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园体育场怎么走:中国古代著名将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45:25
 
中国古代著名将领    白起:(?--前257年)秦将军 。郿县人,秦昭襄王时,秦相魏冉提拔为将。因战功由左庶长连升左更、国尉、大良造,掌军政大权。前293年,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0余万,俘魏将公孙喜,夺城五座,因功擢为太尉,后又因功封武安君。因秦王、范雎中离间计、阻挠白起一举灭韩、赵计划,口出怨言,被迫自杀

  范蠡:越军事家,字少伯,原楚国宛人。前495年,吴攻越,越王不听范蠡的谏阻,率先攻打吴军,败于夫椒,以5000兵退保会稽。范蠡献计乞和,卑身厚赂,并亲至吴国为质两年。释归后与大夫文种协力辅助勾践,发奋图强,整军备战,终于一举灭吴,以功擢为上将军,

  勾践:(?--前465年)又称菼执。前496_前465在位,前495年,贸然伐吴,大败,后向吴乞和。自此卧薪尝胆,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与百姓、士卒同劳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锐意雪耻,终于转弱为强,前473年一举灭吴,破吴王自杀。乘胜渡淮,大会诸侯于徐州,称为霸王

  廉颇:赵国名将,赵惠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屡破齐、魏,多立战功。秦昭襄王攻赵,亦多为所破。赵悼襄王即位,听信谗言,剥夺了他的兵权,迫使他奔魏,最后为楚王召用,无功而卒。

  吕尚:(前十一世纪)周著名军事家,姜姓,字望,一说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又号太公望。因其先祖封于吕,故称吕尚为周文王访得,任为师氏(武官名),灭商,授予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封于齐。著有《六韬》。

  庞涓:(?--前342年)魏将领,魏人。与孙膑同拜鬼谷子为师。

  司马穰苴:(前六世纪)齐大夫,官司马。《司马穰苴兵法》列《武经七书》之一

  孙膑:(前四世纪)齐国阿人,孙武之后,约与商鞅,孟轲同时。前353年,制定"围魏救赵"之计,歼魏2万余人。前341年,又以"佯装怯战""减灶诱敌,设伏围歼"歼魏10万余人著有《汉书~艺文志》称《齐武子》、《孙膑兵法》。

  孙武:(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初)字长卿,世称孙子。祖居陈国,避战乱于齐,一说齐将陈书之后赐姓孙。著《孙子兵法》被视为"兵圣"他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及战略战术思想,至今仍是兵家瑰宝。

  田单:战国齐将,淄博人,抗燕立功,封安平君。齐王建即位,田单入赵,封相。封平都君。(火牛阵)

  田忌:战国齐将,一作田期,田期思。因封于徐州,又称徐州子期。后与邹忌不合,奔楚,封于江南。

  田婴:齐威王少子。孟尝君之父。马陵之战立功,擢升为相。封于彭城,不久改封于薛,号靖郭君。

  王翦:公元前三四纪中期,秦名将,频阳人(今陕西富平东北)。破楚,杀项燕,俘楚王负走邹。以攻封武成侯。告老还乡。

  尉缭:秦军事家。魏国大梁人,一说齐人,游说入秦,亲王政任为国尉,助秦王掌管全国军事。谋划对外战争,提出重贿诸侯豪臣。破坏合纵计谋。亲王从其计。李斯为相,他不能久留秦国,然亦不知所终。著《尉缭》三十篇。

  文种:春秋末越大夫,谋士。字少禽,一说伯禽。原楚国郢人,向越王献伐吴七策,"卑事吴国、贿其谀臣、去其谏臣、以离间吴国君臣关系。对内奋发图强、整顿国事,发展生产,尖甲利兵以雪国耻。后被越王赐死。

  吴起:战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曾学于曾参后弃文习武,攻读兵法。初任鲁将,以示知以弱,攻其懈怠的作战指导艺术,击溃强大的齐军。因谗言被解除兵权,离鲁赴魏,佐李悝实行变法,整顿军备。任将后,拔秦五城,任河西守。以拒秦、韩。因受猜疑奔楚。初任宛守,后任令尹。悼王死,为宗室大臣射杀。著《吴起四十八篇》(已佚)《吴子》六篇。

  伍员:春秋末吴将,字子胥,因受封于申,又称申胥。父奢为太子建傅,以直谏被杀。

  先轸:(?--前627),春秋晋国正卿,元帅。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与狄人交战,陷阵战死。

  乐羊:战国时魏国将领,一作乐阳。前408年攻中山国,三年攻克,封于灵寿。

  乐毅:战国时燕国大将,乐羊之后。周赫王三十一年联赵、楚、韩、魏、之兵伐齐,受封昌国城,号昌国君。后赵惠王中反间计,乐毅奔赵。封为望诸君。

  赵括:(?--前260年),战国时赵将,赵奢之子。纸上谈兵。

  赵奢:战国时赵将。封马服君。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出使西域31年,返归一月病故。

