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那些事:小学作文论文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5:46:12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7-01-01)

童话,习作教学的有效载体

李玲儿

   一、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编童话为想象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也将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童话,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童话中,黑板上的一个圆圈可以是所有圆形物体的化身,我们可以赋予它生命,它会说话,会变化,可以变成一块饼干,可以变成太空中的卫星……让学生学着编写童话无疑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不再墨守成规。

三、童话,发散思维的好素材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定势思维,敢于用求异的眼光、用挑战的精神对待文学作品,拓展思维空间。习作时积极进行发散思维,追求创新模式,往往可以获得不俗的表达效果。

                     摘自《福建教育》2007年第7-8期

点拨在习作指导中的运用

张珊珊

   一、观察时点拨——帮助学生丰富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写观察作文,教师更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丰富习作的素材积累和情感积累。教师这时的点拨,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明白观察的重点,积累观察的经验,并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

二、选材中点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在学生选材时的点拨,要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取材和构思。如习作《值得自己敬佩的一个人》,既可写捐资助学的人,也可写孝顺老人的人,还可写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等。

三、动笔前点拨——鼓励学生表达真情

作文应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教师的点拨应该让学生知道:真——内容要真实,情感要真诚。

四、展评中点拨——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习作,师生共同评一评;再让学生小组议一议、改一改。优秀的习作,既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点,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出,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好上加好。后进生的作文,要让学生用“放大镜”找“闪光点”,再帮助该同学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以免挫伤后进生习作的信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优点以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加以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摘自《福建教育》2007年第9期

拓宽习作训练时空

陈晓燕

   一、训练时间上,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训练空间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实践机会

(1)观察: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们的独特世界,产生有别于大人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2)实验:教师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3)绘画:如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出示几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最后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

(4)制作: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然后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发现写下来。

(5)表演:教师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突出个性,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情节扩展式: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2)文尾续写式: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续编下去。

(3)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4)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

(5)与文本对话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几句想对课文主人公说的话。

(6)相关迁移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利用迁移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

5.结合课外阅读和看电影、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

             摘自《小学教学设计(语品版)》2007年第9期

谈作文教学中的积累

张群燕

   一、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诵读品味、融会贯通,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我们还必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拓宽学校以外的生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语汇,掌握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积累素材,开拓思路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鼓励学生学做一些家务,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烧菜、钉纽扣、整理房间等。

2.在学校生活中寻找

学校生活精彩无限,留心学校中的人、物、事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途径。同学、老师的喜怒哀乐,幽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自主创新的少先队活动……无不有待于我们去细心发现。

3.在社会生活中发现

我们要留心观察社会中的一切事物,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

三、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段式写作技巧(如并列式、总分式、连续式)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以及怎样写人、记事、写景等训练。当学生逐步积累了写作技巧,所写的文章就会大有进步。

四、积累修改方法,力求完美

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掌握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懂得作文修改要与确定的文章中心保持一致,要学会边读边修改文章,看看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有没有错别字或是否用错了标点符号等。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注重人文关怀 教好起步作文

张 敏

一、人文关怀,消除畏惧

小学生刚从二年级跨入三年级,原先的"写话"就转换为"写作"。孩子对于作文要写上百字、几百字,自然心怀疑惧。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故而焦虑、紧张和害怕,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作文前,可专门开设一节作文准备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介绍作文的重要性,再当众鉴赏一、二篇以前学生的作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

二、人文关怀,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命题范围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可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集,设立班级作文园地,向各电台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对于作文后进生,教师要让真心、真诚的鼓励和赞美浸透孩子全身,帮助他们踏上良性循环的习作之路。

三、人文关怀,灵活批改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创设多种成功氛围,让成就感增长他们的自信,从而喜欢写作。对于缺点,要以略为主,把空间留给优点的挖掘,尽可能挖掘孩子习作中的积极因素,大到谋篇布局,小到字词句读。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打高分,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只要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就要表扬。  

四、人文关怀,因人施教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得到提高。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简略指点;对习作有困难的,就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具体指导。

摘自《陕西教育(教学)》2007年第2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7-01-02)

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

田良臣朱美娟

作文自主修改是指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通过对初步形成的文章的审读与写作过程的反思,依据写作目标和预期文本进行的再创作。学生对所写文章的自主修改,是习作由初始形态向成型的保证。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关于作文的基本概念,即作文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动生活积累并积极思考,在某种诱因的激发下,将内心真实的感受用书面语言加以表达,以此与读者进行的对话;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完整的作文过程。学生的习作过程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即文章形成的初步阶段,高级阶段指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审读及对习作过程的反思,将初级文本与预期文本加以比照,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最终形成正式文本。

二、明确读者意识

首先要解决的是作者自身的定位:学生需要回答“我是谁?我要写给谁看?”,在此基础上才有我要写什么?如何写?

