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临时停车会晚点吗:办法总比问题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7:35

办法总比问题多

2008-11-12 13:53:49 转自 xingting128 | 被2人转藏

问题对应1:修炼内功法

会不会办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任何人所办过的任何一件事,其成功的过程都有借鉴的价值。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问题对应:修炼内功法

序 言


每天一张开眼睛,你就会面临许多问题、许多麻烦、许多要办的事!

别怕!再多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本书就教你如何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  

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会办事与不会办事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是毫厘之差,还是差之千里?或许没有人能对此具体地下结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给会办事的人准备的,如财富、地位、名誉和一切与幸福沾边的东西,都被社会上一把无形的尺子拨到了会办事的人的一边,而不会办事的人大都被置于对各种利益可望不可及的境遇。

其实,会不会办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任何人所办过的任何一件事,其成功的过程都有借鉴的价值。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本书语言通俗幽默,故事精彩感人,从人的秉性、需求、实力、心态、耐心、信心等方面对办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为人处事的种种应变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理论与实践并重。书中有许多成功办事经验的总结,不仅极具启迪作用,而且经世致用。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备智慧的头脑,娴熟的办事技巧。愿读者朋友们通过本书更好地掌握办事的技巧,从而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得名誉,在政治上取得地位,在经济上赚得财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爱情上找到美满,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第1节 多努力一点(1)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耐,从而使自己想做的事,常因力不从心而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强化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使自己做任何事都游刃有余,这里就告诉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多努力一点,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这里所说的“磨刀”就是修炼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办事能力和效率。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力,想多做事,但常常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结果会怎样?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多努力一点”的成事之道。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项上,你就能非同寻常。”

成大事者与未成事者之间的差距,并非如大多数人想像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的区别在于一些小小的行动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实验一次。

这就是说,比别人多努力一点,你就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与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了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鲁诺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下,了解了菜市场的部分情况;而阿诺德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布鲁诺那样,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从不用脑,结果长期不被重用,还感叹命运的不公。而像阿诺德那样办事高效、灵活的人,不仅能圆满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还能主动给领导提供参考意见和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青睐。

第1节 多努力一点(2)

在办任何一件事情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一点敏捷;

只要再多一点准备;

只要再多一点注意;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通常只能遇到实际状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是不是足以胜任一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动手术时却手脚笨拙,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只有在你准备了一顿餐点让人品尝后,人们才会晓得你的厨艺高不高明。

评断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消费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能胜任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得很少、动作多么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这样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专家,离成事的时间不远了。

怎样才能“尽快”在本行中成为“专家”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果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学非所用”也没有关系,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而不管根据什么来选,甚至随缘也好,一旦选定了一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降低效果。每一行都有苦和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2)勤奋苦学———行业选定后,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还可以搜集各种报纸、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可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层发展。

(3)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好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可逼迫自己向前进步,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性,训练自己的意志,效果相当好!然而,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他人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份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这便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因为你不一定能当老板,但有了“专家”的身份,人人都会看重你,怎么说过个日子总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成了“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不断提高自我,否则,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专家”之色也会褪掉。

第1节 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而要像猎豹一样盯住猎物———惟一的目的就是擒住它。看一看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实际上就是不能做自己。的确,在做事的过程中,有些人因各种借口造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他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做事的希望。

阿春和阿军是少年时代的同乡,不久前的一天两人在街上偶遇,十几年未见面,大家都颇为感慨,于是亲切地聊起来。然而,在谈到未来打算时,阿军竟说自己已经“老”了,“现在只是为了孩子赚钱,还有十几年就要退休养老了,没有其他想法了”。阿春却兴奋地讲叙了一大串的计划设想。

阿军他才三十五六岁,怎么就等待退休养老呢?怪不得我们这个社会有那么多失败者,他们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却随意找借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败。

阿军在少年时代是一个中等偏上智力水平的人,家境也不错,父亲是国家干部,母亲也有工作,在当年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现在在某国营公司当职员,当过兵,老婆在机关工作,他们有一个男孩在读小学。在当今中国,他是一个拥有三口之家的典型男子。按说他现在最具有条件去设立某个目标,努力攀登。遗憾的是,他竟然放弃了一切追求。年龄的借口显露了他消极失败的心态。

三十五六岁是最有作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因吸收广泛的生活养料而比较成熟,比较容易认识和把握自己。许多大成功者,大都是在30~60岁的年龄阶段完成的。北京天安制药集团总裁克键,49岁才开始辞职创业。山东乳山百万富翁、养蚶专家辛启泰,50岁才从海边滩涂上寻找成功之路。四川“蚊帐大王”“杨百万”,66岁才从摆小摊开始做生意。美国前总统里根73岁还参加竞选。