  曹参:(?--前190年)西汉将军,沛人 ,从刘邦起兵。汉建立,任相国。食邑六百万户,号平阳候。萧何死后为汉惠帝丞相,一遵萧何旧制。故有萧规曹随之说。

  陈平:(?--前178年),西汉初谋士,曲逆侯。与周勃合谋,诛诸吕。文帝时任宰相。

  董卓:(?-192年),东汉末将领,字仲颍。陕西临洮人。昭宁元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樊哙:(-前189年)汉初将领,沛人,随刘邦起兵,以功封贤成君,刘邦为汉王,他赐爵为列侯,迁为郎中。还定彡秦,以功迁将军,项羽死后,从刘邦攻燕,虏燕王藏荼。又从刘邦至秦,捕获楚王韩信。以坚守、野战之功,赐爵列侯,食舞阳五千余户,好舞阳候。后迁左丞相。鲸布反,他力劝刘邦带病亲征,平定了叛乱。他依附吕后,欲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亲属,刘邦大怒,下令在军中问斩,因刘邦死而得释。

  范增:(前227_前204)项羽谋士,居鄛人。

  冯异:东汉初名将。字公孙,颖川父城人。参加镇压赤眉、铜马起义军和消灭割据势力的战争。历任主簿、偏将军、孟津将军、征西大将军。

  韩信:(?-前196年)汉初诸侯王,著名军事家,淮阴人。曾容忍胯下之辱。封楚王。著有《兵法》三篇,今佚。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西汉杰出将领,河东平阳人。卫皇后胞姊儿子。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汉武帝特命卫青挑选800精骑,专由霍去病指挥,并授予"骠姚校尉"官号。因战功过人封"冠军侯"。先后六次出战,战绩卓著,与大将军卫青共章大司马之职,掌全国军事。汉武帝曾打算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任武骑常侍,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徒为骑郎将。从周亚夫平吴楚叛乱,因夺旗之功,徙为上谷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大将军。率万骑出雁门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于两马之间,途中,广乘机跃起,夺骑逃归。后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汉之飞将军"数年不敢入右北平。元朔六年,任后将军。从卫青击匈奴。元狩四年,任前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北之战,受命出东路迂回匈奴侧翼,因无向导迷路,失期,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与匈奴凡70余战,以骁勇善战著称。著有《射法》三篇,今佚。

  刘邦:(前256_前195年)字季,沛人。

  刘彻:(前156_前87)即汉武帝 ,前141_87在位,

  刘秀:(前6_57)东汉开国皇帝,字文叔。光武中兴。

  吕布:(?-798)字奉先。奋威将军,温侯。

  马武:-61)东汉初名将,字子张。振武将军,刘秀即位,任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

  马援:(前14_49)东汉初名将,字文渊,撰有《铜马相法》。

  蒙括:(?-前210年)秦将,其祖先齐人 ,自祖先蒙骜世代为秦重臣,始皇二十六年,以攻齐之功,任内史。秦灭六国,率兵30万攻匈奴。一举收复河南地,并监修长城。赵高立二世,矫诏逼令他自杀。

  冒顿单于:?-前174年,秦二世元年,杀其父,自立单于。与惠帝、吕后、文帝皆行和亲策。

  彭越:--前196年,西汉初名将,字仲,昌邑人,秦末聚众起义,楚汉战争时,将兵三万归刘邦,汉建立,封为梁王。因被告谋反,被吕后处死。

  秦始皇:(前259_前210年)战国时秦国君,庄襄王子生于赵地,又称赵政。十三岁即位为亲王,十年间灭六国,自立为始皇帝,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国家,国家一切军政大权一决于皇帝。

  王霸:(?-59)东汉初名将,字伯元,颖川颖阳人,更始元年,率宾客往归刘秀,随刘秀破王莽军建武三十年,封怀陵候。

  卫青:(?-前106年)西汉杰出将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迁为太中大夫,元光五年,任车骑将军,功升大司马。先后七次出击匈奴,取得显著战功。

  项梁:?-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下相人,楚将项燕之子,相应陈胜起义,自号武信君,因轻敌被章感击败于定陶,战死。

  项羽:前232_前202年,秦汉之际反秦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楚国将门之后,他曾屡败刘邦,然终被困垓下,自刎。

  萧何:--前193年,西汉初大臣,沛人。佐刘邦起兵。汉初,刘邦与群臣论功。他为第一,封酂候,官丞相;制定《汉律》

  英布:--前159年,西汉初诸侯王,刘安人,因坐法警面又称经部。秦末率骊山徒起义,属项羽。秦汉战争时归刘邦,为淮南王。配合韩信取得垓下胜利。后信、越被杀,他举兵反。战败被杀。

  袁绍:--202年,东汉末世族豪强。字本初,汝南汝阳人,

  张良:--前189年,西汉军事谋略家。字子房,因封地留,又称留候。传为城父人。韩国贵族之后。曾狙击秦始皇不中,亡匿下邳,聚众归刘邦。

  张骞:--前114年,汉初外交家,汉中城固人。出使西域。

  赵充国:西汉名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人。

  周勃:-前169年,西汉初名将,沛人。秦二世元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武威候。汉高祖六年,封绛侯。后以功升太尉。汉文帝时,他授命右丞相,旋谢归相印。因其"重武少文",固有"绛、灌无文"之说。

  邓艾:197-264年,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仕载,义阳棘阳人。汝南太守,振威将军,方城候。受司马召嫉恨,钟会又诬其谋反,被囚解京,被部下救出,又为追兵所杀。

  周亚夫:-前143年,西汉名将,沛人,周勃之子。初封条候汉文帝后元六年,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驻守细柳,抵御匈奴侵扰。景帝即位后,任车骑将军。三月平叛,以功授任太守,旋升丞相。后因反对封王信为候,又因其子倒买御物被牵,被捕下狱,绝食而死。