三、构建文章自主修改的标准

其一:写作前,引导学生唤醒原有的相关生活积累,保证学生在资源相对丰富的背景下进行文本的酝酿与建构;其二: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问,以此促进学生对正在形成中的预期文本的审视,让其在学生心中逐步明晰;其三:对语言修改的指导,应注意保证儿童语言的真实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情感。

四、文章自主修改的方法

1.文章审读:一是外部提示,如使用卡片训练学生,卡片上写有“人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试着换一种方式说”等;二是自我提问,带着问题进行文章审读,有助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毛病。

2.修改的量与质: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并保证高效地利用这些时间。

3.指出常见问题:观念太少;文章某部分不恰当;没有说明文章写什么;概念欠完整;缺乏例证等。

4.几种有效的文章修改方法:搁置法——暂时将待修改的文章搁置起来,等到第二天再拿出来修改;出版法——在学生的文稿初步形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审阅、编辑、出版他们自己的作品;案例法——把一些初稿与定稿、原稿与修改稿拿来让学生比较,看看作者改了哪些地方,怎样改的,为什么改,修改前后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从分析比较中得到启示,从中揣摩作者的修改思路与方法;团队讨论法——在一个兴趣较为一致的团队中,通过审读某一文章,大家分别发表关于修改的意见。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7-8期

小学作文的范式与创新

张云鹰

   一、范式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范式,是指作文的一个示范性样板、文章思路和框架结构。它具有以下作用。

1.引导入门:从现成的范式(课文)出发教给学生基本的作文知识。

2.积累经验:学生通过对课本范文的学习,接触多种多样的范式,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形成知识上的积累。

3.认识基本原则:学生对作文范式接触多了,经验的积累就会多起来,就能发现其中的特点,把握基本原则。

二、从范式到创新

1.学习范式,增长知识。首先指导学生学习范式的基本原则:易学的原则;实用的原则;渐进的原则;侧重的原则。其次要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范式:一是从课文中学;二是从老师的“下水文”中学;三是从课外阅读中学;四是从生活中学,如谈话、听报告、看电视等。

2.运用范式,学习写作。要使学生把所学的范式恰当地运用到作文活动中,就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每个范式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另外,还应及时经常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3.摆脱范式,积累经验。当学生形成了能够比较恰当地运用模式的能力后,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来抓,使学生从掌握学习的方法上升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的作文技能从单一到复合,再到协调和自动化。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习作教学策略谈

林世程

   一、要拥有易教易学的信心

在习作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相信自己会习作,认为习作不可怕,从而让他们喜欢习作,爱上习作,乐于习作。

二、要实施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

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利用一篇篇的课文,一次次地从文本的内容、形式(结构)与表达(语言)这三方面中去体悟“三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去模仿,去创新;从理解作者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中去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

三、要有习作内容的作前指导

1.“借鸡生蛋”式:找几篇范文来读,提供范例。可以是教师念,也可以是学生念;可以是一味地读,也可以加上品评鉴赏,充分满足学生模仿、借鉴的需要。

2.教师“下水”式:教师和盘托出自己的“腹稿”,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直至学生觉得已有习作内容为止。

3.“星火燎原”式:让学生说,抛砖引玉,群策群力。你说我说,直到人人有内容可写,人人都能完成习作任务为止。

4.“货比三家”式:让学生想出三个习作内容后进行对比,最后找到最拿手的,把它写下来。

四、要进行自评自改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1.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开始,教师要精批细改、面批面改,让学生从教师的修改中学习怎样修改,从而逐渐学会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

2.注重总批,更注重旁批:总批体现的是整体,旁批呈现的是部分。在旁批上下工夫是习作修改与再指导的成功之道。

3.建立合理的修改标准:如按习作要求去写,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等。

五、要有主题把握与概括的复习环节

习作教学一定要复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概括,从内容(习作范围)、形式(文体)、表达(语言)这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掌握习作规律,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水平。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自主体验式习作”的探索与研究

张荣

一、“自主体验式习作”的提出

“自主体验”是指主体自觉地、主动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所感悟,获得心得的过程。是针对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实提出的。

二、“自主体验式习作”的有效策略

1.在习作氛围上,注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设计饶有趣味的问题或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设置颇有新意的教学情境……

(2)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利用教室墙面,精心布置习作实践的小天地,如“作文擂台”“文苑”……

(3)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各年级成立文学社,每周组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每年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系列丛书……

2.在习作内容上,注意习作素材的丰富性

(1)借助文本,拓展训练:教师在文本这个空间里,要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训练。

(2)平实的素描,灵动的课堂:设计有趣的习作内容,将一个个实物摆放到课堂里,将一个个情景再现,让学生观察、体验,再记录下这缤纷的世界。

(3)让生活的音符在习作中流淌:教师要将习作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归生活,以丰富学生习作源泉。

3.在习作载体上,注意积淀学生的成功感

指导学生采用“活页作文”的方式写作,学期结束,组织学生汇编习作集,让学生自己负责装订,编目录,美化……学生经历了“写书”“编书”“出书”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习作评改上,注意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一是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二是实施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向评价;三是由注重横向转向关注纵向。

指导修改要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低年级修改句子,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同时加强方法渗透,指导学生反复地、仔细地读自己的习作,逐字、逐句、逐段地修改;引导学生赏读自己的习作,圈画自己“得意”的好词好句,并对自己的习作作出概括性评价;组织同座或同组交换修改,达到相互借鉴的目的。

三、“自主体验式习作”的研究效果

学生在写作兴趣、习惯及能力等方面有了转变,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提高了26%,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10期

小学生作文还是“淡抹”好

吕赟

    在当下,一些老师对孩子习作语言的要求是“宁可浓妆粉饰也不素面朝天”,一味强调语言优美,甚至以培养未来文学家的标准来衡量、评判学生的习作。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一味追求“浓妆”,在引用上“过于用力”,这样写出的文字刻意的痕迹很明显,对今后写作没有好处。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淡抹”,实在、朴素地写下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现有的语言运用水平。