据拿破仑·希尔对2 500人进行分析,反映出很少有人在40岁以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美国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40岁还没有迈出成功的重要步伐。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已过40岁。希尔本人出版第一本成功学著作时已是45岁,之后他为成功事业还工作奋斗了42年,当他80岁的时候还在出书。

当然,现代社会发展比较迅速,40岁之前成功的例子已比比皆是(这也说明“我还年轻”的借口同样站不住脚)。由于各人的条件、目标、成功的内容和起始点不同,40岁以后成功的例子也仍然相当普遍。

年龄,决不能成为不成功的借口。

“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没有文凭”,这是不少人常用的借口。事实上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文凭教育,仅仅是千百万条求知途径中的一种。其实,从学校的书本上学东西,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来自社会大学和自学。

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物的教育与文凭情况:“果喜集团”总裁张果喜,小学文凭;亿万富翁赵章光,高中文凭;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3岁开始工作,几乎没接受什么正规教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辍学;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小学四年级的学历;香港富商李嘉诚,初中二年级的学历。这些成功者的知识与能力全靠自学而来。

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对成功有帮助(可惜的是,有无数受到良好教育,获得高等学历文凭的人同样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人,只要愿意,自学永远不晚。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自学成才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没有资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实是,有资金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但没有资金,只要想办法同样可以创业赚钱,同样可以成功。当代中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几乎全是白手起家。国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处可见。其实,资金来源途径很多:积少成多,大雪球是从小雪球滚成的;向亲朋好友借钱集资;寻找一个能生财的门路;抓住机会找银行贷款;找有钱单位和个人合伙;集资入股———许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个人的资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银行和社会的闲散资金。

失败者大都喜欢找借口,成功者却大都拒绝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原因或困难挑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身瘫痪,他是最有资格找借口的。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功篇章。

此外,还有“运气”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际关系”借口等等。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将一位个性分析专家编的借口表列出来,居然有50多个。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全是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

然而,正像任何传染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借口症”这种做事的心态病也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一一驳倒,使它没有脸面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为我们做成事情打开成功的通道。

第2节 战胜自卑心理(1)

凡是做不成事情的人,心中都有自卑感。这种人在无心无力做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常用的借口是:“唉,我能力太差!”这种人无法摆脱自卑的“纠缠”,也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拒绝与自卑纠缠,一脚把自卑踩得粉碎。我们可以称之为“战胜自卑法”。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你是神仙,也会终身平庸。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个人自卑的特点是感觉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这正是成大事者最蔑视的!那么如何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拒绝自卑心理的纠缠呢?

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华为人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但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多,大多数自卑者都碌碌无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

自卑心理较重的人,大致有以下三条出路:

一是消极认命,让自卑的感觉化为现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容易放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听任命运的摆布,以各种借口自欺欺人,为自己的失败辩护。

二是自暴自弃,侵犯他人,危害社会。这种人看不到一点光明前途,便铤而走险,以错误的方式去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这种与他人为敌的反社会行为最终必以更大的失败而收场,许多罪犯都是因为自卑心理很重而选错道路的。

三是发奋图强,超越自卑。承认自卑的感觉,决不让这种感觉成为控制自己的事实。与其为自卑而悲观丧气,庸碌一生,不如化自卑的弱点为奋斗的力量,扼住命运的咽喉,拼搏一生,争取成功。一旦有几个小成功的记录,自卑就可以逐渐被超越,自信就会建立起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不管原来多么自卑,必将赢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第三条路是最佳选择。这是一条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之路。这条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你相信自己并愿意改变自己,你就能走上一条成功大道。

世界上许多成功人物之所以能做成大事,走的就是这条超越自卑的路。事实上,自卑的超越需要动力的升华。对由挫折、自卑到成功卓越的人士来说,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

罗忠福在少年时代曾为自己出身于资本家的家庭而自卑过。

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开始尝受被歧视、被批判的屈辱。读了半年大学,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被当地卡住户口,被迫痛苦退学。

20岁时,他的父亲辞别了人世,母亲只好给人看孩子、洗衣服、挑煤以维持生活。母亲被迫干这种低贱的工作,使敏感的他深深感觉到人生的耻辱。25岁时,他被分配到一家小工厂当合同工,“师傅”竟以成分讥笑他:“会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给我这个不会读书的人当学徒?”