  曹操:155-220年,三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满。沛国谯人。曹丕称帝,追谥魏武帝。

  程普: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瑜死,他代领南郡太守,荡寇将军。

  邓芝:(?-251)三国蜀将领,字伯苗,义阳新野人。东汉邓禹之后。

  符坚:(338-385)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著名军事统帅。后为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符融:(?-383)十六国时前秦将领、谋士。字博休。符坚少弟。

  甘宁:三国时吴国将领,字兴霸。

  关羽:-219年,三国时蜀国名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追谥壮缪后。

  郭嘉:(170-207)三国时曹操谋士,字奉孝。颖川阳翟人。操表其功说:凡从征11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嘉辄先成,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斛律光: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人,高车族,征虏将军,晋州刺史,与北周对抗二十余年。北齐后主高纬误中北周韦孝宽反间计,将光诱杀。

  黄盖:三国时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

  黄忠:-220,蜀名将,字汉生,南阳人。斩夏侯渊,征西大将军,关内侯。

  廖化:蜀将,车骑将军,并州刺史,中乡候。

  刘备:(161-223)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裕:(363--422)南朝宋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即宋武帝。

  鲁肃:(172-217)三国吴谋士,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建安十三年,任赞军校尉,联合刘备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瑜领兵,拜奋武校尉。汉昌太守,偏将军。横江将军。兼有政治家风度。

  陆逊:三国时吴国名将,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孙策之婿。抚边大将军,宜都太守,华亭侯,右护军,镇西将军,丰娄候。久镇武昌。官至丞相兼上将军,后孙权与废太子,屡谏不纳,因受责忧愤而死。

  吕蒙:(178-219)吴名将,字子明。汝南富坡人,因平定荆州之功被封为孱陵候,授南郡太守。

  马超:(176--220)三国名将,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都亭侯,平西将军自领并州牧。刘备称汉中王,封超为左将军,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瓷乡候

  马稷:(190-228)三国时蜀将领。自幼常。襄阳宜城人。

  庞统:(179-214)东汉末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人。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刘备领荆州牧,他任县令,在县不治事,免官。鲁肃致书刘备云: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使当展其骥足。诸葛亮也再三举荐,任为治中从事,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死后追认关内侯。

  石勒:(274--333)十六国后赵建立者。字世龙,小名匐勒。上党武乡人。羯族。

  司马师:(208-255)三国时魏国将领,河内温县,司马懿之子。蜜养死士三千,及司马懿诛曹爽,三千人一朝而至,众莫知所出。事平,以功封长平乡候,旋加卫将军。懿卒,任为抚军大将军,专国政。司马炎称帝,追尊为景帝。

  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懿之子。初封新城乡后,后任洛阳典农中郎将。杀曹爽,立曹奂。四年,遣钟会、邓艾率十八万军伐蜀。蜀灭,进爵为王。数月而死。司马炎称帝,追尊为文帝。

  司马懿:(179-251)三国魏军事家。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士族出身,曹操任他为黄门侍郎,后任为丞相府主簿。曹丕立为太子,懿任太子中庶子,深得信任。嘉平元年,发动政变,杀死与其共辅曹芳的大将军曹爽 ,独揽朝政。后又东征,迫太尉王凌自杀,奠定了建晋基础。死后追尊为宣帝。

  孙策:(175--200)东汉末割据豪强,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孙权之兄。

  孙权:(182-252)吴建立者。死后,追尊为吴大帝帝。

  檀道济:(?-436)南朝宋明将,高平金乡人。随刘裕从军,因其智勇,任为参军,刘裕称帝,以佐命之功,任丹阳尹、护军将军。封永修县公。永初元年,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监淮南诸军,镇广陵。宋文帝即位,奉命征讨顾命朝臣谢晦,以平乱之功进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元嘉八年,督师攻北魏,二十余日三十余战,所战多捷。回军后,位进司空,镇浔阳。文帝久病不愈,忌其功高位重,将其杀害。

  王溶:西晋名将,字士治。弘农湖人。初参征南军事,属羊祜。除巴郡太守,转广汉太守。以平叛之功,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太康元年,武帝拜溶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失校尉。封为襄阳县侯。后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王平:(?-248)三国时蜀将领,字子钧。讨寇将军、封亭侯、前将军、镇北大将军。

  夏侯渊:曹操名将,字妙才。谯人。

  谢安:(320-385)东晋名将,字安石。陈郡阳夏人。北方南下士族,为王导所器重,年四十始出仕。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后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后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旋加司徒,都督杨、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继又挥师北上,一举收复河南失地,以功进太保。因避奸臣,出镇广陵,不问朝政。

  谢石:东晋将领,字石奴。谢安之弟。初拜秘书郎,累迁尚书仆射。淝水之战,以功迁中将军,尚书令。兄安死,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常,谢安之侄,才智过人,有经国之智,屡征不就。桓温招为属员,又转为征西将军桓豁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谢安上书北进,玄为前锋都督。往定兖、青各州。后朝廷加玄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军事,封康乐公。谢安死后,司马道子专政,削夺其兵权,命其还镇淮阴。死后,追赠车骑将军。

