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和哪些水果榨汁好:高中高一政治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01:04

这一届学生是xxxx搬进新校区的第一届新生,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的老师深感任务的艰巨。在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形势下,更需要全组老师团结合作,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备课组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关心时事,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法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理论思想教育学生,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教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备课组有四位老师,在暑假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提高了对新课程实验意义的认识,聆听了专家的教诲,学习了兄弟学校的经验,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进行教研活动时,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出发,强调前瞻性。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促使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要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及时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地开展政治教学。对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例如开座谈会,找各种类型的学生聊天,问卷调查,书面交谈等,及时了解学情教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老师们认真分析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学习困难和思想误区,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整合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工作,在研讨实践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我们坚持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的李艳娟老师认真准备教学研讨探索课。不少老师注意在教学中积累材料,经常反思,总结经验,写出新教材的解读和教学设计方案。
五、解放思想,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贯彻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要求,完成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我们在课外练习和学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探索,设计的练习题,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练习检测题,既巩固课内知识,又注重知识运用,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还注意到学生的兴趣。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自觉把高考关口前移,在高一打好基础。我们坚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和练习中,把基础知识的运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六、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提高。我们组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了保证备课和练习质量,我们按学校要求,坚持“三备三统一”,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教龄长的教师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工作主动,新点子多。在我们备课组里,资源共享,团结合作,经常会看到全组教师一起研究、互相切磋,有时互相争论、互不相让直到有结果为止。组内教研活动开展得很活跃,青年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进步很快。老教师也努力进取,与时俱进。本学期段考成绩不理想的班级,经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学段考试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学段考试比期中考试有较大进步。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在学案导学模式工作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今天看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说都受益
良多。由于备课之前就开始进入编写学案的环节,所以老师一直特别明确教学任务,备课资料的选取,课堂提问的设置
,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在有意识的进程中裁剪。我们感觉,这样的教学工作减少了盲目,多了计划和主动。而这些工作
的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学生通过老师的最有效的资料(学案)、最认真的讲解,进行
最有效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组的学案一般分为六个环节:上节知识复习(要求学生默写)、本节学习目标(按照学校要求,表达上明确主体以及行为动词和可控的标准)、本节学习重难点、本节基础知识(以填空的方式呈现)、课堂情境讨论(以辨析题、问题
探讨、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呈现)、课堂反馈练习。我们做法是提前一节课的时间下发学案,要求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和重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部分(A层次要求),思考“问题探讨”部分(B层次要求),有
能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课堂反馈练习”部分的内容(C层次要求)。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老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
,发现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就能为新课程的教学铺设一个较好的平台,简单的内容由学生来分析,或者由老师
通过几个问题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重难点部分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老师讲解等方式来突破,大
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现在看来,这一部分相当占用时间。首先老师在备课时用
时多,我们为了解决某个知识点,在材料的选取和编辑上思考再三,在问题的设置上更是费尽心思,有时一个学案要耗
时两天才感觉比较满意;其次课堂使用时,学生一旦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时间便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流逝,有时就会冲
击了其他问题的教学。课堂反馈练习能够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老师查漏补缺,强调重难点。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们的第一个环节即默写部分。要默写的内容是上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在记忆的准确性和理解的程度上都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我们希望通过默写来夯实基础。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的学案教学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完
善之中,整体的感觉是很好的,相比与以往的每周政治老师和学生见面两次、政治课本在书包里出现两次甚至不出现,
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高二的分科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经济生活》也是政治课中比较难学的一部
分,学案为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应该说是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
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提前下发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因为各科都要下发学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抄
袭别人的,使提前下发失去了意义。
2、《政治生活》教材每个框题的内容相对较多,课堂上稍微有个活动,课程便无法完成,似乎总会有个小尾巴(往往是
习题反馈)要留在课下,老师就无法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新课程下,讨论,合作、探究已经由老教材的亮点变为常态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探讨的深度和广度,难易程度该
如何掌握分寸,把握火候,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摸索。
4、学案的编写是以框题为单位,因此,学生眼中的知识往往是一个个的部分,一般不能对知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这是
自编的学案和以往的参考资料相比的不足之处,需要老师在编制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在宏观上给予引导和
点拨。
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且面临着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突出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与学
的质量,才能取得好成绩。为此,我认为,我们要从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入手:
1、学案的编写要继续精益求精。依据课标,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有足够宽阔的知识覆盖,有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提升.
2、老师要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性。讲,要精讲;讨论,要有目标有主题有实质意义;练,要精练。
3、课下,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及时督促学案完成,检查完成情况,使老师辛辛苦苦编写的学案真正发挥作用.
4、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师师互动、同伴互助,促进共同进步。

一、学生现状
本学期以来,由于面对的是高一新生,面对新的课程,刚开始大都数学生都能认真听讲,但现状不容忽视,次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来看,高中课程量多、难度大。学生的精力次要放在理科练习上,用在政治上的时间显得有限。
2、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分析问题能力有限、社会经历太少。
3、初中开卷考试情形下的学习方法,放在高中行不通。
4、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5、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自信心还需锤炼。
二、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资料,深入研究《经济生活》课本,保证集体备课质量,同时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无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2、完成的教学任务。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夯实。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过关,并对过关情况作出登记。
3、精选习题,准确定位。习题注意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设制习题时,尽量体现时代特点和热点,增强实战功能。在系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政治组准备了适量的复习练习题,印发给学生,并注意做完批改,做好错误率统计,并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试卷分析,备好试卷讲评课。力求都做到选、练、阅、讲四环节完美结合。 www.tltuv.net.cn
4、上好每一节课,讲练结合。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无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每堂课教学中穿插经典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每个章节结束后,学生完成好《优化探究》,教师抽出典型例题讲解
5、做好课后辅导。课后必要的辅导是加强学生知识的重要方法,接受学生的提问,认真给他们讲解。对于一些上课不用心,下课却来问的同学,我也不介意,让学生把握他眼前的难题其实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成括优绣的学生,要求主动找老师面批作业和试卷;对于成括较差的学生,多做鼓舞,对其学习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自习课期间,坚持到班级了解实情,进行个别辅导,次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答疑。
6、理论联系实际,努力结合时事背景进行教学。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能让学生熟悉时事材料,还促进拎钵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网上信息,充实课堂信息量。
7、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于高一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很必要。让学生懂得遗忘规律,及时和不定时的复习。加强对答题在指导,要求学生把握必要的答题方式方法。尤其是主观题,要求:审好题;表述迷信;善于用专业术语;格式规范;言简意赅;善于回归教材等。
铜陵教育网
8、做好培优补差工作。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自己的培优补差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不稳定,上课不专心的现象,会根据班主任的反馈,找他谈话,和他交流,让他们无效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专心投入到学习上来。对于差生,我一直特殊的关注,经常在下课时分和他们随便聊聊,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必要的时候,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9、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积极主动听课,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学教研活动;广泛读书,积累资料。
三、教学体会
1、扎实办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任何时候,都要学习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4、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作风。
5、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丛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良的方面铜陵教育网
1、教法已形成定势思维,一些课教学效率不高,效果比较差。
2、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丛题目设置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3、辅导效果要提高。无论是作业或试卷面批,还是对一般同学的答疑,似乎效果不是很明显。一方面是辅导的学生比较多,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更迷信合理的辅导方法。另外,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辅导明显不够。 4、难以做到因人而教。对于上课,一部分成括好的的同学,觉得复习课效率不高,对于成括较差的同学,觉得内容深且多,没有把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很好的协调起来。

