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卡宴视频:古代中医名家医案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8:41

八、李中梓

 

案例1:徽州太学方鲁儒的家里。

  青瓦白墙,庭院深深。

  在内室里,很多人都屏息站立,围在床前。

  方鲁儒躺在床上,脸上表情痛苦。

  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在给他诊脉,面容严谨而又从容。

  这个年轻的医生,就是一代名医李中梓,此时,他已经是崭露头角了。

  这位方鲁儒同志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患这个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找了些医生,医生们一听,什么?腰膝疼痛?甭问啊,这是肾虚啊,一个字:补!两个字:补肾!

  于是就很顺手地开了些补肾的药物,尤其是当这些医生听说这位方鲁儒同志腰膝还感觉冷的时候,更是觉得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这明显就是一个肾阳虚嘛,来,愚弟给您多加些附子和肉桂!

  这药看着似乎挺对证的,可是在服用了两个月以后,我们的方鲁儒同志却感觉有些不对头,为什么呢?原来他就觉得自己怎么越服这药,就越觉得腰膝发冷啊,而且四肢痿软得也更厉害了。

  这位方鲁儒同志是搞教育的啊,对中医不懂,只好又把这些医生给请来了,这些医生一看,什么?腰膝更冷了?这说明药力不够啊,病重药轻啊,调集大部队,来进行总攻!

  于是又加大了温补的力度(遂恣服热药,了无疑惧),开始了大规模补肾活动。

  结果让老方同志很是遭罪,这个病就越来越重了。

  老方很是愤怒:谁,谁说中医好的?我看中医就是伪科学,太可恨了!越吃越重,我不瞧大夫了!

  别人就劝了:您别生气,回头等您身体好了,镇东头河边有帮人在那儿一边温酒一边辩论呢,您可以去参与一下,不过现在还是得看医生,这中医和中医啊,很不一样,有的医生一看就准,有的医生却不准,这区别就在……(这位挠挠脑袋没有想起来,我替他说吧,就是中医诊断的水平上,有的学好了,就看得好,有的上中医诊断学的时候光逃课了,所以一看就错)。

李中梓手一搭脉,没有什么感觉,各位,中医在诊脉的时候手指的用力是有讲究的,一开始要轻轻地按,这是取的浮脉,如果有些外感病,此时的脉就非常的明显了,然后用一半的力,这是中取,一般人的脉位应该在这里,这里的脉象是很关键的,再使劲,就是沉取了,这是诊断里病的,一些病位较深的病,要从这里看出

     这位老方同志的脉是“脉伏于下”,什么意思?就是李中梓沉取都没有取得,是再使劲,推筋按骨,才摸到的脉象,这种伏脉说明了什么?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中说:“故其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处”,他还说有的病是“火邪内郁,不得发越”,有的是“阴气壮盛,阳气衰微”,因此要分清楚阴阳和寒热两个极端

  那么李中梓的手指在伏脉中感受到的又是什么信息呢?是振指有力。

  大家这回该清楚了吧,这么有力的脉象,绝对不是阳虚,阳气快没有了的脉象,这是火郁于内的脉象,火在里面出不来了,此时外面的冷都是假象啊,中医的术语说这是“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啊,千万别被蒙蔽了。

  李中梓当时就提出,这要使用泻火的药物来治疗。(欲用苦寒之药)

  老方同志一听,更晕了:我说什么来着?是伪科学吧,我身上都这么冷了,还要泻火?你有没有点科学的精神啊?知道不知道在我们科学领域里寒和热是对立的啊?不服药。

  结果愣是挺着,没有服药。(骇而弗从)

  李中梓也没有办法啊,只好退回。

  等到半个月以后,李中梓又被请来了,原来是老方同志受不了啦,身上是越来越冷,这么下去太难受了,干脆,我也不管了,还是你来看吧。

  李中梓再次诊脉,果然热势越来越旺了,他就问老方,说:“我说你体内有热,你不相信,但是如果有热,应该有两个征兆,一个是你的小便,一定是非常的黄,另外一个是你不喜欢喝热水(因为体内太热,人体本能地排斥热的饮料)?

  老方同志仔细一琢磨,对啊,我的尿是很黄,我也的确不喜欢喝热水,看来还真有可能?

  于是这才同意让李中梓开方试试。

  李中梓开的方子是:黄柏三钱、龙胆草二钱、黄芩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栀子一钱五分、生姜七片

  这个方子里面都是些苦寒的药物,是清三焦之火的,黄柏清下焦之火,龙胆草清肝胆之火,黄芩清肺经之火,黄连清心经之火,栀子是泻三焦之火从小便而出。李中梓说是用生姜做药引子,为向导之药。

  这种方法是朱丹溪等医家的路子,李中梓是寒热两大学派都吸收,在他这里没有什么派别,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他是中医历史上非常全面的一位医家。

  这个方子趁热服下去之后,没多大一会儿,老方同志就觉得腰间开始松快了,服了三付以后,那些很痛苦的腰膝疼痛,就消失了。(三剂而痛若失矣)

  然后,李中梓给老方同志调理了一下,用的是人参固本丸,每天服用二两。

一个月后,老方同志就痊愈了。

 

例案2、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

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叫孙潇湘,这位孙潇湘同志的老婆病了,患的是痢疾。这痢疾闹得可不是一般的严重,泻了四十来天了,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这么个泻法儿简直是不让人活了,患者不仅口干,身上还发热,吃不进去东西,肚子里胀,完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泻出来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孙潇湘请来了好多医生,诊断完后都说:啊?有这么严重的邪热?来,我再给您多加点儿清热解毒之药。

这是一个正常的思路,痢疾嘛,就是有热毒了,有热毒当然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了,于是众医生们开的都是黄连等药物。夫人一共泻痢四十天,就服用了三十多天的清热解毒之药。

结果,夫人病情愈重,已经连续五天什么都吃不进去了(绝谷五日),处于很危险的阶段。

此时,如果再不找一位业务过硬的医生来,夫人恐怕是不行了,这样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各位还记得李中梓最擅长的是什么吗?诊断啊。他的拿手好戏那就是脉诊。此时,李中梓把三根手指往患者的手腕上一搭,就感觉这人脉很大,而且还跳得特别快(脉大而数),这种脉象似乎是一个实热证。但是别急,李中梓诊脉没有那么简单。只见他接着在三根手指上一用力,又使劲按了一下,这样脉就空了(按之豁然)。什么意思?这脉轻轻一搭的时候感觉似乎挺有力的。但稍微一按就空了,跟什么都没有了似的,这就说明里面是虚的,虽然有热,但那是在外面的假象。因为这个脉象轻取的时候查的是外表的情况,重按查的才是里面的的情况。

李中梓这下心里就明白了,他就问夫人说:“你肚子疼的时候,喜欢用手按着吗?”

夫人很吃惊地回答道:“对啊,我肚子一疼,就喜欢用手按在那里,感觉舒服一些。”

各位,这也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法,如果肚子痛喜欢按,这就说明是虚痛,如果怕人按,一按就跳起来,那就是实证

李中梓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您的小便是清的还是黄的?”(看来那个年头看病的时候也不讲男女有别的,连小便的颜色都问了。)

夫人回答:“是清的啊,这些日子尿一直是清的。”

这下李中梓就完全清楚了,原来,这是一个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病证啊。

这叫什么?这叫内真寒而外假热,实际这个人的寒证,肾阳非常虚弱。中医认为火生土,肾阳如果不足,那么它所生的脾土就会出现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泄泻。

于是李中梓开了附子理中汤(现在药店的是附子理中丸,原方的成分是:附子、人参、干姜、白术、茯苓、甘草)。这个药主要就是温补脾肾的,主要的治疗位置在脾经,对于脾经虚寒的吐、泻、疼痛等症,此药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这个方子煎好以后,家属立刻端来一碗让夫人喝下,这时李中梓急忙拦住了,说:“等一下,等药冷了再服用。”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夫人是外有热证,此时再喝热气腾腾的药物,恐怕会引起反应,所以就要等药冷了以后再服用,这叫“暗度陈仓”服药法。

这副药喝下去以后,夫人肚子的疼痛就止住了。喝完六副以后,夫人身上的虚热就退了,也开始吃饭了。这时,李中梓又给开了金匮肾气丸,夫人一共服用了二十来天,此病就痊愈了。

这个病来势汹汹,但李中梓的治疗却有些轻描淡写的感觉,最后病居然说好了。

可见,诊断太重要了,庸医和良医,区别在哪里呢?首先就在诊断的水平上,诊断的在方向对了,寒热分清了,阴阳分清了,即使药物有少许偏差,也不会出现重大的问题。您说他开个蒲公英,我们开个紫花地丁,这也并不到哪儿去,但是如果您诊断水平低,连大方向都给搞错了,这可就容易出问题了。

 

例案3、有位叫章鲁斋的政府官员,在云间做过县令,后来到朝廷做了官。在云间当县的时候,他的儿子章凌九(这个名字很有性格)病了,症状是吐血、发热、遗精、盗汗,这个章凌九体格特瘦,看上去很虚弱。

县长的儿子病了,当然要请好多医生了,医生来了一看,发热?这是热证啊,但是县长,您儿子这个热是虚热,是阴虚,阴虚生内热嘛,您没看见他晚上盗汗吗?

