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那明星:科学监管佑民生——看我省如何创造食品药品监管佳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3:24
科学监管佑民生
——看我省如何创造食品药品监管佳绩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大中小】


核心提示 食品药品安全是国计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之基,经济社会越是发展,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就越高,加强监管的要求就越迫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松武在接受采访时说:“1亿人口大省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一方面,必须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大势、坚定信心,竭力做好历史转折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刚刚过去的几年,对于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来说,是值得浓墨重彩抒写的几年。
北京奥运、SARS、三聚氰胺事件……一次次重大事件,把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推向风口浪尖。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怀着对全省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励精图治,艰苦奋战,不负重托,经历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考验,经受了大事难事的检验洗礼,有效保障了全省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2009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食品安全法》历经3年4审修炼终获通过,“新医改”方案几经周折终于出台。同时,监管职能及体制的调整也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放眼全省,从县域到中心城市,从工厂到广袤乡村,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正奋战在中原大地。
食品篇:
1亿人口大省的
食品监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严峻的现实让人并不轻松:快餐里吃出苏丹红、腐竹里掺杂“掉白块”、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一件件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让消费者的神经越绷越紧。常言说“民以食为天”,但现今的人们开始担心的是“民以何食为天”。
现行的食品监管体制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农业、工商、质检、商务、卫生、检疫、畜牧、林业等十多个不同部门分管,如何搞好综合协调,做好食品安全这篇大文章,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同其他部门的同志一道,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取得了突出成效。
“十大实事”为百姓解忧
从200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响应群众的强烈呼声,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入为全省人民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明确由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牵头主办。
两年来,食品药品系统以落实“十大实事”为主线,出色地履行食品综合监管职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认真履行主办职责,起草制订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方案,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示范县创建和专项整治,重点解决阶段性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三进”活动,联合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组织103个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镇、农村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促进了公众食品安全素质的提高;组织制定了督察督导、目标考核等6项工作制度和台账,逐月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进展情况……
2008年、2009年,对全省城乡市场12个主要品种食品的暗访抽检结果显示,城市、农村食品合格率分别较上年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十大实事”中确定的“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
全面保障奥运食品安全
北京奥运为世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起草并由省政府印发了保障北京奥运期间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奥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全省共出动监管人员25万多人次,巡查食品企业、生产加工基地26000多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5000余处,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涉奥食品质量100%合格,没有发生涉奥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维护了河南的形象和声誉。
妥善处置“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迅速起草并以省食品药品安委会名义,发出立即停售召回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具体分工和要求。充分发挥奶粉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协调各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建立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处置应急信息收集工作机制,保障了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全省没有一例患儿死亡,问题奶制品全部妥善处置,保证了我省生产奶制品的安全和市场供应,维护了社会稳定。
药品篇:
打造药品监管
“河南现象”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上世纪90年代,因为市场混乱,省内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制售假药事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全国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到河南形象。
省药品监督局成立后,持续强力进行规范和整顿,关闭了一批不能保证生产质量的企业,药品质量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省药监系统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认真监督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管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系统内外的首肯,创造了全国药监系统的“河南现象”。
抓“牛鼻”保障安全
很少人知道GMP具体是什么,它是“良好生产规范”的英文缩写,是国际通行的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的基本规范。近几年,我省就是抓住了GMP管理这个“牛鼻子”,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实施了以品种为单元的GMP管理,把这一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许。
GMP对于强化药品生产监管,保障药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因此迈上了新台阶。但GMP在企业实施中也存在缺失和不足。GMP的宽泛实施与具体品种的脱节,在一定条件下将成为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为了引导、监督企业自觉、扎实、有效地实施这一标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药监局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工作。对新认证的32家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按照以品种为单元实施GMP的要求认证检查,颁发《药品GMP证书》,推动了GMP的全面实施。到期复认证的企业也全部按品种实施认证,不符合标准的收回GMP证书,停止生产。到2009年年底,全省注册生产品种全部实施了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管理。
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多次在国内行业会议上介绍经验,获得了国家局的充分肯定。
查“李鬼”规范流通秩序
查“李鬼”、抓流通、保安全,是过去几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省药监局成立后,下大决心整顿市场秩序,彻底取缔了洛阳关林、新乡五一路、南阳车站路和开封老市委大院等药品集贸市场,禹州中药材市场被规范为可常年交易的专业市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药品流通环节,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专项治理,着力整治批发企业出租(借)许可证、代开发票,零售连锁企业药品不统一配送、门店自行外购,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还深入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全省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所有乡镇都建立了药品供应网点,95.2%的行政村实现了药品配送进村。这些,都为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必要条件。