命运的不公、屈辱和刻薄,使他深感难以摆脱的自卑。一次,他在长江边徘徊,一呆就是一天。他真想往长江中一跳,以死来解脱这折磨人的“自卑”与屈辱。

正是这个自卑得不想活的年轻人,发愤寻找人生的新道路。当他从文革牢狱里出来时,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他从头开始,学习经商,不畏失败挫折,顽强奋斗十多年,终于成为亿万富翁,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从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左眼斜视,右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了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的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失母,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自卑一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正因为战胜了自卑,他们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第3节 战胜自卑心理(2)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却是从另一种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放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挥金如土,任意地玩弄女人,直到遭到一次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此时,他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庭,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并谢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他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得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长期的努力下,他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奖。

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请你好好想想上面这些杰出人物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们成功做事的本钱。

只要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所说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是从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自卑感并非无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纵观世上,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后走向成功的。他们能,你也能。

譬如,你在与比你强的人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矮半截而坐立不安,这便是自卑心理所造成。若不设法克服,这种想法会经常给你带来困扰。

曾经有一位推销员,他在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之前,也常为自卑感到苦恼。每当他站在某位大人物面前,就会变得局促不安,结结巴巴地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最后他终于利用下面的方法克服了这种困难。

他在开始从事推销工作之初,非常胆怯,虽然对方亲切地款待他,但他总觉得站在人家面前自己变得很渺小。他透露当时的心情说:“在那些人面前,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小孩。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原已演练多遍的推销辞令变成乱无章法的喃喃自语。坐在大人物面前,我只觉得自己不断地缩小,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可怕的巨人!”

“但这种现象我没让它持续下去,因为我警觉到如果不想办法扭转逆势,这种工作再干下去也没什么意思。而且那时候我也快被自卑感逼至崩溃边缘,但我又一想,把大人物看成是穿开档裤的小娃儿又会是什么情况?”

“从我开始有了这种想法,便开始尝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当然,他们并不是真正变成了小孩子,只是在我眼里他们都成了十四五岁的毛头小伙子。不过,事情真的是有所转变,他们都像朋友一般,说起话来非常自然。我也一样,自从能站在平等立场与他们交谈之后,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自然多了。从此之后,我的观念就有了180度的大转变,自卑感也不见了!”

自卑是自信的俘虏,当你树立了自信之后,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起自信心,就应该像清扫街道一样,首先将相当于街道最潮湿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树立信心,并加以巩固。如果信心得以树立,则新的工作机会就会伴随而来。

在树立信心的过程上,首先你应观察自己的自卑感相当于前面所提到的哪一种,找到相似之处,便应马上溯其根源。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自我主义、胆怯心、忧虑及自认比不上他人的感觉小时候就已存在,而自己和家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摩擦即为这些否定感觉充塞敏感之心所导致。

第1节 战胜自卑心理(3)

若对此能有所了解,你就等于踏出了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为了证明你不再是孩子,你若能将小时候不愉快的记忆从内心消除,即表示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成长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扫除自卑障碍的同时,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才能、专长全部列在纸上,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另外,你也可以将做过的事制成一览表。譬如,你会写文章,记下来;你善于谈判,记下来;另外,你会打字,你会弹奏几种乐器,你会修理机器等,你都可以记下来,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龄的人做比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挑战。你愿意在家当懦夫,还是希望出去闯一闯呢?当然你希望自己能出去闯,有计划地闯!想想看,当做好一件工作时,你便能获得进一步的信心,同时又可为自己带来物质上的报酬,获得别人的赞美,进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些连续美好的反应,难道不值得你去闯吗?此外,这些反应也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推进器,使你爬得更高、看得更远,彻底发挥所长,并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建议你不妨利用以下所提供的方法开始消除自卑,以便成就己事。

  (1)正确地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自己将更有前途。

  (2)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看到自己的长处;既要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3)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来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4)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扬长避短。有些残疾人虽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似乎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瘫痪的张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10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多方面都有所建树。

  (5)正确地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即忘,性格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这时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

第1节 学会承受压力

一个人要想做成自己的事,必须面临竞争压力的考验,因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无论在竞争中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人人都要承受压力。现实生活之中,谁也逃脱不了这种压力。欲成大事者,因目标高远,压力可能会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须能承受这种压力,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这就是说,压力最能反映你做事能力的强弱。我们可以把这种成事之道归结为“推动法”。

林肯在进入美国政坛之前,不过是小镇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律师。在他最初争取国会议员候选人提名时,他的政敌因他不属于任何教会而指责他为异教徒,又因为他与高傲的陶德和爱德华家庭联姻而骂他是财阀和贵族的工具。这些罪名尽管可笑,却足以给林肯的前途带来伤害。结果,林肯落选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逆流。

两年后,林肯和许多自由党人一起,在国会中大胆发言,谴责总统发动一起“掠夺和谋杀的战争,抢劫和不光荣的战争”,宣布上帝已“忘了照顾无辜的弱者,容许凶手、强盗和来自地狱的恶魔肆意屠杀男人、女人和小孩,使这块正义之土饱受摧残”。

林肯是个默默无闻的议员,政府对这篇演说置之不理,可是它在春田镇却掀起了一阵飓风。伊利诺伊州有6000人从军,他们相信自己是为神圣的自由而战。如今,他们选出的代表竟在国会中说这些军人是地狱来的恶魔,是凶手。激愤的军人公开集会,指责林肯卑贱、怯懦、不顾廉耻。