章县长哪儿懂这些啊,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让他们开方子。结果,县长的公子服用了两个月的药,没有任何效果。

医生们感觉很没有面子,因为这是给县长的公子的病啊,但是他们又想不出啥好办法来,就打算撤了。但就这么走了好像显得自己太没有学问了,于是临走又放下一句话,说“县长,以后可千万不要让您儿子服用人参,这种阴虚的病服用人参一定会死的!”

章县长一听,可章县长回头一看,儿子的病还没有好啊,便赶紧打发人再请医生,这次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

李中梓来到章县长家时,这位章凌九同学已经病了两个月了。

李中梓诊了脉后,抬起头,对章县长说:“这个小伙子是脾肺气虚啊,需要用大量的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来治疗。”

章县长听完,差点一个跟头晕过去,“不会吧大哥,这差得也太多了!前面的医生临走还特意告诉我,千万别服用人参,服用人参我儿子这条小命就保不住了,现在你又让多服人参,我应该听谁的啊?”

李中梓看了看前面医生开的方子,心想: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明明是个气虚证,这帮兄弟愣是给看成阴虚证了,甭问啊,上学的时候中医诊断课一定是逃课了!

心里虽这么想着,但李中梓嘴上什么也没说,他只是问章县长:“他们说一定不要用人参,那他们能够保证把此病治好吗(此医能任决效否)?

章县长一听,对啊,他们也没有治好啊,于是回答:“不能啊。”

李中梓说:“如果他们不能,现在我却能,那你接受不接受我的治疗方案呢?”

您别看章县长是一县之长,他此时也没了主意,只好说:“接,接受!”

李中梓就接着说:“那你先去买五斤人参来,用这些人参,我保证三个月,把一个健康的小伙子交还给你!”

章县长听得吓了一跳,“什么?五斤?”

李中梓又说:“这还没完呢,我还有个条件。”

“啊?什么条件?”

李中梓说:“我在看病的时候,千万别再找其他的医生来牵制我,否则会功亏一篑的。您能答应吗?”

章县长一听,好嘛,这位医生还真不是个一般人,没办法,答应吧!

于是李中梓就开始了治疗。

他治疗这个病用的主要是六君子汤,有时候还会配合点补中益气汤七味丸。这个六君子汤是中医里的一个名方,主要成分是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上陈皮和半夏,,这个方子的作用是补气加化痰。四君子汤我们前面聊过了,是补气的,它补气的作用比较全面,从肺气到脾气,都补了。方子里面还有泻水湿的茯苓,能够使得脾气更好地生发。四君子汤是中医方剂里补气组方,一般补气的方剂都有这四君子汤的影子。各位可千万别小瞧这简单的四味药,它可是扶助人体正气的好药。很多病,可能都无从下手了,但是只要有气虚存在,都可以从补气这里找到解决的方法。中医太重视人的正气了,正气足了,什么外邪都不怕,多重的病都有缓头,过去有医家如此比喻,说正气足了,有邪气进来,一看,这满屋子里的人都是君子啊,根本就没有自己立脚说话的地方,也就自己溜走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啊,这种通过扶正来祛邪的方法被称作“医中王道”。

就这一个四君子汤,可以随着病情变化多端。比如,患者有热,不能用温热药,那么就可以把方子里的人参换成没有温热之性的太子参,力量虽然小些,但是很平和,我就经常这么用,感觉效果还不错;如果患者有些阴虚,可以把人参换成西洋参;如果救急,可以换成力道较大的山参,但是山参的量一定要把握好;如果是血亏,可以用红参,因为红参是用糖熬过的,可以兼入血分。我们平常用的就是生晒参,也叫白参,而通常在气虚不是很明显的时候,用党参效果也是不错的。

方子里的白术讲究也比较多,我就给各位简单讲讲。如果患者的水湿不是特别重,只是需要补脾,那么用的是炒白术,我们通常开方子写白术,药店就给炒白术了。但是如果患者的水湿很重,稍带腰酸不利等症,就可以开生白术,因为生白术利水的作用比较大,还“利腰脐间气”。这是陈士铎的话,就是那位傅青主的学生,他很擅长使用生白术,这是他的治病心法,很有特色。另外,止汗也是用生白术,比如著名的固表止汗的方子玉屏风散,用的就是生白术。现在很多医生都不知这回事,开个方子就写白术,结果药店都给了炒白术,那些医生回头就抱怨玉屏风散不起作用,其实是这些医生自己没有用好,把古代的传统给丢了。而在妇科的应用里面,则多用炒白术。另外,炒白术还分用麦麸炒的和用土炒的,用麦麸炒的补脾作用比较强,用土炒的止泻作用更好些。各位别以为古人在这里没事儿炮制白术玩呢,现在药理分析证明,白术在经过各种炮制以后,它的挥发油、内脂类成分、水溶性糖及还原糖的含量都有所变化,这些我就不细聊了。

一般茯苓变化较少,但是如果患者同时不心神不安的症状,我们可以把茯苓改成茯神,茯神就是茯苓里面抱有松树根须的部分,它有安神的作用。

在患者脾胃气虚的时候,可以用炙甘草。但是如果患者同时感到咽喉不利,有些邪气,则可以改成生甘草,因为生甘草有解毒利咽的作用。

一个方子,四味药,但是变化是很多的,如果能够根据患者的证候,来随时变化,则可谓善矣。

这个方子加上陈皮和半夏以后,就增加了化痰的作用。这个痰,各位可不要理解成我们吐出的那个痰,在中医里面,如果体内的水湿流动不畅,变得黏稠了,我们就称之为“痰”。陈皮、半夏与方子里的茯苓、炙甘草合起来,又变成了化痰的组方二陈汤,各位看看,这种组合之妙,真是难以言表。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化痰呢?因为有些水湿黏稠了以后,阻碍了阳气的生发,现在把它们给化开,再用利水的方法给去掉,这样一层一层地,就把妨碍阳气生发与流动的障碍都给排除了。

这个六君子汤各位不要小瞧了,有的肿瘤患者,在放化疗之后,一点胃口都没有了,正气也完全挺不住了,这时就可以用这个六君子汤,陈皮和半夏的量根据情况减少点,用上以后,患者的胃口就恢复过来了,有的患者还从此恢复了生机,多活了好多年。

李中梓在给这位县长的公子用上六君子汤后,他的正气慢慢的就足了,也不吐血了,也不发热了,一天强似一天,三个月后,他所有的病都好了。

李中梓如约还给了章县长一个健康的儿子。

 

例案4、在新安那里有位吴修予同志,他有个小侄子,患了失眠。这可不是一般的失眠,这位的失眠,已经发作三年了,三年来,他基本就没睡过好觉(目不得瞑已三年矣)。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过失眠的经历,据患者讲,这个失眠巨痛苦,没法儿忍受,瞪着眼睛等天亮的滋味那叫一个绝望,每当看到太阳出来了,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完了,又是一个通宵!

