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丝传说:这究竟是学校还是“文明监狱”?(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34:01

这究竟是学校还是“文明监狱”?(二)

标签: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育

分类: 村长文摘

    梁恕俭兄连续发表了博文《可歌可“泣”的河南教育名片》《大惑不解:沁阳永威中学是民办还是“神”办》。

    读了第一篇博文,心情悲凉,欲哭无泪;读了第二篇博文,简直让人发疯了——这究竟是学校还是监狱?在这样的学校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心理个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成长经历,会在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所有关心关心中国未来、关心中国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中国人都要认真读读这两篇博文——因为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不知有多少啊!

    在当下中国的教育媒体上,这样犀利、真诚的文章是读不到的!就冲这一点,我们也要为梁恕俭喝彩和加油!

    期待更多梁恕俭的出现,那将是中国教育之福、中国孩子之福。

    下面博文转自梁恕俭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angshujian

 

大惑不解:沁阳永威中学是民办还是“神”办

    写下这个题目,既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没有更合适的字眼来解释我对永威的困惑。

  昨晚,写完《可歌可“泣”的河南教育名片》已近零点。今晨,模模糊糊地知道何校长早起去看晨读了,我又睡了一觉,也起来发博客。六点二十,何校回来喊我,让我去看千古奇观。我顾不得洗漱,一阵小跑,来到教学楼。只见各个教室或书声琅琅,或鸦雀无声,全部满员,都有教师辅导,都显得无比紧张。各班黑板上都写着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内容具体到哪课的、多少页、干什么,方式除了明确是读还是背是抄还是默外,还明确了是自查还是互查,是组查还是抽查……最有特色,最能体现“蔡氏”特点的,就是“时间”了——无论是坐堂听课还是随便观察,永威的老师习惯性地会说“给你两分钟”“五分钟内必须完成”“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换句话说,“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首要特点就是每节课、每刻钟甚至每一分钟该干什么都布置得非常明确,而且,有布置,有检查,有奖惩,检查得无比细致,奖惩得冰火两重天。
  何校长告诉我,5点45分,学生全部就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还要提前。一个多小时的晨读,除了参观的老师来回穿梭拍照摄影,走廊里没有学生,偶有任课老师走过,全是小跑般,显得无比匆忙。我们转了几十口教室,无一例外地,各班都像大战来临的前夜,仿佛是毕业班的学生在做最后的冲刺。老师们也是走马灯似的交接班,随着另一位老师的到来,学生会在三秒钟内统一换掉课本,老师也会板书: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间,检查的……
  不知不觉,七点钟了,初中部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全溜了,毫无动静。我们走到初一某班教室前,发现一个孩子没去吃饭,就问他些情况。这位孩子很认真也很拘谨地告诉我们:在这儿上学干什么都要快,慢了就要挨批评;他还告诉我们学习也非常紧张,同学们竞争很激烈,因为一分关系到200元钱。我们问他分数是怎样和学费挂钩的,他也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们,学习好了,可以免学费,差了就要多交钱。他是每学年交5000元,有的要交上万元,要是考到年级前几名就可以免缴。正说着,陆续有同学回教室,我特意看了下时间,最快的同学吃早餐仅用十分钟。出了教室,终于看到高中放学的场景了,依然排队,鸦雀无声,井然有序,学生个个跟木桩似的向餐厅走去,就差踢正步和唱红歌了。
  早饭后,我们在语文公开课专用教室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惠子相梁》,先是“出示目标”,然后分三次“先学后教”,分别是“比读准字音”“比译讲课文”“比背诵课文”。每次“先学后教”,都有“自学指导”,都强调几分钟后检查。而且检查的方式很特别,比如读课文,只让学生读一句,随即打断喊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在出示“背诵提示”五分钟后,有八成的学生举手示意会背了。接着就是“自查,互查,齐背,独背”。离下课还有一刻钟时,老师让学生思考“庄子讲yuanshu的故事用意是什么?”没有多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师生开始对话,引导出老师想要的结论。最后五分钟,进行“当堂检测”,要求用三钟完成检测题,不抄题,直接写答案。最后在百分之百的过关后,结束课程。
  第二节是文言翻译复习课,同样是“出示目标”,投影一些题目,让学生“先学”,然后或板演,或对答,算是“后教”,再总结些解题方法后,就是“当堂检测”,检测的结果必须达到人人过关,否则就不是“堂堂清”了。