高一教学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与要求。而此次课改的核心是新课程的实施,但新课标的各项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问题如今又遭遇新困难。因此,如何把握课标实质,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跟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等,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反思的问题。为便于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实新课程教学,现将一学期以来对上述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以下概括总结。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
备课组的工作伸缩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并整体思考教学,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工作。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每周课时仍为2节。显然,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可能导致课上“听懂了”而到用时又束手无策的现象。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编学生“学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新时代的劳动者》、《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由现状到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就分别省下一课时时间。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强化对核心观点的体悟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老师讲授少了学生讨论多了。但一段时间实施,我们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落空。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虽然尝试了一些课堂模式,组织了些个综合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教和学都无定法,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于实效性。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是否就是新课改的标志,是否就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
现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课标新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实际上与新课标不太配套;高考的考试要求有可能和新课标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顾高考结果和素质过程,功夫还在过程的有效管理,克服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重视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①学生学案等教辅资料有选择有改造地用
②课后练习及作业处理:根据教学进程适当编选一些练习,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地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反馈。
③尝试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学生使用好“个人成长记录袋” ,随时随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活动业绩,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
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而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还不配套
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学案题目偏旧,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能力拓展题有的一眼望穿有的则不知所云,和教师用书中一样,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无兴趣做、懒得思考、不屑于动笔或干脆不练。求助于网络资源,江苏广东等地的多数练习偏难,他们立足于当地情境的开放性试题又让学生无从下手。
3.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和初中教学及考试的短视性操作,形成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和应对方式,进入高中,门槛一下提高,加大了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课堂、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
4.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
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不实际、设计投资方案随心所欲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
5.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6.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
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评价就必须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尽快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对于学生修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做到公正、客观。这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拿出一套既符合我们学科实际,又可操作好的评价方法。
三、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难处与困惑,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既是我们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又提供了我们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曾经思索并坚持了如下思路与办法:
1.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继续学习《课程标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学术文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尽快度过烦躁期、摇摆期。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希望多走出去引进来,能与同行老师们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校本教研,努力研讨和开发学校课程;用足用好新教材并合力开发教学、教辅资料。
3.多渠道师生互动促教改
可以以师生面对面的座谈形式、一对多或学习小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协调其他科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情况,做好成长记录,体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利用我校视听课提供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促使学生能利用家校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掌握和拓展双基,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并实现生活化。
5.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③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才是有效的。
④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要选好,留足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年级七个班的政治科任课老师。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任课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指导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因此,教师不能只会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到真正的新东西。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高一政治课的新教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一堂课45分钟,精讲——只能讲15-20分钟,而且这种讲,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重点难点,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学、讨论、辨论、练习等。帮助学生思考,不越俎代疱。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难点重点由教师讲,其他可由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教师的讲课就会变成学生“催眠曲”,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互动,这样课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这时,教师已不是演员,而是躲在幕后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迎接挑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因此,我专门指定了针对比较懒惰、不出学习政治课的学生学习方法。由我亲自督促。和他们一起每天攻克一小点,一周带动一个面。达到了集体成绩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且在工作中,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而且自己要做常流水,自来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与要求。而此次课改的核心是新课程的实施,但新课标的各项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问题如今又遭遇新困难。因此,如何把握课标实质,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跟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等,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反思的问题。为便于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实新课程教学,现将一学期以来对上述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以下概括总结。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
备课组的工作伸缩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并整体思考教学,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工作。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每周课时仍为2节。显然,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可能导致课上“听懂了”而到用时又束手无策的现象。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编学生“学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新时代的劳动者》、《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由现状到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就分别省下一课时时间。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强化对核心观点的体悟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老师讲授少了学生讨论多了。但一段时间实施,我们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落空。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虽然尝试了一些课堂模式,组织了些个综合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教和学都无定法,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于实效性。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是否就是新课改的标志,是否就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
现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课标新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实际上与新课标不太配套;高考的考试要求有可能和新课标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顾高考结果和素质过程,功夫还在过程的有效管理,克服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重视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①学生学案等教辅资料有选择有改造地用,重在学法指导,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课后练习及作业处理:根据教学进程适当编选一些练习,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地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反馈。
③尝试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学生使用好“个人成长记录袋” ,随时随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活动业绩,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
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而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还不配套
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学案题目偏旧,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能力拓展题有的一眼望穿有的则不知所云,和教师用书中一样,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无兴趣做、懒得思考、不屑于动笔或干脆不练。求助于网络资源,江苏广东等地的多数练习偏难,他们立足于当地情境的开放性试题又让学生无从下手。
3.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和初中教学及考试的短视性操作,形成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和应对方式,进入高中,门槛一下提高,加大了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课堂、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
4.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
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不实际、设计投资方案随心所欲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
5.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6.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
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评价就必须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尽快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对于学生修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做到公正、客观。这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拿出一套既符合我们学科实际,又可操作好的评价方法。
三、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难处与困惑,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既是我们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又提供了我们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曾经思索并坚持了如下思路与办法:
1.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继续学习《课程标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学术文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尽快度过烦躁期、摇摆期。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希望多走出去引进来,能与同行老师们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校本教研,努力研讨和开发学校课程;用足用好新教材并合力开发教学、教辅资料。
3.多渠道师生互动促教改
可以以师生面对面的座谈形式、一对多或学习小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协调其他科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情况,做好成长记录,体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利用我校视听课提供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促使学生能利用家校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掌握和拓展双基,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并实现生活化。
5.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③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才是有效的。
④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要选好,留足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撰写的论文“结合时事热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一文,获校教学论文二等奖,并被编入学校教学论文集。
在本学期,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活动及各项学术报告会,积极参加升旗仪式。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同志,钻研业务,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情况:
本学期担任高一·(5)(8)(9)(10)四个普通班的教学工作。针对扩招带来的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学期因面临历史会考,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①     高效稳妥地完成《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工作。
主要依据同学们学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当加快新课讲授进
度,以变有更多地时间复习2本书,备考会考。为此作了周密计划,在“五一”后立即结束新课,掌握了复习的主动权。
①高效扎实地落实基础知识,搞好会考2本书的复习。
在要求学生每周复习一本书的前提下,为落实基础知识,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通力合作,编写了以选择题、(两册共二百四十多题)综合练习题为主的复习提纲,自己打印、作答案。工作量相当大。虽然工作较累,但能为同学们会考取得好成绩,再苦再累心也甘。
②    加强题型训练,提高同学们的答题能力。