这位小同志就这样忍受了三年,而且还有别的症状,烦躁、发热,身体瘦得没法儿说了。家人可是操心坏了,请了无数的医生,基本上能想到的医生都找来了。(大江以南,迎医几遍)。这些医生来了一看,患者烦躁,还发热,有的医生判断是阴虚发热,有的说是有痰火,总之是养阴清热,化痰安神,什么方法都用了,药也喝了一千来副了(身体还不错,要搁一般人早喝废了),也没有效果,现在搞得是想睡一会儿觉都难(求一刻安卧不能也)。

后来,家人就请来了李中梓,当时还是李中梓跑到外地去给这个年轻人看的病。诊断的时候,李中梓就细心地体会脉象,发现这个患者的“肝脉独沉而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中医的诊断历来挺神秘的,我给各位介绍一点,让各位了解一下。中医脉诊理论认为,人的手腕从腕横纹侧到胳膊肘侧(指的是方向)分布的是寸关尺三部脉,中间的关脉在手腕边的高骨的边上找,左手的寸关尺对应的脏腑是:心、肝、肾阴,右手寸关尺对应的是:肺、脾、肾阳。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大概的是如此。李中梓在诊这个患者的脉时,就发现他左手的关脉那个位置脉特别的沉,要按下去才能感觉到,但是一旦感觉到了,就会觉得这个脉很有力。各位可以体会一下,一般人个肝脉都应该是很容易摸到的,但这位患者的就很特殊。为什么呢?李中梓认为,这是肝气郁陷在里面,不能生发了,这一般是由于郁怒导致的,治疗需要疏肝达木。

于是他就开了方子:柴胡四钱、白芍二钱、丹皮二钱五分、山栀子二钱五分、甘草五分、桂枝四分。

这个方子可以作为梳理肝气郁陷的经典方,方子里柴胡是疏发肝胆之气的,白芍是入血分、柔肝养阴的,丹皮泻肝胆之火,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其中柴胡是把肝气向上疏,丹皮、山栀子是把肝火向下泻,甘草是和中的,而桂枝是暖肝升陷的。桂枝在调理肝经方面的作用,后来的黄元御最有心得,但是显然李中梓用得更早。这个方子里面,桂枝用得最巧,一般人想不到,用李桂枝以后,整个方子就活起来了。

这个方子只用了一副,患者下午喝完药以后就开始倒头大睡,呼噜打得那叫一个响,一直睡到天亮还没有醒。

这下家里人又担心了,开始纷纷问李中梓:老大,您的药没有搞错吧,这孩子怎么跟睡死了过去似的,别不醒了?

李中梓胸有成竹地说:“各位别担心,人家者三年没好好睡了,多睡这么一会儿你们担心什么啊。这是跟大热的天,突然走到了树荫里一样,当然乐不思蜀了。别害怕,你们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别在这儿看人家睡觉了。”

可显然,大家都很好奇,谁都不走,就在这里看着这位小同志睡觉,因为看他失眠看惯了,冷不丁一看到他睡觉,还挺新鲜的。

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患者醒了以后,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然后翻身,在床上给李中梓磕了三个响头。

李中梓一看:这是干什么?

患者说了:三年没有睡觉啊,我自己觉得一定是会死的,但是您一副药就让我睡了个够,人都是有感情的,我怎么能不感谢呢(积患沉深,自揣必毙,三年之病,一朝而起之,人非土木,感激涕零)?

然后,李中梓给开了丸药来善后,方子就是逍遥丸加上点人参。一个月以后,这患者就康复如初了。

 

例案5、武林有位钱赏之同志病了。这位老同志平时不太注意养生问题,有点酒色无度,长此以往身体可就出问题了。这年的秋天,老钱开始肚子胀,等到冬天,全身就开始水肿了。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不是小病啊。请来的医生一检查,只见这位“脐突背平”,就是肚脐突出来了,后背也肿得平了,这“脐突背平”在古代被称为“死症”。一般老师在教弟子的时候都会仔细地告诉弟子,以后碰以什么样的病情不要轻易下手啊,这是死症,一旦你们下手了,人死了,家属会找你们算账的!这“脐突背平”就是这些死症之一。

当地的医生全都摇头了,没办法,老钱的家属就托人,把李中梓从上海给请来了。

李中梓也不知道患者到底病得有多重,一路风尘仆仆地跑来了。这个时候是冬天,杭州的冬天冷得刺骨,天气预报说台风“温莎”已经登陆了,阴湿的冷,悲凉的风,夹杂着季节的萧瑟,连西湖的断桥残雪都变得异常冷寂,成片的竹林被纷飞的细雪压弯。

但是此时,李中梓的心比外面的空气还要寒。

他一检查患者,就发现这是一个重症病号。

这还能治吗?患者都病成这样了,而自己还是一个年轻的医生啊,这么重的症,自己能应付得了吗?

李中梓陷入了矛盾之中。

这个时候,患者的家属一看连李中梓都犹豫了,马上就慌了,李中梓可是一个崭露头角的中医高手啊,他都犹豫,这还有救吗?

于是全家人就围着李中梓,“举家叩首求救哀迫”。

李中梓一边扶起大家,一边在心里犹豫,怎么办啊?自己能处理吗?

室外的风吹打着窗纸,此时李中梓的心,也凉到了冰点。

自己的事业正是朝气蓬勃、如日中天的时候,名声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这次没有治疗好,就会成为自己行医涯中的一个失败记录,这对一个名医的声誉是有影响的啊。

可是,李中梓转念一想,再大的失败记录,能和救人一命这件事情相比吗?

自己在《颐生微论》中写过,“若除症濒危,惟峻重之法尚可救百中一二,但医者重惜名誉,虽有一线生机,知而不为,已真心救济者,岂若是乎?”

难道自己要成为那种重名誉而轻患者的人吗?不行,我曾经发过誓愿,我一定要履行!

我李中梓一定要做个一心赴救的好医生!用我的一生,不计代价来救人!

于是,李中梓静下心来,告诉老钱的家人:“各位别担心,我虽然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但是一定会尽力来救治他的,你们放心吧(我非有起死金丹,但当尽力图之耳)!”

李中梓在诊脉以后,开出了金匮肾气丸的方子,加大剂量,熬汤药。

同时开的还有理中汤。

李中梓这是从补救脾肾的阳气出发,来治疗此病。这种水肿,就是因为阳气已经衰弱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无法控制内的水湿了,才会导致水湿泛滥,周身浮肿。

这两个方子服用了整整五天,怎么样呢?患者老钱依旧纹丝未动,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一点都没有改善的迹象。

李中梓的心,再次跌到了谷底。

这的确是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治疗过重病啊,现在基本上就是在和死神争夺着这个患者的生命,可是很明显,自己已经处在了下风。

不行啊,我还是别耽误人家了,万一还有更好的医生呢?万一那些大医院的专家们能够治疗这个病呢?

于是李中梓就建议患者再到附近的大医院,起早去挂号,找个权威的专家来看看,自己就告辞了。

患者家属一听,忙对李中梓说:“您就甭推辞了,那些大专家都看了,全都摇头啊,您就干脆再给救救吧!我们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了,能让他多活一天是一天吧,像您这么详细地诊病的医生我们还没有见过呢,您就再给费费心吧!”

此时,李中梓的心里感到了一阵温暖,患者的家属如此信任自己,自己怎能不尽力呢?

于是,他这次加大了药量,人参一次用到了一两,生附子用到三钱,牛膝、茯苓各用到五钱。

大家一看,天啊,这人参一两可是够多的了,这能行吗?

这个药喝下去以后,大家全都瞪着眼睛看着,李中梓的心也是悬到了嗓子眼,到底能否见效呢?

没多久,仆人突然从内室跑了出来,说老钱开始尿了!

三天之内,患者一共尿了有四十多碗,肚子也开始出现皱纹。这下大家可高兴了,肚子出现皱纹说明水肿开始消了!

李中梓此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多日的疲劳一起涌了上来,正想闭眼休息片刻,突然一阵响动吓他一跳,回过头来,只见钱家上下全都跪拜于地,感谢他的“再造之恩”。

李中梓忙让大家起来,他告诉老钱的家属,自己只是在做应该做的而已。

然后,他继续给患者开方子,这个病最后一共用了人参四斤,附子一斤,干姜和肉桂各一斤,治疗的过程长达半年。最后老钱终于痊愈了。

李中梓在医案后总结,说这是治疗水肿的虚证方法,如果是那种突然水肿的实证,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了。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气会越来越弱,很多老年人的腿都会有些浮肿,这就是阳气不足,无以制水的缘故。通常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我们可以让他服用一点金匮肾气丸,这样可以补足肾阳,使得浮肿慢慢消去。

 

例案6、无独有偶,新来的这位患者也姓钱,叫钱台石。这个患者已经六十多岁了,患的是中风。这位老钱在患病的时候,是“昏倦不能言”,鼻子总是堵,大小便没有,等到李中梓来的时候,已经服用了几副疏风化痰的药物,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入了病危状态。

在过去,大家都认为中风是外面的风邪进入体内,因此经常使用疏风之药。其实中风和外面关系并不大,但是使用疏风的药物也还是有必要的,只是我们需要知道那种药应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用多大的量。

此时李中梓的脉诊又开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李中梓把三要手指搭在了患者的手腕上,发现患者的脉搏非常大,是“六脉洪大”,“按之搏指”。各位,这是有力的脉象啊,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患者是个实证还是虚证吧。

患者很多天没有大小便了,这似乎为实证,而且和脉象一致,这种情况下医生很容易用攻法治疗,比如疏风化痰,甚至是泻下之法。

可是,这个情况真的是实证吗?

