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蛇的几月最好命:杨歧方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57:39
【杨歧方会】
     方会禅师(北宋992~1046,一说1049),是临济下八世,袁州宜春人,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投师落发为僧。每阅经闻法心融神会,又能痛自折节依参老宿。参慈明楚圆(石霜楚圆),辅佐院务,得到启发而大悟,辞归九峰。后来道俗迎居杨岐,举唱宗乘,名闻诸方。世称“杨歧方会”,为临济宗杨歧派的开山祖师。     庆历六年(1046)移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关于他的言行,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嗣法的弟子有十二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首。     方会的根本思想,是临济的正宗。他曾说:‘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这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声气相通之处。所以《续传灯录》卷七本传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很相类;又说他验勘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所以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双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见湘中苾刍文政〈潭州云盖山会和尚语录序〉),但他浑无圭角,人因谓其宗风如龙。 ------------------------ 杨歧(杨岐)山名的来源     杨岐山位于江西萍乡上栗县杨岐境内,离城区20余公里,海拔约1000米   杨岐派——杨岐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融合自然风光与宗教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杨岐山古城漉山,翁陵山,杨岐山名称由来已无从考证,相传,战国时著名哲学家杨朱路经此地,山路多岐,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遂以此取名为“杨岐山”(杨歧山)。(葛藤园主人注:此即是中国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诗《咏怀》中所说的典故:“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杨朱泣歧路,是悲悯人们因歧路多而迷失方向,象征法门太多使人无法直心一处专心修行!墨子悲染丝,是悲悯世人无法见到大道,而懵懵懂懂地被染上各种法执,不得自主。阮籍也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途末路处、或歧路彷徨处,便放声大哭。)      杨岐山是中国宗教名山,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祖师乘广禅师开山立广利禅寺。宋庆历初(1041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并改称其为普通寺,杨岐宗在我国佛教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并有着深远的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远播日本,至今仍有日本宗教友人前来寻根问祖。 ------------------------------ 【杨歧方会】打【石霜楚圆】而悟道