摘自《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7年第10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7-02-01)

习作教学应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的培养

余闻婧

体验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感知和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与观察一道成为小学生认识外界的两种主要感知方式。体验离不开观察,但它比观察更带有主客相融性、情感贯穿性和意义生成性。

一、在还原细节中细腻

细节指的是人物细微的表情、动作、语言、服饰等。学生细腻的体验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还原细节来培养,如表演小品、细节引导等。

二、在洞察联系中敏锐

敏锐的体验感可以让学生创造出自己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体验感呢?可让学生在体验中洞察联系,可以使体验感逐渐敏锐。如采取直观的形态、看到词联想情景等。

三、在探究问题中深化

小学生的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如:遐想中深化体验,换位中深化体验等。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片断练习,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陈玲芬

   一、引导观察,为学生打开习作的“窗户”

1.读中学观察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体现了作家多样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准确地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强化观察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感悟观察效用,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2.定点学观察

对状物的片断描写,教师应尽量选择简单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等。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的疑问,可以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

对景物的描写,要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在观察前,教师要先交代观察的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静态到动态,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再根据对象的特点讨论观察的重点。

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引导学生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其次观察人物的动作,最后倾听人物的对话。

二、多种练习,帮学生搭建渐进的“阶梯”

1.随文练笔

教师可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或仿写迁移,或补白拓展。仿写迁移可抓住课文中的经典片段,适时进行局部的模仿与迁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文章的写法。补白拓展是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课外,进行补写、续写等形式的课堂练笔。

2.学科整合练笔

语文教师只要抓住时机,主动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相互协调,对学科进行整合,就可引领学生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练笔材料。

3.即兴练笔

教师可要求学生们准备一本练笔本——《拾贝集》,每天用一个片段记录当天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如受到老师表扬,和小伙伴发生口角,做错了事,看了有意思的电视……诸如此类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拾贝集》的内容。

三、互动评议,让学生共享语言的“盛宴”

教师可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评议方法,营造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激活思维,提高交往合作的能力,激发习作的积极性。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林细云

   一、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作文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还学生写作上的自由与宽松,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

二、贴近学生实际,优化作文指导艺术

1.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养成每天习作的习惯:鼓励学生一有想说的话,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把它写下来,每天写一点。教师对写得好的要表扬,对敢于写的要鼓励,对不大敢写的要帮一帮。

2.关注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学生有创意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给课文续编情节,看图编童话故事,写科幻故事等。

3.教育学生自读作文,做到作后自行修改作文:要教育学生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

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的习惯与爱好。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表读后的感想,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等。

三、开放作文评价,注重情感激发

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尽可能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愉快作文。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

怎样写好作文评语

钟兴

一、评价确切,指明努力方向

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觉醒和收获。

二、充满情感,沟通心灵

教师可用生活化的语言,敞开自己的心扉,像朋友叙旧,像亲人交心,字字句句紧扣学生的心弦。

三、富有启发,唤起思考

对学生不符合习作要求的作文或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用启发的评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写作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趣味十足,激励童趣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知识,喜欢在欢声笑语中明白事理。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后令人深思的效果”。

         摘自《江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第11期

走向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

薛法根

   一、因需而作,贵在“立诚”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所表达的应该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真实”乃是作文的生命之基。学生的作文应该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生的作文可以用儿童自己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话语方式。

二、降低重心,练实片段

1.阅读积累:阅读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并熟读成诵,甚至抄录、听写。

2.模仿迁移:读写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3.素描练习:作文素描是指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场景、活动作细致的观察,而后作如实的描述。不求完整的篇章,只求具体的片段。大量的片段作文不但能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而且能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三、限时作文,当堂点评

1.限时作文:每次作文课都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并且规定学生的作文时间,让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对作文困难生则进行个别辅导。

2.当堂点评: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组织学生朗读,教师在一旁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点评时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通病,教师在点评时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便“暗暗地修改”。在评点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每次点评,重点围绕一个作文训练重点,不面面面俱到。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12期

看动漫学写作

陆波

一、指导读图

学生读图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发挥想象,了解故事内容。

二、明确主题

一般来说,选择图片较少,主题比较容易确定。

三、重视环境描写

提醒学生动笔前一定要注意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做到情景交融。

四、注意对话描写

要提醒学生注意对话分节写,灵活运用提示语。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12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7-02-02)

习作命题策略探析

刘文新

  一、凸显趣味性,学生乐写

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习作训练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统筹规划,精心设计。趣味性的题目有两种:一种是对课文中的一些习作题进行趣化加工的题目,另一种是根据学生习作训练需要自行设计的趣味性题目。

二、注重实践性,学生愿写

习作命题应关注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努力寻找语文运用与生活体验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综合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习作命题应重视疏通作文应用的渠道,拓宽作文应用的领域,引导学生用掌握的作文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讲求科学性,学生易写

1.注意梯度:要全面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内容与要求,明确各学段的训练重点与目标,命题时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使学生习作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时,在习作内容及其要求中体现由略到详、由易到难的梯度。

2.关注广度:低年段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社区组织的活动,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经历、见闻和想法;中年段的命题,不但要加强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的训练,而且应重视简短的书信和便条的练习,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段的命题,应注意在中低年段习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训练,同时要重视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练习。

