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歌曲合而为一歌:伦敦学生游行与徐特立断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30:53

有个农民患了绝症,而他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家里已经非常困难了,为了不给家里再增加经济负担,这个可怜的父亲吊死在树上。

父亲的死对儿子刺激非常大,以至于每天不学习到凌晨才睡的话,儿子就会有种负罪感,最后儿子凭着这样的艰苦努力,终于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很有中国色彩的悲情故事。

而个体家庭的境遇,往往能折射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生态和样貌。

早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相关部门就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对于教育的投入要达到GDP的4%,但这个目标一直到2007年都没达到。以2007为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投入在4.7%~7.4%之间,都高于中国。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势必会把教育成本更多的转嫁到家庭身上。使家庭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有很多指标——经济层面的、科技层面的、军事层面的等等,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实力归根结蒂还是在于人。

而教育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实力的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方式。所以,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也是反应这个国家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程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今年三月初,BBC旗下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仅仅两年之前相比,英国劳动者收入大幅减少逾1,000英镑。据了解,现在英国劳动者人均年收入为20,149英镑。而在一年前,英国政府决定削减高等教育经费,并希望通过提高教育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将英格兰的大学对本国和欧盟学生收费的上限由3290英镑(约合3.3万元人民币)上调到9000英镑,约为目前学费的3倍。

这引发了近期伦敦学生的大规模游行。

如此大的调整幅度,恰恰说明英国政府一直以来,在大学教育方面为学生买单的力度很大。

在西方社会,各个阶层的游行示威不足为奇,如果没有那才是咄咄怪事。这是民主社会各个社会群体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一种常见方式。虽然游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暴力冲突,但是总的来说,游行是西方民主社会一种良性的互动。

当年孙中山第一次到伦敦时,被这座城市的整洁、繁华所深深震惊。虽然他在这个城市被请廷驻英大使馆诱捕过,并差点要被押送到国内,但最后还是在英国友人帮助和伦敦各个媒体的曝光下,上千伦敦市民包围清廷大使馆,要求释放孙中山。清廷在巨大的压力下,只好无可奈何的把好不容易抓住的孙中山放掉。

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很像现在微博曝光某个社会黑暗事件,然后大众的关注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使问题的解决回归法治和人道层面上来。我们从这件事上,隐约可以看到100多年前的英国的社会形态和民主素养所达到的层次和高度。

短时间内通过媒体曝光,而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那么多普通的伦敦市民,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追求西方式的民主的中国人的被铺而挺身相救。而这些都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伦敦。

而在中国的社会形态中,学生群体历来是对社会事件和变革反应最灵敏、最迅速、最强烈的,中国历史上各种请愿、游行几乎都是学生首当其冲。可以说他们曾是中国最为“热血”的群体。

被称为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曾经把自己的手指切掉,蘸血写下“断指送行,请开国会”8字,交给进京请愿要求实行宪政的学生。这拨学生进京后,其中有两位东北学生,甚至要用剖腹自杀来表达要当局实行宪政的强烈诉求,被随行同学劝阻后,竟然割掉自己大腿的肉,血淋淋的拿在手中,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向官方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伦敦学生游行,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中国学生曾经的游行,更多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样是学生的游行,却折射出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所处的阶段。在一个越来越“平”的世界上,也许这方面的差异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