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去吹吹风表达:砸碎传统教育枷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58:09

砸碎传统教育的枷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春友   2010年9月

 

【摘要】: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对学生约束太死,它像一副枷锁,禁锢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传统教育影响越深,思想就越保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砸碎传统教育的枷锁。给学生创设一个海阔凭鱼妖,天高任鸟飞的巨大空间,让他们自由翱翔。

 

【关键词】:传统教育   枷锁   创新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我觉得封建意识依然太浓太浓。尽管我国已推翻封建王朝统治近百年了,但是,封建思想的余毒仍然根深蒂固,它仿佛一只巨大的幽灵充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挥之不去。教育教学也是如此,这只幽灵酷似一副巨大的枷锁套在青少年的项肩之上,压得他们喘不过起来,禁锢得一动而不能动。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老师像铸造工人一样,把一个个流光溢彩,激情四射的鲜活生命,浇铸成一只只灰暗无光的标准件。原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变成了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缩头缩尾的书呆子。这样的教育只会训练出听话驯顺的庸人,难以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英才。

当今社会已深处知识爆炸时代,改革创新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我们的教育始终未能彻底摆脱封建传统教育的羁绊,它师道尊严,千人一面,万马齐喑,看似严谨却更是一种禁锢。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遇事往往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疑虑重重;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坐失良机,与成功失之交臂。很多成功人士(除知识密集型行业外)的学历并不高,甚至是低学历,初中、小学毕业的大有人在。而很多高学历者一生平平庸庸的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受约束的程度不同所致。接受传统教育的时间越长,所受的约束越多,思想越保守,行动越落后,越没有闯劲。与我国相比,西方的学生自由、张扬,甚至随心所欲,看似松散却更是一种解放。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中没有什么框框和权威,遇事敢想、敢说、敢干。霸气十足,舍我其谁,何愁不成大业?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过:“中美学生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西方的学生从小就不把‘听话’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而中国学生则相反。”他还指出:中国学生不要太乖。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级学者有一千多人。然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左右的华人,获此殊荣的仅有十位,而这十位杰出科学家均不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他们有的生活在台湾,有的生活在香港,有的一直生活在国外。从遗传学角度说,他们与我们没有什么差别。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同。从教育学角度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那样优秀而我们如此平庸教育之不同使然。

在同样的环境搞研究,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表现相差甚远。杨振宁教授在上海作报告时说:“中国的学生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在实验室手足无措。”李政道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留学生考试成绩比美国学生好得多,但10年后科研成果比人家少得多。”他还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从何而来?

第一要解放思想,破除封建迷信,老师的话不是圣旨,教材不是圣经。要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八年级语文下册有一课是美国著名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写的《重塑生命》,讲的是莎莉老师如何把她培养成才的故事。文中有这样两句话:“我坐在走廊里,从母亲的手势和家人匆忙的样子感到家里一定发生什么重要事情了”和“阳光透过金银花的缝隙照在我的脸上”。一位老师讲完这一课,竟无一个学生对此提出质疑,更可悲的是,这位老师自始至终也没能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且不说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将来能不上当受骗就很不错了。

第二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要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不要把学生禁锢得太死。遇事要倾听学生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青少年正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时期,各种自由活动最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我们不能横加干涉。有个5岁多的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偶然把一块瘦肉掉进了盛满水的茶杯,他发现肉沉底了,看了一会就掰了一块馒头放到茶杯里,他发现馒头不会沉底,感到很惊讶。他刚要说话,他的母亲就批评说“茶是让你喝的还是让你玩的?”这样的管教难道你不认为它是在阻止孩子的科学实验吗。学生如果从小被限制得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动,长大之后就啥也不敢干了。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动。飞机设计师在头脑里构建出一架新型战机的形象,作家在头脑里构建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等等,都属于创造想象。无论是科学的发明,还是文艺创作,都必须事先在大脑里形成活动的最终模型,即想象的结果。可见,创造想象是创新活动的必要环节。没有创造想象,创新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位小学语老师,在讲了《一个苹果》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思考题:想象一下上甘岭战士剩下的半个苹果的去向。这样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很有好处。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主要成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那里培养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产生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很多理工科毕业生把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看做是一种无尚的光荣。贝尔实验室作为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它有什么特色呢?在贝尔实验室创办人塑像下镌刻着这样一段话:“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写,尽可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鼓励他们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然而,至今一些教师仍然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程式化,让学生死板硬套,形成定势。这里还以《重塑生命》一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在划分课文段落时说:本课有3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大家说一说,哪些自然段可归入第一大段,哪些自然段可归入第二大段,那些自然段可归入第三大段?这种画地为牢的教学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这样长此以往,一旦离开老师,我们不知道学生能否有信心、有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的认识。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好学生应该是听话、驯顺、循规蹈矩、严守纪律。这样的“好学生”根本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当然,我们不能说旧的学生观已全部过时,那些听话、驯顺的孩子不是好学生。但是,学生观也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增添些新因素,这是毫无疑问的。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往往有以下特征:1、淘气、顽皮、荒唐和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3处世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的态度。对于此类“赖学生”我们应该知到他们蕴藏着更为巨大的潜力,未来成大业者非他们莫属。对待他们我们应该不嫌弃,不放弃,因势利导,剖璞引玉。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发挥其创造力。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还应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勤奋好学、勇敢、自信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教材,王贤瑞主编的《心理学专题》第118页——123页,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  陈录生、马剑侠主编的《新编心理学》第104页——12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