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善谈,及长,不喜从事著述。后为他人掌管税务,失职当罚,潜逃至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落发为僧。赴潭州(今湖南长沙)参石霜楚圆,掌监院之事。【杨歧方会】因久参不决,要打其师傅【石霜楚圆】而顿悟。得法后辞归九峰山,又至杨岐山住持普通禅院,大振禅风,世称杨岐派、“杨岐方会”。
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载: 师(方会)于楚圆门下时,自请为监院,辅佐楚圆不厌勤苦。扣参虽久,未有省发。 再次咨参,楚圆就说:“库司事繁,且去。”或说 :“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有一天,楚圆外出,正值下雨,方会侦得小径, 截住楚圆,并扭住说:“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楚圆说:“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 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楚圆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方会回来,第二天具威仪,诣方丈礼谢。 (【附:《五灯会元卷十九》原文(节选): 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石霜楚圆)禅师法嗣杨歧方会禅师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 慈明(石霜楚圆)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杨歧方会)皆佐之,总院事。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每咨参,明(石霜慈明楚圆)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一日,明(楚圆)适出,雨忽作。师(方会)侦之小径,既见,遂扭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 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明曰:“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师归。 来日,具威仪,诣方丈礼谢。明呵曰:“未在。” 自是明每山行,师辄瞰其出,虽晚必击鼓集众。明遽还,怒曰:“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师曰:“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一日,明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 明移兴化,师辞归九峰。后道俗迎居杨歧,次迁云盖。 受请日,拈法衣示众曰:“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岫,萍实杨歧。”遂升座。 时有僧出,师曰:“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僧便喝。师曰:“不信道。”僧拊掌归众。师曰:“消得龙王多少风?”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有马骑马,无马步行。”曰:“少年长老,足有机筹。”师曰:“念汝年老,放汝三十棒。” 问:“如何是佛?”师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曰:“莫祇这便是么?”师曰:“湖南长老。” 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来相见。杨歧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甚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有么,有么?出来决择看。如无,杨歧今日失利。”师便下座。 九峰勤和尚把住云:“今日喜得个同参。”师曰:“作么生是同参底事?”勤曰:“九峰牵犁,杨歧拽杷。”师曰:“正恁么时,杨歧在前,九峰在前?”勤拟议,师拓开曰:“将谓同参,元来不是。” 僧问:“人法俱遣,未是衲僧极则。佛祖双亡,犹是学人疑处。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曰:“你祇要勘破新长老。”曰:“恁么则旋斫生柴带叶烧。”师曰:“七九六十三。” 问:“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师曰:“西天人不会唐言。” 上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歧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从方会的悟道便可看出,他身上禀有的临济气质,机锋动作齐施。       楚圆迁兴化,方会便辞归九峰山,道俗请于袁州杨岐山出世。九峰长老勤公,是智门光祚之嗣,雪窦重显的同门,他不太了解方会,便说:“会监寺亦能禅乎?”言语间透着不信任。 方会升座问答罢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众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你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勘验看有么? 若无,杨岐失利。”方会才下座,勤公把住说:“今日且喜得个同参。”方会说:“同参底事作么生?”勤说:“杨岐牵犁,九峰拽耙。”方会说:“正当与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 ”勤拟议,方会托开说:“将谓同参,原来不是。”这样,方会初试牛刀,便锋利无比,名闻四方。 ---------------------- 【杨歧禅风】     方会的禅学思想,是对临济思想的改造变通,既不失为临济正宗,又别有新意。他主张义玄那样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他说:“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成佛总要自身体验,如实领悟。佛法无处不在,不必寻觅。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对三门,僧堂对厨库。若也会得,担取钵盂拄杖,一任横行天下。若也不会,更且面壁。”所以他坚持慧能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为指示禅者的依据。他说:“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 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杨岐未免惹带口业。”真可谓一识本心,当下即是;迷失自心,对面不识。他主张“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因此他问众:“还知杨岐老人落处么””自答:“河里失钱河里捃。”这个“捃 ”字,便是捃回自性,还他个本来清净。       方会的禅法,亦是追随义玄那种痛快淋漓、不容拟议的禅风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却山河大地也。过去诸佛,未来诸佛,天下老和尚,总在拄杖 头上。遂以拄杖划一划云:不消一喝。”这样的开示确有气吞山河的气度和傲视天下的胸怀 。在上堂时,他自称:       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       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       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       杨岐一句,急著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       这都是要求禅僧勿要执著言语文字,死煞句下,而应直透心源,悟彻本心。方会重新强调这些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文字禅和公案禅。       方会的禅学风格,是属于临济体系,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吸收了云门等派的特点。他上堂说法云:“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这一段话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心气相通之处。云门禅就主张世间一切均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举此在体,即可“函盖乾坤”,君临天下。《续传灯录》卷七就认为方会“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同时,他的接化学人的方式又大扬临济宗风,所以又说方会“其勘验锋机又类南院”(即义玄二传弟子慧颙 )。这样在方会的禅法里,既坚持了临济正宗特色,又包容吸收了云门宗的特点,兼具临济 、云门两家的风格。       在接化学人的具体方式上,杨岐方会具有灵活自然、随机施教的特点。如有人问:“雪路漫漫,如何化导?”他回答说:“雾锁千山秀, 迤逦问行人。”这就是说,在接引参学弟子时, 应善于诱导,把握时机步步启发。还有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方会回答说 :“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说明自己的禅法并无成规可拘,而是灵活运用,随机把握。方会的禅法不象黄龙慧南那样用“三关”之类的固定问话格式来接引学人,而是采用多变的机语来诱导学人。所以慧洪在《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中评论说:“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正是由于方会继承了临济的正宗禅法,又综合了云门等派的禅风特色,且兼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所以文政和尚在为方会语录作序时评论说:“当时谓(怀)海得其(道一)大机,(希)运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 !”加上他随机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其禅法浑无圭角,圆融会通,因此,佛教史家称扬他的禅法“宗风如龙”。正是这种宗风,使杨岐派在激烈的派系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法系能长期流传下来 。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法脉断绝,杨岐派恢复了临济宗的名称。禅宗后期的历史,几乎成了临济宗的历史,而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成了杨岐派的历史。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所谓“杨岐灯盏明千古”。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法系。   

杨歧方会

  杨歧方会(996--1049),北宋临济宗杨歧派开山祖师。江西宜春人,俗姓冷。因事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遂落发出家。每阅经,心融神会。后参慈明,掌监院之事。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每咨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适出,雨忽作。会侦之小径,既见,遂扭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历住筠州九峰山、袁州杨岐山、潭州云盖山,大振禅风,蔚成一派,后世称为杨岐派。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十三人。

  师云:更有问话者么?试出众相见。杨歧今日性命在你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

  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抉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捺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

  有么有么?出来抉择看!如无,杨歧失利。

  师才下座,九峰勤和尚把住云:今日喜遇同参。

  师云:同参底事作么生?

