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梦见手机钱包被偷:对高考模拟题命题的一些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5:17:50

对高考模拟题命题的一些个人看法
    这几年我们高三备考使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组织学生做题的同时,我也在做,在讲,在做和讲的过程中,尤其是做了前面的高考,再去做精选的三年模拟题的时候,对比非常鲜明,相配套在后的模拟题,质量比高考题绝对差上一大截,不是一个档次,虽然有个别高考也存在不规范和不严谨的问题,整体感觉是,高考题的确要求的思考量和思维方式要科学合理一些,既使有些题难一些,但给人的感觉有味道,有回味,甚至有些题想明白,理解透了之后,让回味良久,惊叹不已。我就这两天刚学的一部分内容的信息给予及读图分析的高考题和模拟题做一对比说明:

(2006年天津文综11题)正确表述图7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的是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这是一道读图分析试题,两维多曲线坐标图,信息清晰、展示直接,考察能力体现在读图分析,答案就是在图中,就在信息中。答案为A。

(2010年长沙一中模拟题)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题。

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人均耕地在减少

C.总人口数在增加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这道题的答案是B,人均耕地在减少。题中给出的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耕地变化图联系在哪儿?人均耕地如何能体现在环境负担公式中的?我做完后不怎么明白,文字信息和图不配套,题目设问和选项关联性不强,是在考读图分析(不看图不要信息也能做题吧),还是在考做题技巧(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来),是在考信息能力获取还是在考察记忆?自身能力有限,我没弄明白。

题并一定出的多难,才能体现命题水平和考察知识能力水平,高考题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次论证,而有些模拟题往往一个人的作品,并且多停留在高中阶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还需要多次锤炼才能给学生做,但是大部分的这些模拟题是一个人出来,个别编辑或者教研员觉得新颖就认为不错,采用了,审题时多是看着答案审的,实际并没有真正思考命题意图是什么,图形是否严密,四个选项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甚至出来的题全世界只有命题人一个人知道答案,能做对能解释答案,易则全易,难则死难,学生做的时候,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因为思考入口,没有信息引导,是生硬的晦涩的。这样的模拟题在备考的时候,起的作用只能是负面的,甚至误人子弟,尤其是各地区的一模、二模、三模卷,影响更大,因为这类题对学生的备考方向是个误导,对学生的信心是个打击,本来做着高考题,感觉进步很大,有收获,结果做了几道新题感觉又回到原点,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和学习成就感。

因此,模拟题的命制,应该认真把关,关键是要多人论证,甚至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先做做体验一下,不断修改,不断润色,才能使用。现在很多商业机构,不断要求作者编制一些原创试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种商业动作的试题更没有质量保证,一个人命制,一个人把关,更难以保证质量,我们每年下学期也做过很多的原创卷,质量能及格的试题太少了,我不得不回到,多做做一些精典的常规题上,比做一些没有质量的创新题要好,对备考更有益。最后,我呼吁不要再盲目要求作者,出什么原创题,其实是一个误区。高考命题人一群人整了几个月,甚至有人用了几年功夫才出了几道题,让一个高中老师花上几天命制一套题,有点不现实,质量不可能得到保证。笔者认为原则没错,事实上有效整合是问题的关键,只要紧靠高考基本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基础的经典模拟或最新热点套卷来整合制卷训练即可。笔者通过研究新近各地名校省市高规格的考题也是如此:例如这份试卷大家分析看看即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