  徐庶:初名福,字元直。

  于禁:(--221)三国曹操名将。字文刚。泰山巨平人。

  宇文泰:(507--556)北魏名将,西魏军统帅,军事家。字黑獭,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初与父肱 归鲜于修礼起义军,转归葛荣,任为将帅,永熙三年,起兵讨悦,泰以功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尚书仆射,雄踞关中。同年,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矩为帝,建立西魏,泰以功进柱国大将军。后以太师、丞相、尚书令、大冢宰专擅朝政,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张飞:(--221)三国时蜀国名将,字翼德,涿郡人。刘备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称汉中王,以飞为右将军,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候。飞爱敬士大夫,而不恤士卒,刘备戒之曰:此取祸之道也。后被帐下将刺杀。

  张郃:曹操名将,字俊义。

  张辽:(169-222)三国曹将,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并州刺史丁原招为从事,后属董卓。卓败,属吕布,迁车骑校尉。数战有功,迁裨将军,文帝即王位,拜前将军,进爵都乡候,还屯河肥。

  钟会:(225--264)三国时魏国名将,字士季。颖川长社人。钟繇之子。与邓艾分道伐蜀,后主降邓艾,命姜维降会。钟会内怀异志,诬邓艾谋反,并行监禁,姜维亦欲借钟会起兵之机,恢复蜀汉,会、维遂合谋反魏,事泄,二人均为乱兵所杀。

  周瑜:(174-241)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公谨。庐江舒人。士族出身,少于孙策、鲁肃友善。袁术欲以喻为将,喻观术终无所成,还吴。授建威中郎将。吴中皆呼"周郎"。十三年,从孙权讨江夏。任前部大都督,以功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曾献西取巴蜀、并张鲁、结马超,以进取中原之谋,为孙权称许,不久病卒。

  诸葛瑾:(174--241)三国时吴将军,谋士。字子瑜。琅琊阳都人。诸葛亮兄。东汉末避乱江东,由孙权姊婿弘咨举荐,任为长史、转中司马。孙权称帝,拜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字孔明。父母早亡,随叔至荆州。叔亡,居隆中十年,专事治国军事之道。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从此他运筹帷幄,统兵征战,鞠躬尽瘁。他虽未实现隆中对策,司马懿仍称之为"天下奇才"。他善计谋,通晓兵法,创新连弩,造"木牛流马"。改制铜刀,增加蜀军战斗力,做"八阵图",丰富了阵法。所著兵书,多已失传,传世有《诸葛亮集》。

  诸葛瞻:蜀国将领,字思远。诸葛亮之子。年十七,拜骑都尉。次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朝廷每有佳绩,虽非瞻所为,百姓皆传相告曰:"诸葛之所为也"。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行尚书事。六年,邓艾伐蜀,瞻督军至涪,前锋兵败,退还绵竹以拒艾,艾遣书致瞻,以表琅瞻王相诱,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其长子与俱亡。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人,士族出身。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而誓,立志为国雪耻。晋元帝授予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死后朝廷赠车骑将军。

  安禄山:唐叛将(702-757)营州柳城胡人。天宝十五年正月称帝,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年号圣武。至德二年被其子安庆绪谋杀。

  程咬金:(?--665)济州东阿人。

  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贝州漳南人。种田为业。

  高颎:(?--607)隋名将,军事谋略家。字昭玄。一名敏。开皇八年,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颎为元帅长史,主持平陈战役,攻下金陵后,颎坚持杀张丽华,与晋王结怨。回朝后以功进上国柱,进爵齐国公。旋以其为元帅,击退突厥入侵。其后谏文帝不要废太子勇,与晋王结怨日深。炀帝即位后拜为太常,大业三年以谤讪朝廷之罪诛杀。

  郭子仪:(697--781)唐朝名将,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授左卫长史。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受命为朔方节度使,率兵东讨。斩杀叛将周万顷,收复云中、马邑,以功加御史大夫。德宗时进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罢军职。

  韩擒虎:(538--592)隋朝名将。字子通。河南东垣人。本名豹。开黄八年,隋向陈发起全面进攻,擒虎为先锋,俘陈后主叔宝,以功进位上柱国。

  贺若弼:隋名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北周大象元年,随韦孝宽伐陈,以功拜寿州刺史。隋伐陈,为行军总管,与韩擒虎会师金陵,加位上柱国,封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转右武侯大将军。后与杨素争功,被免职。继而与高颎议炀帝修巡宫之得失,获罪被杀。

  李绩:(594-669)唐初名将,字懋功。山东东明东北人17岁参加瓦岗起义军,后归唐。贞观三年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与李靖等分道出击突厥,并节度诸军,授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功改封英国公。643年任宰相。644年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随唐太宗征高丽。669年病逝。陪葬昭陵。

  李靖:(571-649)唐杰出军事家,陕西三原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隋末名将韩擒虎常与其论兵法。贞观二年,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643年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征讨吐谷浑。637年因功改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问答》。

  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开国皇帝,沙陀族,唐末晋王李克用之子。即晋王位于太原,911年大破梁军,913年灭燕。923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是为唐庄宗。926年,李存勖在东都洛阳的亲兵叛乱中中流矢身亡。

  李光弼:唐名将。营州柳城人,契丹族。乾元二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河北节度使,击败史朝义,击破浙东袁晁起义军。

  李世民:(598-649)唐玄宗。

  史思明:(-761)唐叛乱者。宁夷州人,通六种民族语言,叛唐。称大圣燕王,杀死安庆绪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

  隋文帝:(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人,西魏、北周大将李忠之子。袭父爵隋国公。建德六年随北周武帝平齐,进位柱国。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征上国柱、大司马。大象二年,宣帝死,静帝年幼,坚以左丞相执掌朝政。开黄元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仁寿四年去世。