李中梓对此的判断是“至虚反有盛候”,这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虚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像是盛大的实证似的。也就是说,患者实际是虚证,他表现出的实证的诊断指征是假像。

估计各位该晕了,这还有个准儿没有啊?一会儿真的,一会儿假的,这病简直地太难瞧了!

其实,李中梓在这里也没有写出他的诊断指征是什么,我给各位分析一下吧。首先,他没有写舌象,但是实热的舌象一定是舌苔黄腻,舌苔厚,看上去像是老苔,舌质也是红的,是那种鲜红的状态,脉搏一定是按到底还是很有力的,这是实热证。

如果是虚证,您看患者的舌头一定是淡的,或者淡红或是淡白,而且舌质很嫩,舌苔是虚浮的,仿佛一刮就会下来。如果是阴虚之极的患者,舌质也会很红,但是舌苔一定是薄的,脉搏一按到底就没了。李中梓治疗的这个患者虽然脉搏是“按之搏指”,但是重按一定是发空的感觉,按不着了。

这种病的确很难诊断,这么重的病,稍微一出错,那可就全都坏了。

好在李中梓的诊断功夫过硬,于是马上就开出方子:补中益气汤为主,配合点祛风化痰的药物。

这下轮到患者的家属晕了,所有的医生都说了,这是个实证,要往外泻,您看我们家老钱也确好多天都没有大小便了,您还用补中益气汤来补气,这能行吗?

这家人就开始议论纷纷,犹豫不决。有人小声嘀咕:天啊,补中益气汤里有人参啊,这么实证,还敢用人参?

就这么磨蹭着,两天过去了,当李中梓再次来到他们家的时候,他一看,怎么着?还没有决定呢。你们这是要耽误事儿啊!

李中梓也急了,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他温文尔雅的形象,但是在这里,李中梓彻底撕破了这个形象,只见他瞪大了眼睛,高喊道(瞋目而呼曰):“这是个重症啊!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天了,如果今天还不能用药的话,他的生命就有危险了啊!现在,我把治疗的责任全都揽过来,如果用错了人参,我一个人担当罪责,怎么样?你们该放心了吧?!(今日无药则毙矣,若服参而病进,余一人独任其咎。”

看来李中梓是真急了,怎么能这么干呢?我们实在看不过去,来劝劝他吧。

李中梓,你疯了?有这么干的吗?医疗事故推还推不掉呢,你怎么能往自己身上揽?

可是再不服药这个人就要出大问题是啊!

我跟你说中梓,再出问题,那也是患者家属自己选择的,你怎么能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呢?

你是说,为了躲避责任,可以看着患者家属选择错误的治疗方式?

不是躲避责任,可是医生也要保护自己啊!我们这个时代因此而打官司的事情很多啊!

你是什么时代的我不管,你们那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管,我只知道,医生就是要救人,我现在有明确的诊断指征,我的医学知识比患者家属的高无数倍,我怎么能够由着他们来做错误的判断呢?

这……

医生,这两个字分量很重啊!是要“医”治患者,让他“生”的啊!见死不救,不是医生啊!

我看到了李中梓眼中的红血丝,很是内疚:可是你一定要有把握啊。

我已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患者了,我已经把此病的诊断规律研究清楚了,我当然有把握把他治疗好!

得,不但是我听了没有话说,这下连患者的家属也听傻了,于是大家一致点头,与其这样等死,不如让李中梓来开方,万一可以救活呢?

这样,李中梓就开出了大剂量的补中益气汤,加上秦艽、钩藤、防风、竹沥,有的时候换成天麻和姜汁。

李中梓的用意很明显,这个患者很虚,正气不足,他的脉络中总是没有推动的力量,所以才会出现某个部位淤阻的情况,因此要用补中益气汤来补足正气。同时秦艽和防风都是风药。秦艽是产在云南、四川的一种龙胆科植物,是可以疏风活血的药材,性味苦、辛、平,入的是肝、胃、胆经。因为肝主筋,所以它舒筋活络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最大特点是在通络的同时可以养血;而防风是味重要的辛温发散药,它发汗的力量并不大,如果想要发汗,一般都是和苏叶或者是荆芥一起用的。如果是和秦艽同用,则可以驱散经络筋骨中的风邪。如果是和羌活同用,则可以疏散上身的风邪,如果和独活同用,则偏于疏散下身的风邪。总之在治疗风湿的时候,防风是一味最常用的药材了。

方子里的钩藤是一味镇肝熄风的药材,中医认为抽搐或者半身不遂、言语失利等都是由于风邪导致的。这风邪不但有外面来的,还有因为体内肝气勃郁而产生的,这叫内风。钩藤对于这种内风就有熄风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经常要开出钩藤这味药,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气上逆造成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要指出,对于这个钩藤,古代中医都要在药的后面标注“后下”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药理分析认为,古人的做法是对的,因为钩藤的有效成分在水煎20分钟以后,就被破坏了,就没有效果了,所以开方子的时候要标明把钩藤单包,然后在药快熬好的时候后下。我观察过许多医生,几乎没有这么做的,全是在一个方子里写了,然后药房就给抓到一起了,真是可惜了这味药。以后各位看到自己父母去瞧病,如果医生开了钩藤,您一定要提醒一声,千万要写明后下啊,到抓药的时候,也要让药房单独包出。

至于竹沥,就是我们南方的竹子,放在火上烤,烤出的液体。这可是味救命的药啊。竹沥性寒,可以化去热痰,它尤其擅长的是,化去经络四肢、皮里膜外的痰,一般药物无法到达的地方,它都可以到达。

竹沥在治疗外感病热证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化痰的速度,力量大,王孟英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经常用,有的时候一个重病下来,一共要烧掉竹子几十根(在南方生活真幸福啊,可以随砍随烧)。

竹沥的一个更大的作用是救急,很多中风患者,有脑血栓的,有脑出血的,昏迷不醒,口中痰声辘辘,这个时候用竹沥下去,就可以很快把痰化掉,使得病人尽快醒过来。如果怕竹沥寒,可以在用的时候滴入几滴姜汁,这种情况下竹沥可以用九克三十克

还有那种重症手术的,有的是开颅了,有的是切开气管了,等等,总之是痰声辘辘,高烧不退,在重症监护室里住着,各种抗生素都上了,还是没有效果。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处理,病人会很快死亡。此时如果用竹沥七八十克甚至一百克,配合些化痰的药物,就可以很快退烧,等到痰涎涌出,患者就会恢复过来。

当然,现在在大城市里一般中医是没有机会进入重症护室的,这些经验都是在小城镇获得的。四川就有位老中医,叫江尔逊,他很擅长救治这种濒危患者,经常是大剂量的竹沥下去两两三天后,本来还住在监护病房的患者就开始恢复了。

李中梓对这个患者到底用了多少竹沥我们是无法考证了,总之,两副药以后,患者的神志就清醒了。李中梓又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来回加减用药,等过了五十来天以后,这个患者就痊愈了。

看到了吧,这就是高手,他把患者的虚实程度拿捏是非常好,这个患者如果不补足正气,那么最后一定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正在我们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也是一样,很多医生认为患者的高血压,不能用补气之药,所以都用滋阴的药物,说是柔肝熄风,将什么生地、白芍、龙骨、牡蛎用得很多,其实,补气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把正气补足了,血压也就下来了。这是中医的辩证,不能按照西医的思路来开中药。

 

例案7、有位吴大侠很是有趣,做官那是没得说,为民请愿,在生活中,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很想长寿。但是他养生观念不大对头,他不知道打哪儿听说夫妻进行房事的时候,如果不泄精,就可以长寿(这是古代的一种怪论,说精液可以回流再补先天)。于是我们的吴大侠就坚持着,和老婆同房的时候不射精,这么坚持了好几年(闭精入房有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平时还要经常写东西,非常累,结果就患上了白浊这个病。这种病就是尿液浑浊,颜色偏白,小便的时候疼痛难忍,每次小便时这位吴大侠都痛得感觉如同刀割一样,这份罪受的,就别提了。

吴大侠在当地那是很有威望的啊,于是就请来了名医,开的方子是通利和补肾的药物,结果服用以后一点效果没有。

这怎么办呢?再找更有名的医生呗,这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李中梓诊完了脉,就问:“您这个病是怎么患的呢?”

