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属于哪个市:天枢穴是最好的安眠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8:04

天枢穴治失眠,治标又治本
       

       现在,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很多人失眠就是“胃不和”引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遇到失眠就认为是神经衰弱,于是就服用安眠药、养神药,这些药物暂时会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


         在古代,中医强调“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肠胃有毛病就会引起心神不宁、失眠。而且,最新医学研究认为,肠胃病确实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许多长期失眠或入睡后易醒的人都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因此,这些人的肠胃病治愈或缓解后,失眠症也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要想解决睡眠障碍,我们就必须先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特别是已经确诊有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或者是有慢性胃病病史,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还没有痊愈的;又或者是还没有做过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情,但又经常感觉胃部不适的朋友,都应该意识到是肠胃毛病导致了睡眠障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您不妨用我上面教的方法,坚持按摩天枢穴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胃病方——枳术汤
       

       说到胃病,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传统方剂,它的效果非常好,使很多人解除了痛苦,这就是枳术汤。枳术汤只有两味药,枳实和白术。如果您整天感觉胃里难受,没有食欲,肚子胀满,那就试试这个方子吧。


选枳实15克,白术10克,不要加太多水,150毫升水足够。等药汁熬得只剩下一半时就可以了。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遍,把两次剩下的药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喝一次,每次喝50~60毫升就行。坚持喝一段时间,胃胀就会消失。

          要想了解大肠功能,不妨多摸摸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和肚脐平行往外两寸(中指的第二指节为一寸)即是。天枢穴是我们大肠功能的窗口。因为无论是病生在内还是外邪入侵大肠,天枢穴都会摸到痛。


        要想了解大肠功能,不妨多摸摸天枢穴。平时多按压天枢穴,还有疏调肠腑、消炎止泻、通利大便,以及治疗脐周疼痛、消化不良等功效。


        止泻的按揉方法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露出肚脐,全身尽量放松,找天枢穴,分别用拇指的指腹压在两侧的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力量以能忍受为度),持续4~6分钟,然后将手指慢慢抬起(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如果腹部没感到舒适,可重复上述动作一到两次。大多数的腹痛、腹泻,按压一次就有明显的效果。


        通便的按揉方法通便按揉时,要取站立的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还要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随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并呼气。反复做5次,然后两腿并拢坐下。在按压天枢穴的同时,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抬腿动作也反复做5次。    天枢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肠鸣,绕脐痛,泄泻,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
2.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其它:肾炎。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配气海穴治绕脐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别名】长溪穴,谷门穴,长谷穴,循际穴,谷明穴,补元穴,循元穴。
【穴义】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同侧腹部放散;2.针尖略向上斜刺,针感可沿胃经的循行路线上行至不容穴;3.针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针刺,针感可沿胃经下行至归来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5~3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9、10、11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在胸腹壁呈阶段性分布,第10胸脊髓段相连的脊神经的皮支正分布于脐平面。腹直肌鞘内布有肋间动脉、腹壁上下动脉。脐上为腹壁上动脉,脐下为腹壁下动脉,肋间动脉呈阶段性。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名解】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 ,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治疗下痢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下痢的穴位,一处是位于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的下痢穴。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第二处是“天枢”。它位于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指压时先放松筋肉,深吸一口气,一面缓缓吐出一面同时轻压6秒钟,气吐尽时才将手离开,如此重复10次。

    【标准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通俗定位】位于肚脐两侧约2个指幅的外侧。
    【参考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