  第二节后的大课间是做操,堪称一景。学生排队进入操场,在远离主席台的地方列队,蔡校长亲自在主席台上发号施令。随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进行曲,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向前向前。蔡校长还操着浓重的口音作了些“五比”动员,可惜,他的讲话多半听不清楚。做操无奇,只是周围站满了观众,且多持相机或摄像机。粗略估计,今天外来听课的有200人,据说最多时达800人。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来此一整天,除了这次做操,操场无任何利用,为了迎接复习考试,音体美课早就停了。
  第三节课,我楼上楼下地转了好多教室,先在窗外瞅一眼,感兴趣就推门进去听一两分钟,永威的师生已经习惯被监督(校长室对门是监控室,各班情景如在目前)和打扰了。我们还想找老师闲聊聊的,可多数老师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情。第四节,是校领导专门对听课老师作报告,原以为是蔡校长讲的,结果是小学部的校长。报告的内容无非是谈他们的管理制度,谈他们的高压政策,谈他们的辉煌成就。
  就“四清”问题,该负责人说:堂堂清,先学后教,后进生怎么办?一靠检查督促,二靠同学帮扶,三是老师补课,四是适当降低要求。“堂堂清”清不了,“日日清”就困难。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只准许个别的差生存在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要完成任务。周周清,可以采取口试、笔试等多种形式;检查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准,书上该会的,统统背,甚至连语文课后的注释都不放过,读得多了,滚瓜烂熟,基础自然扎实。月清,是学部与学部竞赛,比知识点的过关率。每个月都搞过关的竞赛活动,掀起了“比”的高潮。月清不过关,不能回家,老师要留下来补课,促使他们过关。老师还要自己买饭吃(平时,是供应的)。
  永威的师生都是住校的,每半个月休息两天。如果“月清”不过关,师生都要主动留下来,什么时候过关了,什么时候才能“探”一次家。关于“月清”,手头恰有一份刚发的文件,说来给博友听听。
  文件头是:永威学校元旦节前“五比”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比月清(人人全册书知识点一一过关)
  1、本周(12月25日前)各学部停课,组织学生自背、互背全册书知识点,一定要达到该记忆的都熟,不熟的作上记号,反复读熟。
  2、各学部内部抽查。方法是:年级与年级之间,同科目的老师对调出知识点背诵检测题(填空、问答)200题,每道题0.5分,内容应覆盖面广,为容易错的知识点、对调监考、阅卷、登分、统计,要比哪一个班好,哪一科的平均分为100分。真正达到“人人清”。
  3、如抽查(默写)结果不达标的班级应停课,让学生突击读、背,课外也要继续突击读、背。
  4、学校抽查。12月30日,学校组织学部之间互查,学校组织出好默写试卷、监考、阅卷、登分、统计,如抽查结果知识点达不到一一过关,该记忆的还不熟的学生,元旦节可不回家,由任课老师帮助补读、补背,学校安排食宿。
  5、元旦节后,如有全册书知识点不能一一过关的班级,则该班继续停课,让学生读书,直到人人知识点都熟记为止。(
其它“四比”不再抄了,分别是“比纪律卫生”“比文明礼貌”“比广播操”“比作业优秀”)
  抄完“比月清”,突然觉得所有的疑问都找到答案了。比如,午饭时,我还纳闷,学生有没有午休,如果午休,又该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不会推开餐盘立马钻进被窝吧?正猜测着,何校长拦住两位跑步奔向教学楼的小同学,她们只回答了“下午两点上课、午休时间可以进教室”……就跑了,我们看着她们分妙必争的神态也不忍心多问。永威的校园不大,操场又锁着,楼外楞是看不到学生。12点20分,我们走进宿舍楼,问管理员作息问题。管理员(人家称生活老师)指着牌子说,12点40至13点30是午休时间,可现在学习紧张,学生可以到教室学习,也可以在宿舍睡觉,只要不乱跑就行。
  宿舍楼里静悄悄的,我索性再到教学楼里看看,刚进一楼,看到的是初一的教室。我的心猛地一惊,仿佛在天安门广场发现了恐龙似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班同学一个不少,全部聚精会神,好似正在考试,老师站在讲台上扫视全班。此时是北京时间12点30,据下午上课还有一个半小时。我到另外9个初一班级看,情景完全一样。可别的楼道里确实有游兵散卒啊,初一是怎么了,难道别的年级也如此吗?我只转了一二楼,除了高一年级,其余年级的学生都像上课似的,且都有老师辅导。最奇怪的,整个高一年级,班班教室都是空的,整齐到如此程度,我只能说“见鬼了”。
  回宿舍同何校长一说,何校也感慨地说:“这不是民办学校啊!是神办!”
  什么样的管理能让师生脱离人性,变成学习机器呢?我们在与永威人的个别交谈中终于找到了答案。用一个字说是“比”,用两个字表白是“紧张”,用三个字解释是“有压力”,用四个字论述是“别无选择”……我们在与一位中层干部的交谈中得知,他和另一位副校长都刚来一个月,这儿的中层更换得非常频繁。我们和一位学生聊天时得知,她的目标是减免两千元的学费,还有一位调皮鬼告诉我们他用功学习是因为想在元旦节前按时回家,而不是因“四清”不过关而被留下,有一位学习小组长告诉我们,他要帮他们的小组人人过关,否则全班受牵连……而老师无须交流就能想象得到背负的压力——月考是和工资直接挂钩的,考不好领导要指着头皮骂,饭碗随时都可能丢,更要命的,在这架高速运转的近乎疯狂的机器面前,作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小螺丝,谁有勇气说出那个“累”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