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晴天在哪下载:狼道第五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3:31:32

第五章 借力统驭、变通取胜

——狼性多变

一旦相中哪个猎物,我们会随后紧追,借力取势,如果没有办法立即追获,我们会很快打消念头,立即放弃眼前的猎物,转而寻找其他的猎物。在选择所要捕捉的猎物时,一些弱小的野生动物会考虑范围之内,除此,羊、牦牛等大的动物我们也会想办法捕捉。

为了生存,我们要学会灵活多变,用变通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狼的自述

1.学会借势

在蒲松龄《狼》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内容: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表现出狼的狡猾,表现出狼的借势。

在市场营销中要学中运用“借势”,即新产品要设法和一些知名品牌捆到一起,达到扬名的目的,如七喜饮料的“七喜,非可乐”就是一例。它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领了美国可乐市场的情况下,将自己定位为一种与可乐并列的饮料,很快打出名气。再比如,一种国产名酒打出“南有茅台,北有某酒”的广告,在颂扬了茅台的同时,也使自己跟着扬了名。在市场竞争的今天,越来越国际化的明天,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学会借势生存。

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商圣”范蠡堪称鼻祖。

范蠡是战国时期的名臣、名商,他在刚开始做生意时,由于本小利微,一直难以做大。后来运用借势经营法,很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豪。一日范蠡获悉吴越一带需要好马。凭对市场的了解,他知道,在北方收购马匹并不难,马匹在吴越卖掉也不难,而且肯定能赚到一大笔钱。问题就是把马匹运到吴越却是真的很难,千里迢迢的,人马住宿费就先不说,最大的问题是当时还处在兵荒马乱时期,沿途强盗很多,怎么办,他通过市场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去吴越的巨商姜子盾,姜子盾因常年贩运生意早已用金银收买了沿途强人,于是他把主意打在姜子盾的身上。

这一天,范蠡写了一张榜文,张贴在城门口。其意是:范蠡新组建了一个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不出所料,姜子盾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范蠡满口答应。就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在吴越很快卖出,范蠡也因善于借势,把握商机而大赚了一笔。

借势的方法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广告定位借势,还可以在产品定位、销售方式上借势。

当企业拟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时,一定要认真的研究一下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找出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攻其不足,扬我所长,从而形成自己的产品定位。奥妮的“百年润发”现在全国有名,如果说百年润发还是属于广告借势、借名人扬名的话,那么该公司的成名之作“奥妮皂角洗发浸膏”则是属于产品定位上的借势之作。奥妮皂角洗发浸膏是创业者长久思考的结果。在产品定位上,把奥妮的定位瞄准在洗发水上,并发挥中国的中草药优势,打出了“植物一派,重庆奥妮”的口号,走了一条与洋品牌不同的路。告诉消费者们,洗发水具有化学洗发和植物洗发之分,洋品牌走的是化学洗发的路线,而奥妮却是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延续国人用中草药洗发传统的“植物一派”。

乔治?约翰逊是美国弗雷化妆品公司的一位推销员,由于看到黑人化妆品市场需求旺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便网罗几名同伴,辞去弗雷公司的职位,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弗雷化妆品几乎统治着整个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如果像通常那样采用开发系列产品的办法来同弗雷公司竞争是不可能的,于是乔治?约翰逊与同伴集中精力研制出一种有特色的产品,即特别适合黑人使用的粉质化妆膏。产品生产出来了,如何进行宣传呢?乔治?约翰逊决定采取一些借势经营的策略,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设计出这样一句出人意料的广告语:“当你用弗雷公司的产品化过妆之后,再擦上一点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起初的时候,约翰逊这一非同凡响的举动遭到了其同伴们的一些抱怨:“我们自己的广告,为什么要替别人宣传呢?”约翰逊回答说:“打个比方,现在全美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约翰逊,假如我有办法同美国总统站在一起的话,马上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样,现在在黑人化妆品市场上,弗雷公司的名气最大,在广告上与他们相提并论,不正是提高我们自己知名度的捷径吗?”

看到约翰逊的这则广告,弗雷公司的反映也非常的满意,不仅没有采取任何的反击措施,而且还完全陶醉在被人追捧的快乐之中。消费者在弗雷品牌的号召力下,自然也非常乐意地顺便接受了约翰逊的产品。就这样,约翰逊粉质化妆膏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在此基础上,约翰逊悄悄地采取第二步行动,接连推出能改善黑人皮肤干燥和头发缺乏亮度的“黑发润丝精”和“卷发喷雾剂”以及同时具有美容和防晒护肤两大功能的系列产品。过了几年以后,约翰逊的化妆品把弗雷公司的部分产品都给挤出了黑人的化妆台。

约翰逊是一个非常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大智者,他依靠着强者的名声,先在市场上辟出一块立足之地,尔后不断的发展,最后成为战胜的强者。这种谋略对于创业初期的小企业来说,是一条制胜的捷径。在国外,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大企业,在初创阶段起步都很难,然而,由于他们善于运用“因粮于敌”的谋略,借用强者的力量,韬光晦迹,从小处入手,逐渐发展,最终成为强中之强。