抗“甲流”保障民生
2009年4月下旬,世界上开始出现“甲流”病例。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疾病的流行更加复杂。新的流行病例又让我省药品监管行业绷紧了神经。省药监局立即召集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置了一、二、三级应对预案。
2009年6月3日,华兰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第一个从英国拿到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的毒株,第一时间启动了甲流疫苗的研发。从那时到研发成功,经历了短短两个多月。
从国家到省、市,有关单位对华兰生物的疫苗研制都倾注了特别的关注。省、市药监局多次派人督导,派驻的驻厂监管员杨敬鹏全天候服务,对生产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出一批检一批,为保证疫苗的质量安全在可控范围之内,他经常要坚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甲流”疫苗的研发成功让华兰生物声名鹊起,产量占到全国的近40%,我省也因此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甲流”疫苗生产基地。
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突出追踪溯源,加大假劣药品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仅2009年就移送司法机关52起,刑拘70人,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机制篇:
创新安全监管
长效机制
一次次突发事件,给人们提出了深刻的教训。必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督的长效机制,才能护佑公众健康。近几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重点创建了以下四个工作机制:
队伍建立统管优化机制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成立以来,省局党组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把人员入口关,坚持按“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较好地调整和优化了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执法监管队伍不断壮大,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为圆满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和人才保证。
食品综合借重“双评”机制
通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实践,探索形成了从监督抽检、风险评估基础上及时预警,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再进行监督抽检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强化薄弱环节或问题品种监管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新制度,即“双评”制度。通过“双评”,有效发挥了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参谋”和“抓手”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权威,不仅较好地综合了监管资源,实现了有效监管,而且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性信息交流,有针对性地消除食品安全风险,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有力推动了全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国家局对我省创新的“双评”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药品监管创新抽验机制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制定了《河南省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以查处假药为重点,符合我省省情、独具特色的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在有效查处假劣药品、规范市场秩序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调整过去“以打假为主”为“打假治劣并重”的工作原则,增加县级药检所检验项目,使绝大部分不合格药品可以在县级药检所检验出来。并建立了全省药品抽验信息平台,形成了抽验信息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了药品抽验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新的抽验机制对保障药品质量、防止重复监督抽验、提高监管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介绍经验。
突发事件创建应急机制
2007年以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相继建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应急预案,构建了应急组织网络,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等,在应对“问题奶粉”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预警监测体系,强化药品不良事件预警监测;建立假劣药品信息报告系统,一旦发现假劣药品,即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实施控制。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松武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省食品药品系统仍将坚持依法科学监管,坚持实现科学发展,确保监管体制顺利调整和平稳过渡,确保监管工作有序可控和连续有效,着力建立与监管体制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着力探索与监管职能相适应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
发展篇: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提出:要扭住发展,加快发展,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宗旨正是立足安全,促进发展,通过有效监管促进食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质量催生“河南创造”
严格的监管和整治,使全省食品药品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各项抽检指标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省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药品质量合格率由2000年的82.2%提高到2006年的98.46%,近年来连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药品生产质量合格率连年稳定在99%以上,没有发生重大药品不良事件,药品安全形势相对平稳,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并诞生了一批质量过硬的食品医药企业。宛西制药致力于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使“药材好、药才好”理念深入人心。
监管重树品牌形象
严格的监管和整治,使河南食品药品在全国的声誉逐步提高,树立了新形象,创造和树立了一批全国名优品牌。食品行业有双汇、思念、科迪、大用、华英等享誉全国,药品行业有天方的抗生素、羚锐的贴剂、宛西的六味地黄丸系列产品、华兰的生物制品、太龙的中药口服液、南阳的洁霉素、华星的青霉素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呵护助推产业腾飞
严格的监管和整治,促进了全省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可达3850亿元以上,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同时,也优化了全省食品医药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促进了守法规范企业的发展壮大,涌现出漯河双汇、郑州思念、商丘科迪、鹤壁大用、信阳华英等一大批食品骨干企业和天方、羚锐、华兰、辅仁、太龙等一批大型医药骨干企业。其中漯河双汇年生产销售额均超过300亿元;天方医药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和资本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年销售收入70亿元。在深圳上市后,华兰生物接连迎来黄金发展机遇,生产出了国内第一支抗“甲流”疫苗,成为国内最大的“甲流”疫苗生产基地。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李松武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1亿人口大省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一方面,必须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大势、坚定信心,竭力做好历史转折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近年来的监管实践证明,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是一支忠于职守、敢打硬仗的队伍,广大干部职工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们肩负重任,不辱使命,成了百姓健康安全的守望者。(本报记者 方化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