聚会时,大家一致决议,宣称他们从未见过“林肯所做的这些丢脸的事”,“对勇敢的生还者和光荣的殉国者滥施恶名只会激起每一位正直的伊利诺伊人的愤慨。”

这股恨意郁积了十几年,直到13年后,林肯当选总统时,还有人使用这些话来攻击他。

林肯对合伙的律师说:“我等于是政治自杀。”此刻,他怕返乡面对选民。他想谋求“土地局委员”之职以便留在华盛顿,却未能成功;他想叫人提名他为“俄勒冈州州长”,指望在该州加入联邦时可以成为首任参议员,不过这件事也失败了。

于是他又回到了春田镇那间脏兮兮的律师事务所,再度将爱驹“老公鹿”套在摇摇欲坠的小车前头,驾车巡回第八司法区。

荷恩敦在《林肯传》中说:

“我们住乡下小客栈时,通常都共睡一张床。床铺总是短得不适合林肯的身长,因此他的脚就悬在床尾板外头,露出了一小截胫骨。即使如此,他仍然把蜡烛放在床头的一张椅子上,连续看好几个钟头书。我和同室的另外几个人早就睡熟了,他还以这种姿势苦读到凌晨2点钟。每次出巡,他都这样手不释卷地研究。后来,6册欧氏几何学中的所有定理他都能轻轻松松地加以证明。”

“几何学读通之后,他研究代数,接着又读天文学,后来甚至写了一篇谈语言发展的演讲稿。不过,他最感兴趣的仍是莎翁名作。他养成的文学嗜好依然存在。”

度过辛酸的6年之后,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林肯一生的方向,也使他开始往“白宫”出发。

的确,假如林肯面对暂时的挫折、失败就不再前行,不再奋斗,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律师,而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许多事在顺利的情况下做不成,而在受挫折后,在经受悲痛的“浸染”后,却能做得更完美、更理想。压力能使人产生奇异的力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完成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

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尽快成熟起来。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在试图成大事的人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成于琢”,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可成器。

压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把握人生的方向。人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不完全是坏事情。能否从容对待、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相反,人若是太幸运了,缺乏压力,就会沉于懒惰,而不知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对于那些善于成事的大师而言,他们不惧怕压力,因为压力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相反,他们更喜欢“压力推动法”,在压力中做大人生局面。

第2节 走出消极的误区

积极心态与成事是相辅相成的。毫无疑问,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辈子都是兵卒。这说明,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一念之差”导致的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欧洲的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里的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了大财。

这就是因一念之差而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大获全胜。

想要改变失败的命运,就要改变消极错误的心态。永远记住,一念之差决定做事的成败。

卡耐基曾讲过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是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但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常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成功,必须牢固树立积极成功的心态,彻底清除和控制消极失败的心态。

自卑症、借口症、恐惧症和忧虑症是消极失败心态的几种具体表现,其他消极失败的心态表现在悲观、压抑、偏见、固执、僵化,自我意识太强,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急躁、不讲方法地蛮干,冲动心理,畏难而退的心理,内疚悔恨,沮丧泄气,愤怒嫉恨。

这些消极心态常常不请自来,光顾我们的头脑,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的整个人生走向消极和失败。

长期受多种消极心态影响的人,几乎像得了癌症一样,从里到外,都表现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无能的癌症症状。

我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常常是消极心态的受害者。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消极心态呢?问得好。你还可以进一步问,有没有对策对付这些消极心态呢?

当我们能较清醒地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消极心态就开始害怕我们了,它要准备逃遁了。只要我们找出造成消极心态的原因,就不难找出对策。有了对策,消极心态就会被我们控制而不是控制我们,就会被我们清除消灭而不是侵害消灭我们。

假如你是消极的人,无心恋战,无所事事,还有谁能帮助你积极起来呢?积极的心态就是从正面看问题,为自己定下做事目标并不停地进取。许多人难以成事,关键就在于一念之差,无法让自己走出消极心态造成的心理误区,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自己的事。

第3节 强化和培养你的亲和力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的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都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与周围的一切断绝任何来往。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打着交道,而人们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假如你一个人独居,看似不与人接触,其实不然,一会儿邻居或房东就要来收水电费、房费,你势必要与他们说上两句。你的食品、衣服、家具,也必须去商场购买,为了争取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还要陪上几句好话。你若没有正式单位,必是私营,为了赚钱,你要与许多人交往;你若有单位,就要面对上下级的关系;你若两者都没有,也得有人供养你,你要与供养人相处。总之,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存在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相帮相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这种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遭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护。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于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人类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喜怒哀乐,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类产生归属动机。当人们有了喜悦与悲伤,往往急欲找人倾吐,以求得到理解与宽慰,使情感有所寄托。归属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三。