  隋炀帝:(569-618)隋朝皇帝,军事统帅。一名英,小字阿煚。文帝第二子,开黄八年立为晋王。平陈,为行军元帅。开黄二十年取代其兄为太子。仁寿四年即位。大业四年为禁军将领所杀。

  杨素:(?-606)隋朝名将,宰相。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北周武帝时,参加平陈战役为行军元帅。开黄十九年为灵州道行军大总管。仁寿元年,代高煚为尚书左仆射。炀帝即位后,杨素率军平定文帝第三子扬凉的叛乱。素有大功,为炀帝所忌,大业元年,迁尚书令,二年,拜司徒,封楚公。外示殊礼,实削其权,不久病死。

  尉迟敬德:(585-658)唐初名将。名恭。朔州善阳人。右武侯大将军,左一马军总管,从唐太宗征高丽。

  曹彬:(931-999)北宋初名将,字国华,河北灵寿人,乾德元年,以败北汉、契丹之功,封左神武将军,兼枢密乘旨。972年进检校太傅。975年,率兵十万进攻南唐克金陵,严禁将士杀掠,以"不枉杀一人"戒之。后以功拜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陈友室:元末割据势力头目,字安国,福建福清人,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应征入元军,因袭击红巾军有功,升福建清流县尹。后升为行省参知政事,福建分省平章,据闽中八郡之地。朱元璋分兵进攻福建时遣使招谕,陈友室杀使者。洪武元年,明军攻破福建延平,陈被俘后送往南京处死。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大汉政权创造者,湖北沔阳人。鱼家出身,初为县小吏。顺帝二十五年五月谋杀起义军首领徐寿辉于采石矶后,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后与朱元璋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争夺天下之战。二十三年八月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久被困,后在突围出湖口时,激战中中流矢死。

  铁木真:(1162-1227)即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开国君主。杰出军事家。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部人。1204年铁木真采取先发制人,出其不意战法,大败乃蛮部。统一了漠北各部,1206年于斡难河尊为成吉思汗。建国初,以"千户制"编组民众,建立军政合一、兵牧结合的体制。后逐渐扩充护卫军至万骑,成为亲自统率的骨干队伍,组成十万余能征善战的蒙古军。后三次率军攻西夏。1211-1214年,率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攻占金中都北京。1226年,灭西夏,同年病逝于今甘肃清水。其治军,指挥之术,在古代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

  种师道:(1051-1126)北宋末将领,字彝叔,河南洛阳人。善用谋略,竭力抗金之策,但被钦宗拒绝。

  狄青:(1008-1057)北宋将领,字汉臣,山西汾阳人。初为皇帝卫士,后为陕西延安指挥,临战常为先锋,且临战披发、带铜面具,所向无敌。后为尹洙、范仲淹等赏识,熟读兵书,以功擢秦州刺史、泾原路付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皇祐四年六月,擢枢密副使。1053年春,率部击敌不意,夜袭昆仑关,收复邕州、广西南平,擢枢密使。嘉祐元年,受谣言中伤,出判陈州,次年病逝。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将领。字希文。苏州吴人。初为广德军司理参军,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宋仁宗时招为右司监谏。康定元年改陕西都运转使,庆历三年入枢密副使。旋除参政知事,与富弼、欧阳修等实行"庆历新政"提出十项革新建议。半年后,为人中伤为朋党而罢新政。以资政院学士出为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再迁户部侍郎。徒青州,病甚重,请颖州,未至而死。著有《范文公文集》。

  郭子兴:(?-1355)元末红巾军领袖。安徽定远人。1352年春与孙德崖等四人集数千人起义,袭击安徽凤阳等地。9月郭与其他几位头领坚守5个月,击退元军。后与其婿朱元璋进驻滁州,与赵均用对战1355年病逝于安徽和县。

  韩世忠:(1089-1151)南宋初将领,字良臣。陕西延安人。18岁从军御西夏有功,转进勇副尉。高宗即位为御营左军统制,参与平定河南、山东等地乱兵。建炎三年三月拜检校少师、神勇左军都统制。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义。四年,以宣抚使进驻镇江。金人与伪齐合兵入侵,世忠大破金军与大仪镇。宋金议和世忠力主其非。岳飞冤狱,举朝无人敢出一语。世忠独撄秦桧怒,秦桧收其兵权,是年四月,世忠拜枢密使,二月罢为醴泉观使,进封福国公,自此闭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游西湖以自娱。十二年改韩国公。十三年,封咸安郡王。二十一年八月卒。

  忽必烈:(?-1148)即元世祖,元朝建立者,军事统帅。成吉思汗孙。1260-1294年在位。1260年三月,在开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统。八年,建国号大元。因争夺大汗位,与阿里不哥、海都、伯颜等长期内战。十三年,迫南宋恭帝降。十六年,完成全国的大统一,之后,曾多次对外用兵,因遇抵抗,多遭失败。

  金兀术:(?-1148)金将领。女真族。太祖第四子。天眷二年,拜都元帅。上奏请诛挞懒,收复给宋之河南、陕西地。三年,在郾城为岳飞所破。皇统元年,率军攻宋,既渡淮,宋乞罢兵,相约划淮水为界,史称"绍兴议和"。进拜太傅。七年,为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如故。八年卒。