3.注重密度:必须切实加强习作训练,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练笔,巩固习作技能,夯实作文基础。练笔可结合阅读课进行,做到由读及写,读写结合。阅读课上的练笔要为本组习作打基础,每组1-2次为宜。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4.体现活度:首先,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其次,命题要突出灵活性,体现开放性,便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表达。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期

作文创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张国尧

  一、作文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和研究内容

1.作文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作文来。创新作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作文题材和内容的创新,作文表达方法的创新。

2.作文创新教学研究的对象:(1)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找准现实生活与学生创新作文的结合点;(2)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找准他人与自己创新作文的结合点;(3)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找准协作沟通与创新作文的结合点;(4)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激发学生的潜意识,找准学生想象、幻想与创新作文之间的结合点;(5)设计出适合各年级特点的作文创新教学的流程;(6)针对作文创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二、探究作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1.借鉴课文创新:(1)丰富课文内容。即把课文中内容简略的地方写详细,使课文内容更具体、更形象;(2)给课文补白。即对作者留下的空白点,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使课文内容更完整、更充实;(3)相对延伸。即让学生紧扣课文内容,穿越时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心声;(4)再造想象。即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进一步深化主题;(5)拓展延伸。即根据人们常用的思想观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提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转折延伸,改变原主人公的思想行为,实现命运的转折;(6)再现情境。即对一些无从考证当时情境的诗文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补充,把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再现出来;(7)放胆立异。让学生以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体验,大胆探究,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8)写课文插曲。学生可以写学习课文时出现的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插曲,也可以写课堂中遇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2.抓住热点创新:热点主要包括社会热点、家庭热点、教育热点等。

3.抓住个人生活创新:首先,让学生抓住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小插曲创新;其次,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生活乐事,难忘的事,做错的事等。

4.表达方法上的创新:在表达方法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创新。

5.在协作沟通中创新:这里的协作是指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协作精神,沟通是指作文教学与其他方面的沟通,如学科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的沟通。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百字片断引领学生成功作文

杜向阳

  一、还一片自由的蓝天

1.自选内容,自由表达:可选的内容灵活自由,只要是当天的,不管是真实见闻,还是奇思妙想,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的,都可入文。表达的方式也极其自由,一段对话,一首诗歌,一则说明,一番议论,为图配文……

2.自主修改,自我评价:学生写完一个片断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通读自己的习作,改正错字,修改病句,理通句子,完善语言,然后把自己认为运用恰当的词用红笔标“△”,优美的句子标上波浪线。

二、给一泓文思的清泉

1.捕捉生活,串珠成链: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将感触与发现记录下来,以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参与实践,丰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动手剪贴、办手抄报等。

3.创设机会,随时练笔: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带领他们走出“疑无路”的困境,享受“又一村”的喜悦。

三、铺一条成功的道路

1.重视规矩,成就方圆:注重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让他们详细分析例文,模仿例文;教学生列习作提纲等。

2.关注细节,生动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采访的形式提问:“当你……,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动作?”“你的高兴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示的?”……

3.实话巧说,展示风格:采用幽默、委婉的语言来表达,会使文章妙趣横生。

四、撒一缕明媚的阳光

1.轮读赏评,点石成金: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是学生按学号轮读自己当天百字片断的时间,一次赏读一个学生的一个片断。小作者朗读时,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边听边随机点评:找亮点,提建议。课后,要求小作者根据建议,修改、誊抄,然后张贴在班级的作文专栏上。

2.及时发表,激励成功:这里的“发表”,不一定都是指在正式报刊上发表,在班级上读,在墙报、班刊、校刊上登载,能和许多读者形成对话关系的都应算发表。当然,能在正规的报刊上发表,那就更好了。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

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的策略

胡美丽

  一、以日记为突破口,点燃习作的热情

1.精彩展示,比赛激情: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可以公开的日记、下水文等,激情说教,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记日记的欲望,点燃学生习作的热情。

2.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首先,不必在乎学生日记的长短;其次,不拘形式,让学生自由畅谈。

3.一日一记,贵在坚持。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激发表达的欲望

1.借助媒体,展现情景:通过看图片、听录音、读文章,再加上教师的诱导,让学生把自己所见的景物写出来,把自己所闻的事说出来。

2.游戏表演,加深体验:如把习作训练设计成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在活动中写作,化枯燥为乐趣。

3.生活情境,表达真情: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品味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4.音乐渲染,带入情境:如放一段配乐朗诵,让学生听后谈谈感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以文学社团为舞台,展示习作才华

1.成立文学社,自编文学期刊。

2.借助文学社,开展丰富的活动:如开展各种征文、演讲比赛、故事会等。

3.携手广播站,共享习作成果: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校园中广播,让学生的作品在校园中传诵。

四、以积极评价为手段,维持习作内驱力

1.批语激励:用激励的语言,加深学生的成功体验,强化对习作的兴趣,产生对习作的美好追求。

2.积极暗示:应建立一个积极暗示的习作环境,赋予他们希望和力量,以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力和意志力。

3.比较体验:经常拿原先的习作与现今的进行对比,使学生从比较中看到进步,看到成绩,体验成功,获取更大的动力。

                  摘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2上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李美满