总之,人类的亲和力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重的,复杂的,上述三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社会比较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人们衡量自己,常常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实现的,这就产生了社会比较的需要。有人工作成绩突出,事业蒸蒸日上;有人经济富裕,生活档次极高,人们自然产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的积极效果是———比事业,工作更加努力;比经济,生活更有追求。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衡量出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社会比较动机的实现,增强了亲和力。人们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渴望在群体中寻觅最佳立足点,以获得他人的首肯与赞许,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自我实现动机,敦促人类发展和完善自己,向亲和群体进一步迈进。

那么,亲和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将5名自愿者分别隔离在5间屋子里,在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使其与外界隔绝。结果坚持时间最短的是20分钟,坚持时间最长的是8天8夜。他们都感到孤独,很难受,心理很紧张。这项实验表明,亲和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类喜好合群,组织家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便是极好的明证。孤独使他们恐惧,离群使他们害怕,长久的隔离,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异,成为不正常的人。出于本能,人们相互亲近,其目的是为了生存。生存的需要,是亲和力产生的条件。

心理学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说”认为,人类的亲和倾向是出于功利性目的。人们通过亲和,可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自身也是一种报偿。暂不论其他,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人们的亲和虽源于本能,但却是有目的的,人们通过联合,同自然界、社会作斗争,为生存创造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在付出的同时,也在索取,实际上是进行着时间、金钱、劳动等方面的交换。正是在社会交换的作用下,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日益亲密合作。

亲和力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密不可分。就个体而言,亲和力加速了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使他从诞生之日起就浸泡在关怀、爱护的亲情之中,一点一滴地受到熏染,得到强化与培养。亲和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机率。人们社交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亲和力是培养良好个性、求取知识、获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友谊、发展友谊的坚强动力。只要亲和力动机纯正,就会赢得许多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第4节 办事要有条有理

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和体力,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漤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打开,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适合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愿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和猴子也没有什么分别。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工作安排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槽,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每件事都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不会好吃。相反,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动,将可能粘住锅底或者烧焦。

  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烹调需要秘诀,做其他任何事也是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作更大的发挥。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惟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错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第5节 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

每人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却相差悬殊。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是事倍功半,会利用时间的人则可事半功倍。

(1)对时间进行计划管理。对时间的使用不能干了再算,而要算了再干。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时、按天、按周的先后时序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工作安排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使用时间最忌把时间切成零星的碎片,要尽量把自己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时间的多少要依工作的需要而定,集中得过多,也会造成浪费。一般来说,时间集中较多的人,往往是时间利用率最高的人。

(2)对时间的使用也要计算成本。凡是劳而无功或得不偿失的事尽量不去做。计算时间的单位不要用小时,而要用分钟。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假定一个部门平均每人月收入400元,这400元占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的27%,则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为400÷27%≈1 482元。每人每天工作7.5小时,每月工作23.5天,则每人每月工作时间为7.5×23.5×60=10 575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1482÷10 575≈0.14元。

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个人工作5天,则办此事的成本为3×5×7.5×60×0.14≈945元。

(3)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工作要分轻重缓急。工作一般分三类:急件,必须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应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去,抓住了关键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4)利用最佳状态去办最难和最重要的工作。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提示,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人的智力、体力和情感都显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人体内“生物钟”的作用。管理者应该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佳的工作时间,来处理最重要和最难办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时间,用来处理例行公事的事情上。

(5)把常规的工作标准化。经常性办理的工作,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照章办事。同样的问题出现后,把具体情况和处理办法写下来作为日后处理同样问题的范例。这些范例经过逐渐修订改进而形成标准化,这可使领导者摆脱琐事的纠缠。领导者要保持优化的工作秩序,先考虑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逐步规范化,不能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更不能顾此失彼。

(6)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只有当天完成当天的任务,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时间利用率才能提高。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指出:“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动性。”

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能推到明天。明朝文嘉有《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主,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做人今日始。”

(7)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时段,在两件事之间的空余时间。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可以增加工作密度,加快工作节奏。

(8)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缩短时间。有成效的主管并不感到肩上的担子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相信自己的时间是充分的,总认为还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

(9)复合工作法。人的大脑是划分区域的,如听觉区、视觉区、语言区……各个区域有不同的使命,据说可使两个以上的区域同时兴奋起来,因此有些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有些应酬或不重要的会议,领导者不去又不行,去了又觉得失去不少宝贵时间。这时一方面表面应酬,另一方面可思考其他工作。

(10)有效地利用节约时间的工具。如个人备忘录、台历、工具书、通信簿、计算器、电话、电子邮件、DVD机、录像机等。工具齐全、适用,用起来方便、顺手,就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1节 积极结交各行各业的人