  峰云:九峰牵犁,杨歧拽把。

  师云:正当与么时,杨歧在前,九峰在前?

  峰拟议,师托开云:将谓同参,原来不是。

  (《古尊宿语录》卷第十九,P349--350)


杨歧方会禅师

明尧  明洁 编著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便偷偷地逃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九峰山。在那里,寺院里的一切,令他恍若旧游,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他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根深厚,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后游方参学,遍叩尊宿。

    方会禅师初投慈明楚圆禅师座下。当时慈明禅师住南源,方会禅师辅佐慈明禅师管理道场,不辞勤苦。后慈明禅师由南源迁住道吾和石霜等道场,方会禅师皆随而从之,并自请为监院。方会禅师在慈明座下,虽用功精勤,参学日久,然而却未曾有省发。

    方会禅师每次入室咨参,慈明禅师总是说:“库司(寺院里负责管理库房的职事僧)事繁,且去。”

    一日,方会禅师又入室参问。慈明禅师告诉他说:“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慈明禅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完饭之后,必于山上经行。

    一天饭后,慈明禅师又上山经行,正好赶上天下大雨。方会禅师暗中跟着,在一处山间小径上,方会禅师看到慈明禅师,便上前扭住道:“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慈明禅师道:“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慈明禅师话还未说完,方会禅师豁然大悟,当即便跪在泥泞的山路上礼拜。

    方会禅师问:“狭路相逢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方会禅师于是独自回到寺院。

    第二天,方会禅师便具威仪,入方丈寮,礼谢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担心他于所悟之境,生执著心,便呵斥道:“未在。”

    在慈明禅师的道场附近,住着一位老婆婆,人莫测其深浅,皆呼她为“慈明婆”。慈明禅师每次饭后经行,必至老婆婆的住所。

    一日,当参(方丈禅师集众咨参),大众吃完粥,等待打鼓,入法堂集合。大众左等也不见鼓响,右等也不见鼓响,都很纳闷。

    方会禅师于是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

    行者道:“和尚出未归。”

    于是方会禅师便径直来到老婆婆的住处,恰好看见慈明禅师正在帮老婆婆烧火煮粥。

    方会禅师道:“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侍,何以不归?”

    慈明禅师道:“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

    方会禅师于是戴上斗笠走了几步。

    慈明禅师一见大喜,于是便随方会禅师回寺院参众。

    从此以后,慈明禅师每次行山,方会禅师只要看见,即使是黄昏,方会禅师必击鼓集众。这样慈明禅师就不得不立即回寺。

    慈明禅师曾怒责方会禅师道:“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

    方会禅师道:“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慈明禅师一听,便作罢。

    一日,慈明禅师上堂。方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方会禅师道:“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官不容针与私通车马相对,前者就究竟而言,不容言语拟说,后者就方便而言,可以用种种形式,委曲开示。)

    慈明禅师便大喝一声。

    (既是官不容针,岂肯再用语言啰嗦?)

    方会禅师道:“好喝。”

    (若把这一喝当实法来会,亦为官府所不容。故慈明禅师有再喝三喝之举。)

    慈明禅师一听,便又大喝一声,方会禅师亦跟着大喝。

    慈明禅师于是又连喝两喝。

    这时,方会禅师便礼拜。

    慈明禅师见方会禅师疑滞已尽,便首肯道:“此事是个(这)人方能担荷。”

    方会禅师一听,拂袖便行。

    方会禅师悟道后,即归瑞州九峰,应道俗之请,于杨歧山开法接众,后又移居云盖山。

    方会禅师端的不愧为临济儿孙,临济一系禅法经方会禅师大力弘传,又进入高峰时期,其影响远胜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诸宗。

    方会禅师的家风以枯淡、超逸见长,在他的机锋下,学人往往转身不得。请看他的数则上堂法语——

    1、上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空,徒然)施。若也不会,莫道杨歧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2、上堂:“踏著秤锤硬似铁,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参!”