我认为现行的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结合课文“套”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以“范文引路”“读写结合”,乃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但这种结合,必须有个“度”,必须掌握分寸。有些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说是借鉴,实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学过的构思方法与单元课中一些段落语句搬到自己的作文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其实借鉴只是给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它不能重复范文的立意,不能重复范文的语言材料。文贵为新,只有意新,材料新,语言新,才能谈得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立意先行“编”作文

根据立意来寻找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先给学生写作上定调子、划框框,比如老师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时,以《能干的母亲》为题,面对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有没有母亲,不管你母亲是不是能干,你都得这样写。

三、追求技巧“制”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是配合阅读教学的,所以有的教师在进行一组课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必须用课文中学到的手法,如先总写,后分写,最后总写,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等等。在评价中也就按技巧上的要求来确定作文的质量。这样学生在写作前往往考虑的不是内容而是技巧,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写作要表现的是技巧,而不是生活。

四、应付考试“背”作文

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让学生背作文,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所背的作文通常是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优秀习作。为了应付自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把写人、记事的各背几篇,并且教给学生如何改头换面的套用,以便一文多用。

为了让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喜欢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1.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确实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但很久以来的作文教学,在教师“导”的作用下,形成了所谓的形式,把学生束缚在课堂,束缚在教师的“导”之下。针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确有必要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自由地写,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⑴多放少收、走进生活

“放”即写时不受章法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多放少收”,就整个小学作文过程而言,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主的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过多的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同时,要改革评价的观念,尽量做到“重内容轻形式”。

走进生活,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能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能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例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真正地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开放作文教学可以直面生活、社会,评论是非曲直,感受酸甜苦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

⑵先写后导,尊重个性

“先指导,再作文”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教师的先导,强调了过多的“章法”,使得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创意。“先写后导”则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不受约束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的“写”的基础上,使之导向明确,有的放矢,保住了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这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明确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符合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

2.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按常规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思维定势会成为妨碍学生创造性认识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大胆求异,力求突破思维定势。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⑴多向辐射,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也是创造性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求得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呆板,思路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框架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笔答练习,内容大同小异,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写作前应多采用一些启迪思维的方法,多采用一些发散性思维的提问,不必急于肯定某种思路,否定某种想法,褒贬某种材料,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思维呈现多样化、条理化。

⑵发散聚合,求异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可提出一些有多种写法或多种结构思路的内容或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以提高。如:在续写寓言《滥竽充数》时,大部分学生是顺着课文思路写,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故事,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仅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⑶学会质疑,批判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有疑或无疑处质疑,大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现成的看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的态度无疑也有助于消除成见对创造性思维带来的障碍。

总之,只要我们能不断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去写出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思维宽广一点,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摘自http://jxfx.tajyw.com/Article/ShowContent.asp?id=3839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8-01)

作文评语:习作能力和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梁鸯鸯

   一、考察当前作文评语的误区——千篇一律不是春

1.无我评语

这种评语缺乏教师个性,空洞抽象,含糊笼统。

2.无他评语

此类评语重在对学生作文作出评价而轻启发引导。

3.程式化评语

此类评语要么是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要么是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象丰富等。

二、寻找有效作文评语的优化策略——万般武艺皆上场

有效作文评语应该具有反馈、启发、激励、唤醒的功能。撰写评语要精心构思,讲究艺术性,注重实际效果,做到“具体而不笼统,确切而不含糊,审慎而不草率,简洁而不琐碎”。

1.   妙语赏析,鼓励优先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习作之中圈圈划划,同时进行必要的妙语赏析。教师还应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

2.针对问题,确切审慎

评语必须要有针对性,从文章的布局结构、遣词造句等言语形式方面做出评价的内容。要使作文评语有针对性。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习作,真正做到与学生、作文三者的平等对话。撰写作文评语还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写法。作文评语不仅要针对问题,还要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方法。

3.平等对话,人文合评

教师必须给予文章一种生动的定义并有一个与被评价者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评价应倡导: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指责,人文合评。

4.讲究文采,张扬个性

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最好作为一名示范者去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作文能手,那样,学生会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当然,教师还可尝试在评语的形式和体式上进行改进。如可运用古人诗词、名人名言、哲理故事、精彩比喻等方式来品评,力求活泼新颖、引人入胜。

摘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8上

三曲协奏改出作文精彩

王平平

这几年的教学中,对于作文批改我喜欢分三步来进行:学生互批——教师赏批——学生自批。

一、前奏曲——生互批,悟写作之道

把作文批改的权利首先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互助,交流互批。一般说,修改作文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文章的内容,一是文章的形式。魏书生要求他的学生从十个方面对作文进行批改并写出评语,依次是:(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7)看文章的选材;(8)看文章的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等。

二、共响曲——师赏批,推波助澜

在批改时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的习作,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去审视学生的作文。

1.面批。

每次习作,抽一部分学生进行面批。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笔批。

在笔批时,对学生习作中的错字、用错的标点、语句不通等现象,教师只需指点迷津,把修改的机会留给学生。笔批中的评语多从褒奖和激励的角度去写。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尽量从“建议”的角度出发。

三、回旋曲——生自批,更上一层楼

在经过同学和老师至少两次的批改后,就进入作文批改的第三步: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一次批改。这里的“批改”应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批”,要求学生针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语写写自己的感受,批划出自己这次习作中最成功的描写和最失败的地方等;其次是“改”,让学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批语,然后对自己的习作再进行一次修改。

