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园体育场和民园广场:失落的幸福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4:28:37

xjjk雅儒

失落的幸福观

类别:百家杂谈 作者:灰与白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11-14 14:25:06  编者按:幸福之说,不同地位、不同阶层的人自然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无论如何,幸福的生活都应是人人向往的。看似散漫的文风,借幸福一说,隐藏着若有若无的鞭挞之意,比如针对崇洋媚外的思想,比如上上下下的幸福差别,再比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篇值得咀嚼玩味的文字,推荐!  那是一堵堵墙,把一群群盲目的年轻人隔开了。看见探出来的红杏,想象墙那边的姿色,谁都会咽一咽口水。于是有人倾其所有本事翻了过去;有人勇猛地撞上去变成炮灰;有人安分地远观红杏,只是心中找不到平衡而嫉妒、谩骂;当然还有些人在一旁看好戏,怀着复杂的心情。
  你若问一个异地打工的年轻人,幸福是什么样子的,他也许会说吃饱穿暖,定期往家里寄钱,当然有个女朋友最好不过,虽然花钱,至少能解决某些问题,而且还比较安全;你若问一个普通的或者文艺的青年,他也许会说如果能真正做着白领做的工作,房车问题能随着年龄水到渠成,定期去外边晃晃,那算比较幸福吧,对了,假如有相同层次和品位的女朋友以及丈母娘就更好了;你若问一个家境稍微富裕点的沿海青年,他也许会说假如能实现梦想,那他会觉得很幸福,当然,梦想是不是经得起现实的推敲,是不得而知的,还有,他说的是实现梦想,而不是追逐梦想。
  不同层次或者说地位的人谈及幸福往往具有其所在阶层与圈子的局限性。大多数人往往把“跳出那个圈子”当做是奔向幸福,于是就把混在当前的圈子归为不幸福。
  有人不满于国内高税收、低福利,高强度工作、低质量生活,于是向往着传说中北欧小国家的高福利、高幸福指数的生活。可是最近,希腊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福利、低税收的生活是需要政府以及百姓强有力的配置作为保障的,不管是国家的硬件还是百姓的软件。
  当“软件不足”的国民慵懒地过着“高幸福指数”的生活的时候,藏于民的财富不断被消耗,然而国家是需要财政的。在民主国家,随便向百姓要钱的政府是不允许存在的,那只手只能伸向外面的世界,可是这样的国家又能有几个呢?美国百姓(当然也是部分)之所以能过着如此优越的生活,还不是因为将手伸向了全世界,你要说他们幸福,那是用他国百姓的不幸福作为代价换来的,然后我们的同胞屁颠屁颠的揣着灰色人民币奔向米国,抛弃屁民,朝贡他乡,你要问他们幸福吗,还是有一堵墙,你翻过去了才能知道。所以我说那些个北欧小国家,倘若国力不强,一直能过逍遥日子的,算是上帝保佑吧。
  年轻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梦想,虽然逃离梦想的年纪越来越趋于少年化,但还是有部分父母硬件或者自身软件尚可的年轻人以无悔的姿态追逐着梦想,远走海外。他们无悔,因为不需要拿全部生活作为赌注,他们往往是有后路的。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终究难以摆脱某种失落感,不是那边的生活不够激情,而是恍然发现自己又进入了新的迷茫期,原来梦想的下面的基石不坚实的,梦想就像梦一样每个晚上是不尽相同的,于是刚翻过一座墙,又一堵定在面前。
  还好,虽然当初的幸福感有点失落,可是所谓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梦想,他们还是敢再站起来,然后把失落揣进怀里,当做阅历。
  我几乎已经没有了确切的梦想,剩下些泛泛的概念,可是像我这些打算致力于让我的儿子变成二代的少年,还有那些为孩子攒奶粉钱的年轻人怎么办呢?我们“忧愁”的脸上总也得涂点“梦想”吧。
  原本认为“梦想”这词有点泛滥了,后来想想也没有,你若问一个贫二代他的梦想是什么,可能是吃好吃的,也可能是挣大钱,这都是他梦里面在想的;然而总有人喜欢把梦想定位在精神驾驭层面,吃饱穿暖了,习惯性地在那“孤独”中得瑟。“梦想”被我们想象得太矫情,对于较低阶层的人来说,梦里想想的也算梦想吧,这样,“梦想”才不至于泛滥,在矫情中泛滥。可是这样,你跟你,还有你,会觉得幸福吗?
  有个体制内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就像生活在围城之中。我们这些红着眼围观的是不会知道他们工作、生活的滋味的,一提起体制,我们满脑子的是清闲、稳定、灰色等等名词,然而我得到的信息是“太安逸、太规律、太无聊,看到了三十年后的自己”。其实也蛮有意思,毕竟突出了个“太”字,也就是说并不是想放弃城内的安逸,只是觉得偶尔到城外来挖挖野菜体验体验更好。于是他们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挤出一些失落感,在我们城外的人看来显得矫情,而真实感觉,也只有翻墙而入了才能知道吧。
  当你很饿的时候,别人是很难用“米饭里可能会有沙子”这样的话来影响你大口大口吃的。所以年轻人仍然一批又一批地撞向那座体制之墙,一批又一批。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被叫做所谓的祖国的花朵,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且是乘着改革开放之春风成长的幸福的一代;稍微大一点,我们仍然号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后到了高中,并不显得褒义的“80后”却贴在了我们身上。我们让大人头痛,我们俨然成了社会的消极产物,成了垮掉的一代。
  其实小时候我没觉得自己有多少幸福,那么少的零食,那么多的作业,农村放养的孩子,我们是被“娇生惯养”,我们是被“自私”的,我们是被“垮掉”的。我们是不是幸福的,我们是不是垮掉的,明者自明,而不仅仅是掌握话语权的我们的上一代的所能武断定性的。然而可以看见的是,上一代仍然以极大地热情来塑造我们的思想,以继续按照他们的模式运作这个社会,只是收益预期不再那么美好,搞不好真要改来革去的,那就跑路吧,揣着伟人,他们革不起但跑得起。
  这样,他们的幸福失落了,那我们呢?愈发明显,赤手空拳的与铠甲披身的各自为营,各自小心翼翼,敌视而立。至于会僵持到何时,咱耗着生命接着往下看吧,至于幸福,如此飞速的时代,活着,你说幸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