  李纲:(1083-1140)南宋初大臣、将领。字伯纪。邵武人,政和二年进士。宣和七年,为太常少卿。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多次上书,言攻占守备方略,反对议和。改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允其请。次年卒。著有《梁溪集》

  梁红玉:南宋初女将。韩世忠妻。史称"梁夫人"建炎三年春,隆祐太后召见红玉速促韩世忠进兵勤王,并被封为安国夫人。绍兴六年,韩世忠镇楚州建军府,红玉与其扼守淮河数年。

  牛皋:(1087-1147)南宋初将领,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初为射士,聚众抗金,屡胜。绍兴四年,他隶属岳飞,被任为唐、邓、襄安抚使,改神武后军中部统治,后随岳飞北上抗金,屡立战功,官至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十七年三月,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被毒死。

  石守信:(928-984)北宋初名将,开封人,初隶属周太祖郭威帐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大臣,将领。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人。宝祐年间进士。德祐初,元军大举南下,文天祥尽以家资为军费,招郡中豪杰并结少数民族,得万人。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入卫临安府,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文天祥不降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在京师囚禁三年,被杀于大都柴市。

  吴玠:(1093-1139)南宋初将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抗夏御边有功,并随从参加镇压方腊起义军,擢第二副将。建炎三年,于陕西两次击败金军。三年冬,镇压宋江起义军余部,杀史斌。迁忠州刺史。绍兴元年,大破来犯金将完颜宗弼十余万育和尚原,开始形成金宋相持局面。擢镇西军节度使。九年,授特进,开封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不久病卒于仙人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将领,杰出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聚众二千隶抗金领袖耿京部,为掌书记。乾道四年,统判建康府。主张积极抗金备战。淳熙二年镇压赖文正领导的农民起义。从功加秘阁修撰。开禧三年,进枢密都承旨,未授命而卒。辛弃疾一生以抗金恢复为志,雅善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为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杨业:(?-986)北宋名将。又名继业。本名重贵,原为陕西神木北地方势力首领,青年时到太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遂为太原人。宋太宗平北汉后归宋,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太平兴国五年,杨业率数千骑兵大败契丹兵十万余人对雁门关的进犯。因功迁云州观察史,仍判云州、代州。雍熙三年,宋军三路攻契丹,后因监军王侁等人违约不救,致使杨业部孤军奋战,最后士卒殆尽,本人与马受重伤,遂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年约60岁。

  余玠:(-1253)南宋将领,字义夫,湖北蕲州人。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以功补进义副尉,进工部郎官。抗击蒙古军,屡立战功,淳祐元年率兵援安丰军,升淮东制置副使。十二年在嘉庆击退蒙古军。管制权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宝佑元年遭诬陷,被朝廷猜疑,闻有召命,忧愤暴卒。一说服毒死。

  岳飞:南宋名将领,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宣和四年应募从军,补承信郎。曾上书指斥宰臣黄潜善等,反对南迁,被革职。后复在宗泽部下。建炎四年,因数战连败金将兀术而升迁江苏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后授武安军节度使,屯江州。绍兴四年被授清远田大使,十年,金军南侵,任河南、北诸路军招讨使,进军中原,大败金军"拐子马"于河南郾城。十一年授枢密副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时年三十九岁。淳熙六年追谥武穆。嘉定四年追谥鄂王。其著作后人辑有《岳忠武王文集》。

  岳云:(1119-1142)南宋将领,字应祥,岳飞养子。12岁从军,岳飞征战,无不参与,数力奇功。封武翼郎。后以功升忠州防御使,迁左武大夫。与岳飞、张宪同被冤杀。

  赵普:北宋初宰相,军事家。字则平。幽州蓟君人,后徒居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掌书记,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三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任宰相。参与制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宋太祖晚年,赵普宠幸渐衰,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又两度为相,两度出为武胜军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淳化三年,因病辞职,拜太师,封魏国公,七月卒。因晚年长读《论语》,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赵匡胤:即宋太祖,生于河南洛阳。在位十七年,976年卒。

  宗泽:(1059-1128)南宋爱国将领。浙江义乌人。元佑进士,历任赵城等县州县官,有政绩。靖康元年,知磁州兼河北义兵总管。后被任为副元帅,大破金兵。建炎元年任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先后上书20余次请宋高宗还都开封,并制定收复中原方略,均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于建炎二年卒。著有《宗忠简文集》。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将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元末从刘聚起义,后参加朱元璋部。十八年转同佥枢密院事。次年九月,以奇兵克浙江衢州,擒元将宋伯颜不华,俘万人。进佥枢密院事。23年3月,从朱元璋授韩林儿于安徽寿县西南地区,八月击破陈友谅于鄱阳湖,皆多战功。后从征武昌、苏州,北取中原,进克元大都、克太原、大同,西拔陕西凤翔、内蒙古翁牛特旗等地,数立功勋。病卒后追封开平王。

  蓝玉(-1393)明初将领,安徽定远人。初隶属常遇春麾下。洪武四年伐蜀、北征有功。十二年封永昌候。二十年拜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北征元主脱吉思帖木儿,深入漠北,击败元军,师还后因功升凉国公。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其谋反,下狱,后被诛杀。