在会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综合试题的训练,特别是相关题型的训练,如:如何解选择题、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使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高一·八班入校时,据年级组统计贡献人数为17人,高一会考该班A级为24人,不及格者仅为两人。(体育生)
回顾2008-2009学年的高一政治教学:
(一)备课组成员相互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搞好政治教学出谋划策。在全学年备课组坚持集体备课,一起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政治教学水平;教学进度的统一;如何减少差生面,大家共同协商;课件、备课资料相互交流借鉴,真正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二)我们也遇到有待借鉴、摸索的问题:如何在高一这一基础年级进行有效的培优辅差,高一的教学任务就在高一阶段解决,尽量不要把任务压给高二,因为高二有高二的任务。
(三)学好政治不能只记忆,但没有一定量的记忆是一定学不好政治的。面对学生同时学习九门课程的繁重的学习任务,政治学科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应尽量不占用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情况下)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要记忆相关的观点。在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
(四)在考试范围、内容都已确定的情况下,组织总复习时,政治问答题的相关知识点的落实方面还有待加强。
(五)对重点班、平行班、缴费班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同类平行班中,各班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何让普通班均衡发展,如何使各位同学真正打好政治学习的基础,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这也是今后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根据市备课组室和学校教科处工作计划,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围绕有效课堂、校本备课、备课组备课、教学信息化等重点,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狠抓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工作思路
1、进一步领悟《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基础,适应个性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究并尝试将教学实例、教学理念与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并写成案例,并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时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参加业务学习。
4、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
5、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采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来阐述理论观点,或举出一些生活的实例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学有所用,又学有兴趣。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后的生活也要关心,也要重视。要让学生提出一些疑难性的问题共同探讨。一方面拉近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习政治很有“味道”。
6、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备课组工作重点
1、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学习研究。
认真学习教学方法理论,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公开课、研究课进行探究式教学。
3、抓好备课组的建设,尤其是备课组活动的落实。
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改研讨,听课评课。在小组备课活动中认真科学地制订授课进度计划,每次备课活动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研究其重点、难点、知识点、思想教育渗透点,研究教法、学法,将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案中充分体现出来,真正使学生“学会”和“会学”。
4、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把枯燥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让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社会调查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参加各类备课组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学效率。能认真把握教材——把大纲、课本、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课时除讲清知识点外能把重点放在知识间的连接上,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2、加强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有质量有实效的活动。备课做到三知:一知教材;二知学生;三知教法。
3、讲究教学策略,,形成动态的课堂教学。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引发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展现学生的个性。
4、按学校要求开展备课组活动,重点回顾、总结教学中的新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商讨对策;传达学校和市的教学信息;讨论研究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参加校内外听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构建高中政治学科的课件、教案、训练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创新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政治小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7、对所任班级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人数、学习态度要有全盘的了解,随时注意其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的变化,努力减少所任班级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平时多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努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后四分之一”  学生的辅导。
8、在平时教学中,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要规范,有错及时订正,对问题较大的作业尽量面批。加强个别辅导。多鼓励,少批评,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积极促进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9、组织并参加备课组组的特色活动,开展时政讲座、时政知识竞赛、组织热点专题讲座。
10、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素材,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反思,撰写论文和教研文章、心得。
11、知识更新。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并且能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每年坚持订阅教学报刊,今年在学校提供电脑的条件下能天天上网查阅、储存资料,构建学科资料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12、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备课组任务。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一政治学科期中试题质量分析
一、   试题质量分析
(命题意图、试卷组成和结构、考试范围、试卷特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命题意图:高一学生的政治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本次期中考试目的是促进学生经济常识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掌握,反思教与学的不足,为下阶段的水平考试复习提供依据。
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Ⅰ卷的客观题与Ⅱ卷的主观题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综合题两大类;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有5大题。考试范围:经济常识第一第二单元。
试卷特点:
1、试卷依纲扣本,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思想与重要地理观念的教育。试题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材中的体例结构各部分都有涉及到,如活动、案例、思考、问题研究等。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只重视读教材的文本内容,而忽视教材中有关图表、活动、案例、思考或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的习惯;又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做配套练习,而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还唤起了学生重视平时课堂的听课效率,不能等到考试前再来才注重知识的复习。试卷中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占到70%以上,学生如果只是凭借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得分的,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试题中选做题的出现,则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所有这些都对学生的复习起良好的导向作用。
2、整卷知识覆盖面广,结构合理
试卷采用了单项选择题30题的做法,就是为了使考核的知识点涉及面更广些;各章都有1题综合题,比例结构较为合理。这符合高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3、体现学科特点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掌握情况。
4、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试卷难度适中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格率与平均分控制在双60,两个层次班级的平均分差值控制在10分以内。难中易的比例为7:2:1,难度适中。试题内容大多取材是教材,这样,就避免了出现偏题与难题,大大降低了试卷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综合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满足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5、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综合性大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加大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也是区分学生学习程度的需要所在,又是新课程的要求。
考试成绩:从各班的分数分析可以看出,多集中于60——70分数段,各分数段呈正态分布,考试结果属于正常,说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还是较为认真的,能较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文科班最高分96,最低分47,平均分72,及格率为92%,优良率18%,较为正常。
二、答题情况分析(各题平均得分率、错例以及错因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各题得分情况
题号
2
10
11
12
13
20
21
24
28
29
31-33
34-35
满分值
2
2
2
2
2
2
2
2
2
2
25
15
平均分
1.7
1.3
1.28
1.20
1.59
1.82
1.21
1.52
1.41
1.44
20
12
难度值
0.73
0.65
0.64
0.60
0.78
0.61
0.53
0.63
0.69
0.61
0.61
0.73
第2、10、11、12、13题,考生的得分率低(难度值0.7左右),
分析:失分的原因可能与教学中过于未着重强调课本知识、忽视答题技巧有关
第20、21、24、28、29题,考生得分率低(难度值0.6左右)
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31、32、33题,引用课本的内容进行改编,思路较好,但学生答题较为混乱,得分率较低。
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比较、整合,而是机械的记忆,造成失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认真,未紧扣题意而答题造成失分。有的考生的概念不清,应用能力较低,未能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第34、35题: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分在12左右,相对平均
(二)从学生的卷面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因此,平时课外较少花时间去巩固经济生活知识;况且学生还把希望寄托在水平考试纲要和适应性练习上,在复习期间,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有关活动、问题研究、读图思考、阅读等较少花时间认真去读。
2、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模糊  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大多是浅尝即止。许多问题在学生看来很容易,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对这些问题还只是一知半解,导致学生在答题时,概念模糊,失分较多。例如第34题把问题只理解为就业的意义,忽略了就业的难度。
3、审题不认真导致失分多,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着的问题,如第35如何对待损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学生并没有从材料出发给与适当的练习和分析。
三、今后教学或者复习应对措施.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1.《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框架和依据,所以要以《考试大纲》为纲要,明确要求并对其细化,统领学科复习。对《考试大纲》所列的“新增”考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要明确新增了那些考点,还要深思“新增”的原因,要结合社会焦点问题逐一对新增的范围进行全面思考。对于删去的内容也应作深刻的思考。
2.课本是万题之源,一切试题都是书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出处和依据精神。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以课本为本,后期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拾遗补缺。
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一切无从谈起。复习备考中要紧扣考点,全面知识点,明确链接点,从宏观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因果联系,构建综合化的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
(1)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推理。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求同存异,找出相似概念的异同点。
(2)理解基本关系。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
(3)掌握基本观点。掌握基本观点,才可能立场明确,方向正确。
(二)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现实问题
联系现实问题:教学和复习中坚持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不能就知识研究知识。要明确知识就是“工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因而知识要围绕解决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特别注意知识“工具”的适用性。这样,学科知识就必须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不能以原来的体系呈现。普遍适用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而答题中生搬硬套也是不可取的。要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现实问题。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交汇点,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热点问题应宏观把握,微观切入。
1.适度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2.找到教科书中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三)看好自家门,练好“内”功
综合是自然综合,而不是牵强附会,即使是跨学科出题,设问的指向性也很明确。整个试卷呈“大拼盘,小综合”之特点,综合侧重学科内综合。
平时复习要稳住阵脚,立足本学科,练好学科“内”功,最终会自然而综,自然而合。只要各学科练好了“内”功,遇到跨学科的题也能迎刃而解。
各学科应看好自家门,适当串串门,一起找热门。各学科的拼盘练习不宜太早,4月中旬为宜,让学生作拼盘卷子,很大程度上是在帮学生实现心理转变。
(四)加强训练,培养三种能力
依据《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应培养以下三种能力:
1.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试题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掌握不同形式材料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全面、准确地提取和解读信息。研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单个材料,提取显性信息,又要分析多个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提取隐性信息。还要着力训练学生把握设问的能力,避免审题错误,答非所问。
2.分析、解决问题时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答案时要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表述,首先是要严谨、规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不可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其次要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不可想一点写一点,思路混乱;再次,书写要认真,段落要分明,要点清晰。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把握教材和原理,确立正确的答题方法
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书中的“理”(原理和道理)。考试就是把书中和背景材料相对应的“理”迁移到试卷上,以“理”服人,以理得分。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活化基础,据“理”力争。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1、对教师来说要提高备课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要促使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的预习和复习,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3、加强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答题规范化。
4、加强平时学生练习考试错题的搜集提高练习、作业测试、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分析人:张亚波、徐磊、吴明兴。

