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简谱教唱:浦江烟云:上海(55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23:53
 


 

       流光溢彩,雅致而又细腻是上海人与物的“设计”风格。走遍上海以外的地方,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上一两条讨厌上海人的理由,但是每个人又都充满了对上海的渴望。         

       “夜上海”的生活,在中国乃至世界都闻名遐迩。

      WHEREVER AND WHENEVER YOU ARE,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不时会有嗲里嗲气的美人从身边划过,能精雕细琢的裁缝铺,还有要赶在黄梅季到来前,急需要维修的老房子·······

      上海这块充满机遇、诱惑和危险的土地,自古至今,从没间断地吸引着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冒险家和投机客们来此淘金,因为上海是冒险家和投机客的乐土。你看那橱窗的广告—“上等危险”之地。

 “螺丝壳里做道场”是上海人的拿手活,本已破旧的房子依然能被被点缀的很有情调。

     老城厢里,青砖铺成的弄堂地面,不免有些湿滑和粘脚的感觉;狭逢似的天空,挂满了蜘蛛网样的电线;两边摆满了各家几乎到死也不再使用,但又不舍得扔掉的杂物,以为那是古董文物。

       挂满青苔的水池和已经被磨得发亮的长凳,72家房客式的居住环境,隐约可以听到各家女人们在一起“叽里哇啦”,闻到“马大嫂”们烹制出的本帮佳肴,再“弄点小菜”“吃点老酒”,更加惬意。

      注:“马大嫂”,上海话:买(菜)、汰(洗衣)、烧(饭)。

很多的弄堂内,这种“Opening Style”厕所还在使用着,尽管被穿上了“马甲” 。

高楼林林总总,但南市老城厢的砖瓦木楼,还有许多人在里面居住着,房屋已经摇摇欲坠了。 

      上海的南京东路是每个“乡下人”来上海必到的购物之地,但是这里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你有时间,你不妨去淮海路、南京西路、徐家汇,那里云集了更多的品牌商品。要是你不想花很多的钱,还想买到漂亮的衣服和物品,你还可以去陕西南路、襄阳路等地的小店走走,说不定可以淘到物美价廉的东东。

但是无论如何,在上海这里你总会有超乎寻常的发现,无论是漂亮的美人、价廉物美的商品,还是··· 

       从某种角度上说,上海更接近西方文化,北京更加“中国”,因此,很多在华的西方人喜欢上海胜过喜欢北京,因此,大多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愿意落在上海。

 

(1)

       我在上海生活了些年,上月又在那里小住一个月,蜿蜒走在当地人中间,自然免不了与上海人和旅居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有来往,不妨谈一点对上海的印象,拍过的照片一起分享,供大家闲暇之时,茶余饭后,多个话题。

      鄙人无任何褒贬和诋毁之意,若有不妥,更请现居住在那里的朋友雅正!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已经,并且还在继续打造着国际经济、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所谓“四个中心”。但是其他城市颇有微词,似乎不太服气。

上海建筑千姿百态,现代又不失经典,中西合璧。入夜,流光溢彩、灯火阑珊,让人想到、让人品味“夜上海”的万种风情。这里既有南市老城厢的砖瓦木楼,也有外滩万国建筑群,还有蓬勃兴起的浦东陆家嘴的高楼大厦。有异国味道的淮海路、复兴路、武康路、衡山路、桃江路、思南路两边的欧式洋房,也有承载近代上海民风的豫园、田子坊和新天地。中国近代发生的许多政治事件、文人墨客的大作出版、达官贵人的风流韵事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和联系。

上海人总体说来有品位,比较斯文,小资盛行,讲究情调,对生活比较讲究,也很守信用,遵纪守法,做事精致,追求完美,设计细腻、产品精益。产品质量全国第一。当然,分别生活在“桑子高和吾子高”(上海话:上只角和下只角,同一城市内两块经济发展和文化不同的区域)的人习惯、文化、作风差别很大。

上海人做事比较与国际化接轨,诚信守约。上海商人都是精明的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合同谈判很难,字字句句都扣得很细,但是执行起来比其他地方守约。从某种角度上说,上海更接近西方文化,北京更加“中国”,因此,很多在华的西方人喜欢上海胜过喜欢北京,因此大多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愿意落在上海。

这翩翩起舞的洒脱舞姿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女人的风姿。

(上海世博会期间拍摄的某社区义务表演队)

浦东陆家嘴是开放的上海城市标致,高楼林立,气象万千,到处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海的建筑,中西合璧,风格迥异,构成城市的建筑风景线。而北京的建筑多很呆板,有人形容是水泥箱子堆起来的城市。这是徐家汇附近的天主堂和西藏饭店。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中心 ,这是Tomorow Plaze.

