经营的8类药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种、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放射性药品、疫苗。
事件性质
属于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宏观调控行为,此举可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
事件影响
药店的处方药大约占到药店销售比例的30-50%,11类药品限售可能导致药店总体销售额下滑20%。药店一方面须要调整经营品类和加强运营管理水平,另外一方面加强与品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大的客流量和客单价;政府亦可通过其它配套政策强化OTC市场,如拓宽OTC药品目录或其它倾斜性政策,但目前还很未看到这方面的报道。
处方药限售不仅是事件,而是国家政策法令趋紧的标志,据闻2007年国家还有可能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上升为国务院法令。进一步加强其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