吴玄水一看,没办法啊,人家都看出来了,于是就把自己闭精行房的修炼方法说了。

李中梓一听,这都是听谁说的啊,这哪儿是修炼啊,这是害自己啊。

吴玄水很疑惑,“啊?难道我的方法错了?”

李中梓向他解释,说:“同房的时候,精液不流出去,积攒起来,会腐败的啊,对人体当然是没有好处的(败精久蓄,已足为害)。何况你还要写那么多东西,劳费心神,这会使得心肾不交啊,怎么能不病呢。”

于是开了方子,是萆薢分清饮,加上茯神、牛膝、黄连、肉桂。这个萆薢分清饮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组成是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专门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小便白浊。此病的症状是小便像米泔水一样,频数,等尿液放置一段时间,还会凝结成膏状。

方子里的萆薢是味去湿的药,它可以把下焦的湿气泄出;益智仁是味收敛的药物,它可以温脾肾,燥脾湿,摄涎液,收小便。有的人经常在睡眠的时候流口水(这种情况小孩子也很多),这就是收敛的功能有问题,一般是脾虚不摄的情况为多,可以用一些补脾的药物,如白术、苍术、茯苓等药,配合益智仁,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方子里乌药是入肝经的,可以行气宽胀,对于寒性的下焦气痛效果比较好,通常用来治疗疝气等病。同时乌药也有暖肾收缩小便的作用,它和益智仁合起来,再加上山药,就是一个方子,叫缩泉丸,对于小便特别多、遗尿等症状效果特别好。有的女士就有这个毛病,经常是小便控制不住,一不留神就尿出来了,这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也可以根据症状分别配合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服用,效果还不错。

为什么在去湿的同时,还要用收摄的药物呢?因为现在是清浊混杂在一起了,要把废物排泄出去,还要把有用的物质留下,所以就在去湿的同时还用了乌药、益智仁这样有收摄作用的药物。

石菖蒲是一味什么药呢?它是祛痰宣气,开通心窍的,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等情况有很好作用。除此以外,它对中瞧湿浊阻滞引起的胸腹胀闷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那么,既是治疗小便的疾病,为什么还要用开通心窍的药物呢?原来,中医认为这种小便白浊不光是膀胱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肾精虚寒不固(其实还有肾经的湿热,后来到了清朝,又出现了程氏萆薢分清饮,把原来方子里温热的乌药、益智仁去掉了,加上了莲子心、车前子等去热之药,用来治疗白浊的热证)。那么为什么肾会出现问题呢?是因为心神也太劳累了,导致心肾不交造成的。

李中梓在方子里加入茯神,各位可以看到了,这也是一味治疗心神的药物,牛膝是补肝肾的,黄莲和肉桂一个清心火,一个补肾阳,这是要让水火交泰,达到水火既济的效果,因为李中梓认为这个病就是“水火不交,坎离顺用”的格局。

这个方子服用下去后没多久,吴玄水大侠的病就好了。估计在经过这件事以后,他一定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不会再听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了。

 

例案8、李中梓给许霞城诊病时,应该就在许霞城从朝廷罢官下来不久。许霞城还是因为罢官的事很郁闷,因为李中梓记载的医案开头就说:“给谏许霞城,悲郁之余,陡发寒热,腹中满闷”。

这说明当时许霞城的情绪很不好。以许霞城的知名度,也是找了很多的医生,估计这些医生的中医诊断都学得不大好,也不管患者有没有什么发病的诱因(这里明显是和情绪有关系)居然都判断是“外感风而内挟食”,也就是脾胃里有积,同时外面患了感冒。

许霞城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其实有的时候自己有什么病,病根在哪儿,患者自己也很清楚。许霞城心想,我哪有什么食积啊?我这都是因为郁闷而憋出的病。

许霞城只好另请医生,就托人把李中梓给找来了。李中梓到了以后,就开始诊脉。他把手搭到许霞城的脉搏上以后,感觉“举之无浮盛之象,按之无坚搏之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轻轻地按,并没有感觉到脉象是浮的,如果有外感病,这个脉轻取应该是浮的,应该在浮位上很有力气,但是现在没有,说明并没有外感。而当李中梓把手指按下去以后,这个脉象也并没有坚搏的感觉。各位,如果这个患者有食积的话,那么在右手的关部一定会有坚硬的感觉,这是食积之象,一般是关脉独大,上下之气被食积所阻,气机会不相流通,可许霞城明显没有,所以不能判断他有食积。

这样,李中梓就判断出来了,这位许霞城并不是患了感冒,也不是脾胃中有食积。

那许霞城到底患了什么病呢?根据发病的前因后果,李中梓认为这是一个肝气不舒的症候。

确定了病证,李中梓就给许霞城开了方子。这个方子让我们开了眼了,一般的肝气不舒怎么治疗呢?就是梳理肝气呗,开些柴胡类的方子,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思路。

但是,李中梓开出的却日补中益气汤,加上木香,白寇仁。

为什么这么开方子呢?原来,李中梓判断许霞城因为肝气不舒,横逆的肝气伤到了中气,所以身体才会发寒热,腹中还感觉满闷,这样就要把中气补足,同时稍微加一点木香、白寇仁行气就可以了。而且补中益气汤里面还有点陈皮、柴胡、升麻等药,量虽小点,但是也可以起到理气的作用。

那么,这个药开去效果如何呢?十剂以后,许霞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

 

例案9、钱机山从监狱出来,回老家江南。很是郁闷,搞不懂这“拔一气”怎么还拔错了,结果就患了病,具体的症状是“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剌酸”。这个症状估计各位都有体会,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会胸闷胁痛,吃完饭反苦酸水。

开始的时候,是李中梓派门人去治疗的(李中梓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了)。这位门人叫孙黄绪,去诊断了以后,开了方子,用的是六君子汤,加上黄莲和山栀子。他认为这是气虚有热,所以用的是补气同时散火的方子。

但是患者服用以后没有效果,孙黄绪同学很是惭愧,于是就报告了老师,说自己开的方子没有效果。

李中梓一听,这说明自己的弟子还没有完全学成啊,于是亲自出马,带着弟子来到了钱机山的家里。

李中梓在亲自诊了钱机山的脉后,明白了为什么弟子用药没有效果。他对弟子说:看病一定要灵活,这位虽然是肝气不舒,导致了心火旺,但是不能一直从清火这个思路走。你想到了补气,这很好,但是还要察觉到这个患者体内本来的寒气。他原来是有脾寒的,此时是肝木挟火和脾寒混在了一起,光补气是不够的,要从祛脾寒和补脾两个方面下手。

于是他就开了方子,是人参、白术各三钱,干姜、黄莲、甘草各一钱,熬好药以后,还要加姜汁少许。

这个方子是什么意思呢?方子里的干姜是温脾寒的,黄莲则是清心火的,这一寒一热,寒热兼调。然后再用人参、白术、甘草来补脾。这样就把体内这个复杂的格局给解开了。

但是这个病也确实难调理(钱机山此时的情绪一定很不好),李中梓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治疗,这个倒霉的前任相国的病才完全好。

 

例案10老师忙着忙着就点招架不住了,尤其是还有钱机山这样的学生添乱,结果患上了疟疾,三天一发作,叫三日疟。陈继儒这个病折腾了很久都不见转,等到把李中梓找来的时候,病已经很严重了。

李中梓一诊脉,脉象是“浮之则濡”。什么意思呢?什么是濡脉呢?李中梓在《诊家正眼》里引用《脉经》说:“濡脉细软,悬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意思是说,这个脉象轻轻一搭手是有的,很软、很细,然后一按,就没有了,往下按是空的。这种脉象就说明“阴虚,髓绝精伤”,李中梓解释道:“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无,血已伤残。”同时他又说“浮濡气败”,就是说如果轻取就感觉到脉是濡脉,那么就已经是气败了。现在各位明白了吧,李中梓在这里已经把濡脉的意思给解释清楚了。

那么大家来判断吧,陈继儒的脉象浮取是濡脉,重按是弱的,无力的,这是什么情况呢?是“营卫俱穷”,就是气血都很弱了。

李中梓判断,就是因为气血太虚弱了,所以就没有力量把疟疾这个邪气顶出去,因此才会缠绵不愈的。

所以李中梓想要使用补的方法来治疗。

但是陈继儒却很反对,他一向不怎么喜欢服药,尤其是不喜欢人参等补药(素畏药饵,尤不喜人参)。

李中梓一看,这哪儿成啊?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还不服补药?我哪里是乱开补药的人啊,我是根据你的体质一的啊。于是就劝这位陈继儒,说:“你以前不服补药,那是身体的素质还可以,现在体质不行了,还是要服人参补补啊。现在你的正气已经疲惫了,脉细得像悬着的丝线一样,你不跟着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不是跟自个儿过不去吗?”(正气虚疲,脉如悬丝,而可拘以常乎?变通趋时,不得失也。)

陈继儒一听,有道理啊,我整天给别人赠话来着,现在这位老友赠我的话也很不道理啊!