你必须努力地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行业人员接触,并学习其他行业的知识。只固守在自己的同行之中,你就无法建立多层面的人际关系。虽然你具备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只具备自己工作领域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样并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生意人。

若一点儿也不了解其他行业的人的想法与行为,就无法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心胸狭窄的人无法交游广阔。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与悟性,或情感与智慧的完善结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吸收自己本行的专业知识,这是不用说的事,但借着了解不同性质行业中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见闻,更可以交到许多不同的朋友,这便是重要的交际技巧。

日本的综合性贸易公司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就是因为这些综合性的贸易公司不只是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供应。由于他们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与商品,所以能够发挥出独特的效果,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

除了自己的本行之外,交往的对象还必须扩及其他各行各业的职业高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及人脉。

然而,这并不是说特意地结交各种行业的人。最简单可行的是和自己的中学或大学同学及以往的故友保持联络,所以必须踊跃地参加同学会。只可惜现代人多居住在空间狭窄的都市区,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往。

为了积极地与人们交往,应多参加各项活动,比如利用孩子在学校中活动以及直接从事业务活动,可以借着与顾客的密切往来,轻易地与顾客建立起友好的情谊。而从事内勤工作的专业人员,就很少有机会和公司同事以外的人接触。这时,就得利用自己的另一半———丈夫(或妻子)。

或许你的另一半是个不擅交际的人。若是这样,就得努力地培养兴趣,多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或旅行、野营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办法。无论如何,具有一项独特的嗜好是一个积极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利用嗜好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更远远超过了年龄、职业、地位的效果。即使是因为工作关系而结交的朋友,如果能够有共同兴趣,就容易在下班的时间以轻松的心情在和谐的气氛中交往。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广开来,就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人抬人,人帮人,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人的事业才会发达

问题对应2:借助外力法

第1节 做人互助才能办事顺利


做人的互助原理是:你在关键时刻帮人一把,别人也会在重要时刻助你一臂!初看起来似乎是等价交换。其实,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可能像鲁宾逊那样独自一人闯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广开来,更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想让别人将来帮助你,你就必须先付出精力去关心别人、感动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回报的资本。因此,高明地做人,必须信守“相互帮衬”之道。

常常挂在“红顶商人”胡雪岩口头的“花花轿儿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人抬人,人帮人,人要办的事才会顺利,人的事业才会发达。

话虽如此,真正窥得其妙、并加以运用的人却并不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想成就一番事业,少不得要借助众人拾柴之势。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是个包袱,但只要用得巧妙,也可以成为一块成功之路的叩门砖。“相互帮衬”正是一个帮人帮己的诀窍。

当年,胡雪岩扶助王有龄做了湖州知府,他在开办钱庄之初就有让自己的钱庄代为打理府库银两的打算,也有了着落。但是,真正要使这一打算变成现实,还要过一关,就是要打通钱谷师爷的路子。旧时的州县衙门,都有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名义上虽只是州县的幕友,但由于这些人都师承有自,见多识广,常常是州县官们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表面平和的还与州县老爷敷衍一下,专断的甚至对州县老爷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也就不能不笼络他们延请的钱谷师爷。

在笼络师爷的过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龄就演了一出“花花轿儿人抬人”的绝好的双簧。王有龄署理湖州正是端午期间,这个时间给胡雪岩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打听好已经接受延请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谷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眷所在,送去节下正需要的钱粮。不过他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位师爷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这一来,师爷不仅见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却落了两处。一帮一衬不过言辞之间,却使得极巧。事实上,这出双簧也并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龄事先商量好要这样演的,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见胡雪岩、王有龄两人都深谙这“花花轿儿人抬人”的相互帮衬之道。

相互帮衬往往不在于你帮的心是巨是细,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时候甚至也不过是些惠而不费的小节,比如王有龄、胡雪岩演的那出双簧,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龄之间一帮一衬,一下子就收服了人心。例如当胡雪岩和王有龄找到湖州钱谷师爷杨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和乌程县库时,杨用之不仅毫不为难地满口答应,还为他引见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湖州征纳钱粮绝对少不了的,也绝对不能得罪的“户书”郁四。而郁四后来实际上也成为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伙伴和得力帮手。

的确,一个人精力到底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疏漏,也许失察疏漏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留下很多。比如胡雪岩对于宓本常的失察,在典当业上的疏漏,都是在他经手事情太多、生意场面太大的情况下,由于实在顾不过来而发生的。这些疏漏的地方,一定的时候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而且,由于一个人所有的生意动作常常是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有一些因失察留下的疏漏所产生的后果,常常是关键性的,并不只是影响某一桩或某一个行当的生意的成败,它可能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厦整个儿彻底坍塌。