摘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9上

有感而发随机而作

方芳

所谓即时作文,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有感而发,随机而作,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

一、发现寻常生活中的亮点

在学生的眼里,生活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常常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发现什么可写的东西。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就成了老师的重要责任。

二、感受生活细节中的情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由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细节组成的。只有善于发现、捕捉生活细节中的情趣,才能为习作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的素材。

三、体验生活中的感动

小学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对事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丰富孩子们生活的体验:体验快乐,体验悲伤,体验欣喜,体验气愤,体验感动……这样,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就能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7-8期

让作文从原汁原味的记录开始

胡文杰

   一、记录的原则

1.在内容上少要求。

不管是平常生活的琐碎记录,还是心里愤懑的无序表露,也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让记录成为学生宣泄、调节情感的途径,让学生做自己心境的主人。

2.在质量上低要求。

记录是一种积累,即使是摘抄词句和报刊所描述的事件,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记录的方法

1.多角度记录生活。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素材。

2.小处着眼记录生活。

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从小处着眼,关注身边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从一点一滴中倾诉真情。

3.个性化记录生活。

在学生心灵遇到困惑的时候,记录本成为宣泄的工具,在学生恢复冷静的时候,记录本又成为思想者的家园。

三、几种常见的记录形式

1.随性记录。

没有题材、主题等硬性规定,学生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和习性记录周围的生活。

2.主题记录。

即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和记录素材。

3.博客日记。

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写作。这种解脱了束缚的写作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同时,各位博友对于他们的文字的评论则渐渐成了学生坚持写博客的动力源泉。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

习作教学课时内容安排及指导策略

陶丽春

   一、合理安排课时内容,把握课时教学侧重点

1.内容入手,拓宽思路。

作文教学应该以内容为突破口,挑战因审题、明确要求、范文分析所带来的封闭格局,不再在写法要求上大做文章,而应在第一课时铆足全力探求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2.自主抒写,限时作文。

在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之后,应该让学生转入“丰富的安静中”,限时(20-25分钟)让学生现场习作,不求面面俱到。可让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快速动笔形成文字;写时要求学生一气呵成,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暂时空缺,以免打断思路。

3.分享交流,互动评改。

在第一课时从内容打开话闸让学生自由抒写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就应该争取时间,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进行评改。可选取一些学生代表作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读出来与同学分享;也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增补、删减、改换等建议;教师还可以在对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将表达方法渗透于具体的习作中,这样能让学生受到启发,并进行自我修改。

二、精心预设教学方式,捕捉教学过程生成点

1.化静为动。

创设能使学生置身其中的具体、生动可感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以丰富学生的感观情智。学生动态生成的所思所为都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捕捉、加工。这样“现场直播”之后,学生提笔“精彩回放”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2.反客为主。

构建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进入习作的情境,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始终以积极昂扬、不吐不快的心情进行习作。

3.   以评促写。

引导学生对一些语句、文段或篇章进行赏评,提出修改的建议,这是寓写法指导于具体习作实践的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对学生每一次习作的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但同时又要淡化标准,做到因人而异,多把尺子。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9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8-02)

“写作状态”:观照儿童写作的微观化视角

吴勇

一、“预备状态”:孕育儿童的饱满“文心”

一是“自由”:感观和肢体的自由,是儿童最美的生命姿态,是儿童最佳的写作状态;二是“自我”:在写作教学中,一切指导都必须建立在儿童的“自我”之上;三是“细腻”:“细腻”离不开儿童写作,它关系着儿童的言语触觉和敏感;四是“丰富”:让儿童内心拥有丰富的世界,让儿童内心萌发言说的冲动,生成言说的力量;五是“开阔”:只要洋溢着民主的空气,童心就会自然恣意,童心就会幻化出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

二、“发生状态”:引发儿童的强烈“言欲”

1.童话状态:让儿童成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不仅可以给儿童找到一个鲜明的表达对象,还可以激荡起儿童的言语源泉。

2.游戏状态:写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这是引发儿童言语的自然情境。

3.活动状态:活动是儿童写作的精神源流。

三、“交往状态”:认同儿童的言语“存在”

1.大声“诵读”:习作完成后,要让儿童对着同学、对着父母、对着教师像诵读课文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

2.及时“发表”:这里的“发表”可以是儿童报刊上的刊登,但更多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群体性展示:教师在班上朗读,在班级、年级的板报上登出,在班级的“习作墙”上张贴,在校园“BBS”上发布,在儿童的个人博客上粘贴。

3.互动“点评”:利用教室空白墙壁,让儿童自由将习作张贴其中,让班级所有学生充分浏览、赏读、品评、修改;利用校园网、专业的作文网,通过“留言板”的形式实现互动。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

观察作文教学中的“五导”

何永清吴继槐

   一、导看

主要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勤于观察,时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二是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让学生做到观察有序、有重点。观察节日活动时,要按活动顺序观察;观察人物活动时,要先观察其外貌,再观察其行为表现;观察动物时,要先观察其静态,再观察其动态;观察景物时,要按方位顺序观察。

二、导听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让他们观察自然界时要听各种声音;看演出时要听音乐、听台词;参观访问时要听介绍;看电影电视时要听人物对白……

三、导思

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边看边想,如观察节日活动时要想想什么活动最精彩,观察自然景物时要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观察人物表现时要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四、导说

写观察作文前,教师须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先说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听后提出自己的意见。