于是就听李中梓的话服用了一钱多一点的人参,结果嘴里立刻就有了津液,肚子里也不感觉到烦和胀了。

这下陈继儒可高兴了,对李中梓说:“看来我以前太固执了,你今天把我给点醒了,这样吧,我就把性命委托给大哥你了(陈继儒比李中梓年龄小十二岁),现在你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敢以性命委重,惟兄所命耳)!”

这下,李中梓就放开了手脚,他用人参一两、何首乌一两,煎成了膏,然后加入姜汁一盅。

这个方子中,人参是补气的,何首乌是补血养阴的,姜汁是怕药膏凝滞,用来醒胃的。

服了一剂以后,陈继儒的病就好了十分之七八。

再服一剂,这个疟就好了。

估计陈继儒一定是欣喜若狂,拉着李中梓的手赠了他好多话,把李中梓的学生们搞得手抄都来不及了,只恨自己的手机没有录音功能。

 

例案11有位叫张七泽的人,他人夫人患了小便不禁,这种病在妇女中特别多,很多人经常一不留神,小便就自己流了出来,很是尴尬。夫人觉得这个病越来越严重了,就让张七泽去医生,请来就是李中梓。李中梓在依了夫人的脉以后,觉得六脉都有些沉迟,就是脉需要重按才能取得,而且跳得有些缓慢。什么是迟脉呢?李中梓在《诊家正眼》里说:“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也就是说,在一次吸气的时候,脉搏跳动三次以下,这就是迟脉了,而迟脉的同时脉位还在沉位,则说明是肾阳虚,因为“沉脉法地,在人为肾”。

所以李中梓判断夫人是因为肾阳虚才导致的“水泉不藏”,因此开的方子就是温补的金匮肾气丸,用这个方子做汤药,在方子里又加入六君汤和益智仁和肉桂。益智仁我们前面讲过,对遗尿的治疗很有好处。

这个方子,用了两副以后,遗尿的现象就减少了。

再多服几副以后,夫人的这个病就痊愈了。

 

例案12下面这位,叫俞玄倩,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感觉很不爽,郁闷了半个多月,突然就开始小便不禁了。这病让人很难堪,这么大个人了,尤其还是很有身份的人,跟人家一作揖,自己的鞋子就湿了,这成何体统?

于是请来了很多医生,大家一听患者是小便不禁,都想这好办啊,这是肾虚啊,补肾!

看来那个年头一根筋的医生比较多,这些医生坚持着,给老俞同志补了一个月的肾,结果是遗尿越来越厉害了。

这回这些医生都没有办法了,自己学派的思路不灵了,怎么办啊?只好纷纷告辞。

没办法,只好请来了李中梓。李中梓来到患者的家,一诊脉,感觉到脉象是“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这是什么意思呢?李中梓说,这是“肾肝之阴有伏热也”。怎么办?还用温阳的办法吗?不是的,当体内有邪热的时候,就要用清凉的药物把邪热清出去。

李中梓开了牡丹皮来清肝胆血分之热,白茯苓泻水湿,苦参清血分之热,黄莲清心火,甘草梢导热从小便而出。

这个方子服用了六副,老俞同志的小便不禁就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捣乱的人又来了,“适有吴门医者”,碰到了老俞同志,对老俞说:“既然清火了,一定是损伤了阳气,现在要大补一下了!”

老俞一时糊涂,又开始补肾(人都喜欢补,觉得这是对身体好),结果本来已经好了的病又犯了。

这搞得老俞很是难堪,难道还去找李中梓?明明是自己没有听人家的话啊。但是总是这么遗尿也不是个事啊,于是就满脸惭愧地又请来了李中梓。

李中梓倒没有介意,马上诊脉,然后说这是“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开了泻肝胆之火的龙胆泻肝汤来治疗,这是著名的苦寒药物,可以泻火。吃了四副药以后,老俞就不再遗尿了。

但是这次李中梓也有经验了,他心想我如果不给你开药,那过两天又来个什么医生,说你阳气不足了,还是要把你给补坏的,干脆我就坚持到底吧。

于是就开了四君子汤,加上清热泻火的黄莲、山栀子,给老俞同志服用一个月,老俞这个病终于是彻底地好了。

各位,对于同样一个病,碰到寒证用温热之药,碰到热证用清凉之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证来治疗,结果两个患者都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首啊。

 

例案13不此平和中正之心,除了在给患者诊病的时候得心应手外,李中梓还交了很多同行的朋友。

当时还有位医生,叫施沛,也是个有名的医生,曾经写过《云起堂诊籍》《脉征》等书。有一次这位施医生自己病了,症状是两个脚肿痛,疼痛难耐,就像被老虎咬住脚似的。这位施医生也不顾自己的面子了,反正是疼痛我就喊,结果搞得邻居们都跟着他痛苦,因为老施同志的“叫号彻于户外”,邻居们纷纷反应最近睡不好觉,纷纷劝施沛同志,不要以为自己懂医,就不请别的医生,还是治疗一下吧。

看来还真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啊,有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分析病情,由于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常常会被思绪搅乱。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施沛就请来了其他的医生朋友,这医生诊断后,认为施沛是血虚,因此开四物汤,加上了槟榔、林通、牛膝、薏苡仁等药。

可是服了几副药,都没有效果,施沛只好对这位朋友说:“对不起了老兄,我们哥俩的水平差不多啊,多谢你了,我还是再找一个来吧。”

于是就让家人请李中梓给找来了。

李中梓一看:老弟,怎么不早找我啊,我来诊诊脉。

李中梓诊脉以后,说:“阴脉细矣,按之至骨则坚,未可竟以虚责也。”意思是说,这脉实际是个实证的脉象,不是虚证,不能补啊。

然后李中梓又看了施沛的腿,发现他的两双膝盖都红了,用手摸摸,还感觉很热,这更增加了李中梓的诊断依据,没错儿,这是个实热证。

于是李中梓就开了一个简单的方子:黄柏五钱为君,林通四钱为佐,槟榔一钱为使。就三味药。李中梓自己给三味药分配了职务,一个君药,带一个佐药,一个使药,没有臣药。

施沛直晕,“老大,这个方子也太简单了吧,能行吗?”

李中梓告诉他:“你就放心服药吧,一天两副药,坚持服用,只要你这个湿热泻去了,这个病也就好了。”

“不用点外敷的药?”

“不用,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了。”

“能行吗?”

结果十多副药以后,施沛的病就好了。

 

例案14本来两人就挺熟,这下更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给人看病,有的时候还互相切嗟一下。

比如当时在善化县那里不位叫黄桂岩的老爷子,这位黄老爷子患的病是心口痛,不能吃东西,于是就请了医生。我们现在不知道他到底请的是施沛还是李中梓了,总之是两个医生都来了,大家一看,嘿,高手都来了,太好了,赶快给我们老爷子看看吧。

两位医生一诊脉,发现这个黄老爷子的脉搏跳动得有问题,是“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就是说脉搏跳动三下,停止一下,过一会儿才恢复,中医管这种情况叫代脉。

对于这个脉象,两位医生的理解有点不同。施沛嘀咕说:“这脉象如此,是五脏之气不全啊,应该这一早一晚就要不行了。”估计眼神是在说:算了,这个病我们无法治疗了。

但是李中梓却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古书里说,人如果痛得厉害了,也会出现代脉,而且周梅星也说过年轻人如果有代脉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老年人有代脉却可以生存下去,不用担心,没有生命危险。”

施沛很疑惑:您看的书还真是多啊,这些书都在哪里?回头我一定努力看看。

李中梓给患者精心调理了二十来天后,这位黄桂岩老爷子的病就好了,具体的治疗过程文献没有记截,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李中梓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

 

例案15不位叫唐仲宣的朋友,是和施沛一起读书的同学。这位同学的老婆生孩子以后,突然开始“心神恍惚,言语错乱”,他知道施沛懂医,就把施沛找来了。施沛诊断以后,分析这是产后淤血没有排除干净导致的一种病证,他开的方子是佛手散加上石菖薄、五灵脂、刘寄奴、姜黄等药,来去除淤血。