所以,帮衬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朋友同行的帮衬,也需要内部人员的帮衬,这是一个诀窍,也是现代商战中重要的经营策略。

第2节 无意的助人却带来成功

做人的互助原理,按照古人所说,即“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助人和受助。下面这个故事,已经成为这方面的经典。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进美国的丰田沃土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宏达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一念之差将资产投资股票,却几乎尽亏。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消减,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只在一夜之间。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了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10年前,”总裁开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离奇,但是世上所有的离奇都带有偶然性,只要这种偶然性再次发生,就会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机。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的助人行为,带来的是受助后的成功。

第3节 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1)

做人之道并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来说,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许多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别人作为回报,这是公平的规则。所以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按照皮鲁克斯的说法,这叫“资助式成功学”。

历史上有很多获得成功的人,都曾受到一个心爱的人或一个真诚的朋友的鼓励。如果没有一个自信十足的妻子苏菲亚,我们在伟大的文学家中就找不到霍桑的名字。当他伤心地回家告诉她,他在海关的工作丢了,他是一个大失败者时,她却很高兴地说:“现在,你可以写你的书了!”

“不错,”霍桑说,“可是我写作时,我们怎样维生?”

她打开抽屉,拿出一堆钱来。

“钱从哪里来的?”他嚷道。

“我知道你是天才,”她回答道,“我知道有朝一日你会写出一本名著来,所以我每周从家用中省下一笔钱,这些钱足够我们用一年的。”

由于苏菲亚的帮助,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本小说———《红字》在霍桑笔下诞生了。难怪霍桑后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绝对重要的,可以关系到一个人是凡人还是巨人。”

由此,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做人之本:帮助别人成功,是追求个人成功最保险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如果一个人顶尖的成就让你感到有自己的一份,你能够自豪地说“是我让他有今天”。这将是你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帮助别人不仅利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你的帮助,或是否感激,想想看,如果每一个人都帮助另外一个人,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与美好!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所有善于做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打交道。我们中有些人在这方面有可贵的直觉,他们学到了这方面的技能。人们应当懂得如何去影响别人的思维方式,任何事情的失败常常都可以归结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失败。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来说,人是最宝贵的。对于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个体来讲,人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必须与人打交道,如今再没有人能够到森林山洞去隐居,去忍受鲁宾逊式的孤独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大的成功,我们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周围的人。

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互利观念来支配,对双方来说只会有益。你为别人提供急需的东西,人家也会满足你的需求。

第3节 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2)

米歇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及有关他的文章,以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米歇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过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希望最终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与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两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米歇尔成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米歇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莉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米歇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钱,而且随着名声的扩大,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莉莎和米歇尔的相互合作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米歇尔需要求助于莉莎,获得为自己宣传的开支;莉莎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尔做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

2003年4月,皮鲁克斯在哈佛大学作了一个题为《做人的意义》的报告,他陈述了一个别有人生哲理的事实: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90公尺,相当于30层楼以上。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了许多奇特的事实。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长,并没有独立长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并大量地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成长壮大。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为人们留下成功的启示,只看我们是否拥有智慧去体会与领悟。

红杉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让我们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提供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必耗费能量去独自盲目地钻研。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红杉林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不可动摇的伟业。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谙熟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最后皮鲁克斯给在座的学生发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相信做人的互助原理吗?”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不善于借别人的帮助走向成功,不善于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帮助,这是最低等的做人之术,与大师级的成功人物相比,可谓渺小。因此最智慧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甚至嘲笑这一点,那么你早晚会成为一个渺小之徒。

第1节 巧借他人成事

世界上有三借:借人、借势和借钱。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它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这很容易令人想起《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此计告诉人们:“借”字为利用他人成事之诀。

  “利用”一词似乎带有贬义,但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的确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养成“他山之石亦可攻玉”的合作之道,这样的人定会大有作为。

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善于利用朋友关系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乐,而且会有更多机遇。因此,培养一种利用朋友关系的习惯,实际上就等于成功有了希望。

南方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并且因人而异,加以利用。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要因人而用!”

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高尚的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存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样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计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吃喝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和对方交往的密度和自己打开心扉的程度往往由这些等级来决定。因为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借他们各自的能力和特点,成就自己的事情。

下面是一个利用“朋友”除掉了隐患并借人借势成事的案例:

三国赤壁大战之时,不习水战的曹操大军,由于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的水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当周瑜乘船察看时,发现曹军设置水寨,竟然“深得水军之妙”。于是,周瑜暗暗下决心,“吾必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周瑜绞尽脑汁谋定策略之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访,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来意,一是说降,二是刺探军情。于是,他就想出了一条利用“朋友”的妙计。

周瑜当晚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周瑜大笑畅饮。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蒋干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在桌上堆着的一叠来往书信的公文中,蒋干发现了“蔡瑁,张允谨封”等信,蒋干大吃一惊,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写道:“某等降曹,非图仁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蒋干寻思,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在衣内,到床上假装睡觉。

大约在四更时分,有人入帐低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没有做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间不得下手’……”后面的话声音更低,什么也听不清楚。不一会,周瑜回到帐内又睡了起来。

蒋干在五更时分,趁着周瑜熟睡未醒,悄悄离开,溜回江北,向曹操报告了所见,并交上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和张允,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之时,曹操方才恍然大悟说:“吾中计矣!”