一、         试题评价
1、              知识覆盖面广。本套试题的二十五道选择题覆盖了经济常识第一册四课书九节内容,四道主观题巧妙地考察了全册书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期末考试的检测功能。
2、              能力要求。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要求,全面地考察了学生认识、评价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观题28、29题对知识的考察跨度大,有较好的区分度。
3、              材料新颖,突出了政治学科时政性强的特点。试题传递着一种新鲜的气息,在考察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选材切合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经济生活选择材料,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如10、23、25、29题等)。
4、              设问多样化。选择题的设计有常规思维题型,也有逆向思维题型。主观题的设计注意到多个角度设问,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分值设计根据试题难易程度和知识广度而安排,分配科学。
二、         卷面分析
我校高一年级642人参加政治学科期末考试,及格人数为107人,及格率为 16.7%,优分人数为2人,优分率为0.3%,平均分为50分,最高分85分。这一成绩反映出我校高一政治教学既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简单总结如下。
1、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从卷面来看,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掌握,如选择题平均得分率在65%左右,主观题26、27题的回答较好,多数学生能记住教材要点,得分率高,约为75%,个别学生甚至得满分。但知识体系的构建差,如28、29题涉及到几课书的知识,学生的回答非常片面,专业术语的表述也不准确。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个别学生对28、29题的回答较为全面,而多数学生在审题、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等方面均较差,未形成科学的答题技能。如28题,多数学生不懂得从哪些角度来回答,只能凭自己的感觉任意发挥,虽长篇大论,却离题万里。
3、              创新思维严重不足,从28、29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只会机械地运用课本语言或抛开课本任意发挥,不能将教材语言、答题语言有机结合,不能整合教材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如第29题,多数学生只能从国家或个人、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只能机械地背教材,而不会联系社会实际创造性地回答。
从这次考试情况来看,下学期我校高一年级政治科教学须做好如下工作:抓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成绩。