对于新的产品来说,由于其功能和作用不为人知,一时间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有办法和知名的品牌捆绑在一起销售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达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功效。对于老产品来说,如果优势不再,更要设法借势,从而调整产品定位,找准新的竞争优势。

在70年代末,IBM公司受到苹果公司个人电脑的一些冲击,决定捍卫其在电脑业“霸主”的地位,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职开发新的个人电脑,以与苹果电脑抗衡。为解决电脑软件的配套问题,他们先走访了研究公司的基尔道。基尔道对这送上门来的生意当然充满兴趣,不过这次他显然没有弄清状况,只想依往常惯例对每套软件收取200美元的权利金。

IBM另外也走访了微软公司的盖茨先生。他很快警觉到:眼前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IBM电脑可以轻易超越苹果电脑,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只要跻身IBM阵营,未来前途无可限量。

为了拉拢IBM的生意,盖茨还开出了一些诱人的条件:不但配合IBM规格的需要,以及对品质的要求,特别设计磁盘作业系统(DOS);而且要价很低,只对每位用户收取不到50美元的权利金,对IBM则几乎是免费服务。不过他要求未来可以对其他客户销售略作修改的版本。这就是日后的PC—DOS与MS——DOS的由来。

盖茨的这些条件听在IBM人的耳朵里,真是顺耳极了。双方各打各的算盘,简直一拍即合。IBM的人万万也没有想到盖茨这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生意经,其实已经为微软敞开进军IBM个人电脑的大门,不但日后作业系统销售量可观,微软还可以得先天之利,开发更多应用软件,这可是数不尽的财富。但是真正的事实上,微软这些根本就没有磁盘作业系统,盖茨只是使用了他的稳军之策,隔天便跑去找朋友买了一套以应急,没想到日后却成为微软的摇钱树,盖茨真不愧是高明的生意人,他很了解搭上IBM便车是这辈子最快的成功之道,因此,对此业务可说全力以赴,不敢放松。

微软的成功,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在一起的,但其善于借势借力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关于借势经营,美国商人之神约翰?华莱克有一个著名公式:生意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在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做强,那么必须以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广泛借助各类外界资源(公共资源和对手资源),开门造车,借船出海,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做好借势的经营,首先就要设法的形成自己的一些优势,做到“借”之有道。不仅要掌握“借”的方法,还要分析和发现自己赖以伸手外“借”的立足点。企业只有具备了外借的立足点,才可以真正发挥借势经营的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海尔集团,曾与日本的三洋公司合作,在日本合资成立了三洋海尔株式会社。通过这么一合作,海尔轻易地便获得了三洋公司在日本的销售渠道,而三洋更是看上了海尔在中国的42家直属销售公司。如果海尔不是首先具备自身的强大优势,在国内已经成为优势品牌,这种合作是不可能的。其次,企业要学会化别人的优势为自己的优势。我国的联想集团,创业之初只能为IBM做电脑销售代理,不能独立生产。但通过销售代理,联想在销售渠道的组织、销售网络的构建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联想也推出了自有的品牌,由于充分的运用了销售的优势,使市场份额不断的扩大,现已成为国内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生命能否借势,那就要看如何的借势,借势的目的是什么,完全依靠生命的敏锐和生命的智慧,因为只有敏锐和智慧,才能清晰的知道自我的需求,才能按照生命的需求去寻求最有效能够激发生命力量,能够扩展生命力量的源泉,否则不但对生命成长不利,而且会造成对生命成长的阻碍,因此敏锐借势,生命如有神助。

因此,要想生命能够真正的成长,就要学会借势。

2.灵活应变,以智取胜

狼具备对变与不变的把握,充分体现狼的智慧,为了避免更多狼的死亡,为了使狼群得到足够食物,狼群会自觉控制自身的数量,狼群在自然环境成人类捕杀而大量死亡,狼群立即改变“生育政策”,允许狼群内部或其它狼群寻找配偶,生育后代,成为狼群的自下而上是第一要义。狼群的捕食的选择也体现它们灵活变化的智慧,当发现训鹿数量减少时,就尽量减少捕杀,而转移其它动物目标。

做事灵活,懂得应变,这是狼的一贯作风,对于人来讲,这种作风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应该学习狼的灵活应变,以智取胜的智慧,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比如在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当事人如果能够灵活应变地去处理,肯定会使伤害减少到最小,而且让每个人心里都不会出现什么别样的想法,这就是做事要做到智。

西尔斯公司:灵活应变

西尔斯公司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零售企业之一。它拥有30多万名职工,仅仅印刷在商品目录上的连锁商店就有1600多家,另外还有800多家供应契约商,其子公司也遍布于欧美的各大城市。

西尔斯公司由理查德?西尔斯于1886年创办,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几次大变革,跟上了潮流,在稳定中增长和发展,成为美国经营最成功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西尔斯公司虽在采用尖端技术领域并无令人瞩目的贡献,但它对美国消费者的购物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方商业界享有“零售业科学院”之美誉。

西尔斯这个历经百年不衰的“百货王”,其主要成功经验是:决不墨守成规,而是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

