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萍恰恰广场舞32步:预防感冒的知识收集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9:42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火(温、热),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自然病程为3~7天。在整个病程中少有传变。一般散在发生,若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男女老幼证候相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的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声重、流涕喷嚏、脉浮等肺卫症状为主,或伴有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症。时行感冒则流行广泛,男女老幼症状相似,以急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为主,而肺卫症状较轻。但在感冒的整个病程中,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且正气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其表现不 可一概而论。
  
  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是什么,各有何致病特点?  
  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以风邪为主的外邪所致,故俗称“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脉浮等为主要症状体征。
  风为春季的主气,然四季皆有风。因此,感冒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见。
  四季又各有不同的时令气候,如春多风,夏多暑热,长夏(夏秋之间)多湿,秋多燥,冬多寒。风寒暑湿燥热(火),是四季不同的时令主气。
  风邪的致病特点之一,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作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常夹杂着其他外邪一同侵犯人体,如风夹寒、夹暑、夹湿、夹燥、夹热等。一般来说,随着不同季节,风邪兼夹不同时令之气,侵犯人体而发病,如冬季多见风寒,春季多见风热(春季气候转暖),夏季多夹暑热,夏秋之间的梅雨季节多夹湿邪,秋季多兼 燥邪。另外,四季之中,又有气候失常的情况,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应寒而反暖,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这种气候突变、寒温 失常的情况,正是风邪兼夹时令之气侵入人体发生感冒的致病因素。
  一般来说,风邪兼夹时令之气,常以风寒、风热两类为多见,其他暑、湿、燥等邪,亦能兼夹。于是感冒就有风寒、风热、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
  
  中医认为感冒是怎样发生的?  
  风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引起感冒,与机体正气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如果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受寒淋雨,劳累过度,致使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暑湿燥热等时令之邪,便可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病。
  感冒,其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肌表,即皮肤及其附属组织,属于八纲辨证的外感表证。用其他辨证方法分析,也可以说,在脏腑辨证方法中属于肺系病,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中属于卫分病,在六经辨证方法中属于太阳病。
  风邪等外邪伤人,通常是从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
  卫气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的功能,而卫气又与肺系和太阳经有密切关系。
  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于皮毛。当外邪侵犯人体,若从口鼻而入,则内归于肺。外邪犯肺,气道受阻,肺气失宣,则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太阳主表,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卫气运行,以固护于外。足太阳经的循行,在人背腰部正中线旁左右各两条侧线,上下运行,故称足太阳经为“诸经之藩 篱”。外邪侵犯人体,若从皮毛,由表入里,太阳经首当其冲,邪伤太阳经脉,致使营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交争,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若体质较强者,一般外邪侵袭于肺卫,多以表证为主,治之较易,收效亦快。若体质较弱正气不足者,抗御能力较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形成本虚标实之证,症状加重,以致变为他病。
感冒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如下:
  (1)两个区域性症状
  ①全身性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腰背酸痛,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等;
  ②局部性症状:咳嗽,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声重,声哑,纳差,恶心等。
  (2)五个系列症状
  ①卫表系列:恶寒发热或暂不发热,头痛,身困,有汗或无汗,脉浮,舌苔薄白;
  ②肺卫系列: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嗽,喷嚏,鼻塞,流涕,咽痛,脉浮数,舌苔薄黄;
  ③太阳经系列:恶寒发热,头痛,项背不适,身痛,无汗,腰背酸痛,脉浮紧,舌苔薄白;
  ④胃肠系列:恶寒发热,恶心,口苦,呕吐,腹痛,腹泻,脉浮滑,舌苔偏腻,色白或黄;
  ⑤混合系列: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脉浮滑数,舌苔白干。
  凡具备①、②、③、④系列中任何一个系列症状者,即可诊断为感冒。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见者,即符合混合系列症状者,可诊为时行感冒。

   风热感冒食疗
1.生橄榄适量。咽喉红肿疼痛者,嚼服生橄榄有清热喉咙止痛的作用。
2.杨桃。生杨桃洗净吃,对风热感冒兼咳嗽喉痛者有效。

3.绿豆15克捣烂、茶叶10克。水一碗煎沸后再煮十分钟去渣,加糖适量,一次服。

4.乌梅4个、红糖90克。水一碗煮沸,分二次服。

5.梨

<1>鲜梨适量生吃,对风热感冒适用。

<2>梨粥:鸭梨3个切碎,水煎半个小时后去汁与大米适量煮粥,趁热食用。对小儿风热感冒兼咳嗽这尤宜。


[症状]: 身热较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粘或黄,咽喉干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参考药方: 金银花15 连翘10 荆芥10 薄荷9 芦根20 黄芩12
青蒿9 丹皮12 白芍12 沙参12 黄芪15 菊花15 板蓝根15 白术15