这里曾是民国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原址,现在是徐家汇公园的一处建筑。 

这翩翩起舞的洒脱舞姿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女人的风姿。

上海女人很有味道,即使在昏暗的里弄,也不乏时髦女郎身影的出现。 

霞飞风情 

 快乐的鼓手

“司噶骨司噶”(上海话:自己顾自己)是上海人的另一面。不管家里条件如何,外面再脏乱,自己也要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外出的服饰一定要得体,这叫噱头要有滴。

 

上海,寸土寸金,地方拥挤, 温馨的餐馆与垃圾站、公厕共荣共生,就看你的视线需求了。

半块竹帘羞遮面,万国旌旗随处展,胸罩内裤又何惧,阿拉上海都自恋。(大多老上海人) 

随处晾晒内衣内裤,穿着睡衣上街逛商店,是上海的顽疾。这种不雅之举,在当地很多人看来已经司空见惯。

节日里的女孩 ,很阳光吧?

 上海的另类男人,有何感想?“哼,小男人!”(手机N70非正常拍摄)

 上海的小囡囡 

 

(2)

上海的十里洋场、缠绵的小资情调,泛着金属玻璃光泽的高楼林立、弄堂里飘扬的“万国旗”、南京路和外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变的繁华,这些都是人们喜欢上海的理由。肚子饿了时,还可以叫一客香喷喷的生煎馒头(上海人不分包子和馒头,统称馒头,包子叫带馅的馒头),尝尝活蹦乱跳的醉虾。你在上海这里看不到大海,不过黄浦江畔原十六铺码头一带的人造沙滩,至少可以让人在午后浮想联翩一番。入夜之后你要干点什么?品尝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美食? K歌? 淮海路徐家汇SHOPPING?  坐在滨江大道的红点咖啡屋或者衡山路上喝喝咖啡也不错。那就随便你了,没有你办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但是要看你自己皮夹子里的钞票是否足够啦···

相比中国其他城市而言,上海人包容性较差,尤其是中老年的上海人,方言盛行,外地人很难融入,复旦大学也成阿拉复旦了。幸亏不是首都。上海人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阿拉上海淫",脸上就多少泛出一些优越感,而外地人一律都是"乡下的"。台湾人大多喜欢上海,但是上海人却称呼台湾人是“台巴子”。上海人总认为是外地人就不应当来上海和他们竞争,抢了她们的饭碗。海派,尚缺海纳百川之量。

记得多年前我在上海工作,一次在修理鞋子时,与旁边一位中年女人聊天,说着说着那人就毫不掩饰的对我说:都是你们外地人来上海,弄得我们下岗失业。我说你们要是干得好,公司干嘛不用你们呢?弄得我当时又气又很同情。或许她们比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更多的更长时间的享受了国家的优惠和保护,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到来时,突然觉得受不了了。

不管上海人如何的自恋和不愿意承认,毕竟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不够厚重,几乎没有多少悠久的人文和自然景点。开埠不过一百多年,一个地地道道的典型的移民城市:资料显示1950年的上海人口,本地的只占15%,非本地的高达85%,国内移民大都来自苏、浙、皖、闽、粤、鲁……。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宁波一带的移民。所谓的“上海话”其实是以宁波话为基础,再揉进姑苏绵语改良而来的。近年考古还发现,最早生活在这里的上海人居然是从河南中原来的,在上海松江广富林考古发现,出土了来自中原先人使用过的器具可以为证,而现在的上海人常为此愤愤不平。建国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自己也是漂移到上海的“乡下人”,却对后来的人统统叫做“乡下人”,只不过他们早来到这块长江淤积平原上些许时候而已。

还不是实行了几十年城乡两元制的人口管理模式造成的吗?还不是“户口”这一蜣螂惹的祸吗?

曾有句流行全国的俚语,概括得有些偏激:“在北京人眼里,都是部下;在广东人眼里,都是北佬;在上海人眼里,都是阿乡。”

一位久居上海的朋友告诉我,有一回,一位北京朋友来拜访,女主人让“下人”去问问是谁?佣人用上海话回主人“一个乡下男人”,弄得站在门外的朋友又气又急,进门就把我臭骂了一通。她还说,在我小的时候,连上海郊区的菜农,我们都喊阿乡。阿乡坐在突、突、突的拖拉机菜垛上,回敬我们:“你娘才是阿乡呢!”

的确如此,我们的祖辈那个不是“乡吾尼”嘛。为什么要相互歧视和排挤呢?