西尔斯公司初创时期,主要以美国农民为供应对象。当时美国农村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农民的需要与城镇消费者又不相同,农民购买力虽不高,但总体上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要开拓这个市场,非采取一套有针对性的经营方式不可,首先是组织生产和提供符合农村需要的商品。其次是要做到价格,供应稳定,产品耐用,还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准时付货,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西尔斯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原来只是一个铁路货运的钟表代理商。因为几次被顾客拒绝收货,影响了他送钟表的生意,他在无可奈何中想到利用邮局寄送,结果非常的顺利。由于他对美国农村市场的特点了如指掌,于是,经过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销售和经营策略。西尔斯经常收购一些因积压欠债而遭扣压的商品向农民兜售(这些商品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登一次广告,做完一笔生意就告收盘。这种类似于交易会的零打碎敲的买卖,使他狠赚了一笔钱。西尔斯还在邮购商业方面动脑筋,对于印刷邮购用的产品手册,沟通邮购渠道,建设邮购专用工厂等,都均有建树。不过,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加之他本人缺乏高超的组织能力,所以,尽管他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西尔斯公司,但使公司真正走上大企业轨道的,却是他的继任者。

1895年,米利斯?洛森沃尔德加入了西尔斯公司,他对公司的发展,特别是邮购业务的扩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邮购商业的特点是利用信件订货,然后再通过邮件付货,从而把本应有买卖双方面对面成交的市场延伸到了消费者的家庭之中,也就是顾客足不出户,坐在家里根据店方发出的商品样本或广告订货单,即可订货。买主卖主不谋一面,便可以完成一笔交易。其实,邮购商业并不是西尔斯公司首创的,但使邮购逐步发展成为重要和大规模的零售商业形态的却是西尔斯公司和洛森沃尔德。

洛森沃尔德基于当时美国农村交通不便、农民进城购物困难的状况,认为邮购非常适合他们,于是他对邮购业务倾注了大量心血,并采取了一系列大胆措施。例如,他从市场调查分析入手,精心编印了非常实用的邮购商品样本,坚持了“保证满意,否则原款退还”的经营方针,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让管理人员既有应有的权力,又有明确的担负责任,他的经营原则是既要物美又要价廉,真正做到成本尽量的降低,售价最大化的便宜,以薄利多销来赢得顾客,此外他还坚持品质必须要保持到最好的。从本世纪初起,洛森沃尔德便在西尔斯公司总部所在地芝加哥成立了邮购工厂,他采用标准的流水作业方式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西尔斯公司与各主要制造商还建立起了一种与其说是购买,不如说是代理的特殊关系,从而保证了质高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众多的消费者。洛森沃尔德的经营战略在不断的扩大起来,1900年西尔斯的营业额仅110万美元,而10年后却增长到了6100万美元,又过了10年,即1920年,已增长到了245亿美元,他当年经过深入调查编印的邮购商品手册上,农民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从农业机械零部件到及帽鞋袜锅碗瓢盆,无所不有,至今还仍被一些商业学校用作教学的参考,“如不满意,原款退还”的方针,把买方提心吊胆改变成为了卖方兢兢业业。到了70年代中期,西尔斯公司邮购营业额每年都有数十亿美元之多,遥遥领先于美国和世界其它同行。如今,西尔斯公司大力推行的邮购商业,在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美国的邮购总额更是不下1000亿美元,德国也有100亿马克,日本也超过了1万亿日元,英国也有30多亿英镑,意大利也达到了13万亿里拉。

20年代后期,伍德接了洛森沃尔德的班,领导着西尔斯公司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伍德早年在西点军校学习,毕业以后到菲律宾服役,又到巴拿马参加当地的开发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晋升为将军,主持军需物资的供给、采购及运输,得到过联邦政府勋章。战后被西尔斯公司聘为副董事长,他针对当时美国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变化,采取了新的经营策略,紧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他一方面继续抓好邮购商业,另一方面,则以更大力量着重发展门市零售——零售商店,扩大服务对象,同时为城市居民和农村消费者服务,从1925到1929年,西尔斯陆续开设了324家零售店铺,到1931年,零售营业额更是超出了过去邮购销售的营业额。

西尔斯公司零售商店的激增,使其提出了加强商店管理的新课题,可是过去成功的邮购业务,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公司培养商店管理人才,伍德在他任公司经理的头十几年时间里,对提拔、挑选、培养人员的工作,抓得紧而又紧,这种重视培养人才的作风,西尔斯公司一直延续至今天,这也成为西尔斯公司不断发展,不断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邮购业务是高度集中的,不多的邮购业务即可供应全国,而遍布纵横几千里美国大陆上的零售商店,却不能事事均由总公司亲躬,必须有更有效、更合理的管理层次,各地区商店的独立经营和公司的统一领导,又是缺一不可。既要实现中央集中采购,又要多店铺分散销售,因此伍德采用了采购部门的集权管理与销售部门分权管理相结合的新的经营组织。1948年西尔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关是董事长、负责商品的副董事长,负责人事的副董事长、以及负责计划与控制的五人小组与各地域事业副董事长组成的联合管理机构。