[加减]:
高热加青天葵15,水牛角25(先煎),生石膏20(先煎);咳
嗽痰热加杏仁12,全瓜蒌15 ,川贝9,鱼腥草15
风热感冒者应忌食下列食品。


桂圆
俗称龙眼肉,性温,味甘,有温补气血的作用,故风热感冒者切忌食之。《本草汇言》中指出:“甘温而润,恐有滞气,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药品化义》亦云:“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因此风热犯肺的感冒咳嗽者尤忌。


大枣
性温味甘,能补气养血,但易助痰湿,敛外邪,故风热感冒者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凡温热、暑湿诸病前后,……并忌之。”《本草经疏》亦云:“患痰热者不宜食。”《饮食须知》中还说:大枣“助湿热,患寒热人不可食。”风热感冒之人实为外邪热邪为患,故当忌之。


荔枝
性温,味甘酸。《食疗本草》中指出:“多食则发热。”《本草纲目》也认为:“火病人尤忌之。”故风热感冒发烧者切忌食用。


樱桃
性温味甘,有益气作用。《日用本草》中说:“其性属火,能发虚热喘嗽之疾,小儿尤忌。”《饮食须知》亦云:“味甘涩,性热,有寒热病人不可食。”所谓“寒热病人”,多指感冒风热者,尤忌食用。


狗肉
性温,为温补助阳食物。《本草经疏》中说:“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痰多之人,自当忌食。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风热感冒之人切勿服食。清·王孟英早有告诫,认为“时感前后均忌”。所谓“时感”
者,即感冒期间,外邪未解,皆不宜补。风热感冒发热之人,法当忌食。


胡椒
性热,味辛。《本草纲目》中指出:“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故也。”《饮食须知》亦云:“胡椒性大热,有实火及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故凡热病,包括风热感冒发烧者,食之益增其疾,切忌食用。


花椒
味辛性温,风寒感冒固宜,但风热感冒之人,切忌食之。《本草经疏》中说:“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咸不宜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所以,风热感冒发烧咳嗽者食之,无异于火上加油,助其风热火邪,促使发烧咳嗽更剧,自当忌食。


砂仁
为辛热调味食料,能开胃行气。《本草经疏》中指出:“砂仁本非肺经之药,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外感风热,邪热犯肺,发烧咳嗽者,亦当忌食。


丁香
为常用药食兼用之品,性温味辛,有温中行气的作用。《本草经疏》中说:“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风热感冒者不属虚寒,而为热证,理当忌食。


鸡蛋
性味甘平,乃补虚之物,凡感冒期间,皆不宜补。《随息居饮食谱》中即有“诸外感,皆不可食”的告诫。所以,无论风热感冒或是风寒感冒之际,皆当忌之。


海参
性温味咸,能滋阴益精养血。《本草求原》中还说它“润五脏”。但感冒期间,外邪未解,皆不宜补。所以清代食否医王孟英就有告诫:“诲参,……客邪未尽者,均不可食。”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期间,皆当忌之。


鸡肉
甘温补益之物,感冒期间忌食补品,以防闭门留寇。《医林纂要》中曾说: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时感前后,……皆忌之。”


甲鱼
甘润滋腻,有敛邪之弊,多食易加重上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情,可使表邪不易疏解,感冒难以治疗,咳痰不易清除。凡感冒期间,无论风寒或是风热感冒之人,皆不宜吃。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言:“时邪未净者,切忌之。”


此外,风热外感者还应忌吃生姜、肉桂、辣椒、荜拨、食茱萸、荜澄茄、大茴香、小茴香、鹅肉、羊肉、牛肉、阿胶、人参、黄芪、胎盘等。
(风寒感冒)[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风寒感冒食疗方
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身寒,流涕等。

生姜红糖茶:生姜1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之。

葱白粥:糯米30克,生姜2片,捣烂,入连须葱1节,加米醋1毫升,趁热饮。

紫苏粥:白米25克,常法煮粥,粥熟放苏叶5克。

(风寒感冒)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参考药方: 麻黄4 桂枝10 紫苏10 荆芥10 姜活9 防风10
柴胡 6 党参10 桔梗10 黄芪15 云苓15 大枣10 鱼腥草10 白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