一、考试情况分析
年级平均分67分,最低和最高的班级之间相差4分。全校最高分为87分,最低分为35分。大部分集中在60-70分之间。试卷难易区分度较好,体现了政治课时政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能力立题。
二、教学反思
1、扎实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
2、加强训练。
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与平时训练不认真,怕难怕苦,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
3、关注差生。
学习中的差生,对于班级的平均分影响极大。我们在关注班级整体的同时,对这部分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
4、转变观念。
以往很多人都认为政治课只需要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平时的积累、理解和巩固。要转变其他任课教师的观念,取得他们的支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重视作业。
作业有显性作业和隐性作业,有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学生主动去做的作业等等。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对于其他的作业类型 ,也要耐心讲解。
三、改进措施
1、多找学生谈话,从情感上获得学生的支持。
2、有空多下班级,使学生的存留疑难及时得到解决。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做题准确度。
4、生生互教活动,优生和差生进行结对帮教,提高班级整体成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笔记。
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还不习惯高中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记课堂笔记。要让他们转变教师讲、学生划的方法,主动提取教师上课的有效信息,重点记录,课外整理。
2、指导记忆。
政治课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可以让学生默读、朗读、互背等各种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解性的记忆,温习式地记忆。
3、指导作业。
选择题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意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逆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
主观题则要教学生:
①审材料、抓中心;②审题目,抓关键;③审设问,抓角度;
①找课本,采点子;②找背景,寻述语;③找联系,列题纲
最后组织语言,准确答题。
多次训练,积时反馈,落实技法,举一反三,相信学生在后半期的教学中会有所长进。

