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坤和李小龙的关系:金刚经 般若正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30:36

般若正觀

  《金剛經》稱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旨在反映般若在成佛中的功用,以般若而正觀諸法實相,以般若引導萬行。
  《金剛經》作為般若體系的經典之一,處處都表現出般若正觀的作用。如經中所言:“如來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即名善法。”“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等等。這種三句的公式,幾乎遍布全經。
  那麼,這種三句的公式究竟蘊含著什麼內容呢?在理解這個公式之前,首先要知道般若經教的核心思想--緣起性空。佛法以為世間萬物都是緣起。《阿含經》曰:“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又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來說。”又曰:“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緣起是因緣和合而起,因是親的條件,緣為疏的條件,不論小如微塵,還是大如宇宙,無不是因緣的假合。緣起,說明了萬物都是相互依賴的存在。
  諸法緣起的思想,佛陀在般若經教中,又作了進一步說明,即就是緣起性空。緣起已如上說的性空,是相對自性有而言。聲聞乘中的有部,就是主張自性有。如《大毗婆沙論》曰:“我有二種:一者法我,二者補特伽羅我。善說法者,唯說實有法我,法性實有,如實見故。25”又曰:“諸法實體恒無轉變,非因果故。26”又曰:“未來諸法集現在時,如何聚物非本無今有?現在諸法集散往過去時,如何聚物非有已還無?答:三世諸法,因性果性,隨其所應,次第排立,體實恒有,無增無減,約依作用,說有說無。27”有部在分析世間諸法時,發現了事物只有單一不變的實質曰自性。此自性恒常不變,因而提出三世實有、法體恒有的自性有思想。
  可是依般若智來觀察緣起現象,都無自性。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曰:“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無常。……色非常非滅,何以故?性自爾。受、想、行、識非常非滅,何以故?性自爾。乃至意觸因緣生受,非常非滅,何以故?性自爾,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諸法和合生,無自性。28”又曰:“但有假名,都無自性。29”又曰:“諸法都無和合自性,何以故?和合有法自性空故。30”諸法由緣起故無自性,從緣起性空觀察一切法,非常非滅。
  《大智度論》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31”自性是自有的,不待因緣而存在,倘若依因緣和合存在,那必然是沒有自性。
  《迥諍論》說:“若法依緣起,即說彼為空,若法依緣起,即說無自性。諸緣起法,即是性空,何以故?是無自性故。32”《中論》曰:“如諸法自性,不在於緣中,以無自性故,他性亦複無。”又曰:“眾緣中有性,是事則不然。”又曰:“若汝見諸法,決定有性者,則為諸法,無因亦無緣;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33”世間萬事萬物無不緣起,那麼也無不性空,緣起與自性是對立的,不可相信緣起有,又承認自性有。
  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從認識上就能建立中道的正觀。在《中論》中有一首著名的偈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34”這是從緣起法顯示中道正觀。緣起法是無自性的,所以但有假名;緣起法是無自性的,所以即是空。空,所以無自性,是假名的緣起。從緣起有、無自性空、幻化有中,建立中道的認識。
  中道是遠離二邊的。《中論》曰:“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從緣起的中道正觀,照見諸法,不落自性的生滅、斷常、一異、來去的邊見戲論。《大智度論》曰:“菩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不但說空,不但說有;為著有眾生故說空,為取著空眾生故說是有,有無中二處下染。35”說空是為了掃除有見,說有是為了對治空見,遠離二邊之見,方能妙契中道實相。
  現在,我們再來回顧《金剛經》的三句公式。如“所謂世界”者,是說緣起的世界;“即非世界”者,是說世界的無自性的,空的;“是名世界”,世界雖然是無自性的,空的,但假相宛然。認識緣起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又然假有,這就是中道正觀。《金剛經》告訴我們:對待一切的一切,乃至無比尊貴的般若經教,我們都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