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直播游戏怎么弄:禅意与诗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3:17

禅意与诗境

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绣,禅乃诗家切玉刀”。古今禅师高僧吟咏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历代文人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契入佛理。

禅的渗透,使得诗的魂魄更有灵性,变得更加空明灵透、飘逸超脱,达到空前的审美境界。正是禅的修养、禅的体验与禅的领悟,成就了许许多多伟大诗人:王维,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在他们的作品中,诗的意象与禅的意境去留无痕,水乳交融,产生一种物我两忘、意味无穷的独特美感,从而达到涤荡世俗污浊,向往人生解脱的高洁情趣。

同时,随着禅宗的兴盛,祖师们为了阐释不可说、不可道的禅,多用偈子、诗颂“绕路说禅”。于是,诗歌的园地中诞生了一朵奇葩——禅诗。禅者有着大死大活、大破大立的气概,独具“芥子纳须弥,于一毫端现大千”的大智慧;禅者开悟之后,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变得超逸、洒脱、豪放,禅者吟诗不用像诗人那样“为赋新诗强说愁”,随手拈来: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大海纵鱼跃,长空任鸟飞。

    诗人刘禹锡天生与佛有缘,他幼年时期曾经就学于著名的诗僧皎然,所以皎然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的启蒙老师。他曾经是“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政坛失意后,被流放了长达二十余年。因此,他有了大量空闲时间打坐参禅。在一次静修中,,他无意之中悟出了天大的秘诀:诗境与禅境,相近且相通。

现于禅意诗境中,采撷几朵:

一,弥勒布袋,宽却肚肠。

记得孩提时代到庙堂,最可亲的一尊佛就是弥勒佛,腆着大肚子,笑容满面,就觉得他挺和蔼、不吓人。长大后到庙堂,逐渐读懂了挂在弥勒佛两旁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后来,读了一点禅,了解有关布袋和尚的故事。据禅学典籍记载,弥勒佛的造型就是依照布袋和尚的样子雕塑的。他通过象征式的语言,表达了深奥的弥勒法门:笑容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愉悦的心情,方耳象征着福气,大肚表示宽厚能容。布袋和尚诗曰: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这首禅诗似乎昭示后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禅机妙理,走向理性社会的弥勒法门——大家豁开心胸,彼此宽容,相互尊重。

二,“诗佛”王维,物我一如。

王维被称为一代"诗佛",创作了不少"词调秀雅"不做佛语而有浓厚的禅理、禅趣的作品。他不仅在诗歌艺术上有特色,更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天地。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历来都被认为极富禅意的诗。这里的"白云、流水"不仅是客观的景物,更是诗人主管心性的象征。它们生动的衬托出诗人那种物我无一,自由自在的乐道心怀。王维笔下的白云流水是他心中所映像的景物,其自由舒卷的形态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态。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

三,东坡参禅,潇洒从容。

苏东坡的一生都与佛禅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喜欢参禅,他的许多诗文,都带有浓厚的禅味。最重要的是,佛禅从根本上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使他在动荡起伏的生命历程中保持了乐观、潇洒和从容。他说: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无非在告诉我们,生活随时都在现“广长舌相”,也随地蕴含着甚深的真理。溪声或山色给了我们空的旋律,展露了自然与圆满;日常俗务给予我们精神上的素材,形成了生命的智慧。我们总能在感动省悟之中,留下雀跃的欢喜,啜饮生命的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