用药的效果还不错,患者开始慢慢地恢复了,于是施沛就开了归脾汤调理,最后总算是恢复了健康。

等到第二年的五月,这位唐同学的老婆又生孩子了,结果老病又复发了。这次唐同学找了很多医生,其中当然包括施沛。施沛用的还是以前那个方子,但是当时有许多在场医生,大家诉论纷纷,其中有个医生就说:“这个方子怎么用到了刘寄奴、姜黄这样的药呢?(其实这位的话很是糊涂,这两味药没有什么特别的。)

结果却搞得唐同学以为这两味药有什么问题,就“疑不复用”。

到破冬天,施沛和李中梓两个人散步时路过大洪桥,在桥上正好碰到了唐同学。当时这位唐同学灰头土脸的,施沛很诧异,“咦?老兄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

唐同学正低头走路,一抬头,看到施沛,很是惭愧,说“哎呀,老同学你不知道啊,我老婆自从生了孩子,就开始不正常了,有时无端地唱歌、有时狂笑,有时发狂,服用了很多清心安神的药都不灵啊。这不,昨天晚上她还闹着要上吊呢,搞得我连书都看不了啊。”

施沛一听,忙介绍旁边的李中梓。

唐同学一听,大喜,说:“今天我偶然碰到你们两位,这难道是老天爷可怜我,让你们来救我的吗?”(唐同学的嘴很巧啊,当时也是他不用人家施沛的方子,才造成这种后果的。)

于是就请两位到家里去诊病。

三人一路行到了唐家。

两个医生给夫人诊脉后,一切嗟,觉得是沉涩之脉,这是有淤血,同时还有痰啊,而且时间这么久了,一定要用些力道大点的药物。

这样,就共同开了方子,用有活血作用的当归尾、桃仁煎浓汤,用这个汤来送服滚痰丸。这样服用两次以后,患者就排出了一些败血,然后又用镇肝丸调理,夫人的病就好了。

两位大侠携手,真是患者的福分啊。

其实产后这种情况很多,我曾经看到有的医生以为产妇产后身体虚弱,上来就补,结果和古代医案里出现的情景一样,补得产妇开始浑身发冷汗等。如果能够注意到患者舌上的淤斑,注意到患者的脉象是沉涩的,用活血化淤的药物,服用几副后患者的身体就正常了,可见辨证的重要性。

 

例案16、(网友互动)问:有一个关于健康的问题想咨询一下罗医生,我妈妈患有卵巢癌,去年年底做了手术,医院说要做6 期的化疗,但我妈妈从第4 期就开始呕吐,并且晚上严重失眠,高血压(有高血压史)。老人家平时的饮食主要包括:党参枸杞等中药炖鸡汤、甲鱼、排骨,还熬些白鸽粥和麻雀粥,蔬菜和水果也适量,每天坚持散步(刚化疗回来那两三天走不远),晚上泡脚后也能很好地入睡。每天服用安利纽崔莱蛋白粉。现在每周一次例行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都偏低,转氨酶偏高后会护肝。

我想问问罗医生,我妈妈这个病,平时需要怎么保养比较好些?

答:朋友,你母亲的食疗是很好的,只是鸡汤稍微有争议。有的中医认为鸡汤也是发物,所以最好不用。曾经有个老中医告诉过我秘诀,如何让炎症不再复发,就是不吃带翅膀的动物,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位老中医的一个老患者告诉我,她在很多年前曾经咽喉部长了什么东西,这位老中医给开的方子,慢慢地消掉了,但是当时就告诫她,不要吃任何带翅膀的动物的肉,她遵守了一辈子,到现在再也没有犯过这个病。我分析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果呕吐频繁,就需要找当地的医生,根据症状,开个小的方子,用来降胃气,用些比如旋复花、代赭石、法半夏等,但是药量要轻,不吐了就改为滋补胃气。

 

例案17、(网友互动)问: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是我知道楼主很忙,在这里就先提三个问

题吧。

1.关于脱发问题。西医说脱发是辐射、内分泌问题,或者是荷尔蒙不正常。而中医说是肾虚的原因。在中医里还有其他的原因吗?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以前有个中医说,气血虚不能养发,补好气血就全都好了,还有人给开了个方子:75%的酒精泡着侧柏叶、姜片,外涂即可治愈。也有人说酒精对治疗脱发没有好处,到底哪个说法对呢?

2.中成药宫瘤清胶囊可以治疗卵巢囊肿吗?这个药的成分有:熟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蒲黄、黄芩、枳实、牡蛎、地黄、白芍、甘草。功能写的是:活血逐淤,养血清热,用于淤血内停所致的小腹胀痛,经色紫暗有块,以及子宫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现在只是卵巢囊肿,没有子宫肌瘤,喝这个药没有什么问题吧?

3.对于掌纹诊病这种看诊有没有道理呢?

答:中医关于脱发还有血热、淤血等原因。有的患者,是肾阳不足造成的,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就可以治愈;有的是因为水湿过剩造成的,著名中医专家岳美中教授曾经用一味茯苓饮,就是用茯苓这味药,熬水每天喝,也治愈了不少患者。还有淤血引起的,这需要活血化淤来治疗;的是血虚,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所以用养血的方法见效了。总之,中医治疗这个病,并不是着眼于头部本身,而是看到底是身体哪里失调,引起了头部的脱发,治疗这个失调,那么头部的头发也就生长出来了。

关于治疗卵巢囊肿的问题,中医一般根据不同的人来调整,这个方子适合有淤血同时偏热的人,如果患者阳虚淤血,则不太合适。

掌纹诊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疾病可以从身体的很多部位反应出来,只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是关于掌纹的理论现在很乱,手掌上的各个部位代表的人体部位大家的说法都不同,所以还有待总结。

 

例案18、(网友互动)问:在李中梓的故事中,博士提到了竹沥有大用处,又让我学到了知识。

我母亲90岁了,身体不好,但生活尚能自理。最近几年,常有吃饭或喝水哽的现象,要吃一点干的白糖才会缓过来。昨天她在吃午饭的时候又哽住了,很难受,吃了一点干白糖,过一会儿就吐了好多痰涎,是无色透明的黏液,吃的饭也吐了。她说就是痰哽住的。老师说过竹沥可以化痰,请问象我母亲这种情况可以吃竹沥吗?如果可以,一定是要现烧的还是可以先备好存起来(城市里现烧比较困难)?还有每次吃多少?请老师费心了,谢谢。

答:朋友,竹沥在一般的药店就有卖的,叫竹沥口服液。但是竹沥是凉药,要碰到有热证的情况才可以用,痰必须是黄色的,这叫热痰,才可使用竹沥,否则也起不到作用。我现在还无法判断您母亲的体质,但这种情况应该要吃些滋润的食物,古代是用牛乳、蜂蜜等滋润。我估计是老人家的食道出了问题,可以检查一下,同时请个中医判断一下体质,然后可以对证来看看如何化痰启膈。

 

例案19、(网友互动)问:想请教一下老师,您在李中梓的故事中提到了龙胆,龙胆泻肝丸是不是比龙胆泻肝胶囊好点,降血脂中药的药理是什么?医生给开的是降脂宁,还有一个通脉降脂片。我的血脂偏高点,血压是低压偏高,可能与血脂有关,也可能与休息较少,特别是用电脑比较多有关,请问哪个药更合适些?

答:朋友,丸药和胶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统剂型的丸药里面含有蜂蜜,有缓和作用。我觉得血脂高一定要找医生判断,是否肝胆湿热,医生判断后才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肝胆湿热的人一般都小便黄赤,口苦苔黄,胸胁胀痛,我觉得如果单纯为了降低血脂,那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就是使用荷叶,因为荷叶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对降低血脂有一定的效果,这是南京著名中医专家邹云翔教授的方法,他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血脂高的患者,他在方子里加入30克的荷叶以后,过一两个月,血脂就都降下来了,后来,这个经验得到了很多医生的验证,现在我们就让此类朋友单独用荷叶熬水,每次二三十克,然后当做茶水来喝,一般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可以在平时做菜的时候,经常吃一些木耳,紫菜等,也都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例案20、(网友互动)问:看完“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那段故事,深感中医之博大精深,没有多年的学习积累,真是无法了解其中的玄妙,难怪有的人能成为良医,有的人却只能是庸医,知识的积累不同呀!请教罗大夫,我近两个月来大便少,近一个月来小便也少,结果发现自己浑身都肿,尤其是肚子,胃和肚子肿得像个大西瓜,晚上躺下来,里面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我2月2日药物流产,3月4日血停。3月24日月经,28日停。经血色淡红,量与以往同。舌头淡红,两边有牙印,舌苔白。手常年冰凉,面色白,无光泽,无血色,左右脸都有斑。睛脸小肿。流产刚结束时每天大便,后来就几天一次。以前胃口一直很好,但吃完觉得胀,嘴里老是有很多水的感觉,喝完水想吐。现在连四肢都肿得厉害,而且还怕冷,穿两件羽绒服还冷得直反胃。求罗大夫救救我。