伍德在西尔斯任职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锁经营体系,连锁商店是在同一资本下经营性质相同的店铺的综合体,它们挂同样的招牌,用同一个店名,陈列和装潢形式也基本一样,经营的商品类别也大体一致。由于连锁商店其规模巨大,是可以统一进货,统一宣传的,这样不但使进价的费用大大降低,而且还使本来巨额的广告费分摊到每一店铺的时候减少了很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必然处于有利地位。西尔斯连锁商店不仅在美国本土上获得很大的发展,其触角还延伸到了加拿大和欧洲。

50年代初期,西尔斯公司又首创了郊区型购物中心。融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为一体的购物中心,甚受人们的欢迎,很快遍及了整个美国。郊区型购物中心的出现,不仅是商业设施上的一大改革,而且对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城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1954年,领导了近30年的伍德退休并离开了西尔斯公司,此后,西尔斯公司的总裁等高级领导人员每几年就更换一次,公司的经营方式也随之而发生一些变化。总的来说,50年代以后的西尔斯公司涉足的经济领域更广泛了,不仅是百货大贾,而且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宝石商和美国最大的书肆之一,六七十年代以后,西尔斯公司不仅成为了经营艺术品的大买家和大卖家之,经过发展又继而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不动产业和金融业之中。

可以说,西尔斯公司的成功,无疑是与他各界领导者的灵活应变和紧跟市场的节奏分不开的,也正是其领导者的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才有了西尔斯公司今天的辉煌。

梅大师随机应变

1952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所在的慰问团来到朝鲜战场上,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由于条件不好,舞台是搭在露天下的,如果演出时,再遇上刮风,演员很有可能会出丑。

一天,梅先生出演《贵妃醉酒》,由姜妙香、萧长华二位助演裴力士、高力士。那天就赶上有风。演到后半部,杨贵妃在百花亭醉酒,已有醉意,但唐玄宗还是没有来。杨贵妃心里烦闷,便拿伺候她的两个力士耍笑。戏里有杨贵妃把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凤冠上的情节,称为“冠(官)上加冠(官)”。梅先生刚把高的帽子戴在自己凤冠上,由于风的原因,不想帽子竟掉在了舞台上。

这时,如果演员心里慌乱,自己蹲下身子再去捡,或者不捡,都必让观众知道出了失误,还有可能引起哄笑。此时,梅先生没有慌乱,他继续做出醉态,向扮高力士的萧长华先生一指,然后再向舞台上的帽子一指,示意他把帽子捡起来,再由自己戴上。萧先生领会其意,把帽子捡起来,递在梅先生手里,随说:“瞧您醉成这个样儿,留点儿神吧!”梅先生又重新把帽子戴了上,戏继续演下去了。而台下观众和台上演职员的人,谁都没觉得这处是个失误;都认为是梅先生在这儿加了戏,突出表现杨贵妃的醉态。

还有一次,在政协礼堂演《凤还巢》。演到程雪娥遵照父亲的意思,在帘子里偷偷相看书生穆居易的相貌时,有“遵父命在帘内偷觑才郎”等几句唱,在这几句唱中有个“回龙”腔。那天梅先生一时失神,竟然把这个“回龙”腔给忘了。当时很多演员都用眼睛盯着他,拉胡琴的先生也并不知道梅先生忘腔,手里的胡琴照样往下拉。就在此时,梅先生做了几个看中穆居易,点头、羞涩的动作,用动作把这个没唱出来的腔遮盖过去。也是前台懂戏,后台大伙儿,全认为是梅先生是加强表现程雪娥相中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人,从而产生强烈的羞涩,故意把下头的腔省略的。那天电台录音的人也都认为梅先生在这里表演得很细腻。

戏演完了,梅先生却告诉后台的录音人:“今天这出戏可先不要播,看才郎时那个‘回龙’腔,我不知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才用动作遮掩了过去。可不能让学这出戏的人这么学了去,那可是谬种流传。”但大伙儿却说:“您今儿个表演得可真好啊!”梅先生说:“今儿个的这个表演,保留下来,那个腔以后还得照旧唱。”

可见,老艺术家梅先生的随机应变,不仅使他扭转了失误,而且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说明,一个能保持高度清醒和冷静,随机应变的人,在危难之时也能寻找到生活的真谛。

3.以变应变

当狼靠近猎物时,会咬住猎物后腿踢不到的位置,像肩部、臀部、颈部等。狼群为达成目标所使用的策略是变化万千的,这就是狼性的多变,它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因为这是它们智慧的生存法则,狼群也是凭借这种高明的策略而达到最终目的的。

说到以动制动、灵活应变有人可能会认为主要体现在用兵之上。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事务也应当这样。以动制动,也可以算是对“以静制动”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当然,这里所说的动,并不是主观、盲动(冒险),而是要积极主动、灵活应变。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临事之智》曾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的随机应变,也正是出人意料,见风使舵,以变应变之人。