  李岩:(-1645)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本名信,河南杞县人。崇祯十三年参加起义军,提出取天下以人心为本,和均田免赋,并编歌谣"迎闯王、不纳粮"。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岩被封为制将军。次年三月李自成进驻北京,岩进谏驻兵城外,保持军纪;只对少数大贵族官僚掳掠和追赃索饷,招抚吴三桂,以大国封明天子。李自成大军撤出北京后失利,此时河南州县也有脱离大顺政权者,岩提出率兵前往平之等。由此引起李自成的疑虑,因牛金星进谗言而被杀。

  李定国:(1621-1662)明末清初起义军将领,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张献忠养子。能征善战。张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农民军进入川南,转战云南、贵州,形成西南联明抗清基地,称大西军。顺治九年联同他军北伐,收复广西后,在衡阳之役击毙清军统率敬谨亲王尼堪。十五年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坚持抗清,转战云、贵,并戒其所部:"任死荒徼,勿降!"康熙元年,忧愤病死。

  李善长:明初大臣,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朱元璋起兵至滁州时遇而留掌书记。参与谋略,在诸多战役中屡献良策。元至正二十年春李被拜为右相国,后改为左相国。洪武三年,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参与裁定明初官制、律令、钱法等。四年以病辞职,归故里。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二十三年五月,李以与胡有牵连被处死。曾监修《明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等。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年间进士,任江西高安县令、江西儒学副提举等职。1360年3月,受朱元璋之聘至南京,献十八策,提出避免出击,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先灭陈友谅,张士诚势孤,后再歼之;再北上中原,王业可成。朱元璋用其策,果如其谋。朱元璋即吴王位,拜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请立法定制,以防滥杀。朱元璋称之为"吾子房也"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词章为一代之宗,著有《诚意伯文集》。

  卢象升:明末将领,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迁大名府。崇祯三年进右参政兼副使,整顿河北大名、广平、邢台三府军备。自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英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十一年秋,清军大举南下,他分兵迎战,于12月在河北巨鹿激战中中四矢三刃而死。卢善射骑,娴将略 ,能治军。著有《卢忠肃文集》。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杰出领袖。陕西米脂人。出身牧羊童,稍长,充银川驿士卒。善骑射,能勇斗。崇祯元年,因陕西大饥,遂相率起义,参加闯王高迎祥部,转战晋、豫、鄂、皖诸省。九年,高迎祥战败牺牲后,李被推举为闯王。制定先取关东,建立基业,再取山西,后向京师的战略方针。十七年正月,在西安建立大顺国,改元永昌,封功臣,设官爵,置署府,定军制。三年十九日,攻克京师。崇祯帝自缢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不利,于四月底撤离北京,走山西,向武昌,永昌二年四月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有削发为僧之说。

  牛金星: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河南卢氏人。入北京后,谋杀李岩。后叛降清军。

  宋献策:(-1645)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河南永城人。绰号"宋矮子"助李谋略,取南阳、图关中皆预谋划,被封为军师。撤出北京后,在战斗中被清军俘获,杀害。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大将,字天德,安徽凤阳人。元末红巾军起义时为郭子兴部下。后归朱元璋部。在随朱元璋征战中独挡一面,屡立大功。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封为左相国。二十六年秋,拜为大将军。洪都元年八月,率军进入元大都。徐达善于谋略、长于治军。

  戚继光:(1528-1588)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将门世家出身,山东蓬莱人,嘉靖中嗣职,后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因指挥有方,屡败倭寇,时称"戚家军"先后于浙江仙居、福建福清等击败倭寇,因功进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隆庆二年以都督同知总理蕲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因守边有功,进左都督,又加太子少保。戚继光以严治军,以倡勇敢,熟读古代兵书,长于谋略。著有《纪效新书》。

  于谦:(1398-1457)明朝名将,字延益,浙江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元年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职期间,整顿军备,抚恤民生,深德民望。正统十三年,任兵部左侍郎1449年"土木之变"。于谦坚决反对南迁,并率师22万列阵京师九门之外,抗击蒙古瓦刺也先军向京师进犯。景泰三年,于谦上书献三策,建立军团营制。八年正月,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谋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于谦受冤下狱,弃市,籍家,家人皆戌边。

  俞大猷:(1504-1580)明朝抗倭名将,字志辅,福建泉州人。少好文武,嘉靖十四年武会试,授千户,守御福建金门。二十一年,授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三十一年受任宁波、台州诸郡参将。屡败倭寇。三十五年五月为浙江总兵官,不久进署都督同知。四十七年进福建总兵官,与戚继光光复福建莆田城,共破海倭。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时称"俞家军"。著有《洗海奏事》

  袁崇焕:(1584-1630)明末名将,字元素,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有通晓国防的军事谋略。天启二年,擢兵部职方主事,辽宁北镇方宁失守后,自请守辽东,遂升兵部佥事,监关外军,驻节关内。六年正月和七年五月,先后指挥明军击败金军的进犯,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授右都御史,辽东巡抚。后遭阉臣魏忠贤陷害,被迫乞休归故里。崇祯元年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督师蕲、辽,兼督山东蓬莱、掖县、天津军务。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兵数十万,避锦州、宁远、山海关,绕道从明长城龙井关、大安口,越蓟州西向京师进犯,袁闻讯后率军疾趋入卫,营京师于广渠门外。十二月,明帝朱由俭听信皇太极离间计,遂下袁入狱。三年八月,诛杀于市。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著名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顺治二年,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三年秋,其父郑芝龙降清,他哭谏无效,遂与之决裂,起兵反清,自称招讨大元帅。后联合浙、闽、粤反清武装,多次击败闽清军主力,威震东南。十五年统率十七万之众北伐,直至围困南京,后为清军所败。十八年三月,率军2.5万,战船数百艘,发起收复台湾的登陆之战,最后迫使荷兰殖民军签字投降,撤离台湾。遂在台湾建立政权,促进台湾发展生产,不久病逝。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元末起义军首领,军事家。初名重八,入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安徽凤阳临淮关人。出身贫农曾入皇觉寺为僧。1368年,建都应天,国号明,建元洪武。十五年,实现全国统一。