高一政治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徐春兰
一.        试卷分析
这次考试在权衡学院通考卷与六校联考卷之后,鉴于学院通考卷试题较难,学生答题比较困难的情况,选择了六校联考试卷,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选择题26个,52分,非选择题3道大题,共48分。
二.        试卷存在的问题
文科三个班得分率情况
1-5
6-10
11-15
16--20
21--26
27(1)
27(2)
28
29(1)
29(2)
选择
总分
主观
题总分
1班
60.66
47.21
49.18
49.51
68.31
37.50
51.73
45.77
18,03
10.28
55.61
32.75
2班
56.55
48.62
53.79
43.10
64.66
31.90
21.26
41.38
24.78
18.03
55.04
26.36
3班
81.69
55.93
54.24
72.88
79.94
52.12
70.43
78.67
43.64
32.05
69.95
54.73
从试卷实际情况与数据的分析,试卷存在如下问题:
1.              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对政治课的学习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平时不看书,对教材不熟悉,没有认真理解消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选择题第1、2、3、5、6、7、8、9、11、15、17、18、19、20、21、24、题都是书上的原话,但得分率却不高,主观题第27(1)问、28、29题答案在书上都能找到,但得分率也只有  40.51%、55.27%、28.82%、20.1%、不动笔,书面表达较差。从学生考试的态度来看是极不认真的,大多数的学生提前答完卷,不认真检查。
2.              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较欠缺。一是读不懂问题,审题不清,例如选择题第14题,题目要求从所有制形式来看,中国光大银行属于,这道题很多学生都因为审题问题而失分。
3、分析不到位,思路狭窄,只看点,不看面,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材料,往往只能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这样作答时三言两语,丢三落四,答案很不完整。例如27题图表概括题,虽然讲过这类题的答题技巧,但是很多学生答完还是不全面,满分为8分,包含5个方面,从收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差距等角度来答题,可学生的得分率只有40.51%,失分比较严重。
4、答案缺乏个性,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综观学生的主观题答案,许多学生
要么照搬材料中的原话,要么就只写书本的知识点,往往比较不完整。例如29题(2)问
分析国家是如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很多学生只照抄材料,而没有结合知识点来答因而失分特别多。
5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虽然我就政治的选择题讲过选择题八大陷阱,主观题的主体分析的方法等方法,可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解题方法,还有通读教材等看书的方法。
6、理科班的政治成绩低主要是学生不重视,认为会考开卷,容易合格。
三、从试卷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学生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不是迫于高考的压力,虽然是为了高考,但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考试考哪就讲哪,导致政治课比较枯燥。
2、对于书中重点考察的知识点要提高教学和复习的浮现率。重点知识反复讲,反复考,重点强化,多进行巩固训练。在这次考试中很多学生曾经讲过的知识也不会,或者说叫不准,和我的教学也是有关系的,主要是重视不够,强化不够。
3、政治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欠缺,虽然我讲过了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但是结合的训练不够,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
四、下一步措施
1、继续大力夯实基础知识,对于书本中的重点知识要多记忆,多考试,反复考察,继续上学期的小考卷的好方法,通过一课一节老师打印的知识小卷考察学生,
2、强化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与考核。认真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尤其提高课上的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引入时事政治。
3、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培优、关注后进生。课堂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在教学中培养优等生,树立学习榜样,使中等生有赶超目标,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可实现目标,使他能够进步。
4、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5、老师要敢于批评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树正气、压邪气,使我们的校园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6、注重审题训练,争取在教学中要一题一练,一题多方法练,多题总结共性方法,反复强化训练,形成深刻记忆。
7、理科班的政治教学要提高教学的兴趣,争取在会考中考出好成绩。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政治备课组团结合作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争取更好的成绩,为以后的高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温州市部分高中2008学年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一结业测试卷以教材为依托,以《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为准绳,全卷突出反映了新课标理念,命题以基础与能力并重,引导考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经济现象。注重对考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考查,在能力考核过程中,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卷由第I卷30道选择题(60分)与第II卷3道非选择题(40分)构成。具体考查内容分布与考查能力要求见下表:
题型
序号
知识点
能 力 层 次
SHAPE  \* MERGEFORMAT 分值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1
考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2
2
考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
3
考查神舟七号

2
4
考查WTO

2
5
考查货币的职能

2
6
考查信用卡的优点

2
7
考查汇率变化的判定

2
8
考查互补商品

2
9
考查市场经济

2
10
考查商业银行的业务

2
11
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
12
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2
13
考查消费心理

2
14
考查劳动与就业

2
15
考查股份有限公司

2
16
考查股票

2
17
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
18
考查恩格尔系数的运用

2
19
考查违反税法的行为

2
20
考查市场调节的缺陷

2
21
考查依法纳税

2
22
考查效率与公平关系

2
23
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24
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25
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2
26
考查企业的联合与兼并

2
27
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
28
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29
考查投资的共性

2
30
考查“走出去”战略
2
非选择题
31(1)
考查价格对生活的影响(绘图)

4
31(2)
考查价格对生活的影响

5
32(1)
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32(2)
考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5
32(3)
考查改革的必要性