有些上海人小气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斤斤计较,喜欢占点小便宜,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是也有例外。新生代的年轻人较他们的父辈要大方一些。最近发生在上海公交车上,歹徒暴打女司机,40多名男女乘客竟然无一出手相助,这种事发生在上海就不很奇怪。或许“私噶古私噶”(上海话:自己顾自己)就是上海人自己对自己的典型写照。或许正是上海人这种斤斤计较的性格,造就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和作风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政府要好很多,尤其是2006年以前的上海政府办事效率和作风堪称全国首屈。

重申:鄙人无任何褒贬和诋毁之意,若有不妥,更请现居住在上海的朋友海涵、雅正!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Broadway的音译)大厦,1934年为英商所建。岁月悠悠,它的历史见证,忠实地记录着上海滩的变迁、兴衰。滔滔东去的苏州河与黄浦江之水,带走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

         I HAD SOME DREAMS  IN SHAI BUT THEY ARE DISTANT EVENTS .

       浦江饭店原名RICHARDS HOTEL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是中国第一家西洋商人建造的饭店。外部造型典雅,内装雍容华贵, 曾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艺术大师卓别林都曾在此下榻。

浦江饭店外景

这就是受人钟爱的外白渡桥及其周边建筑群。

  

老建筑物内部典雅华贵的装饰,会让人流连忘返。

 改造后的新外滩

 陆家嘴,高楼林立。这是造型设计曾备受争议的环球金融中心,旁边的金茂大厦也曾红极一时。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夜色很美

   

 滨江大道—远望曾经工作过的光明大厦

 

  滨江大道—远望维斯订酒店

  上海音乐厅

 兰生大厦

      法国梧桐树庇荫下的条条小路,处处洋溢着异域风情。还有1937年俄国送的普希金雕像。能与伊人挽手走在桃江路、东平路、汾阳路···等宁静的小街上,那是一件让人惬意无限的事情。

 

 上海的夜晚,灯火阑珊,魅力诱人。

 徐家汇是上海的著名商业中心之一,港汇广场是这里的地标建筑,云集了世界上一线品牌。

         上海人与北京人相比,似乎不怎么关心政治与官爵高低,更在意挣钱多少。衡量人的身份高低多以财富的多寡定论。因此,上海商业味道十分的浓厚,广告见缝插针,无处不在。

 探索真理,追寻自由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上海不仅有佛教寺院静安寺,天主堂、基督堂也不乏其数,中西方多元文化共存。

 每年一度的狂欢节大游行,你可以不出上海,看到全球性感的漂亮妹妹。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巴西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苏格兰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印度尼西亚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马来西亚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不知道那个国家?

上海狂欢节大游行拾锦—日本 

 造型很美的上海南站,外形远远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斗笠,整个大厅没有柱子支撑。后被北京南站借鉴。

 

      来上海的外地人,包括上海本地人很少来到这里,这里曾经是8.13淞沪抗战的主战场,当时的国军第19军、第5军在人数、装备远远落后的情况下与日本人浴血奋战3个月。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    可歌可泣!!千万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现在看似宁静荒凉的吴淞口滩涂,忠实地见证了昔日我抗日英烈的战斗场景。

 为中华抗战的英雄儿女们献上这鲜红的花朵,以表我们的追思和缅怀!

(3)

     上海女人举止得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对上海女性的总体描述,她们很有女人味,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单个女孩未必出挑,但衣着各有千秋,懂得如何装扮自己,故整个女性群体就是一道风景线了。但上海女人没有川妹、湘妹的多情,没有西北女孩的质朴,没有东北女孩的火辣,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用她们自己的话讲,上海女人不要太实际哦!?不要太精明哦!?她们很少会嫁给“乡下人”,但会嫁给很有钱的,女孩子哈日哈韩,嫁给日本人曾是很多人的理想。上海女人不管家里居住情况如何,只要走出门来的个个都很光鲜,哪怕丝袜露出了几个脚指头,只要穿上哈子(上海话:鞋子)别人看不到就好啦。

上海男人街头吵架经常可以吵闹半个钟头,就是不动手。上海男人胆子小怕老婆,甚至帮老婆洗内裤,常被“乡下人”丑化为“马大嫂”,上海话:买(菜)、汰(洗衣)、烧(饭)的“小男人”。其实,从另一角度来说也体现出上海男人很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但有些上海男人很小气、自私,喜欢粘点小便宜,甚至跑去K歌找女孩的小费也要客人来付,老没面子咯。有些人说起来很搞笑,即使你想请他吃饭,他还要算计一下,来回打车的钱划不划得来,除非做东的提早说:你来回的车钱我来付,否则,极有可能他不来参加吃饭。但是也有很爽的上海人,比如我们曾一起去西藏的几个上海人就很好,在上海都是他请客做东。

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儿们和娘儿们。所以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武将和侠客。

他们比较适合做朋友,不过前提是,首先得让他们瞧的起你。

 

重申:鄙人无任何褒贬和诋毁之意,若有不妥,更请现居住在上海的朋友海涵、雅正!

 

                                                                       2011年5月31日