周瑜利用蒋干这个老朋友,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这样,才有了流传至今的赤壁大战火烧曹营的壮举。

第1节 学会恭维,助己事成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经不住恭维的动物。对上级来说也是如此,你求他办事儿,恭维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维了他,他也会反过来重视你,得到恭维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相信谁都有到私人商摊处买衣服的经历,在你试衣时,肯定会受到卖主的恭维:“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好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

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2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裂开了一个洞。此时,你才晓得,是商家的恭维使你上了当。

要想在办事儿时求人顺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要想求领导办事,就必须掌握会说恭维话这一条。会说话同办事儿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很容易办砸,所以要学会说恭维的话,就必须学会顺情说好话。顺情说好话一般叫作赞美或者颂扬,世俗的说法即是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之类。要想把事情办成功,总得捡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解决事情。所以,要学会说赞美的话。

几乎任何人都爱慕虚荣,其特点往往是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他们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桩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预期的功效。  

恭维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恭维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学会说恭维的话,当你托人办事时,你将会领悟到其中的妙用。

第2节 请求同事办事要诚恳

请求同事办事,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因此要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利用情义打动同事,这是你办事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

某机关接到上级分配下来的植树任务,机关几十名同志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惟有几位“老调皮”,任凭主任怎么在政治上动员都不愿认领任务,搞得主任很难堪。

下班后主任把这几位“老调皮”叫到办公室,轻声地说:“我只讲最后一遍,我现在很为难,请你们帮个忙。”奇怪的是,刚才态度很强硬的几个“捣蛋鬼”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纷纷表示:“主任,我们不会让你为难了!”说完立即回去认领自己的任务。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看来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主任用请求的话打动了他们,让他们觉得:主任看得起咱,怎么能不给面子呢?

托同事办事也是一样,求同事办事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义。需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说个清清楚楚。要说明为什么自己不办或办不了而去找他办。总之,要让同事了解得十分清楚,知根知底。你的态度越诚恳,同事也就越不可能拒绝你。另外托同事办的事,一般还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成则成,不成则不成,这样的话同事才能有的放矢。不要托同事办一些目的不明确、比较笼统的事,应该托同事办一些难度不大、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的事,这样有利于你向他致谢。

同事之间,关系微妙,个性相差很大;同事之间,只有以诚相交,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帮得上你。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活泼、随和,有的坦率、耿直。含蓄、深沉者可以表现出朴实、端庄的美,活泼、随和者可以表现出热诚、活泼的美,坦率、耿直者也有透明、纯真之美。人生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就是真诚。

真诚的低层次要求是不说谎,不欺骗对方,但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目的和手段要有一定的区别。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利于治病救人,往往向病人隐瞒病情,编造一套谎话给病人。这样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它表现的不是虚伪,而是更高、更深层的真诚,是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只

办法总比问题多下载地址 :《方法总比办法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语出何处? 我运动后总比别人多流好多汗水,怎么回事,有办法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说实话我想发大财。 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看过吗?? 请问一下在哪里可以下载<<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 为什么玩星际争霸人机对战时电脑总比人快?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么? 我有很强的能力,可一到展示自己时,总没办法正常发挥,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女人总比男人付出的多 我每到夏天出汗总比别人多,为何 为什么女人总比男人要痴情的多, 为什么我流的汗总比别人多? SPSS 的 Clementine 总会遇到过期的问题,有没有永久解决的办法? 声音总比图象快 我的脑子成天混混沌沌的,并且我做事总比别人慢半拍,思考的也没有人家周全,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 我身高1.80M,但是上身好象特别短,坐着的时候总比别人矮不少,我想让上身增长,有什么好的办法 为什么总招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孩子喜欢呢?我还是能接受比自己大的男孩子。问题出在哪了? 我肝功能化验血清总蛋白80.3,白蛋白46.8,球蛋白33.5,白球比1.4,请问有问题吗? 关于BT的问题:为什么我已下载的字节比BT显示的总大小要大? 我的声卡放音乐速度总比正常的快,是AC97集成声卡。是什么问题呢?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大家赏析这句话 为什么我的数据包里,收到的总比发送的多啊? 自来水公司的水表总比我们单远的水表多出好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