  鳌拜:(?-1669)清初将领,满州镶黄旗人。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战功,至顺帝福临亲政时,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擢领侍卫内大臣。1661年,受顾命辅政,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并称四辅大臣。康熙八年,因其专权擅政,结党营私被捕下狱,死于禁所。1713年康熙帝念其旧功,追其一等阿达哈哈番。雍正帝胤即位加封号超武。

  丁汝昌:(1836-1895)清朝将领。字禹廷,雨亭。安徽庐江人,长江水师出身。入淮军后不久升为参将、提督。同治十三年,从李鸿章筹办海军。次年赴英国购军舰,回国后统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爆发后,率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号。战后,退守威海卫。次年,他指挥所部据刘公岛多次反击日军分海陆两路的进攻,因寡不敌众,最后拒降自杀殉国。北洋海军遂全军覆没。

  关天培:(1780-1841)清朝将领,字滋圃,江苏沐阳人。由行伍晋升为太湖营水师副将。道光七年擢升苏松镇总兵。十四年授广东水师提督。十七年与总督邓廷桢助钦差大臣林则徐禁烟,并多次在海战中大败英军。二十一年,英军进犯虎门炮台,他仅以数百名士兵奋力抵抗,受伤几十处后以身殉国。

  冯子材:(1612-1650)清朝将领。字南干,号翠亭。广西钦州人。同治元年任广西提督。光绪八年退职,十年,法军侵犯滇边境时,他以团练督办参加抗战。次年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扼守镇南关。二月,统率各军在镇南关、凉山大败法军。后任云南、贵州提督。1903年病逝。

  多尔衮:(1612-1650)清初军事统帅,摄政王。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初封贝勒、睿亲王。皇太极逝后,辅幼主顺治帝福临,称皇父摄政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650年12月因射猎坠马,丧生于河北滦县,时年39岁。

  皇太极:(1592-1643)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明万历四十三年为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建国封为和硕贝勒,与其他三兄按月轮值国政。其父死后,他继汗主,分领八旗。1636年4月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八年,暴死。谥号文皇帝,葬沈阳昭陵。

  年羹尧:(-1726)清将领,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康熙朝进士,累迁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擢四川巡抚。六十年,兼理四川、陕西总督。雍正帝即位后,因平叛西藏有功,封三等公。雍正三年四月,以有功持骄等为由改调杭州将军,不久又罢其职。十二月,将其逮至京师,下狱赐死。

  努尔哈赤:(1559-1626)清朝军事家,开国皇帝。清太祖。青年时期,他投军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每战必先胜,多立战功。万历十一年,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授龙虎将军。自他起兵以来,结束了女真社会长期混战,分裂局面。四十三年,创立了八旗制度。次年,脱明建国,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定都赫图阿拉。天命四年,努尔哈赤率八旗精兵6万大败明军。十年又迁都沈阳,后称盛京,次年,宁远战败,他忧心如焚,疽发背而死,时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清朝建国后,追尊为太祖。

  荣禄:(1836-1903)清将,瓜尔佳氏。字仲化。满州正白旗人,光绪即位后,由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擢工部尚书。后因纳贿被参免职。光绪十一年,出任西安将军。二十八年,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死。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人。地主出身,经冯云山介绍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金田起义后,任左军将军。转战广西,屡建战功。在永安封翼王。因不堪忍受洪秀全挟制,率部出走,转战皖、赣、浙。同治二年,兵败叙州。被清军与土司军困于大渡河畔紫打地。自投清营,幻想舍命以全三军,被解送成都,受凌迟大刑,壮烈牺牲。

  奕欣:清朝议政大臣,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即位,封恭亲王。同治四年,受西太后排挤,罢免议政王及一切职务。后恢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光绪十年,清军在越南被法军击败,西太后罢免其一切职务,家居养病。二十四年病死。

  岳乐:清初将领,爱新觉罗氏。父阿巴泰系努尔哈赤第七子。初封镇国公。康熙时三年,拜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叛乱。十九年,凯旋班师,康熙帝郊迎芦沟桥,诏褒其功。二十七年,偕简亲万雅布往苏尼特防御噶尔丹。翌年二月病死。

  左宗棠:(1812-1751)清军事人物,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三次会试不中,遂决绝考场,潜心钻研舆地、兵法,为人多智略,性狂傲,咸丰二年,助守长沙,与太平军作战,擢同知。同治二年授浙闽总督。光绪元年,反李鸿章海防论,力主收复新疆以固国防。十三年于福州病逝。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岳钟琪:清朝名将,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祖籍河南汤阴。初由捐职同知改授四川松藩镇游击,升为山西固关营参将、四川永宁协副将。康熙五十八年率部进西藏平叛因功授左都督,擢四川提督。雍正元年参与年羹尧军讨伐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因功授奋威将军、三等公,赐黄带,兼甘肃提督。1732年被劾削职,逮捕下狱,乾隆十三年,复授四川提督,平定大金川,加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