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天府广场博物馆:金秋东流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41:38
日志原文:http://blog.sohu.com/people/!YXFyb25nNTM0NjMyNEBzb2h1LmNvbQ==/187640682.html

金秋东流行
文/闲客
十月的一个周六,江北的几位网友相约过江去东流拜谒陶公(渊明)祠和看看东流老街。参与的有:石化张、塔影横江、雪坛、哑蝉、春意萌动、闲客。
金秋的气候格外宜人,空蓝明净,晨曙满天。于文明渡口坐船,只见,江水滚滚滔滔,欢歌东流;江风柔柔软软,吹面如绸。一声轮笛,十分钟便到了江南。上得江岸,秋阳下的田园色彩斑斓。晚稻青黄待熟,迎风摇曳;野山杂花生树,霜叶流丹;沿途农家别院鳞次栉比,鸡犬相闻。院落里栽种的柿橘果实累累,橙金赭黄,压弯了树枝。这一路的绮丽秋色、闲适田园的风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心胸开朗。
车行50分钟左右,东流镇到了。身穿玫红上衣,扎一马尾,娇秀玲珑的如菊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网友相见,格外亲切。她那犀利的眼神透过洗涤的镜片一眼就喊出了所有网友的昵称,相互问好之后,地主如菊做向导,领大家参观拜谒了陶渊明曾种菊东流的“陶公祠”。
陶公祠建于东流镇郊外的秀峰岭,此处环境清雅、幽静。几进屋宇颇有书香气韵。房前屋后院庭开阔,适于栽花种草。据县志记载,陶渊明于彭泽做县令时,因忿世疾俗,常隐此种菊。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陶公做彭泽县时怎么会在东流秀峰岭建庐种菊因查无实据,也就不得而知了。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
从陶公祠下来,我们遇见了几位采集野菊花的小女孩,望着秋阳下她们纯真可爱可人的样子,大家忍不住一阵拍照。这次小小的与花儿少年的“路遇”花絮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游兴。我不由心中赞曰:“邀友过江谒陶公,潜史深藏岁月封。南山种菊天下晓,东流栽花伴闲松。彭泽县令好情趣,泛舟秀岭赏月风。巧遇花儿与少年,插曲更添游兴浓。”



接着,大家又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东流老街。这个记载着东流古镇沧桑历史的老街让“塔影横江”和“雪坛”二位摄影爱好者兴奋地拍照了一个多时辰。


12点多钟,在升金假日大酒店,东道主如菊老师盛情款待了我们。饭后,二位摄影者又去老街寻旧,我们品茗叙谈,下午5点左右,大家依依相别。
过江时,辉煌的落日似乎给我们这次东流之行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