在1966年,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回到台湾定居下来。同年6月,台北某学院举行毕业典礼,特邀林语堂参加,并请他即席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的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冗长乏味的演讲,令台下听众昏昏欲睡。轮到林语堂时,他抬腕看了看表,已是十一点半了,于是就改弦换调。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他的话一出,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一片笑声,接着与会者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位优秀演讲家的拥戴。在第二天台北各大报纸上均出现了“幽默大师名不虚传”的消息。

这里,不难看出林语堂面对昏昏欲睡的听众,所采取正是出人意料,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策略,并且收到了神奇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了以变应变之术的扭力。

由此可见,不管是战场还是生活,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只有适应变化才能生存。“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不变法则,而这个“适”就是一种以变应变。

孙子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化莫测,常人很难做到“看云识天气”;世上的事,亦常常是风云突变,叫人难以把握。因此我们很难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很难知道明天我们要面临什么。也就是说未来是很难预测的,因此,特别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要懂得变通的学问,在制定和执行的决策时,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变化。只有做到了“因利而制权”,适机而动,以变应变,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现在社会正是一个加速巨变的时代,凡是不能随着变化而调整脚步的企业和企业家,恐怕越来越难以生存。

变,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变,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家的态度有三种:一是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没有实力的支撑,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这只是一种最消极的态度。一个新的产品问世了,而老产品就应该降价了,如果还是老产品、老价格,岂不是坐以待毙?这样的企业正应了一句古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是以变应变。这种态度其实也只能算作很无奈的一种选择。人家拿出了新产品,你跟在后面来个“东施效颦”;人家降价了,你慌不迭地也来个大甩卖,变来变去始终是被动应付慢一拍,在这种情况上只要能够不拖垮就已经是不错了,新局面是难以看到的;三是以变制变。一个“制”字,情况大不一样了,而他所反映出来的只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度势控变的能力,其效果是变反倒成了一种机遇,在变中获得新的发展。

以前,有一个出海打鱼的好手,很爱发誓,他听说最近市场上墨鱼的价格最贵,就发誓这次出海只打墨鱼。然而,上帝很不给他面子,这次,打到的全是螃蟹,渔夫很失望的空手而归;当他上岸后才知道螃蟹的价格要比墨鱼贵很多。于是,他又发誓,第二次出海只打螃蟹,可是他打到的只有墨鱼,渔夫又一次空手而归;于是第三次出海前,他再次发誓这次不管是螃蟹还是墨鱼他都要,但是,他遇到的都只是一些马茭鱼,渔夫第三次又失望的空手而归,可怜的渔夫再也没有等到第四次出海,就已经饥寒交迫的离开了人世。

像这样的一位打鱼的好手,为什么会在自己最坚定的誓言中死去?如果渔夫把第一次打到的螃蟹拿回来卖掉,最起码可以保证渔夫吃饱穿暖;如果他能够把第二次打到的墨鱼拿回来卖掉,那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可以不用为肚子饿而犯难;如果把第三次出海打到的马茭鱼拿回来,也可以填饱肚子,如果他当时能够随机应变的话也就不会到最后而饿死。但是他却把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给放走了,所以说对事情就需要有随机应变的一个能力。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要想生活过得很顺心,就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商战争中亦是这样。市场竞争,风云多变,以变应变,变不胜变,都应努力做到掌握主动权,这是一种经营之道。在商业竞争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经营决策、营销谋略、人际交往、企业竞争商业谈判、法庭辩争等等。面对挑战、面对竞争,谁能谋高一筹,谁就能赢得胜利。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会上,有200多个人落选,只有一个人当上了这家大公司的CEO。

为了考察应聘者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考官便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如果在一个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开车路过一个车站,看见车站里有3个人,一个人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个是你做梦都心爱着的人,请问,在你的车只能坐2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谁来做你的车?

在那些应聘者当中有的人说选老头,把老头送进医院再说;有的人选择医生,因为这位医生曾经救过他的命,把医生送到医院再叫救护车救那个老头;有的人选心爱的人,结果考官们都一个个地摇了摇头。

直到有个人进门后,仔细地看了看题,那个人抬起头自信地说:“我会把车交给医生,让他送老者去医院抢救,至于我,会陪着心爱的人一起等车。”考官们听后,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这个年轻人被录取了。

正是因为这个年青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了考官的赞赏,所以才被录用了,随机应变反应出了一个人的智商有多大,是否能够把某些事情应付得来。

在一个聪明人的眼里,认为每一天都会是他们新生命的开始。因为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种超越,才使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像那些视艺术为生命、把科学看作是灵魂的人,他们是从来都不会停步的,伟大导师的非凡创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范。哥白尼的日心说,拿破仑的壮举,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他们超越了时空架起的天然丰碑,征服和影响着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有一位很孤独的年轻画家,他除了有自己的理想以外,别的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远行。起初他到堪萨斯城的一家报社应聘,那里的良好氛围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编看了他的作品后认为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他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就在教堂里面作画。由于报酬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一天,疲倦的画家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见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小老鼠。他微笑着注视着它,而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后来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现。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种运动,表演杂技,而他就奖它一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谊。