5
33(1)
考查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7
33(2)
考查国家宏观调控

5
33(3)
考查财政的作用


6
2、试卷的特点分析
(1)考点分布较均匀,体现命题的科学性。整套试题考查的考点涵盖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中的每一课。试题的形式较为丰富,求活、求实、求新,尤其注重对图表题(第7、11、18、31题)的考查。
(2)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运用。全卷注重考核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所考查的都是经济生活的主干知识。大部分题目直接考查课本主干知识。此外还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进行设问,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述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如第31、32(2)、33等题。
(3)关注社会热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第5、6、7、9、27、28、29等题。内容涉及北京奥运会、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全球金融危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的计划等社会热点。全卷试题大都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体现了时代性的特色。
(4)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性。试题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第6、7、8、10、13、14、24、31、32(2)、33(1)等题试卷把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贴近学生生活,保持选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着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如第14、21、24、33(1)等题,分别从正确的就业观、纳税人意识、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对考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6)增强探究性,加大开放性力度,彰显命题的创新性。本卷部分试题以研究性学习(第13、14题)为依托,部分试题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第18、31(1)题,从计算、绘图方面分别考查了学生的描述与阐述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无论在设问形式上、还是在答案的设置上,都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力求并加大试题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力度。学生在回答这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发挥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考试中增进与体验健康的情感。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略)
及格率:60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
优秀率:80分以上(百分制)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为优秀率1;
90分以上(百分制)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为优秀率2。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第1-13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满分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龙湾中学
0.67
0.93
1.87
0.53
2.00
2.00
1.93
2.00
0.87
1.27
1.87
1.60
1.80
温十五中
0.80
1.07
1.87
1.27
1.80
1.87
2.00
2.00
0.80
0.60
1.93
1.20
1.87
永强中学
1.20
0.80
1.73
0.73
1.73
1.93
2.00
2.00
0.87
0.60
1.87
1.53
1.73
公办
0.89
0.93
1.82
0.84
1.84
1.93
1.98
2.00
0.84
0.82
1.89
1.44
1.80
春晖中学
0.80
1.13
1.40
0.47
1.07
1.87
1.80
1.93
0.47
1.13
1.80
0.93
1.60
越秀中学
1.80
1.80
1.80
0.07
0.93
1.60
1.60
2.00
0.20
0.73
1.60
1.13
1.73
瓯江高中
1.17
0.76
1.66
0.21
1.17
1.86
1.72
1.86
0.83
0.69
1.93
1.17
1.45
民办
1.26
1.24
1.62
0.25
1.06
1.78
1.71
1.93
0.49
0.85
1.78
1.08
1.60
龙湾区
1.07
1.08
1.72
0.55
1.45
1.85
1.84
1.97
0.67
0.84
1.83
1.26
1.70
难度
0.54
0.54
0.86
0.27
0.73
0.93
0.92
0.98
0.34
0.42
0.92
0.63
0.85
区分度
0.57
0.52
0.23
0.53
0.53
0.20
0.15
0.07
0.33
0.33
0.17
0.26
0.21
第14-26题: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满分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龙湾中学
1.93
1.87
1.80
2.00
2.00
1.93
1.73
2.00
1.87
1.93
2.00
1.53
1.33
温十五中
1.93
1.80
1.67
1.80
1.67
1.20
1.27
1.93
1.73
1.87
2.00
1.13
1.07
永强中学
1.93
1.87
1.80
2.00
1.80
1.13
1.07
1.93
1.73
1.73
1.93
1.60
1.13
公办
1.93
1.84
1.76
1.93
1.82
1.42
1.36
1.96
1.78
1.84
1.98
1.42
1.18
春晖中学
1.73
1.67
1.20
1.80
1.40
0.73
1.47
1.93
1.40
1.73
1.87
1.07
0.87
越秀中学
1.67
1.53
0.87
1.80
1.67
1.33
0.40
2.00
0.87
1.67
1.80
0.87
0.20
瓯江高中
1.79
1.45
0.83
1.79
0.76
0.55
0.90
1.93
1.45
1.79
1.79
1.03
1.17
民办
1.73
1.55
0.97
1.80
1.28
0.88
0.92
1.96
1.24
1.73
1.82
0.99
0.74
龙湾区
1.83
1.70
1.36
1.87
1.55
1.15
1.14
1.96
1.51
1.79
1.90
1.21
0.96
难度
0.92
0.85
0.68
0.93
0.78
0.58
0.57
0.98
0.75
0.89
0.95
0.60
0.48
区分度
0.13
0.21
0.49
0.10
0.62
0.69
0.67
0.03
0.50
0.13
0.10
0.31
0.57
第27-33题:
题号
27
28
29
30
选择题
31(1)
31(2)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问答题
总分
满分
2
2
2
2
60
4
5
3
5
5
7
5
6
40
100
龙湾中学
1.27
1.93
1.73
0.93
49.13
3.90
3.63
1.10
1.77
2.60
1.93
2.23
1.70
18.87
68.1
温十五中
1.13
1.87
1.73
1.07
45.93
3.87
3.87
1.17
3.37
3.23
2.40
2.40
2.70
23
69.33
永强中学
1.13
1.73
1.60
0.87
45.73
3.73
3.43
0.93
2.77
2.50
2.10
1.63
1.90
19
64.73
公办
1.18
1.84
1.69
0.96
46.93
3.83
3.64
1.07
2.63
2.78
2.14
2.09
2.10
20.29
67.39
春晖中学
0.47
1.73
1.47
0.93
39.87
3.93
2.07
0.73
2.07
2.70
1.50
1.60
1.90
16.5
56.37
越秀中学
1.00
1.80
1.20
0.93
38.6
4.00
1.47
0.43
2.00
1.93
1.33
0.97
1.13
13.27
51.9
瓯江高中
0.90
1.52
1.31
0.76
37.72
3.59
2.69
1.07
2.17
2.45
1.86
1.07
1.52
16.41
54.1
民办
0.79
1.69
1.33
0.88
38.74
3.84
2.07
0.74
2.08
2.36
1.56
1.21
1.52
15.38
54.12
龙湾区
0.98
1.77
1.51
0.92
42.86
3.84
2.86
0.91
2.36
2.57
1.85
1.65
1.81
17.85
60.79
难度
0.49
0.88
0.75
0.46
0.71
0.96
0.57
0.30
0.47
0.51
0.26
0.33
0.30
0.45
0.61
区分度
0.40
0.21
0.27
0.15
0.10
0.48
0.24
0.32
0.26
0.15
0.29
0.26
备注:每校随即抽取30人为一个样本,其中公办学校3所,民办3所。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分析
龙湾区高一政治联考试题集中阅卷,汇总各阅卷老师的意见,发现考生主要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1)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新课程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的统一,但重视能力并非弱化基础知识,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生活主干知识缺乏必要的识记,二是对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三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试卷第10、19、20、32(1)(3)、33(1)、(2)、(3)题,所考查的内容都直接来自于课本内容,但学生错误率较高,主要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不到位引起的。
(2)审题不清,解题技巧不够熟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些考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考试时审题不仔细,不能准确地把握题意,以至于回答混乱,造成失分。第33(1)要求学生“运用消费方面知识,简述凯恩斯“节俭悖论”的合理性及对当前经济生活的启示”,但许多考生审题不清,不看设问,或不会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捕捉到其中蕴涵着有效信息,导致答非所问,泛泛而谈。
(3)答题罗列知识、思维混乱,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差。
不少学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由于调动知识能力差,抓不到主旨,不能建立材料与知识原理之间的正确关系,大部分考生答题时出现观点与材料“两张皮”,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第33(3)要求学生“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论证4万亿的投入可以成为未来两年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达”的理由。但很多学生只会罗列财政作用,却不能从材料中生成答案。
(4)经济生活术语运用不恰当,文字表达不规范。
不少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太差,字迹不清楚,错别字较多;有的学生答题不分层次,多个要点不分段,规范性差;有的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答题随意性很大;有的学生语句表达前后矛盾,思维混;答题时经济生活术语运用较差,比如第31(2)、32(2)题等。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第32题第1问,要求学生“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水平。本题满分3分,从命题者的意图看,本题应该是容易题,但全区平均得分只为0.91分,许多学生本题得分为0分。从这一题答题情况可以反映出我区学生平时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32题第3问,要求学生“结合温州发展见证了改革的丰硕成果,简述改革的必要性”,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本题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本题满分为5分,但全区的平均得分仅为2.57分。从本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缺乏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第33题第1问,要求学生“运用消费方面知识,简述凯恩斯‘节俭悖论’的合理性及对当前经济生活的启示。”本题满分为7分,但全区平均得分仅为1.85分。由于高一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欠缺,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薄弱,部分考生面对此题束手无策。部分考生只答出“合理性”,但遗漏了对“启示”的作答。在作答“启示”中,部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仅从国家角度作出分析。
第33题第2问,要求学生回答“中央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的计划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哪些知识”。本题的设问指向性明确,假如考生对宏观调控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本题满分为5分,但全区平均得分为1.65分。阅卷中发现部分考生不会判断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甚至学生回答出“政治手段”、“财政手段”等。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知识,缺乏必要的重视,学生不会运用经济生活术语答题,导致失分面较大。
第33题第3问。要求学生“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论证4万亿的投入可以成为未来两年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达”的理由。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阅卷中发现学生对此种题目较怵,答题出现两种极端,一种考生只罗列书本观点,一种考生缺乏经济生活术语,就事论事。
四、思考与建议
1.夯实基础,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
由于温州市中考社会科目是开卷考试,使高一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知识与能力储备。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在第一时间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高中政治试题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内对外发散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与课改精神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题干均运用“新情景”编制,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必须要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
3.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把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平时老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如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点);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
4.试卷的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
要恰当使用经济生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学生组织答案的语言只有向教材语言或时政术语回归,才能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