五、导作

一是抓选材,二是抓结构安排,三是抓习作交流,四是抓修改。

摘自《福建教育》2009年第1期

小学生写好专题作文摭谈

郑元发

   一、拟好题目——明眸善睐亮全篇

拟定文章的题目,要做到紧扣文章主旨、文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润色,使其言简意赅,新颖独特。

二、谋篇布局——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生在动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稍列提纲或打好腹稿。学生在谋篇布局时可采用反复的写作手法,或是加小标题分段写等。

三、选材独特——领异标新二月花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思维品质,学生在专题作文训练选材时,要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个性,领异标新,亮出自我。

四、故事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要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悬念迭起,才能深深地攫住读者的心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习得文章的技法。

五、巧妙结尾——清歌流响绕凤梁

我们可以采用和借鉴的方法:一是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二是设置悬念,引人深思;三是排比升华,凸显主旨;四是出人意料,戛然而止;五是巧妙引用,意蕴无穷。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2009年第3期

浅析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艺术

王晓虹

   一、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开启习作的情感闸门

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于老师时常有心地将社会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化,再通过游戏或情景表演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习作情景,使学生言语表达的需求在模拟的生活情境里自然地生发出来。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掘习作的个性源泉

他善于以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为基点,确立习作话题,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要说,有情想诉;他善于通过运用精妙多彩的教学手段打开学生的情思和文路。

三、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搭建习作欣赏的平台

为了唤醒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童心不泯的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争论,一起经历着课堂教学生活。他的幽默、宽容,舒缓了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境;他渊博的学识和细致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为难情绪。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于老师的习作评价上。他总是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在众人面前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他总是以即时评点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予以有效的指导;他总是不吝啬分数,为学生的习作送上令他们惊喜的高分;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于老师特别重视搭建习作交流、欣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展示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更体味到了成长的快乐。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2009年第4期

小学生自主评批习作策略谈

孙永明

自主评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习作进行的自我点评、修改、鉴赏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自主评批策略具体操作

1.展示目标。即展示评批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效益观念和进取精神。

2.自主定标。即在教师指导下,制订评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习作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

3.自主评批。一般应完成: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操作时要注意:(1)要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2)要认真指导学生规范习作批改。(3)要有明确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细则,便于评批习作的等第。(4)留给时间要充足。(5)教师巡视辅导,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宽度。(6)要注意写上评批者姓名。

4.自主交流。操作时要注意:(1)教师要注意在交流时的巡视。(2)要重视小组长的训练和培养工作。(3)要把握好讨论的几个要素——目标指向、时间保证、师生反馈、讨论常规、师生情趣、优劣势互补。

5.师生点评。即教师点名宣读习作及评批结果,再进行点拨、评价。操作时要注意:(1)教师的点评语言要清楚明确。(2)点评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习作及评批。(3)要紧紧围绕习作要求。(4)教师要深入钻研,精于调控,讲究留白。

6.自主修改。即学生自主评批后,根据评批结果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操作时要注意:(1)要注意修改后的第二次评批。(2)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评批语。(3)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评批中的不足。

7.评批总结。操作时要注意:(1)要以生为主,教师作相机引导。(2)要注意围绕目标及评批要求。(3)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4)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学习序列。(5)教师要注意评批的评批,并签上自己对评批的意见。

二、实施策略应把握的3个前提

1.把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学法。

(1)把握记叙文的学法。写人为主记叙文的学法要点:①人物;②事件;③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写事记叙文的学法要点:①叙事的六要素;②找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表现;③思考事情所反映的思想意义。写景记叙文的学法要点:①观察的事物及特点;②观察的方法及联想;③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说明文的学法。①根据说明文的标准,弄清属于哪一类说明文;②重点把握被说明的事物的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脉络;③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运用语言的特点。

(3)把握应用文的学法。①读懂内容,体会用语的简洁、准确;②细看格式,掌握格式;③仿照练习,实践应用。

2.把握自主习作的过程。

(1)激发兴趣,审明文题。教师应根据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审清题目要求,审清习作类型,把握重点。

(2)选材交流,构思讨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即时思维,推荐新颖的选材和别致的构思进行全班交流。

(3)重点训练、点拨练习。

(4)当堂起草,练习修改。

(5)选读交流,再次修改。要注意多表扬鼓励,要与每次习作训练的重点、难点相联系。

3.把握好评语的写法指导。

        摘自《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年第4期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摘

(2009-01)

让作文教学欢快前行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三大顽症及其解决策略

祝爱星

   一、三大顽症造成作文教学高位瘫痪

1.累——应试使作文花容失色

(1)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有些教师企图通过加大训练力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结果学生非但作文成绩没有提高,还被扼杀了作文的兴趣。

(2)缺少实践,重课内轻课外:学生缺少生活实践,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水之源。

(3)丧失原则,重表面而轻实质:有的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甚至辅导一些所谓的“技巧”。

2.瘦——学生使作文憔悴不堪

(1)表达能力差:由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太少,因此作文时词不达意、语言干瘪。

(2)成人腔浓:现在学生所读的文本大多为名家名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成人腔。

(3)美的发现少:由于学生平时对生活中大量稍纵即逝的有意义的人、事、物熟视无睹,结果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鲜明个性。

3.枯——教师使作文气若游丝

(1)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当前大部分的作文教学沿袭着一成不变的模式“命题——习作——评改”。