不久,年轻的画家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是他在这次机会当中并没有成功。

黑夜里,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想起车库里的那只小老鼠,灵感在暗夜里闪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也因此名扬四海。探索、创新改变了整个世界,科学的发现,人类的进步,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的舍身探索。

尼采说:“生命企图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图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

生命也是以变就变的道理。

4.当断则断

狼的残暴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存的专注,对敌人的果决,面对困境,它们当退则退。面对猎物,它们会果断出击,从不犹豫。正是由它的这种当断则断的果决意识,所以,它们才会成功,成为独霸草原的强者。这些运用到我们生活、事业中也是非常可取的。

猎人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他看到一只兔子蹲在草地上,就立即拿起猎枪瞄准。此时,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是打到这只兔子就吃它的肉,然后把皮卖掉,再买只小鸡,小鸡长大后就让它孵化,等……我就卖了它们娶个老婆,老婆生个小孩,上街去打架,我就驯斥他说:“嘿!你们这些畜生……”话音刚落,兔子受惊,跑得无影无踪。

有一个朋友,在1996年的上半年里,全国商场一片红火,他便贷款修造一栋大楼,准备下面做商场,上面做酒店;结果1996年下半年全国大中型商场过剩,在犹豫不决中迎来中国零售业态的调整与变异;于是后来准备做超市,后来别人的超市也先后的开起来,超市他又不想做了,准备把大楼卖给银行去搞金融市场,但是1998年同行的写字楼纷纷瞄准银行,且别人已捷足先登了,只好又打起高科技的牌子……这是典型的“猎人打兔子”的行动。

决策难导致的当断不断乃部分企业的通病。老总要照顾全面,对事物的考虑多一些情有可原——统帅不能有过多过细的知识——太多的知识使人过于优柔——企业智囊们此时在论证充分的前提下要帮助老板下决心。

决策后执行不力那么又会造成决策层的过多反省,故而竖毅、有效的执行决策乃执行层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经营行为,我们实施了就实施了,没有什么反悔的,这有企业“血”的教训作殷鉴。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时,在充分的信息支持下的果断决策十分重要且必要,不然,企业恐怕连兔子肉也吃不上。

中国人历来善于妥协,长于通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一种“将就”态度。对人生,有“好死不如赖活”的说法;对婚姻,有“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的俗语。

这种处世哲学,也并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可取,只是如果太泛化的话,那还是有些不太好。比如婚姻,如果明明知道那是一潭令两个人都要窒息的死水了,为什么一定还要“泡”在里面,硬要维持下去呢?所谓孩子,所谓面子,这些因素难道真的就该成为死亡婚姻存在的理由吗?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一直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可是,到最后,往往孩子的幸福无从说起,大人的面子也没保住。反反复复的折腾,到最后还得痛下决心,将那个负心的人给狠心的彻底抛到一边。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情不能将就,当断则断,该放弃就要忍痛放弃。如果早点懂得放弃,也不至于让自己一再受委屈,弄得心力交瘁。

至于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人,这个世上是没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的。因此,一个人试图面面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决策就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就要尽力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心。所以,这样一个人便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独立精神。

 

犹豫不决的人常担心事情的凶吉好坏,今天做出一个抉择,明天会发生更好的可能性,总是不敢做决断。他们因此失去很多好机会、埋没很多好想法。

良机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抓住机会。

雷厉风行难免会犯错误,但总比什么也不敢做强。

威廉?沃特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永速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凯撒式坚忍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人,与别人进行商议,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在那个方面他都不会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以致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5.学会取舍

在狼确定目标后,它们从来都不会毫无目的的去攻击它们,而是先了解对手,它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口中之物,然后再抓住机遇;在面对目标时,狼学会了取舍,所以狼的一生在攻击目标时很少失误。

操兵如狼,进退取舍也要会使用。学会取舍,人生才能做到浓入而淡出,才能超脱自然和恬淡生活。看透得失的道理,会更加轻松把握一切而笑看云起云落、鸟飞鸟归。

鲁迅先生曾经对“拿来主义”做过一番的评论:“我们要学会取舍,对于好的东西,诸如西方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取’,要拿来。对于又好又坏的,我们可以取他好的一面,如鸦片,可送入药房,对于无用的如‘姨太太’,我们要‘舍’。”

上述的一段话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的确,当今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要学会取舍,正如同打开一扇窗,我们既要呼吸新鲜空气,又要防止飞虫进入。对于好的要取,对于坏的“糟糠”便要舍。

现代的人很喜欢包装自己,将自己包成“洋”货,自以为很前卫,很“酷”,但却不知其实不过是取别人的糟糠而已。有一则报导:一家方便面厂用几百万向国外购得一套制造方便面的流水机器,结果却安装不了,一问才知道是国外已被淘汰的七十年代的机器。如此“取”的损失可真是代价惨痛。所以,学会取舍就显得更重要了。孔子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尚且如此,那我们呢?那家厂的“取其糟糠”便是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如此“借鉴”我们要不得。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取舍。

在现代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会有很多新鲜事物进入我们的眼界,由于我们有正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各方面不够成熟,且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取舍,取其精华,舍其糟糠;不要好坏一齐接受,一不小心,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终身悔恨不已。

但愿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出现那些不好的事情,多一些“取其精华”,少一些“取其糟糠”,做到取舍得当。

一个年轻人非常羡慕一位富翁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询问他成功的诀窍。

富翁弄清楚青年的来意后,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就到起居室拿来了一只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的看着,只见富翁把西瓜切成大小不等的三块。富翁把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说:“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如何选择呢?”