班级
人数
参考人数
总分
均分
优分人数
优分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低分率
备注
1
55
54
4053
75.1
21
41.1
52
96.3
/
6
55
55
4338
78.9
29
52.7
53
96.4
/
7
51
51
3631
71.2
11
21.6
48
94.1
/
10
52
52
3794
73.0
9
17.3
51
98.1
/
一、存在的不足
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差异较大。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得分率比较高,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主观性试题,不会运用相关的知识点来作答,简答题答难思路不清晰。
2、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课外积累环节非常薄弱。要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今后教学的改进:
1、强化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与考核。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组织课外活动。尤其提高课上的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课。
2、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培优、关注后进生。课堂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只有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在教学中培养优等生,树立学习榜样,使中等生有赶超目标,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可实现目标,使他能够进步。
3、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好环境、培育好人才。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敢于批评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树正气、压邪气,使我们的校园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郑文彬
选择题:“一读两排除”
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比重来看,其准确率的高低决定了“半壁江山”的得与失,而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掌握技巧,做到“一读两排除” 。首先要读懂材料(读准、读全)题干,通过关键词明确题目的立意,扣引导语,从而锁定选择方向。其次做到两排除:先排除错,再排除乱。先排错是指首先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减少干扰,降低试题难度;再排乱也即排除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规定的选项。
非选择题:审好题  慎答题
主观性试题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情境,即试题所给的材料;设问,通常由几个角度不同的问题构成;立意,旨在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素中立意具有隐蔽性,它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与巧妙的设问相结合来体现的。因此,必须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明确指向,把握立意。而能力考试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审题和答题能力。因此,加强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首先,如何审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两个环节。试题所给的材料往往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必须要读懂、读全、读透材料,通过关键词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捕捉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而后的审设问则是审题的关键环节。设问中往往明确规定了答题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怎样体现”等)及答题的知识角度。因此,只有明确设问都会避免答而不全、答非所问等失误。
其次,如何答题。在审清题目的材料限制和设问限制之后,就要回归教材,寻找试题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并且注意将其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进行整合,在头脑中来一个快递的整理,进行总体规划,切忌想到哪写到哪。在具体组织答案时,其布局有层次性:做到“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其内容要条理化: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除此之外,还注意答题时使用政治术语,容量要适中,卷面要美观。
学习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书本进行系统复习。
2.强化记忆,培养能力。由于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往往忽视记忆,造成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记忆不清或不准确记忆的现象。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为缺乏分析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快培养。
3.学生应多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试卷分析
1、试卷考查内容:本次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为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全册。
2、试卷特点和亮点
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体现了时代性;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及能力要求体现了基础性,符合高中课程方案精神,符合新高考的方向;试题突现了开放性、探究性的鲜明特点,折射出新课改高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大众,提高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的要求。
(1)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主干知识,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经典知识理解、剖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政治新课程的基础性、实效性。
如第1题考查商品的概念;第2题考查互补品、替代品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第3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第4题考查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等。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经验,试题的背景和答案组织关注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开放性、生活化。
如第5题考查商品房价格执行了人民币的何种职能;第6题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化为背景,要求学生判断人民币及美元的币值变化情况;涉及了商品房价格和外汇汇率等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第7题中刘先生买房属于何种消费,31题中“3C”标志问题都与生活有紧密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方案整合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彰现了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一句话,就是运用基本概念、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27题“干脏活累活不能有所作为,必须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一致的工作”该题必须运用职业观的相关原理科学、全面地分析,辨证的思维,精练准确的表达。这一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3、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为100分,共29题,客观题45分,主观题55分。试卷共考查了五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分值为27分,不定项选择题分值为18分,简答题分值为19分,辨析题分值为20分,论述题分值为16分。
4、抽查分析
我抽样分析了本校高一(1)班53位学生的试卷。班平均分为66.4,及格率为88%。
各题得分率统计分析
单项选择题得分率统计      (此题平均分23.78,得分率88.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97.3
98.2
94.4
84
98.2
89.7
100
78.4
80
87.5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率%
74
90.6
98.2
100
98.2
87.5
97.3
59.4
不定项选择得分率统计      (此题平均分13.83,得分率75.7%)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率%
98.2
46
75
69
78
75
主观题得分率统计     (此题平均分28.89分,得分率52.52%)
题号
25(1)
25(2)
26(1)
26(2)
27
28
29(1)
29(2)
29(3)
平均分
1.43
3.6
1.98
2.98
5.41
4.92
2.07
3.2
3.3
得分率%
48.1
60
66
42.5
54.1
49.2
34.5
80.1
55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一)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总分27,班级均份23.88,得分率低的题为88.5%。其中4、8、9、10、11、16、18题得分较低。
第4题得分率84%。考查车价降低的“根本上看,这是由于……”。有9位同学选了“A”“C”。学生错在将现象与本质混为一谈。因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决定因素是价值,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这些同学忽略了“根本”二字导致误选。
第8题得分率为78.4%。考查的是“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后果。10位同学误选C。一是因为没理解各选项间的内在联系。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使人们手中的纸币贬值、人们存款所代表的财富减少,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受影响。二是由于学生对通货膨胀这一难点知识尚未真正理解。
第9题得分率为80%。有11位同学错选了D,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这一判断迷惑性较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少数学生因基础知识不过关,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混为一谈导致误选。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易混淆知识点的重视不够,或方法欠妥,学生的理解巩固不扎实。
第10题得分率87%。10位学生选D。四个选项中A项错误,其他三项均从不同角度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审清题目是做对题的关键。“福娃”的诞生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是指生产促进消费;其经济价值达到25亿元人民币就是指消费促进生产发展了。因学生没能从整体上把握题目含义而误选。
第11题得分率74%。14位同学选C或D 。选项“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是错项,但仍有4位女生错误,反映了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缺点。选项中“我国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是错项,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应是公有制,这属于相近知识的混淆。
第16题得分率87.5%。10位学生选A。A项中“所有企业和公民都要依法纳税”是错项,因为每个公民是负税人,但并非都是直接的纳税人。暴露了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一知半解,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在理解和记忆上不深入。
第18题得分率59.4%。有21位同学错选C或B而导致错误。该题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经过审题认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应该靠“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按理思维是正确的。但题干侧重点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是从总体上国家角度考查的,所以思考的方向发生了偏差发生错误。
(2)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得分率75.7%。总体难度不大,题目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题目设置有一定的难度。
19题考查“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这是一道基础的题目,得分率98.2%。但这是一道好题,它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
20题得分率仅46%。23 位学生选D而导致3分全丢,非常可惜。“在线金融服务”的便捷、高效与选项ABC相吻合。但D项“扩大了金融企业的规模”与题干之间无必然联系,技术的进步只为规模扩大提供可能性。可见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弱。
21题考查知识产权问题,其中的B选项“技术只有入股,才能显示出价值”不科学,因入股只是技术显示价值的途径之一,不能选。显示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辨证思维能力。
22题漏选AC项的较多,得分率仅69%,认为“全面小康”“不平衡”是错误的,其实不然。小康实现仍需经历过程,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23题误选D项的有3位学生,但漏选ABC选项的大有人在,共12人。知识理解的不全面导致扣分。
24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选项中只要符合题干要求的就可选入。有20位学生漏选,暴露了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综合运用上发展空间较大。
(二)主观题
25(1)考查学生关注社会中经济现象的习惯,得分率仅48.1%。3C产品是指 通讯产品(Communication) 电脑产品(Computer) 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三类产品的简称 。3C认证是: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但很多学生将食品化工类产品写入答案导致失分。
25(2)得分率60%。“国家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有何意义”这一问题应从消费者、经营者企业、管理者国家等三个角度来回答,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多元化。但很多学生围绕一点泛泛而谈。
26(1)得分率66%。GDP的增长“从消费的角度”说明称其为“黄金发展期”的理由。翻译成经济学语言就是回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意义。
26(2)为连环问,而第一问的正确回答是第二问的前提基础。学生在审题时忽略了括号中的有效信息导致不能判断“矛盾凸现期”之所指。该题得分率仅为42.5%。
27、28题是辨析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审题上出现较大偏差,思维的狭窄和偏激是最大失误。27题得分率54.1%。很多学生看到了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就业观,但对其合理性却缺乏正确的肯定和分析。28题考查了了两个重要概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很多学生概念不清。
29(1)是读表题,由于缺乏训练,该题得分仅为34.5%,原因主要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指导。
29(2)(3)是探究题,(2)得分率为80.1%。(3)得分率仅55%,因学生在表述时信口开口,缺乏起码的经济学理论素养,过于口语话。
二、对今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学生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表述精确性不高;审题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知识;单向思维,认识上存在片面性;不注重将课本知识与试题材料有机结合;答题规范差,书写潦草,答题的随意性大等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知识结构和网络的建立。认真备好课、上好第一遍,这是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素养培养的根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构建学科内在知识体系,提高其综合学科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热点和社会生活的习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多创设以鲜活背景为材料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理解、去分析解决。养成较好的思维素养和解题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能力不是一两天不睡觉就能突击起来的,关键在平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关注一些身边的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能力训练。教师要舍得利用课堂的有限宝贵时间精选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便在运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教会学生科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平时老师上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为此,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如材料型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
规范书写是做题的最后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书写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
4、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政治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堂上启发性的提问、鼓励性的评价、关爱的眼神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可以用严格的默写来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交谈和个别辅导弥补课堂的不足和个别学生的阶段性掉队现象。让学生觉得学不好政治对不起教师。
5、加强自身的修炼,加强集体备课。要认真研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挥集体潜能,加强集体备课,挖掘教材内涵,努力使教师、学生少做不做无用功,高效低耗。
6、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不同学生要应采用不同办法,使人尽其能。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