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照片:水墨韵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28:58

水墨韵味
















































江南的风景总是和水联系在一起的。那咕噜咕噜的摇桨声,轻盈、飘逸的采莲女,风韵独特的小桥,处处透出江南水乡纯净、柔美的灵韵。
2002 杏花春雨江南杨明义2002 江南之春
江南美,美就美在江南的水。“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的水彩墨画,令人赞叹不已;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又让返朴归真的游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元代赵子昂的名句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四季歌
如果说水是江南的血液,那么桥无疑是江南的筋骨。江南有三多:水多、船多、桥多。其实,江南桥多由来已久,在民间早就流行有“一步两桥”之说。被誉为“水乡桥镇”的角直镇,在仅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就保存有古代的桥梁三十五座。古朴秀丽的小桥,不但点缀了风景,而且本其身就是一座极好的景点。它们建造的年代都很久远,有的是用青砖垒成的石拱桥,有的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平桥,但无论是哪种桥都是那么清朗秀气,玲珑别致,任历代行人跨越,风风雨雨数百年,如今风情依然,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杨明义2005 新绿江南杨明义2005 春满水乡迎客来杨明义2005 桃李满江南
江南水乡人家,临溪傍水,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网上,村舍一片蓊蓊郁郁,颇有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韵味。
杨明义2005 水乡旭日杨明义2005 水乡红日图杨明义 人家烟雨中
家前屋后的河里长满了菱角、茨菇、莲荷,田田的荷叶,水珠滚动,清澈见底的小溪,游鱼在莲叶间戏耍。若是几叶扁舟浮在河面,必有那手提竹篮的采菱女,她们边采菱角边哼着软软的江南小调。更有那头佩簪花、莲步姗姗的村姑、渔妇,走在乡间窄窄的小路上,举手投足,体现着浓郁的水乡风情。
杨明义 山水 立轴
杨明义 扁舟杨明义 故乡明月

杨明义 春之晨杨明义 春江水暖杨明义 春绿江南
杨明义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水印木刻版画,自70年代起,他开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画,清新脱俗,别具一格,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被著名画家黄永玉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画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誉曰“寒窗展读,为之眼明”,台湾著名美术家何情硕赞其“为水乡写境空蒙迷漓,令人醉倒。”
杨明义 水乡图杨明义 水乡新秋
出版画册、文集有《杨明义画集》、《杨明义的艺术世界》、《杨明义水墨集》、《苏州渔歌》、《四季》、《杨明义画扇》、《杨明义壬申画集》、《杨明义写生作品集》、《旅美十年速写集》、《杨明义画周庄》、《明义画荷》、《水墨 水乡》、《近日楼散记》等。
杨明义 春之晨杨明义 水乡明月杨明义 水乡秋雨后
杨明义画不腻苏州,作品在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就基于这种自己的感受吧!他画面倾向大胆的概括,在整体水墨淋漓的概括中突出某些形象的特征,如高跷的屋脊、尖尖的船头、锋利的桅、飘逸的网……人烟稠密的江南村镇似乎在水气朦胧中显得分外娇俏。杨明义在倾向虚无飘渺的画面中竭力显示真实生活之一隅:或人家内室、或行人风采、或鹅鸭嬉戏……作者一手抓生活,一手招观众。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或靠明线,或藏暗线,或凭雷达,作者于此用尽心思,并有充分自由,但这确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关键性问题,通情,正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杨明义 江南春雨杨明义 江南春雨后杨明义2004 旭日水乡
吴冠中:杨明义勤奋多才,是创新派国画家,他一手抓生活,一手招观众。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或靠明线,或藏暗线,或凭雷达,作者于此用尽心思,并有充分自由,但这确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关键性问题,通情,正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摘自《苏州画家恋水乡——杨明义的画境》
杨明义塘新雨后
陈丹青:要说当代描画水乡的作品,杨明义先生画得好、画得早。他生长于姑苏水都,晨昏阴晴的景致在他信手拈来都能成篇;他先攻木版水印后取水墨手段,就水玩水、多年的浸润自有种种心得,画味温润清爽,品来如同江南的新茶。摘自《水墨水乡》序言
杨明义2006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杨明义2005 江南人家
您已欣赏本作品 分秒  感谢光临稻香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