青年盯着最大的那块说:“当然是最大的那块了。”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却吃起来最小的那块。在青年人还享受最大的那块西瓜的时候,富翁已经吃完最小的那块。接着,富翁微笑着拿起剩下的那块,还故意在青年人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其实,那块最小的和最后一块加起来要比最大的那一块大的多。

青年明白了富翁的意识:虽然富翁吃的西瓜没有自己吃的大,却比自己吃的要更多。

如果没有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富翁获得的利益自然比这个年轻人多。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适时的放弃眼前的利益,是获得更大成功的前提。

取舍之间,彰显智慧。人生的成败在于取舍。有能者善取,通悟者懂舍。取舍有道,张弛有度,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那什么才是我们应取的,什么又是我们该舍的?

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则舍鱼而取熊掌。这便是取舍的基本境界——择优而从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可以反映个人志向的高低。志向高的,才会选择熊掌;志向远的才会有能力去取熊掌。正如大鹏与晏鸟雀,一个胸负壮志,在苍穹下振翅高飞俯瞰大地;一个心胸狭窄,在树林间胡乱穿梭不晓青天。所以取舍的第一层含义,便是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生和义,也不可两全的,于是便舍身或者取义。这便是取舍的更高境界——通悟。世间万物,皆不能永存,今日取得也终有一天会消逝。只有有限之上的无限,才是永恒,才是真正该取的。以人度之,这便是生存之上的思想与精神。有人一生无忧无虑,然却碌碌无为最终被人遗忘;有人一生屡遭磨难,然却精神崇高虽身死而灵魂犹存。所以取舍的第二层境界就是要求我们通悟自然,通悟生命。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舍弃自我的至高之境,只有在有限的个体融入无限的群体与自然时才能达到。所以,取舍的最高境界是与群体、大自然融合。雷锋说:“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便是个体与群体的融合。伟大的牛顿说:“大自然就像是无边的海洋,而我就像海滩上的一个拾贝的孩子,永远不知它的广博。”最能读懂自然的他,这样指出自身的渺小,这便是个体与大自然的融合。因此,取舍的最高要求,就是可以达到舍弃自我,投入群体和大自然中。

如果你要想当作一名考古学家,那么你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舍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当一名科学家,就得一丝不苟地努力;然而,要想出家,就得舍弃尘世的五欲之乐;甚至要想成佛,就得累劫行菩萨道。人,为什么不多一点坦诚,少一些掩饰?为什么不多一点忠厚,少一些诡谲?为什么不多一点纯真,少一些欺诈呢?

当然,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人,更不可能十全十美。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取、如何舍。

舍取是一种态度,简单是一种心境。人生之旅,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舍弃,保持简单的心境,才能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人们还是不要过分的贪婪。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富豪,对“简单”也似乎情有独钟,人们很难从其穿着上发现其富有,有的只是“简单”。要知道,“简单”丝毫掩盖不了、也销蚀不了他们富有的财产。

当然,简单的生活,不是强调人生无为,不思进取。生活中,要争取你该争取的,追求你应追求的,做到取舍有度。

“取”是一种本事,“舍”也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生之初时,只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长;取得知识,增长才干。长大之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人生之路漫长,有坦途,也有崎岖之处和险滩。当走到崎岖之处和险滩地方的时候,就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此时则更要懂得舍,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贪小便宜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启程的脚步就会被羁绊;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该得的就可以得到,不该得到的也不要勉强。不知是哪位作家的格言:“来的偶然,去的必然。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去之间,能留下多少就算多少。”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己的前因而造的后果,还有什么喜与忧呢?又有什么要埋怨的呢?把握当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那怕只是跨出一毫一厘,哪怕是失败。其实失败是最终的成功。也许今天的舍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舍弃你的贪欲,也许就可以轻装前进;舍弃贪欲,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去做自己要做的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舍弃该舍的贪欲,这样,会改善你的气质,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任,更会使你变得精明、理智。

舍弃失情带来的痛楚,舍弃屈辱留下的仇恨,舍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舍弃耗费精力的争吵,舍弃没完没了的解释,舍弃对权力的角逐,舍弃对金钱的贪欲,舍弃对虚名的争夺……

今天的舍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一例。舍弃是为更好地拥有!