答:朋友,从症状看,应该是体内水湿过剩,但是是湿热还是寒湿,不好确定,愿望你立刻去医院,验小便常规和肾功能,看看问题是否严重,同时请当地的中医判断到底是寒还是热,开出方子来调理,此事不可大意。根据我的分析,除了体内水湿重,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就是是否有淤血,因为淤血与水湿混杂在一起,往往使得病情比较复杂,任何一个单纯的思路就会无法解决问题,有的时候单纯的温阳利水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参入活血化淤的药物以后,症状就会迅速改善。

例案21、(网友互动)问:请教老师,家父65岁,患糖尿病2年,现有前列腺炎和疝气两种状况。疝气有半个拳头大,在右腹股沟。前列腺增大造成最近一周小便不畅,尤其是夜间(起5~20次)。请问有无好的治疗前列腺的方子?尤其是小便问题。

答:朋友,疝气和前列腺疾病都分成寒热两种,据我的观察,一般寒证多。我觉得你父亲这个病,可以先不要管前列腺的问题,着重治疗疝气,一般的中医生都会,如果确定是寒证,可以用些小茴香、乌药等药,方子如张景岳的暖肝煎等,但是一定要先让当地医生分清寒热。

例案22、(网友互动)问:想请教楼主,乳腺增生怎么治啊?医生给开的是乳癖散结胶囊,吃了之后好些,可是一停药就又恢复原来的状态。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有饮食方面有什么注意的吗?还有,这个病恶化的可能有多大呢?能彻底治好吗?是不是只能吃药控制呢?

答:乳腺增生患病率非常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肝气不舒。现在女性的各种压力太大,导致患病率非常高。需要服用中医疏肝气的药物如加味逍遥丸,可以服用成药,也可以服用中医开的方子加减,只要坚持疏肝气,就可以慢慢地将其消散,一般有至于恶化。所以不要担心,只注意治疗就可以了。另外,我在诊病中发现患这个病的,患慢性咽炎的比率也非常高,所以我一直认为两者有关系,可能是引起了长期的免疫反应,我一般是让患者服用“冬凌草片”来控制咽炎,这个药药店有卖的。

 

例案23、(网友互动)问:博士,我今年29岁,结婚满两年未怀孕,急着要小孩,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左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的前期,对此病无药可治,但可以吃促排卵的药让我怀孕。我很着急,请问中医对此病有无治愈的可能?该吃什么药来调理身体?另外,我已经过了青春期,却一直长痘痘,该如何治疗呢?

答:朋友,您的情况还是不要自己吃药,因为您任重道远,还要生育孩子。粉刺其实是小事。现在应该请中医系统地调理肾气,我建议同时还要补脾,而且粉剌是多囊卵巢综合证的一个表现,多囊卵巢的问题解决了,粉剌也就解决了。另外还要提醒您的是:多囊卵巢的患者常常有肥胖的倾向,需要坚持锻炼,这样也有利于恢复。在医生给你开方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问,是否可以用紫河车,我认为这种药物对此症有利。

 

博士临证随笔  

秋天了,别着凉

 

最近,秋高气爽啊,北京难得露出了蓝蓝的天,晴空万里,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但是,早晚的时候,天气有点凉了,想和大家聊聊秋天保暖的问题。

先从两个例子说起吧。

例案24、第一个例子是关于我母亲的。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有气无力的。我问怎么了,她说最近总是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再一想,反正母亲也是医生,就让她自己判断吧,于是就没有多去关心。

结果,这个病就一直拖了下来,期间母亲服用了许多疏肝和胃的的药物。母亲担心是胃癌,还到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只能接着治胃病,但都没有效果。母亲每天都难受得不行,后来有亲戚说吉林那里有个诊所,什么胃病都能治,母亲就信了,立刻给那个诊所汇款买什么特效药。没多久,那个诊所给邮寄来了一些自己做的胶囊,母亲认真地服用,结果疗效一般。

这事儿大约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我回家了,看到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了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衣服却是单层的。

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这个药物我在李中梓的故事中也提到过,李中梓用来治疗真寒而外假热的病证,疗效很好

我告诉母亲,这个药只吃一丸,就可以好。

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当时母亲完全不相信我的话,也不想吃这个药,但是为了给医的儿子一个面子,就勉强吃了一丸。

但是,我很有把握,因为这样的情况我见多了。

结果,一丸下去,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母亲自己都不敢相信。

实际上,母亲的这个病,就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却忘记了治疗这个寒邪。

母亲当时很欢喜,我却觉得很惭愧,母亲竟然为这个寒邪遭了一个月的罪,我如果能多回家看看,母亲就可以少受些罪啊。

但是,天下有千万个父母,谁能看得过来呢?唯愿为人子者,大家多懂得些中医的知识。

 

  再举个例子,是昨天发生的。

例案25昨天下午我从外地刚刚回到家里,一位老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她说最近很不舒服,要马上到我家见我,让我帮忙看看。

我当时正想倒头大睡,接了电话,只好起来收拾收拾等她过来。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演员,她来了以后,说了自己情况,原来是前些日子去海边了,下海玩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后吐了一次,再后来不吐了,但是开始腹胀了,持续腹胀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虽然也会感觉饿,可是吃了一点就腹胀,觉得气胀在里面,无法通气,无法进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撑不住了。

除了腹胀,并没有什么其他异常的症状。

但是在诊脉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手是冰凉的。

她的个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种时装短裤,长长的腿都露在外面。

女孩子都爱赶个时髦,漂亮是漂亮,可也要看气候的变化啊。但是很多女孩为了美都不注意这点。

看到她的舌苔薄白满布,我分析她湿气,于是开了白蔻仁,配了点焦三仙(全都是6克)。

然后我告诉她,同时买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

傍晚的时候,她来了电话,说服用了一丸以后,觉得肚子里的气已经通了,不再胀满了。

看来此药见效是很快的。

 

其实,在春秋季节变化的时候,我会遇到很多这样被寒气伤到的患者。因为春、秋两季的特点是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体弱的人,如果不注意,就会被寒气伤到。

那么,什么是寒邪呢?我们中医教程对它的定义是: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其实,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寒的意思,火星人在冬天的时候对此也感受深刻。

这个寒邪,本来为冬令之主气,但是,千万不能教条,任何季节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

那么,寒邪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我们的身体呢?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比如:沐雨、下水着凉、衣单、露宿、空调、饮食冷等。

寒邪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这个话可以这么理解,阳气弱的人,更是要躲着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中寒,直接往里面走的那个,一般危害比较大,主要是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比如前面我提到我母亲的病,按照一般治疗思路就直接奔疏肝和胃了。

第二,寒性凝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总是会引起胃肠、腹部等的疼痛,很是痛苦。那么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宫等证,这个季节如果老人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问题,所以,春捂秋冻是不适合老人的,老人这个时候就要随时增减衣服。

第三,寒性收引。这个是说寒邪容易造成拘挛的问题。

对于寒邪的治疗,就是寒则温之,在这个领域,中医的火神派很有建树。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一般老百姓能用的附子理中丸吧。这个附子理中丸几乎在所有的药店都可以买到,是个最常见方子。

但是,对最常见的方子,我们却未必了解,也未必会用。

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的加味,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效果特别好,药里面还有党参、白术和甘草。

这个方子主要是温脾胃的,一般如果着凉,多是脾胃受凉,比如在凉水里嬉耍了,腿部着凉了,这都很容易使下肢着凉。还有的人是喝了很多冷饮后肚子痛,也是这个问题,自个儿把寒邪给灌进来了,也需要这个药。

还有被冷风吹到的,就像我母亲,胃脘被冷风吹到了,所以才病体缠绵。因此,老人家更要注意衣服的前襟,保护好肚子不被冷风吹到。

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中医教程一般说热泻泻下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冷泻泻下的大便是青白色的,但是临床中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也是黄褐色的,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诊断的依据我觉得主要的还看发病的原因,一般患者自己心里都清楚自己受寒的经过,所以要多问问,我们自己也要多想想。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我一般开附子理中丸,只服一丸,一般症状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的就不用再吃了。

如果是寒邪为患,那么服用两丸一定见效,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无效的。也可以多吃几丸,一般几丸就够了,多了也不用吃,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