    3、示众云:“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还知杨歧老人落处么?河里失钱河里摝(捞)。”

    方会禅师另外还经常举禅宗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之偈语云众: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这一偈语,堪当后世禅人修学的指南。

    方会禅师示寂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春秋五十八岁。

 

杨歧方会禅师语录

  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

  师在筠州九峰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起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曲、萍实、杨岐。”乃升座。时有僧出众,师云:“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僧便喝。师云:“不信道。”僧抚掌归众。师云:“消得龙王多少风?”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进云:“少年长老,只有机筹。”师云:“念你年老,放你三十棒。”问:“如何是佛?”师云:“三脚驴子弄蹄行。”进云:“莫只者便是。”师云:“湖南长老。”问:“人法俱遣,未是衲僧极则;佛祖双亡,犹是学人疑处。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云:“你只要看破新长老。”进云:“与么则旋斫生柴带叶烧。”师云:“七九六十三。”师云:“更有问话者么?试出众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你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捺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有么!有么!出来决择看。如无,杨岐失利。”师才下座。九峰勤和尚把住云:“今日喜遇同参。”师云:“同参底事作么生?”峰云:“九峰牵犁,杨枝拽把。”师云:“正当与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峰拟议,师托开云:“将谓同参,元来不是。”

  师入院上堂,僧问:“如何是杨岐境?”师云:“独松岩畔秀,猿向下山啼。”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贫家女子携篮去,牧童横笛望源归。”师乃云:“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岐山势崄,前头更有最高峰。”

  上堂,云:“百丈把火开田说大义,是何言欤?杨岐两日种禾,亦有个奇特语。”乃云:“达魔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拍禅床一下,云:“果然失照。”

  上堂:“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下座。

  上堂:“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下座。

  上堂:“杨岐一句。急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筋。”下座。

  上堂,僧问:“急水江头须下钓,如何钓得巨鳖归?”师云:“撒手长空外,时人总不知。”进云:“知底事作么生?”师云:“云生岭上。”进云:“作家宗师,天然犹在。”师云:“念言语汉。”师乃云:“不见一法,是大过患。”拈起拄杖,云:“穿却释迦老子鼻孔,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向水不洗水处道将一句来。”良久云:“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叫断肠声。”

  上堂,拍禅床一下,云:“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释迦老子说梦,三世诸佛说梦,天下老和尚说梦,且问诸人,还曾作梦么?若也作梦,向半夜里道将一句来。”良久云:“人间纵有真消息,偷向杨岐说梦看。参。”

  上堂:“坐断乾坤,天地黯黑。放过一著,雨顺风调。然虽如是,俗气未除在。”僧问:“欲免心中闹,应须看古教。如何是古教?”师云:“乾坤月明,碧海波澄。”进云:“未审作么生看?”师云:“脚跟下。”进云:“忽遇洪波浩渺时如何?”师云:“放过一着十字纵横,又作么生?”僧便喝,抚掌一下。师云:“看者一员战将。”进云:“打草蛇惊。”师云:“也要大家知。”

  师拈起拄杖,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画一画,云:“山河大地。天下老和尚百杂碎,作么生是诸人鼻孔?”良久云:“剑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喝一喝,卓一下:“参。”

  上堂:“秋雨洗秋林,秋林咸翠色。伤嗟傅大士,何处寻弥勒。”

  上堂:“薄福住杨岐,年来气力衰。寒风凋败叶,犹喜故人归。罗来罗,拈上死柴头,且向无烟火。”

  上堂:“杨岐无旨的,栽田博饭吃,说梦老瞿昙,何处觅踪迹?”喝一喝,拍禅床一下:“参。”

  上堂:“凡圣不存,佛祖何立?大众,清平世界,不许人搀夺行市。”

  上堂:“杨岐乍住屋壁疏,满床皆布雪真珠,缩却项,暗嗟吁。”良久云:“翻忆古人树下居。”

  (选自《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