“勤——繁——清瘦——生”是板桥追求画竹艺术中所经历的四层境界,也正是人生所成就事业的一般的规律,其中的要诀在于学会“取舍”。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趋于完善的,发展的过程实质是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在量的积累中,取舍不当便会迷失发展的方向;面临着质的变化,不能推陈出新地舍弃,就没有突破,没有开拓进取,就没有质的飞跃。从一层境界跨越到另一层新的境界中是很艰难的,它更要求我们有取舍的勇气和魄力,更要求我们善于取舍。

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好好地经营它。

因此,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是要我们取舍的,“舍”,有时表面上看来令你有损失,但实际上善于“取舍”,往往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学会取舍也是一门艺术。

6.物竞天泽,适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认真观察和寻找目标和猎物,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着这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因此,狼在那个优胜劣汰的动物界中,从不守株待兔,它会主动出击,所以,它们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狼,虽不是高级动物,但却是很优秀的动物之一。它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的大家庭中,正是这种精神在鞭策着它。

生活,就是生存中发生的事情,生活根本就不会静如止水、波幅不惊的,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到各种的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所以,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变故时,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失败和挫折时,当我们的生活降临厄运和灾祸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有一只虎皮的鹦鹉,飞出笼子逃走了。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后,人们在森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竟会有鸟饿死!用看林老人的话讲:“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饿死。”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因此,生存如同登山一样,经验丰富的人,便可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往往会到达光辉的顶点。缺乏锻炼的人,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而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体质太差而被淘汰。“自古英才出寒家”,寒家之子,在忧患中学会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成为人生的“适者”,人生之路蜿蜒曲折。那些饭来张口的笼中鹦鹉在累累秋实面前饿死,原因很简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死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本领,这样才会使生命繁衍不息。

同样,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是热闹的,就是因为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与别的生命相比,我们人类能如此“高级”,就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我们这一代要想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只有从小,从现在起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共同去面对将来的艰辛和苦难,致使自己在道路上出类拔萃。

国外的一家森林公园里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但是过了几年,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大大违背了养殖者的初衷,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接受建议,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给捕食了之外,其它的鹿它们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提示的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的法则。人类社会也一样是遵循着这样的法则——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的意识、追求、精神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成为影响我们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得学会适应: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适应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和竞争。否则,我们面对的只能是被社会所淘汰的结果。

达尔文曾经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也有经济学家曾说: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就是适者生存。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富贵贫贱的因素,始终脱离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

因此,适者生存,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会成为一个人行为的导向。因为适者才能发展,不适者就将被淘汰。竞争生活的人都按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于是一个社会衡量人成败的准则,就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

1977年出生的金忠玉,18岁到了长春市的轧钢厂,做了一名轧钢工,在一年的时间里,刚满19岁的他便下岗了。可以说为了能让他端上个铁饭碗,将来有个好前程,他的父母供他读技工班,又费尽周折进了轧钢厂,终于让他当上了一名国企职工。可说下岗就下岗了,一切都成了泡影。金忠玉说什么也别不过这个劲儿。家里人想尽办法、四处托人,试图给他调到别的国有企业,保住这个铁饭碗,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在一次次没有结果的等待中破灭。

在梦醒以后,金忠玉就开始出去找活了。应该说,与众多的下岗职工相比,金忠玉有着他绝对的年龄优势,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哪都有人要。他先后跟车跑过运输、当过家具搬运工、喷漆工。后来,他听说完达山乳业公司招聘业务代表,也就送奶员,他就报了名。那天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系着领带,打扮得特别酷。其实,当送奶员哪里用得着这身行头呀?招聘者便问了他一句:“你是来应聘站长的吗?”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问话,却让金忠玉的心里撒下了希望的火种。

在他以后做送奶员期间,做得极其投入,也极其认真。有一位客户要求每天在5点半把奶送到。因为他女儿6点上学,送晚了怕耽搁女儿上学,送早了按门铃怕影响睡眠。于是金忠玉每天在5点半之前就赶到这个客户家的楼前,盯着手表等,打出1分钟的上楼时间,5点半准时按响门铃。日复一日,风雨不误。金忠玉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感和信任。有的拉他进屋吃饭,有的往他手里塞水果,有的干脆把续订奶的钱直接放到奶箱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支送奶员的队伍里,金忠玉的工资始终名列前茅,从送奶员升到班长,终于又成为一站之长。金忠玉也没有想自己对于这个工作竟能干得如此得心应手,一种久违的自豪感、成就感在他年轻的胸间久久涌动。

有人问他,想长期干下去吗?他想了想说:“这不好定,但有一条我认定了,无论是‘铁饭碗’还是‘泥饭碗’,适合自己干的就是最好的饭碗。”

的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只有我们去适应所在的环境,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时代给淘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它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面对挑战,学会在压力和竞争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根据问题的发展,使自身做出正确的变化和调整。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是工作中的大忌,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懂得创新,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生活中大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里,也只有竞争才能让我们永葆活力,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我们生存在一个毫无竞争压力的“温室”中,我们的意志也最终会在安逸中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从而失去自己的思想和活力。

当然,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我创新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就不敢参与竞争,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由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自己的生存空间,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市场经济却教会我们,“适者生存”也是一个硬道理。

因此适应便是金。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坚定了意志、磨练了毅力、增强了自信、培养了才干、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从而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体验了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

优胜劣汰,鼓励竞争,鼓励公平的竞争。这样才能激发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风雨和坎坷中学会适应,在适应中去显现人生的风流,谱写人生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