(2)创新精神亟待提高:课程改革虽已有好几年了,教师能熟练运用新理念语句,但是作文教学却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三大策略迎来作文教学明媚春天

1.实——丰富生活,引导生活

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童心世界,和学生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2.广——丰富阅读,任凭吞吐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学习别人是怎样表达的。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焦点,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一是仿一仿文本的“美点”:美的句子、美的想象、美的表达……

二是挖一挖文本的“趣点”:童心之趣、巧合之趣、诙谐之趣、形象之趣。

三是抓一抓文本的“情点”:矛盾冲突的激化点、作者感情的爆发点、读者情为所动的动情点。

四是续一续文本的“悬点”:一些文本留下的悬念,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活——丰富形式,导之无痕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情境,只有在学生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摘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年第7-8期

“仿写”作文教学法

王海珍

   一、仿写是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的大门

仿写不仅能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而且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诗歌是仿写教学的首选母本

课本所选诗歌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题材广泛: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有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的;有传承民族优秀品质的;还有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弱小的……这些诗歌在写法上非常简单,结构单一,从简单模仿诗歌开始,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信心。

仿写教学不能拘泥于内容和形式,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尝试,这样学生的写作才能被全面激发出来。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水平之后,就可以涉足更多体裁文章的仿写,如童话、寓言等。

三、阅读积累,仿写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师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库。这样学生写作时才能迸出灵动的火花,才会文思泉涌,享受写作之乐。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

写作,守护内在的敏感

管建刚

   一、故事引路

可以给学生讲真实的心理小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人除了外在的世界,还有一个内在的心灵世界,心灵有着巨大的力量。如: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人们发现时,工人已冻死了,令人惊奇的是,那天冷库根本没通电,冷库里,是常温。很明显,他不是被冷库的冷气冻死的,而是被自己内心的“冷气”夺走了生命。

人的心灵的力量不是微小的,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写作,一定要关注这个巨大的力量,有了这个力量,文字才有穿透力,读者才会觉得真实、真切,才会读得心儿怦怦跳。

二、捕捉猜测

1.作文课上让学生猜字谜:先来几个简单的,再来几个复杂的,重要的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感受到自己“猜”的时候,内心丰富的想法,并用有形的文字将无形的内心的话,捕捉下来。

2.作文课上让学生做一道数学应用题:重要的不是学生的正确率,而是学生感受逻辑思考的过程,将内在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三、琢磨推理

可设计一些“小福尔摩斯”故事,让学生来推理。要求把自己内心想的,清楚、明白地变成一句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等学生写好后,再公布答案。

四、情境体验

很多时候,人的内心的情绪,处于变化的、波动的状态之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波动和变化。有一次,我故意踏着铃声进教室,唬着脸,将门猛地一推,发出巨大的“砰”的响声。直到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大吼:“太不像话了!你看,这周的作文!”之后,沉默,冷冷地扫射全班,目光有意在某几位同学身上停留得长久些。看着学生受惊吓的样子,我笑道:“对不起,吓着了吧,我演的戏,像不像?”学生马上拿起笔,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想法。这样的情境,几乎随时地能“捡”到,考试宣布成绩前,日常评比获奖或失败,都能成为心理体验的好时机、好素材。

五、矛盾续写

内心的矛盾点,往往是作文的关键点。这个“点”要训练。如,出示片断:“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保住了,当我看到同桌的试卷时,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究竟谁错呢?一验算,我错了。”怎么办?讲不讲?内心展开了斗争……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9期

为孩子提供写作的“实习场”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模拟情境”的有效策略探究

李薇薇

“非指导性教学”这一概念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其含义应是指教学应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应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在愉快、理解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学生的自由学习。

“非指导性作文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让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应是不明确的指导、无痕的指导、艺术的指导。

一、明确写作的意义

应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意义,强化作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儿童的言语交际能力,巧妙地创设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到作文是“有用”的。

二、创设模拟的情境

1.正反例比较策略:出示习作的正反例,让学生在读一读、品一品、比一比中悟出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认识是自我习得的,也是理解深刻的。

2.角色赋予策略:教师通过创设模拟情境,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从而获得角色体验,为写作积累生动的素材和情感体验。比如模拟新闻发布会场景,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领导、教师,获得写作素材。

3.趣味游戏策略:借助“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创造性和生成性,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参与其中,玩到尽兴时帮助他们完成喷薄而出的精神诉求。

4.动画影像策略:为学生提供与习作相关联的动画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理。如提供反映“细节描写”的镜头,让学生悟出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作用。

5.默片配音策略:教师提供一段学生感兴趣的默片,让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时,采用配音、解说等形式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与他人分享。

6.制作绘本策略:用于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用为连环画配画的形式,完成一本自制的绘本。

摘自《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年第9期

顺应天性有效引导

林传

一、满足好奇之心。创设奇趣课堂

教学中,落实三个策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点拨方法。

二、关注好玩天性,开发游戏习作课

着重把握三个教学要点: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以说促写,渗透写法;真情表达,个性成文。

三、尊重好胜天性,引入竞争机制

设立最佳项目奖;举行佳作(优秀片段)发布会;提供习作展示平台,

四、遵循好仿心理,加强仿写训练

仿写教学要注意两点:读中悟法练仿写;仿写训练要突出短、小、广、活。

摘自《福建教育》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